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心理

健康心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健康心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心理范文第1篇

一、当前技工学校在校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技工学校在校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青春洋溢,积极上进,但技校学生的结构比普通高中复杂很多,学生的起点又参差不齐,在学习、思想、纪律、修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学生素质越发不容乐观。技工学校在校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令人堪忧,状况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生观、世界观认识存在误区

有相当一部分技校生人生目标不明确,不能正确认识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能正确看待激烈竞争的现状,存在混日子、漫无目的的普遍心理。

(二)厌学心理普遍

技校生大多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各类职业学校都普遍存在。表现形式很多,比如:消极应付,不求上进,尽管技工学校已经把教学要求降到了较低水平,但这些同学仍然感到很吃力;很多学生上课不专心,对学习没有心思和兴趣;有的无故旷课、迟到早退、无所事事;有的文化基础课学不进,听不懂,专业课不愿学、不好学,几年下来,知识和技能没学到,却学到一些不良风气,染上一些坏习惯;有的学生课堂学习不认真,实训操作仍不想学,完全是在混时间;抽烟、喝酒、斗欧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厌学的恶果。

(三)集体荣誉感淡薄

大部分学生在集体活动或集体劳动中表现不积极。感觉班集体的事和他没有关系,甚至自己做错事破坏了班集体的荣誉也没有丝毫的愧疚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相互埋怨,一味强调别人的责任。对集体荣誉漠不关心。这就直接导致了上进心的缺失。

(四)自卑心理影响其发展

技校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我校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况且大都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困难,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看到城市学生比较富裕的生活,联想到自已的情况,由于他们还不能正确看待家庭之间的差异,导致心理自卑;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也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以上种种对技校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必须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扭转,并建立起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培养技校生健康心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重要,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好恶、处事等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及心理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自身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校的德育建设。为提高每个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己价值。

(二)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亦师亦友

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育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无私的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学生喜欢教师,就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多倾注爱心和耐心,多些微笑、多些了解,多些沟通,多些赞许,把关爱传递给学生,把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把老师的关爱化成发奋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都喜欢上课。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节课、各科教学中

学科不同,教学的要求和内容也有很大不同,课堂形式也各具特色。在日常工作中,各科老师必须根据学生和学业的不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四)充分发德育挥政治理论课、法制教育的优势,强化学生的法纪观念,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针对技校生法纪观念淡薄的现状,开设了《法律常识》、《劳动法》、《德育》等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并更新内容,使之与学生实际、社会实践更加贴近。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组织阅读讨论、进行案例分析、写心得体会、观看教学资料片、召开主题辩论会等方式实现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既学法懂法又守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健康心理范文第2篇

“以人为本、文化立校”是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李倩的带领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发展方向,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心”开始,走出了推进养成教育,培育优秀人才的广阔天地。

拨亮心灯,领航健康人生旅程

记者参观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分别设置有心灵驿站之畅心室、怡心室、释心室,还有团体活动室、视听室、心理测试室。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基地,是全体学生向往的心灵驿站。

有些学困生或离异家庭的学生,自我调整情绪能力差,在畅心室、释心室舒畅、温馨的环境里,专业的心理教师或是让他们倾诉苦闷、抒发胸臆,或是和他们谈心、娱乐,使他们排遣烦恼,放松心情,顺利走过心理危险期。

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靓丽人生是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之一,团体活动室、视听室里,轻松活动之余的交流或是精彩影片观看之后的片刻宁静,常常成为学生不经意间顿悟人生的关键时刻。

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并编写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教材,通过每周一次的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熟悉自己的心理品质,明确心理素养的优点与不足,知道并掌握调节心理状态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掌握了合理发泄不良情绪方法的学生,感到自己不再是令人讨厌的害群之马,尤其是不再因一时的情绪失控而悔恨不已,同学、老师、作业、校园变得不再面目可憎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幕:几个学生紧紧地围抱在一起单腿站立。一旁解说的学生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心理测试游戏,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单脚站立,一动不动,时间越长则说明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越强。”

