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右脑开发

右脑开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右脑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右脑开发范文第1篇

右脑的发展先于左脑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在两岁以前,幼儿基本上就生活在右脑的形象世界中。而在六岁以前,幼儿仍是以具体的形象性的右脑思维为主;对于这一点,年轻父母肯定深有体会。两三岁的孩子往往看到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东西就急切地伸出手去触摸,但是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

年轻父母可以做到的是:让你的宝宝走出户外,用一尘不染的眼睛,看看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用他们娇嫩的耳朵听听万物生灵的声音;用纯洁无邪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右脑开发VS智力开发

右脑的开发与智力开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前评价一个孩子聪明不聪明,往往会以他反应快不快、记性好不好、说话流利不流利等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标准。换句话说,传统教育塑造的都是单一的左脑型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渐渐落伍了。智力越来越偏重于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即生存能力,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右脑功能的发挥。

我们知道形象思维是先于语言的,形象思维越发达,语言也越能得到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可见,右脑形象思维的开发和训练是一系列智力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为孩子将来的成才之路铺好了第一块基石。

创造力培养VS右脑开发

右脑一直被誉为“创造之脑”,因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想象、直觉和灵感主要是右脑功能的作用。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充满好奇的探究活动,或是傻气十足的“胡思乱想”,因为这些正是创造能力的萌芽阶段。美国的教育法规定:幼儿有做游戏的权利和问“为什么”的权利;这两项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见西方社会对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视的。现代中国社会也越来越提倡创新精神,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的培养应当从幼儿时期抓起,应当从右脑的开发和训练开始。

有专家预言:在未来,右脑很有可能取代左脑而成为大脑优势半球。

右脑开发范文第2篇

美国有一位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博士,他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人类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和分析性思维,如逻辑理解、记忆、语言、分类、书写、和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因此,我们的左脑又被称为“意识脑”、“学术脑”和“语言脑”。而右脑呢,则主要负责直觉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如空间形象的记忆、情感、音乐节奏、想像、灵感和顿悟等,我们的右脑就像是一个万能的“博士”,它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我们又称右脑为“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和“艺术脑”。

现在的幼儿园老师把大多数的精力都集中在教授孩子幼儿园选定的教材内容(知识、技能),对孩子实行“填鸭式”的教育,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如何培养孩子的方法。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不少孩子喜欢用左手拿筷子、拿笔、搬东西、玩玩具等,而大多家长由于不了解左右脑的分工理论,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纠正“左撇子”的“坏习惯”,孩子虽然在压力下改用了右手,但是他们大脑中的“优势半球”并没有改变,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后果,也就是对孩子的“长处”(左手-右脑)不加以利用,取而代之以“不足”(右手一左脑),这样起到了“扬短避长”的副作用。这些孩子在改用了右手以后,多半会出现书写或阅读等方面的障碍,如在写字时,将左右结构颠倒,缺笔漏画,把“2”写成“S”,把“5”写成“己”等;读书时,常会出现跳行和跳字等现象,由于孩子正常的发育程序被打乱了,他们往往还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和口吃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儿童精神性分裂症。

我们知道,婴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最活跃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从宝宝婴幼儿时起,就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激活宝宝的左右脑,使宝宝的左右脑协调发展,尽可能早地挖掘和调动宝宝的潜能。

在这里,冯博士为家长朋友们提供几种有利于宝宝左、右脑协调发展的方法:

帮助宝宝强化多种感觉通道的运用

我们家长在教育宝宝时可以用上多种感觉通道,充分地利用视觉材料(图片、画面)、听觉材料、嗅觉,触觉等多种刺激,让宝宝多听、多看、多说、多画。比如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看着书上的图自己先讲一下,然后再听我们讲,讲完以后还可以和宝宝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这样,宝宝就能在听故事的同时,得到多方面的刺激,有利于培养宝宝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也有助于与父母增进情感的交流,形成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尽量为宝宝创设开发左右脑的情境

