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窗外即景

窗外即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窗外即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窗外即景范文第1篇

五年级学生在某某即景作文时要先立意,即要表达对所写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的感情。快来看一下雨中即景作文五年级范文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雨中即景五年级作文满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雨中即景五年级作文满分一傍晚,天还没有黑,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路上,行人们匆匆忙忙往家中赶,没有人在这初夏的雨中逗留,也没有人注意到这初夏的雨带来的风景。

雨慢慢小了,天也渐渐黑了,我背上书包回家,踏着一个个的小水洼,玩起了让水溅在腿上的游戏。在游戏中,我忘记了时间,忘记面临升学的压力,忘记了生活的不如意``````我踏着小水洼,淋着细雨,欣赏起路边雨后的美景。

树上,翠绿的树叶上点缀着几滴小雨珠;树下,几棵小草挺直了腰板,几点小水珠挂在它们脸上,那是它们与风雨抗争的汗水。向远处看去,几只小鸟在天上唱着动人的歌谣,它们无忧无虑地飞着,没有任何压力,使我好生羡慕。

走近花园,深深吸一口气,我闻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朝着香味向前走,我看到了躲在树叶后面那一朵朵的小花苞,那些散发芬芳香味的小花苞,在它的后面,又有谁知道它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雨后的空气湿漉漉的,花儿的香味和这清新的空气组成了大自然独特的味道。

细雨淅淅沥沥地继续下着,那调皮的小雨滴从我衣服的空隙里溜进去,我顿时感到一片清凉.我在雨中旋转着,享受着这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这初夏的细雨, 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那么美好!细雨中,也赶走了我心中的坏心情。

2020雨中即景五年级作文满分二雨,是淅淅沥沥的;雨,是缠缠绵绵的;雨,是忽然而至的。我喜欢这美丽的雨。

早上一醒来,室外那淅淅沥沥的小雨便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滴滴的水珠击打上了小巧的枝叶,发出了“沙沙”的声音,窗户上也好似为它衬托似的,起了一层朦朦胧胧的白色薄雾,越发显得雨滴的晶莹,清澈。在这清凉的雨中,我走上了去学校的路。一路上,雨珠划过车窗,形成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走进学校,校园中的花,草,树木都显出了一点点细小的亮光,是雨珠在阳光的反射下形成的。让校园看起来更加的清新。上课时,它还是不急不躁缓缓的下着。让我们急躁的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下课了,同学们飞一般的奔向它们,沐浴在雨珠下的同学们,为这单调的校园更增添了一抹美丽的色彩。

渐渐地,到了中午。虽然那雨还在下着,却不似早上那么连接不断。它们在人群中穿梭着,从人们的雨伞上滑落,一次次玩着“荡秋千”,处处有着它们的身影。它们调皮的从天空降落,落到人们的发丝上。又从发丝上,顺着摆动的幅度,荡来荡去,而发丝被当成“秋千”的人们,似乎比它们更加高兴,嘴角扬起一抹抹沁人心脾的微笑。在这片欢快的气氛里,雨珠玩的更欢快了,在人们的眼眸前晃着,在人们的手中感受着炙热的温度,有的甚至到了人们的嘴中。这一幅画面,是多么和睦啊!渐渐,原本变小的雨又大了起来,人们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外面又恢复了开始的幽然的平静。它们却还是没有疲倦的缓缓落下

夜,来临了,它们的身影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平静雨,停了。可它的身影却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2020雨中即景五年级作文满分三下雨的时候,天空也就黯淡下来了。——题记

坐在窗台前,享受着那种酣畅淋漓的。风作猛似得,刮得就像凛冽的兽咆哮。既凶猛又令人悍然。但是,雨景却在这样的风势之中愈发美丽。

夏季的雨若是在夜晚,不由的会让人臆想到魑魅魍魉。特别是雷声和闪电交加,雨的舞姿只能显得渺茫。当然,风也在蹁跹的令人咋舌。而若是这般的雨色,就不得不说是徜徉在雨海的世界。作文

风渐渐地小了,雨依旧下的不偏不倚。窗台边缘朦胧的罩上了一层如沙的雨气。打湿了我的裤脚。探头望向大门外的行人,都打着一把把的花雨伞。走的匆匆,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脸上一丝恼怒的情绪。若你们停下脚步来,驻足观赏这片雨景,会懂得很多美好的事物在一步步的行走中,都被你忽略了。作文

花雨伞在雨景中顾是好看,但蛊惑我的甚是那滴滴滑落在地上的水珠。轻巧的,带着点点弧度从雨伞边角摔下,哧哧的咧开嘴,像个小孩似地在坑洼里打了个滚。悄悄的在跌宕起伏的地方消失。我猜,她也许就与植物一样是懂得人得感情吧。看着这么多的人觳觫了,而我就正当她在惊悸的时间,映入她那晶莹剔透的眼帘。就这样,她粉身碎骨。

转念间想想,天地万物不是都有情义的么?雨也一样的。她是那么的美丽。但就好比烟火只是准瞬即逝。所以,我们应该在旅途中,在所有的地方,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知那些生疏的美丽。

下雨了,很美的一场雨景。

2020雨中即景五年级作文满分四在印象中,深圳的雨季是明朗的,可爱的。不像伦敦那样缠绵悱恻,而是时下时停,忽紧忽慢,富有情趣的。

在一二月多,雨便开始了对大地的造访。一场雨过后,万物受到滋润,又焕发出蓬勃生机——枯黄的草地又变得青翠;树木也抽出了新芽;地上的竹笋一下跳得老高;小虫又继续在土中歌唱;水泥地上开起了一朵朵水花,倒映着城市的明净与美。处处都是欣欣向荣,处处都是泥土的芳香。深呼吸,自己似乎与自然合二为一。

夏季的雨也有不少兴味。雨中树叶在风中千姿万状。千千万万的树叶翻转着,低垂着。雨珠明暗闪烁着,构成了美丽的奇观。青蛙也奔出了家门,享受着雨水的洗礼,隐隐的歌声传来,像是低沉的打更声,也像在举行神秘的礼仪。雨滴打在玻璃上,十分清脆。一声声连在一起,绝不单调,而像是一首无穷无尽,自然谱成的美妙乐章。

雨后,小贩吆喝了起来,声音在空中回响,有一种独特的旋律美。更美的便是小车上的荔枝了。荔枝大都是刚采的,翠绿的叶仍沾着雨露。,“荔枝红挂绿”,便是对这最好的诠释了。剥一颗放在口中,一股独有的甜便随着你轻轻地一咬在口中爆开,果肉富有弹性像果冻一样,轻松地从核上掉下来。轻轻品味——真甜!不然也不会“日啖荔枝三百颗”了,不然也不会为了贵妃,动用军马运送荔枝了。

走到深圳湾看雨,也别有一番风味。雨中的公园鲜有人问津,坐在树下,吃着新鲜的荔枝,听着哔哩吧啦的雨声,看着一片雨哗哗地落到海中,天与海似乎连在一起,远方雾蒙蒙的,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树上的鸟儿唧唧的叫着,有一种诗意的僻静笼罩在四周,实在别致极了。

这情景一直令我难忘,我写了一道诗:

深圳湾畔行人少,

天海一色雨空蒙。

品荔遥想妃子笑,

凤凰花湿雨沉沉。

我爱深圳的雨!

