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龙井问茶

龙井问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龙井问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龙井问茶范文第1篇

闻名千年的龙井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为我国著名绿茶。

龙井茶加工方法独特,运用了“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干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光润。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清代品茶名家赞誉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龙井茶是我国四大名茶之一,主要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一般认为,龙

井干茶的扁形,是明末清初,受临近的安徽大方茶制作的影响所致。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祜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龙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一,水质清洌甘美。龙井泉的水由地下水与地面水两部分组成。地下水比重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搅动井内泉水,下面的泉水会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线,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时,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非常有趣。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龙井茶区位于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宋代诗人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赞美诗句。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冲泡方法

1 赏茶:水开之前,可先欣赏龙井茶的干茶样。

2 温公道杯:将开水倒八公道杯甲中,清洁并提高公道杯的温度。

3 温公道杯:把公道杯甲里的部分水倒入公道杯乙。

4 温杯:用公道杯甲里的另一部分逐一温烫品茗杯。

5 倒水:将品茗杯里的水倒掉。

6 冲水:将水冲入公道杯里,至杯的三分满。

7 投茶:将茶投入公道杯。

8 冲水:将水冲入公道杯甲至七分满。

9 放置滤网:把滤网放在公道杯乙上。

10 出汤:茶汤倒出控净。

11 分茶:取下游网。把公道杯乙里的茶分入品茗杯至七分满。

小提醒

1 龙井茶叶面较嫩,在冲水时切勿高冲。避免压力太大损伤茶叶,

2 绿茶不用洗茶,但要将沸水放凉至85摄氏度左右后再冲泡,以免沸水温度过高烫熟茶叶。

3 用公道杯泡茶因为没有盖,过滤茶汤时稍慢。

4 龙井茶用玻璃器皿冲泡最好。可以看清楚茶在水中被漫润、飘落的美妙过程。龙井茶干茶遇水,茶叶伸展开。变回嫩嫩的黄绿色。好像刚摘下的叶子飘在杯底。

龙井茶与乾隆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

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采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从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所以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明前茶与雨前茶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能受到充分日照,下雨时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就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先时此茶按产期先后及芽叶嫩老,分为八级,即“莲心、雀舌、极品、明

前、雨前、头春、二春、长大”。今分为十一级,即特级与一至十级。一斤特级龙井,约有茶芽达三万六千个之多。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一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4月5号之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明前龙井”又叫“女儿红”,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4月21号之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现在有全用多功能机炒制的,也有用机器和手工辅助相结合炒制的。机制龙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状的扁形,欠完整,色泽暗绿。在同等条件下总体品质比手工炒制的差。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西湖龙井与浙江龙井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并三种。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今年1月,经过两年多的艰苦申请,龙井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以后,浙江省内的杭州、绍兴、金华等地的18个县(市、区)的龙井茶都要贴上该商标,没贴上该商标的龙井茶严格意必上将不能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可以通过该证明商标,查询标志真伪、茶叶等级和重量等多种信息。而根据《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只有产自杭州市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龙井茶才能称为“西湖龙井”,而杭州周边乃至浙江其他地区产的茶叶也称“浙江龙井”或者“龙井茶”,但价格、品质与正宗“西湖龙井”相去甚远。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据西湖区农业局种植科科长姚岚介绍说:“正宗西湖龙井产量十分有限,每年西湖龙井春茶的产量在300吨左右。”非杭州生产。来自其它地区的龙井茶,其价格差异极大,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即使是同一品牌、同一级别,价格差距也很大。

但有的本不是西湖龙井的茶叶大打上“西湖龙井”的牌子。身价就大增,而普通的消费者通过外观、口感来判断西湖龙井优劣,是很难区分出来的。如果要鉴别西湖龙井与浙江龙井的不同,大约可以从外形、香气、滋味等方面来仔细辨别。

