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百年中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稻香阵阵的季节里,我们中国银行也迎来了了一个丰收的秋天。2004年,本行圆满完成财务重组;2005年,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本行股票先后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在中国银行业中首次获得了在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同时发行上市的成功。本行H股发行募集资金860亿港元,创造了全球金融机构首次公开发行(IPO)筹资额的最新纪录,成为近6年来全球最大的招股活动。A股发行筹集资金200亿人民币,是迄今为止A股市场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项目。此举进一步扩大了本行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为中国银行的百年品牌再添风采。
今年月日,我行启动了企业文化建设。一直以来,我行不断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组成的企业文化精髓,着力建设“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形象为载体,以企业绩效为标准”的先进企业文化,致力打造“诚信服务,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创造一流”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将是中国银行改革发展历程中新的起点和新的动力,将会为本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打造更新更高的上升平台。
在百年中行历经风雨,再启新篇的航程里,和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同事一起交流如何弘扬企业文化,争做优秀员工,是我――卢春林,一个才进入中行工作3年的普通员工,最大的荣幸和最大的自豪!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建设是立足自我,实现自我,积累财富,推进文明的过程。一个民族要发达、要振兴、要强大,就必须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一个企业要发展、要突破、要跨越,就必须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银行企业文化决定着银行的公众形象、社会定位及发展方向,在某种程度上说,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它是企业发展强劲的动力!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在知,重在行。那么作为一名中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弘扬企业文化呢?那就是人人以实际行动为客户提供精品服务,人人以实际行动争做优秀员工。所谓“精品服务”:“精”,就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心态,使服务真正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差别化的服务特色;“品”就是创造产品的品牌、服务的品牌,使我们的服务步入品牌化、标准化、系统化服务的新阶段;服务,就是要通过我们每一个中行人的言行举止,体现我们的企业文化精神,体现出我们中行人“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体现出一个有所作为的员工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记得曾有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样的卑微,你都当付之以艺术家的精神,当有十二分热忱。这样你就会从平庸卑微的境况中解脱出来,不再有劳碌辛苦的感觉,你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梦想,梦想是我们的希冀,它引领我们奋发进取,踏平坎坷,品味成功。三年以前,我就怀揣着梦想进入了中行,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理财经理。理财经理的是一支新生力量,中行为理财经理提供了梦想的平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欣逢盛世,当有所作为。我选择了这一岗位,我的梦想那就是与中行一起飞翔。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该风雨兼程。在工作中,我毫无怨言,勇敢地经受着每一次营销中的困难和压力,以坚定的意志,执着地追求着梦想。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工作,一切会在意料之中。
关键词:中国银行;市场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中行作为四大行之一,近年来发展很快,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但我们的市场覆盖率比起工行、建行仍有不足,在百姓中的知名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业务的成熟度也略有欠缺,还要更深的扎根市场,提升综合实力。在当今国内同业中,我行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有外汇业务优势,国际品牌地位无容置疑。但整体发展能力在同业当中并没有明显优势,一些领域如盈利能力、存款规模、客户基础等还处于劣势。核心存款不足,客户基础薄弱已成为制约全行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一难题,本人认为需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发展导向上,必须牢固树立“存款立行”的发展理念,重点突破存款和客户基础核心工作,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在资源配置上,必须集中资源优势,加强人财物有效配置,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客户基础和存款工作上来,持续做大规模,加快发展步伐。
三是在管理机制上,加快网点转型,要以营销为重点,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实行全面联动,形成全员抓营销、前中后台紧密配合相互支持促进营销的良好氛围,不断扩大客户基础,促进存款快速增长。
四是在考核机制上,将客户基础和存款作为岗位常态化工作,加大考核分值,激发全员拓展客户基础和存款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严格问责,将客户基础和存款核心指标完成情况作为体现干部绩效水平和选拔任用的“硬约束”,着力提高管理者的执行能力,确保全行发展战略决策得到有效落实。
五是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发展人文管理营销。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我行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制度。不仅要严格挑选人才、吸引人才,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更要强化对内部员工的培训,着力打造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强化员工市场化理念和服务理念,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提升员工服务素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与岗位价值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薪酬机制激励与引导,建立目标任务与目标年薪相匹配、实际收入与实际贡献相一致的薪酬激励机制,调动机构和员工拓展业务的积极性。
六是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在金融危机爆发并且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的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出口下滑、就业困难、低收入群体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振兴经济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经历了20多年发展的小额信贷,已逐渐规模化、制度化,并形成产业。小额信贷产业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是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振兴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内的小额信贷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存在诸如资金供给不足、小额信贷机构自立能力弱、行政干预大等风险等问题。中行全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以浙江省为例,中国银行通过对浙江小额贷款公司信贷支持,帮助当地中小企业获得信贷,使企业渡过难关。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已为浙江省11家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了授信支持,累计批准贷款10亿元,已向其中4家小额贷款公司实际发放贷款1.69亿元,其余的将在近期根据公司实际需求陆续投放。中行目前正积极探索以多元化综合方式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这将有利于调整公司资产结构、收入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同时,中行作为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也将有利于中行的稳健发展。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客户数量多、授信金额小、担保物不足、融资难的现状,中行浙江省分行不断的推进中小企业业务新试点,成立中小企业业务部。同时,创新设计了适合中小企业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此外,已经与61家担保公司合作,累计为中小企业核定担保总额77.39亿元。中行中小企业业务新模式推广范围将扩大到北京、浙江等16家分行。公司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总体原则是“积极发展,审慎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控制风险,合理定价;综合服务,高效协调”。
我们的国际结算业务是传统强项,中行具有明显优势,2008年,中国银行累计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近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逾21%,继续位居全球银行同业第一。随着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产业向内地的转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跨国企业落户,中行的国际化优势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我们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其中江苏分行和广东分行国际贸易结算跨越千亿美元,是同业中仅有的两家超千亿美元的分支机构,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势头的情况下,中行全力支持外贸企业摆脱困境,持续推动中资企业走出去。中行作为目前我国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拥有全球化的机构网络,拥有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管理着中国商业银行界最大的外汇组合,在外汇业务、投资银行、国际结算、贸易融资、飞机租赁等领域具有独特专业优势,通过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对客户需求随需应变、提供全面贸易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因此,我们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网点覆盖,提升市场占有率,一方面学习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优点,提升服务水平,加大营销力度,既要做大又要做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国际结算的优势地位,带动其他各项业务的发展,用优秀的成绩为百年中行献礼!
参考文献:
[1]邹超.中国银行发展战略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3):72.
