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长大不容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那次已请好了病假,但他还是一拐一拐的去上学,那些老师也许是想从他这个不学无术的学生身上挖出什么大道理来,于是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他,希望同学们学习他带病上学的品质。但令老师失望的是,他来上学的理由只是因为下午有美术课,而他喜欢漂亮可亲的美术老师,所以才来上学。
老师与家长以成人的标准对待我们,总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马小跳的事在学校引起轩然大波。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们,也时常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说:在你做了好事以后,那个受帮助的人也许会问你叫什么名字。如果是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的名字。但是在老师与同学的目光下,或许你我都会写下:我叫红领巾之类的话。一句话:长大了,想简单,不容易。
偶尔在街上碰到以前的朋友,连招呼都不打就各自走开。原因是:一切都不像以前,大家都有了各自的新朋友。不管我怎样努力维持,和以前的朋友在一起,再也找不到从前的那种感觉,她们不再分享我的秘密,不再分担我的忧虑,似乎有了鲁迅与闰土之间的那种隔阂。虽然我还想拥有那段曾经的友谊,但距离把我们隔得太远,太远。
在学习上身经百战,学到了不少知识。因此,我所喜爱的,所仰望的天空已变得丰富不已,而不再停留在“牛郎织女”虽然美丽但也单调的故事里。总之,一切都变得不像以前。我试图去说服亲人不再去烧香拜佛,不再去相信迷信,可他们的做法只能让我为他们的无知而伤心。
从小爷爷就教会了我许多的道理,他对我的淳淳教导我会永远记住的,如今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也一天一天大不如从前了,可是他的教诲我依然记得。
奶奶在我两岁的时候就没有了,如今我已经十五岁了,奶奶已经离开十三年了,爷爷也自己一个人度过了十三年的时光,爷爷自己一人拉扯着五个子女也不容易。如今他的子女都长大了,懂事了,爷爷也应该感到欣慰了。爷爷现在已经有了孙子孙女,重孙子、重孙女,呵呵,现在我们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我们很幸福,可是尽管这样,爷爷还是不忘对我的教导,他让我以后做个好人,有出息,不要做违背世人的事情,永远都要站在正义的那一边,我也答应了爷爷,会做个如他所愿的好人,以后的路还很长,爷爷不知道还能陪我的路,但我相信,不挂不多远多艰难,只要有爷爷的教导陪我,以后的路我一定会走得很好,很远……
爷爷让我把他对我的教诲永记心中,并且要把这些话对我的后辈传下去,我想,我一定会把爷爷教给我的人生哲理告诉我的后辈,并让他们一直传下去直到世界灭亡的那一天。
再过几天就是植树节了,一想起植树节,我就想起我种的第一颗树。它嘛,是一棵木瓜树。
要说那一次种这棵木瓜树还是很有趣又很搞笑的,真可谓是一场明争暗斗。
当时,我没有木瓜树苗啊,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把木瓜子全倒进了一个小杯子里,这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积下来的,我们准备种在小山坡后面的一堵残墙下,而这颗树又由我来将它播种,然后每天轮流浇水。那个地方又隐蔽又有阳光,又是一片肥沃的黑土,种我们的第一棵树最是合适了。我找了一根树枝,小心翼翼地凿了一个自以为不大不小的坑,在里面撒下了大约十五颗左右的种子,再埋上一层不算很厚的土……呀,忘记准备一杯水了!算了算了,一会全部播种完毕了再去浇水也不迟。我擦擦汗,又挖了一个比原来略小一些的土坑在第一个坑的右下方,又在里面倒下了十五颗左右的种子,埋上一层不算太厚的土,这个坑是张杰的吧,这是他的木瓜树。为了避免弄混,我把由来凿坑的棍子插在了坑的上面。好不容易啊,到了最后的一个坑了,是林茜琳的,在第一个坑的左下方,我用小玻璃片小心地凿着,可是怎么样也凿不下去,我断定下面有石子,就拼命的凿,那是又是夏天,热得我满头大汗,一旁的种子好像在嘲笑我,我火了,用力一凿……额,我的手被割裂了一个口子,但同时那块大石头也凿了出来,我又哭又笑的做好下面的步骤,又给它们浇了水才离去,
真是苦啊!但每年秋天都能吃到自己种的木瓜,看着自己的木瓜树长大,心里也默默地原谅它了。
随着国内的经济环境改善,加上“一个孩政策”,很多小孩都万千宠爱,对金钱也没有什么概念,本人认为:“金钱观”和“人生观”是一脉相连,本人理财的基本概念是:“钱无大小,都要珍惜!”“今天你不能对金钱负起责任,你就不能对自己人生负起责任!”
