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旗谱作者

红旗谱作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红旗谱作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旗谱作者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游戏目的;音乐游戏特征;音乐游戏规则

音乐课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及科学性较强的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机遇难得的挑战。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实现音乐课改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刻感受到了《音乐新课标》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巨大冲击和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就角色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从启发孩子们的情趣――游戏入手 游戏的这个过程,应贯穿所有游戏结构和游戏规则中,并渗透音乐游戏教学模式为根本内容。这是音乐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愉悦性、互动性、兴趣性、创造性等特点。遵循低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好模仿。本人尝试进行了小学低年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此项研究以音乐游戏作为唱歌、识谱等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将唱歌、识谱知识与综合训练融合在游戏当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知识的传递,得到技能的训练,从而发现音乐的美感,获得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音乐游戏的目的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恰恰是激发孩子们音乐兴趣的最佳方式。我常常会留意观察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让他们当老师教我。在课堂教学时新课导入环节,我将孩子们教我的游戏与识谱、唱歌结合起来,抓住歌曲中较难掌握的莫一种音乐元素或是较为有趣的音乐动机。如;简单的几个音,或是较难的节奏型、歌曲等编入各种游戏中。音乐游戏是以游戏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音乐基本素质训练的一种艺术形式。在音乐教育中最容易让学生接受喜爱和理解。如、音乐游戏《有趣的五个音》是为了学习巩固学过的识谱知识而编排的趣味性练习。做五个小红旗,在五个小红旗上面写上了五个音符,五个旗分别由五个同学举着,然后由老师用琴弹出音符,然后由举旗的同学回答。使学生在玩中通过听、唱形成准确的音高概念,培养正确的听辨旋律和识谱视唱能力。要明确音乐游戏是为了发展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设计的,在游戏过程中要观察学生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情绪变化。哪些学生因个体差异,而需降低或提高要求,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音乐游戏的主要特征

(一)趣味性

音乐游戏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通过童谣、儿歌、谜语、声响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在有趣的游戏情节中学习。如、游戏《摘果子》果树上的果子写着不同的音符。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比赛,每组轮流摘果子摘到果子后,必须准确说清楚是什么音符和唱名并唱出来。否则会失去一次机会。又如、对于基础的音符组合练习可以用老游戏《找朋友.》来让学生做创编游戏。把一条将要学习的谱子按照单位拍分开,制成小动物头饰,让几个同学们戴上,其他的同学唱《找朋友》让戴头饰的每两个人找成好朋友站在一块儿,就组成了一个新谱子。然后再换一次,又变成了一个新的谱子。让大家把新的谱子唱出来,这样不断的出新谱子,不断的唱出来,就引起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最后关键的是,正因为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兴趣高,气氛活跃,教师有必要把握好游戏的时间和次数,灵活运用、分组练习的形式,做到动静结合适可而止。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游戏的音乐课堂,使学生们内心激发美感,让音乐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心中,成为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

(二)创造性

音乐游戏的编排具有即兴和开放的特点,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根据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与可接授性,音乐游戏教学的安排要简明易行、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接受,使他们乐于学习,并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印象出发,借助直观形象思维,理解抽象的识谱知识,轻松自然的把内心感受到的旋律、节奏表现出来。如、节奏练习:我采用了律动游戏。首先,教师分别用琴声连续敲出四分音符组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让学生创编走和跑的表演动作。如半蹲、走、弯腰俯身走、直立跑、小兔跑等之后,等琴声在四分节奏和八分节奏之间反复变换,学生围成圆圈听琴声变化表演,走和跑,在游戏中让学生感知四分节奏和八分节奏的时值。学生往往对旋律很难记忆,也较难的直接进入学唱环节,这时,我就把歌曲和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反复播放要学的歌曲,让学生随音乐的旋律拍手,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熟悉和记忆歌曲。

三、游戏规则的构建和互动的情感关系

音乐游戏一般是集体活动,是相互配合的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学生养成参与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所以,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应自始至终要求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彼此沟通,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如、按音乐节拍表演,不能快也不能慢,步调一致,脚步要小一些,不能影响同学之间的表演。念念、拍拍节奏时音量邀请一些;按小组成员序号依次进行等等,以保障游戏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行为规范。

红旗谱作者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疆 民族音乐 手风琴创作

手风琴是西洋乐器,最初伴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而进入中国,其后它在中国的发展又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手风琴是为数不多的对中国群众文艺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的乐器,它同时具备便携性强、音色音量穿透力强、多声性等诸多优势。手风琴在传入中国后短短的半个多世纪中,经过手风琴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在演奏技法及形式、乐曲创作、学科建设上都从未停止过探索与创新,尤其在乐曲创作中,作曲家充分运用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使这件西洋乐器与中国民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新疆世居着13个少数民族,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在这里碰撞,诸多的文化因素汇集于新疆诸多民族中,从而也形成了其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这些都为新疆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种背景下,新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成为作曲家进行音乐创作的沃土,大批的作曲家来到新疆,深入民间,采集第一手的民间音乐,为创作积累灵感和创作元素。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创作技巧和音乐风格涌入中国,使我国的作曲家在创作上有了更多借鉴,从而进入了自由创作的时期,此时的作曲家在风格上力求多样化,在题材的开拓和技法的创新上吸纳民间表现技巧,正是在这种音乐文化的大背景下,诞生了大量具有浓郁新疆音乐风格的手风琴作品。

在具有新疆风格的手风琴作品创作中,作曲家充分运用新疆各民族音乐的元素,按照民族音乐的风格,我们可将这些作品分为维吾尔族风格、塔吉克族风格、乌兹别克族风格、哈萨克族风格、塔塔尔族风格等。具有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作品有《民歌主题变奏曲》(张欢、王茗曲,根据维吾尔民歌《吉尔拉》的主题发展而成的变奏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施光南曲,关乃成编曲),《青春舞曲》《娃哈哈》(石夫记谱,李未明改编)等;塔吉克族音乐风格的作品有《春到帕米尔牧场》(田联韬编曲,巴雅尔改编)《帕米尔的春天》(王树声曲)《塔吉克舞》(张子敏曲)《鹰笛》(张红旗、张红星编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手风琴二重奏,杜宁根据《冰山上的来客》的电影音乐改编而成)等;根据乌兹别克族民歌改编的乐曲有《掀起你的盖头来》(王洛宾记谱,杨文涛、杨屹编曲);哈萨克风格的作品有《欢乐的阿吾勒》(张红旗、张红星编曲,又名《美丽的夏牧场》,后又在2008年版中国音乐家协会主编的手风琴考级教程中改称为《节日的麦西来普》)、《玛依拉》(杨文涛改编);塔塔尔族风格的手风琴曲《在小宴会上》(塔塔尔民歌主题变奏曲,库拉木辛曲)等,这些作品中涉及的几个民族都是新疆的几个主要少数民族,也是新疆音乐里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民族音乐。还有一些作品在创作中综合借用了新疆音乐素材,但民族归属风格感不明确,如罗汉根据邓尔博的钢琴作品改编的手风琴独奏曲《新疆幻想曲》《天山组曲》(赵薇、孙亦林曲,陈一鸣、李佳改编)、《天山云霞》(李遇秋曲,该曲中融入维吾尔和塔吉克两个民族音乐的素材)、《木卡姆序曲》(付晓东曲,这首作品是为自由低音手风琴而作)。

