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单亲爸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2年3月,孙劲松结束了她那10年的婚姻,除了1200元钱之外,她央求丈夫及法院将儿子的监护权判给了她。
2002年4月,孙劲松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出现了:上了初一的儿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孤僻,班主任打来2次电话说儿子的成绩下降很快。而且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在校胆小,上课发言不积极,从来不愿主动参加班级公共活动,但开始非常喜欢追星,买了很多明星的画册。
2002年5月底,她和儿子做了一次深刻的讨论。那就是单亲的孩子并非不能成为明星,只要他自信、努力。孙劲松告诉儿子:梁咏琪的父母也是在她上小学的时候离婚的,她和双胞胎弟弟与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为了抚养两个孩子而拼命工作,过得很辛苦。梁咏琪小时候人缘也很差,是学校里出名的捣蛋鬼,不过因为她努力,所以最后成了明星。还有李玟,是一个没有爸爸的遗腹子;萧亚轩,是一个上幼儿园时父母就离婚的小女孩。她们从小都能体会到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辛劳和艰苦,所以获得了成功。
得知儿子最喜欢周杰伦,孙劲松连忙去找周杰伦的资料,惊喜地告诉儿子“你别看今天风光无限的小天王周杰伦,他也和你一样,曾是一个自卑的单亲小孩。致使现在,孤独、内向、寡言、叛逆……单亲小孩在这个明星身上表现得明显,但是你要相信妈妈会和杰伦的妈妈一样,对儿子的成长负责,你会和杰伦一样能成才的。”
孙劲松随后又去书摊上买了很多关于单亲家庭教育的书,她去拜访很多单亲妈妈和子女,请教对儿子的对策……2002年6月,她突然发现,重庆的单亲孩子这么多,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单亲教育机构来帮助这些孩子,来为他们的心灵成长修修补补? 于是,她去重庆市工商局用一元钱注册了专职于单亲孩子的个人独资公司――英才教育服务中心,公益提供单亲家庭教育的咨询服务,问题解答,并提供单亲教育老师中介服务。
在“英才家教服务中心”,孙劲松认为单亲教育首要问题是对单亲妈妈的教育。很久以来,“单亲家庭”被社会看成是残缺家庭、问题家庭。孙劲松发现单亲家庭的最大问题不是孩子,而是单亲一方。孙劲松梳理了一套独立的教育方法,要教育孩子,先教育好单亲妈妈。关心单亲妈妈的身心健康就是关心“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
2002年7月,孙劲松组织了一个单亲妈妈俱乐部,每周都组织一批单亲妈妈来开茶话会、谈心,把各自的问题拿出来摆谈,一起解决。首先解决单亲妈妈的无助和孤独,才不至让妈妈的孤独影响到了孩子。
2002年5月到2003年1月,孙劲松对重庆市中小学学生和班主任连续做了走访,调查了8个多月。她发现,在学校违规违纪的学生大都生活在单亲家庭中。虽然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内、外部的原因,能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表现还是不错的,但90%以上的单亲孩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
2003年2月中旬,孙劲松还接受了一个多疑成癖的单亲学生,上高一的蒋炎。蒋炎的家庭重组,爸爸不是亲的。蒋炎开始怀疑这个新爸爸的一切,并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特别严重,经常情绪不稳定,在家里喜怒无常,在学校动辄就和同学争吵,还和同桌大打出手。蒋炎的妈妈非常紧张,来找孙劲松商量办法。孙劲松认为是妈妈的再婚伤害了女儿的私心,惟一的解决途径就是用爱心来感化蒋炎。2月底,孙劲松选派了一群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并有较强的领导魄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大学生来分别担当蒋炎的家庭老师。英才中心帮她聘请的家教有很好的热情和同情心,还富于激励和想像,对蒋炎家教的效果非常显著。蒋炎很快接受了妈妈再婚的事实,接受了新爸爸,一家人和气一团。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再把夫妻之间的恩怨强加在孩子身上,那更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离异了,最不能犯的错误就是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更不能说“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能明白父母离异的原因,常常以自己的逻辑,去做一些大人看来很“不听话” 的事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这时大人简单地判定孩子“不听话”,就失去了与孩子交流的机会。没有完整的爱的孩子,更需要你倾听他敏感的“心声”。
我的单亲小侄子对我说……
文/ 张云娇
晨晨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晨晨有3天不去幼儿园了。不管爷爷奶奶怎么“威逼利诱”,晨晨就是“不听话”,只要听到幼儿园,晨晨就会捂住耳朵,边哭边叫“我不去,我不去!”
