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云的谚语

有关云的谚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关云的谚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关云的谚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地方特征云;高温天气;预报方法;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P468.0+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39-01

Analysis on Forecast of Regional Featured Clouds and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in South Area

WU Guo-lin

(Gan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At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ously high temperature and dry weather in south area in 2011,by analyzing the history record,associate with experience of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merging of clouds codes(CH1,CH2,CM3,CM4,CL1,CL5)were well conduced to forecast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Key words regional featured clouds;high temperature weather;forecast method;south area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高温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大气中的CO2浓度已经超出过去50万年的最高纪录,而且是以异常快的速率达到如此高的浓度。如果地球持续变暖,则21世纪内的气候变化有可能在地质历史上都是极端异常的。全球的变暖速率一旦加快,极端高温天气事件就会频频发生,因为全球气候的变暖已经造成了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其局地效应改变了区域的气候。气温是决定大气状况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变化对天气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小区域的气候,提高预报高温天气过程的准确率,是地方气象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也已成为当务之急。

1 与高温对应天气过程中的特征云的定义、形成

围绕地球的主要气流,谓之大气环流。它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支配。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受季风环流影响。赣州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或者两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云的外形等变化标志着大气当时的各种物理状况。因此,借助于对云的认识间接地了解空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大气中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云的形成与演变和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把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3族、10属、29类。

CI云是所有云中最高的云,它的云底高度为4 500~10 000 m(夏季在我国南方有时高达17 000 m)。CI云外观具有丝缕状结构,柔丝般光泽,分离散乱,呈丝条、羽毛、马尾状。CI云的国际电码中CH1、CH2,是气团内的对流云,通常由高空对流形成,还有就是在冷锋云系消失过程中形成。CH1、CH2云码在盛夏出现,表示天气晴好。表示高温天气过程的持续,CH1、CH2与高温天气过程有着很必然的关系[1-2]。当然天气系统、天气形势是主因。有气象谚语道:“游丝天外飞,久晴便可期。”游丝则是指其丝缕状结构;夏季久晴便是指高温天气过程长。

AC云的国际电码中的CM3、CM4是中空逆温层下稳定天气下形成的云,云块较小,常呈瓦块状、豆荚状、鱼鳞片,云底高度在2 500~4 500 m(夏季南方地区有时高达8 000 m左右),它们的出现是天气晴好的象征,有气象谚语道:“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死人”。SC的国际电码中的CL5,是低空乱流逆温层下,气层很稳定形成的云,云底高度为600~2 500 m,也是稳定天气的征象。低云中的CU、FC,垂直向上发展,底部几乎平坦,顶部呈圆弧形,像馒头一样,个体不大,形状多变,云底高度600~2 000 m,国际电码CL1(CU、FC同时出现)表示空气稳定,是晴天的象征。

2 高温与特征云的关系

笔者用特征云查找了近5年赣州市最高气温≥35 ℃相对应的高温记录(2007—2011年),数据见表1。并且绘制出了2007—2011年高温的天数条形框图,对比5年的图形,从中可以看出,有特征云记录的高温天数在总高温天数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有9个月的比例超过70%以上,5年总体平均达到67.94%。这也意味着,特征云的出现,有较大的概率预示着高温天气的降临。高温是单一气团即特征云长时间控制产生的结果,因此可以利用云码作为一个辅助方法,来进行高温天气过程的气象预报工作[3-4]。

3 结语

2007—2011年5年的气象历史资料表明,特征云的出现必然伴随着高温天气。地方性云对区域天气具有指示性作用。南方这片火红的区域,持续不降的高温牵动着众人的目光也揪紧了民众的心,地方性云是区域天气活的广告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预报方法、装备手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观云测天气象资料和民间谚语,已经逐步淡出了气象人的视野,气象谚语这个祖宗留下的气象财富正逐步被湮没。许多预报员不会去留意,也有的根本不了解天气电码中上述特征云码的含义,如何保护这个财富是气象学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创新固然是气象的灵魂,方向是对的,但是同样不能忽视了本地特征云演变的天气变化规律和气象谚语,它们在本地区的短期高温天气预报中还是具有重要指示性意义的地位和很大的作用。特征云其季节性,也因地形不同而具有地区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验证总结和完善,不生搬硬套,从中发现云的演变规律,利用传统方法和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找出预报模式和指标,才能提高高温天气过程天气预报的准确率[5],追求卓越,为民造福,让高温在民众心里降温。

4 参考文献

[1] 钟海英,范泽.云的观测记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建议[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S1):116-118.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 [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0.

[3] 刘春风,柳宏英,石江,等.昌吉地区高温天气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6(5):7-9.

有关云的谚语范文第2篇

一、 风的观测

风的观测首先是看风向。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有“健弊帧骄褪怯美垂鄄旆缦虻摹<坠俏闹幸灿辛怂姆降姆缑:东风叫“怠保南风叫“洹保西风叫“夷”,北风叫“寒”。以后逐渐发展,到汉代已有24个风向方位的称谓。唐代科学家李淳风在他的名著《乙巳占》中,绘有一张占风图,列举了24个风向的名称。他指出,这些方位是由八个天干、四个卦名、十二辰(地名)组合而成。“子”指北方,“午”指南方,“卯”指东方,“酉”指西方。还举例说明怎样判定风向:凡风从戌(西北偏西)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辰(东南偏东);风从辛(西偏北)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乙(东偏南);风从乾(西北)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巽(东南)。这就是根据风的去向来决定来向。

我国风向器的发明很早,甲骨文中的“健本褪且恢旨虻サ摹笆痉缙鳌保风杆上系鸟羽、布帛、茅草等,用来观察风向。西汉《淮南子》中,已经举出一种叫“健保xiàn)或“”的风向器。它很可能就是殷商时的窖荼涠来的。《淮南子》中说:“街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健痹诜绲淖饔孟拢没有一刻是平静的。说明这种风向器还相当灵敏。

