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操比赛队形

体操比赛队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体操比赛队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操比赛队形范文第1篇

一、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教学内容是与同学们所关心的竞赛活动有关,并可促进其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如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教学是较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平常教学时很难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若安排到竞赛之前,同学们不仅能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还会主动与老师联系进行一些创造性的队形变化练习。

二、 有利于提高成绩、掌握技术

如耐久跑教学是同学们最“怕”的一项教学内容,但是每年的环城长跑,由于要进行个人及班级间的竞争,同学们都有一种竞争心理和集体荣誉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耐久跑教学,学生目标明确,所以容易提高成绩;又如女生大多不喜欢打篮球,但若将其安排在比赛之前进行教学,他们会为了不使自己在场上出现“难堪”(如抱球跑,全场不得分,聚众抢球等)现象而加强学习,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三、 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体育比赛以它胜负的不确定性等独特的魅力而深受学生喜爱,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得到一种需要满足的,所以在比赛前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从事或了解该项活动的欲望。特别是有特长的学生更想趁此机会在众人面前“露一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另外,因为要参加比赛为班集体争光,特长生这时也很受全体同学的关注,所以他们会有一种表现欲,这种心理会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地学习,积极进行练习,在这种状态下,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也容易被带动起来。所以,此时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体操比赛队形范文第2篇

艺术体操竞赛规则不仅是裁判员评分的依据和尺度,也是运动员编排成套动作的依据。运动员必须根据规则对动作难度、难度数量、动作类型、音乐伴奏及时间、场地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编排。如果编排时忽略了规则的要求,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影响运动员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竞赛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反映着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通过规则的修改可及时纠正有碍技术发展的某些倾向,使技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艺术体操的编排、训练如何适应规则的变化,抓住契机,尽快提高水平,是艺术体操界研究的重点,也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措施和手段,更好地完成比赛任务的需要。

自1976年首次公布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以来,世界艺术体操界的专家们对规则进行了不断地修改,每次修改都对艺术体操技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历届艺术体操规则的比较分析,并通过着重分析1997年新规则来阐述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及编排和训练中的对策。

2从规则的变化看艺术体操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1难度动作数量增多,级别提高

1993年规则中各种比赛除4个A难度、4个B难度外,对个人全能赛(第2种比赛)还要求1个C难度动作,个人单项决赛(第3种比赛)要求再加1个D难度动作。如果达不到规则所要求的难度数量就要被扣分,缺1个A难度,扣0.3分,缺1个B、C或D难度,扣0.6分。另外,对超额完成难度,2个B、C或D难度可有0.1的加分。1997年规则取消了A难度单独计算难度,取消个人全能赛中一定要有1个C难度和单项决赛中有1个D难度的规定,而是改为个人比赛中每套动作至少有4个单独的基本B难度,分值为2.00分(每个基本B难度为0.5分)。另外,运动员可根据完成能力及编排的艺术要求来选择难度和水平,最多可选择8个补充B、C或D难度。补充1个B难度加0.30分,1个C难度加0.45分,1个D难度加0.65分,最高分值为3.00分,超过8个难度不加分,补充难度总分超过3.00分,按3.00分计算。

从表面上看,1997年规则对难度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既取消了超额难度扣分,又取消了个人全能赛中规定的1个C难度和单项决赛中的1个D难度,其实不然。从可以看出,1993年规则中个人项目难度数量及难度级别为第3种比赛要求最高,即4个A难度(4A),4个B难度(4B),1个C难度(1C),1个D难度(1D)。如果1套艺术体操比赛动作在难度数量、级别上符合以上要求(4A+4B+1C+1D),按1993年规则评判,这套操在难度数量、级别上的编排不会被扣分;如果按1997年规则对以上的难度数量及难度级别进行评判,这套操的技术价值最多为3.10分。因为,A难度在1997年规则中不成为难度,1个单独的基本B难度为0.5分,补充难度1B为0.30分,1C为0.45分,1D为0.65分,按这样计算远远达不到规则要求(技术价值满分为5.0分),将因难度数量、级别编排不符合要求而被扣掉1.90分。如果1套个人单项决赛动作中有4个单独的基本B难度,还有补充的6个B,1个C,1个D,共有12个难度,按1993年规则计算,在难度数量及级别上已符合规则要求,并且可得到0.1分的超额难度加分;按1997年规则计算,4B(单独B)+6B(补)+1C+1D分值为4.90分,在难度数量上已达到最高要求(12个),但还未达到满分(5.0分)。可见,难度的级别还不够。从以上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艺术体操比赛难度动作的选择向更难、更高的级别发展。

