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九寨沟的资料

九寨沟的资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九寨沟的资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1篇

水,是九寨沟风景的灵魂。这里的水清纯洁净、晶莹剔透、色彩丰富,堪称世界水景之王;但是,观测资料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寨沟景区湖泊的水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水位下降更为明显。

九寨沟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和四川省气象局的专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为人们揭开了九寨沟湖泊水位变“矮”之谜。

降水减少是主因

湖底出现裂缝,水渗漏了?人为扩大湖泊出水口,流出的水量比原来增多了?湖泊内的水蒸发加快,从而使水位降低?天上降水减少使得水位下降?这些都被认为是可能导致九寨沟湖泊水位下降的原因。

九寨沟的水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来自四周高山上的积雪,积雪融化后形成涓涓细流,最后汇成溪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湖泊之中;地下水是地层渗出的水,在九寨沟的众多湖泊中,人们已发现了许多泉眼,这些泉眼日夜不停地往外渗水,成为湖泊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九寨沟的水系和水源特征,人们对景区湖泊水位的下降做出了4种猜想:

其一,地下水的渗漏。有人认为,很有可能是湖底的岩石结构出现了异常变化,比如出现了裂缝,水顺着裂缝渗走了。

其二,湖泊流出的水量增大。比如人为扩大了湖泊出水口,使得流出的水量比原来增多,导致了水位的下降。

其三,蒸发量加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由于温度升高,使得湖泊内的水加快蒸发,从而导致水位降低。

其四,天上降水减少。由于雨雪补充不足,使得整个九寨沟的水资源日益匮乏,从而使湖泊内的水量随之减少,水位下降。

这4种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哪一种说法更科学、合理呢?

对水位下降的4种设想,科学家们首先否定了第二种说法,因为九寨沟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一草一木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人为扩大湖泊出水口的情况不可能发生,湖泊流出的水量因此不会增大。

至于地下水渗漏之说,科学家们经过实地勘察和研究,认为湖底的岩石结构非常稳固,不可能出现裂缝,地下水渗漏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会不会是蒸发的原因呢?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对这个说法也予以了否定。因为,九寨沟地区的气温虽然在20年间升高了0.11℃;但这一变化微不足道,对水位构不成真正的威胁。

看来,引起九寨沟水量减少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上降水的减少。

这种说法有何科学依据呢?

依据就是,九寨沟地区大气降水减少的同时,湖泊水位也出现了下降,两者呈正比例关系。

天上的降水,一部分在九寨沟四周的高山上形成积雪,融化的雪水形成九寨沟地面径流的源泉;另一部分降水则直接以雨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补充地面径流,或是渗入地下,形成丰富的地下水。因此,可以说大气降水是九寨沟水资源的根本保障。

近几十年来,九寨沟的大气降水正呈逐年减少趋势。

科学家们通过对九寨沟地区1959~200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40多年来,该地区的大气降水呈减少趋势,而与之对应的是,九寨沟景区湖泊的水位也出现了下降,两者呈现正比例关系;尤其是在降水减少最多的7月,景区湖泊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低水位现象。

据此,科学家们认定,天上降水的减少正是九寨沟景区水量减少的直接原因。

大气降水为什么少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九寨沟上空的大气降水减少呢?专家认为有3个原因:

原因一:夏季风异常变化,使得南来水汽向北输送减弱,从而造成了景区水汽不足。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和四川省气象局的专家们通过对九寨沟、黄龙地区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导致该地区大气降水减少的罪魁祸首是夏季风。

夏季风,来自广阔无垠的洋面,它就像一台巨大的水泵,把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海洋输送到陆地。九寨沟、黄龙地区身处内陆,低层的气流难以直接到达,因此水汽输送主要依靠夏季风的巨大动力:冬春季节,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夏秋季节,则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专家指出,近几十年来,夏季风发生了异常变化,它吹向内陆的北界时出现了偏差,使得南来水汽向北输送减弱,从而造成了九寨沟、黄龙地区水汽不足,大气降水因此减少。

但降水减少仅仅是这一原因造成的吗?

原因二:大气环流在景区形成了一座隆起的“高地”,冷空气被迫绕道而行。

我们知道,大气降水的产生离不开冷暖空气的交汇,暖湿空气如果没有冷空气的刺激,一般不会产生降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自北方的冷空气犹如降水产生的“发动机”,它的频频南下是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的重要因素。

过去,北方冷空气长驱直入,年年如约而来,在九寨沟、黄龙地区与暖湿空气融合,降下大量雨雪;但是近几十年来,在巴尔喀什湖以东到贝加尔湖以南一线的高空环流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九寨沟、黄龙地区急需降水的7月,大气环流在此形成了一座隆起的“高地”,冷空气往往被迫绕道而行,从而使得到达当地的冷空气势力十分薄弱,无力与暖湿空气抗衡,因而难以成云致雨。

除了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对这里降水的减少有没有直接关系呢?