201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现状
2010年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这不仅是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10年取得了合计超过5000亿元的净利润,也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步伐在2010年也取得了各自中意和欣慰的成果。其中,尤其以工行的成果最为显著。笔者粗略统计了201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年报中关于国际化方面的一些数据,整理出如下表格(见表1),从中可以看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境外机构业务仍以中行为翘首,稳居第一;但工行进展快速,机构、人员扩充较快,大有赶超中行之势;建行比较稳健,步步为营,且利润增长不俗;农行因2010年7月才完成IPO上市,相对其他3家银行国际化进程迟缓一些,部分数据也不完全,但其发展前景不可忽视。
表1显示,2009年,中行在境外机构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上分别是工行的1.5倍和建行的3倍,但到2010年底,工行境外机构覆盖面已经与中行几乎持平,总数达到28个国家和地区,只比中行少3个。按工行的发展势头,该行境外机构覆盖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在2011年很有可能超过中行。但在其他各项资产、财务、收入指标上,中行数量仍远大于工行、建行之和的数倍。按正常发展速度,工行要想赶上或超过中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当然,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如按人均利润、分支机构平均利润指标测算,中行在这些方面还不及工行、建行。据了解,中行境外机构、人员、资产、负债、收入、利润总额最大,主要得益于其在香港的中银香港集团成立较早,规模较大,且在香港拥有发钞行的优势地位。从年报看,中银香港集团2010年的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集团的13.36%,负债总额占13.40%,营业收入占11.61%,税前利润占12.20%。如果将中银香港集团的相关数据单独计算,中行在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业务规模、营业收入、财务利润等指标就不一定比工行、建行领先多少了,或许还有不及之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进程回溯与比较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改以前是国家独资、按副部级行政管理的商业银行,再早则是执行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行政指令为主的专业银行。因此,除中国银行因具有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身份,走出国门较早,国际业务人才相对较多,业务规模相对较大外,其他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都比较晚,大约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或90年代初期。简要回顾一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马拉松赛式进程可以看出,迄今为止,中行在领跑,工行在紧追,建行在发力,农行在起步。
中行内外兼修,并行发展,开始实行内重于外的转变
据资料记载,中行成立可以追溯到1912年,距今已有99年的历史。而中行在国外设立机构也有80年的悠久历史。因此,业界一直公认中行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家银行。在中行2009年年报中,开宗明义地披露了该行的战略定位:“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服务、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其中,对立足本土,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具体解释是:“加快国内业务发展,做大做强本土业务。抓住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机遇,积极扩大跨国跨境经营,业务跟着客户走,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构建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遵循这一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2009年中行大力提高其人民币资产占比,适当控制境外机构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为该行带来了逆势增长的良好回报。据披露,2009年中行人民币资产规模达到6.34万亿元,较2008年增长近40%;人民币资产在中行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72.45%,较2008年末提高了7.19个百分点。2010年上述数据比2009年有所调整。
在总资产中,2010年内地业务资产总额占全集团的比重为78.54%,比2009年的80.84%降低了2.3个百分点。在净利润方面,2009年,中行境外机构的净利润折合人民币为210亿元,占同期全集团净利润比重近1/4(24.57%)。到2010年末,其境外机构净利润为23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3.8%,占中行全集团2010年净利润比重的21.76%,比2009年降低了2.81个百分点。这是否意味着中行不太重视其境外机构国际业务的发展了呢?不是的!初步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既有国内业务发展快于境外业务发展的总体环境影响,因为欧美等国家、地区的经济金融状况还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海外业务对全集团的贡献率尚处于不稳定状态,也有境外业务的收益总水平低于境内业务的因素。
据统计,中行内地人民币业务的净息差2010年为2.27%,但全集团的净息差只有2.07%,二者相差20个基点,这对于生息资产总额达9.4万亿元的大型银行来说,可不是一星半点、无足轻重的收益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境外机构即使业务做得再大,也不一定比境内机构的盈利能力强。事实上,如剔除港澳机构的利润,中行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2010年的净利润比2009年是下降的。2009年中行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净利润为30.72亿元,而2010年为27.70亿元,比2009年降低约10%。
据了解,中行的国际化战略是跟随企业和客户“走出去”,这几年一直都有新动作。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其境外机构受到一定程度损失,当年的利润贡献率从原来20%左右下降到8.11%。2009年则恢复并提高到接近25%的水平。2010年中行在境外新增设了13家分支机构,并牢牢占据着国际结算量全球第一大行的位置(2010年中行国际结算量为1.97万亿美元,超过工行、建行同期国际结算量之和)。因此,对于中行来说,内外兼修、由外向内、内外结合、以内促外、相互联动既是对本行实践经验总结的良策,也是符合时宜的战略选择。而其海外布局策略看,是在亚太地区快速发展,对欧美地区稳健布局,向南美地区相机突破。2009年该行就在巴西设立了分行,成为首家在南美洲开设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此外,中行重点关注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互补关系的资源输出国,同时也不减弱选择行和合作伙伴为其“走出去”客户提供配套服务的努力。笔者认为,中行的这种战略选择是比较成熟和明智的,因为任何一家银行想要“包打天下”、为我独大的做法不仅不理智,而且做不到,也没有任何必要去努力做到。就国内而言,中行在国际化发展和国际结算业务方面已成为国内银行的标杆和被追赶对象,对此也不能有老大自居和轻敌心态,否则其优势业务或市场份额不排除会被易主或被分割的可能。
工行奋起直追,境外机构覆盖率大有赶超中行之势
工行开展国际业务始自1992年在新加坡设立分行,至今接近20年时间。但该行自2005年股改、2006年上市以来,近5年在国际化的进程上不仅步幅大,而且速度快,大有赶超中行成为国内、国际业务成为行业老大之势。从实际进程看,2008年以来,工行平均每年在海外5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从事并购业务。2008年末该行境外营业机构覆盖国家和地区为15个,2009年末增加到20个,2010年末进一步增加到28个。到2011年5月末,该行又在印度孟买设立分行,在巴基斯坦设立的2个分行也正式开业,在美国收购的东亚银行(美国)和在中东、东南亚设立4个营业机构的申请正在履行相关报批程序,还有其他的收购设想也在接洽之中。按此发展速度延续,如不出意外,到2011年底,工行境外机构覆盖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就将超过中行。笔者预计,只要资本充足,监管允许,股东支持,工行的国际化战略在未来几年还会扬鞭加速,快步奋进。但实事求是地说,工行可以在短期内将境外机构覆盖国家(地区)的数量超越中行,但要在资产规模、收入利润、机构人员总量、服务水平、整体竞争力等方面整体取代或超越中行的位置恐怕还需要较长时间。同时也要看到,中行等国内同业和国外大行也会审时度势,一旦发现追兵已紧贴身后,它们也是会加速快跑的。笔者估计,随着工行2010年将原控股的香港工银亚洲全面私有化收购,并准备从2011年起陆续为工银亚洲、工银国际等境外机构补充资本金,以及向南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申设或收购新机构,不排除在5~10年后工行境外机构的业务规模、盈利贡献会赶上或超过中行。自2006年以来,工行已经成为全球股票市值最大、盈利总额最大、客户存款最多的大型银行,成为国内国际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也是大有可能的。
