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连通器的应用

连通器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第1篇

学校

科目

物理

课题

课型

预习展示

教师

班级

初二

小组

学生

时间

编号

8

生:自学笔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的连通器。.

四、总结提升(固定环节)

学生自己总结

五、达标测试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__。(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__________。(4)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

2.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_而对容器底及浸在液体内部的物体产生压强,由于液体还具有________性,所以对侧壁也产生压强。

3.下列日用器具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喷泉

B.钢笔吸水

C.洒水壶

D.液体压强计

4.关于液体内部的压强,下面的说法哪一种是对的(

A.在液体内部,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B.物体在液体内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C.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D.在液体内部,液体向下的压强总比向上的压强大

5.一艘潜艇能潜入海水下1500m,问它能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6、如图1所示,试管中装有煤油,则底部A点煤油的压强P=_______Pa.(ρ油=0.8×103kg/m3,g=10N/kg)

图2

图1

7.水池里水深2

m,离池底0.5

m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

a,压强方向为___________.

8.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深度为30

cm,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Pa(g=10N/kg);若将开水全部倒入脸盆后,则水对盆

底的压强_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9.如图2所示,A、B、C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它们的压强关系正确的是(

)

A.

PA最大

B.

PC最大

C.

PA=PB=PC

D.以上都不对

10.杯内装有水,若将手指浸入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作业:阅读课本第37页

科学世界

三峡船闸——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生:整理笔记

二、展示预设(酌情预设)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大小:

3、连通器:

三、学习内容

讨论课本第33页:想想做做

教师演示课本第33页图9.2—1,液体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

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教师演示课本第34页图9.2—2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深度越深,压强越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

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师生共同推导得出:P=

例题:有人说,“设想你在7Km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000个人所受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

解:

3、连通器:

定义

特点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物理源于生活;教学方法;物理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45-01

留守儿童多数来是农村,由于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教学改革的起步比较晚,速度比较慢,农村的初中学生具有的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分析和知晓,我校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都是知识缺乏,多数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知识、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六年来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以及对“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料的学习,对留守儿童物理教学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和老师这间有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学习上和生活中,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妹妹一样去痛他们,关心他们和严格要求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也把自己当成学生,新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声音的特性》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比赛唱歌,看谁唱的好听,实上我唱得很差,讲《速度》时,我和学一起赛跑步,虽然我跑得没有他们快,讲《浮力》时,我和学生一起做“孔明灯”。

二、更新观念、挖掘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办学条件的提高,目前,这种“城乡差别”已浙浙缩小。作为一中教师,我们应改变教学理念,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学子都可学、可教,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在的学习主动性,独立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氛围,放权于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成为可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释放学生内在探究的能力,使探究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三、物理源于生活

物理源于生活,所以物理教学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应该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去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四、对留守儿童物理教学方法探究

1、留守儿童多数来是农村,所以要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要注意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利用,又要重视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源的发掘,学生本身,学校教职员工,学校内部和校外自然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农村现实现生产,生活中都包含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的丰富素材,这些都是我们搞探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2、结合物理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生学习的课题,引导学行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我在讲《连通器》这节课时,首先提出“农业生产、生活、居民建房中连通器应用的调查”这一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开展调查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哪些实例中应用到连通器?(2)哪些部分构成连通器?(3)为什么要这样做?(4)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位同学发农村建房时,师傅用一根很长的软塑料管作连通器,用来确定房屋基础的水平面,既准确、又迅速。又有一位同学发现用连通器可以定一条道路的水平,倾斜程度。又如,我要讲《热现象》这一章时,提出:厨房里的“热学”这一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对厨房中的一些设施,用具及烧水、做饭、炒菜的讨程进行认真观察、记录、分析,看看厨房里包含着哪些热现象,如何运用斜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对留守儿童物理教学对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和学生都是探究学习的创造者,教师的作者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训练和帮助。2、过程与结构的关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科学家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同时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所获得成果,虽然不可能达到科学发现的水平,但通过强调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探索的活动,学生获得了体验,可逐步形成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一般不注重探究性学习的结果,而要注意重其过和,着眼于能力和意识的培养。3、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内学习是目前学生掌握知识主渠道,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尽量多创造机会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自然和社会。对教师来说,探究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边实践边探索,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四个误区:(1)注重结果,忽视过程。(2)注重个别,忽视群体。(3)注重课外题材,忽视教材研究。(4)注重形式,忽视内容。