2.2比赛时间、集体比赛人数、加分因素等的改变提高了艺术体操的欣赏价值

从可以看出,集体项目习惯上的6人改为5人,这是一个新的突破,打破了以往习惯上队形排列的对称性。由5名运动员组成的队形通常是不同常规、不规范、不对称的,从而使艺术体操集体队形的排列更丰富多彩、复杂多变,与此同时,通过与音乐及动作的有机配合,使成套动作的编排产生最佳的审美效应。个人比赛中,在难度动作数量增多、级别提高而最大限制地保持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场地就势必要求运动员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增大动作幅度,提高完成动作的熟练性,从而提高了艺术体操的艺术欣赏价值。1997年规则对一些加分因素的改变也反映出艺术体操对“美”的追求。

在完成分中,1993年规则只对熟练性加分(0.10分),而1997年规则除对熟练、准确、无误地完成动作给予0.1分加分之外,还对好的表现力、熟练完成特大幅度及在集体比赛中对动作完成特别一致均给0.1的加分。相比之下,个人比赛完成分的加分,1997年规则比1993年规则多0.2分,集体比赛中完成分的加分,1997年规则比1993年规则多0.3分,从而反映出当今艺术体操比赛对动作质量的重视和对动作完美的追求。也就是说,一套好的成套动作,不仅要有足够数量的精彩的难度动作,还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不少国家的运动员从小就进行严格的芭蕾训练,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动作质量很高。在技术向更高、更难方向发展的今天,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优秀运动员在完成跳步、转体、平衡等动作时,依然做到了几乎完美无缺,无可挑剔,把动作技术质量又推向一个新水平。从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当今艺术体操在对动作技术质量要求很高的同时,通过对完美艺术的不断追求来提高其艺术欣赏价值。

2.3全面、不断地创新

1997年规则对编排中出现的惊险性动作、超额难度不再实行加分,而是对独创的舞蹈动作、独创的音乐伴奏均给予0.1的加分()。可以看出,当今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除了具有更多的高难度动作,高超、熟练、优美地完成动作技术外,另一关键点在于有无创新。不断地推出新动作、新技术、新编排是技术发展的又一个主要趋势。

3面对规则不断更新和艺术体操发展特点的基本对策

3.1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并发展难度

规则是技术发展的杠杆,难度动作的增多、级别的提高是规则要求的产物。运动员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按规则最高一级的难度数量、水平来进行设计编排,甚至在编排中超过其规定的难度数量要求。为防止在比赛中出现失误,也应有补救的难度动作。但是,难度动作是运动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具有完成难度动作的能力。因此,发展难度首先要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如柔韧、弹跳、速度、力量、平衡等。柔韧素质是艺术体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动作幅度的增大、难度的提高。例如运动员做跨跳时,两腿间的夹角若小于180°就不成为是难度,大于180°则可明显提高动作的质量为A难度。又如,平衡是由举腿高度决定难度水平的,无帮助的单腿平衡动作,腿举的高度高于头为高难度B,高于水平线、低于头为中难度A,低于水平线就不成为是难度了。因此,身体素质是完成难度动作的必要条件,同时,身体素质也是体现动作表现力和塑造优美造型的保证。人体关节、韧带、肌腱及皮肤等的伸展带来身体的曲线变化,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柔和、松驰、飘逸的美,使动作具有婀娜多姿、舒缓、流畅的韵味。下肢力量好的运动员腾空高,两腿下落时离地距离大、时间长,从而给人一种腾空飘逸的感觉,这对评分类项目的艺术体操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艺术体操历来是要求比成功率的,再高难的动作如果失败,非但不会加分,而且还会弄巧成拙,失去更多的分数。所以,只有动作做得又难又美又稳才会获得高分,盲目冒险是不可取的。1997年规则的主导思想是希望使不同水平的运动员能够从技术评分上拉开档次,大赛中如果运动员们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追求难度,势必造成失误增多。因此,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中,应注意难度动作的选择首先要考虑运动员的素质能力。由于不同运动员的素质水平各有不同的特点,有些运动员弹跳、速度都很好,但柔韧性较差,那么她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中,应避免或减少体现大幅度柔韧性的动作(除了规定的要求以外),否则,会由于完成这些动作时达不到技术规格的要求而被扣分。所以,在编排中应首先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扬运动员素质之长,而避其之短。当然,艺术体操规则对运动员技术和动作要求是很全面的,在平时训练中应充分重视运动员素质的全面性,某方面素质不足的运动员,在技术上只能达到一定水平,很难攀登运动技术的高峰。

