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峡一日游

三峡一日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三峡一日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峡一日游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万州区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构建山水都市旅游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空间格局,创建重庆“世界温泉之都”,集中推出“重庆非去不可”品牌。到2015年,预计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1710.35万人次,年均以16%的速度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83亿,年均以28%的速度增长,旅游接待人数力争跃进全市第三位,旅游总收入力争跃进全市第四位。万州已经成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上的旅游名城,成为重庆东部最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争取在2015年前使万州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一、万州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

(一)优势

1.资源优势

万州区旅游资源组合及结构优良,依托于“一心,一带,一圈,四线”的发展格局,即:三峡库区旅游服务中心、三峡黄金旅游带、滨江旅游圈、东南西北四条旅游线。四条旅游线是指以万州东南线、南线、西线、北线为连接周边区(市)县旅游线,着力发展自然景观旅游产品和开发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旅游线路产品。

2.区位优势

一是万州区旅游交通优势很明显,距三峡库区石宝寨景区、奉节天坑地缝景区、云阳龙岗景区距离都在为150公里以内,属于万州的乡村旅游经济圈,最远的景区巫溪红池坝2.5小时能通达,也属于最佳的乡村休闲度假半径。二是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定位优势,万州属于重庆五大功能区中“生态涵养区”,具备其他区域没有的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强劲功能。三是客源区位优势,依托国内旅游城重点城市重庆市、宜昌市,临近四川的达州地区,适宜发展一日二日乡村休闲旅游。

(二)劣势

万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区,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的景观农业还未形成大气候,农业龙头企业还不够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依据山区的地貌地形,克服小、散的形式分布,因此万州未来要依托规模农业景观化效果来发展乡村旅游。对已经初步具备开发条件的古红橘、猕猴桃等产业的景观建设还没有跟上。

另外,万州区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旅游亮点设计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二、万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一)旅游入口受限

以水路为主的万州旅游交通方式使进出万州的关口受到限制,旅游者进入面比较狭窄,旅游线路只能集中于长江沿岸景观,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辐射面向受限。陆路交通,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滞后,远未形成循环交通线路。

(二)生态环境压力大

旅游者的进入增加了万州生态环境压力。目前万州区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比较严重,旅游者及团队的大量进入必然加剧生态环境压力。

(三)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万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重庆及成都都市对旅游人才的吸引力较强,万州的旅游人才,特别是乡村旅游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万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万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

任何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都不能离开客观的条件去思考和选择。万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也是一样,必须根据辖区各地的资源、交通、产业等基本条件选择。

(一)城市依托模式

依托万州城区发展环城游憩带的乡村旅游模式,是发展最迅猛的模式之一。从目前万州城乡规划体系看,城市规划对于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处理,一般都是设计为乡村旅游发展带。从市场需求看,近郊也是出游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区域,如太白岩乡村旅游带、环湖旅游带等。究其原因:一是自然资源本底优良,环境优美,地势开阔,有山面水,能聚集人气;二是依托优越的交通条件,抓住城市人的出游心理,打好“美食”牌,做足了回头率文章;三是拉开了档次,依环境,有高、中、低端农家分布,可承接不同客源需求。

(二)景区依托模式

处于城市自驾车出游1-2小时车程范围的区域,是最佳的休闲度假区乡村旅游区域。万州就处在周边6个以上的区县车程覆盖区域范围,依托景区发展起来的山地避暑度假旅游区、文化景观旅游区,是万州王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如大垭口国家级森林乡村旅游景区、万州大瀑布景区等。

(三)产业依托模式

农业产业是乡村景观的最基本要素,依托农业产业乡村旅游模式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跟国内其他地区一样,万州的乡村旅游、农家乐很多也是依托这种模式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农业产业依托模式发展也开始升级,向农田观光、产业规模化两个格局发展。一是农田观光,主要是指农田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始对原始的乡村景观进行一些景观化的改造,使之更有乡村意境和景观效果。比如对农田的作物栽种,考虑从景观效果较差的农作物向景观效果较好的经济作物进行调整或者二者搭配,以达到大地景观化配置效果,如甘宁镇的油菜花等。二是农业高技术,主要是指产业依托型乡村旅游,开始更加注重农业的科技含量,注重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及品种选择。现代农业的品种、规模及设施等成为重点的观光旅游资源,如大山农业的猕猴桃观光园、反季节蔬菜基地、钟鼓楼无花果生态园、万州古红橘栽培带等。

四、结语

万州区充分借助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以乡镇为据点,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带动点,以城市、景区、产业等为依托,最终形成万州卫星田园乡镇的网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绍友,郭亮.三峡库区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机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

[2]阚如良,朱静,刘晗.基于移民安稳致富的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以湖北省巴东县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5).

[3]贾艳慧.重庆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及其对天津的启示[J].城市,2013(8).

三峡一日游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提高途径

语文在现实的各阶段教学中,处境似乎都很尴尬,天天在用,还用得着那么认真地去学习?睫在眼前常不见。在中职学校,那就更是冷落。学生进中职大多是因为文化基础薄弱,为学技术来的。而语文似乎不在技术之列。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深切知道“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只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并不是全部的工作,语文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学生有误解,更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我以为,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做好这几方面:

一、有的放矢,引导学生熟悉教材编写体例

学习行为的积极与否和学习的目标有密切的关联。没有目的的学习必然是散漫的、低效的。中职生一般有很强的功利意识,能不学的尽量不去学,自己认为没有用的更不会尽力去学。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就能很好地纠正学生的误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也是对一个学期的学习进行大体的规划。

教材前面的“致同学”介绍了中职教育阶段学习语文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这一目的教材在编排上的安排。引导学生阅读时,要突出与他们关心的技能方面的作用,比如什么文化熏陶、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虚”而大的作用当然要提及,但“可以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以及日常生活、职业岗位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这点更应反复强调,语文也是职业岗位的要求,学习语文与我们进中职学技术的目标是一致的。特别在了解每个单元的三个构成部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时,要结合相关课文目录,让学生明白中职教材不同于以前初中的教材,它有很明确的“职业特点”,是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服务的。学生了解了整本教材、乃至整套教材都是为职业、技术服务的,就会对教材多几分关注,在课堂上就会有意识地重视,从而有热情跟着老师一起互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二、凸显活动,拉近学生与未来岗位的距离