2020雨中即景五年级作文满分五一声雷鸣把我惊醒了,我赶忙跑到窗前,噢!下雨了!

你瞧!雨点落下来,细细的,密密的,仿佛是银线纺成的纱,又似乎是冰点串成的项链,却又像珍珠织成的珠帘,它们落到地上。偶尔溅起两朵水花,却又悄悄落下,荡出一波波粼粼的涟漪,此起彼伏,美妙绝伦,恐怕是巧夺天工的能匠也打造不出如此引人遐想的意境。正当你欣赏的津津有味时几个调皮的水泡又扰乱了你的视线,它们随着水流的方向不知是在游泳,还是在打水仗,有时候又似乎在潜水,消逝在水面上。真是一幅如烟如絮的佳作啊!噢!下雨了,下春雨了!

你听!雨点落下来,像是音乐家在演奏但声音却有又清脆。它们高兴地投入大地妈妈的怀抱,“唰唰唰”诉说着一路的奇闻;有时又“飞上枝头”,变成晶莹的宝石,“滴滴滴”的往下跳,滋润着幼苗;还有几颗跳到伞面上,“嗒嗒嗒”可爱极了!那柔丽清新的旋律,温情脉脉的音乐语言,犹如潺潺的清泉,融入大地,融入春天,融入了每个人的心灵。噢!下雨了,下春雨了!

轻轻一嗅,润湿的空气中夹杂着几分青草幽幽的香,繁华丝丝的甜,还有春雨的香气,沁人心脾。噢!下雨了,下春雨了!

伸出双手,感受断线珍珠般的细雨在手心里打滚,还有那在掌中轻轻流窜的风。噢!下雨了,下春雨了!

河边一游,绿叶没有了一丝尘意,细腻的脉络让人心生留恋,落水的柳絮也给河面增添了生机!噢!下雨了,下春雨了!

春雨沙沙的下着,这是他在演奏,他奏化了冰封的积雪,他奏醒了沉睡的幼芽,他奏回了飞春的燕子,他奏出了人们新的希望。噢!下雨了,下春雨了。

2020雨中即景五年级作文满分六五月的天空,拌着氤氲的雾水,雨季开始了。

夏天也就这样到了,伴着雨滴,一点一点的撒落大地。淅淅沥沥,滴答滴答。时而停止,时而倾泻。与大地久违的雨水,在风的舞弄中,纷纷扬扬。它们犹如一群欢快的孩子汇聚在了一起,朝着某个角落一拥而去,永无休止似的歇斯底里。

窗外的雨季,在昏暗的世界里,尽情的绽放着。那些撑着伞游走在雨中的少年,正匆忙的朝着那个召唤着他们的地方走去。拥挤的人群,匆忙的脚步,雨中的少年,双眸在这片朦胧的雨雾中徘徊不定。也许,他们累了,连呼吸也变的惶惑。这是他们的青春,在这个雨季中奋斗的影子。在这个夏季,他们要启程了,朝着内心的方向,在偶尔的狂风暴雨中奋斗着,然后一步一步跟着时间的尾巴荏苒而去了。

时间是无情的,它一手更新着高考倒计时里的数字,一天又一天的向“0”趋近。我亲眼目睹着那些在课桌上奋斗着的青春,一个又一个。偶尔看到迷茫的双眸在昏暗的雨中,一脸茫然的望着远方的某个角落。岁月在他们脸上内心留下痕迹,浅浅的,深深的。他们也跟我一样,注视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知道,离别的日子终究会到来,这个熟悉的地方,那些人,也许就会在“0”到来的那天成为自己人生的匆匆过客;那些事,也许就这样永远被埋藏在心头。于是,他们拿起相机,试图着把记忆狠狠地封锁住,在这个熟悉的地方来回穿梭。

这就是他们,曾经的夏日年少,谁都抵不过时间的力量,不论是谁都会这样在时间的摆布中悠悠荡荡。也许,他们曾期待过,幻想着在这个夏天肆无忌惮欢笑,在阳光妩媚的照耀中,奔向那个日夜梦想着的地方。然后他们笑了,即使没有阳光,雨中的笑容依旧那么灿烂。他们捕捉着身边的一切,重拾遗失的美好。也许人一辈子都是这样,等到离别,才想要牢牢抓住将要溜走的“珍惜”。

这就是他们,看似从容淡定,其实都还只是一群在寂寞与彷徨中努力欢笑的孩子。他们披着成年的外衣,裹着残存的童真,行走在这雨季里的青春。六月正悄悄来着,耳边的脚步声一点点变得沉重匆忙。我想起山的另一头的那个女子,是否正伏案努力,又或者在雨中彷徨不定。计算着离别的日子,不知道已经多久没有见过那熟悉的脸孔了。我想起了她,想起那次电话中的泪滴,深深地滴落在心头,就像雨水狠狠地拍打着大地。青春,就这样在雨水的洗礼中流泪满面。远方的那个她,我只希望她能够快乐着。无论结果怎样,因为曾经拥有,也无憾了。

我想,夏天也就这样到了。然后,秋天也不远了。在这个下雨的光阴中,挤进这些过往的人群,一遍又一遍看着时间的流逝。聆听着青春的呼吸。也许就是汗水与雨水混杂在了一起,在空气中消散,留下成长。

他们的,毕业的凤凰花开到了。

我的高一,也就这样过了。我知道,某一天,我也会在这样不知不觉中成了他们。在这个夏天的雨季中,跟着青春一起奔跑。

窗外即景范文第2篇

??8时30分,是儿子放学的时间,撑上伞出门去接儿子。

??儿子不愿意带雨具,好像是小学的时候拿过几把伞,只要放学时没有下雨,便总会忘了带,如此丢了几把伞,儿子再也不愿带伞了,除非上学的时候是大雨淋头,才极不情愿地拿把伞。如此一来,走的时候细雨绵也是穿个外套便没入雨帘,回来的时候如果雨大,便如落汤鸡般湿漉漉地回到家中。

