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煜的诗

李煜的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李煜的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煜的诗范文第1篇

月下的溪水,涓涓地向东流去。站在阁楼上的你,望着这片被铺满月色的江山,任那凉风撕扯着你单薄的衣襟。在这月明的时刻,你不知是否该去寻得往事的踪迹,再忆起故国的音容。你犹豫着……

你有治世的才干,但你却选择了词作;你有创作的天赋,但你却选择了帝位。二者皆可让你名垂青史,但你却使二者在你手中荒废。

战火连绵飘浮不定的唐朝末期从杜甫笔下开始逐渐沦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缩成一个小国家——南唐,而它的皇帝正流芳千苦的李煜

李煜没有勾践的能屈能伸,没有曹操的雄心壮志,没有张飞的勇猛无敌;也没有李白的陶醉自我,没有陶渊明的悟透人生;更没有朱元璋的英明决断,没有李世民的反躬自省……

让我所着迷的是他的词,而让我怀念他的,也是他的词。

圆月再圆,也照不了你的愁思。

东风再狂,也吹不散你的愁绪。

你的愁恰似那一江缓缓东流的春水,永无止意。

不要说是命运给了他的眷顾,他一心只向往着文学,不要说他没有丰功伟业,只是词人的灵魂囚禁在了宫殿之中;不要说他不及李杜,没有成千上万的诗篇,他只是不能能弃江山而不顾。

可是,历史没有设想,更不容设想。终究,笔尖难挑千秋国,摔碎了山河。

这样一位词人,命运可能眷顾他,也可能抛弃他,可历史仍是无情的给我最真实的答案。

一个不羁的灵魂随风而去。

造物主你给了李煜最出众的才华却没有给他理智和勇气啊!”

为你吟你自己的词悼念你逝去的生命。李煜辞了人间,太匆匆!

我舀了一瓢东去的春水

问你里面愁绪几千

你笑指舞妓手里的金剪

将“剪不断,理还乱”写在我手心

李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我品读他的词,我会忧伤,可当我追忆他的时候,我会痛心。

李煜的诗范文第2篇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地处江南的偏僻小国,不断受到北方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的威胁和压迫,直至灭亡。李煜25岁即位时,南唐已沦为宋朝的附庸。他已觉察到国势日危难以挽回,因此在亡国之前他的词中已经流露出一种凄婉的对人生哀叹的情绪。在日夜担心成为亡国之君的心理阴影之下,他的词不可能不凄婉哀伤,但其词除此之外更有其旷达而宽厚的意境,他远远超过了个人身世之戚的范围,触及到一些广泛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人生问题,具有深刻性和典型性。这在李煜的后期作品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李煜作为南唐的最后一位统治者,遭遇了由皇帝到阶下囚这样的大起大落,而其后期的作品有着更浓重的亡国之音,他虽不算是一个优秀的皇帝,但绝对是一个优秀的词人,他将亡国之后对生命悲剧性的一己体验高度升华,集中凸显了人生中的大悲大痛,具有很强的普遍性。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其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李煜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并从中摆脱出来,转而对整个人世的无常、世事的多变作出深刻的思考,词中的悲哀足以包容人类所有的悲哀。王国维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所以说不幸的身世使得李煜形成了凄婉的风格。或许正因为身世的过于不幸,以及他特殊的没落帝王身份,使他的词除了凄婉之外,更有一份常人不能企及的旷达而宽厚的悲怆情怀。那么他和婉约派的词祖李清照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我们有必要来感受一下李清照的词风是何样的。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以诗词创作闻名于世,在不同生活时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艺术形象,都深于情、专于情。下面就选取她不同时期的作品看一下这位风华绝代的词人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情思。早期的李清照便是忧伤的,而在她的中期作品《一剪梅》中作者与情投意合的丈夫赵明诚离别后心中的思恋之情无从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凄美、执着、缠绵的深情从词中缓缓溢出,一位翘首以盼丈夫归来的形象跃然纸上。当然最能表现词风的作品仍属晚期的作品《声声慢》,此时她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遭遇了靖康之变,在逃亡的路上失去 挚爱的丈夫,孤身一人远离家乡,过着无依无靠,困苦凄凉的生活。

李煜的诗范文第3篇

——题记

烟花,升空,绽放,湮灭,火光一明一灭,各种明艳的颜色略过人们的面庞,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看着世态炎凉,旁边的人们兴奋的赞叹着烟火的美丽,我冷笑着摇摇头。他们,看不懂烟火,他们,读不懂烟花的孤寂。

烟花,逃不开他的命运,也许他的生命本该如此,即使他的生命只在空中停留瞬间,但依然留下一个美艳的笑脸。然后,化作一股烟尘,了无踪记,只是,只是天空会在心中为他留下一个印迹吗?