组织活动相比于课堂上的讲、听、练,更自由,也更给人轻松、有趣之感。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压力小,少了枯燥却多了实践。在各种教学方式中,组织活动恐怕是最受中职生欢迎的方式之一。中职的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专门附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是根据专业岗位,选取校园和社会生活的相关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提前触摸未来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比如实践活动“我们将来的事业――电子杂志(专刊)的编辑制作或手抄小报的编写”,很能够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电脑是社会的热门,中职生之前因为初中升学的压力,很少有机会接触电脑。中考过后,电脑等电子产品纷纷购买,对电脑非常入迷;同时未来的职业岗位上电脑办公的居多,于是,我组织同学们注册博客,进行“电子杂志(营销专刊)的编辑制作”活动,分为规定栏目和自选栏目两大类共10个,规定栏目有“你了解的营销”、“营销前瞻”、“营销技巧”、“身边的营销人物”、“营销忌讳”等,自选栏目由个人的见识设置,能体现个性与创新为佳。文稿、图片、音频与小视频缺一不可。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阅读、评论、留言。语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极好的锻炼。

三、注重能力,课堂上将阅读与表达紧密融合

中职学校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就业人才,表达能力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的,都是合格人才的要求。将来的工作汇报、工作交流都少不了表达,甚至影响工作效果,影响个人发展晋升。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应跳出识记的窠臼,更注重表达的能力与实践。但表达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模仿、学习的,于是阅读就是很好的途径。教材除上面谈到的实践活动之外,还有“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课堂教学不妨边阅读边表达,把二者有机结合,让课堂丰富活泼。

三峡一日游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教多媒体;品德与社会课;情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108-0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阅历浅,许多社会表象不丰富,难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巧妙运用,可在为小学生提供丰富表象的同时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证明,具体的直观形象最能引起小学生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材变形象直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鲜明生动、活泼具体的情境中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如学习“长江三峡”一课时,笔者课前制作了游览三峡的课件。课上,随着课件的播放,笔者也以“导游”的身份进入角色:各位游客,长江三峡一日游活动开始了,现在我们到达的是雄伟壮丽的瞿塘峡……学生跟着“观夔门”“览巫山”“过险滩”,如身临其境,兴趣盎然,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增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小学生年龄小,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所以,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入情入境,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肥沃的黑土地”一课,对于学生来说,从没看到过森林,更没有到过大、小兴安岭,文中所描绘的事物形象,学生头脑中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如果单依靠文中叙述,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兴安岭的四季美丽。于是,笔者采用放录像的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到兴安岭浩瀚的林海中。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了林海的真正含义,学生好像置身于兴安岭四季变化的美景中,那抽动的枝芽、淙淙的溪流、美丽的小鹿、茂密的森林、利箭般的阳光、盛开的野花、乳白色的晨雾、飞蝶般的黄叶、活波可爱的紫貂……活生生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学生头脑中唤起形象,使学生陶醉在兴安岭四季美景中。此情此景,怎能不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呢?这时学生带着激情、带着兴趣再学习课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利用多媒体手段,降低教学难度,增加信息传递的通道,扩大信息量

小学生掌握的知识少,抽象思维极差,可是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好,在理论上多依赖于直观形象。多媒体教学能形象逼真地反映客观事物,通过图文并茂、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如教学“珍惜时间”一课,其重点是要求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及浪费时间的危害。在深化明理时,首先针对学生爱在上学路上玩的特点,设计文字投影片(图1),展示给学生。然后,在辨析投影片的同时,播放一段李强上学路上的录像,这样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要珍惜时间,还明白了在路上玩的危害性。这样自然而然地就突破了学生认识上的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社会课有些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难度大,不易被学生接受。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得到事物的信息。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祖国的心脏”一课时,由于农村的小学生很少到过北京,对首都的表象较陌生。笔者在教学时先播放“国旗班战士升旗”的录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此时此刻,学生心中对北京天安门的向往和对国旗班战士的尊敬油然而生,受到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紧接着,笔者播放了“天安门广场”和“北京的名胜古迹”的录像片,这样不仅把学生陌生的知识形象化,又缩短了学生与北京的距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了教学效果。

有些现象,学生很难感知,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使传输的信息形象化,静止转化为运动,远转化为近,大转化为小,高速转化为迟缓,本质转化为现象等。如在教学“我国的地形”时,可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我国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分布情况动态显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像三级阶梯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发展学生的能力

现代化电教手段多采用声像结合的方法,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教学“神舟飞天”聚焦“两弹一星”一节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我国“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的录像,让学生动手算一算,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中间隔了多长时间?这说明了什么?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两弹”爆炸情况及其杀伤力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学生对“两弹”试验成功间隔时间的计算、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从中知道了中国核技术发展之快,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大批为祖国勇攀科学高峰的科学家,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树立了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勇攀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

再如学习“圆明园在控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表现邓世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笔者播放了电影片段,把学生带进了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黄海战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真正理解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中国官兵热爱祖国、反抗外来侵略、誓死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斗争精神。

三峡一日游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加入WTO后,旅游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旅游业既有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旅游业是重庆国民经济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必然要在同其它行业的积极互动中实现。因此,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关键依赖旅游产业战略管理,本文从不同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一.重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重庆直辖以来,全市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产业地位、发展规模与格局都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各项旅游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旅游业已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01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达177.6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市GDP的10.15%;与直辖前比较,年均递增率为30%,五年间GDP比重上升了6.59个百分点。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31.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3亿美元,与直辖前的1996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14.l%和18.l%;接待国内游客395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4.07亿元人民币,与直辖前的1996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23.l%和31.3%。伴随着国际旅游稳健发展,国内旅游也异常火爆,假日旅游异军突起。前年三个“黄金周”共接待国内游客1038.4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96%;国内旅游收入27.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在2001年期间,重庆市实施的旅游厕所、旅游商品、旅游景区质量管理、导游管理和农家乐管理等五大工程,已初步取得成果。

八年来,重庆市在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在政府累计投入1.5亿元旅游结构调整资金的引导下,带动社会投资12.17亿元,其拉动比例为1∶10,累计开发旅游项目99个。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有国内、国际旅行社203家;一至五星级饭店111座;国家4A至1A级旅游区18个;海外游船41艘,国内定点游船48艘;旅游定点车辆575台,开辟了10条郊外旅游专线和4条“魅力重庆一日游”专线;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52家,定点餐厅、商店151家:有12个区县(市)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初步统计,全市现在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万余人。