建行着力稳健发展,逐步提高国际业务的竞争效益
建设银行自1988年开办国际业务以来,其间曾经历过一段撤销国际业务部后又重新恢复的变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该行发展国际业务的步伐。2006年以来,建行提出了发展国际业务的新思路,大意是:巩固亚洲,扩大欧洲,突破美澳。到2010年底,上述目标已基本实现。据披露,2009年建行获准在美国开设纽约分行(由设立了10多年的代表处升格而成);2010年将澳大利亚悉尼代表处升格为分行并正式开业,还在越南胡志明市开设了分行,在俄罗斯获得了设立莫斯科代表处的批准,在台北设立代表处和在加拿大多伦多设立分行的申请也获得了银监会的批准;2011年6月,建行董事会还通过决议,决定在南美巴西投入一亿美元资本金设立一家子银行。由此可见,建行的国际化步伐虽然没有工行迈得快、迈得大、迈得远,但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风格也值得称道,且收益不菲。到2010年底,建行海外机构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2个。虽然海外机构数量明显少于中行和工行,但其每个机构的平均效益和海外人员的平均利润水平却高于中行和工行的。按建行统计的境外员工数量测算,2010年建行境外机构共实现税前利润3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5倍。相对于其境外机构人员不足500人的规模而言,人均税前利润高达662万元,分别是同期工行、中行境外机构人均税前利润的3.52倍和6.6倍。当然,建行不能单纯以人均利润高于他行而自满,外界也不能以此评价一行国际业务的成效高低。就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还是有“规模为王”、以大为强的传统思维,从境外业务的资产、收益占全部资产、收益的比重看,建行还是一个位于第二、第三梯队的小兄弟,还有继续加快发展的空间和紧迫感。此外,在国内业务比较同质化的今天,如果到境外去发展也是在同一区域、同一市场、同一类产品或服务上搞同质化的竞争,那对中资银行来说更多的不一定是双赢或共赢,而可能是一种零和游戏甚至两败俱伤。因此,笔者认为,中资银行走出去需要更多地打出自己的特色牌或组合拳。如能做到机构多、客户广、财路宽、队伍强、产品好、质量优、风险低、品牌响,业绩优、回报高,那就更为自信、理想、主动、乐观了。
农行虽股改最迟,但可博采众长,具有后发优势
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农行股份制改革道路走在最后。对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办国际业务,由于国际国内有许多严格的监管标准,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盈利能力等,农行因先天条件不及其他三行,因此国际化进程不仅走得慢,而且步子小。2010年7月,农行终于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并创造了IPO募集资金居四行首位的良好纪录。上市后,农行的国际化战略逐渐浮出水面。从年报中了解到,到2010年末,虽然农行境外机构覆盖只有3个国家和地区,但近期有望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申请设立分行。农行海外机构人员现有240多人,2010年境外机构净利润11.5亿元。随着其资本规模的进一步充实(2011年6月,农行成功发行次级债500亿元,使其资本充足率上升1个多百分点),以及吸取或借鉴其他银行推进国际化战略的经验或教训,农行海外业务的扩展也是指日可待的。也许再过10年,农行的国际化规模也能跻身于国际银行先进水平。
中资银行国际化向何处去?
对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应坚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对国际化战略要始终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事成等原则。
对于中资银行发展国际业务和赶超国际一流银行,笔者一直抱有积极支持、稳步发展、循序渐进、有所作为、最终实现、经久不衰的态度。但对于什么叫做国际化、如何实现国际化、何时成为国际一流银行等问题,理论界、金融界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中资银行实现国际化,不会是一个速战速决的过程,而可能是一个打持久战的过程;不能摆出多家银行蜂拥而出、同占一个阵地的架式,而应该有统一规划、重点优选、务实避虚的有序排列;不能有各自打本行小算盘、对国际大局不理会、对竞争对手不服气的心态,而应该以维护国家权益为重心,内外结合、兼收并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得有所弃的理智和心态。归根到底,中资银行国际化要始终坚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事成等要点。
所谓立足国内,就是说中资银行的根在中国,最广阔和最成熟的市场在国内,最丰富和最优秀的客户群体、服务对象在国内,最基本和最充足的资源也在国内。因此中资银行必须首先把国内市场经营好。中国本土不仅是中资银行的主场,更是中资银行的根基和发源地。如果主场都经营不好,还想去客场表演,无异于空谈或不自量力。还应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资银行把中国金融市场的业务、服务、产品、风险、收益等事情办好,就是对中国和国际金融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没有中国的本土化,就谈不上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如果不顾自身基础、条件去搞速战速决速成的国际化,则有可能欲速不达甚至前功尽弃。因此,中资银行要始终坚持占稳主场,办好主业,唱好主角,经营好主渠道。
所谓放眼世界,就是说中国银行业不能妄自尊大,只守着主场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而应走出国门,放眼世界。既可随着客户走出去,也可以运用资本的投资、流通功能走出去。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和资源类企业、客户、资金、贸易走出国门的时候,银行业也应当走出去,既为本国走出去的客户服务,还要吸纳当地市场的其他客户并为之做好服务。目前国际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已开始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转变,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还深限陷于危机之中,复苏缓慢且不稳定,中国银行业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大趋势,在走出去之前务必观测好天象,选择好地点,掌握好时机,拿捏好风险,服务好客户。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何况金融业的国际风险远高于国内,中资银行对许多国家的国别风险并不熟悉,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损失。
所谓天时,就是实施国际化的背景和时机。应该说,目前的时机有利于我国大型银行走出去。首先是大型银行腰包渐鼓,家底厚实;其次是信息丰富,不再闭目塞听;三是执行国际会计准则,遵循市场监管规则,不应有逊人一筹的自卑感;四是国际上东风渐强、西风渐弱,国际大门逐步向我国银行业开放和招手;五是我国银行积累了前20余年的经验和吸取其他银行的教训,不会再盲目“交学费”。总之,形势有利于我国银行业抓住机遇走出去。但同时也应看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或许我国大型银行硬件具备了,但软件还有很多欠缺。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银行业在人民币还不是全球通用货币或自由兑换货币前,是不能与汇丰、花旗等“全球银行”相提并论的,他们的经验和处世之道也未必能照搬照用。因此,我国银行业要大步走出去,不仅要有众多国内客户大步走出去在前,还要有货币、人员、产品、网络、管理、文化等全方位的支撑,要想实现高标准的国际化远不是三五年或十来年的事。说一句不一定恰当的话,什么时候在国际排名前100强的非中国投资的大型银行高级管理层中,有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管理人员、专家领导去担任董事长或CEO等,或许可以说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就水到渠成或形神皆备了。
所谓地利,就是说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向何处发展最有利。对此,笔者的看法有三点。