铜凤凰主要安装在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所建的建章宫里。当时建章宫东的凤阙上装了两个铜凤凰,在宫南的玉堂和宫北的圆阙上也装了一个铜凤凰。据《三辅黄图》说,铜凤凰的下面有转枢,所以风来的时候,铜凤凰的头会向着风,好像要飞的样子,“向风若翔”很显然这是一种风向器。但是这种风向器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相风铜乌是一种铜做的、形状像乌鸦那样的风向器。“相风”就是观测风的意思。它装在汉代观测天文气象的灵台上。最初造得比较笨重,据《玉海》说要在千里风来的时候才动。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变得轻巧灵敏一些,使得受小风也能转动。到晋代,出现了相风木乌,使用范围扩大到城墙上、庭院中、舟船车辆上。李淳风在《乙巳占》中曾经描述了这种相风木乌的构造。1971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一座东汉古墓中出土了一幅群鸟鸟瞰图,在主要建筑的后面有一座钟鼓楼,其上绘有相风铜鸟。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相风铜鸟图形,绘于汉灵帝时期,距今1800年。

相风铜鸟、木鸟的缺点是构造复杂、移动不变,所以李淳风在《乙巳占》中就指出:“常住安居,宜用乌候;军旅权设,宜用羽占。”意思是说,相风乌只宜设在固定的地方,在军队中驻地经常变化,更适宜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

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是由“健狈⒄苟来的,所用的鸡毛重约五两到八两,编成羽片挂在高杆上,等它被风吹到平飘的状态,再进行观测,这种羽毛风向器就称为“五两”。李白《送崔氏昆弟之金陵》诗:“扁舟敬亭下,五两先飘扬”。说明当时羽毛风向器的使用已很普遍。

我国古代除观测水平各向的风外,也观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旋风,方向混乱的乱风。例如,把自上而下吹的风叫做“颓风”,也叫“焚轮风”,自下而上吹的风叫“飙风”,也叫“扶摇风”等,说明对风的观测是细致的。

观测风不单要观测风向,也需要观测风力。在唐代,已经采取地面物体受风影响所表现出的不同状态来表示风力大小。李淳风在《乙巳占》,当时把风力分为八级: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堕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砂石或伐木(折木),八级拔木树和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和风”(风来清凉,温和,尘埃不起的,叫和风)两个级,可合为十级。

这种利用目力观测风力,并将风力分级的方法,与英国人蒲福所定的蒲氏风级划分风力相近,但李淳风要早到1100年。

二、 云的观测和古云图集

云的观测在预报天气中用处很大。这是因为预报天气的时候,重要的在于判断未来晴雨,而雨是从云中下降的。是不是会下雨?下什么样的雨?都和云的情况有关。

我国古代很重视云的观测。例如在《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上天同云,雨雪”的话,意思是说:下雪的云,在天空中是均匀一色的。也有把“同云”写为“彤云”,意思是下雪的云,色彩微带红色。

在《管子・侈靡篇》中提到:“云平而雨不甚。无委云,雨则p已。”意思是说,云块比较平坦,雨不会下得很大。下雨的时候,如果没有供应水分的云伴存,雨下不长,很快雨就会下完。这个结论只有对云有过长期、仔细观测,并提高到一定的理性认识高度,才能得出。在《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篇》中,已经把云按形状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种。

我国民间,很早就有许多有关云的天气谚语,作为观测云和预报天气的依据。例如唐代李肇《国史补》中,就有“暴风之候,有炮车云”的话。炮车云就是雷雨云,因为云顶呈砧状,很像炮车。唐代黄子发《相雨书》中,有“云若鱼鳞,次日风最大”的话。这是指一种由细鱼鳞状云块组成的云,就是卷积云。宋代孔平仲的《谈苑》中,有这样的天气谚语:“云向南,雨潭潭;云向北,老鹳寻河哭;云向西,雨没犁;云向东,尘埃没老翁。”把云向和晴雨联系起来,是很有意义的。更多的天气谚语存在于民间的口口相传之中,在现代天气预报出现之前,往往是老百姓判断未来天气的主要参考。

为了辨认云,需要云图。目前发现的最早云图是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和敦煌所出唐天宝初年的《占云气书》。这两种云图都是为军事需要卜占吉凶而用的。至于文献中的云图,《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泰壹杂子云雨》和《国章观霓云雨》等书很可能附有云图。宋代郑樵《通志略・艺文略》、《宋史・艺文志》、《宋史新编・艺文志》等史籍中有《日月晕珥云气图占》、《天文占云气图》、《云气图》、《占风云气图》等云图。可惜都已经失传,无法考查。明代茅元仪《武备志・载度占》中的《玉帝亲机云气占候》,里面有51幅云图。道藏本《雨D气候亲机》,里面有云图39幅。王重民《善本书籍经眼录》所录写本《观象玩占》中也有云图配合。此外,还有各种版本或手写本的《白猿经》,都是图文对照的古云图集。如果把明代以来的各种云图集互相对照,可以发现它们大同小异。很可能它们都有一些共同蓝本,这些蓝本应当是明代以前的各种古云图集。这些古云图集,表面上失传了,但是实际上都改用别的书名、补充、修改某些内容而在后世典籍中出现。

三、 湿度观测和仪器

我国是最早发明测湿仪器的国家。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把土和炭分别挂在天平两侧,以观测挂炭一端天平升降的仪器。《淮南子・天文训》中指出这个仪器的挂炭一端升降的意义说:“燥故炭轻,湿故炭重。”就是说,天气干燥了,炭就轻;天气潮湿了,炭就重。《淮南子・泰族训》还说:“夫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意思就是,湿气到来的时候,人是看不见的;但是炭已经表显出沉重了。这就说明了这个测湿仪器起到能测量看不见的水汽多少的作用。

宋代有一个叫赞宁的和尚,在他的《物类相感志》中提到,把土炭两件东西,放在天平两边,使它们平衡,然后悬挂在房间里。天将要下雨的时候,炭就会变重,天晴了,炭会变轻。这已经是把测湿仪器作为预报天气晴雨的仪器了。