很久很久以前,在埃及有一位非常美丽的皇后,她心地善良,高贵优雅,深受皇帝及子民的爱戴。有一天她看着镜子,不停地叹息,她的随从问她:“亲爱的女皇,你什么都拥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女皇说:“你看不到我眼角有一条深深的皱纹吗?我在叹息随着时间的洗礼,我的青春飞快消逝!”那随从说:“你仍然是美艳如昔,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魅力非凡,你又何必为一条小小的幼纹而忧虑呢?”女皇又说:“如果我在年青的时候,把青春储存起来,现在就可以一点一滴慢慢地拿来用,说不定眼角的皱纹就不会出现。”随从答道:“众所周知,青春,时间,美丽是不可储起来!”如果埃及皇后真的可以把时间青春都储起来,相信不惜任何代价,都会把光阴留住!
虽然我们储不起青春,但我们可以储起金钱,有金钱就有资源,可以延迟衰老,保养自己,吃一些营养保健的食品,用一些高质量的护肤品,生病也可选择较好的保健医疗服务。金钱买不到时间,但可节省时间,以达成我们的目标!
那么“钱从何来”?我们必定要让现今的小孩知道,金钱是父母辛苦勤劳地赚取回来,所谓“金钱铁三角”(如图)的观念,是由“赚钱”为始,接着便是“储蓄”,最后是“消费”。赚钱一储蓄一消费,是金钱基本概念的三大范畴。如果三者取得平衡,这才是一个等边三角型,呈现均衡和谐状况!
赚钱
“钱从何来”?根据一个统计,我们致富可从三个源头:第一:家族(born rich),你天生就是出身一个富裕家庭,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天生就是“富二代”,一个有钱人!第二:婚姻(marnage),你是透过婚姻而致富,比方说很多女孩子都希望嫁给亿万富豪,也有男孩子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娶一个有钱的女孩子,他们都是透过婚姻致富,第三:靠自己,透过自己劳力,努力及智慧去赚钱,这也是本人以及大部分人赚钱致富的方法!
如果你们是第三类,你们一定要向下一代表明,我们赚钱是不容易,由于国内是“一胎政策”小孩希望要什么,作为父母都会尽量满足。我有一名客户,她有一位读一年级的女儿,每次想买玩具,就会拖着妈妈到街上的“墙壁”提钱,原来她以为街上的“提款机”存着的大量现金是任人随意提取,当花光钱了,就可以按几下,一张张的钞票就会自动“吐”出来,可见小女孩对“金钱”的由来是多含糊。作为父母,我们至少要让子女知道,力不到,不为财,如小时候不用功读书,长大不努力工作是得不到应得的报酬的!
储蓄
理财正确的概念是“先储蓄,后花费”,赚到钱以后,我们有很多支出,但支出及消费之前,应拨出一部分辛苦赚回来的钱存起来,这也是一种“习惯”。记得我大学毕业刚踏进社会,薪金也不高,但我有一个习惯,就是把辛苦赚回来的金钱,在消费前,拨出一部分薪金,存到银行另外一个账户,恐防自己花光,久而久之,日积月累,自己不知不觉就存了一些钱,我就当自己薪金是八折支薪,存起来也不觉得很辛苦或委曲!