参考文献:

[1] 孙威云《初中物理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改进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新教材、新理念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物理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能力等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充分体现实验教学的基础作用呢?这是值得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一、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不管学生个性差异如何,形象、生动的实验大多可以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乐于观察和操作。例如,我在教学《连通器》这节课时,每个学生桌上都放了一个由软胶管连起来的两根直玻璃管,先引导他们观察其特征,指导他们概括得出“连通器”概念,再让学生联想在生活和自然界中哪些东西的特征和“连通器”相似,从而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连通器”这个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他们感到生活中确实需要连通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得新知。再如在讲解《摩擦力》时,课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玻璃杯里装了大半杯大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再继续往杯子里加少许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被我所吸引,思想非常活跃。我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分别做这个实验,结果两位同学也分别提起了玻璃杯。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情绪非常高涨,这时我才适时地提出“要了解其中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摩擦力”,为新课的导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在生活中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课程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深刻的物理原理。例如: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把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由于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有限,我们必须重视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探究学习和实验,使物理学习可感可知。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由于缺少一部分凸透镜,我们就发动学生收集并利用适合的瓶底作替代;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利用学生玩具“激光手电筒”作为光源;在探究浮力大小时,学校没有溢杯,我们就用塑料瓶子加上玻璃管代替;在认识杠杆时,我就让学生用硬纸片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开瓶器模型。教学中的这些随堂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受到启发,并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规律。

三、切实重视物理演示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和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经验告诉我们: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也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演示时力求操作准确,给学生做示范,并及时指导学生观察、准确操作。实验操作能力是中学物理实验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初中物理实验中用到的基本仪器,实验前要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仪器的基本要求,教师先做好演示,然后再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要配合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动手做小实验、小制作,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又可以促进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改进课本中的实验,使学生易于操作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第4篇

中学物理教学历来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传统的概念教学从物理概念的文本出发,着力在三个方面讲解和剖析物理概念:一讲清概念的内涵,即物理内容和物理意义;二强调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三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课改后的概念教学,继续重视知识文本内容的宣讲,将知识内容讲授得精要、清晰、连贯,以教学艺术与教师情绪的感染将单向的知识传授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还融入了演示实验、多媒体或实物展示、板书与演算等教学手段,但是,基层教师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的研究不足,采用的教学手段流于形式,难以让学生内化概念知识,以一节《阿基米德定律》公开展示课为例,笔者曾对学生做了一次课后测评,在为“浮力”概念设置的问题中,对“请举一个生活实例来说明浮力的存在”的39份答卷中,除1份外,其它35正确答案均取自于课堂教师所列举的实例;在回答“浮力的方向是否可能在水平方向上”问题时,却仅有7份回答“不可能”,从测评数据可以支持这样的判断:学生并未在这节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浮力”概念本质的分析进行深入思考,尚未对“浮力”概念形成扎实的知识储备。

物理概念,其本身的含义既抽象且深刻,在日常生活中常被误用或滥用,同时,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认知特征的局限性,不仅仅需要教师帮助从现象中抽取并概括出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还需要学生自己对获得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整理,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背景下内化到自己的各自有所不同的知识结构中,那么,物理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在实行严谨的概念文本解读的同时,突出概念内化呢?现将在知识内容传播与教学活动设计两个方面,探寻可资利用的教学策略。

1 概念内容的选择与呈现顺序的策略

概念教学,一般是从学生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或实验现象开始,首先让学生观察并帮助学生归纳大量事实的共同特征,选择与设计有利于学生内化概念内容的实验与生活经验,存在三个主要来源:

第一,教材与教参中的实例与实验。

第二,应用于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适度的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的经验与现象,便于学生观察、感知和分析。

第三,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经验;教师能从中发现学生的认知偏差,学生也容易被唤起兴趣与注意。

概念内容的呈现顺序,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认知特征与学科内容特点,以直线式或螺旋式、渐进性组织或跨越性组织等方式来调整概念教学内容。