原因三:人类过度用水。

20世纪80年代是九寨沟、黄龙景区及邻近地区气候发生显著变化、降水减少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正是人们大量涌入景区的开始。因此,可以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扰了九寨沟、黄龙的局地气候,加剧了区域气候的变化,所以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降水减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外,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对九寨沟和黄龙地区的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

与这里直线距离不足200千米的若尔盖、红原是川西北最大的湿地。湿地对维持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暖、持续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放牧、在草地上滥采滥挖、过度用水等人为因素,湿地退化、草地沙化现象较为严重,这些对九寨沟、黄龙地区的气候变化影响不小。

让生命之水恢复如初

有专家预言,如果再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补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九寨沟、黄龙地区的水资源还将继续减少下去,总有一天,美丽的人间天堂将一去不复返。为此,研究人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九寨沟和黄龙地区的水危机。

措施一:借助催化剂实施人工降水。

气象专家提出,解决水资源减少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可通过人力行为,借助碘化银、液氮等催化剂,改变空中云的物理结构,使之尽可能多地降水,从而达到增加该地区大气降水的目的。近年来,阿坝州和九寨沟县、松潘县的气象人员一直试图通过人工降水的方式来增加九寨沟和黄龙地区的大气降水。他们借助高炮、车载火箭等增雨设备,每年都在这里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措施二:建立常年人工增雨(雪)作业管理机制和业务体系。

措施三:建立水资源变化监测系统。

人工增雨虽对改善当地降水情况有所帮助,不过人工增雨只能缓解一时的水资源短缺,要想“治本”,还必须在九寨沟、黄龙景区建立水资源变化监测系统,为科学研究保护措施提供观测资料。

专家指出,应在景区建立全方位的监测系统:

一是对空中水资源进行监测,掌握空中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主要采用飞机装载监测设备,对空中水汽情况进行监测,或是采用GPS水汽观测站和红外线观测设备,在地面建立对空中水资源的观测。二是建立地面水资源观测体系,随时掌握和了解地面水资源的变化,主要在景区内建立多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全面收集降水、温度、风向风速等资料,同时建立水位、流量、径流、雪线观测站,对地面水资源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三是建立卫星遥感监测,借助卫星的“千里眼”,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景区水资源实施空中监控。目前,四川省气象局卫星遥感监测设备比较完善,已可以开展景区旅游水资源定点监测的应用研究。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2篇

一、以人为本管理的意义

以人为本是管理本质的客观需要。任何管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都表征着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的本质就是如何对待人,而如何对待人从本质上讲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黑格尔说:“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九寨沟管理的道德价值是管理本身值得珍视的内在价值,其内含的根本性原则就是“把人当作目的”。 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产业,必须以游客满意为中心。通过对“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上的指导和管理。因此,在九寨沟旅游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游客至上”、“诚信经营”的意识贯穿在九寨沟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游客满意”的旅游环境,把“以人为本”运用在九寨沟管理中,通过整顿规范旅游市场、改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实施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等工作,维护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九寨沟旅游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促使旅游产品的品质和规模迅速提升,实现九寨沟旅游产业素质的综合提升,为九寨沟旅游产业的做强做大提供条件,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九寨沟管理现状

九寨沟旅游的GDP比重高达80%以上,旅游业是九寨沟的支柱产业,然而,基于九寨沟的旅游特点,团队游客一般是晚上到沟口,第二天一早进沟,傍晚出沟,在沟口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九寨沟,使得九寨沟附近的村子经济发展起来,但是稍远一点的村寨就明显差很多,造成周边社区收入差距较大,对九寨沟县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有明显差距。在景区管理方面,管理者定位于市场,把自己当做“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重开发轻保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资源的损害。如:九寨沟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湖泊水位每年下降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化堤已经开始退化变色。不科学的管理方法,只会减短景区的生命周期。还有就是大面积的人工改造或者是大面积的建筑等,让原本生态的旅游景区受到严重破坏。这也是九寨沟管理中的难题。随着九寨沟旅游市场规模的急速膨胀和竞争的加剧,一些旅游经营者利用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旅游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开始从事一些有失诚信的经营行为,少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导游抵挡不住其它旅游经营者的一些不当利益的诱惑,出现了擅自增加购物点和自费项目、私拿回扣、索要小费、强迫消费甚至宰客等现象,这些九寨沟旅游管理的现状都亟待改进。

三、以人为本在九寨沟管理中的运用

(一)规范对旅游从业人员管理

九寨沟管理局应实施和贯彻国家和省的各项旅游行业标准,加强管理与服务信息的披露,提高办事效率, 加快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和配置、使用机制,全面提升行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九寨沟景区从业人员、居民的教育和管理,推动旅游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诚信经营,游客至上”的服务意识,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以九寨沟管理局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基准,将九寨沟景区的管理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加速景区与国际化接轨的步伐。根据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以优质服务、文明行为塑造旅游区良好的文明形象。提倡微笑服务,大力推广普通话,引导干部员工加强学习,健全和强化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依法严厉打击敲诈游客、强买强卖、向游客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业。大力宣传贯彻《四川省旅游条例》、《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约》等法律法规,以先进典型引导干部、员工、群众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牢固树立“景兴我荣、景衰我耻”的理念,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气氛。结合“四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和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发挥基层治保会、调解会、治安室的作用,提高局属部门、下属企业和各居委会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为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对景区内售卖区和长海、五花海、熊猫海的租衣、照相等经营活动实施统一管理,使居民的个人经营行为逐步走上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之路。严禁假冒伪劣产品出售,坚持每天巡查,杜绝乱摆摊点和强买强卖,严禁“欺客宰客”,经营活动做到了明码标价、公平交易、热情服务。

完善旅行社和导游职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导游、讲解员成长发展的机制。强化导游年审、考核工作,完善导游IC卡管理系统,推动导游人员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

(二)景区管理精细化

九寨沟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先进单位要求,率先引入并整合实施了“四大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ICE8000诚信管理体系);结合世界遗产地和国家AAAAA级景区管理标准,制定并实施九寨沟景区管理标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效能,加速精细管理和品牌塑造,建立了国际化、品质化、科学化和效率化的管理新模式。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3篇

一、引言

在管理实践中,为了实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在遵循景区实际情况下,扬弃传统的依赖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引入“利益相关者共生”的崭新机制,使景区不仅能保证景区管理局的权益,而且也能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仅要强调旅游企业的参与,而且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重视利用他们的权益;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以九寨沟景区为例,探讨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之和谐共生发展模式。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概述