除了天平式的测湿仪器外,还有利用琴弦感应的湿度的。如东汉王充在《论衡・变动篇》中说,“天且雨,……琴弦缓,”琴弦变松,天就要下雨。琴弦变松,是天变潮湿、弦线伸长所造成的。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说: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自动变松宽了,那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天将阴雨。这句话已经明确点出了湿度一方面影响弦线的长度,一方面又联系着天气的晴雨。他还谈道,琴瑟的弦线所产生的音调如果调不好,也预兆有阴雨天气,这也是合乎科学道理的。清康熙年间,西方来华传教士南怀仁曾用小鹿的筋做成一个弦线温度表,以验空气中的燥湿。几年以后,也研制成功了“验燥湿器”,利用弦线随湿度伸缩的原理测量温度。这是毛发湿度计的前身。

四、降水观测和仪器我国古代对雨水观测十分重视。甲骨卜辞中,对雨已经有“大雨”“猛雨”“疾雨”“足雨”“多雨”“毛毛雨”等区别,而且还注意到雨的来向。

雨下的是否及时,以及雨量的分配和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这就迫使我国古代国家对上报雨量的重视。在秦代,我国已经有报雨泽的制度。1975年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秦律十八种》的竹简,其中《田律》里规定,凡下及时的而且有利于谷物抽穗的雨,雨后应书面分别报告有抽穗谷物和未种谷物的受雨田亩数。庄稼生长后,如下了雨,也应报告雨泽多少和受益的田亩数。如有干旱、暴风雨、水潦等灾害,也要报告受灾田亩数。这些报告,就近的县要走得快的人递送,远处的县可由驿站传送,必须在八月底前送到。在东汉,也曾经要求所辖各郡国从立春到立秋整个作物生长期间向中央报告雨泽情况。

东汉以后,历代对降水都很关心。在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曾在《数书九章》卷四中列有四道有关降水的算题,就是“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竹器验雪”。秦九韶在序中明确说:农业生产的丰收与否,和雨雪很有关系。主管农业的官员想知道雨雪下降量,但是如果盛雨雪的容器形状不同,容器里积的雨雪量就大有不同。怎样才能客观地从容器的雨雪量计算出有代表性的雨雪量呢?出这四道题目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个难题。因此这四道题最后所问的,都是合平地的雨深或雪厚是多少。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已经知道换算为平地的量,才是有代表性的量。

从算题中还可以看出,当时还没有标准雨量器。“天池”是各地为了预防火灾积蓄雨水的容器,这在当时各州郡都有。它正是我国雨量器的前身,因为它本来就是积雨水的。只是由于是用于防止火灾的,所以形状、容积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明太祖和明仁宗时,政府明令全国各州县要上报雨量,当时曾统一颁发雨量器。在朝鲜曾经发现黄铜雨量器,高一尺,广八寸,并且附有标尺。雨量器的花岗石台基上刻有“测雨台”和“乾隆庚寅五月”等字样。这个公元1770年所制的一个雨量器,应当不是最早的雨量器。

明清两代,州县向中央上报雨水情况的制度,一直保持着。因此现在在故宫里还保留明清两代大量的各地上报雨泽的奏折。这是一笔宝贵的古代气象资料。五、古代天气现象理论?古代气象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古人的天气现象理论,大多分散在农学、天文、地理甚至军事、医学著作中。

《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中,提出了水分循环和云雨形成的理论。指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也就是说云是地气上升所形成的,雨是天气下降所形成的。雨虽然是从天下降,但它却来自地气上升所致;云虽然是地气上升而成,却是天气下降的雨所供应的。东汉王充在《论衡・说日篇》中也有相似的见解:“雨从地上不从天下,见雨从上集,则谓从天下矣,其实地上也。”

西汉董仲舒在他所著《雨雹对》―文中,认为雨滴是由小云滴受风合并变重下降而成的。(“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他说:“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意识是说,风大,云滴合并得快,下降的雨滴大而比较疏。风小,云滴合并得慢,使下降的雨滴细而比较密。这种观点和现代的暖云降雨理论是符合的。在雪的形成方面,《春秋说题辞》中认为是水汽凝成的。(“盛阴之气,凝滞为雪。”)董仲舒,东汉许慎、刘熙,宋代朱熹,明代王逵等,认为是云滴或雨滴冷冻结成的。明代杨慎认为是霰或米雪形成的。也就是说,我国古代对雪的形成,有“气体形成说”、“液体形成说”和“固体形成说”三类。就现代气象学关于雪的形成理论看,依旧有这三类看法。

有关云的谚语范文第3篇

很快谜底就解开了。一天中午,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姐姐,原来她是我们学校茅以升纪念馆的讲解员,要带我们去参观茅以升纪念馆呢!这不是正好吗,我就要去看看茅以升爷爷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一走进纪念馆大门,我就看见了一尊雕像,不用说,那一定是茅以升爷爷了。他的脸好慈祥,好慈祥,他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一边仔细地听学校里的大姐姐介绍,一边看墙边一块块的展板。原来茅以升爷爷是个爱国的桥梁专家,他可厉害了!因为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中国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这座桥就在我们杭州六和塔边上呢!

那茅以升爷爷为什么要去造桥呢?原来他小时候去看龙舟表演,看到一座桥因为人太多而被压塌了,一下子死了很多人,当时的情景真是惨不忍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以后他就立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原来茅以升爷爷从小就有这样远大的志向,怪不得呢!

茅以升爷爷就这样勤奋好学,为了学习建桥的本领还去了美国留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钱塘江上造桥可不容易了,不是一般人完成得了的!因为钱江乃著名险恶之江,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势不仅受上游山洪暴发之影响,还受下游海潮涨落的制约,若遇台风袭击,江面常逞汹涌翻腾之势。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因此,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工程技术界也认为在钱塘江上架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可茅以升爷爷看到祖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决心为中国人争气,架设中国人自己的大桥。于是迎难而上,慨然受命,在外国人称水流太急,不能造桥的钱塘江上用先进的“沉箱法”、“射水法”造了宏伟的钱塘江大桥。真是太了不起了!