3.2走创新之路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能否引起人们的兴趣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为了激发人们的兴趣,除了高超的技术外,关键在于成套动作中有无创新。1997年规则对编排中的惊险性动作、超额难度不再加分,而是对独创的舞蹈动作、独创的音乐伴奏、精通掌握器械等均给予0.1分的加分(),从加分因素的改变可以看出,运动员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创新。因此,教练员、运动员在进行总体构思、创编新的技术动作时,必须认真、仔细地研究和分析比赛规则,敏锐地察觉和预见在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潮流动作或应该出现的前沿技术,从而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新颖编排,跟上整个艺术体操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难度动作是成套动作的主体,是反映运动员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裁判员评价一个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和成套动作技术价值的主要依据。因此,难度动作的创新很自然地也就成了表现编排创新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视在主要难度动作之间选用一些过渡动作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这些连接动作或组合本身虽没有很高的难度价值,但对整套动作的和谐一致、前后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这些新的组合、新的连接动作构思巧妙、优美清新、富有神韵,使整套操具有独特、新颖的创编去征服裁判员。

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音乐的创新。运动员通过音乐的语言(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创造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激情,给裁判员和观众以强烈的震撼。创编音乐时,要显示出音乐本身的特性,音乐的特点和韵律必须和身体、器械运动相符。音乐应更加突出动作的意义,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并保持自始至终的完整性,使动作在乐曲的烘托、渲染之中,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的情趣。

目前,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音乐的选择及与动作的配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动作与音乐配合很好的成套动作凤毛麟角。原因是我们艺术体操专业的专家、教练员、裁判员的音乐素养、音乐知识水平都还需要提高。

3.3提高欣赏价值

从可知,1997年规则把一个编排裁判组(A)又分为两个小组即A1裁判组和A2裁判组。A1裁判组评判技术价值,分值为5.0分;A2裁判组评判艺术价值,分值为5.0分。集体比赛A1为4.0分;A2为6.0分。从裁判员的分组、分值的分配也反映艺术体操不断提高艺术性的趋势。因此,教练员、运动员在创编成套动作时,不仅要有足够数量精彩的难度动作,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表现美的形象,让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舞姿、美的图案(队形)和美的旋律得以充分地展示,去感染观众和裁判员,这对比赛能否取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操比赛队形范文第3篇

庄世龙

“不同寻常”的日子来了。

这天,我们准备好,带到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准备着学校一年一度的阅兵式。

“上次体操比赛倒数,这次一定要一雪前耻!”我暗暗地想。

前面是二至四年级表演完了,赛场上顿时弥漫着一种火药味。五年级前面几班也不尽人意,到我们和二班了,二班上场准备就绪,该展示我们四班的实力了。

指挥员尚英?一声令下,我们便抬头挺胸走起来。此时是最紧张的时刻,一千多双眼睛正注视着你,稍有一点不慎,便满盘皆输。

我们集中注意力,把身体绷直,一丝不苟地走起来,若不仔细看,还以为这是一支威武之师呢!看尚英?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一双小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好像前面有他的仇人,再看徐宝靖,仍是那副严肃的面孔,只是多了一双有杀气的眼睛。

“文明——守纪,拥——抱——胜利,努——力——拼搏,勇——夺——第——一!一二三——四!”

我们的呐喊声犹如海上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

“立正!”

“一二!”

“呈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我们边散边想:我们要赢了!