随着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的日益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在旅游旅游景区管理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利益相关者理论也逐渐成为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是一个源自于管理学的概念,该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60 年代,1963 年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首次使用了利益相关者这一术语。弗里曼(Freema,1984)对公司利益主体提出如下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的目标达成,或者在企业达成目标中受到影响的个人和群体”。 该理论的研究早期,企业一直处于研究主体地位,直到20 世纪 80 年代才被国外旅游研究领域所重视。我国旅游学界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始于本世纪初,随后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已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1987 年 Marsh 和 Henshall 针对旅游者――居民的期望及相互影响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战略价值进行了探讨,Bramewell(1999)研究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当地旅游政策制定的合作问题以及参与的机制与决策流程问题, Burns 与 Howard(2003)在实践中通过对具体旅游地的利益相关群体进行实证调查研究,认为不同的利益群体对规划和管理都有着不同观点,他们的观点常常富有建设性意义,国外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无疑对旅游规划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国内,张广瑞(2000)翻译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三届大会(1999 年 10 月 1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通过的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首次在中文期刊上出现 “旅游利益相关者” 术语,在中国最早引入旅游利益相关者概念。 夏赞才(2003)在对旅行社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时,针对 Jane Robson 和 Ian Robson 所设计的旅游经营商 12 类利益相关者基本构图及 Ryan 修改后的基本构图,将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战略层及层三个基本层次,探讨三个层次的相关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张维、郭鲁芳(2006)将旅游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定义为 “能够影响旅游景区目标的实现,或者被旅游景区目标影响的个人或群体”。根据旅行社的利益相关者的层次分类思路,郑仕华(2007)认为昆明石林风景区的利益相关者有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石林县政府、景区管理局、景区员工、旅游者、石林研究中心;战略层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非政府组织、竞争者、昆明市政府、非旅游企业、旅行社、媒体、景区周边社区等,层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等三个基本层次。张伟、吴必虎(2002)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将利益主体理论运用到四川省乐山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实践过程中,以定性与定量方法分析了不同利益主体的旅游意识和利益表达;提出了 “利益主体”理论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途径。

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外在旅游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分类等的相关研究甚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旅游产业、旅行社、旅游合作等领域。但不足的是: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较少,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九寨沟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情况,探究景区的和谐共生管理模式,在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上取得一些突破。

三、九寨沟景区和社区共生发展概述

1984年,九寨沟被国务院划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立南坪县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正式对外开放。开放之初,各种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纷纷涌进沟内,一阵火爆之后却留下了很多问题。环境污染、秩序混乱、游客投诉等问题接踵而至,旅游形象受到很大影响。九寨沟景区管理局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2001年果断实行“沟内游、沟外住”的管理方式,关闭景区内所有宾馆,拆除景区经营性房屋和违章建筑12万平方米,恢复植被2万余平方米,景区 “三线”(电力、通讯、有线电视)全部入地,有效遏止了景区城市化现象。这些举措为九寨沟景区内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得以良性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景区内的原住民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之下,改变原有半耕半牧的生活方式,参与景区旅游服务或经营,并在景区内建设了三个社区,这种景区内设立社区的作法,为九寨沟景区与社区和谐共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也为景区与社区和谐共生提出了必然要求。目前景区内共有社区居民1194人、334户,其中,目前景区内三个社区居民在诺日朗服务中心商品售卖区经营摊位195人,经营自家店面人员46人;扎如、荷叶社区居民在五花海租衣快照61人、熊猫海租衣快照54人、原始森林租衣快照74人;树正、则查洼居民在长海租衣快照45人。

在进行旅游开发的1984年以前,九寨沟内居民年人均收仅为270元。从1984年开发旅游之后,景区居民收入开始急剧增长,2011年景区居民人均收入达2.46万元,其增长速度之快、收入水平之高,远超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九寨沟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使九寨沟从一条荒远幽闭的山谷发展成为当今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九寨沟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富了一条沟(九寨沟)”,而且“活了一条线(大九寨环线),带动了一大片(川西)。”

随着旅游经济发展,九寨沟作为世界一流景区,每年有大量国内外观光游客,他们在游览景区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风气,不同的文化,开放的九寨沟作为窗口,承受着形态各异的多元文化和习俗的冲击。景区村寨居委会作为核心景区一部分,实行经营外迁政策,并为景区居民提供了经营外迁生活基本保障,同时开展围绕基本生活保障的分配、居民户籍管理等工作。

四、九寨沟景区和谐共生机制构建与分析

我们根据学术界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研究的成果,结合九寨沟风景区的情况,把利益相关者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战略层、层。核心层由景区的直接利益主体构成,包括旅游者、社区居民、旅游企业和景区管理局;战略层包括政府、社会团体、媒体以及影响景区发展的其它相关部门机构;层是影响景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九寨沟景区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九寨沟景区利益相关者基本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根据九寨沟景区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分析,我们知晓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呈现多利益主体化,并且各利益相关者对景区的利益要求有差异,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中,本文主要研究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情况:社区居民、旅游者、旅游企业、景区管理局。事实上在景区治理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多样利益需求、多方式利益实现途径,就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与景区旅游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果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景区就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由于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在旅游发展中追求的目的是有差异的,我们只有清楚地了解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协调各方利益,使景区朝着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九寨沟核心利益者的利益追求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九寨沟核心利益者的利益追求

利益构成

利益主体 利益主体追求共同体 利益关注点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社区居民 就业、经济状况、生活质量、社区环境、传统文化和风俗、参与管理

旅游者 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安全、产品与服务

旅游企业 利润回报、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当地社区支持、促进就业

景区管理局 经济发展、扩大税收、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景区形象

注:的多少表示追求强度,数量越多强度越大。(资料来源:根据黄安民、赵黎明(2005)修改。黄安民,赵黎明.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利益权衡与协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8-63.)