外形:如果仔细比较浙江龙井和西湖龙井,我们会发现,浙江龙井的外形比西湖龙井要瘦小些,浙江龙井的叶片采摘一般都选择1厘米到1.2厘米长,而西湖龙井多会选择1.5厘米至2厘米长。如果浙江龙井在1.5厘米再去采摘的话,它的根部要粗,叶片也会老;而西湖龙井在这个时期采摘则正是叶嫩的时候。所以,浙江龙井的采摘要早于西湖龙井。

香气:两个龙井在杀青程度和炒制的手法上有些不同,所以香气也有些差异。浙江龙井初闻香气十足,但有些飘浮不定,站不住;而西湖龙井初闻没有浙江龙井的香气高,但是它厚实,站得住。两种茶叶泡过第二泡后,站不住香气的茶香淡而无味。站得住香气的茶香虽然淡却仍在。

滋味:西湖龙井的滋味醇厚甘和,鲜爽;而浙江龙井属醇爽。

龙井问茶范文第2篇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相传北宋元丰二年,一法号为“辩才”的高僧,退居西湖狮峰,开山种茶。辩才“识风水”,种出的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人称“四绝”,尤以“龙井”冠名。

西湖山区,群峰起伏,青山叠翠,溪泉淙淙,绿树成荫。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有着宜茶的环境,加上茶农们的精心制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而形成了龙井茶的独特品质。明代诗人于若瀛《弗告堂集・龙井茶歌》:“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正接南山岭。飞流密泊写幽壑,石磷引曲片云冷。拄枝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饼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中顶无须优兽迹,湖山岂俱固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列浮瓯面。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详细记述了龙井茶的产地、自然环境、品质及其茶性特点。清代诗人松庐曾作一首赞龙井茶诗,更是把龙井茶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云:“龙井茶先谷雨长,味甘还作豆花香;平生嗜好无他物,日煮清泉一勺尝。”

据史料记载,乾隆曾六次到过杭州,巡视龙井茶区,写有四首龙井茶诗。如在龙井茶区天竺作的《观采茶作歌》:“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朝天子对龙井茶由衷的酷爱与赞美。

诗人吟咏龙井,也有许多独特的手法。相传,杭州“藕香居”茶室有一幅非常著名的茶联。“藕香居”系尼姑所开,门对西湖,三面临水,多栽荷花,远山近水一览无余,为非常清静高雅的品茗场所。该联集坡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把西湖美景,龙井香茶,杭州佳人跃然纸上,读之使人怦然心动,心旷神怡。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也十分喜爱龙井茶,委员长视察杭州西湖龙井村,提笔写下《看西湖茶区》诗:“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茶园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诗似信手拈来,却韵味无穷。副总理访问杭州梅家坞,也留下一首《梅家坞即兴》:“会谈及公社,相约访梅家。青山四面合,绿树几坡斜。溪水鸣琴瑟,人民乐岁华。嘉宾咸喜悦,细看采新茶。”现代著名诗词书画家施子江曾作《龙井茶乡》绝句:“清风清水好湖光,西子西来喜得香;龙舞龙吟龙作雨,井前井后斗茶忙。”这些咏茶诗篇,被千古传诵,至今遗存在杭州茶文化的宝库中。 【编辑:修远】

龙井问茶范文第3篇

主客陶然七碗后,醉携红袖入烟霞。

――引录旧作一首

清明节前,烟花三月,西子湖畔,龙井村前,就地品饮真正的西湖龙井,那不啻是一种神仙般的享受。每年这时节,文人雅士,官商巨贾,皆纷至沓来,想在产地买几斤好龙井带回家去慢慢消遣,但真懂行的不多,绝大多数买回来的都是假货。

西湖龙井是指产于杭州西湖西部山区的茶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型,享誉古今中外。统称龙井,尤以产于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的龙井茶更有名。但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一只锅,都在炒卖龙井,他们那里人口稠密承包的茶园地亩有限,哪来的那么多真龙井?都是从外地调运采购来新茶,在这里当你按龙井茶如法炮制,加上当地的水质甘洌,远胜北方,您便悠然不知南北了,到家一品,就不是那滋味了。我这些年,年年要到杭州采购龙井新茶,在茶友农家看守两天,一同跟着上山采茶,回到农家参与炒制,一锅出来,仅有一两、二两,两天仅能得二、三斤干茶,产量绝对有限,当然价格也不菲。