游戏是宝宝最好的学习情境,能为宝宝提供直接经验。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来引导宝宝进行学习,如将情境和语言结合起来学习古诗:在下着细雨时,可以教宝宝“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当看到柳树发芽时,可以教宝宝“碧玉妆成一树高”(《咏柳》)等一些简单的古诗词,使用这种方法能够让宝宝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化为左脑的语言思维,促进宝宝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适当地引导宝宝进行联想和想象

右脑有一种功能是做白日梦,当你看见宝宝一动不动的痴痴的在那里发呆的时候,不要以为宝宝有什么不对劲,其实是宝宝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这时大多数的宝宝是在用自己的右脑做着我们所谓的白日梦,然后他们再把从右脑中想象出来的图像、建筑物等用现实中的玩具给拼搭出来。家长是否会引导孩子进行想象和联想,对孩子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可以教宝宝一种以上使用双手弹奏的乐器,如弦乐、管乐、弹拨乐或打击乐等。跳舞能够使宝宝在音乐节拍的带动下,协调地舞动四肢,激活宝宝的左右脑。这些都是有利于孩子左右脑协调发展的。

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和宝宝玩左右脑协调发展的游戏:

适合跟O~1岁宝宝一起玩的游戏

1,追随模仿游戏

将宝宝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妈妈和宝宝的眼睛相对视,然后妈妈将头偏向宝宝的左侧,使得宝宝产生追随反应,再将头偏向左边,然后又回到中间。接着,妈妈再将头偏向宝宝的右侧,宝宝的头和眼球会随着你的转动而转动。

2,照镜子游戏

宝宝满半岁以后,可以经常让宝宝照照镜子,这时的宝宝会对着镜子笑,并慢慢地认识自己。妈妈抱着宝宝到镜子前,一边对着镜中的宝宝微笑,一边用手指着说:“这是宝宝,这是妈妈”,然后再拉着宝宝的小手去摸摸镜子。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宝宝萌发认识物体、寻找物体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宝宝感受镜子的光滑质地,丰富宝宝的触觉刺激。

3,换手游戏

所谓的换手游戏,就是妈妈教会宝宝把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你可以先把一个玩具(或积木)给宝宝,由于抓握反射,宝宝很快会牢牢地将它抓握住。当你出示另一个更漂亮的玩具(或积木)时,宝宝往往会松手扔掉第一个玩具而去抓握这个。这时你需要耐心地教宝宝,并给宝宝做出示范,要求他将原来的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再将第二个玩具用他空着的那只手去抓握。几乎所有的半岁宝宝在经过训练后,都可以完成这个游戏。

适合跟1~3岁宝宝―起玩的游戏

1,圆球滚动游戏

妈妈把彩球滚到宝宝面前,让宝宝抓住,然后再把球滚到妈妈面前。随着熟练的程度,可以逐步增加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这个游戏能促使宝宝为了达到准备接球和送球的目的,使大脑高效率地运转,使宝宝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通过对滚球方向的把握,宝宝必须运用手、脑、眼的综合协调,左右脑同时启动,而每一次成功的接球和送球,又能使大脑再次兴奋起来。实践证明,这个游戏是很受宝宝欢迎的。

2,涂鸦

宝宝从1岁多开始,就喜欢胡涂乱画,我们称之为“涂鸦”。这个阶段一般持续到3岁左右。涂鸦阶段的孩子,并不是想画出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喜欢这种涂鸦的活动。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宝宝的精神生活,而且极好地训练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所以家长应为宝宝的涂鸦提供如铅笔、彩笔。硬纸片之类的必需品,使宝宝有更充分的机会进行创作。

3,“石头、剪刀、布”游戏

这个游戏是最典型的左右脑同时投入、反过来又同时刺激左右脑发展的游戏。当妈妈出示“石头”(拳头)时,宝宝要想“战胜”妈冯,必须要瞬时出示“布”(手掌)。此时,他右脑的图像呈现将快速形成。而左脑的逻辑思维(“布”是可以包“石头”的)必须同时迅速做出判断。这时右脑又“命令”手立即做出“布”的动作。于是宝宝的大脑会出现右―左一右的交替运动,如此反复,就是很好的“大脑体操”了。