大家一招一式都不敢懈怠。广播体操做完集合后,尚英?一声“立正”惊天地,泣鬼神。我们挺胸抬头、两腿挺直,像保卫国家的将士,评委似乎被我们的气势给折服了,都给出了高分,指挥员尚英?更起劲了,又喊出了口号。我们喊的口号声音震耳欲聋,似乎给队友加油鼓劲。

最后,由于我稍一放松转错了方向,致使评委少给了分,屈居第二。

回教室后,我捧着那一张奖状,感觉沉甸甸的。因为它,倾注了我们五十多个人辛劳的汗水!这是我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成果!

指导教师

体操比赛队形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83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7)05-0689-03

在艺术体操比赛中成套动作编排一直占有很高的分值。新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明确规定, 成套动作比赛满分为20分,其中动作编排分值为10分,占总成绩的50%。可见,成套动作编 排在日益激烈的艺术体操比赛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如何使编排的成套动作能够最 大限度地满足评分规则中所要求的各项标准并获得裁判和观众的赞赏,从而取得优异运动成 绩,是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最为关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力图通过理论和实 践研究,对构成具有高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加分,并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艺术体操成套动作 所需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成套动作编排的应用模式,为艺术体操编排实践工作提供参 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构成结构和编排的完整过程为理论研究对象,以我国和世 界优秀艺术体操个人与集体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为数据调查和分析对象。

1.2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图像分析法 、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综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构建的原则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的标准样式。在现代科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 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运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便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任何模 式的建立与运用都需要理论的支撑,并提供给实践,通过实践检验和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 模式。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的构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检 验和反馈来不断修正和完善。既有从理论到模式再到实践这一程序,也有从实践到模式再到 理论这一反馈过程。

同时,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是由 人思维的复杂性和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多变性所决定的。因此,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 模式应是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开放性的模式。

2.2构建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的依据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的构建是在艺术体操编排理论的指导下,依据艺术体操项目 的特点、竞赛规则和项目发展趋势、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录像分析,并运用 专家访谈、反复修改以及专家调查论证等方法,对成套动作编排的最优化形式进行抽象概括 ,构建适应现代艺术体操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符合评分规则精神、满足观赏者审美需求的艺 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模式,以提供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实践的使用。

2.3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的组成结构 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的构成是由竞赛中裁判员依据评分规则对成套动作进行各项指标评价 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组成,每一项因素都将影响到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获得。我们通过对评分规 则的深入研究、编排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世界优秀运动员和我国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 图像分析,以及通过专家访谈和专家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归纳、提炼出构成艺术体 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12项因素和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13项因素。

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12项因素包括:身体技术、器械动作、音乐、空间层次、场地 利用、成套风格、时间、服装与色彩、艺术性、整体效果、加分和创新。

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13项因素包括:身体技术、器械动作、音乐、空间层次、场地 利用、队形、协作与加分、编排风格、时间、服装与色彩、艺术性、整体效果、创新。

我们所构建的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以明确、简便的编排模式表格形式呈现给教 练员和运动员,既有具体的内容,也有可参考的标准(具体应用模式见表1和表2)。

2.4艺术体操编排应用模式的运用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主要是为教练员、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编排的准备阶段和实施 阶段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工作提供参考。在编排准备阶段的动作构思过程中,教练员可通过 参照编排模式,为运动员动作的设计全面性做准备;在编排实施阶段,教练员和运动员可对 照模式,明确编排应达到的标准,并避免遗漏某些因素,为提高成套动作编排质量服务。在 运用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具有极高竞技价值和欣赏价值的成套动作应 是将模式中各因素指标进行合理搭配,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缺少任何一 项,都将导致编排分值的下降。因此,在实际编排时,对于不同因素虽然可以有所侧重,但 必须全面考虑,不能造成因素缺项。

2) 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中所列举各项编排内容与标准是成套动作编排的基本要求,在实 际编排过程中不可能反映每一个运动员的个体化特征。因此,在实际编排过程中对于能够展 现和发挥运动员个体优势的某些因素,可加大运用的力度,而对于弱势部分则可在规则允许 的范围内减少使用频率,以保证成套动作的风格鲜明和个性化特点突出。