由于制售假龙井利润可观,茶农们可谓是杭州城里大街小巷、所有站台,大力气布置导购员,即俗称的“托儿”。西部山区各条路口都有这种托儿,一听口音,就知你是外地人,到这儿来没别的事,准是来买茶。他们若无其事,有一搭没一搭,你不知不觉中便跟着他走进了圈套。还有一种“的托儿”,就是出租车司机专门干当“托儿”的事,载人倒是其次。有一次我独自步行去满觉垅的山路上,后面追上来一辆出租车,慢慢地随着走,一搭话准知我是来买茶的,司机就说“我是杭州城里部队的,每年都要来这里买几斤好茶。今天我也是去买茶叶,你可以坐我的车一同去,不要你付车钱,买完回来时送你到宾馆,再收你的10块钱,行不?”我跟着去了。他确实买了2斤,我也买了2斤,回来送我到宾馆,每天360元,我说:“这么贵的宾馆,我住不起呀!”他说:“你以为这是北京啊,这是杭州!世界有名的旅游城市,哪有便宜的宾馆嘛!好了好了,就住这里吧,以后有事还可以找我,这是我的电话!”送你一张名片。后来在苏州、杭州、湖州等地的茶友家才知道这是“的托儿”他从中能得“轮儿提”――即好处费。那二斤茶叶是不是又送回去,也可想而知了。

龙井问茶范文第4篇

是西湖龙井今年开采太早,可以再等等?还是高端昂贵的龙井头茶因往年太过依赖“礼品茶”销售通道?不管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等到月底,行情有没有指望,西湖景区的茶农们有点坐不住了。

“电商或许是一条新路。”茶农纷纷求变。

微博网店售茶,这样的时髦每村都有好几家

龙井村村民老胡原先都等熟客上门买茶,今年已经有点坐不住,开始主动打电话给他们:“龙井新茶已经下来了,要不要寄两斤给您?”

也有慢性子的茶农并不着急——今年西湖龙井开采比去年早了15天,不少外地客户“还没反应过来”,大量购买龙井茶的客户也许在清明前一周涌现。

与此对比鲜明的是,早几年就开始试水网络营销的茶农们预订火爆,不太担心销路。

3月18日周一,翁家山茶农翁斌的天猫店“翁广喜旗舰店”刚刚开张:“去年5月开了淘宝店,是想试试看的,营业额已经有50万元了,我就想再做大一点。”

翁斌是80后大学生,他用淘宝小店的营业额说服了爸爸,争取来四五十万元投资,满怀憧憬地开了天猫店:“不少村里人茶叶难卖,我们家倒不怎么受影响,网店的好处,都是个人购买,是刚需。”

西湖景区是西湖龙井茶最核心的产区,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一共9个村,基本每个村都有茶农开淘宝小店,出售自家茶叶。有的村有十几家,有的村有五六家。

龙井村“杭州龙井村国家礼品茶定点生产基地微博专营店”就是其中一家,茶农小陈坦言:“平价销售,一年二三十万元营业额是有的。”

另外,九溪村村民老王注册了新浪微博@江南东方_跨界,去年三四月份开始微博营销,年营业额大约四五万元:“小打小闹,先试试看,今年打算注册网店。”

满觉陇村茶农小朱开了淘宝店“氤氲古今怡可茶铺”:“去年把家里的茶叶都卖光了。今年家里这点茶叶的销路,应该不会特别担心。今年这样的市场光景倒让我下了决心,正打算开天猫店或者京东店,家里这几日讨论得很激烈,爸妈老脑筋,有点担心收不回投资。”

梅家坞茶农不愁卖茶,“独头”胡司令号称通吃

9个村里头,最不担心茶叶销路的要算梅家坞村村民:“卢正浩的当家人胡明拍了胸脯,说只要是梅家坞的茶叶拿去给他,全部收下。”