??今夜的雨奇大,我想还是去接他为好,公交车站就在学校门口,而下车后到家却还有一段距离。

??走进雨中,穿过已成河流的马路,脚感到了冰凉,风偶尔刮过,将雨丝也掀起,伞在这时便成了飘摇的玩偶,东倒西歪。马路上的雨水在路灯的照射下显得异常明亮,甚至在经过的车灯下还有些反光。路灯下的雨犹如丝线编织成一块雨布,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站在公交站的广告牌前,看着过往的汽车川流不息,出租的生意特别好,没有一辆空车。雨,对于出租司机来说也是一种机缘吧。记得台湾有一首歌曲《雨中即景》就是这样唱的:“哗啦啦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都在跑,叭叭叭,计程车,他们的生意是特别好,你有钱坐不到。……无奈何望着天,叹叹气把头摇。”

??然而今夜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色。人们并没有在雨里疲于奔命,有雨具的自然不怕,没有雨具的也因为早已湿透而不再跑。看那马路对面的两个小伙子,依然说着话,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还有刚从公园出来的一对情侣,男的打着一把伞,另一只手揽着女友的肩膀,向车站走来,女孩的身上没有淋湿,而男孩的半个身子都被雨浸透,想来这时的女孩心里是温暖的,而男孩的心里则是幸福的,这样的体贴怕是每个女孩都需要的;最有意思的是三位女孩挤在一把伞下,中间的女孩擎着伞,走路有些踉跄,在她左右的两位女孩则紧紧地拉着她的胳膊,当她们从我面前走过时才发现,中间的女孩走路有些踉跄的原因,原来她后面还有一位女孩,双手扯着前面女孩的腰,身子几乎快贴到了她的后背,有这样的一个人拽着,难怪呢。女孩们也发现了我的目光,都“卟哧”一声笑了出来,看来这把伞对她们来说已是利用最大化了。

??这时有三位中年人走了过来,恰好9路车进站,中年男子把卡刷了一下,上去的却是另一位中年妇女。剩下的看来是一对夫妻,他们在送朋友或是亲戚?有了这一耽搁,他们要坐的车停在了前面。当他们发现时赶忙往前奔,已经追到了汽车尾部,车却开走了,任两人在雨中怎样挥手,公共汽车已溅起一路水花消失在雨雾里。是没有看见还是急于回家,在这大雨的夜里,如果大家都能心存为他人着想的一份心,慢一分钟、快几步,都能早些回到温暖的家了。

窗外即景范文第3篇

南朝时的江淹,是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江淹年轻时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反应奇快,而且贴切工巧,众人自然为之叹服。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众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一’指水天一色;‘虫、二’是风月无边。”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

坡与佛印和尚是至交。一次,坡去找佛印,见他正与三个木匠为庙顶设计一只木质的小狗。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狗品头论足。坡灵机一动,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副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头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坡听罢,连声称妙。原来,“来”的繁体字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腹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充饥。先生见此,即景出联曰:“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吕蒙正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饮”字,“白”、“水”是一个“泉”字。此联触到他的痛处,他当即对出下联:“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先生见他可怜,又深爱其才,当下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一切费用。后来,吕蒙正终于在大考中被钦点为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在北宋与南宋之交,出现了一位拆字高手,名叫谢石。据说,谢石是当时的职业相字专家,而且相当灵验。有一天,宋高宗赵构微服出访,找到了谢石。宋高宗在地上写了一个“一”字。谢石看到之后,说在“土”上加“一”就是“王”。他知道面前的人不是一般人,但还在疑惑。此时,宋高宗又写了一个“问”字,而且将这个字写得笔体飘飞。谢石看过之后十分惊讶,说:“这个字左看右看都是君,您一定就是皇上了!”于是,他马上跪拜。宋高宗将谢石带了回去。第二天,宋高宗又写了一个“春”字。谢石看后说:“‘秦’字头太重了,挡住了太阳的光辉啊!”宋高宗沉默了很久,因为他知道“秦”暗指秦桧。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曰:“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时,只见蒋焘从屋里抱出一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赞不绝口。“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

明末的一天,崇祯皇帝微服走在街上,看到有人拆字算命,于是想预卜一下国运。崇祯随意写了一个“友”字,拆字先生看后,皱着眉毛说:“这‘友’字不好,它就是‘反’字出了头。如今李自成进了洛阳,杀了皇叔,不就是造反出了头吗?”崇祯自然不高兴,强压住怒火解释道:“我搞错了,其实我想拆的是‘有无’的‘有’。”谁知拆字先生眉头皱得更紧了:“这个更不好,‘有’就是‘十’和‘月’,这表明‘大明’只剩下一半了!”崇祯不肯罢休,想讨个吉利的说法,他说:“我想测的其实是‘酉鸡’的‘酉’!”这次,算命先生神色紧张地说:“不得了啊!‘酉’就是把‘尊’字去首去尾,而‘尊’不就是‘至尊’(皇帝)吗?”后来,也就是在这一年,崇祯在景山歪脖树上吊死了。

窗外即景范文第4篇

“窗外风斜雨细、桐叶满地;室内香茗气袅、灯影桔柔”的夜晚,手捧词卷,轻吟慢品。如此惬意的境地,如此诗意的氛围,相信作者会带我们品酣畅淋漓的宋词盛宴,遨游词海。但是作者在浩瀚词海中只撷取一朵浪花——李清照,让这朵浪花现出宋词之大美。词人用情感酿出的词作,值得我们千百遍地回味。轻吟宋词音韵,细细品味,以至于“深锁宋词,不忍卒读”,这正是宋词的深意所在。

选文1

怕读宋词

花儿正馥郁

就像今晚,窗外风斜雨细、桐叶满地;室内香茗气袅、灯影桔柔,正适合看宋词。

打开宋词,随便一翻就翻到了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真是该死,我的愁情怎么一下子就被这位千年前的女词人撩拨而起?两行清泪早以相思的形式爬满两腮,窗外秋雨嘀嗒,分明已滴破我的心帘!……这样的秋夜,这样的意境,先生,我突然就想起了你,想起了那段唯美的情感。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想今生的我们芝兰意趣如此相投,该是有几世的缘分植入了我们的慧根。

每日繁忙的工作、琐碎的事情、无休止的纠纷,等着你去做、去清理,年迈的父母需要你晨昏照料,妻儿等着你的温情、体贴和关心。你以为你会一直这样忙碌且平静地活着,直到我们不期而遇。无从说起、无须时间地点和情节,一段情悄然而至,毫无铺垫,却一发不可收拾。你心中似乎勃发了少年的激情,似乎回到了浪漫潇洒的大学时代,中年的无奈、痛苦、压力、疲惫一一得到洗濯,湖畔,我们即景赋诗,席间即兴作对,记得因对仗不工常被你罚得酩酊大醉,那段时间醉里文章尽是君啊!诗词绝句遍地开花,你的豪放我的婉约、我的缠绵你的柔情……

你那已惯于操作键盘的手,操起生疏的毛笔,一顿狂草,把我的芳心尽皆虏去,你花了一个通宵为我刻了一枚篆体印章,十几年不操刀,笔法依旧,你只是感叹视力模糊,才知道早已不是大学时代的自己了!