首先,最好的地利条件还是中国国内。国内诸多有利条件不再赘述。关键是国内银行的许多事情还没有开办或没有办好,银行业责无旁贷要为国内经济、金融发挥助推器、加速器、稳定器的作用。一家银行要走出国门,走到境外,必须首先要成为国内、境内的佼佼者、排头兵。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种认为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空间日渐狭窄、生机减退、赚钱困难、前景看淡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其次,选择境外客场是非常需要学问、智慧、眼光、魄力、胆识的。笔者认为,除对方政府、监管机构、广大国民对中资银行持欢迎、接受并公平对待的前提条件外,似应把握好六个选向:一是跟随(或拥有)国内的优质客户群体和投资目标走出去;二是到本行人才、产品、技术最有拓展优势的地方去;三是到社会安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与我国互补关系强的国家和地区去;四是到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国度或地区去;五是到资本回报安全可靠、风险可控收益良好的国家和地区去;六是到与中国贸易、文化、语言、人才交流广泛、融合度高的国家或地区去。就现状而言,这六个选向均不可或缺。最近中东、北非、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重大骚乱和债务危机,足以说明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风险是很难把握的,而经济、金融、银行与政治、民生、社情息息相关,稍有选择不当,就会带来沉重的包袱或损失。
第三,还有一些问题也是中资银行必须事前考虑清楚的。如进入其他国家(地区)的市场,中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及价值能否持续?能否适应当地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能否依靠当地资源自给自足?能否给国内母行和兄弟行带来超值回报或实际效益?等等。换句话说,作为上市才五六年的“小学生”,我们如果去与那些有上百年历史和老谋深算的“教师爷们”去竞争、较量,不说是凶多吉少,也会是成本昂贵。在本轮金融危机中,连汇丰银行、瑞银集团等国际大牌银行也在美国上当吃亏,损失数十亿、数百亿美元,我国也有一些银行和投资公司在美国投资损失惨重,充分说明大学生赚小学生的钱容易,小学生想赚大学生甚至教师爷的钱不容易。
所谓人和,就是指人才和文化的融合。目前中资银行国内业务人才较多,国际业务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高端国际决策型、管理型、技术型人才更为稀缺。仅仅因为这一点,对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就形成了很大的制约,要想快跑、早跑、领跑,没有大批量的专业人才是力不从心和难以持续的,弄得不好会出重大风险和造成巨大损失。虽然这几年欧美遇到金融危机为中资银行吸纳人才提供了一些难得的机遇,但此类境外人才的归属感、忠诚感、使命感是不强的,除了高职位、高薪酬、高福利还有暂时的吸引力外,其他文化理念、道德说教、思想教育等都是苍白无效的。因此,做好人和的文章是走出去的银行必须首先做好和长期坚持做好的大文章,任何依赖少数人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想法难免要碰钉子、触霉头。
所谓事成,就是说中资银行走出去要能办成大事、好事,并能持续收获比境内或当地同业优良的利润回报。否则,中资银行就没有必要冒高风险或花高成本去换取那点对本行无足轻重的收益贡献。笔者不赞成说走出国门是“战略考虑”,是“着眼于长远的市场发展”等冠冕堂皇的“假大空”虚话。坦率地说,现在的国际国内市场已经高度融合,因此,无论国内国外,哪里低风险、低成本、高回报的机会大,中资银行就应该选择去那里拓展市场,扩大份额,收获回报。反之,哪里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小、回报差,中资银行就没有必要去那里创业扩张、为他人做嫁衣,花大钱得小利甚至赔本赚吆喝。建议中资银行到异国他乡去设立机构(或并购)前,一定要请国际信誉好的独立第三方(而非本行子公司或年报审计师)做好充分翔实的尽职调查,对当地金融业务的现实风险、潜在风险、预期风险、逆周期风险等都要有充分客观的评估和预防。如果以为别人经营不好而换成本行经营就一定会比别人强,一味只想去扩张赚钱,或许事与愿违,或许劳而无功,或许得不偿失。
作为国内大型中资银行,应该追求做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好银行,走国际化甚至全球化的道路就是要成为对国际国内都具有重要性、系统性、领先性、标杆性的优秀银行,一定要用更高的业绩评价标准和价值回报水平来要求自己的境内机构,同时对境外机构也不能例外。既不能让国内机构占海外机构的便宜;也不能让境外机构长期依赖总行和境内机构的救援维持账面微小盈利甚至长期亏损。
笔者衷心期待,目前部分关键指标已经进入全球上市银行前10位的几家大型银行能够继续精益求精,引领,其他中资银行也能积极行动,有序跟进,大家共同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道路上永不掉队,昂首前进,为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争取更有利的成长空间做出更大贡献。
五月份工作总结
1、承德市教育督导组对双桥区进行阶段性教育督导。
2、双桥区政府再次召开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动员大会。
继5月6日双桥区教育局召开了“迎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第二次推进会”后, 5月24日,双桥区政府再次召开“迎接河北省教育督导评估动员大会”,进一步安排部署下一步迎检的准备工作。参加会议的领导有区人大魏民副主任、区政府李建侠副区长、区政协陈彦伦副主席。区直相关部门领导、各镇办主管教育的领导、教育局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1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上教育局任文田局长从迎接省督导评估的时间、形式、内容、结果,准备工作进展情况,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通报。刘春敏督学详细介绍了各部门需要上报材料的具体要求。最后李建侠副区长作重要讲话。讲话对今后我区迎检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迎省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做好迎省检的各项工作;三是统筹安排,强化合力,确保顺利完成迎省检工作任务。
3、中小教研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
中学教研室在掌握毕业班复习备考情况的前提下,各学科5月份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数学学科在十二中召开现场演示课活动、物理学科在民中召开了复习研讨活动,语文学科组织部分学校召开研讨交流活动,历史、政治学科以观摩课的形式在双峰寺中学开展全区毕业班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参加全市中考模拟考试,组织参加省教研员培训。
小学教研室全体教研员5月份对双桥区小学第三次视导工作,主要是对教学档案查漏补缺,听课和指导各科教研活动。进行了小学毕业班考前辅导,为了系统、科学、有效地做好毕业班总复习工作,小学教研室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师进行了考前辅导。组织4名教师参加承德市评优课活动,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英语2人,科学2人)。组织双桥区小学三年级英语能力竞赛,60人分获一、二、三等奖,5所学校获团体奖。
4、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
5、“十二五”期间我区又有四十三项省级课题立项。
双
桥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区教育学会认真组织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近日,经河北省教育学会审定批准,我区有四十三项列为省级课题,重点课题为十四项,一般课题为二十九项。通过此次课题立项活动,区教育学会再次对区属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进行培训,促进了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同时,为我区“十二五” 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6、中行承德分行爱心捐助老西营小学。
5月4日,中国银行承德分行的领导和营业部团支部团员代表及媒体记者,来到双桥区双峰寺镇老西营小学,举行了“百年中行 助你成长”的爱心帮扶活动,对全校学生捐助了总计折合人民币8880元的学习用品,他们的义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7、检查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执行情况。
为加强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的管理,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务科工作人员对八中进行了专项检查。
8、教育系统捐款。
局机关工作人员和各校教师进行博爱一日捐、植树、工会捐款378265.00元。
9、积极开展迎省教育督导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按照双桥区迎省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区教育局五月上旬和中旬两次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的迎省督导评估准备工作进行了细致地检查。
10、加紧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安装。
教育局电教仪器站抓紧监督为各校安装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同时检查各校各功能教室的设置情况。
六月份工作计划
1、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组将对双桥区教育进行综合督导评估检查。(6月27日至29日)
2、继续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各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3、组织八年级学生地理、生物会考。继续指导毕业班教学,组织参加中考。
