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年的习俗

小年的习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年的习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年的习俗范文第1篇

腊月除了叫蜡月,还有涂月、季冬、末冬、残冬、暮冬、嘉平月等称呼。在我国,春夏秋冬都有祭祀活动,那么你知道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日子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日子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又称小岁、小年夜,是相对大年(春节)而言的。因地域的差异,各地过小年的日期不尽相同,大部分地区在腊月二十四日过节。北京、河南等地区腊月二十三日过节。东汉崔富(同“实”)《四民月令》记载:“腊月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清代姚兴泉《龙眠杂忆》记安庆桐城县(今属安徽)腊月过小年的情景:“二十四晚,设酒醋以延祖先,自密室达门面,内外洞澈,灯烛辉煌,而花炮之声达于四巷,几与除夜无异,士人谓之小年。”民间对小年相当重视,因而形成很多习俗

二、腊月二十三习俗有哪些习俗一:祭灶

祭灶也就是祭灶神,也可以说“接神”,腊月二十三那天,相传是灶王爷回天上的日子,如果你能够诚心诚意,准备诸多祭品供奉灶神,那么灶神会高高兴兴的回到天上,然后禀告给玉帝你的优良事迹,还会多帮你美言几句,赐予你好的生活。

习俗二:扫尘

祭灶神之后,就是人们开始准备过年的日子,过年前要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所以腊月二十三这天是扫尘的头一天,腊月二十三直到除夕的扫尘日子都是“扫尘日”,也叫做迎春日。扫尘就是把家里弄的亮亮堂堂,然后才好迎接新年的到来。

习俗三:吃灶糖

灶糖是供奉灶王爷的祭品,相传灶糖能够让灶王爷尝到甜甜的味道,这样才好在玉帝面前说好话,而且人们吃过灶糖之后也能祈求来年的生活能够甜甜蜜蜜。

习俗四:剪窗花

剪窗花是为了过年而做准备,窗花明艳美丽,能够为家里增添喜气,而且窗花图案多种多样,张贴起来好不漂亮。

习俗五: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之一,春联是春节必贴的东西之一,多为福禄吉祥等寓意,张贴春联是表达对新的一年能够财源广进,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

三、腊月有哪些习俗腊月初八

这一天被称作“腊八”,即腊八节,最有名的就是“喝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非常多的传说,其中之一是,传说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化为恶鬼来专门吓小孩子,偏偏这些恶鬼就怕被红豆打,于是就有了“赤豆打鬼”,后来腊八这天人们就用红豆煮粥。

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这一年来家庭情况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送灶神,吃灶糖,传说古人们为了不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乱说话,就准备很多灶糖给灶王爷,用糖黏住他的嘴,希望他在汇报时为自家多美言。

腊月二十四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家里的灰尘,有“掸尘扫房子”的习俗,因“尘”和“陈”谐音,所以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当然古代家具造型复杂,还都用柴火烧水煮饭,所以家中灰尘还是比较多的,可想而知家家户户都卖力打扫屋子时的场景有多热闹。

腊月二十五

这一天要吃豆腐,“腐”同“福”,所以有“接福”的意思。当然这个习俗现在比较少人知道,取而代之的是在门、窗户上贴倒福,也有接福之意。

腊月二十六

这一天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日子,在古代过年是一定要吃肉的。即使再穷的人家都要做一点儿红烧肉来吃,因为“肉”寓意“富裕”,表达了认为对来年红红火火、富裕吉祥的美好祝愿。

腊月二十七

这一天是专门用来上街置办年货的日子,即使那些在腊月二十六没来得及杀猪羊的家庭,二十七也得在街上买到过年时要用到的肉类、果蔬和其它用品,所以这一天的集市会非常热闹。

腊月二十八

这一天古代人就要开始做各种花色样式的糕点、馍饼了,不同于现代人有发酵粉这种神器,古代人只有老老实实的等着面粉自己发酵,所以得等上好几天时间,这天开始制作的发面会在正月初一派上用场。

腊月二十九

腊月二十九是除夕前最忙的一天,这一天除了要确定过年时需要准备的各种衣事祭品外,还需要上坟祭拜祖先。当祭拜完祖先过后,紧张而丰富的除夕节前准备活动就暂时圆满落下帷幕了。

大年三十

小年的习俗范文第2篇

小年夜是不是除夕小年夜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是除夕前一天,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但在有些地方(如上海),人们习惯上把除夕前一天称为小年夜。

小年的由来一般来讲,小年是相对于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关于祭灶,还有一个传说有关,由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炉灶,玉皇大帝在每家都派驻一位灶神来监督考察这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年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每家每户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了。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有欢送灶神上天,就有接灶王下天的仪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大年和小年的意义什么是大年

