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能大赛总结

技能大赛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技能大赛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第1篇

1、策划及前期准备

4月24日—5月4日准备策划书及活动通知,经学校学院批准,正式下发至各学院,同时开始宣传工作,5月4日报名工作结束,同时对报名人数进行汇总,其中主要有交通学院,土建学院两个学院参赛,共计报名42组,168人次。

2、活动开幕式

5月12日早上8:30,在工二b301召开了开幕式,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建筑材料试验室主任李九苏老师主持了本次开幕式,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孔伟红、副院长龙科军、建筑材料实验室老师及院团委书记马玉文老师应邀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3、比赛初赛

上午9点,初赛正式开始,共33组参加比赛,分为四个考场,以每组单独答辩和做题的形式进行,各考场秩序井然,由道路协会各部长分别作为各考场负责人,上午十点半初赛正式结束,由道路协会负责人进行统分,当场选出进入复赛的队伍。

4、比赛复赛

上午十一时,工作人员正式宣读进入复赛的队伍,本次比赛共十六组进入复赛,宣读进入复赛队伍时,现场气氛高涨。进入复赛的队伍当场由道路协会的各负责人领入工二各实验室进行复赛,复赛以实验的形式进行,由各位评委老师当场指点评判。评委老师认真负责,公平,公正。复赛结束后,由评委老师对成绩进行汇总,最终评出一等奖1组、二等奖2组、三等奖3组、优胜奖10组(见附录)。

二、活动自我评估

总的来说,这次第七届建筑材料试验技能大赛各个阶段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准备充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了体现,正是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充分开展的前提。比如我们提前确定好各部门负责的工作,这就为随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后续宣传很到位,比如联系其它各学院学习部长,使活动通知下达地更到位,最后使报名人数大大地增加。

③在甘饴园及汀香园张贴横幅、海报,各寝室楼下张贴通知,充分利用微博、人人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④道路协会各部门工作人员团结一致。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活动开展阶段,道路协会每位成员都积极配合,这是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

⑤分工具体安排合理,在开展活动之前,道路协会开会确定了初赛的每个考场的负责人以及复赛各个考场的引导人。

⑥道路协会负责人及各部门工作人员与各位评委老师积极协商,并且得到了建材实验室老师的大力支持,使得各部门负责人对比赛都能了解到最深,做到最好。

与此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

①起初报名时间截止在4月30号,当时为五一假期,所以当时报名人数不多,宣传效果不明显,所以最后把报名截止时间改为5月4号,继续宣传,在今后的比赛开展前要把各阶段时间确定好,确保比赛可以整体圆满完成。

②由于负责人的失误,没有在报名截止时马上统计出报名人数,造成活动后续工作的拖延。

③宣传时期,没有针对性,所以报名人数和预计有差距。

④报名信息多处出错,其中包括参赛人员的姓名,班级等,此为工作人员粗心所致。所以今后工作应该应该更加细心,尤其是在这种细节问题上。

⑤准考证发放时间通知过晚,使得很多人没有空出自己的时间来拿准考证,甚至有些同学是在考试当天才拿准考证的。

⑥由于此次活动初赛是需要所有人在工二b301统一候考的,人也比较多,中间持续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出现了很多组在进行完初赛就直接离开的情况。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增强了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工程材料的了解,使得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倡导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同时也是增强了各学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各学院之间的友谊。此次大赛是对参赛选手对于土木工程材料了解以及作为工科必备的动手能力的一次很好的考验,受到了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

长沙理工大学教务处

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训基地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控技能大赛 经验总结 赛教结合 项目教学

1.中职数控技能大赛的特点

1.1.社会关注度高:数控技能大赛参与的人员有企业工人、技术人员;职业院校在校生等,为企业和学校数控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控技术人员的成长提供了交流提高的平台,也因此越来越被广泛认可。同时,数控技能大赛也带来广泛的社会效应。如:企业的广告宣传效应;学校的品牌效应;职工荣誉与待遇;学生就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良好的影响力。

1.2.竞赛项目多:数控技能大赛的竞赛工种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装调维修工;还有以团体参赛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组合、高速多轴加工;在编程方式上,既注重选手的现场手工编程能力,同时也考核软件应用能力;在考核操作能力的同时,更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

1.3.技术引领作用强:竞赛项目引领了数控技能人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方向。近几年,数控技术的多轴化、高速化发展趋势明显,数控技能大赛起到高新技术的引领作用。