3)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主要是依据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的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对 艺术体操个人和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的基本要求,在总结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运动队的编排 实践经验并征询艺术体操领域专家意见基础上构建而成,因此,本应用模式主要适用于运用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参加比赛的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和运动队。

4) 编排应用模式是为成套动作编排实践工作提供的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然而任何最理想的 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根据技术的发展、竞赛评分规则的变化、以 及社会审美心理需求的改变等因素的变化,需及时进行修改调整和丰富完善。

3结论

1) 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应用模式主要是为教练员、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实践工作提 供参考和帮助。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应用模式的构建,是在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对构成 具有高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加分,并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艺术体操成套动作所需的各种因素 进行分析、提炼、概括、总结。

2) 根据综合分析与专家调查结果,总结出构成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12项 因素和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模式的13项因素。按照组成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主要因素 ,确定了各部分的内容和应达到的标准,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广大教练员和运动 员使用和参考。本应用模式主要适用于运用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参加比赛的高水平艺术体操运 动员和运动队。

体操比赛队形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操;体操课程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005-01

1.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体操课程新目标必须满足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师范性以及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体操教学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精神和终身健身意识。

2.授课内容的设置

第一,掌握学校体操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第二,小学体操教学、训练和组织裁判能力;第三,小学体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能力;第四,小学体育课程中体操教学的保护与帮助。第五,体操兴趣培养。

3.课程考核改革的实施设想

3.1考核形式: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和一套竞技性组合的考核方式,综合采用技能测试、模拟试讲体操动作的技术要领、保护帮助、书面作业、间接观察、直接观察等多种评价方法。

3.2考核内容:应包括个人体操专项基本素质、体操专业技术技能知识、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如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力、灵活变通能力等。

3.3体操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变。由竞技性向小学生健身方向发展。如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以及利用其他各种器械而进行体操游戏的身体练习。其特点是动作简单、易普及、教法生动多样,集教学、素质、趣味于一体。不同类型的基本体操配不同特点的音乐伴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4体操教学内容设置更加适合小学体操课程需求。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学校体育教学需求。大力挖掘和开发实用体操中的垫上体操、娱乐表演型体操、基本体能型体操和灵活型体操等内容,以满足小学体育课的需求。

3.5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作如下的改革:授课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能力教学两个部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课程的操作性和应用性,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适应。

4.课堂教学

4.1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声并茂,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思维,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以提高教学效果。

4.2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自学教材、自定学习目标、自我修定计划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

4.3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教学内容设置模拟情境。例如掌握前滚翻动作比较熟练时,学生模拟应聘现场,使学生分别扮演考官和应聘者等身份去体会和学习等等。这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和工作,在教学中收到一定的效果。

4.4示范式教学。包括教师示范、学生示范、案例示范、视频示范以及各种示范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模仿和练习中准确地掌握动作规范。

5.案例教学

利用案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发挥案例的纠错和验证功能。

能力教学部分

5.1口令指挥与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能力。它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体育课的各个部分和"两操两活动",也用于校内、外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因而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作为一个准职业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准确地掌握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要领、口令、方法,而且要在实战中严格要求,反复练习,运用自如,真正具有体育教师的气质。为此,应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如利用早操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同时还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教广播体操的机会,安排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战练习。

5.2体操技术教学能力。在学生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每次课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试教、试讲。一般情况下,规定3~5个体操技术动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动作示范准确、讲解生动、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动作、能合理组织练习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反复实践,学生可以对基本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讲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5.3保护与帮助能力。体操的教学动作具有惊险性、独特性,同时学生在练习中就容易出现摔下、跌倒、脱手等伤害事故。因此,体操教学实践中加强保护与帮助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操教学实践中主要应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第一是相互间的保护与帮助能力,第二是自我保护与帮助能力。只有具备了必要的保护与帮助能力,才能胜任未来的体操教学工作,才能有效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投大量时间培养学生的保护与帮助能力。

5.4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体操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要想做好体操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就应努力做到把竞赛组织与裁判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多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锻炼。如每年学校新生广播体操比赛,把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全部教给学生去做,教师负责指导。

5.5成套动作创编能力。第一,在上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巩固学习成果,可以在课上让学生带领准备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增多。编操、带操的热情较高,课上和课下主动练习的积极性较大,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第二,在体操课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课上小组比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编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体操比赛队形范文第6篇