如初中物理“内能”一节,采用教学内容的渐进性组织方式,以三步骤建构内能概念:从“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对外做功的能力”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加热水杯,水杯内悬浮物从静止开始运动的演示实验,发现“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对外做功能力”,得到“温度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即“任何物体都具有与类似机械能的能量”结论,再用反复弯折铁丝实验,总结出“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来进一步强调物体内能的能量特征,最后,加热铁丝、烘烤铁丝等实验,发现并归纳出内能所具有的“热传递方式转移内能”,拓展出物体内能转移的特殊方式。

2 形成概念的方法的教学策略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作用的认识发展过程,使用了严谨的科学方法,针对概念形成的不同方法,教学活动也各有不同的策略。

2.1观察法建构概念,例如连通器,用直观感知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将形状、粗细不同的各种连通器拿给学生看,观察且归纳出容器加水后的水面总处于同一高度这样共同特征,来形成连通器概念,课后就不难准确地识别出其它的未在课堂上呈现的连通器了。

2.2数学法建构概念,如密度,应用发现式教学策略

分别测量同种物质的形状、大小各异的物块,发现各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的共同特征,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概念,当然教学侧重点不仅在于从大量示例中发现具有共同特征的数学关系,还要辅以概念形成的物理发展史的教学。

2.3理想化法建构概念,如惯性、分子电流等,采用讲演式讲授法

帮助学生在尊重假说的基础上,实施理性推理的教学活动策略。

3 概念适用范围及与相似概念的区别的教学策略

每个物理概念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含义,要掌握概念决定条件、物理量的量度公式、适用范围及与相似概念的区别,采用类比式讲授法与设想类问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内化概念内容。

例如,“电阻”概念与“密度”概念类比,两者量度公式极其相似,一样不能从电阻定量公式R=U/I认为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而与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一样,决定导体电阻的是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_同样,内能中的分子动能与机械能中的动能概念,压强与压力概念,等等,类比教学方式有利于同化与顺应新概念的认知,避免概念的混淆。

日常口语会话中常常会被滥用的能量概念,设想类问题的讨论式教学活动,如“气功师号称能‘隔空打物’或‘隔山打牛’,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师生既可以围绕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等概念,也可以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将所学知识加以合理发挥,来促成对能量概念知识的全面、深刻的理解,

4 概念内化需要的时间与资源的教学活动策略

学生构建个人化概念所需要的时间与资源,在教学活动方面,设计发现性实验与开放性问题,在教学方法方面,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辅以交流、合作、探究等课堂活动,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第5篇

1.C

【解析】

试题分析:A、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字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湖面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透过叶子在地面有个圆形的光斑,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选择C。

考点:光的折射 光的发射 光的直线传播

2.A

【解析】

试题分析:“看不见”是因为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的直线传播,硬币发出的光射不到人的眼睛;“又看见了”是因为光的折射,硬币发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偏折射不到人的眼睛。故选A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3.A

【解析】

试题分析: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B.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照相机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性质制成的。故选A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C

【解析】

题目的四个备选项都采用了肯定式。因此,只要每一项中能找到否定的例子就可以将它排除,对于选项A可举出平面镜只成虚像的反例;B选项可举出,照相机是靠折射成实像的反例;对于选项C平面镜成的像就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举不出反例,故正确选项为C;选项D中,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属于折射成像,D是错的。

5.C

【解析】

试题分析:

A.我们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时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光的折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符合题意;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说明反射光线各个方向,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光现象

6.A

【解析】

试题分析: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符合题意;B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D水中的铅笔看上去折断了,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答案选A。

考点:光的反射

7.A

【解析】

试题分析: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符合题意;

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现象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8.A

【解析】

试题分析: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属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应用,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选项不符合题意;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选项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常见光现象辨别

9.ABC

【解析】

试题分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对;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射的是红外线,B对;光从玻璃进入空气时要反生折射,由于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浅,所以很厚的玻璃看起来会觉得薄了,C对;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红色的牡丹花只反射红光,其余色光被吸收,D错。

考点:光现象

10.C

【解析】

试题分析: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能让光通过的光介质中传播,光能在水中传播,A选项说法不正确;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要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B选项说法不正确;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是3×108m/s ,C选项说法正确,选填C;路灯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光的传播特点;近视眼的矫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1.B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影子和激光准直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可大可小的、实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选B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12.D