1.4.竞赛投入大:数控技能大赛在社会投入、企业投入、学校投入、个人投入方面,从资金、设备、配套资源、人员、时间等各个方面都是需要大量投入。

1.5.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

职业素质方面:刻苦钻研,对专业有兴趣;踏实勤奋,对工作肯付出;认真严谨,对自己严要求;自信坚持,对职业有目标;灵活应变,对环境能适应。

专业素质方面:以数控机床高级工操作工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为起点,更加强调软件应用能力、工艺能力、质量控制、操作熟练度等。

人文素质方面: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综合素质等。

2.数控技能大赛培训经验总结

通过对本专业历年参加数控技能大赛的总结与回顾,技能大赛培训的有效方法有:

2.1.提高理论基础:学生的理论基础是技能大赛的根本,在选拔学生的过程中就要重视。

2.2.加强基本功训练:技能大赛中选手比拼的各种技能最重要的是熟练程度。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练好基本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加工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2.3.专项专题训练:每一年的大赛都会有一些新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因此,针对性的培训非常重要。如:软件应用的专题培训,宏程序的专题培训,或针对一些不常见有难度的零件专题训练等等。还可以为了强化某项技能进行专门训练,如:量具专题,组合夹具专题等。

2.4.产品项目训练:以产品或项目为引领的训练在大赛培训中最重要,也最有效。做法就是要求指导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个简单零件开始,对每一个产品或项目都进行全过程跟踪辅导,直到选手能独立、合格、规范地完成这个产品或项目。经过积累,选手逐渐的掌握了各种复杂零件的加工技能,水平能力会稳步提高。同时,选手每完成一个产品的加工过程,都会有成就感,在这样积极情绪中继续努力去做好下一个,形成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

3.大赛引领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我们在技能大赛培训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但是中职的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还缺乏有效的衔接,技能大赛的引领、示范作用还没有全面融入到常规教学当中,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分享到职业技能大赛带来的好处。因此,研究职业大赛与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提高的紧密关系,探索赛教有效衔接的方法途径,对于形成职业技能竞赛“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教学氛围,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3.1.技能大赛项目与课程建设衔接:

在示范专业建设中,围绕数控技能大赛的主要项目: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数控装调维修工,校企合作开发主干专业课程《零件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零件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

3.2.采用以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基于职业岗位分析,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构建基于行动过程导向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的项目或任务类似于独立的一个竞赛题目。教师为学生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项目设计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教室和实训室融为一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

3.4.教学融合竞赛培训经验,因材施教:

3.4.1.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学从基础讲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3.4.2.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解、演示、仿真,再到机床上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边理论,边实践,加强基本功训练。

3.4.3.模拟竞赛练习:在编程与加工课中,以项目练习模拟竞赛,使每一次课,每一个同学都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收获。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大赛培训中总结出的有效办法,借鉴过来应用在课堂上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多元评价的过程考核模式:

课程评价融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企业行业要求,考核评价过程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都要进行过程评分和质量评分,及时给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法。学生还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分析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互相帮助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

5.赛教结合教学经验思考:

5.1.教师认真投入地完成每天的培训任务,同时也要多和学生谈心,交朋友,从思想和心理上疏导。

5.2.多投入教学设备,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

5.3.大赛培训要提早开始,学时要充裕,内容要详略得当,循序渐进。

5.4.增加模拟竞赛次数,让学生增加熟练程度。

5.5.要总结积累经验,努力把握最新的技术进步,多与兄弟院校的教师交流。

参考文献:

[1]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建筑工程 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出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成为建筑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1 高职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根据岗位类别,设置了建筑识图、CAD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等命题方向,命题内容均按照实际岗位工艺、流程、标准等技能要求,通过技能大赛的备赛和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1.2 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项目是以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其中除了实际动手操作内容以外还需要一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如此,例如在CAD建筑制图比赛中,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纸识读、CAD软件绘制等能力外,还应具备建筑构造基本知识,能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根据变更要求对图纸进行变更设计。所以技能大赛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知识能力,也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工作要求。

1.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顺利融合到工作团体中,技能大赛中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既能锻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成员之间交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形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2 参与高职技能大赛的实践总结

根据近年来参与和组织技能大赛的实践经验,对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2.1 参考技能大赛的命题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要对大赛的命题方向、比赛章程、使用的规范和技术性文件做细致的研究,搜集备赛资料,制定训练计划,选拔成绩优秀并且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选手进行备赛,在备赛过程中将指导教师按照比赛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并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实践证明,充分的准备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为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2.2 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大赛技术要求接轨。尽管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实训内容,但对学生的训练程度远达不到大赛要求,距大赛的技术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多为工作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距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距,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使课堂教学既与技能大赛要求接轨,也与实际工作要求接轨。