合作精神的提高是学生们在学习基本心理知识后的又一大收获。他们与同伴交往的主动意识增强了,获得合作、带来快乐的心情更迫切了。

合理规划人生的能力在初中生中差异巨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同时也把学生容易滑入的歧途标示了“禁行”。沉溺网络游戏、厌学早恋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几年来,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大的收获还是培育了一大批乐观进取、品德高尚的学生。

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0905班

傅瑜:“在我校初中一、二年级设有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课,还设有心理咨询室。每逢考试前几周,心理健康老师就会教给我们一些切实可行的调控心理情绪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有:考试前深呼吸;紧张时幻想自己身处宁静……这些方法使我们的内心归于了平静,能够更快地进入考场角色。心理咨询室针对全校学生开放,我班几位同学都曾在那里寻求过心理帮助。在那里可以将一些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心理健康老师分享,可以与老师交流自己的心理近况,还可以戴上拳击手套好好发泄。

身为学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同学面对考试会紧张得手心出汗,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考试答不完题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其真实水平的发挥。此时拥有冷静的态度,并且相信:付出努力后的自己一定会拥有好的成绩。不仅考的是平时,而且还是心态。良好的心态会助我们马到成功!”

行为示范,描绘瑰丽成长蓝图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膨胀,有章不遵,有规不守。为此,学校抓住这一关键,或采取心理健康课学习,或定期做心理健康操,或由心理健康教师采取心理疏导、心理暗示、心理干预等专业技术手段,对学生逆反、叛逆等消极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通过“礼仪之星”、“生活习惯之星”、“学习习惯之星”、“仪表之星”等荣誉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校园内的电子屏、学校橱窗公示栏都是学生们闪亮登场的舞台。各班教室内“荣誉栏”也同样是孩子们竞相角逐的赛场。学校注重以班为单位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包含环境文化建设、管理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以此塑造群体心理,倾力推动全体师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敦品、励学”的校风始终推动学校走在太原市基础教育的前列。

学校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心理”知识和“学习心理”技能,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得到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因此变得迅速而稳定。

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保持有巩固作用,学校采取大会表扬、《家教导报》宣传、科学典礼奖励书籍、电子屏公示等方式激励学生不仅保持学习上的积极进取,更要促进其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勤奋进取的品质。

学生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影响者,努力把他们转变为正确教育措施的制定者和孩子学习的优秀指导者,意义重大。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近年来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如仝富强老师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心理指导,使学校教育延伸至家庭,使家校联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后在活动方式、主题等诸多方面还将有许多问题要双方商榷和寻找好的解决办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家庭与学校携手开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是共同的目标。

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1106班 宁梦瑶:“我以前上课听讲十分专心但不爱做笔记。上课,老师们总是把重点内容在黑板上写出来,很多同学都在记,而我自认为脑子好,总不想记。刚开始二、三年级,课程比较简单,可到了四、五年级,课程越来越难了,好多内容老师讲过了,我却没做笔记,等到复习的时候只剩一些记忆的片段了,成绩渐渐地滑落下来。我这才意识到做笔记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地做笔记。

日复一日,就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不管什么学科,我都会把重点记下来,每一本书学完,我的书上都会有满满的笔记。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妈妈从不嫌我嘴贫,跟我一块儿刨根问底,我能解决的就让我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再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妈妈还指导我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我往往满足于知道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妈妈让我在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妈妈和我一起去选购了几本工具书放在书架上,经常查阅。这让我慢慢养成了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我相信,这个习惯会使我终生受益。

健康心理范文第3篇

一.认识、遵循心理形成及转化规律,选准切入点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不仅具有对人的调节、控制和支配功能,而且具有对事物的认识、鉴别、加工和选择功能。人的各类不同内容的素质只有转化为心理素质,才能转化为具体素质。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以塑造心理素质为核心,使之产生核心带动全局的效应。具体操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抓住时机。小学阶段是最佳心理塑造期,必须从学生入校起就开展心理教育。