不过在建造钱江大桥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开始侵略我国了。为了阻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脚步,茅以升爷爷看着自己花了那么多心血的刚建成通车的钱塘江大桥随着一声巨响,被炸毁了!这座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茅以升爷爷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他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我想当时茅以升爷爷的心里一定难受极了,也一定下了决心要把这座桥重新修建起来!

最终,茅以升爷爷的愿望在1953年得以实现了!现在70多年过去了,钱塘江大桥还稳稳地横跨在钱塘江上,为她经过了战火和鲜血的洗礼。

“茅以升爷爷是多么的伟大呀!”参观完纪念馆,我不禁开始佩服起这位有志气、有勇气,热爱祖国的茅以升爷爷来了!

有关云的谚语范文第4篇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有哪些有效途径呢?通过自身教学的积累和他人经验的借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中产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生搬字典释义去理解词语,造成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其实,文章中的词语应区别对待,有的只要意会,有的需要简单说明,而有的能揭示特点,具有语感作用,则需仔细揣摩,透彻分析,准确把握。例如《繁星》中能显示海上繁星特点的词“半明半昧”,就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当时身处大海仰望星空的情境。教学时,我在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出这里的“半”是指星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陆地上虽然也能看到星在一闪一闪的,但海的上空气流流动大,星光有时被遮住,所以一暗一明、一明一暗闪动得分外明显。学生认识到这点,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也就有了感知。

对有些词语,不仅要从个体上去分析,还要从语句、语段上整体把握,找到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如《老水牛爷爷》中的一段外貌描写是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的,显得分外传神。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古铜色”,更要理解到这是一种健康的肤色,是老水牛爷爷经常参加劳动风吹日晒的结果。“声音像洪钟”不仅告诉我们他嗓门很大,更要认中体会到他的直爽与开朗。而整段的外貌描写旨在展示一位身材魁梧、健壮爽朗的北方老汉的形象。学生理解深刻了,读的时候,这一形象便会浮现于脑海之中,自然读出语感来。

二、以激感来引发语感对于一些具体、生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课文,就要充分发挥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美学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引发学生的语感。如《春蚕》结尾的教学,我这样设计:①“又添了一些银丝”为什么不说“又添了一些白发”?②这里包含什么感情?使学生理解:银丝是美的,把白发比作银丝是一种赞美,饱含着敬重。一个孩子竟能发现母亲比过去多了一些银丝,看得这么细,表现出对母亲的由衷的敬爱。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正是语感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之一。

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如教学《第一场雪》时,我将写作背景与文尾的俗语、谚语结合起来,揭示出丰收在望,人们将能过上好日子,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关切国家、人民前途的喜悦之情。学生了解了这一点,读起来特别起劲。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样在认识的同时产生的情感,并由此而引发出语感的。

三、从美感中挖掘语感有些课文写得特别美,怎样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由美感来增进语感呢?可以运用优美的描述性语言。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我就“贪婪地吮吸甘露”这句作了描述:细雨如丝,雨蒙蒙,树蒙蒙,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兴旺地生长,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杨梅树贪婪地吮吸,像婴儿嘬母亲的奶汁一样,吸得多欢呢!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描述,把美的主体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使学生感受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图景,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从语感中体味美感,以美感增加语感。如《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我抓住“变化极多”,一步步突出云的美,霞光的美,通过众多描写颜色变化的词语展示万里长空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的壮丽图景,极力使学生从语感中体味到美感,以美感增语感,保持课文美的基调。同时我还运用了幻灯,在云彩的基础上依次出现马、狗和狮子的形状,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些辅助。强化视听形象,加强美的感受,增进语感。

四、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朗读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的鉴赏力。那些优美的诗词,抒情的文章,往往通过反复朗读,体验出文中美味,使学生充满感情。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话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通过朗读,使学生产生语言直觉。如《第一场雪》中的“银条儿、雪球儿”,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跟老师反复读,仔细玩味,要求读出亮晶晶、蓬松松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去掉“儿”读,通过前后对比,感到前者读得轻柔,读出了美的意境。

有关云的谚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隐喻;文化;世博会;隐喻象似性

中图分类号:H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69-02

一、引言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部分抽象思维通过隐喻也更好地在生活中得到诠释。而今隐喻主要是从认知学角度来研究。隐喻也与社会情景,文化知识的联系紧密相关。如大家所熟知春节期间将“福”字倒着贴,它意味着“福到”。这就充分显示出了常规隐喻体,同时也表明隐喻具有文化性。本文试着从有关中国世博会所体现出的一些显著的中国元素来诠释隐喻象似性。

二、隐喻

(一)隐喻的定义和分类

隐喻是涉及两类不同的事体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是两个不同的语义场之间的比较和映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生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出现了林林总总的隐喻,对此出现众多的隐喻理论也不足为奇。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方法来诠释隐喻。L&J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喻,方位喻,本位喻。结构喻是用一个概念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的概念。使得二者之间相衔接,变得通俗易懂。方位喻运用诸如上下,内外,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概念系统。它是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是人们将抽象的概念映射到具体的方位概念上。本位喻是用有关的概念或概念结构来理解我们的经验。如将抽象的概念喻说成具体的物体,使后者的有关特征映合到我们前者上去,可分为三小类:实体和物质隐喻, 容器隐喻,拟人隐喻.把事体视为具有人性就是一个明显的本体隐喻。主张将语言中所有比喻性说法都是隐喻。