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九寨沟4类核心利益者虽然在利益关注点方面呈现差异性,但都在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效益,此三方面构成了利益共同体。

社区居民因直接受到旅游活动的各种影响,是核心利益者中不可忽视的相关者群体,利益核心是就业、生活质量、社区环境、传统文化和风俗和参与管理等。他们希望通过旅游业的运营,能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希望当地风俗习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受到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得以保持与发展,获得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希望参与旅游发展的管理与决策,促进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需求方,利益核心是旅游经历的“质量”和“满足感。”他们希望欣赏到真实的、未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希望在旅游过程中有比较安全和舒适的游览环境;希望能购买到满意的产品与真诚的服务。

旅游企业是联系旅游者与景区的纽带,为人们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和提供所需的产品与服务,贯穿于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全过程。利益核心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寻求企业发展与扩展的空间。希望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就业机会,得到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希望属地政府提供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和及时的产业发展引导。

景区管理局是属地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直接监管,利益核心是旅游业能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景区形象,促进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希望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营性资产投资;希望培育和扩大地方财政税收;希望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稳定社会秩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

在九寨沟景区治理过程中,社区居民、旅游者、旅游企业、景区管理局是有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团体,在不同层面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社区居民自己开发特色产品,经营特色小店,参与旅游服务、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消费满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企业负责九寨沟旅游产品开发、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景区管理局负责宏观方面的调控,为九寨沟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的秩序和环境。可见,他们都是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生态位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谐共生既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目的。为此,笔者试图构建一种确保九寨沟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达到的和谐共生一体化机制,即从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协调、保障机制和利益延续机制等五方面构建了九寨沟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谐共生机制模式图。(见图2)

图2

(资源来源:作者自制)

(一)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和谐共生机制的出发点和关键点,不仅包括经济利益的分配,也包括社会利益的分配。为了不让某个利益相关者丧失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生的兴趣,或丧失继续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合作的能力,有效提高各利益相关者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就应该建立各方满意的利益分配机制。

1)调整收益分配

只有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提高社区居民旅游收益的分配,我们才能够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2005年以前,九寨沟管理局每年从景区收入中拨出83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居民的生活保障,人均8000元;2005年以后,管理局改为从每张门票收入中提取7元作为社区居民生活保障,确保了社区居民生活保障费随景区门票收入增长而增长。社区居民人均从门票提成中获得年收入1.4万元,加上其他收入,当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受汶川地震影响,九寨沟景区在2008年收入锐减,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景区管理局仍挤出资金,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人均800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从门票收入中提成的做法,使社区居民与其他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很好地促进了景区的和谐与共生发展。

2)增加就业与商业机会

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经营旅馆、饭店、开发旅游纪念品等。景区管理局为促进社区居民就业,在旅游企业应尽量吸纳更多的居民就业。九寨沟景区诺日朗游客服务中心优先安排沟内居民从事保护、环卫和相关旅游服务工作,保障居民利益,引导居民致富,做到了景区发展与居民致富的和谐统一。近年来,九寨沟景区每年从每张门票中提取10元支持漳扎镇建设,这笔费用主要用于镇上的环境保洁、周边的生态保护、基础建设以及风貌改造等。仅镇上的垃圾清扫员就有近200名,保洁方面每年需支付近300万元;镇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风貌改造,以及周边的森林、水源地、野生动物等生态保护也都需要资金。景区在这方面为居民提供了很大帮助,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镇上居民的就业问题,目前,漳扎镇旅游从业人员在75%以上的人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经营或活动,有利于社会稳定。旅游企业在吸纳更多的社区居民就业方面则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培养旅游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等。

(二)利益补偿机制

利益补偿就是向利益受损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适当的经济或者其他方式的补偿以弥补其损失,进而使利益受损方重拾信心与其他群体展开合作。 在九寨沟旅游中,补偿的对象主要是权利可能受到损害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指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是利益补偿的重要对象,景区管理局和旅游企业应该对社区居民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或者政治补偿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受到旅游企业的不良行为的损害或旅游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时,则需要相关主体对其进行补偿。九寨沟管理局组织了景区居民入股,建设并运营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诺日朗旅游服务中心集旅游管理、投诉、救护、治安、消防、旅游纪念品销售、游客休息和餐饮于一体,是九寨沟景区内唯一的综合场所及餐饮接待基地。该服务中心由管理局和景区居民共同出资筹建,双方所持股份分别为51%和49%;但是在收益分成方面,景区管理局却只占23%,景区居民占77%。

(三)利益表达机制

能供各核心利益相关者方便沟通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或渠道是很有必要的,让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利益表达得到应有的重视。

1)信息反馈机制的完善

为了确保利益表达之后能够引起其余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是必须的。接受利益诉求表达的有关各方如景区管理局和旅游企业,可能不及时处理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要求,或者处理完之后没有进行反馈,这样会导致利益的表达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对利益表达者的诉求进行及时处理并给予处理反馈意见,这样才能增强利益相关者对利益表达机制的支持和信任。

2)利益表达渠道的拓宽

在一定程度上利益表达渠道的宽度决定了利益表达机制的有效性。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时,可能由于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或其他原因,利益诉求有时会得不到足够重视。为了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共同实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缓解和减少利益冲突,景区管理局和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社区居民会议、信息披露、社会听证制度、游客信箱、游客留言等方式丰富利益表达的渠道,让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意愿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表达出来。互联网的运用在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方面的也应该受到重视,可通过在景区网站建立相应的栏目,收集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开通官方微信等方式,与社区居民和旅游者进行互动与沟通。