2.选好教师。必须选择事业心强、热爱学生的教师担任。要加强教师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学会心理分析、心理矫正、心理咨询的方法。

3.选准教材。教材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要具有普遍性、导向性,有可比性、借鉴性,要与学生实际贴得近。

4.把握重点。心理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核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鉴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事发于心”的道理,重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

5.重在普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要求心理教育不能停留在实验阶段。要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之中,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

二.重视外因作用,创造适应心理转化的外部条件

我们必须把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特点,依拒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原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改造先天素质中的不良成分,培养稳定的、优良的综合素质。

1.重视学校环境建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对矫正学生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康心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重视学校环境建设,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方面创造条件,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时间安排上必须科学,合理安排三大板块课程,不能削弱、削减劳动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生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在紧张而轻松,严谨而愉悦,规范而又有个性舒展的环境下学习,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在空间环境上要力求净、静、文明、美化。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心理,一定要注意空间环境的潜在影响。无论校园规划,还是班级布置,只要是学生涉身的场所,都要干净、文雅,使人文明、高雅,催人上进。在人际关系上要力求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把握四点:①要讲师德尊严但不是惟我独尊。②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扼杀。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一般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④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竞争精神。

2.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指导内容则必须以“学会做人”为根本。要指导家长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方法。一要注意有形的示范教育,如家长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二要注意无形的潜在教育,如处理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良好的个人嗜好,生活方式等。三要注意教育方式,改变家老大的观念,对孩子不训斥、不命令、不冷漠。四要有适应形式的教育思想,与学校教育思想改革保持一致,改变家庭中“应试”教育的生活环境。

3.重视学生对社会问题认识的引导。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改革的变化,培养心理的承受能力和参与未来竞争的能力。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呈上升趋势的犯罪率、离婚率等社会问题。三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不正风气及由此导致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社会公德方面的社会问题。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全面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1.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握住心理素质对其他内容素质的关系,注意塑造学生的的健康心理以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

健康心理范文第4篇

一、引起聋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生理缺陷的影响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缺少语言,接受信息少,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主观片面的毛病;与正常人交往困难,缺乏热情,容易产生不合群的现象,久之便孤僻、胆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自卑,表现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心态,如此等等。

2、不良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作为学生第一所永久的学校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而许多聋生家长却常以语言不便为由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他们有的采取粗暴的态度,稍有不对就是一阵暴打,导致聋生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则采取骄惯、放任的态度,以物质和金钱的满足来代替教育,导致孩子产生骄傲、自大、自私心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小偷小摸现象就随之而来;有的家长则采取丢弃态度,任其自生自灭,使其缺乏人间温情,对人产生敌意。

3、学校教育和管理方法不当的影响

为了聋生安全起见,聋校多采用封闭式管理,使聋生交往范围缩小.交往对象局限于聋生之间,使交往能力得不到发展,社会经验不丰富,长此以往,造成聋生交往心理障碍,显得不开朗、坦率,对社会有好奇之心而无热情。大多聋校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的框框,素质教育的重视和推广不够,对聋生的教育手段陈旧、单调,聋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少聋校定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咨询和指导。

4、社会歧视的消极影响

在社会上,聋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普遍遭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表现在:难找工作,既使找到了,也是苦、脏、累的工作,并且收入菲薄:难找对象,谁也不愿娶嫁聋哑人;难受到重视,往往是嘲笑、可怜、施舍的对象,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衡,产生不满、怨根、怀疑并否定一切和敌对心理。