4,搭积木

妈妈陪宝宝一起搭积木不仅能够发展宝宝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会对宝宝的手、眼、脑协调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右脑开发范文第3篇

一、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医学临床实验也证明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左脑的损伤会引起感觉性或运动性失语症、文字不识症和抽象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而右脑的损伤则会造成相貌不识、结构性失认等现象和空间定向思维方面的障碍。如果将“铅笔”两个字分别投射在病人左、右眼半视野内,铅在左,笔在右,那么病人能说出“笔”,不能说出“铅”,这是因为“笔”投射在左半球,所以能命名,而“铅”投射在右半球,因而不能用言语描述。如果把一支铅笔放在病人左手上,他可以用动作表示铅笔的用途,但不能用语言描述它。如果把铅笔换到右手上,病人马上就能用言语做出报告。如果让病人根据积木的颜色来排列某种图形,那么他可以用左手而不能用右手完成任务。这说明,两半球确有不同的功能。但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二者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比如,语言虽然主要由左脑管其词义和连续性,但右脑也分管其情感和声调;而图案设计虽然主要依赖于右脑的视觉和想象,但也依赖于左脑的分析和排列。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的偏颇,人们对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较为重视,使之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对右脑的开发则始终未能落到实处,所以忽视甚至压抑了右半球的“能动性”,使其潜在功能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所充分了解。而美育,则可以激发和调动“右半球”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两个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充分挖掘大脑的潜力,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特别是注重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潜能。美国著名教育家艾德勒教授曾设想了本世纪末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模型。他特别强调设置“美育”课程,以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活动作品的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最大限度地拓展儿童智力活动的广阔空间。加拿大温哥华教育委员会研究员拉脱尔也指出:人的左脑管抽象逻辑思维,右脑管具体形象思维。他在如何训练大脑的研究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长时间坐在教室左侧座位上而不得不经常把头和眼珠转向右侧的学生,在那些语言和分析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较为出色。反之,坐在教室右侧的学生,在那些形象化和整体性能力起作用的课程中,学习成绩高出一筹。这是大脑左右两半球活动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的一种必然结果,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开发右脑、善用左脑,使两半球协调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个别学校只重视那些高考应试课程,而将那些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美术、体育视为“小三门”,更谈不到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世界,致使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二、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美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方面

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诚如列宁所言:“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于各门理论学科,而且需借助于文学艺术。艺术形象积极地揭示生活的真实,概括并反映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正因如此,马克思在谈到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夏洛特·勃朗蒂女士和喻克尔夫人时曾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

(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方面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参加的高级形式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世界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学生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育又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中的美术和音乐,不能只看作是一种供人娱乐和消遣的活动,而应将其视为训练视觉和听觉、增强观察力的必要科目。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马克思所说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至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活动,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观察人、自然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而通过美育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学生正是凭藉着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记忆可分为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学校中的智育一般着重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数字、命题、逻辑推理方面的语词性记忆,而美育则可以利用其显著的直观性、感受性特点,借助艺术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比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将看见过的物象和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把听到过的旋律进行回忆或再认,然后进行描绘或演唱。如此反复训练,便能不断提高他们对图象、色彩、音调、旋律等方面的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与深化其它形式的记忆,提高记忆力,增强创造力。此外,这种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考古等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美育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而促使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方面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现代科学揭示:想象或幻想是人类大脑的特殊功能,是人类所特有的把已有的信息与新的信息重新设计组合的才能,是使人们“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开拓未来的“神奇的魔杖”。拿破仑曾说过:“想象支配着整个世界。”德国诗人波德莱亚称想象是“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它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爱因斯坦就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赋予事物以千姿百态,能令顽石点头,可叫老树开口。如昆明石林的阿诗玛,以普通眼光观看,不过是一根僵硬直立的岩柱。但当我们步入那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便会触景生情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拔地而起的石柱被想象为婷婷玉立的少女躯体,柱身上的裂纹缝隙被想象为随风飘舞的丝巾裙带,顶端上的石块被想象为少女清秀的脸庞,她似乎正在引吭高唱着动听的山歌。这样,一块古拙的顽石被幻化为一位婀娜多姿、能歌善舞、美丽可爱的哈尼族姑娘,成了审美观照中源于自然而又美于自然的再造形象。