学习储蓄,就是学习“忍耐”,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以达到另一个更高更大的目标和境界!储蓄也是培养“目标”的第一步,储蓄要有动机及理想,才能坚持到底!在香港,寸金尺土,很多人为了一个“安乐窝”除了努力赚钱,也会努力储钱,很多人连中餐都省着不吃,就是希望尽快储到一笔首期买房子,他们对储蓄是有压力也有牺牲,但他们很乐意体会这个过程,因为在储蓄的背后,有着更大的支持及理想,这样的储蓄就来得有意义。
小孩也一样,当我们开始派发“零用钱”或“红包”的时候,就要教育他们储蓄的重要性,为他们订定目标:如目标是想买玩具或文具等,就要让他们明白到,能够坚持忍耐,控制欲望,不受眼前物质引诱,把金钱留到“适当时候”才用!其实我们也知道,在中间过程是要牺牲,沉闷,及耐性,不要说小朋友,连我们大人要坚持到底,都是不容易的。
消费
消费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学问,你说赚钱困难?还是花钱困难?其实花钱比赚钱的难度更高,要懂得花“回头钱”,一点都不容易,比如说:赚了薪金,不胡乱消费,而用来上课自我增值,投资在自己知识及工作上。这样升职加薪机会也会比别人快,这才叫“回头钱”。
学习消费的第一步是:“量力而为”,要自己负担得起的消费,不要动不动就借贷度日。如果和小孩走进超市,首先要说好这次消费的“预算”有多少?如果限定是200元,我们就不能超支,不能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凡事都有个适度,定额定量,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过度消费。在香港,有很多大学生都申请“信用卡”,他们不管自己还款能力如何,先“刷”再说,结果还未毕业,就负债累累。这就是没有适度,没有节约。
消费第二步是:分辨“想要”和“需要”。比方在超市,买面包,还是糖果,前者是当早餐是(需要),后者是零食(想要)。有时候孩子不太懂如何分辨“想要”和“需要”,家长需要协助。从小确立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当长大以后,在消费上作出决定时,到底选择“实际耐用”,还是“名牌效应”,就是由这一刻开始培养。
邻居小王最近向我吐露出她心底的苦恼:“我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我远离家乡到这个城市打拼,到现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成了家有了孩子。现在我把母亲接来一起生活,一是为了有人能帮我照看孩子,二是想让母亲跟着我安享晚年。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母亲看到小区里其他老人捡垃圾可以赚钱,于是每天都拿着大口袋在小区的垃圾桶里翻捡,无论是矿泉水瓶,还是报纸、废纸箱、破衣服,只要她觉得可以卖钱的都要捡回来。有的邻居知道她的这个习惯后,还会特意把自家的废旧物品送过来。时间长了,各种杂物不光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还把楼道也占用了,物业给我打过好几次电话,要求母亲把垃圾清理掉,但她每次都不听劝告,继续囤垃圾。我真的不明白,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她还要去捡垃圾,让旁人怎么看待我这个当女儿的,我的面子都丢光了,我该怎么办?真害怕这种生活继续下去,我会疯掉。”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爱捡垃圾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行为不仅影响环境卫生和邻里关系,还存在火灾、传染病等隐患。这种行为背后折射出的原因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单身母亲,小王母亲肯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并且生活环境的变化对老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邻里关系比较陌生,内心容易产生孤独感。老人在空虚寂寞的同时,也会滋生老而无用的心理,所以老人捡垃圾一方面为了排遣寂寞,另一方面是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是我不好,来得太迟,近年来也甚少看您,您必是有许多事,许多话,许多牵挂久匿心中,而我却未来得及膝前聆听。
祖母今年八十五高龄 ,她的生平我了解的并不多,只知其生于一商贩家庭,家道还算殷实,请过佣人,上过私塾,后嫁给虽说算是英俊能干,但兄弟众多家境贫寒的祖父,在那些特殊年代,还有家里发生的其它大的变故,我能想象得到生活该有多么的艰辛。祖母一辈子生养了六个子女,更在晚年带大了不少孙辈,当每一次大坎来临时,她不抱怨,都是,并能体挑重担,心负重荷,顽强趟过。
祖母, 您可知道,我曾一度觉得,您在,故乡才在,我那渐趋模糊的故乡总因您的音容笑貌而回复亲切、明朗。每一次去故里,总是急着去找寻您的身影,然后看到的是您乐呵呵,笑得一脸惊喜,随后,您就不见了,我们知道您又是赶着满村奔波,给我们淘好吃的去了。您的热情对子孙如此,对其他亲友邻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您对他人是热情、慷慨的,对自己是简而便之的;您总是说着谁谁谁好,谁又曾听过您受的委屈吃的哭?小时候可能是因为不是您带大的,我和您显得生疏,不了解,长大后,渐渐明白,也理解了您的无奈和不容易,随着愈发靠近您,才愈发现您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老太太,您不絮叨,精敏、能干、坚韧、豁达。母亲曾说,您是精明的,您总有两本帐,一本应付爷爷的节俭盘问,您对答如流,一本在自己的心中,用尽可能少的收入让子女们吃好用好;母亲还说,您是宽容厚道的,在农村常有邻里纠纷,您未曾与半个人红过脸,总是谦让,有什么委屈、什么亏,您能承受吃得起;您还是勇敢的,昨天姑姑就哭诉起,她幼年时一次不慎落水,您赶到时,四周围满了观看已入池中央姑姑的男女老少,在大家不停惋惜的当时,不识水性的您挺着大肚子毅然跳入水中,上天眷顾,三条生命平安上岸,村人摇头不已,爷爷更是大骂:“你这个女人不要命啊!”姑姑说,您不是鲁莽,您是太勇敢了!是的,您是太勇敢!
