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陈力就列

陈力就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陈力就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陈力就列范文第1篇

因为谗言,皇上一怒之下,将我流放到了黄州。

来此仅一天,我却如同过了几年,脑海里总是浮现着出巡时的那一幕幕。皇上之习固也,李斯之意险矣。天下统一了,但天下又开始混乱了。人心险恶,天下又何以长治久安?

窗外寒风呼呼地吹着,树叶沙沙地落下。

看着,望着,只有一丝苦笑!朝廷,百姓,战争时时浮现在眼前。暗淡的烛光,在桌上与这夜色分庭抗礼。我提起笔,借着昏暗的烛光写着,划动的是思想,体会的是孤独,品尝的是忧愁。

耳边不时响起战场上的冲杀声,百姓的声,皇上的笑声,鼻子便酸酸的。没有悲哀,只有叹息。我用心接受着这一切,努力地接受着这一切。泪已流尽,反抗也随着那缕缕寒风淡淡地窒息。四顾迷惘,一片萧条。

可叹啊!皇上缘何听不进忠言,为小人所迷惑,以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回忆破了,梦也破了。破得那样心疼,那样心碎,一种亡国的悲哀顿时在心间升起。

我深知“陈力就列,不能则止”,但世道不以我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皇上何时才能清醒,才能觉悟?天下之民何时才能挣脱这种局面?

暴力能夺天下,却何以统治天下?悲哉!叹哉!

吾秦何时振兴哉?

而今我年迈体弱。独行于每处伤心的角落,凝望着令人留恋的一切,不禁老泪纵横。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以自己的身躯为代价,倘能救民于水火,又何足惜哉!

陈力就列范文第2篇

原文:《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zhuān)臾。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季氏的臣子)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先王曾经任命颛臾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后来,人们用这一典故表示内部祸乱之意,《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来源:文章屋网 )

陈力就列范文第3篇

一、销售组织体系问题

销售组织体系架构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销售团队的执行力和效率,它不仅左右着公司营销政策是否能够落实到位,而且决定着每一个组织成员能动性的发挥。简言之,企业营销其首要任务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销售组织体系,打造一支高效的步调一致的团队,该团队有共同的愿景,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流畅及时的信息传达与反馈,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勇于创新进取的工作激情。

建议:

1、 组织机构扁平化。这样更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政策的执行,另一方面避免人浮于事,提高效率,有效降低销售费用。

2、 各司其职,岗位问责。尽可能避免横向、纵向的职责重叠,帅、将、兵,陈力就列,各负其责。

二、销售部与市场部的协调问题

销售部与市场部作为企业将产品商品化并且实现其价值转换的两个重要职能部门,其协作程度反映在市场上是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反映在企业内部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劣。销售部更多的承载着狭义的企业价值(销售收入等),而市场部则更多的承载了广义的企业价值(市场价值等),因此,市场部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市场的实际甚至社会的实际出发,创造最有利的销售环境。销售部则为市场部提供一线数据,并且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完成销售的一系列实务。

建议:

1、营销需要科学决策下的集权,由营销副总或营销权利部门负责协调销售部与市场部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两部门之间不必要的扯皮和内耗(销售部与物流的协调也可以纳入其中)。

三、营销推广办法

1、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现代营销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综合运用所有可利用的营销策略(4P也好,4C也好),因时、因地、因产品而异,大策略兼顾小战术,全方位立体的营造出最强的销售势能。

2、 销售跟赌博都是以最小的资源博取最大的收益,唯一不同的是:销售需要有科学的市场调研、完善的预案以及严谨的费用预算。营销推广也要计算投入产出,否则再成功的推广都是失败。

四、物流协作问题

1、 谈到物流,跟市场部与销售部一样,需要营销的集权,既在年度初制定销售任务时,同时有一份相同的任务送达物流,物流要根据销售任务决定在某一区域内的库位、运力及产品的备货。