(四)利益协调、保障机制

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如何用民主、和谐的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协商解决,形成多元利益的共存格局,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成立利益协调监督委员会,才有利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沟通和利益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利益补偿如何得以顺利实施,就应该有相应的保障机制。

九寨沟景区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的开展,2008年至今,曾先后荣获“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环境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等称号,并在2013年6月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08年至今,每年近200万来此旅游者接受不同程度的科普教育。

为了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景区实行了经营外迁。九寨沟景区严格景区游客控制,并率先在国内景区游客容量限制,以日接待游客4.10万人次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游客高峰期的常态化管理,确保游览安全,规范旅游服务,做好门票预售,组织实施好对客服务,通过错时进沟、分区游览、分时就餐、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确保旅游服务

质量。

(五)利益延续机制

加强景区文化建设,增强景区核心竞争力,建立文化传承机制和社区居民的参与合作机制,是九寨沟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各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延续的保障。九寨沟景区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如何进一步做好当地藏羌语言、民居、建筑、服饰、歌舞、工艺品等保护、挖掘和整理工作是永葆景区青春和让其最真实、最鲜活的文化遗产得以大放光彩的重要途径。由于景区根植于其所在的社区之中,并与社区的不同成员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景区浓缩了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精华,将社区的文化,社区中的物质产品、地理环境、人文氛围以适当的方式传播和展示给了游客。为了景区与社区更好的融合,必须加强社区居民的真正参与能力和主人翁地位。九寨沟景区恢复了各种传统节庆活动,如各村寨春节舞龙、舞狮、舞牦牛等节庆活动以及每年6月(藏历4月)的日桑文化节;发行了《九寨沟寨族文化散论》和《九寨沟民间故事集》等九寨沟藏族传统文化读物。为了突出景区民居建筑的特色,展示九寨沟藏族文化,2002年大规模拆除了经营性的旅馆和宾馆(12.5万平方米),按照“修新如旧”与“拯救如旧”的原则,对景区村寨进行了整治与装饰。其中黑角、尖盘、盘亚、郭都等藏寨,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充分体现了九寨沟藏族传统的半耕半牧、以耕为主的生活方式,恢复了藏族传统民居建筑。通过对外合作,加强了藏文化保护。一是受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组织景区老年纺织协会、在扎如沟开展民居展览活动让生态旅游者体验和了解九寨沟农耕时候的生活传统。为积极挖掘九寨沟本土藏族文化,提升生态文化游内涵做出了贡献。二是不定期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文化资源调查和研究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培训和交流,提高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自

觉性。

总之,所有机制的建立都是景区管理局主导完成,机制形成后反作用于所有核心利益相关者,各核心利益相关者要遵从机制,确保所有机制有效进行,形成有机整体,实现和谐共生一体化。

五、结语

由于景区管理涉及到诸多利益相关者,只有妥善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指出九寨沟景区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和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九寨沟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谐共生机制模式,以期实现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Freeman R Edward. 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 Boston:Pitman

Publishing,1984:46.

[2]Bramwell B,Shar man A. Collaboration in Local tourism policy mak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l 999,26(2):392- 415.

[3]Burns G L,Howard P. When wild life tourism goes wrong:a case study of stakeholder and management is sues regarding Dingoes on Fraser Island,Australia Tourism Management,2003,24(6):699- 712.

[4]张广瑞.全球旅游伦理规范[J].旅游学刊,2000,(3):71 - 74.

[5]夏赞才.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旅行社利益相关者基本图谱 [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2(3):72-77.

[6]张 维,郭鲁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的经济学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4 - 48.

[7]郑仕华.石林风景区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7,(10):86 -88.

[8]张 伟,吴必虎.利益主体(Stakeholder)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 [J].旅游学刊,2002,(4):63 - 68 .

[9]孙建平.《践行社会责任,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2013年第三届中国旅游社会责任论坛暨中国-东盟旅游发展研讨会发言稿.

[10]刘波.遗址旅游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以良渚遗址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4篇

1. 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虽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但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教师只有提前精心备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运筹帷幄,游刃有余,从容应对课堂上发生的一切。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在备课之前,我们要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备课前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需要提高,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异较大,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2. 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必不可少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让学生感兴趣呢?首先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中的图画、动作、音乐等材料,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并配有音乐“神奇的九寨”):“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学生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于是我就对学生说:“我们开始出发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这时,我播放了九寨沟美丽的风光图片,我再请学生们睁开眼睛,此时他们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我随即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他们个个踊跃举手,各抒己见,有的甚至惊叹:“哇,九寨沟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有的说:“这儿简直是人间仙境,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和欣喜。随后我播放了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着九寨沟迷人风光的同时进行朗读练习。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

3. 指导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从平时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没能充分的发挥。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预习。在具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预习: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蔡林森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要求:在学生学习之前,教师要出示自学指导,这样能促使让有目的地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还要教给“勾、画、圈、点”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学会对书勾、画、圈、点,把不懂的地方,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如果有不同的见解,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班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求更深地领悟。

(3)教师要善于用智慧总结学法。如:在教学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时,无论我举多少例子,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理解。于是我灵机一动,为学生编了一句口诀:有“不”去“不”,没“不”加“不”,最后加上(或去掉)反问词。这样,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4. 及时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我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可以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反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2)课堂教学导入是否引人入胜,(3)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4)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否恰到好处,(5)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浓烈。

5. 充分体验成功,让学生树立自信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我给予表扬、鼓励。我向同学们展示学生的优良习作,优秀作品(如手抄报、剪报、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5篇