人们读不懂李煜,正像读不懂烟花一样,他们看到的只是烟花的明艳,看到的只是那把宽不过三尺的龙椅,那龙椅上至高无上的权力。

历史选择了李煜,选择了李煜做那龙椅的主人,他们不理解李煜,埋怨李煜,甚至咒骂李煜。

他们说李煜奢侈逸,埋怨他沉醉于艺术,迷醉于感情。

他们说李煜是一个不配做君主的人,因为他的心中除了柔情蜜意便是诗情画意。轻姿曼舞,扰乱了他迷醉的眼睛,却看不出亡国的舞步,夜夜笙歌,充斥了他的耳朵,却听不出亡国的音符。

但是,我以为,历史选择了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不是李煜不配做君主,而是历史不配选择他做君主。

历史的本身基调便是充满血腥味儿,就是充满刀光剑影的战乱的,李煜的性格之所以承受不住这种血腥味儿,忍受不住这种刀光剑影,是因为他对历史有着更大的贡献,更突出的杰作。

相信大家读过他的身世,也看过他的诗篇,很多人在这之后都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心中涌动着酸楚。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使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古人说,他一字一珠,但我说:珠宝有价,文字无价。

难道世人可以说李煜为历史留下一团污浊了吗?难道世人可以说李煜是历史的败类与耻辱吗?难道这些文字的价值还比不上那把充满血腥味的龙椅吗?

李煜若是再活二十年,会写出多少佳作。无数读者都曾经闪过这样的念头,而他的死是历史导致的,这是历史的错误。

人们应该感谢他,感谢他为我们留下珍贵的文字。

人们应该崇拜他,崇拜他的艺术魅力。

李煜的诗范文第4篇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题记

夜深深,静静,沉沉。只有春水在流,只有轻风在拂。

南唐灰飞烟灭。亡国之君是李煜,词人李煜.

他不懂陈词滥调,也不会概然正气,有的只是,忧婉与凄楚,柔美与怜惜,他不会和自己的臣子诉苦,也不会和别人吐露自己的心思,他只会揣摩与抒怀!

因为他不配为君,不配君临天下。

他手中的笔固然是能绘出千古美文,但却不能使他的国家有条不紊。他胸中的心固然能直抒胸臆,但却无法是自己的臣子归附于心.{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作为他的臣子对他的评价,只是妙手偶的。

他是个书生,一个境界很高的书生!,仅此而已!

梦醒时,繁花散落一夜的凄凉。那遍地的花瓣是他昨天的故事,也是故事中昨天的他!如今的亡国之君,心中只是回忆。那回忆的思绪啊,就像一把并为钝锈的剑,碰触着,便在心底成长为一种苦苦的痛楚!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他在这个世界上,迅急而孤独。留下的,只是感叹。

他眷恋他说眷恋的,他憎恨他所憎恨的一切。他选择他所能够选择的,他摒弃他所能够摒弃的。李煜啊,你富有如日,却苍白如月,苍茫如星啊!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梧桐的叶儿,柔和的飘落在地上,宁静地,宛若婴儿一般样。他空椅在那儿,感觉带无尽的悲凉,他似水年华的梦,流淌,流淌。他的心情随风飘荡,心思却天各一方,思绪无常,如同那“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感觉一般。

一个字:愁。

愁干了小溪,愁倒了参天大树,只有那月儿还在那哭泣.哭泣……….

细细想啊,如果丢了江山,又哪来的千古佳句美名远扬;如果不是有了仇恨,又哪来的优美的诗词万古流芳。

如哄的历史滚滚而来,眨眼之间又将滚滚而去。碾走的只是往日烟尘,留下的是词人李煜——还有他那动情的诗词。千百年来,至今回传不绝: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李煜的诗范文第5篇

开宝八年,宋朝灭南朝,李煜亡家败国,换来一卷破席。虽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词人,在文学的世界内李煜遨游其中。虽被囚禁但困不住思想的飞絮,文学使他看破人世,才情蕴藉,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忧。

望着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唐宣宗大中末年,途中路漫漫,一路颠簸和诸多不如意,让身为诗人的他对羁旅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山村旅店起早赶路,思乡之情,旅途的艰苦凄楚荒凉的秋景,孤独凄凉的心境。感情的红线穿起一串名词之珠,雄鸡啼鸣,昂首啄开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明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银霜满地的店前木板小桥上,已经留下行人依稀可见的足迹,一副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于世人眼前。

原本的他一心向往归隐田野生活,从无鹤立穷雄当皇帝的心思,无奈人生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将他卷入这场皇位争权的漩涡中,正因有了文学的陪伴,使他脱离苦海。

李煜的诗范文第6篇

——题记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尽显柔情,雨声不大,却将一向浅眠的江南国主惊醒。

九月末了,刚过完生日,李煜却心有不安,仿佛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望着朦胧的夜色,月如钩,他不禁想起了那美丽的江南,那歌舞升平的宫殿……仿佛犹在近日。

昨天来了一个唯唯诺诺的老郎中,支支吾吾的对自己说:“违命侯……气色憔悴……精心调养……只怕……”唉,本不喜时事政治的我自小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却意外的登上王位,我是有多么痛恨自己生在帝王家呵!我已一退再退,向宋称臣,入朝献贡,取消南唐国号,改称为江南国主,却被世人所耻笑!我只想要一盏茶,一支笔,写尽天下,我并不想拥有天下呵!