(二)隐喻的特征

隐喻主要具有下列特征:跨学科性与普遍性,新奇性,开放性。隐喻广泛运用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在经济学中,我们说市场经济是只看不见的手,安全网。隐喻应用到新闻标题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绿化用地成“唐僧肉”, “金凤凰”飞起来。在日常生活中用“解套”来指离婚;用“买保值公债”来指未婚青年出席朋友婚礼馈以礼金,使之富有新奇和创造性。隐喻的精炼,新奇,间接和委婉等特征增加了语言的修辞效果;大量使用成语,寓言,谚语,歇后语增添了语言适应中的说服力,如沧海一粟,失败是成功之母,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隐喻还使得语言的描述显得简洁和生动,委婉和高雅。在饮食文化中,商家也倾向于用高雅的语言来吸引顾客。尤其是美其名曰的菜谱:佛跳墙,明珠仙裙,天女散花,芙蓉燕窝等等。从语言学的角度,我们从中受益匪浅的就是创造新词和术语,大量同音词,多义词出现,从而学者从词汇的角度来研究象似性以及增加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从诗歌功能来看,隐喻是诗歌的灵魂,诗人用西风来指代寒冷,萧瑟,凋零。如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在《天静沙,秋思》中写道:“古道西风瘦影,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隐喻象似性

皮尔斯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象似性,象似符包括映象符,拟象符和隐喻。象似性是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也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能指分别指称为“声音,语音,符号,名称,名……”,所指指称的是“意义,语义,事物,现象,思想……”。认知语言学将象似性分为二大类,拟象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隐喻象似性是指从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从一个认知领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领域的过程,包括隐喻语言的运用,隐喻概念体系等。威廉斯把隐喻象似性分为三类:一语法隐喻,是将一个常见的语法形式隐喻为另一种语法形式,二是诗歌隐喻,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三是约定俗成的隐喻,即常规隐喻。这类隐喻的喻体意想经过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筛选沉淀,已经在人们头脑里形成根深蒂固的联想。隐喻除了上面陈述的几种隐喻,还有创新隐喻。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文学作家根据生活的素材和自己独特的思想来构造新思想,新概念。网络语言及不同新颖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创新隐喻的成果。象似性与隐喻是相互作用的。象似性是隐喻的基础,它可以激活意想-图式,而后者是构建隐喻的基础,他们的相互作用体现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象似性为隐喻准备条件,而隐喻则把深层象似转换为表层概念。认知语言学所揭示的隐喻象似性包括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

(四)隐喻与文化

文化的研究源远流长,在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很多学者留下了珍贵的知识财富。而今,我们引经据典,写出妙笔生花的文章,毫无疑问会接触到很多隐喻现象。可知隐喻已经成为中国经典文化的一部分。隐喻首先体现为语言现象,其实它指代富有深意的心理现象。任何心理现象都源于在文化中所受到的熏陶。不同的民族,他们的民族语言,习俗,生活习惯,可能不大一样。作为隐喻的一种语言方法,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同一颜色有着不同的感受。在我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吉祥,我们用“走红”,“红极一时”来指代顺利和成功;它还象征美丽,漂亮,我们用“红颜”来称赞美貌的女人。而西方文化中的红色指代贬义较多。它象征残忍的行为和发生的事件,如“red hands”,它还象征比较激进的革命运动如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它也象征危险,不安a red flag。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气息。成语谚语是各民族生活经验和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最能反映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隐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从而体现出我们对生存文化的认知。跨文化隐喻分析会更好地理解具体的人如何构建现实的概念,如何交际,如何完成认知过程。

三、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元素文化所体现出的隐喻象似性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但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外国游客体会到中国的风土人情,品味不同的文化氛围。本文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的中国元素文化中所领悟到的隐喻象似性,吉祥物,中国馆,石油馆所运用到常规隐喻,拟人隐喻,创新隐喻以及所体现的语言的隐喻象似性。

(一)吉祥物“海宝”

海宝的名字和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符合中国吉祥称谓原则,吉祥物主体以人为核心创意,即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世博会徽的设计理念让我们觉察出拟人和创新隐喻的运用。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海宝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对世博会的举办地一目了然。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生活的主题。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从而体现出中国人友好,热情额待客之道,体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馆-“东方之冠”

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外形设计,中国馆以“城市发展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东方之冠,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二部分组成。国家馆居中突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似斗拱。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4根大柱子支撑起一个“斗冠”,斗冠由56根,象征56个民族,象征了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56个民族的大团结。象征也是隐喻的一种。作为国家盛典中的标志性建筑,光有斗拱的造型还不够,还要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这就需要用四组巨柱,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同时又使这个庞大建筑摆脱了压抑感。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它的外形既像宝鼎,又像一盏巨大的酒杯,高高举起,盛情欢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时它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冲天而起,预示着中国将翱翔万里。通过对中国馆外形的观看就体现了我们所熟知的文化背景知识,一个欣欣向荣,繁荣富强的中国也不言而喻的显现了象似性。东方之冠,高高耸起,象征着中华的鼎盛与繁荣。

“中国红”展现民族形象,中国馆代表喜悦和鼓舞的颜色,一种大气,稳重,经典的颜色。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中国馆披上了“中国红”,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展示着“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红色的象征意义运用了常规隐喻的。这是对中国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读。

(三)石油馆

石油馆外形建筑被喻为“油立方”,寓意“地下储油岩层”,象征着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在绿色生活、低碳经济中承担重要责任。整体外形犹如一个巨大的能源处理网络体系,寓意地下蕴含的石油正是美好城市的主要动力源泉。石油馆吉祥物取名“油宝宝”。“油”取自“油气”,即石油和天然气的总称。“宝宝”,寓意“成长和希望”。“油宝宝”色彩以金黄色为主。石油素有“黑色黄金”之称,采用金黄色为主色调,体现出石油的珍贵。黄色又是“阳光的颜色”,彰显出“油宝宝”个性的活泼和明快,象征石油人无私奉献的温暖形象。石油馆尾展造型采取倒螺旋结构,四周为悬浮的“油宝宝”,主体为带有祥云图案的红色飘带,凌空舞动构成火炬的抽象图案。在中国文化中,祥云和红色都传达吉祥如意。在火炬点燃的过程中,四周的油宝宝按照向上螺旋的顺序,逐级点亮,一直到绸带的顶部。这时,用光效制造的火焰会腾空而起,挂在顶部的LED显示屏会同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礼花,寓意石油创造了人类的七彩生活。金黄色,红色的色调,带有祥云的图案表明出常规隐喻,其独特的设计把创新隐喻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以上我们简要讨论了隐喻的相关知识,隐喻的本质是借助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来更通俗易懂地来认知抽象的事物。隐喻所具有的文化性,是通过人的信念,态度,行为方式来反映文化内容的。隐喻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纽带,对文化知识传承具有重大意义。日常语言中就充满着隐喻性的思维,而隐喻是有理据的,因此承认隐喻的认知功能就是确认了象似性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有关云的谚语范文第6篇