2、 物流要加强服务意识,尤其对于有冷链要求的快速消费食品,服务是全方位的,包括对客户的态度、配送的及时性、配送过程中货品的完好,以及由公司原因造成的产品变形、化货等等的售后问题处理。

3、 物流部门的薪资能否与其配送区域的销售额挂钩,怎样挂钩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五、营销资源问题

可以尝试,公司在年度销售费用预算中提取50%作为区域营销费用,其使用由区域负责人根据本区域市场情况制定方案,由销售总监批准,营销管理办公室监控。这样既能增强局域市场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提高营销资源的使用效能。另50%由公司作主导产品统一推广或战略性营销使用。

六、通路改革方面

冷饮也许是所有商品中市场最具差异化的,北方市场跟南方市场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城市的市场也不同,这就使我们不可能在全国市场推广同一渠道模式,只能在具有相似性的区域或重点城市推广某一渠道模式,而在更广泛的市场上必须允许多种渠道模式的存在,与公司采用的主导渠道模式互相补充,这正是洋品牌不可能作到而我们可以作到的。

东北的冰品市场不成熟,但是在东北冰品的渠道最成熟;南方的冰品市场很成熟,但是冰品的渠道模式不成熟,因此公司应当考虑在长江以南的冰品市场进行渠道的改革,以谋求在这一快速增长的冰品市场中,保持自己品牌长足的优势和可持续的增长。

在长江以南,我们的渠道改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公司渠道改革的投入产出;

2、 本品牌在该区域市场的的SWOT分析;

3、 旺季生产和运输的瓶颈所在及解决细案;

4、 充分考虑南方市场淡旺季分明的市场特点;

5、 渠道改革中的销售任务和政策的制定多一些科学和理性,少一些灵光一现的感性,更不能拍脑袋。

陈力就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标 教学观念 评价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 方法 策略

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在高效的课堂上达到以上目标呢?

一、要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想对学生施以积极引导,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学识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行为,师德高则生德高。同时,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诚心诚意的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事业。而知识是一种越挖越深、越挖越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教师应该是一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钻机,只有不断钻研,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二、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它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形:某一学生与某门课的老师关系很融洽,该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特别高,学习效果也比别的科目要好。教师如果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比较配合.各种教学活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会主动来找你寻求帮助,与你交流,让你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你,那么他对你的课就表现不出兴趣,你布置的作业不完成或草草应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放弃学习你所教的这一门课。这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态度,给他们多些关爱。多些尊重。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动也不动,就更谈不上互动了,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每节课前举行英语歌曲联唱,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趣,让学生以饱满的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可以用图片,优美的体态语、简笔画、照片、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学生们熟悉的内容或游戏等方法,使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师应对学生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聪明才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乐趣。教师把握好了兴趣这个支点,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托起自己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要建立合作学习的平等关系

英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享受乐趣,首先应建立起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

在一个班里,每个学生的基础、智力、习惯、家庭环境等会存有差异,导致个别学生会因此而自卑,使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也可能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他们还可能不受其组员的欢迎。由于学困生的各种因素,所以他们总是担心说不好,自己的见解得不到组员的支持而不敢开口说。但优等生具备各方面的优越条件,是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受到其他组员的拥戴,所以他们往往是小组中的“代言人”,扼杀了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只能成为绿叶。就以上的情况,教师应消除学习差一些的学生的恐惧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平等的良好气氛,可以让这类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陈力就列”。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以不同的任务,促使他们参与合作。

2、评价措施要公平公正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正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表扬改为小组的表扬,让整个评价的中心由表扬个人竞争胜出变为大家的合作成功。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小组的成果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时,评价成员对团体计划有贡献时,合作学习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结果,更应关注合作的过程,要对小组合作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要写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

陈力就列范文第5篇

一、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1. 营造和谐环境,奠定教师职业幸福基础。我校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系统,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让绩效发放、职称评聘、评优选先这些教师关注焦点问题晾晒、解决于阳光下,将学校的需要转化为教师的需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达成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致力于打造一个理解力、执行力强,团结协作的管理团队。在管理上做到知人善任,推功揽过,营造和谐而幸福的氛围:风清气正让教师安心,合作共赢让教师舒心,人文关怀让教师暖心。