目前,重庆旅游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重庆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大,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是,面对西部开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周边省市竞相发展旅游的激励竞争形势,结合旅游强市的目标,重庆旅游产业依然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完善,资源开发程度低,产品单一,旅游精品不多,品牌不够突出,市场运行机制不活等问题。因此,为了保持和加强重庆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应以强烈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发展重庆旅游业。

二.重庆市旅游产业政策的重点

在旅游业“十五”规划的基础上,从争创最佳旅游城市入手,以机制革新、旅游资源整合、培育品牌、增强竞争力为线索,进一步在全市构筑大旅游的格局。市政府及旅游管理机构应重点突破八个方面:1.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进行旅游发展机制和管理机制革新与建立;2.努力建设和培育“三峡旅游线路”,使这个旅游区更具特色和规模;3.进一步打造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精品景区;4.各级开发度假旅游产品,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5.开发文化品位高、地方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6.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7.培育重庆旅游名品;8.营造整洁、优美、优质宜人的旅游环境。

重庆市政府在考虑以上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时,必须立足重庆旅游的现实条件,借鉴国际经验,坚持走重庆特色的旅游产业道路,即坚持先发展以“三峡旅游”路线为主的入境旅游,逐步发展区域旅游,随后发展国内旅游,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大格局。三.重庆旅游产业政策的主要框架和具体对策

(一)构筑重庆旅游发展蓝图,完善旅游发展规划

以建成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地为目标,依托重庆市自然山水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区位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重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塑造品牌,坚持高起点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完善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发展旅游产业,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二)广开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加强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导向型投入。在综合平衡各类基建项目、制定年度技改计划时,应将旅游项目单列或对重要旅游项目开发给予重点政策倾斜。市政府应多用贴息手段,在努力争取国家旅游国债项目的同时,加大结构性的投资引导力度。如每年可在全市旅游企业地方税收超过上年的新增部分的20%增加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庆市各区县要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区域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导向性投入。其次,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实施多元化旅游投资,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大力参与发展重庆旅游业。鼓励旅游企业联合、改制上市,积极运作大型旅游股份公司,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努力争取年终奖发行旅游产业建设债券或彩票。再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应把旅游业的重点项目纳入招商引资库,积极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产业,允许采取合资、合作、拍卖、参股、转让、租赁、承包等形式,拓展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强化旅游产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旅游产业已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一,从产业关联来看,重庆旅游业是产业关联性很强的,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辐射和波及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第二,从产业地位来看,重庆旅游产业是一个日趋增长的产业,在全国和重庆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三,从重庆市旅游资源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定位来看,重庆具有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而且潜力极大。因而,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时,应着力培育旅游精品,适应旅游市场需要,提高重庆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现在旅游业已被确立为重庆的支柱产业,应在进行劳动密集型项目开发时,加大旅游产业优先开发力度。并且围绕旅游开发和产业发展要求,抓好旅游交通建设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搞好城市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文化、娱乐、餐饮业的发展。总之,在强化和实施产业政策时,必须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按照城市中心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动调整完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行为。

(四)深化旅游企业改革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建立旅游企业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旅游企业体制,鼓励以资本和旅游资源经营权为联结纽带,通过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授权经营等形式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旅游企业集团,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放开搞活中小旅游企业。第一,走集约化经营道路,调整旅游企业结构,实现跨地区、部门、行业的集团化大型企业、专业化中型企业、网络化小型企业的企业格局,积极发展区域合作,创新经营模式。第二,扩大开放程度,积极吸引国际资金、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运作机制。组建一批中外合资旅行社和外资控股、独资经营的旅游企业,并向国内开放市场,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重庆旅游企业的资产重组。第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加快培育旅游企业竞争力,增强竞争意识。通过“关、停、并、转、破、租、包”将劣势企业淘汰,彻底改变重庆市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第四,国有资本逐步从旅游企业中退出,人力推进旅游景区(景点)、饭店经营权的“拍卖”;对新建重大旅游项目推行股份制公司进行市场运作。

(五)提高城市旅游功能,政府要经营城市

把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目标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营造一流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城市功能。大力推进绿化型、美化型、净化型、亮化型的生态旅游环境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提供鲜明的旅游导向和热情友好的服务。加大保护力度,对废气废水进行全面治理,建立重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作好重庆步行街、餐饮特色一条街建设,增强城市旅游功能。

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主导地位要求重庆市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时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从理念、方式、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城市营销。在总体规划和宣传前提下,努力塑造“山城、江城、雾城、不夜城”和“红岩革命精神”以及“抗战文化”三大鲜明的城市主题,全面高质量地展示重庆旅游的特色形象。

(六)培育旅游景区精品,建设文化旅游名品,开发度假休闲新品

整合旅游资源,提高组织程度,优化产业结构,注重规模特色,重点建设重庆特色旅游产品,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第一,深入开展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工作,改变小而乱、低水准的状况,提升景区的水平和规模。把巫山、大足等4A级景区建设成为世界级著名景区。注重运用科技手段、设备支撑旅游,借三峡水库建设之际,开发世界级的水体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产品科技含量。第二,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凭借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依托重庆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名品,提高重庆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城市魅力和旅游竞争力。以巴文化为中心,以民风民情为主线建设特色旅游区。例如,重庆吊脚楼街区、巴人遗址旅游区等。第三,研究旅游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内涵,实现重庆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观光旅游和特殊专题旅游相结合的重要转变。开发建设度假休闲旅游区、农业旅游区和工业旅游区;积极发展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修养旅游、保健旅游:在培育高星级高档次饭店时,开发一批假日饭店、乡村客栈、农民饭店和营地式度假村。

(七)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配置活动日益增多。旅游经济活动的公平性、有效性均依靠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的健全,旅游业高效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规划、规范、指导和控制。笔者认为,重庆市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旅游产业宏观管理体制,这样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促进旅游产业的有序化,更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而,实现重庆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必须进行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创新。第一,强化旅游行政部门的权力,以市长为统帅,建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第二,明确旅游产业的管理主体、管理权限,从而有利于防止管理混乱,令出多头的现象。第三,由旅游部门牵头,会同计划、工商、税务、公安、交通、城建等有关管理部门,实行“一厅式办公”,形成产业调控能力,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第四,改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习惯通过直接的所有关系、财产关系、人事关系来行使管理权力的现状,调整旅游资源的管理经营方式,确定所有权,明晰管理权,搞活经营权。第五,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将保护纳入事业管理。