2.3 增强学生的广泛参与。一般来说技能大赛只在最初选拔阶段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在后期只剩下较优秀的选手进行备赛,其余的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后期备赛中资源丰富的培训工作。今后应将技能大赛中的备赛资源向常态工作中逐渐分布,并将学生参加范围扩大,使技能大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推动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3 高职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引领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分析技能大赛中对岗位技能的要求,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岗位设置课程。将技能大赛的备赛方法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采用灵活机制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和思路理解和解决课堂问题。在教学评价机制中重点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实训场和虚拟实训的建设,将实训课程大量融入日常教学中,将技能大赛的培训方式引入到日常实训课程,强化实训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另外可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增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接轨,将技能大赛的技能要求贯彻到实训课程中。

3.3 强化校企合作。企业最初对技能大赛的贡献限于经费和设备赞助,随着合作的加深,企业在技能大赛命题、考核方式上不断深度参与,企业专家对岗位需求的掌握使技能大赛更加贴近于工程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标准等均可作为命题范围。而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学习更是让学生深层次接触生产过程,实际体会到工作岗位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使技能大赛真正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方向。技能大赛的举办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契机。坚持校企深度合作,才能使高职的教学改革走上正轨。

3.4 加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企业学习专业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技能大赛从举办的初衷来讲和顶岗实习的意义相同,都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工程实际经验,所以技能大赛的举办对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焦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0(11).

[2]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梁胜增.浅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法[J].才智, 2010(20).

课题名称:职业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大赛、高职、人才培养、素质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大赛的目的和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有效推动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参加创新实践大赛是为了在高职学生当中弘扬创新实践动手操作的学习氛围,通过大赛促进专业教学工作,通过大赛培养选拔优秀的操作能手,进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二、创新实践大赛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往往内隐于个体,需要有效激活,创新实践大赛具有引领、带动和示范效应,能有效激活隐藏在学生当中的创新理念。它在展现参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又推动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因此,大部分参赛学生能够得到操作能力的有效锻炼,同时部分优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如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赛项,比赛不限定具体的参赛设备,只是给定一定的规则和要求,比赛中的产品可以由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自主设计制作,引导学生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应用开发工作,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2.2 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创新实践大赛的主体是学生。以机器人大赛为例,大赛产品的设计、制作、操作、维修;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独立完成,需要参赛学生能够自主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自主思考,自己动手制作,这就培养了学生们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意识。通过不断进行产品的设计制作与操作试验,不断完善改进,培养了学生们主动思考、创新思维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3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所谓创新素质,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在参与创新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懂创新、会创新、能创新、喜欢创新、善于创新的基本素养。具体应包括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方面。创新实践大赛对学生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具有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坚强的意志等等。在机器人大赛中,需要同学们自主设计、制作参赛产品,并且是团队作战,这就需要学生们具有创新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协作能力,大赛中还要具有好的心里素质,能够承受大赛的压力。机器人大赛团队成员比较多,分别来自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团队的合作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团队成员互相配合,团结协助,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取长补短,相互默契,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地体现团队精神,这就需要很好地组织。通过大赛前的准备和大赛中的实践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荣誉感、积极上进好学进取的精神,在大赛中承受压力的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的素养。

三、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作用

3.1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技能竞赛强调实践,注重参赛者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引导了职业院校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认识,引导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办出"职教特色"。同时技能竞赛尤其是软件编程类比赛,由于技术更新得比较快,比赛的形式和内容几乎每年都在更新,所以就应引导参赛方及时调整教学及实践内容,保持学生的实践内容是前沿技术。

3.2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竞赛使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更扎实,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了综合应用,得到了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技能竞赛不仅是学生比拼的平台,也是指导教师教学水平的较量。比赛促进了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3.3比赛涉及行业前沿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新技术

多数大赛的比赛内容或形式都会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而更新,保证比赛内容的前瞻性。比如2014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中使用联想的智能环境移动应用开发系统,进行模拟农业大棚中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PM2.5值的检测等,涉及到流行技术及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不仅包含软件知识,还包含传感器等的硬件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在学校从来没有接触过。以大赛为动力,教师与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研究这些新知识,这会极大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学习。

3.4获得知名企业的就业绿色通道,提高就业率

一些竞赛主办单位与企业联合,使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能够获得知名企业的就业绿色通道。比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主办方联合了百度、东华、亚信、方正、文思海辉等知名软件企业,为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提供就业绿色通道,即免笔试,直接面试或直接录用的机会,另外还开通一些大学的保研通道。

如何选拔和培养参加比赛的学生,是参赛方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也是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发挥特长的关键。参加比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为学生争光,为学校争光,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比赛使学生在职业技能、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锻炼

四、总结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时展的需要,是民族复兴的历史要求。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作为高职院校,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革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新性教学。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为这项伟大的工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谌丹.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影响研究 .文学教育:中, 2014(8) .