美的东西,大约是不能长久的,以为已经很淡很淡的了,以为没有行迹了,它却突然在你的寂寞里苏醒过来,就像今晚,两眼就被千年前的女词人引去:“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那几世缘分种植的慧根,经不起禅悟,因为千万次的轮回中,早已注定,我们只能在错的时间相遇!无奈,无奈!终是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四叠的《阳关》唱了千遍万遍,终是难留!“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通过词人的引导,我漫步云阶月地,眉头深锁万万重,只有声声叹息声声慢!

酒已阑、歌已罢,海角天涯,物是人非。我已忘却,我终忘却。繁忙的工作、生活的压力、家庭的责任,心灵已被侵蚀得异常坚硬粗糙,怎能轻易让今晚在秋风秋雨中的宋词中打磨得光滑、细腻、温润而伤感?何必要添一段新愁?不去上当,深锁宋词,不忍卒读!

(选自“榕树下网”2005年11月13日)

点击

“只是喜欢,只是痴迷”,作者开篇先荡开一笔,其实宋词之于作者来说,其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品读一阕宋词,让心灵跟随词人的脚步,觅得一份清幽,寻得一地感伤。当我们掩卷喟叹时才发现,我们已经与词人心心相融,同忧同乐。“宋词却像是一壶用了一生的时间和空间来陈酿的老酒”,千年之后,依然美艳如初。这坛千年陈酿,当我们重新解读她时,却一如她初现时的美丽和惊艳,令我们久久回味,不忍释卷。

选文■

宋词人生

妙笔一支

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宋词读得多了,以至于沉浸其中不能平复而言谈举止尽显婉约之气。诚然,对于宋词,倒也不是刻意去读,只是喜欢,只是痴迷。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的一首《扬州慢》给了我最初的惊喜和激动,不知何故,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惊诧于它诡异的意象、不可名状的凄婉。如今,早就过了幻想浪漫的年龄,但每次想象词中景色,清白若骨的月光和水光,映着一片娇红的芍药花,感同身受词中那种近在咫尺却不可企及的美丽和哀愁,还是情不自禁地欷歔不已——千年共此景,一江一月足矣。

上次听《梁祝》,还是几年前的事,感觉倒不是太好,当然,或者是自己风情解得不够。即使在祝英台血泪哭诉梁山伯时“有了你,我珍爱花容墨鬟;有了你,我才觉世有温存……”也只是扼腕叹息爱与恨补不上情天终古缺。直到有一天读到朱淑真的那首《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暗颦。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才不由得怜惜起两情缱绻、有爱却不能与共的断肠人儿。论才情,朱淑真自是不比中国古代第一女词人李清照,但是她的《断肠词》,一首首读来,却是篇篇艳词丽句,情意绵绵。难怪连她本人都自称是“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

前天,有知我爱词的朋友发给我一首秦观的《踏莎行》,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仔细揣摩个中滋味。我只是笑,自是喜欢,何劳多此一举。但是细细品来,才发现朋友用心之良苦。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园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当词人身遭谪贬、仕途无望,企图逃避现实,找一块理想乐土时,却是终不可得一份孤寂失望之愁怀。下阕“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朋友亲人送来温暖的时候,却使他又联想到被贬谪的无辜,于是更加感到被排挤的痛苦。不得已,只好将不自由的自己与自由的江水相比,对郴江发出了深深的诘问。有道是“自古红颜多薄命”,可是试看世间之有才之人,命又好到哪儿?呜呼!

只是,我所感兴趣的远不只这些。在潜意识里,总觉着少游这个人应该是有着淡雅如兰的忧伤的,满腹经纶却温文尔雅,像极了大钢琴家舒曼,浪漫而多情,至少骨子里是清高寂寞的,就连眉间的愁绪,都是难以抹平的,一如清照的“满地黄花堆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因此,我想,少游的生命里一定有一个相爱如欢的女子,春日浓醉,缱绻难当。彼此爱着,却到了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的地步。因此,便喜欢极了少游的词,像喜欢他本人一样,于春之暮野,不小心邂逅,不小心爱上。如此而已。

也曾经把自己比作漂泊他乡的旅人,抛却人间恩怨,穿梭于沧桑流年之中。而宋词正是符合了这种心境,那种亦真亦幻的感觉,隐含了太多的魅力和韵味。就连它基本的色调,也是充满迷惘和奥秘的玄机。当回眸时,繁华落尽,只剩下千年孤独,正所谓“晴也须来,雨也须来”。那种感伤是难以让人理解的,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而宋词却像是一壶用了一生的时间和空间来陈酿的老酒,缠绵悱恻、隽永曼美,让人品之不够、回味无穷。

(选自“红袖添香网”2007年5月28日)

对比欣赏

读一阕宋词,赏一种风景,叹一段人生。这两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宋词难以言传的挚爱,携宋词去寻觅遗失千年的往事,感知词人内心的苦楚与欣喜,触碰词人心灵深处最敏感的部分。二十四桥下冷月依旧,无声地荡在波心;五十弦琴声飘摇,绝情的塞音飘出凡尘。红酥手捧黄藤酒,品不尽的过往;黄叶地映碧云天,无限伤感在别时。行走在宋词中,经受着时代的洗礼,倾听词人心中的呼唤。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写作手法方面。

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宋词的喜爱,将这种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诉不尽的感伤。遨游词海,《怕读宋词》中李清照的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让作者感同身受,牵出了作者淡淡的愁情,撩拨起了作者无尽的思绪,少年的激情、大学时代的浪漫、中年的无奈蜂拥而至,无尽的哀伤涌上心头。《宋词人生》起句中“对于宋词,倒也不是刻意去读,只是喜欢,只是痴迷”让我们感受到了宋词的无穷魅力,姜夔、朱淑真、秦观的词作更是有力的佐证。

不同点:《怕读宋词》一文以点带面,由李清照一人纵观宋词穿越时空给我们留下的无尽情思,读来让人回味无穷,似淡淡的花香,优雅而浑厚。而《宋词人生》选取了姜夔、朱淑真、秦观三位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人,将宋词的人生沉淀细细道来,巧妙地将词作与词人的人生感悟结合,把词作的另一面展现给了我们,让我们对宋词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宋词,承载着那么多我们读不透的厚重,从任何一位词人身上我们都可以领略到。

2.语言特色方面。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使用了精炼、诗意的语言,有一种灵动的美,让作者的思想在字里行间徜徉,给人一种真切感。