(八)树立形象,加大宣传力度

重庆市在实施“旅游外扩”战略时,须整合各种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对重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特色、旅游品牌和旅游口号进行整体策划和包装。应加大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长江三峡旅游路线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周边省、市、自治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强国内远程市场的宣传促销,提高市场覆盖率;加强国际旅游市场促销工作,提高重庆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吸引力。办好特色节庆活动,搞好搞大“三峡国际旅游节”,使其在国内、国际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九)加强行业立法,规范旅游市场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依法治理是旅游产业管理活动的最高层次,只有先用法律界定出制度,政府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公平有效的调控。加强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为重庆旅游产业提供以下保证:第一,确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保证资源在产业间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第二,明确市场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公正有效的约束。第三,有利于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减少低层次、缺乏资源保护意识的游客对重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构成的极大威胁。例如,长江三峡漂浮的垃圾就是游客造成的。

重庆市政府在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方式和经验时,应积极推进旅游法规、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特别是导游的素质,全面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全面规范旅游购物市场、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规范导游人员行为、整顿治理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维护重庆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l]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旅游业“十五”规划[Z].2001.

[2]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1).

三峡一日游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旅游线路 知识产权 商业方法专利

一、旅游线路的概念

根据王洪滨对旅游线路的定义:“旅游线路是旅行社或其他旅游经营部门利用交通为旅游者设计的串联若干旅游点或旅游城市的合理走向。”在此要明确一点:本文所讨论的可以获得法律保护的旅游线路必须是具有独创性,是旅行社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并且在其创作时该线路设计不是公认的常规设计。

二、旅游线路的法律保护模式

1.商标法保护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人们认为旅游线路可以申请注册服务商标,从而受到商标法的保护。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旅游线路都可以注册商标:第一,不得使用具有公共性质的旅游景区的名称来注册商标,例如长江三峡、长城、故宫、杭州西湖等。第二,不得使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名称注册商标,如“新北京一日游”等。第三,商标法给旅游线路上的服务商标提供仅仅是名称、图案、颜色等外在的保护,对于隐藏在其商标背后的实质――线路的内容,商标法是无能为力的。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这主要是指,旅游线路能否使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第十条第三款中界定了商业秘密的概念,即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于旅游线路具有公开性,一条旅游线路一旦投入市场,其旅游消费者和其他旅行社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获悉它的全部细节,因此旅游线路的“不为公众所知悉”这一法律特征就无从谈起了。

3.专利法保护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条规定,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而发明包括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显然,从法条的层面来看,旅游线路显然是不能适用专利法的保护。因为旅游线路并不符合产品发明授予专利权的适格性。一方面,旅游线路物化对象就是各个旅游城市及景点的连接,并不是旅游城市及景点本省,所以严格说来,它是没有相对应的物化对象的。另一方面,单有新思想也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同样地,因为没有新创造的物化对象,所以旅游线路也不能适用著作权法的保护。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所提供给旅游线路的保护模式是片面且乏力的。笔者认为,对旅游线路实行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不失为一种有效并可行的方法。

三、对于旅游线路适用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设想

1.商业方法的概念

商业方法专利作为专利法领域的新生概念,到目前为止在法律上尚无统一的标准的定义。对于“商业方法”,一般认为它是指为了处理或解决商业经营活动或事务而通过人类心智创造的方法或规则。

正如前文所述,旅游线路是旅行社的一项重要的经营方法,一条优秀的旅游线路可以为旅行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所以,笔者认为,旅游线路是符合商业方法的定义的,属于商业方法中的一个种类。

2.商业方法――旅游线路的可专利性分析

商业方法――旅游线路的专利“三性”分析。

(1)实用性分析。所谓实用性(Utility),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对于商业方法而言,判断其是否具有实用性同样也要分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投入制造或使用,这就意味着商业方法必须具有操作性和可再现性;二是能否在其运用的领域产生积极的效果或者商业上的收益。只要商业方法具有实际效用,不管其创造性如何都可以成为可授予专利权的客体。那么,旅游线路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商业方法是否当然地具有实用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开发旅游线路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日后的经营中使用并获得经济收益,而这个目的在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路投入经营之后会当然地得以实现。

(2)新颖性分析。新颖性(Unique),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具体到旅游线路上,这种新颖性就是指,申请专利保护的旅游线路必须是一条全新的,在专利申请日之前没有被提出专利申请并且还要是不为知悉的。关于这一点的判断,由于目前旅游业内并没有旅游线路申请专利的先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专利局难以判断(因为专利局内并没有专门审查旅游线路的人员或者部门)。因此,笔者认为旅游线路新颖性的具体判断标准可以参照一般商业方法专利的新颖性的判断标准,也必须考虑到旅游线路的特殊性。

(3)创造性分析。创造性(Inventiveness),美国称之为非显而易见性(Unobviousness),也有一些国家称之为进步性。任何一项新的发明通常是在现有技术上增加一些东西,这样,技术进步本身以及新颖性并不足以鉴别一项发明是否可以授予专利权。具体来说,旅游线路的创造性必须是反映在该旅游线路是对现有的旅游线路的极大改进,这种改进是具有旅游专业知识的人员普遍认同的,并且正是由于这样的改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旅行社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不能是对现有的旅游线路的简单删减、增加某个或某些旅游景点;对旅游线路中的景点安排也不能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简单颠倒和替换。

旅游线路的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只是笔者基于现有法律制度的一些设想。在此,笔者呼吁我国的知识产权界能够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尽早为旅游线路确立其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洪滨:旅游学概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第133页

[2]肖峰:旅游线路:你注册商标了吗[N].中国知识产权报-商标专刊,2005-5-12

[3]简荣宗:浅谈软件及商业方法专利对电子商务的影响(上)[J].来源:省略.tw/cnt/ECNews/ColumnArticle/article_51.htm

三峡一日游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武当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 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036-06

近年来,十堰市大力推进“传统观光旅游”向“深度休闲度假”产品转型,“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已享誉国内外,除了传统的武当山风景观光、道教古建筑欣赏、武当武术表演、进香朝拜,还增加了太极湖新区游览、太极湖亲水快艇、快乐谷蹦极等休闲娱乐项目,武当山特区2010年接待中外游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亿元;2015年接待中外游客66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6.31亿元。2015年武当太极湖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武当山风景区被评为“全国优秀风景区”。