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年级正处于中学过渡阶段,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都要经历一次转轨。由于很多学生经历了中考紧张复习的压力,升入高中后往往想趁机松口气,因此,高一转轨,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一是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法,空间概念强,抽象不容易懂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教具、地图演示 法;难度小,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自学指导法或提问讨论法 ;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等。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需要充分调动学生 眼、耳 、口、手 、脑等感觉或思维器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进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地球的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怎么想都想不明白,看演示后就全弄清楚了。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觉得地理知识难懂、难记 ,因而对地理不感兴趣,造成学习成绩较差。其实,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只要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 ,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生活实际 、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地理学习就会变得很容易,学习成绩 自然会逐步提高。

1.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太阳、月亮、云、夜晚星空的变化 ,能学到很多地理知识。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夏季时的运动轨迹和白昼时间长短的情况,并与冬季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总结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原因。还可以让学生观测在晴天、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 、云的形状分别有什么不同。

2.用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让学生细心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

(1)饮食上:中国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的生活习惯是受各地气候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2)服饰上:牧民习惯穿可以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藏袍,这与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有关系;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这样的穿着既能散热又可以抵御风沙。

(3)民居上: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居特点是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这样会冬暖夏凉。南方地区由于夏季长而炎热,人们习惯睡木床或竹床。而黄土高原上的民居则由于气候干旱,所以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出冬暖夏凉的窑洞居住。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谚语“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说的是云与降水的关系;成语“沧海桑田”则揭示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三、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教学是学好地理课的主要途径。多数学生不愿上地理课 ,害怕上地理课,理由只有一个,地理难学。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不会识图,所学知识不会在图上应用。

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一图多填和自制地图训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相互联系是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把所学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要落实到地图上,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地理空间概念。教师最好把中国政区和世界政区空白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加强检查与督促,使图植根于学生脑海中,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储存和迅速地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养成学生用图习惯,努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四、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要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极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也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潜能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老师要多加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欣赏的乐趣。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不歧视差生。体现随和平易的人格魅力。

2.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以开展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无论是为认知而展开活动,还是为活动进行认知,学科教学的目标和技能品质的发展目标都要得到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为个人的思考探究和与同伴合作学习。个人的思考探究,是同伴间开展合作活动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在于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各抒已见,教师在学生力所不及处适时点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多边交往,互动关系健全。

五、在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的特点

(1)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2)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所选的案例一般都来自生活,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

(3)强调全员参与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它强调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

(4)案例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案例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同样的情景和信息,从同一起点出发,人们会提出不同见解,它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这种多元化和最佳化答案选择,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1)开放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学习,并进行总结。

(3)探究问题。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确定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

有关云的谚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学;高效课堂

经过多年地理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失为学生学好地理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导学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每学期开始,教师就将本册书的重要知识编写成导学稿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练习和发现疑难。编写导学稿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于一些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可以设计成填空,突显其重要性;二是典型例题的量不宜过大,难度应注意层次性和梯度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每堂课不能有太多的疑难问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四是拓展部分题应设计现时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学以致用的话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五是适当设计读图与绘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上课时,让学生结合导学稿认真学课文,完成导学稿中的每一个题,对有疑难的做上记号,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还不能完成的,教师讲课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对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当堂识记或掌握。

二、简要点拨,趣味穿插,激发学生积极自学

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已慢慢走向成熟,自学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只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自学加以适当的指导,学生就会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学生自学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对简单易懂的内容只需一带而过,而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还没有达成共识的,教师做简要点拨。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设计地理略图,采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像,巧妙插叙与教材有紧密关系且真实、生动、形象、有趣的生活中的材料,运用易记的歌诀、谚语、顺口溜,巧借古诗、短小精悍的成语、谜语,形象的描述与板图结合等,既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像力,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用多种形式当堂训练所学内容,检测学生自学效果

初中学生所学的科目较多,他们课外时间根本不可能花时间来对地理科进行复习巩固。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就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让学生将当堂课所学内容当堂掌握。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并当堂掌握所学知识。练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要求学生当堂课掌握的,就让学生适当地读一下后,由教师说题目学生齐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声音响亮情况和学生张嘴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的方式。这样,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对子”互问互答后到组长那里去背,组长做好登记,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抽查部分学生。对重要的地图,可要求学生掌握后利用空白图到组长那里去背,或到自己那里边画图边填内容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等。对在现实生活中大家认识不一致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辩论的方式达成共识,以便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的选定,就由本节内容在导学稿中的题型来定。

四、通过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乡土地理的调查,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引伸和辅助,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一项活动。每个学期初,教师就给学生安排本学期的乡土调查内容。或是当地植被覆盖情况,或是分析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或是调查当地最近几年干旱的原因,或是调查当地最近几年有哪些不良风气,或是调查当地最近几年土地的使用情况等,这些调查可以是单独进行,也可以集体进行。调查后写出调查报告,将写得有特色的在学校的专栏里进行展览,写得最好的呈交给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供他们执法时作参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调查、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环境与发展的教育,还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有关云的谚语范文第8篇

世界上唯一拥有越多越好的东西就是知识;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知识总结1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批(pī) 抡(lūn) 涧(jiàn) 雹(báo)

(2)难写的字

冀:上中下结构,注意与“翼”字区别。

抡:右边是“仑”,不要写成了“仓”。

盏:不要少写了上面的“丶”和“丿”,下面是“皿”。

隆:右上是“折文”,不要少写了中间的短横。

(3)多音字

难 磅 着 绷 更 调 划 炸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日寇 进犯 游击 奋战 转移 险要 沉着