窗外即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红楼梦》;典型;意境;美学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自庄子而下,它的概念的演变与发展日趋完善:“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1]P213而艺术典型作为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与意境一样,都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红楼梦》虽非一部抒情性作品,但它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其美学特色绚烂而复杂,本文注重撷取书中别出心裁的意境创设,并于其中窥探典型人物,从而进一步探索《红楼梦》意境与文学典型交融的美学特色。

一、于诗之境中感才子美人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诗文是其一大特色。诗的艺术成就虽不及唐宋,但据古今红学家的研究,其与艺术典型的塑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诗属于抒情性作品,所以意境又是其一个重要的元素,在诗的意境中体会人物形象,自有一番新解。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搬进大观园之后作了几首即事诗,其中有一句云:“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这句诗有“烛泪”、“花愁”两个意象,第一眼看去也许会想到黛玉,但若走入诗句的意境,就会发现此句诗却是除宝玉之外再无人能写出,原因是这句诗为宝玉的人物性格做了一个补充。明亮的烛光里,众多美丽的丫鬟为一位公子出入忙碌,怡红院内外的花卉散发着清幽的香气,那是它们在感叹光阴易逝,不知道窗内那位公子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娇容与芬芳。盈盈的烛泪实为宝玉而流,点点的姣花也是为宝玉而妍的,这一句诗于意境之中刻画了宝玉“富贵闲人”的形象,也暗示了他是大观园的中心角色。

再如第五十回,宝玉乞红梅归来,即赋诗一首,云:“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这首诗的整体意境十分独特,诗人乞梅是实境,而乞梅之所与红梅之主则是以一个虚境的形态出现。“大士”与“嫦娥”指代妙玉,“入世”、“离尘”也表明妙玉所居之所的清雅高洁。如此虚实结合,则于实境之中能看到虚境之中的妙玉,此妙玉高洁清冷,而又能于虚境之中看到实境之中的宝玉,此宝玉随性自然。

再观黛玉。第二十七回黛玉一面葬花,一面苦吟,其有“花飞花谢花满天”一句,“飞”、“谢”二字虽暗示花已谢,但又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感,所以仿佛黛玉所葬的花依然具有生命力。而飘飞的花中独立一位美人,美人虽在人世,但似乎已随飞花而逝。飞花虽已斩断性命之根,但仍残存游丝之力,望能携走一颗美人的泪水。花与人同悲,人与花同逝,《葬花吟》悲凉的意境暗示了林黛玉如飞花般漂泊无依的一生,从而丰富了她柔弱孤苦、落寞冷寂的典型形象。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的情节十分热闹,葬花时形象悲苦的林黛玉在此热闹处境中仍透出一丝透骨的哀婉。“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二句是黛玉所接宝琴之句,她将椒房、斜风两个意象相融,便又构成了一个特别的意境。汉代后妃住的宫室用花椒和泥涂壁,温暖而又有香气,称之椒房,而窗外雪花纷飞,斜风故故的寒冷与房中之人无关。然而一旦椒房之宠不再,房中之人便会暴露在寒冷之中。林黛玉也许正是联想到了自身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才会有此感慨。后有“翦翦舞随腰”一句,“翦翦”是风轻而带有寒意的意思,而再后来又有“寂寞对台榭”与“无风仍默默”两句,可见黛玉于热闹之境中仍带有寒骨,这份悲凉若读者细细品味,自当有一番凛冽的体会。

仍然是第五十回,湘云的诗作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龙斗阵云霄”一句以玉龙战罢鳞片纷飞的景象来比喻大雪纷飞,“盘蛇一径遥”则描绘雪地小路像盘曲的蛇,“海市失鲛绡”用海市移来的鲛绡喻雪的洁白美好。龙、蛇、鲛这三种意象或凶猛,或阴险,构成了一个力度感较强的意境,这与黛玉诗歌中的飞花与斜风所构成的悲凄柔弱的意境差异较大。葬花之境勾画了一个柔弱悲苦的黛玉形象,而龙蛇乱舞,鲛绡缠绕的光怪陆离之境走出的却是一个俏皮豪爽的湘云形象。

而上述五个例子并非只能从诗境中看出艺术典型这般简单,其实艺术典型对意境的构成也有一个作用。叶朗在《中国小说美学》一书中对《红楼梦》的诗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作了一个解释:“在《风雨夕门制风雨词》一章中,正式林黛玉的伤感的心情,构成了那个秋灯秋夜、秋风秋雨的意境的活的灵魂;反过来,这种凄凉的意境,又深一层地刻划了林黛玉的性格。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章中,也正是林黛玉的高洁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构成了那个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意境的活的灵魂;反过来,这种凄清孤寂的意境,又加重渲染了林黛玉的高洁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2]P233从中我们可以归结出一种“诗魂说”,上述宝玉、黛玉与湘云都是各自诗歌的灵魂,宝玉正因为是一个富贵闲人,所以才能有“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之句,才能在《访妙玉乞红梅》中创造闲适飘然之境,而妙玉高洁的个性又为诗歌增添了一点飘逸素雅之感。黛玉是其《葬花吟》的中的花魂、鸟魂、月魂,她悲凄的命运贯穿诗歌始终,是诗歌造境的一条主要线索。而湘云则是奇谲意境之中的那个乘风破浪者,没有她的飒爽英姿就没有龙蛇的快活与恣意。

二、于画之境中叹痴男怨女

意境与艺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美学特色不仅体现在诗的意境上,《红楼梦》中如画之境与艺术典型的塑造也有密切的联系。作者善于通过宝玉的眼睛来描绘大观园中自然而然却生动精致的画境。书中最重要的痴情男儿宝玉对女儿的感情是纯洁无私的,他从女儿身上感受到的人间之美也是独特的。他的眼光所到之处若是涉及到大观园内的女孩,那必然牵连出独特的画意来。

如第二十三回,“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这是宝玉眼中的黛玉,单纯却宛如仙子入凡尘,只“花锄”、“花囊”、“花帚”这样三个简单的词汇却自然而然地牵连出一个阳春葬花的纤弱美人形象,而黛玉进入的正是一个非若凡间的画境。在此段之前还有一段描绘:“正看‘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半来,落得满身满树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很多。”鲜红的桃花飘零,仿佛整个世界都桃瓣纷纷,这是第一层画境;宝玉这一痴傻男儿兜了花瓣抖在池里,这是第二层画境;桃花浮于水面,飘荡而去,这是第三层画境。在这样三层画境的重合之下,黛玉这一仙子的形象飘然而下,真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痴男对花进行水葬,而仙女对花进行土葬,人在画中游,这幅葬花图景因人而灵动,而人又因这凄美而哀伤的画境而更显超凡脱俗之气质。