对村民来说,自己找销路卖茶,赚头也许可以更多,不过万一卖得不好,卢正浩茶庄将是家里灰缸库存茶的“最后一站”。

胡明是满觉陇村茶农,梅家坞老书记卢正浩的小女婿,他出生的时候,村里热播《沙家浜》,他就得了个“胡司令”的外号,又因为平日态度强硬,是个“独头(杭州话,意思是固执的人),这外号就被叫到今日。

“2011年,卢正浩天猫旗舰店开张,营业额200万元,2012年营业额1000万元,今年,我的预期是5000万元。”网店的销售额“几何级数上升”、“客户群更健康”、“365天24小时开店”……这些概念根深蒂固地扎在这个初中毕业生的脑海里。

从3月10日到3月18日,胡明已经收购了四百多万元的西湖龙井新茶,而这只是个开始,梅家坞茶山2000多亩,占西湖景区6500亩茶园的三分之一。

对胡司令的说法,其他几家茶企老总摇摇头:“满口话不能讲。我只能说,会尽力收购茶农的西湖龙井春茶。”摇头的同时,老总们也在暗暗下决心做大各自的电商旗舰店。

大部分西湖龙井知名茶企都有自己的网店,不过,大多称营业额仅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少老总坦言:“卢正浩网店这条路走对了,前几年销售形势好,他们就特别重视网店,现在发现,他们走在了危机的前面。网店的确是一条路,前几年我没那么重视,有些落后了。现在正打算做大这一块。”

五六个新茶直销点,4月初亮相

龙井茶的销路也是西湖景区管委会、西湖街道等单位工作人员这几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本周五,我们就要开会讨论,定下来,到底什么时候、在哪几个景点开设西湖龙井茶直销点。”西湖景区工作人员说,有门路的茶农没那么着急,政府会首先帮助村里的困难户销售茶叶。

龙井问茶范文第5篇

1、龙井茶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期,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

2、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

3、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龙井茶在西湖附近培育开来,“西湖龙井”也因因此而得名。

(来源:文章屋网 )

龙井问茶范文第6篇

父亲在学校工作,工作很繁忙,每天下班后,母亲必把一杯龙井泡好放在父亲眼前,父亲总忘记去喝,而习惯性的倒杯凉白开,母亲为此很不解,问父亲:“怎么不喝茶呢?”,父亲不好说自己不喜欢喝只好说:“茶太贵,还是开水便宜些,而且每天让你泡茶太麻烦了。”母亲又被感动了,这么体贴的老公,一定为他泡一辈子的茶,于是泡茶的热情更高,而且每次一定要看着父亲喝上第一口才去干自己的事情,时间久了,父亲也便慢慢习惯了喝茶,也可说是被母亲逼出来的习惯。父母的岁月在这泡茶与品茶中慢慢的游,而父亲也越来越依赖了母亲每天的一杯清茶。

现在父母都已经相继退休在家了,每天喝一杯母亲亲手泡的茶也更成为了父亲一天中的重要环节,记得去年国庆母亲去外地看舅舅,我在母亲家照顾父亲,第一天,也学母亲给父亲泡了一杯茶,父亲品了一口说:“茶放多了,味道太浓了。”第二天茶叶适当减了量端给父亲:“茶少了,味道又淡了些。”我听了心中感触很大,看来父亲多么习惯于母亲的一杯茶。其实父亲在品茶的同时,更是在品味一种被母亲关爱着的温馨,这是我们做儿女所不能给予的。

一首诗里有这样一句:“冷水泡茶慢慢浓”。当时很不解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想来。有时候品茶是在其次,而真正品味的可能更是一种感觉。

每天看着父亲悠闲的喝着母亲泡的茶。看看报纸,与外孙对弈一局,心中就暖暖的。

龙井问茶范文第7篇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长沙的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西湖龙井茶叶,产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群山翠谷中,因龙井泉和龙井寺而得名)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

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投茶——冲泡——分茶——品茗。冲泡时极为讲究,应高冲,用水流冲击茶叶,使其泛出茶香,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三次,这一动作称为“凤凰三点头”。

龙井问茶范文第8篇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投茶——冲泡——分茶——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