不仅自然美能诱发人们的想象,社会美、艺术美同样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例如,听到万壑争鸣、松涛咆哮的声音,具有不同社会生活体验的人,便会产生不同的想象: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炮声隆隆的战斗情景;一名经常穿林攀崖的猎手好像看到了怪兽奔扑、张牙舞爪的凶猛姿态;而一个胆怯孱弱的懦夫则疑为虎啸猿啼甚或魑魅魍魉。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会使人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敦厚俭朴的传统美德。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会使人想起中国人民不畏、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总之,在美育过程中,无论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美,还是欣赏艺术美,抑或理解社会美,都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诱导和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进而全面开发和提高他们的智力。

(五)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方面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所谓思维力,是指将现有的知识,经过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作出新结论的能力,主要包括直观动作思维能力、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语词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美育对学生形象思维力和创造性思维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首先,美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力。美的欣赏和创造,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在学校美育过程中,无论是引导学生观赏美景、欣赏乐舞、鉴赏字画,还是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阅读散文、赏析名著,都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美育中这些对右脑视知觉分析器官的多通道协同训练,扩展了形象思维的活动空间,推动着大脑左右两半球思维机能在生理上的平衡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力有所提高。

其次,美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性思维是运用新颖的、独到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新产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智力发展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上。在创造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靠发挥其左脑的逻辑思维功能去搜集材料、储存经验、检验假设、形成概念;但在创造思维最关键的新思想、新物象、新假设产生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发挥右脑的想象、联想、直觉、灵感、幻想等非逻辑思维功能。而美育正是培养和发展这些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主要手段。

(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方面

右脑开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右脑智力开发 创造力 美术教学

什么是右脑?右脑与美术教学有什么联系?右脑智力开发符合现在的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情吗?如何开发右脑?右脑智力开发课堂运用的效果怎么样?就这几个问题来浅谈一下美术教学在中小学生右脑智力开发中的重要性。

一、右脑的功能与美术教学的联系

1.右脑的主要功能

人的左脑和右脑各有不同的功能。左脑掌控着人的语言、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等抽象思维,称之为“理性脑”。右脑对声音和图像非常的敏感,在脑子里面形成一个想法的时候,右脑可以将它具象化,然后加以改造,一个创意就出来了,所以右脑具有想象、创意、灵感和超高速记忆和计算等功能,一般被称为“图像脑”。一般感性的人右脑也较发达,有感性和直观的特点,也称之为“感性脑”。

2.右脑智力开发与美术教学相辅相成

在儿童时期,人最活跃的是右脑,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很少,左脑使用相对较少,所以儿童都非常富有创造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左脑使用得比右脑多,创造力也在相应变弱。现在的应试教育更是让具有创造性的右脑进入沉睡状态,右脑的许多功能都很难得到发展,而这些功能都是学习美术所必不可少的。所以美术教学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右脑,这是学生成为美术人才的基础。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美术,就必须让沉睡的右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从上面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右脑的功能与创造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右脑开发与美术学习是互通互补的,右脑的开发可以提高美术创造力,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右脑进行开发。

斯佩里的研究表明: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

二、中小学阶段右脑与美术教学的联系

1.中小学学生心理特征及学情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在为考入一所好学校而努力背书和做题,长期如此,逻辑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创造性思维正在逐渐退化,绘画缺乏新颖和创意。

虽然学习美术不能缺少逻辑思维,但更不能缺少创造思维,必须全面发展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巨大潜力。现当今的美术教学包括学校都没有得到较好的重视,忽视了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而美术是右脑开发的基础,右脑开发影响着绘画的创造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发展,更重要的是左右脑的不平衡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潜力挖掘,影响着学生多思维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们从小就要经历这残酷的竞争社会,很多学生因为想要考个好成绩,天天与书本接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对于美术的理论与技法运用得炉火纯青,但就是缺乏创造性,缺乏美感和思想震撼,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画,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画出特色和精髓。