【解析】

试题分析: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皮影戏中的“手影”和立竿见“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D。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13.直线传播;静止;红、绿、蓝

【解析】

试题分析: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的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她们在行走过程中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其他队员和所选的队员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其他队员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参照物及其选择,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4.3.0×108;0;1020;3.84×108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0×108 m/s,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真空中声速为0;s=vt=340m/s×3s=1024m;用光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时光传播的距离为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2倍,即2s=vt;s=vt/2=3.0×108 m/s×2.56s/2=3.84×108m。

考点:真空中光速;声音传播的条件;回声测距离;光的反射测距离

15.漫;沿直线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光线被反射向各个方向。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光线被高个子同学挡住,不能进入矮个子同学的眼中。

考点:光现象

16.(1)电磁感应;(2)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连通器;(4)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

试题分析:(1)发电机的制成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2)酒好不怕巷子深,说明酒分子能传播出很深的巷子,进一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船闸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所以船闸的设计原理是连通器;(4)小孔成像是利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分子的运动;连通器原理;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17.B;变大.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的薄纸相当于光屏,因此半透明的薄纸应放在圆筒的B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考点:光的传播及应用.

18. 光沿直线传播 反射 凸面

【解析】

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如下图所示

19.(1)实像;直线传播;无关;(2)不变;变小;(3)3.458×103

【解析】

试题分析:(1)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由于小孔成的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能用光屏承接,所以是实像,且像是倒立的;它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2)物体远离N筒时,如上图,物体发出的光仍然能把光屏照亮,所以还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距不变,但像变小;

(3)如下图所示, ,则对应边成比例, ,即 ,解得:

考点:小孔成像

20.倒立 变大 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屏到孔的距离有关,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由题知,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实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变小,像的大小变大。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考点:小孔成像

21.3.84×108m

【解析】

试题分析: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所以激光从地球传到月球的时间为 ,由 得,地球到月球的距离:s=vt=3×108m/s×1.28s=3.84×108m.

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3.84×108m.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22.

【解析】略

23. 相同点:都能在空气中传播;都能反射;都可以传递能量;都是一种波等;

不同点: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是电磁波,声音不是电磁波等.

【解析】

根据声音和光在传播过程的特点和它们产生的现象进行比较后解答.

声音和光的相同点:都能在空气中传播;都能反射;都可以传递能量;都是一种波等;

声音和光的不同点: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是电磁波,声音不是电磁波等.

24.不同。站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站在河边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或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倒影(平面镜成像)和影子(光的直线传播)的形成原因,进行判断选择.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岸边柳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柳树在水面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而自己的影子由于光照射到自己身上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第6篇

一、 提问引入法

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引出新课题。例如,讲授“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一节时,先提问:①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它的决定因素有哪些?怎样比较两个物体的内能的大小?②物体的内能可否改变?怎样改变?这种方法,即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虽然是传统的方法,但是,在逻辑性、连贯性都很强的物理教学中,仍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二、 计算引入法

通过定量计算引入新课,既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工具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一,还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初二“功的原理”一课时,可通过举例计算运用简单机械和直接用人力把定量的砖块搬上楼房所做的功相等的结论,从而进入“功的原理”的教学。

三、 实验引入法

教师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发问,师生相互议论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从实验事实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使学生产生悬念心理。

例如,在学习“毛细现象”一节时,教师先出示连通器并问:“这是什么?”(答:“连通器”。)又问:“若在连通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且使水不流动后,有何现象?”(同学说:“液面相平。”)再问:“若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插入盛水容器中,管内水面比容器中水面是高还低?”(又回答:“当然一样高。”)这时,教师将不同内径的管子插入水中让同学们观察,学生在事实面前大吃一惊,根据他们迫切要求得到正确答案的心理,教师自然地引入新课题――“毛细现象”。