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拓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渠道,创造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的条件,探索全方位、开放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步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的格局。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形成家长联系网络,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另外,为了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怎样与孩子交流等方面的培训,为聋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2、培养聋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门抵抗不良思想侵袭的免疫力,只有让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到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和提高。只有树立大教育、大德育的观念,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德育资源,德育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请进来、走出去,让聋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请进来”,就是请社会上的先进人物、自强模范和本校优秀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介绍交流;“走出去”,就是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读这本“无字之书”,去学在学校、在课堂里学不到的有用知识。

让学生的思想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的道德实践中升华。

为了把德育之根深植于生活实践这块丰腴的土壤中,广泛开展社会公益和服务活动,组织聋生到马路、街头社区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等。社会公益和服务劳动的开展,实现了德育内容和行为的校内校外互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人生,磨练意志。

教给聋生生存的技术,消除聋生心理上的后顾之忧。

聋人在社会上受歧视,不仅因为残疾,主要原因是聋人没有生存能力,游手好闲,偷窃现象严重。聋生看得多,听得少,心理自然变态。如果有了技术,学会了生存,情况就会改变。面对现实,我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聋生的职业技能,形成一技之长,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掌握技术后的聋生,无疑打了强心剂,自信心十足,对待人、事的心态会发生明显变化,自怨自弃心理大大改善,非常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广泛开展共建文明的“手拉手”联谊活动。

健康心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心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43-02

一、前言

幼儿专指那些年龄在三岁到六岁之间的儿童,如何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对幼儿人格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健康心理培养中,幼儿是最佳阶段,因此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1]。健康的幼儿心理主要包括人格的健全、智力的正常、心理品质的良好等,其中体育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幼儿的主要活动,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对于幼儿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二、体育活动中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1.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健康心理。(1)创设氛围。幼儿对成人的评价依赖性是和他们的年龄成反比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时,尽量做到对每个幼儿的语言和行动上的照顾,要运用肯定性的、鼓励性的语言来和他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对于一些活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较差的婴儿,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不应该对他们进行批评和否定[2]。如在组织幼儿开展竞赛类的游戏时,教师不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到输赢上,而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上,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同时要在游戏当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主动加入到活动中,体会游戏中的尊重与被尊重的快乐。(2)鼓励尝试。在个体的主动性发展中,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因此老师在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要通过特定情境的设置,激发幼儿进行大胆尝试,主动进行思考[3]。如老师在进行“小马运粮”的体育游戏教学时,要教会幼儿顺利跨过小河。在活动当中,老师应该引导幼儿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过河,根据河的不同宽窄来选择合适的过河方式,如选择单脚跳、助跑跳、双脚跳等,在此期间老师要对幼儿的各种活动给予不同的赞赏和鼓励。

2.体育活动能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1)实施因人而异的指导。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主要通过动作来获得,也包括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并且他们会依据自身的成功或者失败的评价来获得对自我的认识。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以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的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利[4]。对于一些运动项目,它们已经超出幼儿的实际水平,因此会对幼儿的运动机能造成损伤,还会使幼儿屡遭失败,多次的自我否定对幼儿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运动水平,设计一些难度合适的体育活动,并对幼儿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体育活动。如在进行平衡态练习的时候,通过对平衡木的距离、高度和宽度来进行调节,让幼儿进行合适的练习。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过关斩将的游戏,让幼儿在攻克各项难关的同时看到自身的成绩,获取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自信心。(2)调节幼儿自我能力。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体现在自身的监督和调节上。然而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大脑发育是不完善的,对于自身的行为还不能进行调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如成人对他们的奖励或者惩罚都能对他们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3.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1)基本动作的练习。在体育活动中存在大量的基本动作,需要进行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得以掌握。有些老师不能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很好的认识,无法认识到基本动作的重要性,不讲究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练习,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延误,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基于基本动作的单调性,教师应该进行多种游戏的设计来引导幼儿进行练习掌握。如对于前滚翻的练习,可以通过编儿歌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练习的兴趣。(2)情绪情感的培养。幼儿在情感方面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成人态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对全体幼儿都抱以积极的期待,针对不同特点付之于积极的行动,多用鼓励的方法指导幼儿[5]。

三、结语

在幼儿的教育中,体育活动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方式和情景进行合理的设置,能够对幼儿的情感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开展者,因此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老师要做好各项准备,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还应该注重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对幼儿的体育活动给予合理指导和干预,进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桂兰.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J].贵州教育,2009,(17):57-58.