阅读教学历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极大关注,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则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探究文本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这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巧读文本 高效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的方法更加多样化,但是我们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巧妙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一种智慧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自主阅读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总是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己探究体会的过程,这样的方法自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不符合高效课堂的构建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例如在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时,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并没有滔滔不绝的讲授,而是首先引导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基本了解之后,用简略的语言概括文本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兴趣很浓,经过大家的思考,形成了这样的概述:哈尔威船长面对船只即将沉没的危险,镇定自若,沉着冷静地指挥大家逃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船长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坚韧的精神品质,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这时,教师为学生们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相关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场面的紧急,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容易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之后的精读文本和深度阅读奠定了基础。学生再读文本时便很快进入到文本的意境中,体会到:船上共61人,60人生还的奇迹创造者是哈尔威船长,同样也是船上的其他人员,只有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才产生了令人震撼的故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从生动的教学语言到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等,都可以让学生深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文本探究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容。这样的阅读过程就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享受,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感共鸣,陶冶情操

在小学阶段的阅读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小学课堂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巧妙阅读文本,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进入文本,体会其中的深厚情感,引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这样有助于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在教学的开始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关于九寨沟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内容,让学生深深陶醉于九寨沟的美景。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舒缓而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音乐的感染中,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出来,大家仿佛漫步在美丽的九寨沟,享受着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景。就在学生陶醉其中的时候,教师将游客在九寨沟乱扔垃圾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用沉痛的语言描绘由于大家不注意环保使九寨沟的部分美景遭到破坏的现状,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样让学生意识到面对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要学会保护和珍惜,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美景长存,同时呼吁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环境保护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这节课在结束之时,学生不仅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还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学生和文本的共鸣点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化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教学可以说一举多得,这也是智慧教学的一种体现。

三、想象补白,激活思维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是他们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在文本中的空白点就是学生发挥自己想象激情补白的最好资源。通过想象补白的过程,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开阔,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深受小学生的喜欢,因为这篇文章中介绍的杨利伟登上月球的故事吸引了大家的心。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飞天梦,因此这样的题材自然会更引人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还为学生补充了有关神州飞船几次登上太空的图片资料,这样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深深震撼,激起学生探索宇宙的豪情。但是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们还意犹未尽,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让你和杨利伟进行对话,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成为了一名航天员,也登上了月球,你会做什么?”这样就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补白的过程中激活了思维。

通过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补白,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促进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感知。与此同时,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也有了深刻的感悟,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师和家长、学生关注的重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实现高效阅读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研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巧妙读文本,打造智慧语文课堂,实现高效教学,让学生真正“悦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寨子沟;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29-02

1 小寨子沟景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小寨子沟旅游景区位于岷山山脉龙门山北段,湔江上游,隔分水岭和与松潘、茂县相邻,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第二和第三阶梯之间,处于绵阳市北川县的西北角,最高海拔在西部与茂县交接处的插旗山,海拔为4 769 m。

1.2 交通条件

小寨子沟景区外部通达能力较好,距北川县城

93 km,距绵阳市150 km,距离成都255 km。现在可以借助G213国道、S302(茂县—禹里,三级水泥路标准)、G5(京昆高速公路绵阳段)等通往景区。

1.3 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小寨子沟的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它是目前亚洲自然生态保存的最完好的地区,被有关专家认定是全球同纬度地区自然生态保存的最完好的一个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区。景区内植被覆盖情况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2.73%,植被成带状分布,景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珙桐、水青树、红豆连香树、楠木、樟木,铁杉等10余种。主要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是自然历史的珍贵遗产,具有极大的保护价值,观赏价值、科考价值。景区依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正逐步成为景区的主要卖点之一

②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古人云:“依山傍水,人之美景”,小寨子沟山水齐胜。景区内水资源丰富,不但景观形态丰富,而且水质优良。曲溪梯瀑,清泉碧潭、激流险滩等水景观形态与山石峰洞,林木花草,蓝天白云等遥相呼应,形成了美若仙境的奇妙世界。景观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此外依托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正在逐步规划设计山泉水康体SPA、自然河段冲关漂流、特色水产养殖、戏水亲水等一系列特色项目

③舒适的气候环境。根据中国气象研究院《北川羌族自治县发展舒适性气候与休闲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评估报告》显示,小寨子沟景区舒适性气候指标高,具有非常适宜的山地避暑度假气候环境。天赐的气候环境是山地生态休闲旅游难得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避暑度假旅游天然的条件,开发潜力巨大。

④人文资源。北川县自古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北川的羌族文化与岷江沿线各地羌族民俗文化相比,既有共性,又具有非常独特的内涵,有自身的独特性。小寨子沟羌族来源于茂县片区的羌族部落、历史文化浓厚,传统的羌式建筑,羌式服饰、羌族饮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现在已逐步设计建立起羌族特色羌寨,传承羌寨文化,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2 小寨子沟旅游开发发展

2.1 发展背景

①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一条重要的途径便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了。随着人类迈入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呼吁生态文明的声音日益高涨,带动了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理念以及需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批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珍稀动植物所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日渐吸引跟多的游客前往。

②现阶段,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涌现出处众多的新型旅游业态换房旅游、购物旅游、影视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海滨旅游、山地旅游等等。21世纪,人类也进入了休闲消费的时代,“休闲”也成为人们出游的主要需求之一。可以看出时下,回归自然的休闲旅游形式正在风靡全球。从国际国内涌现出的新型旅游业态可以看出,山地型休闲旅游是发展较快的新型旅游业态之一,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山地休闲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就有瑞士阿尔卑斯则马特地区、新西兰昆斯顿附近山地旅游小镇、加拿大落基山地区等等。

2.2 发展现状

①产品开发。小寨子沟景区经过前几年的开发,对原生态自然资源、羌民俗风情文化资源等进行了整理和挖掘,现在已有三叠瀑布、滴水观音、大火地牧场、和尚头高山草甸、下里里沟大峡谷、凌冰沟万亩杜鹃林、插旗雪山等旅游景观资源。初步形成了生态观光、徒步探险、民俗文化观光、羌族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