四、 故事引入法

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历史事实或名轶事或趣闻笑话。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中都有重要应用和发展,教师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和促进其掌握知识都有明显的效果。例如,在教“液体的表面现象”一节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阿凡提在街上买了一壶茶,转眼被人偷走了,望着这人背影,他摇了摇了头,走向肉铺去买了一包肥肉。阿凡提手拿肥肉找到那人讲理,那人蛮横地说:“茶是你的,能叫应吗?”阿凡提说:“茶虽不答应,但它是我买的,所以认得我的钱。你若不信,我把五分硬币放在它上面,茶能托住我的钱,而它却托不住你放的钱。”那人要求当场验证,于是阿凡提用沾满油的手拿起个五分硬币,嘴里还念念有词,念完后,把钱放在茶水里,只见五分硬币稳“坐”在水面不沉,旁观者目瞪口呆。教师讲到这里,问:“阿凡提的魔法何在?”马上引入“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这样引发学生兴趣,可收到极好效果。

五、 预习引入法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预习情况引入本节内容,巧妙地进入教学发展阶段。例如,学习“能源的利用和开发”一节,该节内容虽多,但没有难点,事前要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明确几个主要问题。上课时,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就板书出该节的提纲,然后逐一讨论和充实有关的具体内容。

六、 联系生活引入法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观察到的现象,由学生熟知的经验的具体事例引入新课。例如,初三“平面镜成像”一课的教学,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照镜子时,为什么可以看到自己的脸?这个脸跟自己真实的脸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会使学生感到自然而亲切。

七、 设置问题引入法

学生对某一现象或某一规律缺乏正确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困难,使学生陷入“圈套”,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解决矛盾而进行新课的学习。例如,讲授初三“温度计”一课时,可先在桌面上从左到右放置三杯水,编号为1、2、3,分别是热的、温的、冷的,让两位同学分别用手指放入1号杯和3号杯的水中,稍待片刻,分别把手指从1号杯和3号杯中抽出,并立即一起放入2号杯的水中,问:“2号杯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冷的?”(左边的同学回答:“冷的”,右边的同学答:“热的。”)为什么两位同学对同一物体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呢?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兴趣较浓。

八、 求异思维引入法

由教师提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实验现象或学过的物理知识,唤起学生的回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功能,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启发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讲“液化”一课时,一开始可提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如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那么在另一个条件下物质能否由气态变成液态吗?如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如果能够的话,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目的?”接着引入新课的教学。

九、 多媒体引入法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量方式;分离器;功图计量;对比分析

前 言

原油产量的准确计量是石油、天然气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油井计量的方法较多,现场上常用的量油方法从基本原理方面可分为容积法和重力法两种;从密闭程度方面可分为低压放空量油和高压密闭量油两种;从控制方式方面则可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量油两种。目前孤岛油区的计量方式有五种,分别是玻璃管手动量油分离器、称重式油井计量器、多功能移动计量车、桶标以及功图量油。最常用的是玻璃管手动量油分离器和称重式分离器,其余十座为玻璃管手动量油分离器,这是一种传统的计量方式。

1 计量原理

(1)玻璃管手动量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由分离器的结构可知,在分离器侧壁装一高压玻璃管和分离筒构成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分离器内液柱压力与玻璃管内水柱压力相平衡,因此,当分离器内液柱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玻璃管内水柱也相应上升一定高度,但因液、水密度不同,分离器内液柱和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高度也不相同。只要知道玻璃管内水柱高度hw,就可以计算出分离器内液柱上升高度How,记录玻璃管内水柱上升高度所需时间(t),则可计算出分离器内液柱重量,就可求出该井日产量(油液)。(2)称重式计量器原理。称重式计量器又称为翻斗流量计,其计量装置主要由计量分离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多重保护系统等4部分组成。在其计量腔内,有一对可以翻转的容积斗,达到标准计量值后,根据力平衡原理,容积斗自动翻转换位,并将翻转次数传递至显示仪表,从而完成一个计量周期。当称重到达设定的重量后,单次记时结束,计量分离器出口的电动排油阀开启,开始向外部排油。当液量排出到一定量时,排油过程结束,关闭电动排液阀,进入下一罐的计量,一直连续计量到设定的计量时间结束。当计量结束后,油井产量就会自动出现在显示仪上,只需直接读取不用计算。(3)多功能移动计量车的原理。计量车是模拟计量间单井集中计量的技术流程,用压缩气体模拟单井油压,用称重计量法计量出一定时间内产出液的质量,折算成日产量,计量完成后将计量罐中的原油通过气泵打入管汇流程,再进行下一次的计量。(4功图量油。在线功图计量系统是以示功图为基础,确定有效冲程,计算井下排液量,然后利用油管内的混合液的密度关系计算出体积系数,折算出井口产液量。今年对其中15口安装了在线功图,通过在线功图折算液量,使油井由每间隔几天计量一次到每天计量24次,由多井共同计量到单井计量,如此,我们可及时掌握油井生产情况,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职工的工作强度。