艺术体操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40~50年代逐渐流行到全世界。作为一项新型的女子竞技体育项目,艺术体操凭借其独特的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相结合的项目特点,充分展现女性高雅、柔美的性别魅力,现已成为奥运会、亚运会比赛项目之一。纵观世界艺术体操大赛,除俄罗斯一直保持着龙头位置外,其他各国的竞争非常激烈,中国集体项目已经具备了与世界强队抗衡的条件与实力,在2008年奥运会取得了集体银牌的好成绩。但是我们与俄罗斯等强队仍有差距,尤其是协作情况差距更大。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竞争对手的协作情况,这是我国艺术体操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中外集体项目之间协作类型与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中外集体项目的合作精神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价值的同伴之间、器械之间的充分的协作配合来实现的。本文研究了集体世界杯俄罗斯前六名运动队、全运会艺术体操比赛集体项目前六名运动队,共计24套成套动作,其中同种器械12套,不同种器械12套。

“3人圈2人棒”运动员之间协作类型与分布情况对比分析:在无大抛和无惊险性的C-0.1协作动作选择上,国内队伍与世界队伍在选择数量上基本相同,但在编排形式上世界队伍的编排更加新颖、独特,给人惊喜;对每个有大抛和无惊险性的C-0.2协作动作上,国内队伍只重数量忽略质量,编排无新意,模仿现象严重,独创性动作少,抛接形式不够丰富多样,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在选择C-0.3类型上,国内集体队伍与世界集体队伍有显著性差异。在C-0.3类型上,国内集体队伍选择的数量多于世界集体队伍;在完成较高分值的C-0.4协作动作时,世界集体项目运动员的能力比较均衡,能够完成高难度协作动作的运动员较多。

通过选择c协作的百分比可以看出,世界集体队伍选择C-0.2的协作动作所占比例较高,达到了59.09%,其余三类协作动作所占比例相差不大,表明世界集体队伍在协作类型的选择上均衡。相比之下,国内集体队伍的协作数量选择较多,但类型不够全面均衡。世界、国内集体队伍选择C-0.2类型相对较高,但世界集体队伍其他三种协作类型较均衡,而国内集体队伍却不均衡。世界优秀队伍选择面广,具有编排灵活,有创新,动作巧妙,器械交换形式多样,抛接类型丰富、协作队形流动性好等特点,突出动态中的变化与配合。

从中外“3人圈2人棒”运动员之间协作数量分布统计表可看出,国内前六名队伍运用协作的总次数多于世界前六名队伍6次,并且在运动员协作方面选择的分值大于世界前六名队伍。尤其在C-0.3分的协作类型上,明显高于世界前六名队伍。但在C-0.4分的协作类型上,国内队伍在数量及价值方面均少于世界队伍,此情况说明我国集体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不够均衡,大多数运动员不能较好地完成最惊险的难度动作,不但限制动作编排,而且无法得到较高的协作加分。

中外“5人带”运动员之间的协作类型与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从中外“5人带”运动员之间的协作类型统计表可看出,国内“5人带”在选择C-0.1、C-0.2、C-0.4协作加分上,与世界集体队伍无显著性差异。在C-0,3分协作加分上,与世界集体队伍有显著性差异,国内集体队伍选择的数量明显多于世界集体队伍,并且所占比例分别为26.76%和18.03%,说明国内集体项目“五人带”在协作加分上好于“3人圈2人棒”,在C-0.3协作加分上略优于世界队伍。其余协作类型与世界优秀队伍无差异。

通过选择类型的百分比可以看出,世界集体队伍,“5人带”与“3人圈2人棒”项目一样,在C-0.2协作类型选择比例同样很高,达到50.82%,且其他三种协作类型比较均衡,C-0.1、C-0.3、C-0.4分别为18.03%、18.03%、13.11%。相比之下,国内集体队伍“五人带”与“3人圈2人棒”项目基本相同,在C-0.2分,C-0.3分的协作类型上选择较多,分别达到了42.25%和26.76%,但C-0.4分协作动作所占比例仍小于世界队伍,仅为11.27%。说明我国集体队伍的协作数量较多,但类型不够均衡,多集中在(2-0.2分和C-0.3分协作动作,C-0.4分协作动作选择仍然较少,应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水平,使更多的运动员能够完成高难度的协作动作,有利于提高得分率。