这些作品,我们又可以根据其创作手法将其分为:1.原创类作品。这是专为手风琴而创作的作品,采用大众熟悉的新疆民歌、民间乐曲素材创作而成,这类作品充分结合了手风琴乐器的结构特点、音色特点,可以说是作曲家完美展现其乐器特色的作品,如《第三奏鸣曲――天山云霞》《民歌主题变奏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春满天山》等演奏率较高的乐曲。2.移植、改编类作品。这类作品是指完全从其他器乐类作品中改编而来,改编者稍作改动,或者在曲式结构、写作手法上完全移植。这类作品中较成功的有《帕米尔的春天》,这首作品原是田联韬根据新疆塔吉克民歌曲调素材创作的钢琴作品,后来巴雅尔在钢琴作品的基础上将华彩乐段做了改动,但乐曲的曲式结构、创作素材都保留了钢琴作品的原型,改编后的手风琴作品广受欢迎,因为手风琴不但在演奏塔吉克音乐中7/8拍的弹性和节奏感时很到位,而且在最后的华彩乐段中因为受琴键深浅的影响,手风琴似乎比钢琴更能达到炫技的目的。还有根据哈萨克民歌改编的《玛依拉》,由钢琴曲《新疆幻想曲》移植而来的手风琴作品,都深受大众喜爱。3.新音乐作品。这类作品在创作中运用了新疆民族音乐元素,但在创作手法上利用了变形等20世纪以来一些新作曲技术手法,将原素材发展变化为新的旋律。这类作品有《木卡姆序曲》,这首作品融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中的旋律与节奏,运用现代作曲技术,但手风琴在演奏木卡姆这类音乐时受十二平均律制的制约,无法表现出连续的活音曲调,而这恰恰是木卡姆音乐中最具风格和魅力的元素所在。

从以上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曲家们都是在立足民族音乐和民族调式的基础上,追求民族化的音响效果,并不断进行着民族化的实验和创新,而在乐曲中运用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手法,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类:1.在演奏手法、音色上、技术上模仿新疆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如在手风琴键盘上轮指来模仿热瓦普的演奏技巧,利用变音器来模仿鹰笛的音色。2.在旋律上利用新疆民间音乐特征,起伏对比很大,如四、五度的上下跳进,和弦中出现大量增二度音程等。3.充分利用少数民族音乐节拍节奏型,如在多首作品中运用了塔吉克音乐中最常见的7/8拍和维吾尔音乐中的切分节奏,这些节拍节奏有变化地贯穿于一首乐曲的始终,决定着乐曲的性格,表现出了新疆音乐独特的节奏魅力。

纵观新疆风格的手风琴作品,都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手风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在吸取新疆各民族音乐语汇及民族音乐特点之后,带着个人深刻的感受与体悟,提取了民族民间音乐中最有特点的音乐元素,并将其融入个人创作中。但我们也看到了运用新疆民族音乐素材而创作的手风琴原创作品甚少,现有的作品音乐形式较单一,多为独奏乐曲,重奏作品、室内乐作品等其他演奏形式的作品较少。如何将欧洲和声功能结构与新疆民族音乐的有关特点结合,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推动手风琴民族化进程的一个部分。因此,笔者呼吁有更多的创作者将目光投向手风琴创作,从而使手风琴民族化作品的创作在更高的艺术品位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周吉.维吾尔传统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李未明.中国手风琴曲100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红旗谱作者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以搜索引擎公司为首的网络服务商与传统版权人之间的纠纷不断,其中涉及的金额标的也让人咋舌。两方的权利冲突自互联网发展以来就不断发生摩擦,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传媒迅速扩张,这种冲突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如何既给予文化创新以动力,又推进文化传播?通过对网络服务商与传统权利人的冲突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其实这种失衡局面完全可以通过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技术手段加以调节。

关键词:网络服务商;传统权利人;版权;冲突

互联网产生至今已过四十多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网络的发展也日趋完善。网络普遍化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的产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络服务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社会风险的产生,以网络服务商来说,虽然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流通,但随之而来的是纠纷不断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一、百度文库事件回顾

2011年3月15日,也就是消费者权益日当天,包括慕容雪村、贾平凹、南派三叔、刘心武、七堇年、蒋方舟、安意如、唐家三少、江南、顾漫、王卯卯、郭敬明最世文化旗下所有作家等在内的50名作家联名发表了《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这是我们的权利》,该文对百度文库未经作者授权公开提供作家作品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指责。在联名声讨书中,作家们表示:“我们认同自由、宽容的互联网精神,但我们更应该明白:宽容和自由决不是肆意践踏他人的权利。……如果放任百度继续侵害我们的权益,我们将无法凭此生活,只能放弃我们的写作事业,然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你们将不会再看见我们的身影。……这是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书都可以免费阅读,那么长久下去,必将无书可读。”在作家们看来,早在一年前,百度MP3开始提供免费音乐便直接导致了中国唱片业的整体萎缩,这直接昭示着,随着百度文库肆意提供文字作品,这又将严重侵蚀作家们赖以生存的行业:写作。

在舆论压力之下,百度文库方面主动与作家接洽表示愿意协商解决问题。3月24日晚,沈浩波、路金波、慕容雪村等6位出版人和作家作为此次谈判的代表与百度方进行了为时4个半小时的接洽,在谈判中,作家代表提出了他们的诉求,包括公开道歉,赔偿损失,停止侵权。谈判最终以完全的破裂告终,所有诉求被百度逐一驳回,这一结果也令所有的作家和公众们感到咋舌。

至3月24日所产生的关于网络版权网络问题的侵权案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百度与版权权利人之间孰是孰非,网络发展与传统版权保护的冲突问题一下子跃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角斗场。

二、网络服务商与传统权利人冲突问题分析

(一)新型传播媒介对传统权利人的影响

从前述所提及的百度文库案件情况来看,其主要争论点是版权方面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版权通过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中呈现,对于权利人而言的鲜明专有性越来越淡化;而同时,网络的便捷却为书籍、音乐、图片这类著作的传播速度剧增,传播却骤减,而这其中,获益最大的却不是应当享有权利的作者,而恰恰是网络服务提供商。显然,利益的天平发生了倾斜,以百度文库为代表的新型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却抑制了作品权利人的生存。