4、继续进行小考准备工作。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自然波及了中国经济,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受到猛烈冲击,尤其A股市场历时11个月,最大跌幅为72.6%,总市值被蒸发约24万亿元。由于华尔街金融震荡尚未结束,我国各金融机构持有美国各种金融资产量的大小,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与否将构成直接影响作用。
据美财政部披露,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持有美国债券投资组合总额为1.06万亿美元,其中51%是美国国债,持有5000多亿美元国债(比不上美国国债一天的交易量),42%是GSE(美国政府相关企业)债券,剩余7%是企业债券(包括资产支持证券和抵押债务证券等)。美国财政部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房利美、房地美(简称“两房债券”)发行约5万亿美元债券及房贷担保债券,外资持有债券总值约1.3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持有量3760亿美元。
中国银监会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6月,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相关公司债券316亿美元。其中持有两公司担保的债券175亿美元,持有两公司发行的债券141亿美元。而在3家国有上市银行中报中,同期持有“两房”发行债券及其担保债券余额分别为143.52亿元和114.55亿元,相对其全部美元资产,这部分GSE债券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美元债券结构中权重分别只有28.91%、22.99%和11.22%。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招行和中信都持有“两房债券”。中行持有量可能达200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2.6%,其他5家银行持有量相对少,占总资产比例不到1%。
中国银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美国金融市场动荡并不会对中国银行业基本面带来重大影响。据中金公司最近测算,14家上市银行账面上,与雷曼兄弟债券类似公司债余额预估值大约为612.58亿人民币。若这部分债券的发行主体如雷曼般马失前蹄,这14家银行将为此蒸发183.78 亿人民币(由于账面录得资产减值可申请退税,则40%损失中75%将最终反映在上市银行税后利润中,这部分总额为183.78亿人民币,其中中国银行88 亿人民币)。按中金公司2008年业绩预测模型,上述美元企业债损失将为上市银行带来平均2.7%盈利影响。其中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与交通银行3家受影响程度最大,分别为12.7%、7.1%和5.5%。经过金融震荡后,高风险、高杠杆的投资银行(美国)模式,将向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转移,我国金融机构也要向这个方向发展。
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蔓延,世界经济发展将面对“滞”与“涨”同时加剧的严峻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加大。次贷危机影响将向实体经济进一步扩散,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和俄、印、巴等新兴经济体经济都出现不同程度放缓,世界经济增长下滑趋势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比2007 年增幅回落1.1个和1.5个百分点。
从国内看,促使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明显增多。一是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受国际需求减弱、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对经济拉动作用继续降低。根据美国的统计估算,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含香港)对美出口仅增长1.8%,值得重视。二是消费实际增长将放缓。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偏低和价格总水平高位运行,大大削弱了居民消费能力。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明显降温,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乏力。三是投资实际增长将减速。受出口和内需增长回落的影响,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加上股市融资规模缩小、企业利润增长回落等因素使投资资金趋于紧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将减速,估计下半年扣除投资品价格指数后的投资增长在15%左右。尽管灾后重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拉动投资增长,但改变不了投资增长整体趋缓的趋势。
本轮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货膨胀抬头,将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周期性调整,尽管对全球经济走势的判断仍存在分歧,但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胀加剧短期内已成定局,而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尽管受外需与投资实际增速明显放缓影响,我国全年GDP 增速将回落至10%以下,但消费需求仍会平稳增长,物价水平也将有所回落,国民经济总体上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判断如此:(1)投资将平稳增长,而实际增速仍呈下滑趋势。(2)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3)出口增速将基本稳定,但外贸发展形势仍然严峻。(4)价格指数逐渐回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5)工业企业产销平稳,企业利润增速将继续下降。(6)流动性依然富裕,但加息可能性减小。(7)人民币升值步伐趋缓,双向波动将增强。(8)股市将在中低位宽幅震荡。(9)房地产市场价滞量减态势将进一步延续。(10)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大,但全年业绩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通货膨胀在上升,出现企业活动趋弱的迹象,经济扩张预计将进一步失去动力。预计2008 年-2009 年,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从2007 年的8%减缓到7%;中国经济增长将从2007 年的近12%减缓到约10%。IMF 进一步预测,2008 年中国全年的GDP 增速将在9.7%左右,2009 年将达到9.8%。
鉴于形势,目前中央的经济已明显转向保增长,除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外,其中看头最大的是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9月25日起,除工中农建交和邮政储蓄银行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地震灾害地区下调2 个百分点,此次下调给市场释放资金大约有1500亿人民币;10月15日执行下调存款准备金0.5%,释放资金大约有2200亿人民币,还有存货利率下调0.27%,及储蓄存款利息税免收,10月27日存贷款利率又下调0.27%,对股票市场构成信心和实际上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宣传推广 品牌特色 问题与对策
金融危机后,华尔街备受争议。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后,银行的盈利性形象变得大肆宣传,盈利模式的风险性却不为大众关注。因此,银行转型的特色途径和形象美誉度的维护是业界潜心研究的课题。银行需要更主动地开展宣传推广,形成品牌特色,提高品牌价值。建立品牌特色是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上寻求新发展的着力点。
一、银行宣传推广工作的特点
对现状的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开展传播工作,并顺利完成目标的首要条件。
笔者分析发现,各行的宣传推广工作有以下特点:
1.在宣传投入上,各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用的数额逐年呈上升趋势,原因一是为推进服务渠道建设和促进业务发展,加大了投入力度;二是没有更加注重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招待费和会议费等高弹性费用应该进行总额控制、预算管理等。随着与众多企业合作的增加,银行在合作模式上应该有所创新,举行推广活动或仪式应该兼顾客户的满意度和管理的集约化。
2.在宣传方式上,各银行注重整合,传统的媒介(电视、报纸、网点)占比大,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快捷互动等优势突出,抢先占有市场的策略也大规模开展,这也是实施差异化策略的平台。总之更好的细分和定位目标市场才能达到预期宣传效果。根据不同的媒介,界定不同的宣传内容,以满足受众的心理和信息需求。由于大刀阔斧的思路改革不仅投入大,而且产出效能不确定,使得实际控制为国有的银行相对保守稳健,更多地在硬件系统上进行新的提升和推广。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推广经验较少的新兴的网络媒介(门户、财经网站、微博)上的推广创意更加大胆新颖。