……
您的这些,我都只是听说,怕是也将只能是听说了……
前次见尚是春节,那时候,我是已经发现您大不如从前的,可惜相聚几小时后不得已又匆匆别离。离开越久,心越想,不该,真是不该,然后想着到端午,盼着,快了,到端阳,和祖母好好待上几天,陪您做着您想做的事,听听您想说的话,陪您老细细回忆您的这坎坷一生,了解您曾经的以及现在的最痛、最乐、最深刻……谁曾想,这一天,竟然再也没有,不是遥遥无期,是再也没有!
(玉涟双飞前的八旬祖母)
1、可是那天的一幕却是刻在我的脑海里,父亲没有撑伞,他就那样背着他的化肥布袋走在深秋的雨里,街上没有一个人,只有被雨打落的黄叶幽幽的飘下,有一片叶子落在他的行李上,他也 没有知觉,我不知道此时父亲心里在想什么,亦或什么都没有想。我想跑过去给父亲撑一把伞,可是我却没有,我躲在我家的房檐下,任泪水湿了我的脸,模糊了我的视线,父亲就在这深秋 的细雨中孤单的渐行渐远。
2、不知何时令我骄傲的父亲腰身不再挺拔;不知何时父亲脸上爬上皱纹;不知何时我已经已经长大不能再缠住父亲每周末去书店购书嬉戏;不知何时父亲不能再满世界的周游,只能畏居家中 等着人们照顾;不知何时一直步伐有力的父亲,再也迈不动腿;不知何时不能再在父亲面前撒娇,再听着他说“不要”;不知何时我再也不能在他身边,让他躺下轻轻的给他锤腿。我知道父 亲永远的走了,含笑着走了,他走的那样安详。让我至今依然以为他不过太累了,睡着罢了。
3、我望着他微带弯曲的背影,再次使劲的咬着嘴唇,含笑着向他点头,父亲走好,我会经常到你墓碑前看你,给你送上你最爱吃的东西。
4、趴在窗口使劲往外细瞧,寻找着爸爸的身影。看见远处的爸爸有点微驼的背影,跄跄踉踉的步伐慢慢地行走着,瘦小的背影在我视线中越来越小,越来越小。隔着玻璃窗我哽咽地对着爸爸 的背影大声喊着;爸爸,爸爸,女儿会照顾自己,你放心吧。
5、父亲背着他那个满当当的化肥布袋出门了,我在后面悄悄的跟着。父亲肯定是不知道的,因为那天他没有回过头。
6、父亲那瘦弱的身影,如同一盏不灭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踏上三尺讲台的今天,它都在提醒着我,要做知识的强者,做社会的真才。
7、我心里难受极了,我的父亲,一直为了我们受苦受累的父亲,如果不是为了我们,他肯定早已和我那懒的有点出奇的妈妈离婚了。可怜的父亲,身体上受着劳累,心里收着煎熬。想到这里 ,我忽然害怕父亲会一去不回。我小心翼翼的问父亲到哪里去,父亲却笑着对我说,去干活里。我仿佛听见了我心碎的感觉,因为父亲那个凄苦的笑。
2002年底,上海“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好心人抱养福利院的孤残儿童成了一时的风潮。电视报纸上常常会有这样的报道。那天,刘华看了电视后,突然对妻子陈晓娟说:“不如我们也去收养一个孩子吧?” 陈晓娟听了有点吃惊,“你想献爱心捐点款我没有意见,可是收养小孩是大事,你考虑清楚了吗?”刘华点点头说:“我想过了,如果我们能再有个孩子,将来就可以照顾儿子。我们现在快四十了,与其冒风险生一个自己的孩子,不如直接收养一个健康的孩子。”陈晓娟听了默不作声,提到儿子,她的心又揪了起来……
刘华和陈晓娟,一个是国企的机械工程师,一个是银行职员,结婚时就是很让人羡慕的一对。1994年,儿子刘凯悦出生,让这个小家庭变得更美满。都说小宝宝是甜蜜的负担,儿子刚出生时不好好吃奶,也不好好睡觉,特别难带,小夫妻俩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竭。父母告诉他们,等宝宝大点就好了。好不容易熬到儿子三四岁,情况一点没变好。小孩子特别调皮,精力旺盛,一刻停不下来,白天晚上都不要睡觉……老人们又说:“调皮的男孩将来聪明。”这次,陈晓娟坐不住了,带着儿子跑了好几家儿科医院做检查,有的医生说是自闭症,有的说是多动症,有的说是心理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
幼年时期的刘凯悦,智力和别的孩子无异,就是脾气很大,容易哭闹,这种闹不是一般孩子的闹,他的精力旺盛到24小时都可以玩不停,家里人都被他折腾得吃不消。儿子不太正常,可是又查不出病因,刘华夫妇无处诉苦,心上像压了块大石头,随着孩子长大,这块石头也越压越重。很多个夜里,看着小床里好不容易哄睡的儿子,他们却睡不着,想着今后该怎么办?
一切为了儿子。陈晓娟同意了丈夫的提议。