[2] 张晓艳,甄祯,林秋华. 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文摘版:教育, 2015(7):266-266.

[3] 孟倩.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技能大赛下的培养对策分析,《求知导刊》, 2015(22) .

基金项目: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研究与探索》部分成果。

课题编号:14JY026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第5篇

在总结会上,来自22个参赛项目的参赛选手、技术指导专家组长、技术翻译、教练组长、集训基地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本届大赛进行盘点。

在总结会期间,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也正式开营,活动以“技能强国――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第41届、42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参赛选手,国内技工院校优秀学生代表以及港澳青年技能人才代表齐聚夏令营,开展了交流学习。

世界擂台竞技展实力

2013年7月,我国派出26名选手参加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22个项目的比赛。青年技能选手们不畏强手,奋起拼搏,获得佳绩。17个项目的21名选手获得奖项,其中胡已雪获美发项目银牌,谢海波、冼星文、王东东分别获得数控铣项目、制冷与空调项目、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铜牌。

这张优异的成绩单,不仅是我国青年技能选手实力的展现,更是每一个参与大赛的人辛勤付出的结晶。奖牌背后,是各方通力合作、全情付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领导的重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直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自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人社部组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两届世界技能大赛,为我国年轻技术人才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机会。参赛工作启动以来,从选拔到集训、带团参赛,再到表彰奖励,人社部出台了各项支持政策,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参赛各项工作顺利、按时

推进。

集训基地是选手备赛期间训练和生活的地方,要为选手提供技术保障和生活保障。尽管集训选手不一定出自自己基地,但各个集训基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密切配合大赛集训的工作,尤其是在技术训练、联系行业企业专家、采购训练设备及材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车身修理项目为例,大赛确定的车型是宝马F20,但这款车型在国内还没有开始销售,作为集训基地的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搜寻了一遍无果,发现宝马另有两款车型的前部和尾部类似于F20,于是学校花钱购置了这两款车型,拆下车身和车尾再拼装为类似比赛车型,尽最大努力为选手营造类似大赛的训练环境。

站在选手背后的,还有一群与他们一起攻克技术难题的人,那就是技术指导专家和教练。银牌选手胡已雪教练组组长何先泽在接到参赛任务后,果断暂停了自己的美发工作室,并叫来同样具有发型设计经验的弟弟进入基地担任教练。有一次,为了得到一位知名专家的指导,何先泽带着爱人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在春节期间从重庆驾车到广州,找到专家授课的酒店,等着专家一有空闲就向专家请教。22个参赛项目背后,多位专家、教练不计较个人名利、忘我付出,看到自己指导的选手们在世界技能舞台上发光,是他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由于世界技能大赛的官方语言为英文,所以参赛团队中还有一群人的作用非常重要,那就是技术翻译。在比赛赛前,翻译团队做了大量的翻译、准备工作。在赛场上,由于专家和教练不能进场,所以只有翻译才有与选手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再加上不少技术翻译不仅懂英语,也懂技术,更是在选手比赛中发挥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而直面比赛的选手们则是大赛台前的主角,这些20出头的青年们与世界技能高手角逐,展现了我国技能人才的自信与风采。在四天比赛的背后,是汗水与泪水的凝结。获得制冷与空调项目铜牌的冼星文,从广东省选拔赛、全国选拔赛两连冠,到中国集训第一、二、三阶段晋级赛三连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英选手热身赛第一名、澳大利亚全国技能挑战赛第一名,一路实现七连冠,也洒下一路汗水,他说:“技艺的高超取决于精度和质量,我要做的就是打磨每一个技艺点。这种打磨没有捷径可走,小聪明也无法达成,唯有艰辛地付出和不断地学人之长,才有可能水到渠成。”选手们所展现的技术水平与竞赛精神得到了专家和教练的一致肯定,更获得了大赛裁判和其他国家、地区选手的赞誉。

反思差距补不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差距与不足,我们离世界技能顶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通过亲身参加大赛、直观感受大赛,参赛人员收获了很多思考和启发,在会上参赛各方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讨论。