手榴弹 射击 始终 顶峰 悬崖 斩钉截铁

沸腾 攀登 依托 居高临下 继续山涧

粉身碎骨 仇恨 眺望 喜悦 冲锋壮烈

豪迈 惊天动地 政府委员 协商 汇集

预定 排山倒海 爆发 就位 鼓舞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宣读 语调 选举 完毕

检阅 制服一致 距离 灯笼 陆续

五颜六色 游行次序

(2)近义词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 进犯~侵犯

英勇~勇敢 掩护~保护 屹立~耸立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挺立~耸立 汇集~汇合

飘拂~飘动 挥手~招手 欢跃~欢腾

雄伟~宏伟 宏伟~雄伟 茂密~茂盛

注视~凝视 微弱~微小 猛烈~强烈

憧憬~向往 赞叹~赞美 璀璨~耀眼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千钧一发~万分危急

(3)反义词

逶迤笔直 开颜愁眉 坚持放弃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完毕开始 肃静喧哗

消失出现 汇集分散 活泼文静

启动停止 璀璨黯淡 茂密稀疏

光明黑暗 微弱强烈 暴露隐蔽

挺进撤退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千钧一发安然无恙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黑魆魆

类似的词语: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BAC式词语:自言自语 各式各样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③含有近义词的词语:粉身碎骨 昂首挺胸

类似的词语:冷嘲热讽 左顾右盼 志同道合

④含有数字的词语:万水千山 千千万万

类似的词语:一穷二白 三三两两 四面八方

⑤含有夸张的词语:排山倒海 惊天动地

类似的词语: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⑥描写认真的词语:聚精会神

类似的词语:全神贯注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⑦描写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

类似的词语:五光十色 色彩缤纷 花花绿绿

⑧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坚强不屈 壮烈豪迈 大公无私 舍己救人 舍己为人 正直无私 表里如一 正大光明 刚正不阿 铁面无私

⑨量词:五个战士 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一道河 五座白石桥 一根电动旗杆 一个师

⑩动词:扔手榴弹 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跳下深谷 擎着红旗 提着红灯 升国旗舞着火把

修饰词:细小的枪口 崎岖的山路 叽里呱啦的叫声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知识总结2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裳(shɑnɡ) 拙(zhuō) 缀(zhuì)

(2)难写的字

毯:半包围结构,“毛”要托住“炎”。

雅:左右结构,右边不要写成“住”。

德:左右结构,不要少写了“心”上的一横。

稻:左窄右宽,“臼”里边是两笔短横,不要写成一笔长横。

(3)多音字

勒 蒙 薄 糊 宿 泊 冠 朝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草原 线条 柔美 境界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襟飘带舞 彩虹 飞驰

马蹄 蒙古包 热乎乎 奶豆腐 礼貌拘束

干部 举杯 羞涩 感人 会心 微笑 摔跤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眼帘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顺心平淡

(2)近义词

清鲜~清新 惊叹~惊讶 回味~体味

洒脱~潇洒 迂回~迂曲 静寂~安静

亲热~热情 拘束~拘谨 幽雅~文雅

浑浊~污浊 笨拙~愚笨 参差~杂乱

眼帘~眼眶 单薄~瘦弱 照耀~照射

梦想~理想 文思~才思 迷蒙~迷茫

愁怨~忧愁 顺心~遂心 平淡~平凡

泊~停 愁~忧 低~矮 书~写 鸣~叫

孕育~培育 赠予~赠送 摇曳~摇摆

旖旎~柔美 馥郁~浓郁 凝视~注视

察看~查看 硕大无朋~硕大无比

婆娑起舞~翩翩起舞 心驰神往~梦寐以求

顾影自怜~顾影弄姿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3)反义词

明朗昏暗 愉快悲痛 热闹寂静

团结分裂 拘束洒脱 羞涩大方

幽雅粗俗 浑浊清澈 笨拙灵活

参差整齐 单薄结实 梦想妄想

迷蒙清晰 顺心烦心 平淡精彩

移停暮晨低高近远散聚

夜昼 坠落上升 开放封闭 赠予索取

光明黑暗 仰望俯视 硕大无朋微乎其微

顾影自怜妄自尊大 孤芳自赏自惭形秽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热乎乎 亮晶晶

类似的词语: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ABB式词语:熙熙攘攘 忽忽悠悠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③描写绿色的词语:一碧千里 翠流

类似的词语:苍翠欲滴 万古长青 花红柳绿

④描写高大的词语:庞然大物 硕大无朋

类似的词语:硕大无比 高大威武 巍峨耸立

⑤描写花香的词语:芬芳馥郁

类似的词语:香远益清 芬芳扑鼻 沁人心脾

⑥描写清高的词语: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类似的词语:自命清高 自命不凡 顾影弄姿

⑦跟想象有关的词语:黄粱美梦 痴心妄想 异想天开 浮想联翩 痴人说梦 漫无边际 不切实际 胡思乱想

⑧量词:一首奇丽的小诗 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三棵白丁香 一柄花蕾

⑨动词:流入云际 到达目的地 表演舞蹈 迎接远归者

⑩修饰词:尖尖的帽子 茂盛的森林 紫红的小果实 亮晶晶的眼睛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知识总结3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缩(suō) 甩(shuǎi) 蹦(bènɡ)

(2)难写的字

秧:左窄右宽,右部“央”的一横两边都要出头。

割:左宽右窄,左部“害”的中间部分是一个“丰”。

疯:部首是“疒”,里面是个“风”。

嘻:左窄右宽,右部是“十+豆+口=喜”。

(3)多音字

蔓 缝 斗 嚷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后脑勺 本来 活生生 苞蕾 苔藓 丰满

甘蔗 瀑布 软绵绵 谚语 农作物 尽量

雨衣袖 筒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预报

遮盖 讲座 油锅 酱油 闹钟 逗引 嘴唇

(2)近义词

生长~成长 本来~原来 苞蕾~花蕾

丰满~饱满 尽量~尽力 迅速~快速

飞快~飞速 菜畦~菜地 增加~增长

预报~预告 遮盖~遮掩 逗引~勾引

不声不响~一声不响 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

(3)反义词

丰满枯瘦 迅速迟缓 增加减少

飞快缓慢 遮盖裸露 安静热闹

不声不响大吵大闹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4)词语归类

①ABB式词语:活生生 软绵绵 凉冰冰 明晃晃

类似的词语: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ABB式词语:窸窸窣窣 安安静静 满满当当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③描写夜色的词语:满天星斗