从“5人带”的协作动作价值可以看出,中国队在“5人带”项目中排名第七位,但与“3人圈2人带”项目相比,中国队在协作的次数及选择分值方面均不占优势。意大利队做了14次协作,选择分值达到了2.8分。波兰队、希腊队与中国队均做了12次协作,但他们的选择分值分别为2.8分、2.7分,中国队仅为2.5分。在选择协作次数相同的情况下,中国队选择的分值较低,在编排上还缺乏柔美细腻、流畅新颖的特色。与“3人圈2人带”项目相比,中国队在“5人带”项目上与世界前六名队伍的差距较大。

体操比赛队形范文第7篇

1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简况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可追溯到奴隶社会,早在西周就形成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射、御是当时的军事技能,作为学校教育内容,具有体育的性质。“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思想和道德反映,即强调道德精神,也强调刚健体格,文武并重,因此也就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因素。然而进入封建社会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重视德育、智育而忽视体育,重文德而轻武艺,使儒家教育思想凭借国家的力量得以强化。我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基本上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

直到1903年,清政府颁布实施“癸卯学制”,在学校教育中开设体操课,这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建国后,我国学校体育飞速发展,虽然经历了的大倒退,但自从实行全面改革开放以后,学校体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先进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被引进、学习、研究,在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学校体育体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为进一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发挥着其特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应该继续加强,并不断研究其适应新时期新变化的新型学校教育体制。

2对学校体育作用的新认识

如何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作用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前,对学校体育最新的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1学校教育中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作用为: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保持学生的健康水平、学习基本的体育技能。

2.2学校体育不仅在直观、表面上增强人体健康,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也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

2.3学校体育的功能已经从增强体质逐步扩展为:心理完善、文化功能、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美育功能等等。

3体操教学的任务和特点

体操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中重点开展的运动项目及各类体育院系的必修课程。体操教学无论在学时上还是内容上,都处于主导地位。体操项目内涵丰富,为体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内容上的选择。

3.1体操教学的基本任务

3.1.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1.2促进人体形态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改善形体,全面提高身体能力。

3.1.3普及体操基本知识,学习体操的基本技术。

3.1.4提高体操运动技术水平。

3.2体操的几个特点

3.2.1体操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普及。

3.2.2体操能全面地和有重点地锻炼人体。

3.2.3体操教学和训练中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手段。

3.2.4体操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4现行体操教学的优点及不足

现行的体操教学,还是基本沿用过去几十年的教学传统,主要是把竞技体操内容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并以此为教学工作的核心。难度较大的内容与枯燥的教学形式显然不能够适应目前学校体育终身化和娱乐化的发展趋势。因此,近几年来,体操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教与学的矛盾依旧突出。

4.1近年来,体操教学中的一些积极性变化

4.1.1竞技体操由于艺术体操、健美操等新肉容的出现和加入,使其外延不断扩大,教学内容也逐步丰富,体操的学科综合能力得到空前提高。

4.1.2体操中大量的内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大众健身活动中,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这就使得过去以竞技体操代替体操整体的观念有所改变,为体操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4.1.3体操理论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体操理论课内容不断增加,使得体操课内容趋向合理化,加深学生对体操运动的全面深入了解,提高了体操的重视程度。

4.2现阶段体操教学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近年来的课时调整,使得体操课程不断受到压缩,体操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简单和枯燥,削弱了教师和学生对体操教学的信心,体操运动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4.2.1由于体操在大学、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位置不断下降,体操技术教学内容也逐渐趋于简单化,紧紧围绕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操教学没有更多的改革和创新,体操课时的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4.2.2健美操、韵律操等运动的发展过热。由于学生对以上运动的过分热衷,在很多学校甚至替代了体操教学内容,不断蚕食体操教学课时,影响了体操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4.2.3近年来体育院校选修体操专业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因主修人数太少而无法开设体操专选课。体操人口的严重不足,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体操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4.2.4现阶段体操教材以单杠、双杠、技巧和跳跃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即体操课的教学内容是以器械体操为主。而器械体操一般动作难度高、危险性大、练习时又经常处于不正常体立,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影响练习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练习者有一定的专项素质。