[2]包新萍.浅谈在快乐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积极情感[J].成才之路,2011,(06):90-91.

[3]谢秀芬,杨粤辉,冼夏玲,曾春甜,崔少芬.浅谈幼儿体能训练的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0):317-318.

健康心理范文第6篇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们面临着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和成才,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从大多数的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中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如辨证思维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完善、同伴群体的形成、价值体系的稳定等,但作为一个群体,大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独特性。

(一)大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在未入校之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跨入校门之后全新的世界、人际关系、教学模式等往往会造成他们心理上很大的波动,随着时间推移,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班级的干部是佼佼者,可是进入大学后又是从同一起跑线上重新比赛,这种优势的瞬间缺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同时也有较大的心理落差;一部分独生子女会表现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于是很多学生会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转为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同时这些学生在离开父母视野之后,会迅速的独立起来,班级寝室的氛围会对他们的心理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他们的心理在这个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所以应该加强引导,注意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四年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大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里有这样的话: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二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进入大学生的角色,此时的他们熟悉了大学生活的节奏方向,表现的比一年级成熟很多,心理上也趋于稳定,由于距离考研就业还有一段时间,外界的刺激不强烈,更多自我的东西便得以表现。一些学生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开始拼搏奋斗设计自己的专业方向不断靠近学业目标,而另一些没有良好规划的学生则继续虚度光阴。同时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校园活动多以二年级参加为主,他们在组织中增长才干,在活动中学会快乐。另一方面学生中的恋爱人数明显增多,经过一年的相处,社会文化的感染,很多学生开始了感情的体验,而这个时候往往是不成熟不稳定的。

(三)大三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年级已是大学学程过半,进入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学生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有成人感,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未来,心理更进一步的成熟了,绝大多数学生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其中有部分是由于前两年没有好好学习而产生负罪感开始积极学习的学生。他们开始关心个人前途,关心国家形势,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了自己的好恶,喜欢摆事实,讲道理、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反感空洞无物的、形式主义的东西。逐步去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人生,意识到自己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但又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往往在这一过程中迷惘苦恼。

(四)大四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此时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经过四年的学习历练已较为成熟稳定,做好了面对现实步入社会的准备。但这一年也是他们心里活动最复杂最不平静的一年。临近毕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考研、就业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明显增大,很多学生会发出“如果让我重新来过这四年,一定学的比现在好多了”的感慨,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或高或低,缺乏一定的自我判断力,很多时候不能坦然面对问题,对于找工作考研重新出现高中阶段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有学生在这个时候对前途过度焦虑和不安,产生了就业焦虑症,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另一个明显表现则是面对分别,学生们大多是依依不舍的,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酸甜苦辣,学生在这个时候会表现的失落黯淡抑郁。对于爱情一部分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分手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基于成熟的心理所建立的稳定的感情。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模式的构建

(一)发挥课堂的重要作用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学向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学的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常用的方法。教学是教育的首要方法,心理学也不例外。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以课程开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向学生传授心理保健知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讲座,如缓解考试压力的、介绍就业面试技巧的、恋爱相关心理辅导的等。

2、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紧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偏重哲学思考;心理教育则着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强调心理教育、咨询工作者要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真诚的关系, 共同探索, 唤起来访者真实的自我体验。这二者各有偏重,又彼此联系不可分割,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思想又反作用于心理,支配心理的发展方向,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既不能等量齐观也不能分而治之,要做到有机结合。既要提高德育工作者培养健康心理的素质,也要提高心理学者进行德育教育的水平,更科学的做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形成健全的人格来使学生真正做到道德高尚,情操优雅。