2 计量方式优缺点

2.1 玻璃管分离器优缺点。

优点:(1)玻璃管的起始位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几乎不受油砂、结蜡和稠油的影响,可适用于各类油井单井量油。(2)操作简单,计量性能稳定。缺点:(1)玻璃管量油一般对于产液量50m3/d的井效果较好,低于此液量的井在量油过程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时间比较长,一般在400s以上,在此过程中人为误差不断加大,即使经过3次量油平均后,产量仍有较大误差。

2.2 对于间歇出油井,分离器玻璃管量油不具代表性:如量油时该井处在出油时段,即使可以量出产量,也是这一时段的产量作参考,则该量油产量是一个虚高的值,不真实;如果量油时该井处在不出油时段,就会无产量,但是这并不代表该井全天不出油,则该量油产量是一个虚低的值,也不真实。(3)对于掺水后进入分离器进行玻璃管量油的低产井,如果选择计量掺水的流量计准确度低或与现场配合不好,就会出现产量为零的情况,不能真实代表该井的产能,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产量为负值的情况,这是不符合理论和实际情况的。(4)对于油稠的井,随着分离器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由于油稠会在分离器内壁上粘附一层原油,使分离器的壁厚增加,就会出现计量不准确的情况。(5)玻璃管量油操作烦琐,量油费时费力,进油后人始终观察玻璃管液位变化,记录好液位的起点上升到指定液位所用时间和相应高度,计算数据可靠与否与采油工的责任心和量油规范操作直接相关。

2.3 称重式计量器优缺点

优点:(1)测量范围大。称重式计量分离器对油井产液量的测量范围为0-500t/d,几乎能覆盖所有油井的产量范围,可用于油田开采初期及高含水和特高含水的油田开采后期,也可用于稠油区块的油井计量,便于应用和推广。(2)计量精度高。在宽的计量范围内产液量的计量精度不大于1kg。(3)称重式分离器装置采用仪表计量,且用于液量计量的质量流量计可定期标定,实现了油井的连续测量,提高了单井计量的精度和油井产量的准确性。(4)对于间隙性出油的井,可通过全天量油进行观察,确定间隙出油时间,制定间隙生产方案,即在出油时段起抽、不出油时段停抽。(5)自动化程度高,对油、气、水三相不分离进行连续在线的自动测量,实现了无人值守;采用智能化数据处理,无需人工计算,计量准确。缺点:(1)称重式计量器无法进行测气。(2)如果称重式计量器的自动翻转换位处漏气,就会造成量油不准,对计量站存在一定的危险。

2.4 计量车优缺点

计量车的优点:(1)称重装置采用电子秤,计量准确可靠。(2)采用全自动控制,操作方便,能最大限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3)计量车可直接在井口计量产量,适应于本地区的稠油低产油井和边远油井。缺点:只适用于单井的计量,无法进行连续计量;无法进行测气。建议:在计量间阀组上增加量油接头,这样可以实现一个计量间所有油井都能使用计量车计量,改变计量车使用范围窄,拆装管线强度大的问题。

2.5 功图计量优缺点

优点:省时省力,通过仪器设备的安装后可通过网络在线查询液量,也能更为及时,更为直观的反应伽经的液量变化情况;缺点:由于该计量方式通过地面示功图的有效冲程计算液量,一是稠油井功图因摩擦载荷的影响,使整个示功图更为肥大,有效冲程通过电脑确定存在一定的错误;二是无法发现管漏的井,管漏的井功图基本正常且如果漏点在油管上部,载荷变化也较小。

4 计量方式比较

对各种计量方式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不同的计量方式有其特有的特点,但称重式计量器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消耗的人力物力较低,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且在较宽的量程内有较高的的计量精度,提高了现场计量参数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具体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特点。称重式计量器消除了压力、温度、密度、粘度、含砂、含蜡和含气等油井计量的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间断连续在线监测,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而功图计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取代传统方式计量指日可待。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中;通用技术;教具开发