2. 助力专业成长,挖掘教师职业幸福源头。教育行业本就是“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要达成为人师表的境界,有赖于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丰富以及高质量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此,我们通过帮助教师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新手―骨干―名师);帮助教师锤炼内功,增强实力(校本研训、课题研究、学习培训);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获得成就(根据教师的年龄、水平,分层组织展示活动)等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 加强观念引领,升华教师职业幸福感。(1)以人为本。以了解、尊重教师为前提,以依靠教师为方法,以满足教师合理需求为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教师的尊严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2)培训学习。如邀请心理学教授作《做一个幸福的人》专题讲座。在培训学习中提升幸福感知力,得到心灵慰藉。(3)书海遨游。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开展同看一本书,一起去“当当”,书评大赛等活动,帮助教师拥有积极的心态,提升职业幸福感。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力

1. 尊重生命。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当为生命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尊重生命,首先是爱己,还要爱他人。由于缺乏对生命的尊重,部分学生对生命、对世事愈发冷淡、冷漠甚至冷酷,以致校园欺凌、恶性事件频发。为此,在毕业典礼上,笔者逐一念出所有毕业生的名字,让每位孩子在全体师生注目中上台领取毕业证书。借着无数类似这样的细节让孩子感受我们对生命的尊重,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尊贵和无可替代!

2. 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作为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学生未来必备的素质之一。在班级建设中,我们通过共同讨论树目标―团结合作理问题―达成任务创特色的程序,让每位学生参与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将团队精神的培养做细做实。教学中则采用“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共赢。

3. 健康理念。健康是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每学年召开运动会,每天落实两操、大课间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评比,全员参与;开设各项体育兴趣小组,让体育锻炼成为每个孩子的习惯。同时,学校配齐专任的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并设有专用的心理咨询室,做好心理疏导和拓展训练,为学生身心插上两翼,健康翱翔。

4. 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的培养上我们把握几点:培养孩子勇于担当的精神;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培养孩子凡事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孩子骨子里的义务感使命感;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培养孩子忠诚、坚守的品质。将教育落脚点放在对学生自我管理上。通过设岗定责,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学会自己的计划自己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后果自己担。

5. 阅读习惯。我们每年拨出专款充实图书馆,班班“图书角”;每年4月“读书节”;每天20分钟阅读时间;借助校园网、广播、海报等多渠道好书推介;举办“图书漂流”“我与作家面对面”,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活动”,筹建心天地多媒体阅读教室,加入“中国青少年互动阅读平台”书香网,成为“书香联盟”一员……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营造滋养终身的学校文化

1. 创建学校精神文化。(1)传承言行一致的校本文化。言行一致是我校校训。自创办以来,沿用至今。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实践,已经成为我校传统文化的精髓,办学境界的不懈追求,是我希冀所有“西隅人”都能烙印上的标识!(2)形成融合共生的人际文化。从提升价值理念,开展文化自诊,建设“学习共同体”等着手,形成平等、和谐、愉悦、宽松“融合共生”的学校人际文化。(3)建立人文规范的管理文化。围绕“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原则,通过整合修改规章,完善制度体系;坚持感情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等一系列举措,创建人文科学的管理制度,营造校园和谐氛围。(4)弘扬闽南风味地方文化。充分挖掘一切可用资源,通过一系列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活动,让师生找到“根”的文化,拥有家国情怀。结合学校实际,突出特点,集闽南特色、艺术特色和校本特色于一体,既有整体统筹安排,又注意局部精雕细琢。同时,将闽南文化渗透于学科教学及日常活动开展中,通过教育行为无处不在的浸染和熏陶,让师生烙上根文化的印痕,培植强化爱乡、爱国的情感,涵养闽南特质。