2.美术教学需要开发学生的右脑,让学生更加富有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们习惯了“填鸭式”教学,从不去独立思考问题,不会去提出质疑。教师强调一种绘画技巧和方法的时候,也从不去思考这个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充分说明学生严重缺乏创造力。江总书记也曾经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何创新?这就需要开发学生富有创造力的右脑,让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学生开发右脑的话,将会导致学生成为一个空想派。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加以改变。我们既要有不变的学习方法,又要有不断变化的创造力。尤其是在美术教学当中,特别强调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过程,教师在美术课堂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美术,帮助学生打下基础,之后主要靠学生自己来探索和发现,遇到困惑可以请教老师,这样才不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如果学生右脑不够发达的话,就很难进入学生探索那个过程,所以美术教学也承担着需要开发学生右脑,使其更加富有创造力的责任,从而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探索这个过程。

3.美术教学在右脑开发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中可以刻意地营造一个非常愉快的场景来进行右脑开发。如通过倾听美妙的音乐展开联想绘制作品。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舒缓情绪,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等。这种方式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既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必要时教师给予指点,而不是我教你学的过程。这样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走近学生的内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美术教学中如何开发右脑

1.借助音乐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能引发了人的无意识力量,它存在于大脑的深层,不经常出现。这就要借助音乐的力量对无意识力量进行听觉刺激,尤其是古典音乐。听古典音乐可以让大脑更加聪明,只要高频率区有声音响起传入耳朵中,右脑的各项神经会变得更加发达,头脑也会变得更加清晰。古典音乐中的振动音发挥了耳朵全部能力,此时大脑会异常活跃,可以更加开发沉睡着的右脑。那无意识的力量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功能呢?如过目不忘和美术的感性创造力,这都是无意识力量的作用。

2.绘画过程中采用左手训练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适当的进行左手训练,比如刷牙、绘画,这个训练显得更加自由,随处都可以进行,目前教育界也在探讨“素质教育与右脑开发”,“右脑革命”等问题。

四、右脑智力开发在美术教学课堂的运用

上课开始10分钟可以运用轻音乐配合图片播放形式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感受画的意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右脑思维。欣赏以后,老师用语言来描述刚才播放的一副画来,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形成一幅画,从而让右脑得到进一步开发。

教师也可以用修饰的词汇模糊地描述一个场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将脑子里面的画面画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一些意见和指点,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打开思维,打破局限。然后教师只从创意上对作品进行点评,树立学生对美术的自信心。

最后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尝试用左手画一副作品,以一首轻音乐为题。

在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由开始的排斥到接受,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五、总结

美术教学应成为学生实现创造力的表现空间和平台,以便敞开学生的心扉,放飞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灵性,真正把美术作为学生创造探索的历程,因为美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美术教学可以开发右脑,右脑也可以提高审美艺术水平。美术不是简单的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因此美术教学应该在教育领域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阿如娜.浅析创造力在成才中的地位及其培养[J].人才资源开发,2007年5期

[2] 段文军.右脑教育理论与旅游类多媒体课件设计[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3] 孙新安.结构与个性[J].语文天地,2000年3期

右脑开发范文第5篇

配对游戏:孩子1岁半时就可玩配对游戏了--- 摊开几张字母卡孩子将2张相同的字母卡配对。如果孩子把外形相近的2个不同的字母混淆,大人可在纠正的同时形象地指出它们的区别。在解释字母B时可将其描绘成宝宝的一只耳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将配对游戏发展为“归类游戏”。可要求2周岁左右的孩子将不同姿势的同一种动物的图片配成一对。