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刘华夫妇希望能收养一个和儿子一般大小的女孩,性格文静,这样可以平衡儿子多动的个性,说不定在女孩的影响下,儿子的情况也会慢慢好转。另外,他们还有个隐藏的想法,两孩子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如果将来能发展成一对恋人,亲上加亲,儿子就真的有照顾了……正巧此时新闻里报道说,有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8岁女孩急需要动手术,希望大家一起来捐助。刘华夫妇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收养对象,就决定先拿出10万元钱给孩子治病,然后再把她带回家收养。
上海的好心人真的很多。当刘华夫妇和福利院联系后,才知道他们晚了一步。这个女孩已经被别的爱心家庭收养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被他们的善举所感动,向他们推荐了另一个女孩,“4个多月,没有残疾,很健康。这样的小孩在我们这很难得,别人想要都要不到。”这个女婴虽然不符合刘华夫妇最初的设想,但他们听工作人员这么说,就有点动摇,毕竟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你们可以先抱回去试养,如果不行再退回来。”有了这句话,刘华夫妇就很放心地把女婴抱回了家。
爷爷奶奶执意要收养小女孩
4个多月的宝宝正是长得可爱的时候,白白嫩嫩,有点婴儿肥,抱上去软软的。大家看了都很喜欢,围着她转了半天,又是喂奶又是洗澡,给她取名婷婷,意思是将来婷婷玉立,美丽可人。朋友邻居知道这事后,都夸刘华夫妻心地善良,已经有了个儿子,还收养一个弃婴,真是不容易。将来一儿一女,好人有好报。刘华夫妇听了笑笑不语,心里也是这么想。
大家在她的身上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期望,没有人预计到抚养一个小宝宝所带来的麻烦和问题。
刘华父母和儿子媳妇同住多年,婷婷没来时,他们负责照顾刘凯悦的生活。现在多了个四月大的婴儿,两位老人精力有限,常常忙不过来,顾了这个忘了那个。好几次,陈晓娟加班9点多回到家,发现儿子连晚饭都没吃,再看看被儿子捣乱得一塌糊涂的房间,她的心里就很不舒服。她觉得公婆是顾此失彼,重视婷婷,不重视亲孙子。她跟刘华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婷婷太小不适合我们家。应该把她早点送走。”刘华理解妻子的难处,一个生病的儿子消耗了她所有的心力,她已经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再去照顾一个四月大的婴儿了。但是孩子毕竟不是猫猫狗狗,说送走就送走,他劝妻子说:“再等等吧,等到试养期满,现在时间太短了,人家会说我们不负责任的。”
好不容易撑到4个月,陈晓娟催着刘华把婷婷送回福利院。没想到这一送走,刘华的父母就不高兴了,天天和儿子媳妇闹。“你们为什么要把婷婷送走?”“你们没空养,我们可以养。”“婷婷我们要的,你们把她要回来。”原来,这几个月下来,两位老人日夜照顾婷婷,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越来越可爱,他们心里很舍不得。
那段时间,刘华的父母生气回了自己家住,他们也不跟儿子媳妇打招呼,天天往福利院跑,去看婷婷,一呆就是一整天。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给刘华打电话,做他的思想工作,“既然你父母这么喜欢这孩子,你们就把她接回去吧。这也是种缘分。”刘华听了觉得有道理,回家后继续和妻子商量。可陈晓娟这次很坚决,说什么也不答应,“如果把孩子领回来,我们就离婚。”
一边是妻子,一边是父母,刘华这个三夹板日子不好过。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打电话跟他说,再看不见婷婷,我和你妈就自杀了。刘华吓了一跳,赶紧给3个姐姐打电话。他知道父母不一定真的会自杀,但就算是一次吓唬,他这个做儿子的也经受不起……
那晚,刘华请求陈晓娟重新考虑婷婷的事。他感慨地说:“我也没想到我父母会这么喜欢婷婷。他们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不容易,收养婷婷就当是满足他们晚年的一个心愿,为了给他们尽孝吧。”陈晓娟默默地接受了,她对丈夫说:“我只有一个要求,让他们把婷婷带回去养。”