②餐饮住宿。现今,景区的主要接待设施集中在尚武村和西窝羌寨,根据资料显示,2002年开始,当地村民利用资源优势,自发组织发展旅游接待,目前有羊角花山庄、青龙寨、西窝古羌山庄等农家乐接待点,主要提供羌族特色餐饮、住宿、休闲等娱乐服务。现有床位300余个。整体而言,景区的餐饮、住宿设施规模小、档次低、服务水平低,有待全面提高。

③文化娱乐。景区内的旅游娱乐产品数量少,现在只有西窝古羌山寨有一处,为游客表演羌族特色文化活动。购物中心也仅有西窝羌寨有一处并且商品缺乏特色和档次,需要大规模提升旅游商品的档次并且形成特色,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④基础设施。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虽然水、电、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都较齐全,但道路状况不是很好,很多地段都是土路,路面窄、路况差、存在错车、汇车难等问题。景区内部的游道系统,大多路段都是狭窄的山路,只有徒步进入,牵制了游客观光的可进入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⑤客源市场。对于小寨子沟景区目前开发的程度,主要客源市场还是周边的中小城市为基础客源市场,绵阳、德阳、广元占多数,很多都是利用两天的休假时间自驾游去到景区游玩,现今是以小众市场为主

3 小寨子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当前区位较偏

小寨子沟景区处于大九寨国际旅游圈内,与主要线路九环西线和九环东线有一定的距离,不是线路上的节点,区位较偏。九环线是四川一条重要的旅游干线,贯穿四川的部分精品旅游景区,是乘汽车从成都到九寨沟旅游的必经线路.九环线呈环状,全长913 km,起点是成都,终点是九寨沟,分东线和西线。九环线以九寨沟与成都为对称轴,从成都、部江堰、汶川、茂县、松藩、九寨沟为西半环,成都、德阳、绵阳、北川、平武为东半环,由两个半环相连面在的四川省内最为黄金的旅游线。该线路涵盖了包括都江堰、四姑娘山、牟尼沟、黄龙、九寨沟及东环上的王郎自然保护区,绵阳科学旅游、安县休闲旅游、德阳的三国遗踪游及三星堆等,由此可以看出,如何成为九环线上的节点,融入这条精品线路,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3.2 产品单一、景观价值不突出

①小寨子沟景区是近几年开始着力开发,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前面介绍的产品开发现状可以看出,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基本上以“看”为主,静态观光型产品占了优势,旅游产品结构太单一。白天,旅游者骑马游览各个景点,欣赏峡谷风光,自然美景,晚上吃完羌家饭后可以欣赏羌族歌舞、吃烤全羊,各个寨子都是按照这种模式经营的,没有多少区别,游客一般去了一个羌寨,就没必要再去第二个羌寨了。

②景区内虽然有奇峰异谷、飞瀑溪流、珍惜动植物等,但景观构成上不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景观较为单一。与周边的九寨沟风景区、牟尼沟风景区、四姑娘山风景区、王朗自然保护区有一定的景观雷同性,不能让人产生新颖、跌宕起伏的旅游情绪,由此,小寨子沟景区如何摆脱雷同阴影,进行深层次产品的开发,弥补自身观赏价值方面的缺陷了。

3.3 羌民俗文化特色不足

首先景区周边的茂县、汶川等地有桃坪羌寨、黑虎羌寨、萝卜寨、羌峰寨等景区景点,这些景点都是处于九环西线的节点上,并且开发较早,羌族文化浓郁且各具特色,在市场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小寨子沟景区发展构成强烈的威胁。

再者,小寨子沟旅游景区是近几年开始逐步开发的,景区内各方面发展体系不完整协一,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景区的羌族文化特色,民族的外在特色不明显,特别是建筑方面。建筑和服饰一样,是给人第一印象的东西,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吸引外来游客的基本保证,可是从小寨子沟现有的民族特色建筑来看,不足为吸引力了。

3.4 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①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居民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原有的基础设施、居室格局与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也不适应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小寨子沟景区现在已有羌民俗文化特色不足的缺点,再赶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对于景区内现存的古羌寨、原生道路和桥梁产生较大压力。而当地人民想跟上城市化的进程,住水泥地板砖的小楼房,有时尚潮流的家居格式,如果当地居民一味的整修现有建筑,又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几种建筑材料混合在一种建筑上,会形成怪异的木砖式建筑,这样会完全隔断传统风貌的延续,对景区走上羌民俗文化特色发展道路造成困扰。

②对于乡村居民来说,走出村庄,融入大城市是很多人心里的向往,对于小寨子沟当地的村民来说也是一样的,特别是还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外出务工,赚更多的钱贴补家用,比在家守着几亩地种田来的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使当地居民想走出去,这对发展旅游业的小寨子沟景区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旅游业的发展肯定少不了各类劳动服务人员的支持,而当地的居民就是主要的服务来源。如果随着这种情况下去,当地的人民都外出务工,景区对于各个旅游接待点的羌族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会增大,而哪里也找不到比当地人更合适的工作人员了。

4 结 语

北川小寨子沟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有古朴的羌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的发展过程当中,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市场需要,走上两者相结合的创新型发展模式。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加上羌族特色民俗文化,珠联璧合,打造出一个精品的旅游产品出来。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环境;教学任务;教学过程

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全面深入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要。信息技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生活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小学生因其年龄特征,社会经验还不丰富,教师只有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

学以致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小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学做合一”。创建生活化教学环境,核心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预案设计要立足于营造学生亲切熟悉的生活情景。