由于我国只参加了两届大赛,对世界级比赛的竞赛规则和技术标准还没有完全熟悉和掌握,对于规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和灵活。例如在糖果/糕点制作项目中,大赛的题目是以四季为主题,由于对比赛规则把握不准,担心犯规而没有使用绿色巧克力,但有几个国家的选手却因为使用了绿色巧克力获得了加分。在汽车喷漆项目中,参赛选手梁清告诉记者,大赛的打分方式和国内比赛迥然不同,而最让他措手不及的是时间,在澳大利亚的热身赛中,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可以用来晾干喷漆,这一规则也得到了裁判确认,但到了大赛时,这一规则却发生了变化,晾干时间计算入比赛时间,完全打乱了选手之后的时间安排,而晾干不完全大大影响之后的工序质量。

与会者在会上还共同提到一个问题,大家深刻体会到,除了选手技术水平的培养,还要时刻重视心理方面的辅导。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竞赛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个体失败焦虑与世赛成绩显著负相关,世赛成绩与自信心正相关,竞赛心理风险与成绩负相关。选手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会上,还出现了一个新词――“第三天效应”,专家和教练都发现一个现象:参赛选手们的心理状态会在第三天发生变化,由之前的兴奋、紧张变得有些不安甚至焦躁,再加之和体力下降因素互相作用,一些选手甚至在自己最擅长的项目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这就要求在训练中,要时刻注意帮助选手掌握自我减压和建立自信的方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学方法训练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紧要关头能稳住阵脚,正常发挥。

除了对本届大赛进行总结,大家更从差距、不足,反思了国内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认为除了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外,更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项目专家组组长李全利介绍说,机电一体化是一个综合项目,对工程经验的积累有较高的要求,而我们的选手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在集训中还需要花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补习。这一点也引起了很多教练的共鸣。专家和教练纷纷建议,在学校培养中,一要注重夯实基础;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开发能力,这是当今技能人才的核心素质;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尊重职业道德规则,规范操作,团队配合。来自学校的不少代表还提出,应将大赛的竞赛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一体化课改注入新的元素。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在接受采访时说,学校已经成立了世界技能大赛人才培养研究中心,中心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如何将世界技能的标准、规则融入学院的一体化课改。汽车技术项目专家组组长郭七一提出,是否可以考虑设计一个世赛班,使用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进行教学,目的是树立典型、进行示范引领。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改革;影响力

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职业教育改革做了总体部署。高职院校通过参加及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促进相关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概况,为以后研究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职业技能大赛现状

自2008年以来,每年6月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广受社会各界关注,技能大赛作为人才培养成果检验的一种方式也受到各大院校的重. 2004年,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拉开帷幕,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比拼学习成果的舞台。2008年,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等11家主办单位举办了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赛事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探讨。如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已井然有序发展数十年,成为检验和展示各大院校办学成果的一项盛事,因此也受到全国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很多院校专门为此成立实验实训中心和专门的大赛筹备小组,从校内选拔到省赛到国赛,层层筛选,以期在国赛中一展风采。

随着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比赛的内容已逐步趋向多元和全面,也愈加贴近工作实际。现在不仅仅是各大参赛院校,比赛还受到了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

二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导向标,通过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就能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有利于职业院校明确教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职业院校课程内容的调整[1]。

(二)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

职业技能大赛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与培养。职业技能大赛一般都是由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带领若干学生参加,大赛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掌握水平、职业岗位知识熟知程度、安全环保节能文明意识以及临场心理承受能力的考查。各项目经过激烈角逐后的比赛结果体现了各校的教学水平与综合实力,同时会对各辅导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形成非常强烈的冲击。经过这个平台的交流,能够引发教师思考,激发其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1培养拔尖学生

参加竞赛的学生经过强化集训,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通过竞技、和选手较量切磋、取长补短,他们的水平和未参加竞赛的学生已经有了天壤之别[2]。

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竞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了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就业竞争中具备很强的优势[3]。

(四)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建设的作用

1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的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是实际生产的再现、重点考核选手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维修、先进工艺、技术的灵活运用。所以技能大赛必须借助先进的设备、仪器仪表和比赛场所。为了使学生掌握生产一线必需的实用操作技能、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就必须接近生产实际,职业院校学校必须加大实验室、实训室的投资力度、不断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仪表,有了这些先进实验实训设备的支撑,学生才能掌握先进的技术,在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企业的认可[4]。

2提高学院知名度

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不仅可以体现学院办学特色,营造了浓厚的职业教育氛围,还能获得多家媒体的关注,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

三 总结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在国内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起着小容忽视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将技能大赛的要求合理纳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指导,提升职业人才技能水平,是职业教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虹.从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看职业技能大赛 [J] 教育与职业,2010(17):177