4.2.5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体操场地设施条件较差,已有器在都老化、破旧,学校对体操场馆建设不重视,这也就相应的增加了对场地器材依赖性较高的体操教学的难度。

4.2.6由于学生对健美操、韵律操、交谊舞等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体操教学却相对单调枯燥。因此,如何对体操教学内容和教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就成为关系体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4.2.7体操项目本身的特点,使得体操教学中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很多高校为了避免纠纷,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不断减少体操课时,甚至取消了体操教学内容。这种教育观念上的偏差与偏见,是体操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主要人为障碍。

4.2.8体操项目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面对体操练习有可能带来的伤害和对完成难度动作的畏惧,许多学生选择了退缩。因此,体操教师应把合理引导以及设法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在体操教学的主要位置。

5对我国学校体操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5.1确立基本体操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体操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对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形体培养都有良好的影响。基本体操不仅是体操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是其它体育项目经常采用的练习手段。从这一角度来看,把基本体操作为一个独立内容,放在体操教学的开始部分并不断强化,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基本体操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基本体操以队列队形、徒手体操、器械体操、轻器械、专门器械体操等为主要内容。同时,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又增添了健美操、韵律操等丰富多彩的新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身体基本姿态训练等等,也都成为基本体操的重要练习内容。由于基本体操以上诸多的特点和优点,从素质教育和作为终身体育手段来讲,基本体操不失为一把叩开健康之门、提高与普及体操运动的“金钥匙”。

5.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体操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如:各类徒手操、轻器械操的创编能力、队列队形的各种变换、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队列队形的指挥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相互纠正错误的能;加强组织能力的训练,如:组织竞赛的能力、裁判能力。协调能力(teamwork)的培养,如身体的协调力、学生间的相互协作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5.3增加体操课中健美操内容的比例

健美操是深受各年龄段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形式。学校一般都专门开设有健美操课程,但是在体操课中适当增加一些健美操、韵律操的内容,可以起到提高兴趣、“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学生在系统的体操练习之余,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学习效率。

5.4压缩器械体操内容,增加轻器械

体操内容难度大、危险性较高的器械体操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并不多,也不受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大量的器械体操教学内容,并没有体现出其内在教学价值,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因此,适当消减器械体操练习内容,逐步增加持轻器械的体操练习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保证逐步实现体操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

5.5开展体操比赛和体操表演

由于竞技体操是我国的奥运争光优势项目,体操运动在我国的群众基础比较深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学生中开展简单的体操竞赛和体操表演,可以增加竞赛与体操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体操参与程度,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体操的开展提供广泛的基础。

体操比赛队形范文第8篇

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又已过去,在这一学期里以实践教育,开放学习,为指导理念,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目标,以实践行教育,实践型课堂,实践型教研,三大工程为主题,全力精心打造全新的长小实践教育体系,实践教育的全面实施孕育了校园和谐文化,课堂生态文化,实践教育教研反思文化,努力打造活力校园、魅力长堡的文化,就本学期开展了以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认真学习新课标,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自觉贯彻“健康第一”的重要思想,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杜绝上课的随意性。教学工作中能认真钻研新课改的教材,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真备课,在备教材的同时,也注意备学生,教学中按照新的课改目标,改变以前课堂教学的几大基本环节的程序,注意讲解示范、重点是讲练结合,使学生能很快的学会课时内新学的教材内容。

一、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课有教案。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6.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二、取得成绩

1.课间操、大课间的开展,让全校师生都得到了锻炼。

2.为了使课间操更加完善,动作更加规范,特举行第三套广播体操比赛。

3.为了检测学生身体素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十月份运动举行了长堡镇中心完小圆满举行了第八届校园运动会。

4.顺利完成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体测以及上报工作,学校共计702人,优秀人数8人,良好人数153人,及格人数540人,不及格1人,合格率为99.85%。

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了迎接督导检查、均衡发展验收,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尽量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为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改进,细心,不能掉以轻心,吸取教训,踏实的做好本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