我试探性地问晨晨:“晨晨,你以前很喜欢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为什么现在不去幼儿园了,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呀?”
“我妈妈不要我了,她不会去幼儿园接我了。她是坏妈妈,我讨厌她,讨厌幼儿园。”晨晨低着头,小声说。
晨晨的这句话,让我感到问题所在。当晨晨被判给爸爸抚养后,爷爷奶奶有时就会有意无意地跟晨晨说“妈妈不要你了”的话。这句话,让晨晨的心里浮现出一个“坏妈妈”的形象,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妈妈仍旧是自己的妈妈,自己爱着妈妈,也渴望被妈妈爱。“坏妈妈”与“好妈妈”的形象相矛盾,这让晨晨选择了不去幼儿园,因为以前都是妈妈接送他去幼儿园的。
当听到了晨晨的“心声”后,我首先告诉他:“妈妈是爱你的。”晨晨在我坚定的语气中舒了口气,虽然半信半疑,但明显高兴了许多。我还告诉晨晨:“如果打电话给妈妈,妈妈一定会问晨晨有没有去幼儿园。”在得到了妈妈是爱自己的回答后,小家伙答应去幼儿园了。
“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的话,是对离异家庭中的孩子的又一重伤害,虽然父母离婚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孩子,我们正确地做法是:告诉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但是,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和以前一样爱他、关心他。
单亲妈妈与宝贝女儿
文/唐月
许多单亲家长认为,孩子在他们离婚后会失去父爱或者母爱,于是尽力扮演着另一方的角色,殊不知,不管是妈妈的角色还是爸爸的角色,任何一方都不能替代。
我们来听听唐月讲述的她和她女儿的故事。
我成了单亲妈妈,带着女儿两个人生活。
为了让女儿习惯只有妈妈的日子,我尽量抽时间陪伴在女儿身边。我把卿卿送进了我单位附近的幼儿园,这样方便我接送卿卿上学,一到周末,我就陪卿卿去公园、去游乐场玩儿。我尽量给孩子吃好、玩好,给她买她喜欢的衣服。
本以为这样,她能渐渐忘记爸爸,结果,我错了。孩子刚刚学会简单对话后,就总是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不和爸爸住在一起了?”我对孩子说:“妈妈换工作了,要住得离单位近点。”
一次,她哭得很伤心,因为门卫的阿姨问卿卿:“你爸爸呢,是不是爸爸不要你了?”卿卿听了后哭得很伤心,一直要爸爸。直到我打电话给她爸爸,保证爸爸一会儿会给她买吃的来,她这才终于放心地笑了。
张柏芝:生活重担一肩挑
张柏芝上小学的时候,她的爸妈就离婚了,她跟妈妈一起住,但还是会跑到爸爸那里去玩。从小她就是一个独立的孩子,家里的三个弟弟小时候没少受她的管教。小学毕业后,她自作主张去澳大利亚留学,进入演艺圈后,她还要为弟弟出学费、为爸爸买房子,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
周杰伦:孤独而乖僻的自闭小孩
看到今天自信满满的国语歌坛小天王周杰伦,相信你不会想到他也曾是一个自卑的单亲小孩吧。孤独、内向、寡言、叛逆……单亲小孩的特质在周杰伦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虽然他否认《爸,我回来了》这首歌写的是他自己的经历,但是那种情绪却是非亲身体验而无法感受的。不过,周杰伦的妈妈对他的成长一直都很负责,除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之外,还让他学习各种乐器,使他对音乐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如果没有妈妈,就没有今天的周杰伦。
梁咏琪:人缘不好
梁咏琪的父母是在她上小学的时候离婚的,她和双胞胎弟弟与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为了抚养两个孩子而拼命工作,常常会忽略和他们的沟通。小时侯外表乖巧的梁咏琪其实人缘很差,是学校里出名的捣蛋鬼,不过还好她的妈妈对她很宽容,她也很努力,无论是在学业还是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曾宝仪:祖父母抚养大
28年前,曾宝仪3岁,妹妹两岁,曾志伟与宝妈在香港离婚。姐妹俩既不跟爸爸,亦非跟妈妈,而是搬到台北由祖父母抚养,说来比单亲家庭更糟。
“那时爸妈还年轻,要任何一方带着两个女儿继续打拼事业都很困难,由爷爷照顾是理所当然的――你说对我和妹妹不公平?有句话叫盖棺定论,事情要长时间观察才知好坏。我庆幸,未懂事前他们已分开,我不用经历拥有过又失去的痛苦。”
“他们偶尔也会来台湾看我和妹妹。人生难以十全十美,如果爸妈不离婚,我与爷爷奶奶便未必那么亲近了。我常说,如果小朋友成长需要一个苹果分量的爱,我已经获得两个苹果了。”
徐若:天使的辛酸童年