2. 营造学校环境文化。(1)以先进建设理念为引导,创设崭新风貌。(2)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打造人文校园。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分利用空间,精心设计,突出人文主题,春风化雨,滋养师生。(3)以班级特色为抓手,建设学生家园。

3. 构建课程文化。我们本着“关爱生命、营造滋养终身的学校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创新性落实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与学校实际,开发了南音、足球等根植于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同时,还利用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搭建特长发展的平台。并利用国旗下活动、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课本剧展演、班级特色展示、文艺演出等活动及“我们的节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陈力就列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北京高等教育 教学成果奖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在教育领域设立的两项最高奖之一,每4年评审1次,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12年底,北京市开展了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恰逢各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部署,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正取得新突破、凝聚新力量的关键时期,一大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备受瞩目。作为评审的组织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度重视,出台了《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并邀请了近100名高等教育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履行评审组评议、专家委员会审议、特等奖答辩、评审委员会审定等程序,最终从1,187项北京地区高校自主申报的项目中,评选出663项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等奖8项、一等奖274项、二等奖381项。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北京高等教育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方面的突出成绩,凝聚着千万北京高教人的智慧和汗水,传递着北京高等教育稳重扎实、锐意进取的理念和精神。纵览全貌,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体现出以下特点:

全面覆盖 厚积薄发

663项获奖成果实现了对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全覆盖。从教育类型来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均有代表性改革项目获奖,获奖比例分别占84.2%、7.5%、8.3%。从学科专业分布来看,获奖成果涵盖了几乎全部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其中工学类占比最高,达到24.1%,文学、艺术、管理、教育等类别专业占比均超过了5%。从人才培养类型上看,获奖项目既包括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型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项目,也涉及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项目,同时兼顾了以培养具有较好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建设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项目。作为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导向的成果评审,本届成果奖包括7大类改革项目:突出大规模、多样化、分类指导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改革;实现跨学科、多专业、大平台的集群式教学创新;贯通“招生——培养——就业升学”整个育人体系的教学模式改革;践行探究式、实践性、个性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跨机构联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探索集约化、网络化、高科技、广资源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建设;着眼于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探索。从成果项目发展建设周期上看,本届教学成果奖集中展现了近年来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情况,成果成长期平均年限达到6年,73%的成果成长起始于2005年~2009年,同时一批可持续发展长达三五十年的经典教学成果也历久弥新,如“北京大学中文系实习实践教育”项目已历时53年。这些成果的建设遵循教育教学发展基本规律,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凝练,可谓水到渠成、厚积薄发。

以人为本 关注师生

学生和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本届成果奖获奖项目深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更好服务学生、发挥教师作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合力。相当多的获奖项目在改革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积极寻求和应对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北方工业大学秉承因材施教的宗旨,通过“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使“教”与“学”的互动效果明显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执行者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凸显,很多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教龄长、科研能力强、正在或曾经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授,他们既是教学执行人,也是科研带头人,更是聚集了一批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率领优秀团队开展改革创新的领路人,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经过多年发展建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在国际学科评估中被誉为拥有“一流的本科生和一流的本科教育”,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老师及其优秀教师团队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

突出教学 彰显特色

本届成果奖的评审进一步强调了教学在高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一大批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要素的建设成果涌现出来。专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石,在专业建设方面,北京高校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努力形成尖端优势,如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科教一体、产业对接”的思路,大力加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北京服装学院则针对新时期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在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北京高校精益求精,于精品中求经典,有121项相关项目获奖,占总获奖项目数的18.3%。例如,北京工业大学砺剑十年,创建了精品激光课程体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依托自身优势建起了矿物岩石课程群,实现了对多专业发展建设的支撑。同时,15项被广泛应用的优秀教材获得了成果奖,涉及理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专业门类。这些成果的取得,使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专业、课程、教材等教学要素固本培元,以此为前提开展的综合性改革创新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整合资源 协同创新