健康心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后进生 健康心理 培养策略

关于后进生,至今没有一个衡量的科学标准。由于不同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教育水平的不一,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城市与农村办学条件差异悬殊,实际上难以定出一个能精确衡量后进生的适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标准,本文所要说的后进生是指本班学生中学习成绩低,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相对不积极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衡量者本身的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很可能有“错划”的,后进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就可以转化,有的还可以“浪子回头金不换”。要想教育得法,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全面深刻地认识、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心理素质。

一、培养后进生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素质

后进生由于学习差,不受教师重视,在学习上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成人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性要求不断增长。后进生与一般学生相比,会具有较早进入社会的特点。强烈的成人意识和社会性表现在他们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别人把自己当做大人来尊重,要得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和信任,他们是自卑、自尊的矛盾统一体。我们在做后进生工作时,应努力使他们克服自卑,培养他们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在学校,教师经常批评的是后进生,批评多了,教师烦了,学生疲了,就伤害了师生的感情;教师经常表扬优秀生,表扬多了,学生容易骄傲。教师以偏概全,妨碍学生进步,损害了教师形象。我在班级管理中会尽量少批评后进生,严格要求优秀生。当平时纪律差时,先批评班干部;当班级学习成绩下降时,先要求三好学生……就后进生的点滴进步、优点,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自信心,带着乐观、愉快的心境学习。这样,优秀生更优秀,后进生被带动进步了,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表扬和批评后进生,这样后进生在心理上得到了平衡,增强了自尊、自爱意识。

因此,区别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培养后进生自尊、自爱的良好心理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后进生自制、自强的心理素质

由于各种客观条件,造成后进生底子薄、基础差,在完成主要学习任务时,表现为反应迟钝,自制能力差。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活动表现得非常机敏。针对这种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其对感兴趣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并使之形成自制、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

我班魏亮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但思维敏捷,由于缺乏自制、自强而陷入玩电子游戏的泥潭,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经常违反纪律。我决定因势利导来教育他。有一次他旷课去校外玩电子游戏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同他谈心。

我说:“魏亮,听说你对电脑特别感兴趣?”

“嗯。”

“水平还很高?”

“只是玩游戏还可以。”

“你就不想学电脑,只是……”

“想,太想了。”他急切地说。

为了正面引导他,我首先让他当班上的计算机课代表,为树立威信,他不玩游戏了,接着我又推荐他上学校电脑培训班,他学习一直很努力,在2013年上学期末学校举行的计算机操作竞赛中荣获第一名。他的自信心倍增,主动找我说:“老师,我不比别人差吧?”我说:“谁说你比别人差?这不是在计算机方面比别人强得多吗?”“我的文化课还能赶上来吗?”“当然能,现在努力,只要肯用功,将来考大学没问题。”“真的?”我做了肯定的答复,他高兴地跑走了。从此以后,魏亮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班级工作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刻苦,本学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得到了各科老师的好评。

通过魏亮这一事例,我更加真切地意识到:要转变后进生,培养他们自制、自信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三、培养后进生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

后进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学习时往往显现出思维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等不良心理。如对感到比较难学和讨厌的功课,很少独立思考,独立钻研。而是偷懒、依赖别人或抄袭作业应付老师;对喜欢的课程,特别感兴趣的活动,往往表现得非常积极,十分自信。教育者应该利用后进生喜欢的活动,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

健康心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转变 单亲大学生 不健康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开放性的变化,离婚这一社会现象变得普遍,成为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对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单亲大学生与家庭健全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

1.单亲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由于世俗的偏见,父母离异让他们觉得很不光彩,在别人面前也是低人一等,自卑的心理随之产生。比如在看到同学与父母打电话时高兴的样子他们的这种自卑感就愈加强烈。生活中总是想方设法隐瞒单亲的事实,不愿谈及自己的家庭。经济上有困难也不申请贫困生补助。