[2]方向阳,魏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高职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5):104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第7篇

2010年10月7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成为该组织的第53个成员。2011年中国首次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参加了焊接等6个项目的比赛,最终焊接项目选手裴先峰获得银牌,其他中国选手均获优胜奖,开启了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舞台的新篇章。从2012年中国决定将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作为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的主要项目以来,先后参加了2013年的第42届和2015年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了一铜一银的优异成绩。尽管最终代表国家参赛的都出自上海出版专科高等技术学校,但我院选手在每届国内选拔赛中成绩斐然,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前5名集训选手中我院有3名选手入围,最后两名集训选手中的谢山寒斋来自我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我院再次有2名同学入围前5,今年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我院1名选手入围前5。从上述成绩可以看出我院在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手培养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尽管我院学子最后都没能代表国家参加最后的比赛,有些遗憾。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我院在参赛选手的培养与选拔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供分享。

二、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选手的培养与选拔做法

在培养与选拔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参赛选手的过程中,我院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学院的重视是选手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支持从2012年开始,我院开始组队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开始,到目前为止,先后参加了三届,在每届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参赛选手选拔与培养过程中,学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作为学院教学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世赛竞赛小组,颁布了专门的世界技能大赛竞赛奖励方案,为竞赛团队提供一切优先的若干举措,大大激发了选手和教练团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学院对竞赛工作的重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支持。2.专家教练团队的建设(1)校内骨干教练团队的组建。以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参加全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为核心,组建校内的骨干教练团队。分析世界技能大赛有关国家的参赛情况;研究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相关的竞赛标准和技术要求;研究国内选拔赛的选拔标准和技术要求;制定出符合我院实际的参赛选手的选拔方案和训练模式。(2)技术支持团队的组建。以行业技术能手和企业的技能高手为主,组建技术支持团队。主要参与选手的选拔、集训方案的制定;提供企业实践的条件;根据实际生产的经验,指导选手技术的提升。(3)专家团队的组建。聘请国内外该项目的首席专家、教练和技术翻译作为竞赛项目的专家指导团队。提供世赛标准的最新资讯;确立选手选拔与训练的思路;指导选拔和训练方案;解决在训练中出现的技术难题。3.选手的选拔和训练模式对于能参加世赛的选手,我们一直秉承选手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能力全面、心里素质过硬、技术出众、思路清晰、状态稳定、对于比赛现场突况能处理得当。具备这样潜质的选手不仅要有一定的天赋,而且要通过恰当的选拔和训练模式来实现。(1)选手选拔模式。我院选手的选拔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校内技能俱乐部的选拔。在全系范围内号召和动员学生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活动,经过学生自主报名和老师推荐确定第一批选手进入校内技能俱乐部开展日常的基本技能训练。在技能俱乐部中,重点训练选手的基本印刷操作技能,如整纸上纸操作、输纸收纸操作、专色墨调配等技能。通过一学期的俱乐部训练,挑选出技能突出、学习能力强、竞赛意识强、心里素质过硬的8~10位同学进入重点培养对象。第二步:校内技能节的选拔。在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校内技能节上,培养对象要参加校内举行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检验选手的基本实战能力,筛选出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标准、技能提升较快的4~6位同学作为潜力选手进入下一轮的选拔和培养。第三步:参加各级选拔赛的选拔。在经过对潜力选手进行为期3~6个月的校内集训之后,以他们为代表参加市级和省级的选拔赛,进一步在实战中检验。最终选出比赛成绩突出、动手能力强、临场应变能力较强、意志坚定的2名同学作为参赛选手。(2)选手的训练。①训练模式。选手的训练模式主要采用三种模式,训练初期主要是单一训练,指导教练跟踪指导,主要着眼于选手的技能提升,在训练中着眼打磨技能的细节,做到高于比赛要求,选手每天及时总结训练要点,找出差距,不断调整、提升技能水平。训练中期选手的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层次,采用选手PK、师生竞技的模式,检验学生前期训练的水平,通过比赛,促进选手相互学习,重点发现不足,调整选手努力改进的方向。后期采用模拟世赛的模式,参照世赛的要求,现场比赛的设备、场地、比赛时间、开放程度尽可能与世赛保持一致,提高选手适应比赛的能力,同时检验选手在比赛中心理调节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抗干扰的能力,进一步发现问题,后期进行针对性的提升。②训练内容。选手的主要训练内容包括:世赛比赛模块的针对性训练、心里调节和抗压能力训练、体能训练、专业英语和英语交流能力训练。