本届成果奖的评审结果透视出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项关键举措。第一,校内资源的整合是基础。多个院系、专业联合开展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实践证明,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国际通用工程师学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虽然是以该校中法工程师学院为牵头单位,但实际上是举全校之力,涉及理学、工学多个专业,联合开展的一项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工程教育的新探索。第二,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北京地区高校之间自主开展合作,寻求共性、优势互补,有利于优势集中、避免资源浪费,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的“北京高校联合构建平台全面提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京高校与京外高校的联系也日趋频繁,高校间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如北京理工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紧密合作,开展了理工科大学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三,高校与社会在资源共享上也更加全面深入。高校积极向校外扩展,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人才培养基地,共享实践资源,为不同专业、年级和培养类型的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实习、实训,加强就业与创业相关的教学改革,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沟通、合作、自治的水平,实现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例如,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开展了本科人才培养北京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长期开展合作,在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取得的成果很有借鉴意义。

完善管理 加强监控

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届成果奖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很多在教务弹性管理、网络化办公、信息开放共享等方面的改革创新项目获得认可。例如,清华大学明确提出创建“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务运行机制,努力提升教学管理效率,通过建立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增强教学管理的精确化,将服务细化到学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各高校对教育质量的监控也不遗余力,在相关体系建设中进行了大量探索。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央财经大学进行了财经类高校“一体三全五维”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推进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展了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需求导向 服务社会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合格,需要社会来检验。北京高等教育长期坚持需求导向,人才培养以社会服务为宗旨,在本届成果奖评审中也有集中的体现。第一,积极为国家行业产业服务,培养符合现代化产业需求的领军人物。例如,北京交通大学依托自身优势,紧密追踪产业发展趋势,在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首都医科大学强力整合临床学科,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了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基础;北京科技大学在材料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狠下功夫,为材料科学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助力。第二,紧密围绕北京地区产业发展情况,培养能够为首都经济建设作贡献的优秀人才。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分别开展了“面向首都,凸显创意——跨学科背景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立足京城,服务首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公共管理人才”项目建设,努力接好地气,服务北京;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更是以服务首都经济转型为目标,实现融合发展,促进产学协同,努力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第三,服务北京的社会建设,力争将高等教育的建设成果送到千家万户。例如,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西城区经济科学大学、石景山区业余大学等共同开展了“立足首都、服务社区,办百姓身边大学——北京地区性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办学模式创新”项目,力争使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能够造福万家。

面向世界 交流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而北京作为全国的对外交流中心,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一特点在本届成果奖评审中也非常明显。大多数获奖成果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各高校正在稳步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的国际化办学体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开办“国际小学期”,集中建设了中国研究系列、学科前沿及学科通识系列、语言培训系列三大系列课程群,每年有3,000名左右本校本、硕、博学生与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名左右国际学生同堂上课,授课教师中80%以上为海外教师。这样的举措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而且对提高北京高等教育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大有裨益。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开展海外研修、交换学习、参与国际会议与竞赛等交流合作项目推动学生和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流动,锻炼师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构建起“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引入国际化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短期学习和文化交流、语言环境和校园活动,推动第一、二、三课堂的联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2年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已经落下帷幕,但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永不会驻足停歇。本次评审是对以往工作成效的肯定,同时也是各高校鼓舞士气、鼓足干劲,加速发展建设的新起点。第一,各校在成果奖评审过程中,对本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今后如何统筹协调,将优势成果保持住、发扬好,同时弥补不足,实现全面发展,是各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二,获奖成果具有较好的示范性,如何发挥这些成果的辐射引领作用,实现优秀经验的推广、优质资源的共享,是摆在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第三,通过成果奖的评审,各校的优势特色更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从北京高等教育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如何通过合理的调整,实现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更好地推动北京高校个体和北京高等教育整体的联动发展,是北京市面临的紧迫任务。另外,成果奖评审中涌现出了很多区域性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优势项目,但北京高等教育作为全国领头羊,作为首都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窗口,在服务全国教育、经济和社会建设,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中,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