最初,法律允许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权,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人就智力劳动成果得到应有的回报,另一方面又避免因权利人长期垄断作品权利而妨碍科技进步和文化传播。但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权利人应当的收益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一旦新作品问世,网络共享平台上便提供在线阅读或下载,网络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和快捷性使作品内容相比传统纸质书籍更便捷、更迅速地蔓延至世界各个角落,这大大缩短了只依赖传统传播媒介所需要的时间。而相应的,实体书籍的购买群体也迅速流失,出版商的发行量以及原作者的经济利益大不如前,一部作品的畅销时间也就可想而知,不过昙花一现。

(二)对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规制

百度文库等资源共享平台虽然提供共享服务,但作为网络服务商,它本身却并不直接上传资源,它的角色只赋予它一定程度的审核义务,对于共享平台上如此巨大的数据量,若一旦发生作品侵权问题便归责于网络服务商,这显然缺乏情理。因而,对于网络服务商的侵权规制如何得以合理实现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

美国在1998年颁布了《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其中的避风港原则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的是网络服务商的利益。“避风港”原则指的是:在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当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否则就被视为侵权。如果侵权内容既不在ISP的服务器上存储,又没有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则ISP不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可见,避风港原则的内容包括“通知+移除”两个部分。这很大程度上维护了网络服务商的利益,类似Google以及百度这类搜素引擎公司虽然招致了大量诉讼案件,但是“避风港”原则似乎成为了进行抗辩的有利武器。

为了平衡传统权利人与网络服务商的利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又提出了“红旗”原则。“红旗”原则是“避风港”原则的例外适用,红旗原则是指如果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就像是红旗一样飘扬,网络服务商就不能假装看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移除链接的话,就算权利人没有发出过通知,我们也应该认定这个设链者知道第三方是侵权的。至此,传统权利人得以通过这项原则对网络服务商明知而为之的行为进行有利的抨击。

(三)百度文库侵权行为分析

百度文库与联名作家的侵权纠纷案件从“避风港原则”到“红旗原则”,争锋相对火药味十足,谈判也不计其数,但案件在之后有了根本性改变。

2011年3月26日下午,百度文库方面发表官方声明,承诺其将于3日内彻底处理文库中未获授权的文字作品类别的文档。根据相关统计,从3月26日下午3时截止到4月6日,百度文库中的文字作品从2800000篇骤减至8047篇[1]。与之同步的是百度文库的改版,3月30日,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正式上线,在新平台中包含了版权方可以与文库进行的具体合作形式、文库对版权合作方进行宣传支持等新的服务内容。同时,可以看到的是,百度文库版权合作首页中还详细显示了百度还提供宣传营销、广告分成、销售分成、等多种合作模式[2]。这一行为是一种间接认错还是换取公众原谅的营销行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由于互联网服务商主要经济来源是网站的广告,这样的盈利方式受到了版权权利人的抨击,认为这是带有明显目的性的直接侵权的表现。一方面,百度只是为网友提供了共享平台没有直接上传侵权作品;但另一方面,很多刚出版的书籍尚未授权给网络公司却在文库首页推荐置顶,这一明知而为之的行为是否足以构成直接侵权呢?

百度文库对自身的定位是共享平台,作为网络服务商,它的确适用于“避风港原则”,而且作为服务商也没有完全审查的义务。百度文库在回应以作家为代表的著作权人时也曾表示:如果文库用户所上传的内容存在侵权,版权方可以通过百度文库投诉中心进行投诉举报,文库方面将在48小时内进行核实并及时处理。但是在百度文库首页,各类未曾授权给网络服务商的作品或者版权归其他网络平台拥有的作品往往会出现在文库首页的置顶页面或TOP排行。这种明知而为的做法已大大超出了“避风港原则”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百度文库积分制共享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引发侵权行为的风险。百度通过积分方式鼓励用户积极上传文档,这势必会造成用户将他人版权所有的文档上传来获得积分。所以,不同于完全没有盈利性质的共享平台,百度文库一方面采取积分制,另一方面又有广告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对用户上传的作品的审查义务,也提高了它构成直接侵权的风险。

三、对网络版权的对策与思考

不仅是百度文库侵权案件,2012年,苹果公司APP同样遇到了类似问题,作家联名状告苹果APP侵犯其版权。从这些案件中,可以看到新技术背景下国内数字版权保护不规范的乱象:作家们的版权利益受到网络快速共享的侵害、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出版模式之间存在激烈冲突、习惯“免费午餐”的网民能否保留对版权保护的认知[3]。

相比传统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网络著作权侵权的出现,也彰显了它所特有的强大冲击:比如传播速度更加快、地域范围更加广泛、传播成本更加低、影响力更加普遍等。也正因为如此,当今社会的大众已经对各种文字、音乐、影视作品的免费获得习以为常,潜意识中并不会关注到这其中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网络版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侵权行为往往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效应。除了现代人版权意识薄弱外,经济因素也是网络服务商与传统权利人的关注点。文化产品借助新媒体等网络化平台得以迅速传播,严重泛滥的网络侵权作品势必影响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当创作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最终沦为“免费的午餐”,作者们连得以果腹的经济利益都被剥夺,其创作的积极性必将熄灭,整个社会的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也将只能像现今的唱片业一样残喘度日。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从立法、行政管理以及技术层次三个方面来予以解决:

第一,完善立法,保护相关权利人利益。在网络飞速发展的现今,如何平衡好传统权利人与网络服务商之间的利益呢?如何鉴定网络服务商是否适用“避风港原则”呢?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涵盖这些细节问题,因此“避风港原则”也成为了部分网络服务商逃避责任的利器。“避风港原则”一直以来被专家学者诟病,其适用范围太广使得滥用成风,即使随后有“红旗原则”进行规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对“避风港原则”适用问题以及利益平衡问题做了解答。该规定第3条明确到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通过上传到网络服务器、设置共享文件或者利用文件分享软件等方式,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置于信息网络中,使公众能够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以下载、浏览或者其他方式获得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实施了前款规定的提供行为。”这一规定弥补了我国在网络版权问题方面的不足,也大大协调了相关者的利益。但是,网络问题会不断涌现至我们眼前,加强司法保护的脚步是刻不容缓的。

第二,完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欧盟委员会曾于2005年底宣布,将来自各国唱片公司、版税征收机构、音乐发行人或者音乐作者本人的多份授权,简化为单一授权许可,只要获得单一授权,网络内容提供商就可以在欧盟25个成员国开展业务,版税征收机构可以在欧盟各国代表音乐作者征收版税。参照这种模式,我国音著协、作协等可以对网络内容提供商提供统一的授权,作为版税征收的统一机构,颁布合法网络服务商的下载许可;信息产业部可以随之设置专项的网络行政管理部门,对于经过授权许可的网络服务商进行网络联合认证。而百度等搜索引擎应当从技术上把搜索的范围限定在经过认证的网络内容提供商中,实现网络音乐合理的利益分配局面。