现在无论是《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还是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都把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作为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武当山特区也确定在“十三五”期间,全区由过去的观光游向度假游转换,由门票经济向目的地经济转换,由建设景点向全域景点转换,全区围绕“五区”即旅游度假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健康养生体验区、武当文化展示区、全面小康样板区目标,建设10大工程,启动100个项目。武当山最大的特色就是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如何转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十堰市和武当山特区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事情。

一、武当山旅游景区现状对比分析

(一)与部分景区的比较

本文挑选了包括武当山在内的国内10家5A级景区,从百度旅游网和携程旅游网上收集了相关评分、评论、点评的数据进行对比。

综合分析上述两家数据,给我们很多启发。

1.从游客评分来看:武当山仅次于黄山、兵马俑、张家界、华山、桂林,与其他4个景区持平;这与对景区景色的评分基本一致。从点评数量来看,与兵马俑、黄山、张家界、桂林、华山这5家景区差距较大,和三峡大坝一起,居于末尾。从好评率来看,与华山、黄山、张家界、兵马俑有一定差距,与桂林、峨眉山基本持平,比千岛湖、三峡大坝、少林寺高。尤其是少林寺,好评率最低,根据点评内容来看,这大概与少林寺过度商业化影响了旅游体验有关。

2.从游客点评内容来看:武当山的特色主要包括:一是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二是武当山道教古建筑气势宏伟,三是生态良好,四是景区管理和服务优良。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景区范围比较大,如果一日游,时间有点紧,一些景点去不了,或走马观花;如果两日游,则又不是很方便。二是对武当山道教文化的体验不够,大多是是爬爬山、看看观、烧烧香、磕磕头,而且认为道观大同小异,容易感到厌倦。三是如果从南岩爬山上金顶,体验会比较好,但太累,坐索道,又失去了爬山的体验。

(二)武当山景区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以武当山太极湖为重点,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具有良好的基础,但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1.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需要营造比较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武当山道教文化底蕴丰富,但道教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在武当山能体现武当道教特点的,主要是道教宫观。而对普通游客来说,道教的宫观和佛教的庙宇,也只是供奉的神仙、菩萨不同罢了,都是烧香、磕头。但目前可看的主要是道教古建筑,其他武当武术、武当医药、武当音乐等,还没形成有效、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产品。

2.从观光的角度来看,需要精心打造比较新奇的观光景观。武当山景区的景色质量比较高,但由于武当山主要属于人文景观,与拥有丰富奇山或异水的黄山、华山、张家界、桂林等景区在观感上存在一定差距。根据艾瑞咨询的《2016年中国景区旅游研究报告》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5A级景区213家,其中从景区类型来看,自然景观类景区数量达104家,人文景观88家,人造景观21家。而65.6%在线景区旅游用户选择自然景观类景区游览,风景优美独特是用户选择目的地景区的首因,占比为62.3%。所以,“好看”往往是游客选择的第一原因。

丹江口水库水质好,水面面积比较大,但水库缺乏奇特景观。水库旅游,除了感受生态,还要有丰富、新奇的风景。“旅游是人们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是人们对于惯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或熟悉的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异化体验。”[1]简单地说,旅游就是人们对非惯常环境(unusualenvironment)的体验和生活方式,这是旅游的本质。所以旅游者往往对新奇的事务更感兴趣。

3.从休闲度假的角度来看,需要设计富有特色的休闲娱乐活动。山上、山下都缺乏具有特色的娱乐活动,游客往往是一日游。太极湖等景区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武当山风景区太极剧场有大型太极功夫秀――《梦幻武当》,是由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团队创作,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作曲,16位世界武术冠军和国家级太极拳法代表性传人领衔300多名演职人员进行演出,质量非常高,可看性很强。但由于到武当山游玩的游客大多以“一日游”为主,因此表演的场次有限。

二、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开发思路

武当山主要属于人文景观,但道教文化氛围对普通游客而言不够浓厚,山上开发又受到极大限制,主要发展观光旅游;山下的太极湖、丹江口水库主要属于自然景观,但缺乏新奇景观,要观光旅游项目、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综合设计开发。

(一)开发原则

武当山建设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做到生态与文化结合、仙山与秀水结合、观光与休闲度假结合,要坚持四个原则:

1.生态是前提。要打造武当山、太极湖的特色生态品牌。武当山、太极湖具有优良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但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因此武当山、太极湖的生态特色除了大山、大水之外,还要充分体现武当道教文化的精神和特点。在自然生态资源方面,山、水很难改变,但部分地区的植被可以科学规划、设计,形成特色。

2.观光是基础。不能把观光与休闲度假分隔开。全国海滩多、沙漠多,但真正成为知名海滩景区、沙漠景区的,为数不多。如果没有风景、没有特色,游客很难留下来,更谈不上休闲和度假了。岸上无景,船上也难有景。把游客留下来,要么靠有吸引力的特色风景,要么靠有吸引力的特色活动。

3.活动是关键。游客留下来后能够做什么很关键,因此都在开发设计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而建设大型主题公园,不仅投资大,维护成本也高,首先必须有足够的游客数量做支撑。如果不在大城市附近,又没有相应规模的游客做支撑,建设和运营大型主题公园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先建设有深度的、精致的小型主题公园,再逐步拓展。

4.道教是特色。从本质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文化行为。“问道武当山”,“道”在哪里?要让游客能比较充分的感知、感悟到武当道教文化。除了一些道教的建筑、活动,还要把武当道教的精神、理念有机融入一些环境、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而且道教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对现在的生态环境保护、现代人的健康养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5.养生是目的。道教如何养生,要在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开发针对不同人群的养生产品。养生思想是道教教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也一直重视养生,以延年益寿、羽化登仙为最高追求目标,并且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武当道教的养生思想对现代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武当道教自古就有“十道九医”之说,很多武当道士也是著名道医,积累了一些独特的用药经验和养生方法,如武当丹道、内家功夫、服食辟谷术、道教医药等,要科学分析、借鉴。武当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中草药材也为养生提供了便利。

(二)武当道教理念

武当山建设世界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要全方位融入武当道教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武当道教是以武当山为本山,以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为主要信仰,其文化精神和理念非常丰富。对当今社会和人们生活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德经》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武当道士的修行活动、武当道教建筑的布局选址、武当内家拳的“拳法自然”等,都充分体现了顺天道、顺人道、天人合一的思想。上善若水也是武当道教“道法自然”的显著特征,武当道教崇奉的主神真武大帝,就是传说中的北方水神。而且,武当道教从不排斥异己,全真派、正一派都能和睦相处。武当道教还主张三教融合,武当山真武大帝被称为三教祖师,充分体现了有容乃大、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以前人们往往只以为到武当山只是看山,但随着“南水北调”这一国家工程的建设,原来从均州古城通往武当山的古神道,已经被汉水沧浪取代,形成了现在的太极湖,山水一体。而且600年前作为明朝皇族家庙的武当山,600年后又因一江清水南水北调,将京城和武当紧紧牵在了一起。