三、构建学院世赛选手培养的机制和平台

技能大赛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护理技能大赛;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护理技能大赛作为职业院校体现重技能、精技能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职业院校历年重视的重点工作。根据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有利于现场检测和展示护理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总结成功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1]。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以来参加护理技能大赛取得的成绩分析,总结我院护理技能大赛的成果、经验和教训,结合其他院校的宝贵经验,探讨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专业建设方向的引导作用和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启示,现报告如下。

1 成果主要内容

1.1护理技能大赛获奖 2012年1月份安徽省教育厅启动了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并由我院承办,由护理系具体负责学生的培训、选拔、训练。同时为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我院首先在全院范围内广泛动员,护理系全体学生积极踊跃报名参赛,最后分别在高职组、中职组各选出4名学生作为参赛队员。中职组派出的3位选手在“2012年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了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经过省队集训选拔,1位选手作为省队员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获得了三等奖。高职组3位选手在2012年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了集体赛项的一等奖、个人赛项的二等奖、三等奖各1个。随后派出4位选手作为安徽省代表队,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3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目前,获奖的毕业学生,均已被二甲以上医院录用。

2014年选派的3名学生分别获得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并作为省队队员参加了2014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获得了二等奖。2015年在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获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一等奖选手作为省队队员参加了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获得了三等奖。2016年我院8位选手在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获得2个团体一等奖,其中团体一等奖代表安徽省队参加2016年在山东滨州举办的全国护理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得了团体三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充分体现我院护理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是实至名归,充分展示了我院护理专业的建设成果。

1.2获奖辐射作用

1.2.1大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1.2.1.1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比赛过程中,学生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陌生的裁判、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院校和陌生的竞赛场所,整个竞赛过程既要比操作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赛程,紧张和压力对每个参赛选手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从备赛的竞赛,正是一连串的环境压力,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1.2.1.2大赛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赛在技术平台上是国内最先进的,大赛的赛项设计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企业文化,这些都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提高职业能力创设了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大赛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去教师上课主要着眼于如何教,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乖乖的听讲。然而随着备技能竞赛的隐性影响力,教师上课的主要任务变成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学生更有主动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

1.2.1.3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技能大赛中,选手勤学苦练,极大地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不少赛项要求以团队形式参赛,不仅要求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更要求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只有团队合作才能达到大赛任务模块及标准。同时,这种竞赛的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大为改观。众多职业院校基于大的要求,引导学生自发组建竞赛团队,整个团队能够为了共同的目标, 互相信赖协作、互相勉励,共同去争取胜利。

1.2.2大赛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毕业生就业率

1.2.2.1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 我院参赛选手在护理技能大赛中获此殊荣,大大提高皖西卫生职业学院的知名度。2014年安徽省教育厅程艺厅长特别发来贺信,向我院表示祝贺。

1.2.2.2提高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丰富我院招生生源 伴随我院知名度的提高和获奖选手的顺利就业,我院毕业生就业率有所提高,特别是优秀毕业生均顺利就业,在招收新生上无疑增加生源。

1.2.3大赛极大提升了护理专业建设

1.2.3.1大赛对校企融合的影响 ①行业企业参与度不断提升:护理技能大赛的设备用物均得到了各家企业的赞助支持,加强了院企合作交流。大赛中的比赛项目是由近千名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和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赛项专家组设计组织的。而且行业企业不断大力赞助各种竞赛,为竞赛提供技术规范与标准,提供相应的设备设施,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也展现了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特点。②人文关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以大赛为契机,临床人文关怀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越发明显,在大赛筹备阶段就为人文关怀引进校园构筑提供了渠道。在赛场布置中,横幅、显示屏、文化展示牌、设备展示台和标语宣传栏等多种载体都宣传了护士需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还有的赛项现场全程模拟医院真实环境,使现场具有鲜明的医院文化特征,从而提升参赛选手的职业感。

1.2.3.2大赛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 技能大赛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复合度也高,体现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求[2]。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上。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职业教育要求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们医学高职院校来说,就必须思考医院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必须根据临床需求调整培养目标,让学生通过“做中学”掌握关键技能,形成职业能力。通过护理技能大赛,我院能够根据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产业行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需求,有预见性地设计、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做到同步谋划、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高职教育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将培养目标与临床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护理技能大赛无疑对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影响。