再如第二十五回,“宝玉便了鞋晃出了房门,只装着看花儿,这里瞧瞧,那里望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底下栏杆上似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只得又转了一步,仔细一看,可不是昨儿那个丫头在那里出神。”这便是一幅痴男怨女图,脂砚斋有“隔花人远天涯近”的批语,宝玉是画中人,自从昨儿见了红玉倒茶之后,就留了心。早晨隔了纱屉子,在“擦胭抹粉,簪花插柳”的扫地丫头里搜寻红玉的影子未果,又假装赏花来到院子里。男儿痴心形象像被绘在画中,不很真实,但又富有情致与韵味。而红玉又是宝玉眼中的画中人,海棠遮面,正似红玉的少女情怀般迷蒙而美丽。痴人眼里映痴人,宝玉与红玉的痴情互相交会,又将此痴情融入朦胧的海棠美景,使画境浓淡相宜。

还如第三十回《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有一段描写:“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时,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前有海棠花下之红玉,现又有蔷薇花下之龄官,宝玉眼中的女儿总如盛开的花朵,或娇艳,或柔美。龄官本如画中之人,“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偏这样水灵的人儿拥有一颗执拗的心,不断地勾画几千个“蔷”字。龄官划蔷原是一幅红绿搭配的繁茂五月之图,草木勃发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热闹感,但伏中阴晴不定,一阵雨又让这幅画的色调变得灰暗。在这样动态变化的图景中,呈现了两个可亲可爱的画中人。龄官因痴情而不觉雨湿纱衣,而宝玉告知龄官天落大雨却不曾发觉自己也已全身冰凉。宝玉又走入了画中,此次依然是痴人眼里望痴人。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画境从明媚的色调变为灰暗的色调也恰好预示了宝玉心情的变化,宝玉在之前打趣了宝钗,惹恼了黛玉,还害得金钏儿被领了出去,他的心情在此时正好需要一个爆发点,而这场落在龄官与他身上的雨,正好给了他这个爆发的契机,而后他踢了袭人是他在大观园里第一次不怜香惜玉的表现。可见蔷薇花下的这一情景有一石二鸟之效,即不仅刻画了大观园里又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而且对于丰富宝玉的性格起了一个承接的作用。而蔷薇花下这幅图景若缺了龄官与宝玉又会失去了小说灵动的气息,这里再次体现了意境与艺术典型相互交融的美学特色。

《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却处处可品味出优美的意境,脂砚斋有“妙处皆从诗词句中泛出”的批语,意为“《红楼梦》中诗的意境是从古典诗词中脱化出来的”[2]P233。其实画意与诗情只是在形式上有区别,其给人的美学感受是相似的,画意可以转化成诗词来表达,诗词需要通过联想去感受,诗画之境的终极形式是相互融合的。而诗与画的形式之不同也决定了艺术典型塑造时方法的差异,《红楼梦》不独用诗情也不独用画意,从而使之意境与艺术典型交融的美学特色丰富充实,值得读者细读千百遍。

项目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实践教学成果(201129)。指导老师:首作帝

参考文献

窗外即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施光南;伤逝;歌剧;结构;调式;解析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19-02

生命的写照――独创的结构

施光南(1940-1990年),浙江金华人,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重庆,父母是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教官。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音乐,1959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1964年毕业后到天津市歌舞团担任音乐创作。“”期间创作被迫停止,1978年调到北京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1985年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5月,正当他事业达到巅峰、在为多年来的创作歌剧《屈原》复排做准备时,脑溢血突发使他生命的音符嘎然而止,一位优秀的人民作曲家带着亿万听众的无限期望和惋惜离开了挚爱他的人们。

早期在大学期间,他就创作了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和歌曲《我要飞翔,我要歌唱》、《五好红花寄回家》等。“”期间他创作了《打起手鼓唱起歌》、《最美的赞歌献给党》、《马铃声声响》等革命性抒情歌曲。其中《打起手鼓唱起歌》音乐风格活泼、乐观、轻快,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此外,他为河北梆子《红灯记》、京剧《红云岗》设计唱腔,得到戏剧界前辈的肯定。“”后,施光南放下包袱,将全部的热情化作一首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代表作有《,你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假如你要认识我》、《台湾当归谣》、《我的祖国妈妈》、《海的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高举亚运会火炬》等。

此外,他创作的作品还有电影《幽灵》、《当代人》、《神奇的绿宝石》、《海上升明月》和芭蕾剧《白蛇传》的音乐创作。在歌剧方面他的《伤逝》、《屈原》都是歌剧史上大胆创新、里程碑式的作品,及无伴奏合唱组歌《云南即景》。

“”后,施光南的不公正待遇得予恢复,他将满腔的热情化作一串串炽热的音符流入人们心田。1978年,他调入北京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剧作家王泉、韩伟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作曲家施光南创作音乐,中国歌舞剧院组织创作排练,一部优秀的歌剧《伤逝》诞生了。

歌剧《伤逝》是以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以“手记”的方式表现了涓生与子君的恋爱、婚姻生活,是鲁迅唯一一部爱情题材的小说。小说采用倒叙手法,从子君死后、涓生回到会馆写起,按会馆、吉兆胡同、会馆的回顾式结构进行倒叙。事件没有明确时间,也没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而是按照作者的回忆来叙述,并根据主人公的情感来取舍,有详有略。作品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表达了涓生的心境,在叙事、议论、写景中都有浓郁的抒彩。作品语言富于诗情画意,以忧郁、沉闷为基调,但由于主观色彩较浓,有的地方读起来思路不够清晰,甚至难以理解,晦涩、难懂,这也许是我们不能理解鲁迅先生的艰深所在吧!

歌剧《伤逝》,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分场结构,而是用春、夏、秋、冬来表现剧情。

包括序幕,春、夏、秋、冬再回到春(尾声)等五个部分,用“四季”的气候与景物的更替来完成剧情的发展,隐喻主人公珍爱人生,即符合鲁迅原著的情节,又适合音乐的逻辑发展,更富于诗情画意的艺术想象。在音乐史上不乏以“四季”为题材的优秀音乐篇章,但将其用进歌剧实属首创。施光南用“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即作为爱情主题的陈述性的“春”、“夏”的呈示部,作为戏剧性矛盾的“秋”、“冬”的展开部。然后插入一场双人舞的“插部”,再回到“春”――再现部,中间用一个女中音和一个男中音的旁白,起到主人公内心独白、解释剧情和推动戏剧发展的作用,同时还与子君、涓生构成完美的四重唱。将涓生的激进、软弱、怯懦,子君的天真、纯洁刻画得栩栩如生,更显示出他们爱情的甜蜜、人生的坎坷,封建社会对这对觉醒的知识分子、幸福恋人的压制和摧残,悲剧的力量震撼人心。成功塑造了彷徨无措、报国无门的知识分子涓生;及被社会摧残、无处藏身的新女性,社会和时代的牺牲者子君的形象,深刻揭示歌剧主题。