观察云朵:在晴朗的天气里,带孩子观察天上的云朵,启发孩子将不同形状的云朵看成动物、仙女、天使等。日本人普遍认为,这是最简便的利用大自然锻炼儿童右脑的好方法。

仰望星空:带孩子仰望星空,讲述“牛郎织女”类的神话传说,同时还可以要求孩子张开想像的翅膀,自己编织有关月亮或星星的故事。专家认为,想像本身就是一种“右脑体操”。

以小猜大:遮住孩子熟悉的动、植物图片的大部分,让孩子猜测这是什么动物或植物。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推断能力。

让多用左侧:由于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主要是由右脑指挥的,多用左眼、左耳和左手就意味着锻炼了右脑。不妨让孩子多多训练“左视野”;左耳戴耳机听音乐或故事;有意识地用左手拿东西、做事等。

综合刺激:视觉、听觉和语言的“综合刺激”特别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右脑。幼儿园老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在1小时内接连不断地给孩子看昆虫、鲜花图案等,其间穿插儿歌、外语、故事等语言刺激。不过,“综合刺激”须分成若干小单元 ( 如每次3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 ),因为幼儿难以对长时间的相同刺激保持兴趣。

经历新鲜:尽量不要让孩子老走同一条路、老看同一本书、老跟同一个小伙伴玩。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不妨有意改变路线,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妨种类多些,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机会结交各种性格和爱好的小朋友。新鲜的经历对激活右脑功能好处多多。

重视才艺:培养孩子在棋类、乐器、绘画、插花、折纸等方面的才艺,也是一种积极的开发右脑的活动。

“婴儿托管”服务遭冷遇

面对越来越多的假期,上海某机构看准市场推出了“婴儿托管”服务,但是家长往往觉得不忍心,真正送孩子去的寥寥无几。

新生儿不适合用中药针剂

中药针剂往往含有苯甲醇,而苯甲醇在体内氧化为苯甲酸的过程会伤到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肝脏。

婴儿照相不适合用闪光灯

婴儿的眼球发育尚未成熟,承受不了电子闪光灯的强光,这种强光对视网膜的冲击太强烈,如果距离在1米之内,那么对婴儿的眼

球造成的损害就更大。

孕期吃巧克力对胎儿会有积极影响定期吃巧克力的妈妈生出的孩子,对新环境产生的恐惧感较少。这是因为巧克力中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子宫传递给胎儿。

依赖学步车影响腿形发育

研究表明,经常呆在学步车里的孩子会爬、会走路的时间都要晚于不用学步车的孩子,而且学步车还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右脑开发范文第6篇

    科学地开发幼儿的右脑,不仅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1993年10 月我们在天津教科院右脑智力开发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从他们喜爱的 音乐活动入手,逐步地开发他们的右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整个过程我们是这样安排的:

    一、利用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感受美的能力

    在幼儿游戏及日常活动中,给他们播放一些喜欢的、旋律优美动听的世界名曲,如《天鹅湖》、《动物进 行曲》等,这些乐曲的形式、内容均符合幼儿欣赏水平,幼儿也能理解。通过那一首首优美的乐曲,把幼儿带 入美的境界。最初,我们将音乐所展现的内容,用恰当的、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讲述给他们听。渐渐地幼儿在听 乐曲时,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用简练的语言讲述出来,有的幼儿则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随着乐曲舞动起来 。虽然舞姿不是很优美,动作也不是很熟练,但都是幼儿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这也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的 最初成效。

    在此基础上,我们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对他们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小班幼儿对于节奏的掌握比较难, 简单的说教,幼儿不但听不懂,也不易理解。于是,我们将节奏训练融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如肢体活动,尤 其是左侧肢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刺激右脑,从而达到活化右脑的目的。又如,在说儿歌时,刚开始要求幼 儿边说边拍手,手、口速度一致,然后,让幼儿在心里说,但拍手速度也要一致,这就要求他们脑想、手动、 心里说,从中培养他们初步的节奏感。