徐若的妈妈20岁就步入了结婚礼堂,由于太年轻就结婚,因此婚姻没有维持多久就划上了休止符。徐若的母亲在离婚后,就到日本去学美容,因此徐若5岁以前跟父亲住,她的母亲回到台湾后,她又回到母亲的身边。小时侯因为家里穷,父母不断换职业,面店、洗车店、服装店都开过,就是没成功过。徐若记得家里前后搬了30几次家,全台湾地图上能念出的地名,几乎都住过,不过每次搬家,房子都是租的。直到长大后,徐若赚钱了,帮家里买了第一栋房子。“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不是租来的。”徐若的妈妈是泰雅族人,很会唱歌,还常常参加歌唱比赛,家里的电风扇、电视、电冰箱都是妈妈唱歌赢回来的奖品。那时,徐妈妈开了一家小小的美容院,还要张罗孩子的吃穿和学业。后来美容店不开了,炒得一手好菜的徐妈妈又开小吃店、卖便当。当时和姐姐一起念台北商专夜间部的徐若,在“少女队”解散后,担心生活会陷入恐慌,白天她和姐姐一起做便当快送的工作,晚上就去念夜校。
范晓萱:叛逆的极端统一体
范晓萱成名较早,当年她一直是以天真可爱的形象为人们所喜爱,而其实她却是最叛逆的小孩。范晓萱曾一度以手脚刺青,浑身打洞来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她虽然独立,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最叛逆的方式来掩饰和保护自己。
张曼玉:不能接受父母离婚
张曼玉很小时父母就离异了,她被判给母亲,但因为张曼玉不能接受父母的分开,从此和父亲很少来往,长大后,她也很少提到她的父亲。
言承旭:不擅表达感情
言承旭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不擅表达感情,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过世了,家境很不好,妈妈很辛苦地把他带大。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他,自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半工半读,挣钱养家,因此他非常明白经济压力带给自己的困苦。
杨丞琳:恋爱顾问
杨丞琳年纪虽小,却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女孩子,可能是在单亲家庭长大,加上自小受母亲的教诲所影响,杨丞琳特别会分析事物,而母亲也成为了她心灵和工作上的最好支柱。年轻貌美的杨丞琳自然不乏追求者。而疼爱女儿的杨妈妈也特别给她灌输了不少成熟的恋爱观念,因此令她成为了朋友间的恋爱顾问。
孙俪:不婚主义者
关键词:单亲;关怀;关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05-01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上又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这部分家庭的孩子,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笔者针对班中一个单亲孩子(陈同学)展开深入地调查研究,制定了操作措施,努力改变这个单亲孩子的行为与认知,让他重新找回自信,回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上。
一、广泛接触并深入调查,对单亲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了解和研究
通过多次家访以及全面接触,笔者基本掌握了陈同学平日的行为表现、家庭情况,发现这个单亲孩子的异常心理及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孤僻、任性、自卑与敏感。(2)逆反、撒谎。(3)意志薄弱,成绩下降,厌学、逃学。(4)自由散漫,不思进取。
对此,笔者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其一,孩子孤独,缺少积极性和对他人的信任。父母的离异,使他在心灵深处感到有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其二,孩子自卑,匮乏自信心。家庭的破裂,给孩子的心灵上造成了莫大的创伤。其三,孩子仇视社会,粗暴不冷静。
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为单亲孩子营造温暖快乐的环境,努力改变孩子的行为与认知
(一)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适时恰当的心理疏导
1.无痕的关爱是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陈同学这种家庭背景的孩子往往敏感而自尊,如果直接关心反而会适得其反。于是在教学中笔者比较注意,在不经意中给予他较多的关注,并加以肯定与鼓励,让他有种被人重视的感受。