1 “春”

歌剧在倒叙中拉开序幕,春之黄昏,悔恨万分的涓生回到会馆,疑望窗外、痛苦回忆着往事……。“春”属于歌剧的呈示部,以子君和涓生的相识,爱的表白为内容。主要唱段有涓生的咏叹调《她夺走了我的心》、《子君,快来吧!》,子君的咏叹调《我看见了什么》等。

《她夺走了我的心》是涓生在焦急等待子君到来时演唱的,全曲为D大调上进行的单段体曲式,写景与抒情、咏叹相结合的唱段。前奏包含两个对比性乐段,A乐段用弱起和休止与八度音程相结合来表现涓生愉快、兴奋的心情;B乐段在一小节的休止后,右手转向低音区,旋律走向多做二度进行来表现涓生坚定、稳重的情绪,休止两拍后,最后一小节落在主和弦上引出歌词。两个截然不同的乐段准确、细腻地刻画出涓生从兴奋到坚定爱之决心的心理变化,成为全曲的缩影。歌曲属于通谱歌,包含七个部分。

此曲是歌剧中第一首较重要的涓生的唱段,作者巧妙地运用乐段间的铺垫、呼应,如:A与E、B与F、C与G乐段等,特别是G乐段上乐句与C乐段完全一致。将分解和弦、琶音、下行级进音阶、休止符等元素的用法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使涓生这一才华横溢、多情、春心荡漾,从忧郁并有几分顾虑到坚定爱之决心的形象刻画得准确、细腻、跃然纸上。

2 “夏”

夏日小院里,紫藤花架下,涓生焦急等待着子君的到来,子君因为读《诺拉》而与叔父吵翻,并勇敢地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都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子君的行为中表现出中国女性追求解放的觉醒,这种勇敢的觉醒感动并鼓舞了涓生,涓生大胆表白,子君接受了涓生的爱情,他们沉醉于爱情的海洋。这部分主要唱段有子君的浪漫曲《一抹夕阳》,子君与涓生的二重唱《让爱的春潮涌上心房》、《愿爱的星辰永远照耀》、《紫藤花》(二重唱、合唱伴唱),子君的短歌《欣喜的等待》和子君与涓生的对唱《让我们飞向新的生活》等。作者不惜笔墨将涓生与子君纯真、炽热的爱情尽情抒发、渲染,作了大量的铺垫,与“秋”、“冬”的展开部形成强烈对比。

《一抹夕阳》是子君的咏叹调,歌曲讲述子君与涓生正式相恋,她来到涓生的寓所,紫藤花架前,夕阳的余晖映下,遥望着涓生的身影,子君心潮澎湃,心中的爱慕、崇敬之意油然而生,唱出了心声。歌词唱道:“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串串藤花送来芳馨,望着窗前熟悉的身影,我的心(啊)思绪重重。破网的鱼儿游向大海,出笼的鸟儿飞向天空。冲开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自由的爱情,去寻求自由的爱情。啊,心中的歌,歌中的情,唱不尽姑娘的心声。啊,诗一样的花,花一样的梦,他是我心中明亮的星。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串串藤花送来芳馨,望着窗前熟悉的身影,我的心(啊)难以平静,我的心(啊)难以平静。”

歌曲表现了“五四”时期新女性的代表子君勇敢与封建家庭抗争,去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歌中描述了子君纯洁的心灵、坦荡的心境、获得爱情和新生的愉悦、感的炽热。用诗、花、梦这一系列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她对涓生的爱恋和崇敬,最后升华为“他是我心中明亮的星。”将全曲推向。全曲旋律温柔、婉转、热烈、低,将子君单纯、端庄、清丽、文静、含蓄又充满活力的形象刻画得准确、生动。

《愿爱的星辰永远照耀》是歌剧中“夏”部分涓生、子君的二重唱,合唱伴唱,G大调。全曲共分两个部分,属于一个单二部加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子君与涓生的二重唱,第二部分是合唱伴唱,歌曲表现了子君与涓生正式相恋并搬到吉兆胡同生活在一起,一对青年满怀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开始新的生活……。

《紫藤花》讲述了涓生和子君确定恋爱关系后,涓生将象征纯真爱情的紫藤花采下并献与子君,子君手捧鲜花,对涓生的表达作了热情回应。二人以花为媒、以花为证,这洁白绛紫的藤花成为爱情的象征,《紫藤花》也成为歌剧中多次出现的爱情主题。歌曲旋律平稳却优美动听,情感真挚、朴实,音乐简单、淳朴却更赋予了它质朴、单一的美。

歌曲是一首同一旋律的复调歌曲,采用三段体曲式。第一乐段A部分是涓生与子君对唱,内容是“(涓生)紫藤花,紫藤花,洁白绛紫美如云霞,为了献给心上的人,我把你轻轻采撷。第二乐句(子君)紫藤花,紫藤花,我们常坐在紫萝架下,你含笑听到真情的话语,浸着花香飘向天涯,浸着花香飘向天涯,飘向天涯。”第二乐段B部分是子君唱导句一小节后,涓生模仿加入伴唱,旋律稍有发展变化并轮唱至乐段终。内容为“紫藤花,紫藤花,爱情的见证心灵的花,凝聚着多少热泪欢歌,永在我记忆里垂挂。(再重复一遍)”第三乐段C部分四部合唱用“”再现了第A、B乐段的旋律,全曲在丰富的和声、爱意悠远中结束。

3 “秋”

秋风似火,涓生与子君搬进吉兆胡同,开始了幸福的新生活。可新的生活光有勇气是不够的,世俗的偏见使他们倍受嘲讽,涓生也因此被教育局辞退。涓生决定另谋生活,但他们的结合使身边的人除了投以白眼外再无别的,就连挚友也避开了他们,两人的感情也因此而出现了裂痕,产生了危机。“秋”部分音乐风格由轻松愉快转向悲伤、彷徨。主要唱段有子君的短歌《欣喜的等待》,涓生与子君的对唱《让我们飞向新的生活》,男中音歌者的叙事曲《人生的路上步履维艰》,子君的咏叹调《风萧瑟》,涓生的咏叹调《金色的秋光》等。

《欣喜的等待》是子君的第一首短歌。歌曲描述了子君和涓生获得自由的爱情,开始了新的生活,子君沉浸在温馨的家庭生活气氛中,为日常生活琐事乐此不疲,为自己的爱巢整日忙个不停,她满怀期待与憧憬,在欣喜的等待着爱人的到来中赞美生活,充满爱的活力与生机。