2.贵生向善,性命双修。道教认为,“夫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主张竭力爱护生命,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武当道家一千多年来积极吸收儒、释、医、武、巫等一切有益的养生原理与养生方式,为我所用,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而且,武当道家认为,人的生命由形体与精神组成,要性命双修,只有精神和形体处于和谐状态,人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武当道教总的养生原则。武当道教也反复强调积善成仙、积恶造罪的思想,只有诚信向善,才有利于身体健康、事业发展。武当山很多道教宫观都供奉镇山守门的王灵官神像,手执钢鞭,刚正无私,专门惩罚为非作恶之人,这也反映了武当道教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

3.父天母地,忠孝为先。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明确提出“天下之事,孝为上第一”,武当道教主张“入仙道先全人道”。玄天上帝不仅是荡魔的神灵大帝,也是忠孝的楷模,主孝是玄帝信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真武灵应真君报父母恩重经》称:“我即托相,日恼父母,念我父母,日夕悲酸,我相即有,父相母相,日渐衰朽,缘我相故”,意思是劝道众好好修行,报答父母之恩。武当山作为玄天上帝的祖庭,全山各大宫观如五龙宫、玉虚宫、南岩宫、紫霄宫、太和宫、净乐宫等都建有圣父母殿,即使是在高险、狭窄的金顶,圣父母殿也必不可少。主孝体现了武当道教对社会人生的终极关怀,彰显了道教神仙信仰的现代价值,是玄帝信仰融入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

武当道教的上述三个理念,应该有机融入武当山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景区、景点规划和设计之中,让游客充分体会到武当道教的魅力。

(三)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推进武当山全域旅游发展,首先要注重植被保护和植被景观建设。黄山的奇松、怪石,张家界的奇峰、幽峡,桂林的奇山、秀峰,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武当山、太极湖要弥补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一定要重视植被景观建设,建成后维护成本也不会很高,而且会越来越有魅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建设三大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1.真武祖庭景区

建设真武祖庭景区很有必要,一是弘扬武当道教文化的需要。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是海内外最大的真武祖师道场。由于600年来的破坏、损毁,武当山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不及原来的1/35。从位于古均州城内的静乐宫开始,一直到金顶,武当山古代道教建筑群连绵140里。但随着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从古均州城到武当山镇这一段70里的朝拜神道已永没水底,著名的均州古城和大批古代建筑也消失水中。现在只是参观仅存的几座道教宫观,很多游客感到武当山道教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同时重复参观道教宫观,也容易让游客感到单调、疲乏。由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限制,山上也难以建设大的道教文化项目。虽然鲁迅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但当今社会道教远不如佛教兴盛。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和在中国当今社会发展、个人修为、家庭和美等方面也越来越具有积极意义的道教,应不断发扬光大。武当作为当今最大规模的道教名山,可以通过打造“真武祖庭”景区,建设道教文化项目,在信徒、游客进香、观光、游览的同时,弘扬武当道教理念和文化。同时也可以为武当山上减轻压力,更有效地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是增强华夏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需要。武当山作为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的祖庭,在大陆、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都具有广泛影响,武当山也成为我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由于武当山上金顶和紫霄宫的空间有限,很多大型道教活动难以展开。而玉虚宫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不可能有大的建设。因此,充分利用武当山下的空间和环境,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广泛影响力的真武祖庭景区,对增强华夏民族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

三是带动丹江口库区旅游发展的需要。真武祖庭的建设位置有两个选项:均县镇或者武当山脚下。从丹江口水库十堰库区旅游发展整体规划来看,均县镇比较合适。首先,丹江口库区缺乏高质量、大体量的核心景区,依靠真武祖庭,把均县镇打造成丹江口水库十堰库区的核心景区,和连接武当山和太极湖、丹江口、郧阳区的旅游枢纽,把丹江口库区的水、陆两条旅游带激活。武当山下已有太极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其次,均州古城、静乐宫和武当山在历史上本来就是紧密相连的。上世纪60年代建设库区淹没均州古城后,静乐宫的主要文物搬迁到丹江口大坝所在地丹江口,在丹江口市城区进行了复建,而均州古城附近的部分百姓后靠安置后,设立了均县镇,并在二期移民搬迁时又重建了均县镇,但复建后的静乐宫无论是与均县镇,还是武当山都相隔甚远。如果真武祖庭景区建在均县镇,则可以恢复均州古镇作为武当山北神道起点的历史真实,再现武当山完整的文化空间载体,也与真武作为北方水神的形象契合。

真武祖庭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玄天宫、园林式真武博物馆、罗天大醮展示区、道教养生区等。

一是建造供奉我国最高真武神像的玄天宫。我国大型道教神像不多。在台湾高雄市北部圣天真武宫莲池潭旁,建有一座高约为72米、雄伟壮观的玄天上帝彩色塑像,是东南亚最高的水上神像,而且玄天上帝手持一柄长38.5米的七星宝剑。郧西天河旅游区玄鼓山核心景区也正在建造一座高达59米、目前世界最高的真武大帝青铜站像,将在2017年三月三举行盛大开光庆典。但我国的大型佛像建造却层出不穷,全世界最高的12座佛像,我国就有10座,其中包括208米的河南鲁山佛泉寺中原大佛(释迦牟尼立像)、108米的海南三亚南山寺海上观音像、99米的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像、88米的江苏无锡灵山寺灵山大佛、71米的四川乐山大佛等。真武神像的高度可以定为99米,寓意真武修行“九九功成”。

真武祖庭建造大型真武神像,有武当道教圣地、古均州静乐宫、汉水沧浪、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等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和背景做支撑,和某些地方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大佛完全不同。并且建好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方面可以借鉴建造无锡灵山大佛景区的成功经验。

二是建设真武博物馆。真武博物馆可以建成园林式博物馆,通过巧妙设计,山水、花木、园林和真武修行故事雕塑等与博物馆融为一体,充分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博物馆内参照现在的武当博物馆,以真武造像为重点,设置道教造像展厅。还有武当道教孝文化展示等。