2.平等的交流是获得孩子信任的基础。根据陈同学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找他谈心,逐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3.细心的关怀是疏导不良情绪的关键。 陈同学的情绪时有反复,一个周末他到校很晚,下课后,笔者走到他身边说:“陈某某,还没吃饭吧?”他点了点头,笔者拉着他的手到餐厅给他要了两个馒头,又去小卖部买了一份牛奶。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笔者的心里难受极了,对他说:“等一会儿认真上课,晚寝时我们再聊聊天好吗?”他恢复了精力,边走向教室边说好。
晚寝时,陈同学告诉我,他爸爸昨夜喝醉了,把他一顿狠打。 “爸爸为什么打你?” 笔者问他,“你有没有做错事情?”他告诉笔者,昨天傍晚,他和一个同学打球,由于玩得忘了时间,害怕回家受到责骂,便等到天黑溜回家,谁知……笔者对他说:“陈某某,有关这件事,哪天我去跟你爸爸好好谈谈。但是,你也有责任,有没有想过你迟迟不敢回家,奶奶和爸爸心里多着急,多担心?”陈同学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二)教育班内学生,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
1.开展主题中队活动,引导每个孩子关心他、帮助他。在一次自由组合小组活动的班队课前,笔者事先请数学老师让他帮忙整理作业为由,把他支走。然后,笔者在班内不提陈同学的名字而给全班讲了他的不幸遭遇,班上的同学纷纷叹息,表示自己一定会帮助他。此时,笔者说:“咱们班的陈同学就是刚才老师说的那个孩子。他经历了那么多不快乐的事,还这么坚强,但我发现你们不怎么跟他玩,有的同学还取笑他!”很多孩子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笔者接着说:“等一下搞活动时,我希望大家都能伸出手来,邀请陈同学参加你们这组的活动。”等他回来时,同学们争着邀请他,这次活动课上,陈同学成了班上的焦点,他因为同学的友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 鼓励班上的同学与他多交往。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
(三)家校结合,共同引导孩子树立自信
1.前后数十次进行家访,与家长(孩子的父亲与爷爷奶奶)推心置腹地交谈,劝说他们调整心态,做到以下几点:(1)夫妻尽释前嫌,允许孩子的妈妈探望孩子。 (2)平时对孩子多关心,仔细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想法。(3)不在孩子面前讲另一方(妈妈)的坏话,不破坏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4)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2.与孩子的母亲取得联系,邀请她来到学校,与她进行交流。通过多方打探,去年十月,笔者终于联系到了孩子的母亲。电话里,笔者简要地告知了这位母亲孩子的心愿,就是希望和妈妈一起过一个生日。孩子的母亲哭了,答应来学校一趟,看一看自己的儿子。去年孩子生日前夕,陈同学的妈妈如约来到了学校。笔者与她推心置腹地谈了许多。 与此同时,笔者邀请了孩子的父亲,整整半天的交流,不难发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了孩子,两个原本形同陌路的人达成了许多共识。这一天,孩子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的微笑。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解决这一问题,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起为单亲孩子营造健康温暖的环境,使他们茁壮成长。
【摘 要】本文从某单亲孩子在我班中的实际表现入手,分析了笔者如何让一个敌对情绪严重的单亲孩子蜕变的几点浅见,以实现单亲孩子的蜕变。
关键词 单亲孩子;蜕变;爱
“老师,小莹把我的眼镜砸坏了。”我正在办公室里改作业,小林提着眼镜跑来告状。又是小莹!刚从本学期转入我班的她,仅仅一个月时间已经是第五次跟同学发生激烈冲突了。再看这副眼镜,镜架变形了,镜片裂成了七八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进一步了解得知,小莹原来是一个天真可爱、活泼开朗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家庭发生变故以后,她逐渐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与同学关系越来越紧张,常为小事和同学打架,对老师的教育常以沉默以示反抗。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其父亲才将她转学到本校。