第三,改进技术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也不能打击新兴技术的发展。“网络被称为中国最有希望、最待开发、最有可能赶超世界强国的产业,这个产业不单有商业盈利的一面,也承载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一面, 最终实现文化产业化必然经历网络对文化产品的使用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则到有规则的过程。[4]”

目前在技术方面规避网络侵权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为快捷的可采取网上举报。以往,网络版权由于维权方式复杂不便而使得权利人退步。对于这一点,完全可以在网络服务平台直接设置网上举报页面,通过网络人工服务或者表单填写方式进行维权,使权利人或无利益相关者第一时间遏制侵权问题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网民版权保护的意识。除此之外传统权利人与网络服务公司进行授权交易之后,网络服务公司可以通过防止拷贝、软件加密等方式进行监控。如若有非法侵权者,监控技术可以弹跳框提醒,劝阻侵权行为的进行。

四、结 语

在技术发展的当今,如果只注重保护传统权利人的权利,则会影响技术的发展和公众对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从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用新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需求;而如果只注重维护公共利益而不顾及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则必然会使著作权人创作积极性下降而使创作的动力不足,最终导致全社会的信息匮乏。据此,唯独在协调好各方利益的情况下,才能促成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播两个领域百花齐放、和谐共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秦茜,文珏.避风港原则撑起百度腰杆文学界维权诉求合情不合规[N].IT时代周刊,2011(8).

[2]王佳宁,莫远明,罗重谱等.寻踪之十七:百度文库侵权风波[J].重庆社会科学,2011(4).

红旗谱作者范文第4篇

去年6月挂牌成立的重庆交响乐团,今年7月31日即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大型交响合唱《长江》,10月28日晚又在重庆市南岸艺术中心奏响大型新创交响音乐会《太阳之子》。音乐会受到重庆交响乐听众的热情肯定,他们为这个千呼万唤才诞生的本土交响乐团投入了太多的感情、感动。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覃志刚、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指挥家卞祖善、音乐学家梁茂春等人受邀出现在观众席中。

《太阳之子》由何泽生创作的交响幻想曲《江河回想》和王华创作的第一交响曲《太阳之子》这两部作品构成。两部独立的交响乐新作在同一主题下有机联系在一起,前者关照历史,后者关注自然和未来。《江河回想》由传说、苦难、狂欢三个乐章构成,乐曲以长江、嘉陵江交汇的巴渝重庆为原点,描述了这块神奇土地上发生的古老传说、国土沦丧时的凄惨哀歌以及获得自由解放的欢腾鼓舞。作曲家着力探索声音效果,乐曲大胆使用久别舞台的重庆最古老的乐器虎钮于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音调,人声、弦乐、吹奏、打击乐等等表现手段很丰富。王华的《太阳之子》由水、空气、太阳之子三个乐章构成,作者展开想象,运用了现代技法,同时融入了《太阳出来喜洋洋》旋律。全曲表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人类前途的思考。何泽生指挥重庆交响乐团顺利完成演出。

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评价:“音乐会是成功的,作品有新意,有特色,期望在今后的演出实践中进一步修改完善”。在与两位作曲家交谈中傅主席强调:中国交响乐创作应该坚持技法中国化、语言民族化、结构科学化。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遵从事物本身的规律。对交响乐创作也如是,否则横生枝节,听众没有思想准备,到时就跑神。我以为旋律性应该重视,没有生动的语言,只有技法是不行的;《梁祝》《黄河》《红旗颂》有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时代主题,所以长演不衰。

10月29日,40余人参加的“交响乐在重庆”座谈会在重庆大礼堂召开。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汪俊主持。何泽生与王华两位作曲家皆出自重庆交响乐团,由本土作曲家创作本地题材并以交响乐形式立于舞台,这令多年来关注重庆交响乐发展的重庆音乐人极其振奋。钟光全、赵建民、向菊瑛、陶智等一批钟情于重庆音乐事业的专业人士,为重庆交响乐发展献计献策,并就作品和演出提出建议。《太阳之子》首演列入了中国音协主办的“百年交行 世纪交响 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一届中国交响音乐季”展演,也是展演当中惟一一台原创作品,真正实践了“展演中国作品,宣传中国作曲家”的展演主张。

近些年对各地交响乐团现状多有了解的指挥家卞祖善,首先肯定重庆交响乐团抓创作的路子走得对,并鼓励乐团拿出反映中国人气派和风格的交响乐作品。就《江河回想》运用音乐以外的手法强化音乐,卞祖善提出“我个人持保留态度。打击乐要融到音乐里面变成有机的,这种多了反而淡化了你要强化的交响乐部分。”他谈到“两部作品都需要冷处理,作品有独特的视角、构思,也有气势,体现了作曲家对这片土地迸发的内心的创作激情。但民族乐器的进入有突兀感,不够融合,应在技术上做些处理。声乐方面,合唱与乐队的交响一直是中国交响乐的薄弱环节。这里也应注意合唱与乐队的对比。演出对现有乐谱的掌握比较熟练”。卞祖善明确提出王华《太阳之子》的创作要解决把歌曲化思维变成器乐化、交响化思维。他提示作曲家思考“面对大海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我们怎么用?怎么上升到交响化的程度”?

红旗谱作者范文第5篇

摘 要:北京,一座牵动了太多人情感的城市,一个承载了太多人梦想的地方,数不尽的文人墨客都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真挚的抒写。老舍,地道的北京满族人,一生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写他深爱的北京,因此他笔下的北京是最真实,最生动,也最深刻的。本文将结合老舍的作品,品味唯美京韵中最动听的音符,探究老舍笔下最真实的北京文化民俗。

关键词:老舍 北京 文化 民俗

作者简介: 张一鸣,女(1986-),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09级研究生。

舒乙指出,“老舍的作品大部分是写北京的”,“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的”,“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北平是老舍创作的生命之源,北平的地域风俗和生活文化是老舍作品中真正的主人公。而老舍作为北平市民文化最出色的表现者和批判者,其突出指出也便在于写出了北平风俗文化的形与神。他用一种朴素的叙述笔调、生动的北京口语、简洁有力的写实描绘了各式生活画面和人物形象:在写百姓自身的弱点时,老舍往往在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加以善意的奚落,这些愚朴简单并被事实证明无济于事的措施以及反映出的幼稚可笑与严酷的环境是如此不协调,让人忍俊不禁之时,又引起深思。