3.在宣传效果上,各银行渠道选择和偏好的不同,使其对公司形象的塑造和客户忠诚度提高的影响不同。有学者调查显示,以新闻信息为参考点,公信力的排名具体为: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人际渠道>新媒体。以广告信息为参考点,通过文本与图片结合的形式产生的影响力大、传播效果最佳。加之声音和电视画面的传播方式效果要根据内容的特性来决定。多见于银行着重宣传企业文化、服务质量。很少见银行依靠“明星效应”来进行宣传。这说明银行的客户年龄层较高,更理性地注重储蓄和理财的安全需求、收益需求和投资需求。除此之外,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是树立形象、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是丰富内部员工生活的途径。笔者认为国有行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也取得了可观的内外部宣传效果。
针对上述宣传工作的特点,银行从业人员应该就如何在竞争对手中突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服务深入挖掘和研究。金融服务需求无处不在,推广工作是个关乎企业长期发展的议题。
二、宣传推广特色缺失以及对策
虽然各行做了大量关于宣传推广的工作,但是品牌特色的缺失是突出的问题。基于我国的文化传统,抓住受众心理进行宣传和营销,是加入WTO以后本土银行应该凸显实力的机遇。如中行全国铺开的“百年中行”的概念主题,借助会议、展厅、图册、公益活动、合作推广、口号和标识征集、有奖竞赛、移动用户体验、优惠活动、答谢会、体育比赛等活动,通过热线电话、电邮、网站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和拓宽宣传广度,最终集团宣传的效果明显。
研究表明,并不是越多的媒介投放,效果越好,更重要的是在媒体分众化的情形下,进行受众分析和细分市场。虽然宣传工作的内容知识纷杂,部分可以外包,可在广告外包的情况下,怎样建立沟通机制和评估效果尤为重要。品牌塑造与传播是一种长期的投资,银行自身对于宣传工作的方向的把握是在市场分析基础上应变的。
因此针对特色缺乏这一主要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1.重视宣传内容的包装,为巨大的信息量设定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例如报纸推广深层次和独到的行业内容,会体现企业的专业性和品牌的文化沉淀;微博推广电子银行的业务或经济体育等平易近人的内容,会体现企业对用户反馈、客户维护的重视。银行应该与公众媒体形成合力,加强沟通,策划和编辑企业的优秀新闻、发展动态、研究课题等,并且巧妙回应网络传播的负面报道,防范舆论风险。
2.做好品牌的管理,由办公室牵头,各业务部门实践,从基本业务、融资业务、银行卡业务到保险业务进行品牌组合。尤其在高端客户的服务上,注入差异化的策划设计,形成统一的品牌设计,强势的拳头产品。对内做好文化内涵建设,在同业对比中加强队伍凝聚力和品牌依赖度。对外处理好公共关系,突出品牌组合策略和市场定位。
3.运用实证的手段进行工作效果评估。市场调研、客户回访或渠道考核等工作都要持续关注,而且总分行的协调和对接能够把实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排除。发挥好企业网站的作用,在已有的客户信息基础上,进行加深体验的沟通,从而能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改变客户忠诚度较低的现状。
4.尝试将教育培训结合到宣传工作中。银行可设置专门机构进行教育培训,讲授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金融内容,达到金融知识普及和追求特色的目的。随着大众理财投资观念的提升,咨询需求越来越多。为了迎合潜在客户,增强其经济素养和培养其理性的经济行为,银行可尝试与人民银行、银行业协会一起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交流,与教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合作推广金融材料。
参考文献
[1]谢治春.强势金融品牌特征与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发展[J].上海金融,2010(07).
[2]龙拓互动.有的放矢 放大效果[J].广告人,2009(03).
步入2010年,坊间纷纷议论新的一年银行可能出现资本不足以支持高额信贷、亟需向资本市场进行巨额融资的情景。笔者认为,对商业银行来说并非只有市场融资这一道门槛,真正的门槛或许更多,如融资门、规模门、风险门、效益门、结构门、监管门、薪酬门、低碳门、责任门等等。其中比较重要且不能绕过去的主要有以下几道:
新资本协议达标情况的验收门槛
虽然有的大型银行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了“服务价值年”、“贷后管理年”等口号,但对许多大银行特别是有志于成为国际活跃银行、国际一流银行的那些排头兵银行来说,2010年的大考将是对新资本协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落实情况的验收。据了解,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在2010年前已经或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
此前,银行监管当局也了我国银行业推进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时间表,大致目标是,到2010年底我国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如工行、中行、建行、国开行、招行、浦发行等,要成为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国内其他银行最迟到2013年底,也要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进行资本监管和风险管理。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巴塞尔委员会于2009年7月对新资本协议进行了修复和补充,提出了《新资本协议的修改建议》等多份文件,对原先强调不足或有所忽略的三大支柱内容各自都做了强化、深化、全面化、针对化的监管加固或风险设防,使新协议的实施不仅能符合经济顺周期的特征,也能在经济的逆周期发挥作用。
目前,中国银监会正在对部分大型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准备情况进行前期评估,并提出自2010年初开始接受新资本协议银行的申请,其他银行可以从2011年以后提出申请。看来目前尚未作出任何推迟实施进程的安排。几家准备成为国内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也在厉兵秣马,加班应对。据某大型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的准备工作一直没有停顿,危机出现后还加快了速度,并结合新要求、新环境、新参数对原先设计的模型、框架、标准等进行了合理调整与优化,力争成为国内首家达标(实施新协议标准)银行。由此看来,2010年底的时间界限已经固定,仅剩短短一年时间,中国的几大领先银行是否已经准备好跨过这道具有国际标高的门槛,需要拭目以待。这道门槛或许也是一块检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试金石,能够率先通过特别是按内部评级高级法通过的银行,无疑会在国内金融市场上占得先机,赢得其他银行难以撼动的领导力和竞争力。
需要一提的是,要跨过这道门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即便通过了这道门槛,也不能保证银行就能白璧无瑕,百年无恙。用西方银行的经验、体会和实践数据调和出来的新协议,在我国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土壤下能否“一通百通”,还需要长时间的检验,甚至需要通过一些恶劣环境的压力测试。据笔者所知,西方一些学者对风险管理强调模型量化,能不能量化的东西都做出一些假定、公式或收集一些数据来建立一个或多个模型。而恰恰这些模型是国内多数银行的决策者、管理者们不擅长或不精通的。因而,国内银行为了新资本协议和风险管理达标,少不了要花费巨资自我开发或引进西方模型,拜师学艺。
笔者并不反对自我开发或引进模型,只是想提示一下,西方的模型不是万灵的,即使在西方国家的土壤上,也几乎无人测定出来这次危机;即便事后用某些模型去演算,其预测出来的损失也显著低于危机导致的实际损失。究其不灵验的原因,或许历史数据的不够充分是其中之一,或许还因为历史数据中多有顺周期的数据而缺乏逆周期数据,模型的风险量化技术还有待完善和成熟等。因此,在推进新资本协议的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搞“模型崇拜”,以为有了模型就可以解决我国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痼疾。当然,我国银行更不能妄自称大,传统的用定性方法估测风险、人为主观判断和行政裁定、重感情而轻理性的风险文化,更是断断不能延续使让之死灰复燃。在重视建立、积累长周期(10年以上)、双周期(顺和逆)模型数据的同时,去伪存真地保留和优化一些科学合理的定性监测手段,或许是我国银行业走进新资本协议门槛应该备足并循序渐进、持续强化的一门必修课。
提高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底限的门槛