1.以爱育爱,以情育情
在一次谈话中,孩子道出了她心中的小秘密:“殷老师,你知道吗?我很想很想我的妈妈!”听到孩子这句话,我的心一阵酸楚。“小莹,你喜欢我吗?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做我的女儿那该多好啊!”她害羞地低下了头,没有回答。事后听同学讲,小莹她悄悄地对小伙伴说:“殷老师是我的‘妈妈’,老师喜欢我,我是老师的女儿。”为此,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莹与我通信的称呼总是“亲爱的妈妈”,信中的句句话语流露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小莹过生日时,我就像亲生母亲为女儿过生日一样,给她订做一个大蛋糕,再点上蜡烛组织全班为她唱生日歌。我还送给她一张贺卡,祝愿她快乐幸福。“六一”儿童节,我特意邀请了班上的几位同学陪同小莹一起到我家做客,而后还去了“太阳城游乐园”游玩,师生共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2.汲取力量,学会坚强
这是个生活在逆境中的孩子,她的童年生活因失去母爱而黯然失色,因父亲的责打而伤痕累累,因后母的冷眼而悲观消极。所有的这一切使她的内心世界变得灰蒙蒙的,她压抑、她自卑,她怨天忧人,甚至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多余的人。我要让她学会坚强。
3.感受亲情,重获温暖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一次,为了一件小事,她又和同学怒目相视,“调门”提高。我把她请到我的办公室,了解情况。她低声告诉我:“昨晚爸爸又打了我,我心里很难受,就……”“就找同学撒气,对不对?”她点点头。
我打算联系她的父亲。她爸爸一坐下来,没等我开口,就开始数落小莹的不是:脾气倔强、固执,像她妈妈,经常以沉默来反抗他。他说自己管这孩子很烦,老师要打要骂请便,他做家长的绝不说一个“不”字。我笑着说:“小莹爸爸,你搞错了。今天,我不是找你来告状的,而是向你道喜。”“道喜?”她爸爸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啊,小莹这一阵子进步很大,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她的作文还好几次被当作范文在班上读呢!”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听到老师赞扬,当父亲哪有不高兴的,他的脸上开始出现了笑意。我接着告诉他,今天请他来还想提几点想法和要求:第一,改“动手打”为“动口教”。小莹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与自己家庭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截然不同,孩子虽然年幼,却已能明辨是非。她对自己家长的行为产生了抵触情绪后,才慢慢形成倔强、固执的脾气。当孩子有错时,应及时指导,希望她改正缺点。
一天,小莹穿着一条漂亮的连衣裙来到我的办公室,笑眯眯地告诉我:“老师,这是爸爸给我买的,漂亮吗?”“真漂亮!”看着她幸福的样子,我欣慰地笑了。
4.体验成功,又见阳光
几个月中小莹进步明显,她眼睛里少了一份忧郁,脸上多了几许笑容,但她仍然不大爱说话,就像教室里的桌凳一样不被同学所注意。也许是因为她习惯了沉默,也许是她缺乏自信和勇气。怎样才能让她热情开朗地加入到集体中来呢?
此时,正巧学校组织了乒乓球赛。比赛那天,小莹穿着一套“李宁”牌运动服,理了精神帅气的短发,英姿飒爽地上场了。班里同学组成“拉拉队”,为她加油助威。小莹爸爸也笑眯眯地站在队伍中。比赛开始了,小莹沉着冷静,她过关斩将,连闯了七关后终获桂冠。“小莹得冠了!”同学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这次比赛后,同学们对小莹开始刮目相看,有几个乒乓迷自发组织了兴趣小组,还请小莹当教练呢!这不,放学后经常看到有几个同学拉着小莹:“走,咱们练球去!”“小莹,那个旋球怎么发?你可得教我!”“小莹,昨天我败给你了,今天我还要向你挑战!”说罢像小鹿一般欢快地朝乒乓室跑去。
5.结语
2、这个社会单亲妈妈太多了,但是单亲妈妈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的真的很难很难,深有体会,假如你也单亲妈妈,可以来一起抱团取暖,我们可以相互鼓励把未来走的更加好,加油。
3、坚持,不会因为钱,出卖感情,出卖灵魂,做一个骄傲的单亲妈妈。
4、哎,又一个失眠的夜。就当没有公公婆婆吧,就当做个单亲妈妈吧,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谁稀罕谁,NND!