一、老北京的年节习俗

1、关于过年

老北京的年节习俗讲究颇多,满清入关之后,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成为统治民族,因此满人的诸多民族风俗也逐渐传播开来。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

在腊八那天,人家里,观寺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春节对于老北京来说,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春节的前一天被称作“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要吃饺子、守岁鸣鞭,迎接春节的到来。相对于“大年”,自然也有一个“小年”,而老舍恰恰就是在戊戌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出生,这一天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对于“小年”这一天,老北京的人也是十分重视,在老舍的《正红旗下》就有体现:

那的确是良辰吉日!就是到了后来,姑母在敲了我三烟锅子之后,她也不能不稍加考虑,应否继续努力。她不能不想想,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

2、关于端午

他们不仅讲究过年,其他节日也十分讲究,当中也有很多北京独特的民俗。其中,在老舍的《四世同堂》中,出色地追忆了北京的时令习俗:

在往年,到了五月初一和初五,从天亮,门外就有喊:“黑白桑葚来大樱桃”的,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快吃午饭的时候,喊声还不断。喊的声音似乎不专是为作生意,而有一种淘气与凑热闹的意味,因为卖樱桃桑葚的不都是职业的果贩,而是有许多十几岁的儿童。他们在平日,也许是拉洋车的,也许是卖开水的,到了节,他们临时改了行――家家必须用粽子,桑葚,樱桃,供佛,他们就有一笔生意好作。

3、关于中秋

老舍对北京中秋时节的记忆,更是亲切、温馨,偷着一股执著的爱,他曾这样描写:“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是一副晴美如花的中秋节民俗图,中秋是一个与时令紧密相关的节日,在《四世同堂》里,老舍这样写道: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二、北京的商贸文化――京城老字号

京城老字号不仅是独特的商贸景观,更是一种历史的传统文化现象。在北京,有很多民间俗语都是和京城老字号有关,例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因而全聚德也成了北京的象征,另外还有“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侯”、“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等等,都是北京风俗文化独特的风景。

在老舍的《老字号》中有这样的描写:

多少年了,三合祥是永远那么官样大气:金匾黑字,绿装修,黑柜蓝布围子,大杌凳包着蓝呢子套,茶几上永远放着鲜花。多少年了,三合祥除了在灯节才挂上四只宫灯,垂着大红穗子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胡闹八光。多少年了,三合祥没打过价钱,抹过零儿,或是贴张广告,或者减价半月;三合祥卖的是字号。多少年了,柜上没有吸烟卷的,没有大声说话的;有点响声只是老掌柜的咕噜水烟与咳嗽。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老字号是极清高,极骄傲的,有一种天子脚下的优越和霸气,甚至有些老字号店铺成为地位权贵和财富的象征。在《正红旗下》当中,“我”的姑父即便没钱“摆阔”,每次来探亲家的时候,也要吃老字号里的饭食:

“亲家太太,我还真有点饿了呢!千万别麻烦,到天泰轩叫一个干炸小丸子、一卖木樨肉、一中碗酸辣汤,多加胡椒面和香菜,就行啦!就这么办吧!”

老舍从他创作起步之初,就锁定了自己作品的唯一真正的主角:文化――北平的生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集萃,而这样的文化演绎思路,恰恰显示了老舍创作的文化个性及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老舍笔下的北京是丰富多彩的,展现的各种民俗也是绚丽多姿的,正是因为北京几千年沉积下来的文化底蕴才铸就了北京今天的无限魅力,成为无数人向往的文化圣地。

参考文献:

[1]舒乙:《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2]舒乙:《老舍研究资料》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红旗谱作者范文第6篇

利用自己的所学特长,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深层地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是我一直努力达到的教学理想境界。

1.重视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教唱几首流行歌曲,那种让流行歌曲牵着鼻子走,追逐“排行榜”、“金曲榜”的做法是极其幼稚的。音乐课堂应该严格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它是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材。教材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智力、兴趣和知识都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当然除此之外,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抒情歌曲和影视插曲,只要是适合青少年和儿童的心理、生理和中小学课堂的,也未尝不可,教师应当有所选择。主要应以课本为核心,紧抓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个部分的教学,其中唱歌和欣赏是主要内容,唱游教学和器乐教学是今后音乐教学中应逐渐充实和完善的内容。唱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学生唱歌的基本技能,即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结合歌曲导入新课、范唱、简短讨论、学习歌词、学习歌曲、巩固新歌的教学法,同时加强二声部合唱歌曲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适当向学生介绍变声期嗓音的保护知识,使他们不至于乱喊乱叫,掌握唱歌的基本技能。力争运用电子琴、手风琴或风琴为学生伴奏,条件不具备的可购置简单的节奏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锣、钹、碰铃、木鱼、沙球、大鼓、小鼓等。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节奏乐器为学生敲出节奏,让学生一边听节奏,一边看谱唱曲填词,引导学生用手划拍子或击掌拍出节奏,或按课本中的图示要求用手势做出2/4、3/4、4/4等拍子。课堂采取多种形式,如集体与个别、小组与小组争夺小红旗(或小红花)、男生与女生、上台表演与评论相结合的演唱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2.角色转换

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地参与,带给学生快乐,使课堂充满笑声。这样学生设计,教师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3.设疑

所谓设疑是指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4.让学生通过动画片轻松学音乐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动画片音乐作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完全可以用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动画片中的音乐通过筛选、重组等手段制作成课件引入课堂,使学生学习他们喜爱的动画片中的歌曲,从中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无论是国产动画片《西游记》、《宝莲灯》,还是国外动画片《机器猫》、《美女与野兽》,其中的音乐在节奏、韵律和表现手法上都是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音乐作品最主要的是通过具体的音乐形式发挥审美的功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缺陷在于缺少音乐课应有的审美体验过程,远离音乐本体。这样的音乐教学大大削减了音乐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与课改的精神是相悖的。优秀动画作品在内容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动画作者或者社会对世界的看法及人物丰富的感情活动,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审美教育,有效引导学生对音乐思想情感的发掘、把握和对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充分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总之,把优秀动画作品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让学生在动画片中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是符合“以儿童为本”的科学理念的。

5.适时引导主动,让其变为“艺术”主人

以往的音乐课,不是我唱一句你跟一句机械地歌曲教学,就是老师分析作品、学生欣赏作品,木讷的乐曲欣赏,严重抑制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降低了音乐的思维价值,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认识存在可悲的单一性。而让学生独立地理解一首音乐作品是音乐教学中较抽象的重难点。老师应当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引导,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欣赏、理解和感知音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如在欣赏课《玩具兵进行曲》时,如果没有借助任何图片解说,相信由学生独立欣赏这首作品,只能说是“对牛弹琴”,学生一点都听不懂。在此,我在欣赏课前放映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视频与音响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着,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先在小组中逐一介绍自己的玩具,并创编好各小组的角色故事,在《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下,随着音乐情绪、力度、速度的变化,各小组各玩具表演出各自不同的角色、各自不同的故事。老师在这当中不仅起到了引导作用,扫除了灌输性的欣赏理念,还把大量的空间让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从中亲身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演绎音乐。