三是建设罗天大醮展示区。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规制最高、格局最大、最为隆重的道教斋醮活动。1526年,明朝嘉靖皇帝朱厚性在均州城内的静乐宫举行了持续7个昼夜的罗天大醮。2012年,武当山道教协会举办了庆祝武当大兴600年罗天大醮,邀请了北京白云观、四川青城山、江苏茅山、山东泰山、江西龙虎山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内外著名道观的28个道教经团,为构建和谐社会祈福,共祝中华昌隆、世界和平,这是清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罗天大醮祈福法会,设有都坛、皇坛、雷坛、赐福坛、三界坛、诸真坛、集神坛、如意坛、吉祥坛、报恩坛、宣忏坛、慈恩坛、祈祷坛、度人坛等,也是道教科仪、道教音乐、道教法衣等道教文化的集中展示。可以此次罗天大醮为蓝本,建设道教文化展示区。

四是建设朝拜神道和道教养生区。从真武祖庭所在地到武当山,修建一条新的朝拜神道,分为汽车道、自行车道、徒步人行道。另外也可开辟水上朝拜和空中朝拜路线,而且武当山和均县镇之间已规划将来还建设观光小火车。均县镇和神道沿途可充分利用库区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真武祖庭的道教文化氛围,建设数个各具特色的道教养生区,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

由于均州镇隶属丹江口市管辖,真武祖庭景区可以由武当山特区、武当山道教协会和丹江口市合作建设、管理,达到多方共赢。

2.太极祖庭景区

天下太极出武当。武当山是太极祖庭,武当道士张三丰已成为太极拳的图腾和灵魂人物。武当山特区在十三五规划中,已把“武当武术弘扬工程”列为十大工程之一,武当太极传奇文化产业示范园、武当太极功夫小镇等项目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正推进拆迁安置工作。按照以前规划的太极传奇文化产业集聚区,将以武当山脚下的遇真宫(张三丰)为圆点,辐射周边5公里范围的区域,主要打造文化乐园的武当功夫城、养心养身的太极学院、文化体验的太极古镇和太极功夫实景演出《太极传奇》等四大太极文化产业项目。

笔者认为,在建设太极传奇文化产业示范园时,可借此机会把武当山地区的各个武馆纳入其中,或者相对集中到太极传奇景区附近,一方面给各个武馆的宣传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规范、壮大武当武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各个武馆也成为太极传奇文化产业示范园的靓丽名片。

3.上善若水景区

随着近年来对丹江口水库、太极湖的大力推广,很多游客也想观光、体验武当山下的“大水”、“好水”。目前太极湖的水上休闲、娱乐活动刚起步,可以乘坐游船,也开展了一些小型水上运动项目。乘坐游船,在沿岸风景有限、景观有限的情况下,游客参与度不高,而且只是看水会容易单调、乏味。可以在太极湖适当位置,建设集道教水文化景观和水上娱乐项目于一体的“上善若水”景区。

道家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偏好。道教经典经常讲到水,如《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等,道家的理论对水有一种崇拜,“为道教提供了丰富养料的原始自然宗教,首推水崇拜。水崇拜以水的神秘力量、各类水神为崇拜对象,以水生万物、水神司雨水观念为基本内涵,以祈求降雨止雨和生殖繁衍仪式为主要表现形式,……它对道教的宇宙观、基本信仰及其它理论、神仙谱系、科仪方术等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一是“上善若水”景观。老子“上善若水”论述对人们的影响非常深刻。现在位于武当山太极湖畔寨沟村罗家大尖山的老子博物馆已封顶,外形为高30米的老子坐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吴建荣设计。老子坐像背山面水,俯瞰太极湖,将成为武当山又一标志性建筑和重要的游客集散地。因此,在太极湖建设充分体现“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理念和五行学说的景观区,可以与山顶的老子坐像博物馆相呼应,相互联动。

二是五龙捧圣景观。此为道教水神主题景观,真武大帝就是北方水神。龙神是水崇拜中最主要的水神。道教的龙王,有四海龙王,也有五方龙王。武当山建有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是武当山建筑最早、别具一格而又引人入胜的八宫之一。相传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均州太守姚简在此地祈雨,见有五龙从空飞降,即在此建五龙祠。宋代改名五龙灵应之观。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为五龙灵应宫。现遗址供奉有武当山最大的真武铜像。武当山以“五龙”为名的事物很多,除了五龙顶、五龙峰,还有五龙涧、五龙岩、五龙池、五龙庄、五龙祠、五龙观、五龙宫等。而武当山地区在古代常扎“龙坛”祈雨或入山、面山求雨。在英国一家博物馆藏有一尊高1.5米、来自武当山名为“五龙捧圣”的铜铸鎏金真武神像,反映武当山真武神修道飞身故事,非常精致,如果建造五龙捧圣雕塑,很有借鉴作用。另外道教水神还有唤雨的雷神、传为神农时雨师的赤松子仙人、助禹治水的女神云华夫人、三官大帝中的水官大帝等。另外,道教还有符水施咒、喷水驱邪、兰汤沐浴、登坛祈雨等法术、仪式或民俗,也可适当结合。

三是水上休闲活动。有美景、有好水,再在生态、环保允许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开展一些具有武当特色的水上休闲、娱乐活动。有了以“水”为主题的观光景观和休闲活动,能吸引大量游客,“水生万物”,打造养生区就水到渠成了。武当道茶、武当药谷也可一起纳入建设内容。

大景区要有高品位、高质量的核心景点。只有充分挖掘武当山的道教文化资源,把道教文化与景区建设、生态建设融为一体,打造核心景区,带动相关区域和产业发展,才能真正把武当山建设成山水一体、文旅互动、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综合发展的国际高端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1):90.

[2]向松柏.道教与水崇拜[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43.