当身边的朋友说起他们的童年`我都躲得远远的
因为我害怕`害怕他们问我`我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因为我没有童年`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他们``
所以每当他们问起的时候`我会躲得远远的`然后`泪`不争气掉了下来`
我是生长在单亲家族的小孩`为了养我们`爸爸努力赚钱```
爸爸是个严格的爸爸`他对我们做的任何事多很有很高的要求``那时不理解他`总以为他不喜欢我们了`有时好恨好恨他``
因为单亲吧```所以`那时的我`会做好多事``洗碗`洗衣服`整理屋子`````很多同龄小孩不会做的事我都会做```
因为单亲吧```所以别人看我的眼光也不同了``连外婆也是``那时`外婆总说`没妈妈的孩子别整天嘻嘻哈哈的``没妈妈的孩子别整天光顾着玩```没妈妈的孩子要做家务`
外婆说的时候真的好想哭``好想好想```可最后还是忍住了``那时好想反驳``
我不知道为什么外婆为什么会这样说```
难道没妈妈的孩子就不可以笑了吗``难到没妈妈的孩子就不可以玩了吗`难到没妈妈的孩子就不可以偷懒一下吗```
每当听到别的孩子亲切的叫着他们的妈妈的时候`看到他们向着他们妈妈撒娇的时候`总是有种想哭的冲动``
吃不到妈妈煮的饭``穿不到妈妈买的衣服``听不到妈妈的唠叨``抚摸不到妈妈的手`没有妈妈梳的头``没有妈妈给的温暖``没有妈妈给的爱``没有妈妈的照片``还有好多``没有``
张琪和李静曾经是一对羡煞旁人的幸福夫妻,育有一个6岁的男孩儿浩浩,但不幸的是,在浩浩即将踏入小学校门的这一年,俩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张琪选择了第三者。
离婚后,抚养方李静将满腹委屈和愤恨在浩浩面前表露无遗,她拒绝了张琪对孩子的探视要求和物质补偿,隔断了浩浩与爸爸乃至奶奶爷爷家的所有联系;每当浩浩想念爸爸或对家庭变故产生疑惑时,李静便声泪俱下地对孩子控诉其父如何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甚至用各种恶毒的语言咒骂张琪。一方面,李静祈望用加倍的爱去弥补孩子所受的创伤,另一方面,她又严格要求孩子坚强上进,仿佛浩浩变成了她今后人生争气的砝码。为了补偿给浩浩一个完整的家,李静甚至不惜放低身价,带着浩浩游走在一桌又一桌的相亲宴席中。浩浩眼睁睁看着妈妈为了自己委曲求全,懵懂的愧疚感成了他心灵不能承受之重,逐渐变得谨慎卑微起来,生怕再失去妈妈成为孤儿。
分析:
离婚时,这些都是撒在孩子伤口的盐
李静的故事是一例很典型的单亲妈妈个案,我们不能说她不爱孩子或者不为孩子好,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却是将错误的爱以错误的方式施加在孩子身上,必然对浩浩的成长造成新一轮的伤害,成为孩子心灵的镣铐。
从李静身上,我们至少能总结出四点单亲父母的教育误区:
排斥对方,将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离婚后,单亲家长特别容易将自己受到的伤痛转移到孩子身上,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说些“你爸根本就不是个好人”或“妈妈不要我们了”之类的话。孩子听后,首先会产生怀疑:为什么昨天那个和蔼可亲的父(母)亲一夜之间就成了坏人呢?难道过去的温馨时光都是假的吗?随后在心里产生对另一方的排斥,感受到欺骗和遗弃的悲痛,最终演变为仇恨,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扭曲、偏激的重要原因。
缺乏自信,无法给孩子提供牢固的安全感
有些父母本身自己就无法接受婚姻变故的现实,常常说些“以后就只剩我俩相依为命了”、“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失去父爱”之类的话,这种怀疑、委屈和自怜的情绪特别容易感染孩子,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变得惶恐自卑,心灵罩上阴影。当孩子发现自己赖以信任的父母都变得如此消极悲观,他又何从寻找乐观坚强的力量去面对挫折,勇敢上进呢?
过分溺爱,任由孩子不良习性肆意蔓延
单亲父母常常企图用自己“双倍的爱”去补全孩子所需要的“双方的爱”,在愧疚中不知不觉走向溺爱歧途,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加倍满足。孩子并不能分辨这种溺爱缘自何故,甚至没有机会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因为疏于管教产生行为偏差,其抗挫折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最终导致孤僻、脆弱、霸道、任性、自私、依赖等性格缺点。
期望值过高,视孩子为唯一的精神依托
家庭破碎后,不少单亲家长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或生活重心。厚望之下,孩子不得不承受过度沉重的心理压力,当超出其承载极限时,反而容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也有些孩子会将其视作一种扭曲的动力,早早成熟起来,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加倍奋发上进,但这种动力并非来自积极面,长期超负荷的压抑运作依然对心理成长有害,一旦情绪缺口被引爆,便可能走向崩溃。
尽管,婚姻破裂哪怕对成人而言都是一场漫长而沉重的多重折磨,但是越到这个时候,单亲家长便越要清醒和坚强起来,打起精神对孩子进行情绪疏导和理智教育,最大程度地消除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单亲家庭并不是孩子成长的绝对逆境,只要父母双方愿意真正负起责任来,共同努力为孩子寻找爱的最佳方式,孩子依然能够积极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