1.2.3.3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①大赛进一步规范了课程标准:随着技能大赛的发展,大赛对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推动效果越发明显。大赛项目的设置是按临床护士岗位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行业标准或企业需求就是大赛的评判标准。可见,大赛把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大赛的标准推动了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改革,课程不再是以往单纯的知识教授,更多与临床密切结合的技能训练。②大赛改革了课程组织形式:比赛过程尽可能还原临床护理工作实景,参赛选手想要出色的完成比赛就必须紧密连接临床护士工作,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就必须校院融合,原来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取而代之的是能力驱动、任务驱动和项目化教学等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翻转。护理老师只是导演布置符合大赛标准及临床需求的真实任务,传达必要的知识,学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最终成为符合临床护士岗位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③大赛促进我院教学改革:护理技能大赛强调团队合作,每队由4名选手、1名指导老师组成,这就要求参赛者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3]。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中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通过组织观摩教学、示范教学、教学大赛等活动,以推动项目教学法为引领,其他多种教学方法齐施并用,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开发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平台,各系部要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造条件。

改革课程考试,积极探索以考促教新模式。通过省赛、国赛,我系更加注重学生技能考核,在平时教学中,引入过程性考核的先进教学理念,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度,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革单一的集中闭卷笔试的方法,实行阶段性反馈考核的方法,把“因教施考”、“因人施考”、“全面考核”、“过程性考核”等先进教学理念贯彻到考试活动中,从而建立双向、沟通式的考试信息反馈机制,不断推进教法和学法改进,逐步探索并实施全学期开放式、动态的考试管理模式。对于我院护理专业学生来说,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性考核,必然有力推进了教学改革。

在省赛、国赛中,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组委会引入了标准化患者(SP)的先进理念,我院也将标准化患者引入教学改革中。同时,我院周理好老师的标准化病例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这一省级课题已结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在《基护》等护理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已将标准化患者引入日常训练,通过情景模拟,根据临床实例编写脚本、同学扮演护患角色、实施整体护理等方式,将50项常用护理技能项目串联其中,同学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并互演互练,极大提高了学生对临床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SP是我院通过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和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一大改革两点。通过我院护理专业课引入SP患者的教学改革新理念,在兄弟院校中取得很好的反响,提高了大赛获奖的辐射作用。

1.2.3.4大赛推动了护理实训基地建O 实践条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技能大赛,不仅可以促进承办院校实践条件的改善,而且会提高高职院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的积极性[4]。我们于2012年在学院获批“示范性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在原基础护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综合性护理实训中心,重组了原有的实验室资源,打破传统护理实训教学各自为阵的单一学科组织形式,以人的成长发展阶段为主线,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出发,与临床工作情境吻合,着重对护生综合护理能力的强化培训。搭建大赛平台,开辟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全开放”实训室,保证实训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5]。

积极拓展医院与社区卫生岗位实训基地,拓展校企融合平台,创新医院社区合一,突出基层;课堂病房合一,突出岗位;学习服务合一,突出能力的护理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学院、医院和社区深度融合。

1.2.3.5大赛推动了我院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我系教师通过带队参加技能大赛,有机会与来自兄弟院校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可以深入了解护理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可以看到自己在专业上的不足,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积极作用。通过技能大赛进行交流、沟通、对比,会从中获得专业发展的前沿动向,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对大赛案例分析题和实训项目的深入研究,获得典型、生动的案例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护理教师通过带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也是一个自我检验,通过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发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优化,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教师在组织参赛学生的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能熟悉最新的行业技能标准,与临床对接,从而真正做到课程标准和技能标准相融合,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因此,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的过程也是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无疑对我院护理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有积极意义。

2 创新点

2.1创新人才培养思路,优化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就是实现学生职业化的过程。大赛创新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优化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项目化教学内容 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是由临床护理专家共同参与设计的,它既反映了临床工作对护生的要求,有代表了护理行业领域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更好地把握了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对专业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基础护理学》整合成了10个项目和25个子情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创设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情境,并以院级技能竞赛项目为抓手,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3长效机制,大赛常态化 树立长效竞赛形式、层次竞赛理念。为了彰显我院省级特色护理专业“高素质、精技能、重人文”的培养特色,我院护理系开展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特色教学活动。除了每年5月确定为“技能竞赛活动月”之外,我们举办了护理礼仪大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通过各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升人文素养、规范学生操作、增强就业竞争力,更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我们努力做到“月月赛、季季赛”,大赛做到常态化;分层竞赛,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综合护理技能大赛、专项护理技能大赛、实训会员技能大赛、高职组与中职组技能大赛。不同层次的技能大赛,考评的方式方法不同,发挥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小琴.o理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启示[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06):99-102.

[2]莎日娜,王庆,薛梅,等.以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引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0):35-37.

[3]吉银柱.护理技能大赛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0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