《让我们飞向新的生活》是涓生与子君的对唱。由于世俗的偏见,教育局解聘了涓生,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经济来源断了。涓生对此表现的乐观、无畏,而子君却沉默胆怯,对于子君的怯懦涓生倍感失望,两人的情感因此而出现裂痕。

《风萧瑟》是子君的第二个咏叹调。子君和涓生在短暂的幸福生活后,很快便遭到世俗暴风雨的袭击,理想已逝去、现实的生活摆在面前。涓生被解聘、四处求职无望,两人生活只能靠变卖首饰、衣物为生,现实的残酷、涓生的冷漠、短暂幸福的逝去,这一切……子君只能在社会的嘲讽、涓生的冷漠中将满腹的迷茫与愁绪托与瑟瑟秋风。在咏叹调中,表现了子君见景生情、借景抒怀、以景拟人,将自己的心事说与秋风落叶,想让社会对她的不公作出回答,全曲意境深远、感情深刻。

《风萧瑟》属于倾诉式唱段,采用了通谱歌形式,全曲在b G调上进行,属于单三部(A、B、C)曲式结构。

A乐段共有26小节,包括上、下两个乐句,上乐句有11个小节,加一小节间奏,下乐句有14个小节。上乐句内容“风萧瑟,叶飘落,人生是这样的让人迷惑。”下乐句内容“你突然袭来暴风雨,把那甜蜜的笑声淹没,那斑斓光彩的理想,在你怒吼中剥落。”B乐段共24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个乐句13小节,第二乐句11小节。第一乐句“秋风啊,请你告诉我,在人生的长河里,为什么尽是风急浪险的漩涡。”第二乐句“落叶啊,请你告诉我,在生活的枝头,为什么结下的尽是苦果。”C乐段共54小节,包含三个乐句。第一乐句15小节,内容是“啊生活啊生活,我为你苦苦地思索,如今我像等待着你的判决,宣布我纯真爱情的罪过。”第二乐句14小节,内容是“我想虔诚地向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我想虔诚地向你忏悔,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却不清楚自己的过错。”第三乐句25小节,内容是“啊生活,我为你苦苦地思索,啊,啊,啊,啊,生活啊!啊生活!我为你苦苦地思索。”全曲终。

4 “冬”

冬天来临,寒潮浸透身心,面对这一切,都是因为盲目的爱情,只有结束这盲目的爱情才能找到“新的出路”。子君在涓生的违心表白后默默地离开了,并在不久后永远离开了这充满“父亲夏日般威严”和“路人冰霜般嘲讽”的世界,留下了涓生及他的呼唤“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此部分主要唱段包括女中音歌者的浪漫曲《冬天来了》;子君的咏叹调《不幸的人生》;涓生的咏叹调《刺向我心头的一把利剑》、《告诉我》等。在合唱的渲染下,全曲达到。

《不幸的人生》是子君的咏叹调。剧情发展到“冬”部分时,子君与涓生的爱情已彻底破裂。在社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涓生和子君的同居生活已不可能在社会上继续存在,涓生偏执的认为这一切都因为他俩的结合,为逃避现实与责任,他违心的向子君提出分手,各自去寻找生活的出路。离开了涓生的子君面对社会的冷酷、父亲的威严、爱情的盲目、情感的天真、人生的不幸,她只有选择死亡,这条别无选择的归途,是她对爱情、涓生做出的牺牲,对这黑暗社会的抗争。此曲是子君向人生告别时的唱段,是全剧戏剧情节的,人物情感的顶点,子君在绝境中的呐喊与悲歌。

歌曲前奏为7小节,全曲可分为A B A’三个乐段。A乐段为f小调(8-23小节),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8小节,内容为“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样的寒冷,我的心啊,被撕裂得阵阵剧痛斑斑伤痕。”第二乐句8小节,内容为“也许他是对的,我们该分开了。这求生的道路充满酸辛,涓生啊,我的爱人,我愿为你把一切担承。”B乐段为展开部,F大调,包括80小节(第24-123小节),可分为4个乐句。第一乐句包括19小节(第24-42小节),作者用了三个排比句和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描绘子君对甜蜜爱情的回忆和现实生活的抗争。内容为“别了,幸福的回忆,少女的痴情。别了,渴望的理想,心头的美梦。别了,别了,天真的爱情,别了,别了,盲目的牺牲,天真的爱情,盲目的牺牲,”第二乐句包括15小节(第42-56小节),子君的情感发展到,子君像是对自己行为的忏悔,又像是心中委屈的呐喊。内容“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墓。我的眼泪啊,滴滴洒在自己掘下的坟墓。”第三乐句包括22小节(第57-78小节),子君仿佛找到了归宿,她坚定的唱道“我将回去,哪里是我的归宿?我将回去,哪里是我的路程?我将回去,我将回去,我将回去,啊,啊,哪里是我的路程?”留下了强烈的疑问“哪里是我的路程?”第四乐句包括19小节(第79-97小节),坚定信念后子君又回到现实,“可怕啊,父亲夏日般的威严,可怕啊,路人冰霜般的嘲讽,在那条路的尽头,是寂寞凄凉和怨恨!”子君大胆唱出自己心中的忧怨。经过18小节(第97-114小节)的间奏后,旋律进行到第三乐段A’部分,此乐段包括24小节(第115-139小节),f小调,可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有8个小节,子君的心情又回到“又是死一般的寂静,又是冰一般的寒冷,我的歌声伴着泪水,默默哭泣着不幸的人生。”接下来子君的感情比A乐段有所发展,她唱道“死一般的寂静,冰一样的寒冷,我的歌声伴着泪水,默默哭泣着不幸的人生。啊,默默哭泣着不幸的人生!”

全剧包含45首乐曲,音乐曲调充满诗意,激情悲歌、意境深刻,是一部集抒情性和歌唱性为一身的全唱型抒情歌剧。歌剧中《紫藤花》作为纯真爱情的主题贯穿全剧,剧中唱词简洁、富于诗意,优美而寓意深远。演唱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歌曲包括咏叹调、宣叙调、浪漫曲、叙事曲等体裁,几种歌曲体裁与演唱形式有机结合。除主人公子君(女高音)和涓生(男高音)外,还有旁白者(男、女中音各一人),男中音代表涓生,女中音代表子君。用奏鸣曲原则来表现音乐,包括传统的宣叙调、咏叹调、浪漫曲、叙事曲和旁白者歌和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歌剧忠实于鲁迅原著的精神和风格,但在描写涓生与子君幸福爱情生活时用了大量笔墨来铺垫,将后来的悲剧层层推向,并与之形成巨大对比,取得了很好的戏剧性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沛舜、李阳:浅议歌剧《伤逝的艺术价值》,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