6.把口风琴引入小学音乐课堂。

红旗谱作者范文第7篇

一、当代戏曲导演艺术

发展动态

当代,自由开放的文化形态,丰富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戏曲导演创作思维方式的认识得以提升,大部分戏曲作品观念比较现代化,他们都在别具匠心地追求真正的剧情内涵及当代的人文情怀,不再满足故事完整和情节曲折,以及单一的人物性格等传统戏曲创作思维。纵观这些优秀作品,在追求形式上的突破、追求戏曲的现代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无可厚非,作为现代创作者,艺术思维的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当代观众的审美需要。这不仅是当代艺术家无法推卸的责任,亦是当代艺术家必须要攀登的艺术标高。近年来虽涌现了许多优秀戏曲艺术作品,但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在戏曲创作舞台样式的多样化中,某些作品为追求创新,常常忽视戏曲本体的因素。比如戏曲文本的创作,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戏曲编剧,在创作剧本时为了追求现代性,更多地学话剧、歌剧等的写实手法,使二度创作在运用戏曲手段中受到限制。著名话剧导演黄佐临曾称赞:“戏曲的编剧法和戏曲演出的戏剧手段一样,是多么巧妙……如果一个剧本是以写实戏剧观写的,我们就很难以写意戏剧观去演出……”而我们有些戏曲编剧却放弃戏曲文本创作中许多优越的手段。

我们都知道,创作思维方式的导向,决定着艺术产品进入社会后的生命力,也是能否与艺术接受者在交融中产生真正价值的根本。为何许多剧目,除了领导、专家们过目,获奖后就封箱,老百姓看不到或不要看?为何许多剧种演员已不用再练基本功?为何我们有时走进剧场,听音乐是分辨不出这是哪个剧种?一看表演不知是戏曲还是话剧、歌剧、音乐剧、歌舞?也不知道是哪个剧种在演,经常会在观赏中陷入困惑!这是否就是当代戏曲的审美取向?

长期的探索中,戏曲导演们慢慢意识到:真正要适应当代观众及年轻人的审美,就应深入剖析现代人对欣赏各种艺术的内心所求,从我们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现代社会的人们,追求的实质是个性化的呈现,他们希望欣赏到的是各艺术门类本体个性的呈现,也就是讲我们几百个戏曲剧种,唯拥有各剧种不同的本体个性特色,才能在戏曲舞台上真正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艺术魅力。

追求戏曲“创新”并不意味将抽离戏曲艺术本体规律及戏曲编、导、演、音乐、舞台时空处理方面的本体性,不能为了创新和追求现代,一味吸收现代话剧和借鉴外来文化而完全看不到戏曲的表演规律和剧种的本体性。正如李紫贵老师所言:“主张戏曲导演要时刻注意戏曲表演的艺术创造方法及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也就是舞台形象表现既深刻模拟又大胆想象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由生活对象的具体到类型意向的抽象是戏曲提炼生活的独特手段。”传统程式的创造,是前辈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中创造出来,例:开门、关门、上马、下马、看花、闻花、水袖等等。戏曲在发展过程中,是以歌舞艺术的虚拟表现手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与观众形成默契。这种表现方法,使戏曲舞台上的时间空间,在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想象中,形成为一种心理上的时空概念,根据剧情自由灵活转换,在有限的舞台上,具有无限性的、独特的戏曲美学特征。

当代,各种新观念、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戏曲艺术固有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特色;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戏曲艺术发展的停滞。如何将戏曲艺术本体的文化元素与创新意识合理结合,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文在戏曲本体性和创新性问题上,从艺术实践过程角度进行有意识地探幽,并与同仁们共同研讨。

二、戏曲本体回归与

现代意识的结合

戏曲艺术中的戏曲本体性和创新性,这两者并不相悖,戏曲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中,创新是必然趋势。强调戏曲本体性并不是固守和一味因袭传统创作,回到旧的表现模式,而是带着清醒的意识:客观地分析、研究传统表演规律中的精华,真正谙熟戏曲本体特征为前提,同时将创新的因素进行比较、判断后有机地选择和戏曲本体规律相融合。

前辈艺术家在戏曲艺术发展中的一些成功范例,也许会给我们今天困惑于戏曲审美取向的戏曲创作者们带来启悟:

1.戏曲现代戏中戏曲本体性思维

上世纪50年代,前辈艺术家就在继承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和技巧,改革音乐,发挥戏曲艺术虚拟性、写意性特点表现新生活等方面,做出了成功尝试,使戏曲传统的表演方式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例:眉户戏《梁秋燕》、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湖南花鼓《打铜锣》《补锅》、曲剧《游乡》、豫剧《朝阳沟》等戏曲现代戏的创作。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中国著名戏曲理论家、导演艺术家阿甲及导演艺术家李紫贵为首的老一辈艺术家意识到传统戏曲表演程式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戏曲现代戏,理应是表现内容的现代,而戏曲是以程式为表演核心的,当“现代戏”出现后,传统戏中最精华的表演手段势必面临挑战。阿甲与李紫贵两位前辈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做出了很多符合戏曲规律的探索。李紫贵老师认为戏曲现代戏要有戏曲语汇,可以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但表演上一定要有戏曲元素。戏曲表演规律是夸张、变形,将生活变成艺术的表演,既有生活体验,又应以戏曲唱、做、念、舞等来表现。李紫贵老师在排戏曲现代戏《红旗谱》时带领创作者们下生活,观察生活,接近生活,观察不同身份人物的举止、语言表述姿态,在和他们交流中洞悉他们的神态,作为创造人物的依据。排练时要求演员们先以生活逻辑进入,使演员们真实地走进人物内心,在此基础上依据戏曲夸张、虚拟的表演,往戏曲音乐化、舞蹈化、节奏化进行规范,把人物外部形体美化起来,有机地将生活体验与戏曲表演规律融合起来。又例阿甲老师排练《红灯记》,我们同样会发现,在人物身上的外部形体,并没有照搬传统程式,而是因循着戏曲演员以外部形体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规律,在化用程式中又有新的创造,赋以程式新的生命。两位前辈艺术家在《红灯记》《红灯照》《红旗谱》等现代戏中,在体验与表现的结合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