2009年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最困难并卓有成效的一年。对商业银行来说,2010年外部经济大环境好于2009年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就银行的内部环境看,却有了一些新的、可能在一定意义上说不如2009年前的一些变化。其中一个变化是,2009年为保增长,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有较大损伤,风险篮子的“垃圾”或“疑似垃圾”有较多增加,银行体内自我排毒的功力或有减弱。2010年怎么走?还能不能继续维持2009年的打法?很显然,打法要变,步调要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银行必须补充和强化自身的资本充足率,降低风险篮子中具有现实和潜在危险的垃圾的数量和重量。有分析指出,“2009年的信贷高速增长已经使得整个银行的静态放贷潜力接近极限,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了1-3个百分点。”应该说,这个事实无法漠视,这也是前面提到市场担心银行业急需“补血”而向资本市场“抽血”救急的原因之一。
据笔者观察,商业银行这种资本充足率快速下降,并非仅仅与信贷快速增长一个因素相关联,与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国际化、集团化的步伐加大加快也有密切关系。既然保增长是2009年的唯一选择,既然国际化、综合化又是大大小小银行众口一词的最佳战略,那么,这种资本充足率的减少就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有专家预测,2010年银行业的融资需求或将超过5000亿元。笔者认为,迫使银行密集融资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监管部门提高了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的门槛,还对银行之间发行次级债作出了限制性规定。监管部门采取这些“挤”、“压”、“卡”等措施的良苦用心和良好出发点是勿庸置疑、无可厚非的。但这些措施的集中出台,无疑将迫使银行在保增长和保安全上面临两难选择。笔者一直认为,对银行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但强调安全性也不能脱离经济决定金融的轨道,如果没有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坚实基础,即使资本充足率再高,银行也可能难逃厄运。
有资料显示,英国北岩银行在其倒闭前的资本充足率为16%,不良贷款率低于2%,说明高资本充足率未必是保护银行安全的唯一屏障。目前,银监会已经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门槛,要求中小型银行要提高至10%以上,大型银行要提高至11%以上,核心资本率不能低于7%等。坦率地说,这并非科学计量的结果,抑或是一种强化监管和讨价还价的妥协性安排。笔者既不相信资本充足率低于11%的大银行就会在现实环境中摇摇欲坠,也不相信资本充足率高于10%的中小银行就能坚如磐石。不过,作为一种合规性的监管要求,笔者赞同商业银行要从长远的持续发展考虑,宁可把资本基础夯实得更坚固更厚实一些,也不要去做无本生利、小本套大利、见利忘义的投机冒险之事。要做一个优秀的长跑运动员,不能在出发或爬坡阶段就把自己的体力和本钱消耗殆尽,要多想办法保存和补充体力,才能在终点笑到最后或笑得最好。就目前情势而言,即使按照银监会的监管新标准,对几家大型银行来说,资本充足的真正挑战或许不在2010当年而在其后年份,但2010年不做好应对之策仍是会很被动的。
信贷规模和结构调整约束的门槛
实事求是地说,这是2010年对商业银行最为务实、最不能回避的一道铁门槛。经历了2009年的天量信贷投放或笔者所称的“”,对许多银行来说,2010年的信贷新增投放是欲罢不能,欲进却力不从心。其中不完全是资本金不够充足和必须守住监管底限的原因,更长远地看是对银行生存能力和风险驾驭能力的一种检验。
面对新一年GDP或许超过8%的增长预期,商业银行要想脱下2009年费劲穿上的信贷高速增长的“红舞鞋”是很困难的。一方面,2009年上马的许多新项目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交通建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工程,没有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还不能完工见效;另一方面,作为2010年调整结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新开工,以及惠及“三农”,发展中小企业,促进个人消费和住房按揭贷款,支持产业转移,加强环保、低碳、新能源建设等基本需求,没有银行信贷资金做强力后盾也是难以想象的。据了解,现在各家银行已经排出了2010年的新增贷款计划,仅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四家大银行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就将达到3.1万亿元。在笔者看来,上述数字或许只是一个保底的基础数据,实际的增加额可能会高出10%以上。比如说,其中一家大银行,有报道说该行2010年新增贷款控制目标为6000亿元,然而这家银行在2009年新增贷款达到1.1万亿元以上,是国内2009年新增贷款最多的银行。难道它真能在2010年壮士断腕,把以前争来的一些项目又吐出去,从10米跳台转到3米跳板吗?据一家大银行初步测算,仅满足已签合同项目的续建续贷,就要占到今年新增信贷额度的40%左右。面对开始复苏的国内外市场,银行能够甘愿做一个旁观者吗?
2009年,笔者曾经撰文力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做保增长的主力军,当时曾提出要把中小企业、三农领域作为银行信贷重点支持的方向。但一年下来,虽然银行信贷总量翻番增长了,但信贷结构调整却不尽如人意。大量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央企),进入房地产领域,部分资金甚至进入了一些过剩产业领域、股市和特殊利益者们的腰包,造成了资金浪费和新的资源分配不公。2010年,国家把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放在宏观政策着力点的首位,要求银行必须为此作出积极、有效、务实的信贷结构调整,这就给各家银行出了一道难题。一方面,信贷新增总量肯定不能再像2009年增加那么多,另一方面,信贷资金的对象结构也必须符合国家2010年政策的期待。在这道难题或门槛面前,商业银行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呢?在前不久召开的2009年中国金融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重申我国货币政策多目标制是符合转轨国情的。他还特别强调了要思考货币政策的“工具箱里到底要放多少东西”的问题。这引发了笔者联想,作为一度被央行弃置不用的信贷规模总量控制工具,会不会在2010年重新或变相出山呢?为了管理过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建议商业银行对此要未雨绸缪,不仅要有应对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准备,也要有应对信贷规模总量硬约束的准备。
此外,在信贷结构调整上,商业银行一定要有积极作为,不能再“口惠而实不至”。近日,一行三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金融服务指导意见》,看来银行信贷结构随产业结构调整而调整并作出先于产业调整的主动调整,已是刻不容缓之事。过去虽然没少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有些国家希望银行有所为或有大作为的事,银行却囿于自身利益和现实环境不太想为或根本不作为。建议2010年能够切实改变这种政策与执行扭曲的现象。据报道,有的银行在2010年提出了信贷结构调整五字方针,即“进、保、控、压、退”,这是2010年的一个应时之举和明智之举。笔者建议,是否还可以考虑加一个“舍”字,舍掉那些短期看或有利可图、长远看却舍本逐末或得不偿失的所谓“商机”,让银行在持续科学发展的跑道上始终轻装前进。
六大风险监管整改的门槛
加强风险管理是银行持续不衰的主题之一。2010年我国银行业却有一些新的具体业务信贷风险品种放到了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桌面上。2009年12月,银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结合2009年的信贷实践进行自我检查,重点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风险、房地产行业信贷风险、案件风险、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资本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六个方面进行检查整改;近日又了《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这些都是2010年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和作出回答的一些新动向。
关于六大风险,银监会指向如此明确的风险警示,提出了明确的整改完成时间表(要求在2010年6月底以前,所有六大风险排查工作结束),这是很少见的。它可能预示着以下信息:一是这些风险在银行业比较普遍,不是仅在一家银行存在,而是多数银行都存在;二是这些风险的潜在危害性很严重,或者已经显露端倪,造成损失;三是这些风险信号在某些银行还没有被引起重视,如果不加警示,不加整肃,不排除有的银行在新的一年还会故伎重演或变本加厉。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对这六大风险决不能置若罔闻,甚至自我检查、整改的内容也不能只局限于这六个方面。2009年的信贷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思维、标准和风险文化理念造成了高强度的冲击和损害,要恢复到正常的管理环境,就像宏观的积极宽松政策不能快速退出一样,也要有一个缓冲期。但缓冲不是拖延,更不是与监管、治理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5月12日,星展银行北京三里屯支行正式开业,支行内设星展丰盛理财中心,由专职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及专业的理财服务。三里屯支行的开业,将进一步加强星展在京服务网络,为更多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星展中国在上海、北京、天津、苏州、杭州、深圳、广州、东莞和南宁拥有19家网点,其中杭州分行、上海古北支行及日前开业的北京三里屯支行是近两个月来新增网点。为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星展中国将在未来加速增设网点,拓展业务网络布局,预计在3年内将现有网点增加至50家。