宋太宗!你连我这小小的违命侯都容不下了吗?只不过在生日当日与众妃同乐,一时触及心中之痛,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就令你无法容忍了吗?望向桌案上那白瓷瓶。

李煜缓缓拿起瓷瓶,一口吞下里面的牵机药,但愿我还能在天上过尽此生想过的生活,写尽此生想写的诗词歌赋,愿我下辈子不再出生于帝王家。李煜最后留恋的看了一眼乌黑如玉的天空,缓缓闭上了那星眸,

李煜在位总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死后,葬洛阳北祁山。

李煜的诗范文第7篇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一个个伟人的丰功伟绩,无一不影响着我,震撼着我,让我们走近历史看风景。

易安,你的“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让人心痛。或许在当时的社会,你的婚姻和爱情无比幸福。门当户对,又有共同的爱好,但是谁又能理解你独守空闺的痛苦与无奈?你只能是书信相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句句的佳句无一不透露出你孤单的心境。满腹的才气已把你衬托的无比美丽,楚楚动人。有道是有诗意的女孩才有灵气,但你的政治抱负把你衬托得更加伟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国破家亡,你本可以像许多的人一样不予理睬,继续你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你没有选择沉默,后期的作品无一不表达出你哀伤的心境。你若只是大家闺秀,无事弹弹琴,写写诗,也就没有什?独到之处了。可是你身为弱女子,却有大抱负。你叫我们如何不为你心碎?

李煜——一个被俘的王者。在他接管国家时,国力已经日趋衰退。他初管国家时,受了父亲的影响,整日陶醉于花天酒地,并写下了许多宫廷美好奢华生活的诗句。一个王者,有如此的才气,不得不令人惊叹。可是好景不长,战争开始了,由于当时国立衰弱,李煜的国家灭亡了,他也被抓到别国做了俘虏。这次变故,是他彻底的觉醒了,写下了无数的诗词来抒发自己亡国的悲恨。这时写的词似乎比之前的词更具有感染力。他的才情,他的担当,他的觉悟,给他的诗词添上了一份忧郁的色彩。他的词也使那本可能被历史淹没的小国镀上了一层金,发出熠熠的光彩。感伤?敏锐?找不到一个词能够恰当的用到他的身上。因为它不是历史上一个匆匆的过客,是一颗闪耀的金星!

李白——浪漫主义色彩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彰显,夸张在他的笔下生辉;陶渊明——一个两袖清风的隐逸者;杜甫——诗圣的笔下流露出民间的疾苦,他的诗不愧为诗史……

滔滔江水,掩不住历史的葱茏。乘上历史转动的车轮,或许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但走进历史,却让我感慨万千。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在这年轮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李煜的诗范文第8篇

然而在我们今天的诗歌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地讲解与分析,告诉学生这句诗的意思,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哪些内容是鉴赏的重点……这种以教师讲解诗句含义和写作技巧为主的教学,只能是培养出能回答各种诗歌练习的解答机器。许多学生在经过了三年的初中学习后,朗读诗歌如初学绕口令,一字一顿,既不顺畅,又无法读出诗歌的意境和韵味,更不用说真正体会到诗歌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这样的诗歌教学,不仅削弱了诗歌的美感,而且扼杀了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其实,诗情、诗意、诗心、诗兴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因诗兴大发而“朗咏长川”,古代的私塾学堂也常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古人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是读出来的。我们今天的诗歌教学,应该归其本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爱上诗歌。

一、创设情境,在“境”中读

诗歌是无谱的音乐,欣赏音乐要用“心”聆听,整体感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用“心”去聆听诗歌呢?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曲子,一段诗化的开场白,都能营造美好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强烈的学习新诗的欲望,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快快乐乐地诵读诗歌。

在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借助课件给学生展示这样一幅鲜活的画面: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的柳树枝繁叶茂,绿荫阴翳,微风过处,柳枝婆娑起舞,婀娜多姿,满目陶醉的诗人兴而作诗,再配上《咏柳》的音乐,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受到了美的熏陶,对诗歌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和诗人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和诗人同吟同诵,读出了柳树之美,春风之美,春天之美,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

二、发挥想象,在“画”中读

歌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学生要能穿透短短的几行诗,甚至几个字,去读出“画面美”“内涵美”,就得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吴世昌先生说,“诗词需有想象”,运用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审美享受。每一首古诗都像是一幅或浓墨重彩,或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在这样的山水画中,常会有留白之处,引人无限遐想。在诗歌教学时,如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去读诗,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三、挖掘情感,在“情”中读

诗是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所以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认为诗是心灵的燃烧。古人读诗或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古人称作诗曰“吟咏情性”“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所以读诗一定要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才能读出诗情,读出诗味。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就会索然寡味。因而在诗歌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诗歌情感,让学生与诗人形成感情共鸣,带着浓浓的深情才能读出诗情进而读懂诗人心中喷薄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