孩子十几年没回过养父母的家
2003年6月,刘华夫妇去民政局办理了收养手续,法律上,他们成了婷婷的养父母。实际上,那天婷婷是跟着爷爷奶奶回家的。刘华以为自己做出了最好的安排,这样一来日子就可以太平了,直到很多年后,他才意识到“法律上”这3个字的责任有多大。
那晚,父亲送刘华走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收养婷婷总是件好事,你不要有负担,我们会好好照顾她的。我们是想为你们积点德,希望凯悦的病能一天天好起来。”刘华听了百感交集,父母六十多岁的年纪,还要抚养一个小孩,这是多么辛苦的事,说到底原因只有一个,为了自己的孩子。
婷婷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和他们住在一套狭小简陋的老公房里。刘华每两三个星期来一次,看看父母,也看看养女。这期间,陈晓娟为了婷婷的事,和公婆闹得很不愉快,几乎没有往来。婷婷从记事开始就没见过这个养母,也没有见过哥哥。渐渐长大后,看到别的小孩都有爸爸妈妈,她也会问爷爷奶奶,为什么我没有妈妈?为什么爸爸从不带我回家?两位老人就告诉她,你是爸爸妈妈从福利院里抱回来的,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顾哥哥,没有时间照顾你,所以就让我们来照顾你。婷婷似懂非懂,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上学以后,别的同学有父母辅导作业,可是婷婷没有。每次考试,老师要求大家把试卷带回去让家长签字,爷爷奶奶不识字,爸爸又不来,她只能找邻居帮忙代签。开家长会也是,找不到爸爸,只能让奶奶去。因为特别的身世,婷婷的性格内向又敏感。
刘华的3个姐姐常常会回去看父母,顺便也给婷婷买一些衣服和零食。大年三十,爷爷奶奶会带着婷婷去3个姑姑家吃饭,但是刘华从来不出现。不是他不想来,真的是身不由己……
这些年,刘凯悦的情况并没有好转,而是变得更糟糕,发起脾气来经常会乱砸东西,刘华和陈晓娟都控制不了他。因为少了公婆的帮忙,陈晓娟变得比以前更忙,她每天中午从单位赶到学校去看儿子,生怕他惹出什么事来。为了多赚点钱,刘华从原单位辞职,自己做生意,可情况并不顺利。夫妻俩整天又忙又累,心情很不好。每次吵架,陈晓娟总是拿婷婷的事来抱怨,“都怪你,当初是你要把她抱回来,现在把我们家弄成了这副样子……你父母只想着这个捡来的小孩,连亲孙子都不要了。”
刘华虽然心里委屈,但也无处申辩,只能默默忍受。2005年,陈晓娟向刘华提出了离婚。不久后,考虑到儿子的情绪不稳定,两人又勉强复婚。
这摊焦头烂额的生活让刘华无暇顾及婷婷和父母。因此,他和婷婷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不过,他仍然会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婷婷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衣服,每个月也不忘记给她零花钱。
一场官司引发的许多议论
2011年,刘凯悦高考的前夕,也许是精神压力变大,他的情绪也比以前更加多变,动不动就发脾气。每次发脾气都把家里砸得乱七八糟,有一次他竟然还举起了菜刀要砍人,这把刘华夫妇吓坏了。他们带着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这已经不是心理问题,建议他们去精神卫生中心看看。在那里,刘凯悦被诊断为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让刘华夫妇傻眼了……这个病比之前医生认为的自闭症、多动症可怕多了,想到儿子近期的表现,他们不敢想象儿子的将来会怎样,也不敢想象自己的将来会怎样。