80年代至今几十年中,戏曲现代戏涌现了不少优秀剧目。印象最深刻的是《弹吉它的姑娘》《华子良》《骆驼祥子》《金子》《死水微澜》《老表轶事》等剧,这些剧成功解决了现代生活与戏曲审美之间的关系;例如汉剧《弹吉它的姑娘》中表演的电话舞,演员手拿电话歌舞化的表演,既创造了崭新的表演形式,又使戏曲美学特征在现代戏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2.戏曲传统与现代技法的融合

作为当代戏曲导演,面临戏曲审美取向时,应清醒认识到戏曲导演的职责,创作中必须具有戏曲化的思维方式,并将戏曲化的思维渗透进全部创作人员的思维之中,达到共识。即使是借鉴、吸收后仍是与戏曲的美学精神进行融合。

我有幸跟随紫贵先生排练昆剧《长生殿》,最大的收益是改变了我这个当年在现代化观念影响下希冀全方位变革的年轻人一些偏颇的追求,少走了许多弯路。时刻牢记“我们在吸收其他门类艺术时,一定要化为我用, 切不可照搬, 搞花哨, 标新立异, 而要踏踏实实地磨戏,搞成保留剧目传下去”。

紫贵先生排练的《长生殿》创作有几个特点:

第一,解剖文字化无形为有形。

昆剧文学性很强,唱词深奥,节奏又很婉转,一般观众很难接受。要使观众看懂,必然把文字内蕴传递准确。从导演角度首先要注重文学本结构的戏曲思维,要“立主脑”“减头绪”,就是要“集中”,要“一线到底,无旁见侧出之情”,要“始终无二事,贯串只一人”,紫贵先生从不疏漏每一句唱词及白口,耐心、细腻地为所有创作者们,尤其是演员们解读文字,剖析文字的内蕴,并化无形为有形:运用戏曲的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手段,将人物的心态细腻地揭示给观众。同时注重细抠唱腔的节奏,善于抓演员眼神,使演员的唱、 念、做融为一体,生动、细腻地将人物展现在舞台上。

第二,化用戏曲锣鼓程式,追求人物个性化上场。

如“絮阁”这场戏, 原来传统折子规定的杨贵妃上场,是用“小锣五击”很缓慢地至九龙口抖袖亮相。他认为这不符合杨贵妃此时此地的内心复杂的运动过程,因为杨贵妃得知唐明皇在翠华西阁与梅妃相会,她的心情是很难受且又迫切地想见到唐明皇,上场应是快节奏再转缓的情绪变化,身段动作和锣鼓点子都应随着人物的心理而变化。重新处理后在“双帽子头”的急催下,杨背身快步巡视至九龙口,带着醋意和怒气慢慢转身亮相起唱:“一夜无眠乱愁搅,天未晓潜踪来到。”这就符合人物此时此地的心理运动过程了,人物行为就具有逻辑性地带戏上场。合理的表现形式,使人物一上场观众就能清楚是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情感。

第三,舞台调度语汇的生动性。

“密誓”一折须十分强调戏曲虚拟的舞台空间处理,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心理的变化,灵活地运用戏曲舞台调度来展现出人物意象化的时空。“密誓”是李、杨两人在不同空间并列中同唱【五般宜】曲子来传递两人互诉思念之情的心理运动过程。按照话剧、歌剧的一般规律,用两个“光区”唱做就行了。而从戏曲的特点,尤其是昆剧讲究载歌载舞的表演,依据戏曲时空的灵动性,采取了具有情感张力的抒情性调度;要求李、 杨二人在形体流动中抒情,放大舞台调度区域,李的线路是弧(彳)形在后区来回抒展,杨的线路是oo (横8字)形在前区抒展。李唱“只愁你身只影”,杨唱“只愁你心神不宁”,两人各分左右台口,斜着向台中间退, 同唱:“思念煞,音讯难凭,钗盒情,何日再订?”当唱完时俩人归“斜八字”背贴背的造型亮住。在这一折用独特的戏曲舞台调度语汇,抓住戏曲的特点及手段,以超越客观时空,超越自然时空的超逸性来充分表现人物特定的内心情感,既帮助演员找到准确的舞台自我感觉,又有机地形成鲜明且优美的形式,产生深刻的内涵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对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效应,并获得了审美的愉悦。

第四,赋予传统程式新的生命力。

戏曲的传统程式是刻画人物的最重要手段,紫贵先生一贯主张;“对传统要进行认真分析,细致研究,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程式,必须灵活地化用程式为特定的人物服务。”《长生殿》中的唐明皇以大冠生应工,也就是小生带髯口的表演,这和其他剧种截然不同,也给导演塑造人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具体处理中根据人物的规定情境和性格特征进行,既尊重昆剧传统程式的分行,又不受行当束缚,合理突破行当。揉合其它行当的形体表现,帮助演员用身段、外形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传统的程式在演员身上“活”起来,因此要求演员不仅能娴熟地驾驭戏曲程式,而且能在规定情境中把程式技巧灵活巧妙地化用,起到表情、传情、激情感染观众的作用,在“定情”中,要求人物气质和精神风采须准确、鲜明地个性化展现;“埋玉”的身段动作, 则借鉴了文武老生的形体规范,表现他在六军气势汹汹的威逼声下的惊恐无奈、五内俱崩的痛苦心情;到“雨梦”中,唐明皇已是太上皇了,从戴“黑三”到“髯三”至“白三”,随着年龄增长,不同的年龄段形体动作以老生和老外的表演手段为基础,一招一式的形体合理、准确地随着规定情境而进行变化,使人物的形象达到完整。这一大胆的创作手段,让我们领悟到戏曲是有程式行当的,但不应将程式动作的运用僵化与凝固,必须为塑造人物服务,才能赋予传统程式新的生命力。

第五,追求内心体验与外部技巧的相融。

紫贵先生一直认为;在外部技巧上有相当高度发展的戏曲表演艺术中,人们往往热衷于单从演员的外部表现去探求表演方法,关于内部创造,前辈艺人也从他们丰富的创作经验中提炼出一些“诀窍”,但没有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研究。

例《长生殿》“絮阁” “埋玉” “雨梦” “密誓”等重点场面处理中,十分注重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心理运动过程、人物的行为逻辑、内心情感的因果关系,并帮助演员分析剧本情景,分析文字内蕴,让演员走进人物内心体验,找到准确的舞台自我感觉,然后有机地选择鲜明且优美的外部技巧,将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融合后去创造鲜明的人物个性形象。

红旗谱作者范文第8篇

印象素描:熊亮比我想象的年轻,目光像孩子般澄澈。络腮胡子虽然遮住了他的嘴,但却遮不住他那颗活跃的心。和他从阳光耀眼的下午一直聊到屋里、屋外全黑了下来,仍不想结束。因为无论是听他讲女儿的趣事,还是他正在创作及构思中的图画书和故事,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好玩儿!