如教学“下载图片”一课时,我了解到数学课正好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课,于是课前与数学老师磋商,让数学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查阅“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资料。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境之中,并能学以致用,因此特别用心、特别专心,效率也特别高。

二、探究“生活化”教学任务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设置生活化的教学任务时,必须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去探究“生活化”的教学任务。

如学完Word后,我结合学校少先队要求制作手抄报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电子小报制作竞赛”,规定一个主题,提供给学生一些素材,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学到的诸如:文档版式设计、表格制作(建立、编辑、修饰表格)、图形和图像处理(绘制、编辑、修饰图形,图文混排,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等知识综合运用于电子小报的设计、制作过程中。

三、探究“生活化”教学过程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认识事物更多的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九寨沟的资料范文第8篇

一、尴尬的“情境”

前不久,一位教师执教《泊船瓜洲》这首诗。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诗人泊船瓜洲,远望自己的家乡钟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一起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诗人可爱的孩子在家中做些什么?诗人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又在做些什么?

(深情的音乐声中,学生各抒己见。)

生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可是诗人那可爱的孩子却无心欣赏美景。他站在家门口,望着父亲远行的方向,眼巴巴地盼着父亲快快回家。

生2:诗人那可怜的孩子正在家里,哭着问妈妈:“妈妈,我想爸爸,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呀?”

生3:诗人那满头银发的老母亲正站在院子里,眼望那一轮月亮,说道:“月亮呀,我的孩子已好久没有回家了,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

生4:我觉得年迈的老母亲虽然对儿子牵肠挂肚,但却什么也不会说,只是在心中默默祝福:“孩子,在外面要注意身体,娘很好,不要牵挂。”

……

孩子们淋漓尽致的表达会让人啧啧称赞,但细细思之,却会发现这其实是课堂上的“穿帮”现象。查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作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的母亲死于嘉佑八年(1063年)。写这首诗时,诗人的母亲已去世十多年。梁启超所著《王荆公》第十九章《荆公之家庭》中说道:“荆公子,曰雱。雱为荆公次子,长子早夭,荆公并无他子。”王雱生于1044年,卒于1076年。写这首诗时,王雱已然三十多岁,又怎么会在家哭泣思父?

如同基因的错误和突变会推动物种进化一样,与胶片伴随始终的“穿帮”现象促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如果能够积极反思和总结课堂上的“穿帮”,就可以避免今后类似现象的发生,促进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处理方法,有所悟,有所醒,避免因工作中的失误而给学生的成长造成“误导”,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二、糟糕的“生成”

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学到“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这段时,竟有意外的收获。

生:老师,我发现书上的标点用错了!九寨沟那么多珍稀动物,书上只写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和小熊猫这四种动物,我觉得应该用省略号,可是书上却用了句号。

师:同学们,大家想想:在九寨沟还会有哪些动物呢?

(学生纷纷发言。)

生1:或许我们还会看到体态笨重的大象。它在森林里悠然自得地散步,还不时地拍打着蒲扇似的大耳朵,真可爱。

生2:也许,我们运气好会看到一只神气的大犀牛。你看它在树林里耀武扬威地闯来闯去,眼睛斜视着,一点也不把其他动物放在眼里。

……

只要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就会发现课堂又出现了“穿帮”:学生让大象、犀牛强行在九寨沟安了家,教师却没能及时指出。学生的回答不是“意外的精彩”,而是糟糕的“生成”。

面对这样的“穿帮”,如果采用“回避”“转移”的方法,就会使本应精彩的课堂变得黯淡无光。因此,教师要学会“转身”,学会“抛球”,把球传给学生。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需要用智慧求解的方程式,是教师必须用心诠释的必答题。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警惕教学过程中虚假或错误的信息。盲目遵从或不置可否,暴露了为师者的底气不足,学生将获得不可靠的知识,形成错误的概念。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充电,才能做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唯其如此,才能让教育无悔,让精彩继续。

三、虚假的“自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介绍了杂草对小稻秧生长的危害,喷洒除草剂对小稻秧的保护作用。下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分角色读课文。

(小稻秧、喷雾器大夫等角色都被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选去了,偏偏杂草的角色没人愿意认领。)

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一读?

(仍没人响应,还有几个男生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

师:(指名语文课代表)杂草虽然是个反面角色,但也需要有人来读呀,就你做杂草吧!

学生一片哄笑,语文课代表无可奈何地充当了杂草这一角色。

课堂中,真实的声音才是最美的声音,平等的对话才是最好的对话。以上案例中,教师表面上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予其选择的机会,但实际上教师给予学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课堂上之所以造成这种“穿帮”现象,是因为,教师没有做到“目中有人”,而是在生搬硬套执行自己预设的教案。

面对“穿帮”,教师要及时补救,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换个角度想一想,就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减少因“穿帮”而造成的损失。反思这个教学片段,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不仅要促进学习、学会倾听,还要参与学习。如果学生不想读,教师完全可以以身作则,自己做一回“杂草”。

课堂上的对话应该充满真诚,充满生命的活力,而不是一种声音的“独白”,更不是全班学生的“众口一词”;应是由不同思想和观点碰撞的“交响”,这样的对话才会唱响学生发展的“同一首歌”。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经常会使出浑身解数,利用新招新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我们却常常发现很多教师错误地把一些“谎言”也看作是“巧妙”的教学设计,导致课堂出现了令人尴尬的“穿帮”现象。

静思默想,在“谎言”揭穿后,我们在学生心中又播种下什么?你留给学生的又将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善意”的情境设计。问题就出在这“设计”上,没有把课堂当做真正的生活去看待。从本质上讲,这是因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存在。因此,我们在追求激情引趣的同时,所采用的方法一定要准确、恰当,否则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