类似的词语:月光如水 月明星稀 月白风清

④描写说话有气势的词语:理直气壮

类似的词语:慷慨陈词 义正词严 严词厉色

⑤描写声音的词语:窸窸窣窣 滴答滴答

类似的词语:叽里呱啦 淅淅沥沥 嘻嘻哈哈

⑥量词:一块白石头 一件新雨衣 一层玻璃

⑦动词:敲着鼓点 跑到窗前 挺着脖子 甩着袖子

⑧修饰词:用力地长 扁扁的纸盒子 厚墩墩的云彩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知识总结4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淌(tǎnɡ) 溅(jiàn) 喃(nán)

(2)难写的字

淌:左窄右宽,右部“尚”的上部是“?”。

废:下面是“发”,不要少写了右上角的“丶”。

唉:左窄右宽,右下是个“矢”字。

熬:上大下小,左上是两横一竖加“万”字。

(3)多音字

没 宁 作 柏 假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咆哮 惊慌 跌跌撞撞 书记 拥戴 沙哑

党员 废话 吞没 猛然 搀扶 丈夫

渔夫轰鸣 心惊肉跳 沉思 风暴 抱怨

倾听探望 照顾 敲门 阴冷 宁静 脸蛋

自作自受 清新 湿淋淋 渔网 糟糕 倒霉

忧虑 后脑勺

(2)近义词

咆哮~怒吼 惊慌~慌张 拥戴~爱戴

放肆~肆意 祭奠~祭祀 势不可当~势如破竹

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抱怨~埋怨 怒吼~怒号

照顾~照看 均匀~匀称 沉默~缄默

严肃~严厉 忧虑~焦虑 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缓慢~迟缓 健壮~强壮 虚弱~衰弱

沉思~思考 奇特~奇异 平静~寂静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3)反义词

黎明黄昏 惊慌镇静 沙哑清脆

放肆拘谨 痛苦高兴 乱哄哄静悄悄

势不可当不堪一击 跌跌撞撞稳稳当当

温暖寒冷 舒适难受 安静热闹

严肃和蔼 潮湿干燥 忧虑放心

清新浑浊 黧黑白皙 缓慢迅速

健壮瘦弱 虚弱强壮 指手画脚规规矩矩

平静动静 寂静热闹 奇特普通

不假思索深思熟虑

(4)词语归类

①ABAC式词语:自作自受 自言自语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②描写心理的词语: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类似的词语:心急如焚 心花怒放 心猿意马

③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魁梧黧黑

类似的词语:眉清目秀 冰清玉洁 明眸皓齿

④描写气势的词语:势不可当

类似的词语:惊天动地 地动山摇 山崩地裂

⑤量词:一群野马 一张破帆 一块围巾 一股海风

⑥动词:揪出一个小伙子 拍击着海岸 顾惜身体 举起马灯

⑦修饰词:窄窄的木桥 乱哄哄的人们 痛苦地 白茫茫的世界 波涛的轰鸣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知识总结5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纳(nà) 蹲(dūn) 磕(kē) 趴(pā)

(2)难写的字

嵌:上小下大,注意与“崁”字的区别。

雕:左右等宽,右部是“隹”不是“住”。

娥:左窄右宽,右部“我”字中间一横贯通。

磁:左窄右宽,右部“兹”字上部不是“艹”。

(3)多音字

攒 哄 奔 似 模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威风凛凛 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 冰棍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跺脚 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 暴露无遗 沮丧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发达 仍然

理论 恒星 类似 猜测 起源 紧密 适当

提供 能源 倾角 昼夜 封冻 揭开 神秘

观察 拍摄 斑点 枯萎 干燥 抵御 因素

考察 系列 测试 检测 陨石

(2)近义词

嵌入~镶入 沮丧~颓丧 疲倦~疲乏

怨恨~嫉恨 威风凛凛~八面威风

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技高一筹~棋高一着

大步流星~昂首阔步 怒气冲冲~大发雷霆

心满意足~如愿以偿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尚未~还未 仍然~依然 类似~相似

起源~来源 紧密~密切 适当~合适

观察~观测 枯萎~干枯 抵御~抵抗

测试~测验 检测~检验 猜测~猜想

考察~考查 壮丽~壮观 优美~美好

宽广~宽敞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矗立~屹立

排列~陈列 精美~精巧

(3)反义词

沮丧快活 怨恨感激 新鲜陈旧

热闹安静 威风凛凛萎靡不振

别出心裁如法炮制 大步流星步履维艰

怒气冲冲喜气洋洋 念念有词沉默寡言

类似相反 紧密松散 适当过分

枯萎旺盛 抵御投降 猜测确定

干燥湿润 揭开隐藏 精美简陋

独特普通 宽广狭窄 仰望俯视

迥然不同大同小异 井然有序乱七八糟

严丝合缝漏洞百出

(4)词语归类

①ABCC式词语:威风凛凛 怒气冲冲 得意扬扬

类似的词语:生机勃勃 小心翼翼 风尘仆仆

②AABC式词语:津津有味 念念有词 赫赫战功

类似的词语:栩栩如生 斤斤计较 勃勃生机

③ABAC式词语:轻手轻脚 呆头呆脑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无声无息 百发百中

④含有数字的词语:沧海一粟 一无所获 一模一样

类似的词语:一穷二白 三三两两 四面八方

⑤含有夸张的词语:泰山压顶

类似的词语:日理万机 寸步难行 天衣无缝

⑥含有四种事物的词语:亭台楼阁

类似的词语:风花雪月 锅碗瓢盆 笔墨纸砚

⑦量词:一道裂缝 一根冰棍棒儿 一绺红丝线 一套纸盔甲 一颗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