私下里,由于熊亮有些“各色”的姓,我们管他和扶持他绘本创作的哥哥熊磊叫做“两只熊”。这次,我们暂且把他称做“熊爸爸”,把他可爱的女儿称为“小熊姑娘”。

会玩的熊爸爸

假期里,熊爸爸带着小熊姑娘到处去捡石头。捡石头可不是一件轻省活儿,现在的石头越来越不好捡了,城市里变得那么干净整洁。所以父女俩发现一些形状、色彩有趣的石头都会欣喜若狂。他们成立了一个“小石头剧院”,需要寻找很多合适的石头,然后由熊爸爸给石头“化妆”,再开演他俩一起编的好玩的故事。

小熊姑娘去动物园,对斑马无比喜爱。很多孩子都喜欢斑马简洁的色彩、优雅的体态和温顺的样子。但是没有几个爸爸能像熊爸爸那样回家后和孩子接着“玩”斑马。他带着女儿设计、找布、剪裁、一针一线地缝了个斑马出来,然后由女儿“捉刀”给斑马图上了黑白色条。一匹很酷的、小熊姑娘亲手制作的斑马就可以永远地陪着她了。

熊爸爸还带着小熊姑娘玩蔬菜,大南瓜和黄瓜各加上几笔简单的勾画,居然成了威猛的大将军和心事重重的七品官……

熊亮:“从一块小石子花纹中看到的世界,比一整架玩具里蕴含的想象力还要多!”

“有个孩子问我,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野孩子。这事有点麻烦,他以后可能会变成一个闷蛋。”

――在熊亮创作的《野孩子》系列图画书里,这是他写在开篇的话。这套书用图画的方式教给了孩子很多玩的方法,告诉孩子以及爸爸妈妈,这个世界除了玩具,有很多很多更好玩的事儿。

如果在孩提时代,没有真的学会怎么玩。那么在他长大之后,可能就会是一个缺乏生活情趣的人。这样的人可能会成功,会有钱,但却不快乐。为了孩子的快乐,我们都应该和孩子“野”起来。

乐观的熊爸爸

一群小朋友去长城玩,高高兴兴地一路往最高的烽火台上跑。突然有个小朋友不跑了,站在那儿哭了起来。小熊姑娘赶紧上去问:“你怎么了?”小朋友说:“你们不让我跑第一!”小熊姑娘赶紧安慰他:“没关系,你跑第一好了。我们不超过你。”可是她抬头看了看长城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又很“坏”地问那个小家伙:“可是你前面有很多人咧,你怎么也不是第一呀?!”

另一次小朋友的聚会上,小熊姑娘突然看到一个小坡道,就想起爸爸和她玩过的“坡道火车”游戏,于是纠集周围的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本来提议者应该当“火车头”,但是有一个小朋友不干了:“我要当第一!”小熊姑娘一点儿没不高兴,退到了第二。但是后面的小朋友还是都争着往前挤,最后小熊姑娘乐呵呵地当了“火车尾”。游戏顺利开始了。其实“第一”和“最后”有什么差别呢?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熊亮:“我妻子总是怪我把女儿‘培养’得笑点特低,就是一点点好玩的事都能让她笑得前仰后合,总是傻开心。其实我正是觉得生活是残酷的,是现实的,才格外希望孩子能有一份乐观、平和的心态。我特别想告诉孩子,她比别人少得了几面小红旗的烦恼,她没当成第一的烦恼,和她丰富多彩的一生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特别期待熊爸爸的新作品――《京剧猫》系列之《最没有用的猫》。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长得白白的、圆圆的、耳朵小小的、毫无特点的猫,所以不能像那些长得有个性的猫那样上台表演京剧,只能坐在台下看。有一天,露天舞台正上演《诗仙醉酒》,月亮正好被云彩遮住了。眼看李白举杯邀月的戏演不下去了,这只平时最不起眼的猫爬上了杆子,倒挂在绳子上,扮演了明月。谁说他是一只最没有用的猫,他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再平凡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都有他自己的价值――这是熊亮想告诉孩子们的,更是在警醒我们做父母的,先要拥有一颗平常、乐观的心。

激情的熊爸爸

小熊姑娘虽然有位画家爸爸,但从没被教导过学画,可她对绘画、对艺术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熊爸爸总是兴致勃勃地带着女儿一起“玩”绘画;每次画出的故事脚本,熊爸爸总是很谦虚地请小熊姑娘给予点评,无意之中培养出了一位颇具鉴赏力的“评论家”;熊爸爸小时候有一个放满了书和画册的小阁楼,现在也给小熊姑娘布置了一个私密小阳台,一盏柔和的灯光,无数的图画书、画册,让小熊姑娘随时都能尽情地徜徉在美术的世界里……

其实熊爸爸自己也没有经历过任何科班的美术教育,一本《芥子园图谱》把他带进了绘画领域。之后,父亲的支持、哥哥的鼓励甚至是纵容,使他最终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画家。

熊亮:“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比学会画什么更重要。但是,想一直保持她浓厚的兴趣,最重要的因素是你的兴趣比她大。如果你都不喜欢,想让孩子坚持,可能吗?包括你对她的一点点成绩,都绝对要发自内心地去鼓励,去赞赏。你有没有‘糊弄’,有没有言不由衷,孩子一定能敏感地觉察到。”

想有一个兴趣广泛、才华横溢的孩子,“熏陶”的作用十分重大。没有父母对艺术的真心喜爱,孩子也只是在“学”而已。

熊亮:那份责任

1、中国元素

我并没有多大的野心想让中国绘本在市场上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也不想靠着这个赚钱。我用心地画,用心创作,只是觉得应该在给中国孩子看的绘本之中,有他们熟悉的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有他们自己身边的风景、人物和故事,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可记忆的中国”。

2、平民绘本

绘本的精美可能导致了它的价格不菲,更多的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的孩子在买、在读。而我的理想,是把绘本普及到那些买不起书的家庭,普及到村镇、乡野,让那些占了我们儿童比例大多数的孩子有质量好的图画书看。书绝对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改变人生,所以我也想把图画书蕴含的勇气、快乐和希望带给更多的孩子。

3、真实人生

今年我最想做好的一本书是《金刚老师》,我现在见到每一个孩子都会给他讲这个故事,看他最能听懂哪种方式的表述。故事创意来自于一本隋唐小说,讲的是一位得道的法师,可以挥舞手中的金刚杵让万物生灵讲话。于是树叶、小草、火、小虫、水潭、木头都成了法师的学生,开始阐述“学习的目的”这个话题。这个故事脱离了一般故事有线索、有情节的模式,变得更加中国化,是在用不同的视角阐释一个问题。我想告诉孩子,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别人的人生是不需要照搬、比较、仰慕抑或鄙夷的。这很像中国人讲的“悟”,孩子早点儿“悟”出一些道理,会早点儿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