三峡一日游范文第7篇

一、深圳锦绣中华的经营现状

锦绣中华是深圳华侨城的一个旅游区,亦俗称“深圳小人国”,这一实景微缩景区开创了中国主题公园之先河,它以深厚的魅力,再现华夏5000年历史,让游客实现“一步踏入历史,一日游遍神州”的愿望。锦绣中华的景点均按中国版图,大部分以1:15之比例科学布局,主要有古建筑、山水名胜、民居民俗三大类型,景区配有声、光、电、水让整个景观变得生动起来。园内还开辟了名人植树园,可遵循数百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中外名人的足迹,畅游祖国河山。

景区旅游资源呈现出多样性及丰富性的特征。园内有名列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有肃穆庄严的黄帝陵、成吉思汗陵、明十三陵、中山陵,金碧辉煌的孔庙、天坛,雄伟壮观的泰山,险峻挺拔的长江三峡,如诗似画的漓江山水,有杭州西湖、苏州园等江南胜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楼名石窟及具有民族风情的地方民居。此外,皇帝祭天、汇丰银行、孔庙祭典的场面与民间的婚丧嫁娶风俗尽呈现在游客的眼前。

深圳市旅游业较发达,自跨入21世纪以来,过夜游客量呈增长态势(如图1),2012年达到4147.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由2000年的14.11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3.29亿美元,这些为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近二十多年来,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和中国民俗文化村作为深圳市主要的两个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6000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达35亿元。还有,综合服务区汲取苏州建筑及园林艺术精华,并保留中国传统商业街坊之特色,园内拥有有京川苏粤各大菜系及各地风味小吃,有民族歌舞、民间手工艺制作表演及反映中国秀丽山河的三百六十度全景环幕电影,更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古董、滋补药品、名优特产以及富有“锦绣中华”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供游客自由选购。总体看来,锦绣中华旅游经营状况较好,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见表1)

二、深圳锦绣中华经营中的难题

基于我国旅游主题公园在短期内孕育的事实,在发展进程中难免会暴露出些许缺陷,有些问题若长期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这将严重威胁着旅游主题公园的健康持续发展,园区管理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理论指导下及实践中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深圳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题,可能将影响到园区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接下来就相关方面深入剖析,以期找到问题的根源。

(一)专业管理人才短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针对不同的旅游类型需要专门的旅游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维持其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点)的管理对专业化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经营与管理这类景区(点)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任务相应变得更加紧迫。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锦绣中华主题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力资源短缺,尤其是专业管理人才短缺。目前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实干的多,总结的少,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就更少;基础的多,专业的少,真正旅游主题公园方面的就更少;事物性的多,战略性的少,学习型的就更少;流动的多,稳定的少,形成梯队结构的就更少。这一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园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主题公园要持续经营就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在专业化的指导下形成对主题公园的科学认识及管理规律的总结,以期实现旅游主题公园的长期发展。

(二)资金投入后劲不足

旅游主题公园的投资建设分前期、中期及后期,各个时期都需要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前期资金投入比较大,且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这将给主题公园的后续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相比较于像迪斯尼这种大规模的成熟主题公园而言,中国的主题公园起步较晚,大部分项目投资相对有限,产品很难随着游客兴趣的转移与科技进步而更新换代,这将制约了中国主题公园的后继发展。

深圳锦绣中华作为中国早期兴起的主题公园,历时较短,因后续资金投入有限,一些设施设备难以得到及时的更新,无法形成持久的旅游吸引力,这将影响到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的长期健康经营。深圳市作为沿海的发达城市,如何增加景区空间以及设施设备的合理布局成为景区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难题。总之,景区建设资金的后续投入变得更加急迫,这一因素往往决定着锦绣中华主题公园经营的未来走向,若处理不当,这将可能直接导致该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三)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主题公园是围绕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主题内容,利用科技、文化等表现手法创造出一个既具有公园游赏娱乐功能,又具有园林环境特征的公共休闲娱乐空间。它虽然是一个休闲娱乐空间,但更多的应该是传递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大多数旅游者抱着探新求异,感受异域文化的心理到外地旅游,而主题公园把某种文化浓缩在某个区间内,满足了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深圳锦绣中华依靠着浓缩的国内著名景点以及先进娱乐设施设备而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在发展的过程中,锦绣中华对景区的景点设施进行了一定的更新,也融入了一些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点及活动。就目前的经营状况而言,景区的文化内涵挖掘程度还不够,缺乏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景点以及活动,旅游产品在深度上开发程度不够,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娱乐性体验可穿插具有较高品位的特色文化,这样将增加景区的竞争力及可持续性发展。

三、旅游主题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知识就是力量”,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俨然,优秀的人才是每个企业所必须的,尤其是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企业而言,旅游主题公园需要依靠较多的人力资源驱动及专业化人才经营与管理,因此,主题公园的人力资源的优化刻不容缓。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以促进旅游主题公园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深圳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应当在原有的人员培养机制基础上加以完善,更加注重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合作进行操作,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再者可加强与其他主题公园的合作,共同培养高端专业管理人才,或者加强与当地院校的合作,如深圳大学,双方可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真正实现专业人才的对接。总之,深圳锦绣中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专业化新型人才的“注入”,在不断深化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人才将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

(二)注重品牌化经营

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扮演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色,但这些功能往往被很多企业所忽视。如何创建品牌及管理品牌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旅游企业也不例外,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时,一旦它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将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基于此,旅游企业应注重品牌化经营的理念,逐步树立自身在市场中的知名度。

深圳锦绣中华主题公园隶属于华侨城集团,而华侨城被誉为我国主题公园的策源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华侨城建立了旅游、房地、家电生产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个品牌的整合。作为华侨城的一个子公司,在发展进程中,锦绣中华可借助华侨城的产业发展方式,依靠华侨城集团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进行品牌化经营,树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并维护好品牌形象。良好品牌形象的维护需要定期更新旅游项目及完善基础的旅游接待设施,在保证优质的旅游服务基础上适当扩大旅游的客源市场及提高游客接待水平,以期保持持久吸引力。

(三)深挖地方文化内涵

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人类利用智慧和创造能力的产物,无论是模拟、微缩、集中某些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它们都属于标有精神记号的文化旅游产品。在以高于50%的城镇化速率的背景下,主题公园应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制高点,昭示城市的文明和理想,超越区域乃至国界,具备强文化辐射力度。深挖地方文化内涵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将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长期发展。

深圳锦绣中华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深挖主题公园的内涵,如2006年,锦绣中华投资1500万元打造的全新景点――印象中国,“印象中国”景区打破以往那种纯观赏、导游讲解的静态游览方式,以弘扬汉族文化为基点,以市井文化、街市文化为内容,以民间艺术风情为形式,营造民俗文化旅游新形态。当然,景区可增加一些深圳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或者将原来的深圳面貌做成微缩景点等方式来展现其文化内涵。而纵观世界成功的主题公园,其感染和吸引亿万民众的核心气势是其无可争辩的文化浪潮,当文化资源不断地被创新为旅游精品时,锦绣中华作为主题公园的市场竞争力也逐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及影响力也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