让人难过的事一桩接着一桩。2012年8月,刘华的父亲被诊断出胰腺癌晚期。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最放心不下的是未成年的婷婷。他偷偷地攒了一笔钱,交给刘华说:“这是留给婷婷上学用的,等到她18岁,就让她走吧。”人生的弥留之际,老人思前想后考虑了很多。当初执意收养婷婷,到底是对还是错?他和老太婆虽然宝贝这个孙女,但他们毕竟年纪大了,又没有文化,经济上给不了孩子好的条件,精神上也关心不到……孩子在没有父母的环境里成长,会缺失很多的东西,也会给她的性格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对婷婷来说,如果不是遇到他们这家,也许会生活得更幸福。想到此,他觉得对不起婷婷,更对不起儿子儿媳。临终的时候,他总算把心里的这份愧疚说了出来。
爷爷过世后,婷婷继续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日子比之前更艰难了。奶奶有白内障,几乎看不见东西,但还是每天坚持给婷婷洗衣服做饭。为了给婷婷多一些零花钱,她还起早贪黑,去马路上捡汽水瓶子。刘华每次看到,心里都是酸酸的。他原以为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生活,会让14岁的婷婷变得更懂事,但看起来并没有,婷婷很少帮奶奶做家务,拿到零花钱也只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想不到奶奶。清明,刘华带着婷婷去给父亲上坟,小姑娘默默地站在一旁,一言不发,连哭都没有哭。这件事让刘华很难过。婷婷对自己没感情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相处得时间太少,但是她对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爷爷也如此冷淡,一点没有感恩之情,这让他想不通。难道这就是所说的养不家吗?
对于今后的生活,刘华完全看不到希望。儿子得精神分裂症,妻子跟他没感情分居,做生意失败,养女又靠不上……现在的他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工,包吃包住每月5000元。十几年前,他赚5000元一个月,已经算高薪收入,可以富裕到收养孩子。可是现在,这点钱真的算不上什么。除去儿子每月的医药费,给婷婷的学费,剩下的只够他勉强地生活。是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还是他的命运不济,刘华自己也不知道。那段时间,他每晚都会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说收养婷婷是个错误,那是不是还要把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一错再错?
不得已,刘华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把婷婷还给福利院。他向上海闵行法院提讼,希望和福利院解除当年的收养关系。他向法官陈述说,是父母的一厢情愿,促成了这段收养,而非是他和妻子的意思。另外,过去的十几年,婷婷都是和爷爷奶奶居住,并没有和他们夫妻住在一起,因此孩子和养父母之间没有感情。如今,爷爷去世,奶奶身体不好,已无力照顾孩子,所以想让婷婷回到福利院去生活。
官司一打,舆论哗然,大家都开始指责刘华的不负责任。二次遗弃对一个孩子来说伤害太大了。婷婷实在太可怜了。刘华的心里也明白这些,但作为一个失败的收养人,他考虑的比别人更多。按照现在的情况,母亲已经81岁了,如果生病或者去世,婷婷怎么办?如果婷婷跟着刘华生活,他一个大男人独自带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也不合适。再想到他家有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儿子,这等于是个定时炸弹,若两个孩子相处到一起,说不定某一天还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那真的是害了婷婷。与其等到18岁时,双方按照法律程序,解除收养关系,婷婷一无所获,不如现在就把她送回福利院,起码她将来的生活会有保障,国家会给她安排学习、工作和住房……
刘华的出发点是好的,一如十几年前,他收养婷婷的决定。可是依据法律,刘华夫妇并不符合解除收养条件,法院最终还是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收养关系仍然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