汉族过的春节,蒙古族叫"大年",年前要宰杀好牛羊,制做新衣服,备好各种精美的食品。年三十晚上,全家围坐在摆满肉食、奶食、美酒的桌旁,桌上供一张写着祖宗名字的大纸,以示与祖先团聚在一起进餐、歌舞,谓之"守岁"。初一到初五,纷纷跨上骏马。带上哈达和美酒,逐次位向亲朋好友拜年。拜年者往往还要带上一小包茶叶同去,意思是"带喜回家"。

什么是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的习俗范文第3篇

1、腊月二十三习俗:祭灶王、扫尘土、剪窗花、贴春联、洗浴、婚假。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2、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3、“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来源:文章屋网 )

小年的习俗范文第4篇

我们温州过年的十大习俗是:1冬至吃汤圆2晒酱油肉和鳗鲞5捣年糕4祭灶5掸新6贴春联7分岁酒8开门炮9拜年10穿新衣

以上10点是我们温州人在过年时会准备的事情。

在我们的温州的传统节日有:1、正月初一 春节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5、二月十五 花朝节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 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小年的习俗范文第5篇

2、不外出: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为什么呢?因为“赤口”。就是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舌之争。同时,我国的一些地方还有在大年初一到初三不动刀和剪子的习俗。

3、此外,初三应把过年所挂的松柏枝、门神和门笺等全部烧掉,表示去旧迎新,为来年做新的准备。

4、初三还是谷子的生日,这一天应该祭拜祈祷,禁食米饭,表示对谷物的尊重,以免来年粮食减产。

5、吃合子:民间有俗语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很明显,初三有吃合子的习俗,合子是中华面食中的一种,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它是一种薄皮的小馅饼,属于馅饼类,圆形,两层薄皮内只有一层馅,需用饼铛烙制。

小年的习俗范文第6篇

(1)南方春节: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南方很多家庭都会煮上一锅圆滚滚的汤圆。速冻汤圆没普及的时候,都是自己在家做,实心的糯米汤圆,最后出锅后撒上甜甜的白糖。南方一些地区在过年的时候会吃年糕,比如说湖南。年糕谐音“年高”,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升高。

(2)北方春节:北方春节会吃饺子,北方地区通常在年三十12点前把饺子包好,新年钟声敲响后煮饺子吃,这时正好是正月初一,取“更岁交子”之意。同时,饺子与元宝颇为相似,寓意进宝。

2、小年不同

(1)南方春节:南方地区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四。

(2)北方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地区的小年。

3、发的红包不同

(1)南方春节:南方春节红包叫“利是”,派利是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年之意,数额从几元到几十上百不同,基本不会上千,逢人就发,不管是朋友带上来串门的还是街上遇见的就要派利是。

小年的习俗范文第7篇

1、12月的节日:中国的冬至,西方的平安夜、圣诞节。

2、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3、平安夜(基督教社会传统节日),即圣诞前夕(Christmas 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国家是圣诞节的一部分,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4、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它源自古罗马人迎接新年的农神节,与基督教本无关系。在基督教盛行罗马帝国后,教廷随波逐流地将这种民俗节日纳入基督教体系,同时以庆祝耶稣的降生。圣诞节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亚洲的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

(来源:文章屋网 )

小年的习俗范文第8篇

专管人间灶事的神仙――灶王爷

在我们的民俗生活中,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的日常饮食都与灶密切相关,那么如此重要的物品必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社会中,灶王爷是民间信奉最广泛的神祗之一,人们相信有一位专管人间灶事的神仙在管理家家户户的灶事。为了表示对灶王爷的尊崇,人们要在小年的这一天来祭祀这位“神”。

灶王爷也被称为“灶神”、“灶君”、“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王菩萨”等,在很早以前的历史文献里就有关于灶王爷的多种记载,其中一种说法认为灶王爷本身就是一位神祗。《礼记・礼器》中孔颖达的注疏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此处认为火神祝融是灶王爷。另外,在《礼记・礼器》还记载“奥者,老妇之祭也”。郑玄注说“老妇,先炊者也”。孔颖达疏日“爨者,老妇之祭也。・…一此祭先炊,非祭火神”。这里指出灶王爷并不是火神,而是一位精于烹饪的女神先炊。另外,还有文献记载认为灶王爷是由普通人死后变化而成的。在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记载灶王爷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状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传说张单家境富裕,但薄情寡性,是一个负情浪子。他曾娶了贤淑女子丁香为妻,后来又抛弃了丁香,续娶美貌女子李氏为妻。李氏虽然貌美,但是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后又不幸遭遇火灾,致使双目失明,最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门前,主人给了他一碗热汤饭。张单听出是前妻丁香的声音,羞愧难当,一下撞死在灶前,后来被姜太公封为“灶王”。就如民间流传的俗语所说:“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

灶王爷和民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传统社会里,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会供奉灶王爷。民间供奉灶王爷的形式有多种,根据供奉时间长短,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年供奉的“金灶”,此又分为双座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单座的灶王爷。其中,双座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非常类似于民俗生活中的老夫妻,他们一起端坐在正中,也共同掌管着灶事。“金灶”的做工、质地通常较好,有时还被供奉在制作精美的灶王龛里,终年摆放在灶台上方,接受香火。第二类是专为祭灶而临时到香烛铺购置的“纸灶”,“纸灶”也有双座和单座的区分。这类“纸灶”在祭灶之后即被焚化。