2.单亲大学生的孤僻性格

家庭爱的缺乏让他们觉得自己总是孤独的一个人。久而久之,他们便习惯了这种状态,不信任身边任何人,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不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不愿与人亲近,更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对待任何人任何事都表现冷漠,好像所有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毫无意义。

3.单亲大学生的思想敏感

同学间平日的关心、帮助,都会挑起他们敏感的神经,误解别人的好心,觉得反感。有时,同学间的谈笑,也会让他们觉得很厌恶。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他们也会想很久,而且想得很深,时常会就钻牛角尖。

4.单亲大学生的早恋问题

家庭的不健全,使得单亲大学生迫切地想逃离这种环境,于是开始了早恋。思想的不成熟、心理的不健康,又注定这种恋爱存在缺陷。比如,恋爱对象更换的频繁,恋爱与学习之间的处理不当等等,造成恋爱失败,学习成绩差,最终引起心灵遭受沉重打击。

这些不良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到单亲大学生情感、意志和品格的发展。作为高校教师,有义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平日里接触最多且不同于家长与同学的人。这种特别角色的扮演,更有利于老师对单亲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施。

1.成立大学心理社团

选派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充满爱心、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具有人格魅力和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的教师组织成大学心理社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专业的咨询和辅导,特别要为单亲大学生做心理疏导。让这类优秀的心理辅导老师发挥其两个重要的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同情心和热心,二是教师富于想象和激励的倾向性,并将对教育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2.充分发挥友情作用

单亲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尤其是他们平日所在班集体的生活、班风以及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学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既能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也表现在能够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安排一些和他们兴趣相投的同学与其结成学习帮队,进行“一帮一”辅导,这样,单亲大学生就会感受到来自一个充满真情和友爱大家庭的关心和关爱。因此,他们也自然会感受到生活时刻充满着阳光,感受到自己虽然经历过不幸,但又特别的幸运。

3.用真挚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扉

对于单亲大学生来说,老师的教诲可以不听,长辈的呵斥可以不从,但朋友之间无拘无束的谈天说地,往往不知不觉中能够直达孩子的心灵。因此,首先与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努力“投其所好”,说他想听的,听他想说的,渐渐与他成为朋友,所谓“自己人”。这样,他们的心灵之门才会敞开,心中的真情实感,酸甜苦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会一一倾诉。这样,把住了他们的脉搏,不失时机地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灵的塑造。

4.培养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针对单亲大学生具有自卑的个性特点,作为老师,应努力扮演好三种角色:“伙伴”、“导师”和“拉拉队”。我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及主题班会,活动中有意识地给这些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活动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同时,也使他们在活动中融入集体,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消除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5.鼓励参加公益活动,积极面对生活,让爱心铸就成长

单亲大学生在身边无他人时,经常会感到无聊,也会时常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消磨时间,如上网、打游戏、看小说以及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交往,忽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逃学。在此期间,辅导员要及时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在理想和前途等方面的认识,并且对问题进行逐一教育和引导,即转变就表扬,达不到预期效果就反复进行交流,不断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角度启迪。多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社会上的公益活动,比如说,与同学一起去敬老院做慰问演出;去小学做校外辅导员,辅导帮助小学生;当一名环保志愿者,等等。目的是让单亲大学生在活动中深切体会到为别人奉献一份爱,同时也享受着爱的回馈的快乐。

6.密切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良好的学校教育,也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所以,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除在学校应特别重视外,还应与家长及时联系,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由于单亲家庭是一种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畸形家庭,在跟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家长存在的错误理念及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告诉家长,孩子有问题父母应该先“服药”。应注意父母角色一身担,既要以父亲严明、大度的角色特点出现在孩子面前,还要像母亲一样用精细、体谅的目光审视孩子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否则,会使孩子的心灵“营养”失偏。

单亲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如何使用合理有效的方法科学转变单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努力研究和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