银华永祥保本5月23日起发行
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公告称,银华永祥保本混合型基金已于5月23日起正式发行,投资者可通过中行、建行、工行、招行等各指定代销银行及券商网点认购。据了解,银华永祥保本基金的保本周期为3年,由担保人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对募集期内认购并持有到期的基金份额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
公告显示,银华永祥保本混合型基金将按照恒定比例组合保险机制将资产配置于保本资产与收益资产,投资的保本资产为国内依法发行交易的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含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债券回购等)、货币市场工具;投资的收益资产为股票(包括中小板、创业板及其他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上市的股票)、权证。
银华永祥保本基金在保本期内投资保本资产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持有现金或者到期日在1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不少于5%;投资收益资产的比例不高于40%,其中,基金持有全部权证的市值不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保本基金过往7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20%,不仅能够很好地覆盖银行存款收益,而且能够战胜中长期通胀水平。截至5月13日,银华保本增值(三期)仍取得正收益,并高居保本基金榜首。
中意人寿大庆分公司获准筹建
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设立大庆分公司的申请正式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进入筹备阶段。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以“铁人精神”闻名于世。其地缘和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哈大齐工业走廊中轴,是黑龙江西部的交通枢纽。数据显示,大庆排名全国百强城市第19位。2010年,大庆实现生产总值2900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增长10.1%。大庆拟在“十二五”期间创建百年油田,同时实现经济转型,使非油经济比重达到60%。
续期+红利+生存给付
合众首发“三合一通知书”
4月27日,合众人寿历时半年整合的“三合一通知书”实现首发,这标志着合众客户通知书实现了由繁而简的“大瘦身”。该项目是在合众人寿总公司保费部、运营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和外包公司的合作下完成的。通过该项目可以实现续期收费通知书、红利通知书、生存给付通知书的合并邮递。这也是合众人寿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方面再度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组织第4次绿色助学公益植树活动
4月24日,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第4次组织全体员工来到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参加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绿色助学公益植树”活动,植树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全部用于捐资助学。这是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连续第4年组织员工赴房山开展植树活动,至今累计植树800余株,已经形成郁郁葱葱的“太平林”。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向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公司颁发了荣誉证书。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郑庆红女士表示,“保险公司员工从事的是一项爱心事业,能够为社会奉献一份心、出一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是小小创意家――“心暖Family”2011主题活动拉开大幕
恒安标准人寿启动少儿填图活动
5~7月,结合母亲节、儿童节和父亲节等家庭节日,恒安标准人寿以“我是小小创意家”为主题的填图活动,在全国拉开“亲子活动月”。
此次填图活动同时拉开了恒安标准人寿2011年“心暖Family”活动的大幕。“心暖Family”已经连续第4年举办。自2008年正式成立后,这个平台为所有爱心人士搭建一个公益活动平台,通过感恩父亲节、慈善进社区、健康讲座以及汶川震后填图等品牌活动,带动参与者体验爱与感恩的内涵,体会自身人生规划面临的财务需求。
新华保险第10届高峰会隆重表彰销售精英
5月17日,为迎接15周年司庆,新华保险在北京召开第十届高峰会,隆重表彰在2010年度取得突出销售业绩的个险、银代、团体、财富和续期业务渠道共400多名营销精英,共同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心得体会。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总裁何志光率总公司管理团队及全国34家分公司总经理一同出席了此次盛典。前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作为特别嘉宾莅临现场并发表精彩演讲。
中宏保险厦门分公司隆重开业
5月10日,中宏保险厦门分公司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中宏保险厦门分公司正式开业,标志中宏在中国东南部的业务拓展更进一步。自2001年中宏在广州设立了首家分支机构广州分公司(现已更名为广东分公司),多年来稳步拓展华南市场,已先后设立了广东、深圳、福建、厦门分公司。
友邦中国3D“产品展示中心”上线
5月9日,友邦中国欣然宣布全国首个3D“保险产品展示中心”正式在友邦中国官方网站上线,这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首个提供网络多媒体互动的产品中心。消费者登陆友邦中国官方网站省略/aiaprd,即可享受3D“产品展示中心”带来的全新体验。
该产品展示中心通过模拟场景及多功能媒介展示,运用真人立体视频介绍,全方位讲解产品特色,图文并茂形象剖析投保案例,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保险产品。友邦中国首席行政官陈剑和先生表示,“‘产品展示中心’将作为全新的网络营销工具,以更加体贴、高效、便捷的形式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未来,该中心还将不断升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清晰的产品展示及更为周到的体验服务。”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参加变额年金
产品试点研讨
2010年中国保监会开始在国内市场启动变额年金的创新试点工作。基于MetLife在变额年金的全球成功经验,保监会邀请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参加变额年金的研讨。大都会人寿的产品精算和投资人员全程参与试点规定的设计和讨论,与保监会及同业共享了Metlife在变额年金业务上的经验。基于全球及中国的资本市场现状,MetLife选择了GMAB作为变额年金创新的方向,并采用CPPI(固定乘数平衡模式)的管理模式。而去年美国大都会人寿分别在韩国和英国推出最新的运用CPPI技术设计的变额年金,极受当地客户的欢迎,取得不俗的销量。
新华保险向台湾火车翻覆事故受伤客户慰问
4月27日,台湾阿里山发生火车翻车事故,新华广东分公司初步确认车上乘客叶银仙系新华保险公司客户。叶银仙投保了新华保险的银行产品,享受新华保险“如影随‘行’”全球化人身风险管理方案。基于此,新华保险总公司立即与国际SOS取得联系,委托其台湾驻点机构协助寻访客户,并提供相应服务。28日下午,国际SOS驻台湾的工作人员通过多方走访,终于在嘉义县人民医院见到了因脑裂伤、右膝受伤卧病在床的叶银仙,并确认了其新华保险的客户身份。工作人员代表新华保险送上鲜花,并且表示虽然客户投保的是身故险,仍将视客户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人道主义服务。
国泰人寿新推“福禧成长”少儿险
国泰人寿推出“福禧成长两全保险(分红型)”,这款产品不仅给孩子从成人、创业、婚嫁到退休各阶段的固定保额的保障,让人生的各个重要时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浓浓关爱,而且提供累积生息服务和保单分红利益,安全又灵活地实现财富增值。
该产品的生存给付比例高,返还时间早。除了在18周岁和22周岁分别给付1倍保额外,25周岁再给付1倍保额的生存金。也就是说,如果投保10万元保额的福禧成长,在25周岁时已领回30万元的生存金,相比市场上同类产品,福禧成长的返还时间早、金额高。另外,累积生息+分红也是该产品的一大亮点。如选择将生存金留存在公司按月复利累积生息,那么60岁时的满期金+红利+累积生存金之和将是一笔数目可观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