民间的祭灶仪式

祭灶,又称为“送灶”、“辞灶”等,是年终的“岁祭”。按照古代祭祀礼制规定,天子七祀,祀司命、中雷、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诸侯五祀,祀司命、中雷、国门、国行、公厉;大夫三祀,族厉、门、行;适士二祀,门、行;庶人一祀,户或灶。其中,灶是传统的祭祀对象之一。《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唐代罗隐的送灶诗云:“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可见祭灶的习俗由来已久。尤其在传统社会,无论是皇家官府还是普通人家,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灶仪式。例如清代宫廷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要备黄羊于大灶前祭灶神。祭灶前设供案,安神牌,备香烛,且皇帝和皇后都要亲诣坛前拈香礼拜,直到送神望燎。这天晚上,所有的亲王、郡王、贝勒等朝廷大员也要在家祭灶。

由于民俗风情不同,各地祭灶的时间也略有差异,以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为多,也有一些地方是腊月二十五日。一些地方也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意思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普通百姓家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北京岁华记》记载老北京二十三日“祀灶”,广东番禺也是二十三日“小除”;广西新宁二十四日,夜备香烛送灶神,俗谓之“小年”;福建龙泉腊月二十五日薄暮“祀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之后一直留在家中,以监察这家人在一年中的所作所为。到了祭灶这一天,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切。玉皇大帝则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新一年的运数告诉灶王爷。因此,对于百姓家庭来说,灶王爷不仅掌管日常饮食,还掌握着家家户户的祸福祥异,因此祭灶仪式丝毫不能马虎。

祭灶仪式,无论贫富人家都会举行,但供品种类不限,可量力置备。比较富裕的人家会用糖瓜、糖饼、糕点等,甚至会用黄羊作为供品,有时还给灶王爷骑的宝马也供上些上等草料;《日下旧闻考》记载旧时北京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槽草秣灶君马。有时人们为了表示对灶王爷的敬重,还给灶王爷糊了八抬大轿、金案宝马送他上天。在祭灶的供品中,黄羊是传统的大祭祭品。鲁迅在《庚子送灶即事》诗中提到:“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其中的黄羊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便杀黄羊来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以求好运的风俗就流传了下来。相反,如果家境贫寒,无力置办贵重供品,至少也要放一个烛台、一个香炉和一碗凉水,并用秫荠杆儿扎成马的形状来送灶。就如俗语所说:“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柱香,今年小子混得穷,明年再吃关东糖。”无论祭品丰俭,人们在祭灶仪式中都以诚敬之心恭送灶王爷上天,目的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种祭灶仪式实际上表达着人们对于新的―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

祭灶仪式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在有些地方,祭灶由男性主持,女性不参加祭灶仪式,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日下旧闻考》记载京师祀灶仍沿旧俗,禁妇女主祭h到了祭灶时间,一家人先将灶台附近打扫干净,然后在灶王爷神像两侧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然后在灶前摆上桌子,供上黄羊、糖瓜、糖饼等准备好的祭品。祭灶用糖,目的是让灶王爷甜甜嘴。有的地方还要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嘴巴甜甜,好话多说,坏话别说。”唐末《辇下岁时记》中记载唐朝时人们就“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其目的也是使灶王

爷多说好话。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也记载了他家乡祭灶时使用“胶牙饧”,“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一切准备好之后,主人跪地向灶王爷敬香,待香快要燃尽时,再将纸马和草料全部焚化。如果是“纸灶”,则要与纸马、草料一同焚化,俗称“升了”。在焚化的过程中,主人要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对于祭灶仪式的时间、祭品、过程、目的,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中用诗的语言进行了生动而全面的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除了家人参加祭灶仪式以外,在一些地区,祭灶仪式的参与人数更多,场面也更加热闹。当暮色时分,人们准备送灶时,街头乞丐们便乔装打扮,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唱送灶王歌,跳送灶王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来换取食物。

老北京人的祭灶习俗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这是老北京家喻户晓的一首童谣。老北京人认为“报信的腊八粥”,腊八粥喝了,新年马上就要开始了。等到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一过,人们就正式忙起年来。“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在过年的节序安排中,小年是一个重要的序曲。昔日北京,每逢到了阴历腊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杂货铺、南纸店、百货摊、油盐店都要代卖“灶王爷”。老北京的“灶王爷”多是来自华北“版画之乡”天津杨柳青的木版水印神像,这种神像上的“灶王爷”神态和蔼,盛装端坐,给人们以慈善、庄重的感觉。

街头买了灶王爷神像后,要等到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再将神像贴在灶台边,举行祭灶仪式。北京俗曲《门神灶》中唱道:“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土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赞祝那灶王爷降了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