教具开发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素养的体现,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种示范作用。通用技术课本上的案例虽然很经典,但我们没有相应的教具,也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因此,在开发教具方面应该多进行一些探索。

1.注重实践性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为基础,立足于“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从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因此,体现实践性的学习资源应该是通用技术学习资源最具特色的资源。 例如,讲闭环控制系统,可以做一个牛用自动饮水器的模型,它由饮水槽、水位控制水箱、浮子、蓄水箱组成。水位控制水箱和饮水槽构成连通器。饮水槽和水位控制水箱有注射器管连接成连通器,牛从饮水器中喝水,为了模拟牛喝水,可以在饮水槽上接上了一根管子放水,浮子用空药瓶做成,浮子上放锥状阀,蓄水箱下连接一根硬管,可以设定好了一个水位,当牛饮水导致饮水器中水位下降而低于设定水位时,水位控制水箱中的水位同时下降。

2.注重创新性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活动、技术方案是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资源方式。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只有具有创新性的学习资源,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自制教具要能够阐明制作原理,又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比如,“简易泡沫塑料切削器”创新性体现在“简易”上,它能通过非常简单的操作实现模型的制作;创新性还体现在“多功能”上,即一具多用,制作出的模型也可以运用到其它课堂作为教具使用。

3.注重综合性

通用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学生们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使用,也是对新知识与新能力的综合学习。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还要综合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如,主动联系科协,推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普大篷车是科协的一项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活动。科普大篷车上配置的几十件(套)科普展品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一台台新奇的仪器,一个个让人称道的模型,不论是“穿壁而过”,还是“会飞的碗”,或者是“雅各布天梯”、“角动量守恒”、 “汉诺塔”、 “光柱”、“看得见的声波”等等,展品内容涵盖声、光、电、磁、力学、机械等物理学科、数学和信息科学学科。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也是非常好的开发方式。学生们从这样的亲身体验中,激发了对科学的好奇,增加了学生们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4.具有人文性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任何技术都凝结着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通用技术不仅要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的力量来吸引学生的参与,还要运用技术所蕴含的艺术性、人文性来打动学生。只有通用技术学习资源具有人文性,才能更好的展示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真正理会技术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具活动,可助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如在《设计的一般过程》章节教学中举办创意大赛,让学生用废弃的答题卡制作小板凳,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章节教学中举办三视图实物还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控制与设计》章节教学中举办灭火比赛(设计活动灭火器),激发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此外,学校成立的创新社团和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

5.注重安全性

安全是动手操作活动的基本要求。自制具要在充分尊重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具有定的创新和实用功能,确保教师和学生使教具的安全。比如,“简易泡沫塑料切削器”没有使用危险材,电压也控制在36V以下安全电压。就安全问题,可以从学生哪里收集到了很多问题,如“教室的防盗窗不适合逃生”、“吃饭的时候眼镜片会模糊”、“经常发生小孩溺水事件”等,如果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发现这么多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学生可以做到,虽然从学生获得的信息往往需要提取加工,但重要的是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问题中注意到了自制工具的安全问题。

6.注重生活性

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都是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教具选取一般都是简单的、与学生生活近的装置,这样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没有陌生和神秘感。因此,密切联系生活的学习资源,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更是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理念。讲开环控制系统,可以制作一个地震报警器,用小孩常玩的奥特曼玩具,从开关处向外接两条导线,线头距离很近,但不接触(常开触点),放入一个注射器管内,管内,再放入一个玻璃珠,将注射器管封闭,然后放入一块泡沫内,将泡沫放在装水的水盆里,震动来临,泡沫随水的波动而发生倾斜,玻璃珠滚动,将两根裸导线碰在一起,开关接通,发出报警声音。如,在难点众多的《控制与设计》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光控路灯”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控制系统中输入的是什么(是否有光照),输出的是什么(灯泡是否亮),从而理解控制方框图的走向。这些感性材料让学生的感知化虚为实,能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控制系统,突破了难点。

参考文献;

[1]陈伟明.自制教具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现代装备.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