    二、通过扮演角色,培养幼儿初步的音乐听觉能力,从而刺激右脑

    活动

    音乐的听觉能力指通过辨别、感知、领会、想象、思考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能力。它包括听辨音乐的 长、短、强、弱等。我们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认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时,我们先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打击不 同的乐器,从中感知出音色、音调的不同,再模拟发出不同声音,知道声音有长、短之分,长一些的是二分音 符,短一些的是四分音符。然后向幼儿出示由各种小动物表示的“音符卡片”,这样幼儿在学习中一目了然, 加深了对音乐语言的理解,通过一年的训练,幼儿不但认识了各种乐器的名称,而且掌握一定的打击方法。在 打击乐器时,手、口、脑并用,大脑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为幼儿选好音乐教材,让他们通过欣赏活动,发展想象力和创

    造力

    以往的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教师一般很少选择教材,即使选择了,也就是安排 幼儿听一至两遍音乐,然后告诉他们这支曲子的名称等一些较浅显的知识,就算完成了这次欣赏活动。我们吸 取以前的教训,更多地启发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这也给大 脑增添了必要的营养,有助于右脑创造形象。

    为了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在选择教材时,我们多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具有一定风格的音乐, 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对幼儿加以影响。如《小人国的飞机》这段音乐就很有特点,听完后,我们启发幼儿讲 述自己的感受。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好像气泡冒出来。”有的说:“好像巨人在走路。”最 后,每位幼儿把自己的感受编成一个小故事。其中,有位小朋友编的故事是:“有一个小矮人驾驶着飞机在天 上飞,一不小心掉进盆里,冒出了许多小泡泡,它使劲把飞机拉上来,又飞上了天空。”

右脑开发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右脑功能 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承,生物教学往往只关注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致使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方式比较单一。这种过于偏重于逻辑思维和语言形式训练的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脑功能研究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和右脑在功能上是不对等的。左脑的功能侧重于抽象思维,具有逻辑、数学、语言等功能,它控制着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判断力和思考力等,是以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左脑最大的特点是次序性,即把所接受的信息,依照顺序一一处理,最后将信息保存在脑内。因此,有人称左脑为“知识脑”。而右脑的功能侧重于形象思维和主观形象等知觉活动,是人类灵感和创造力的发源地,它是以视觉空间的非线性方式处理输入信息的。右脑的特点是全面、快速、容量大,它能自由自在地接受信息,并将信息转换成图像,将之保存在“记忆库”中。脑功能定位表明,人的右脑不仅记忆容量大,而且在认知方面具有左脑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具体思维能力,对空间的认识能力,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情绪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右脑都优于左脑。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步骤――动手操作,亦主要由右脑管辖。

三、右脑功能开发与生物学教学整合

反思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思维训练方面明显存在对右脑功能关注不足的现象,且右脑功能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关联。为此,提出了将右脑功能开发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思路,并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本研究讨论的右脑功能开发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1.形象思维训练与生物教学整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视觉把所学事物的形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事物不在面前时,这种痕迹会再现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学称为表象。人脑用表象材料进行思维,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进行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生物学涉及到大量有关形态和结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形象思维,将形象思维训练与生物学教学整合,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知识迁移的频率,建立具有动态、立体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准备丰富的表象素材。如利用标本、模型、图片、挂图等形象教具来丰富学生的感知;操作性的实验,会在学生的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记;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识别生物、调查研究周围环境中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使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生物学;开发视、听课程资源,同时唤起学生视、听觉中枢的兴奋等,促进左右脑功能互补,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同作用,达到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如在学习“花的结构”时,选择一些植物的花发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并鼓励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纵切后的子房,看看里面将会有什么“新发现”(子房内有胚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可使学生将右脑形成的感性认识输入到左脑进行思考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看”来发现新知识。

2.发散思维训练与生物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辐射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方向,进行多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的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它的显著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即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它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横向拓展,逆向思考,采用转化、迁移、逆向等手法进行探索。在生物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散思维,具有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如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制作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变得更加具有个性,更加多样化;布置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作业等。如在学习植物的“双受精”时,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制作“双受精”模型,并要求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说明,学生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演示模型,这些模型不仅材质不同,而且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为了演示花粉管的萌发过程,做成动态的模型;有的学生为了更清楚地演示子房内部的结构,在模型中安置了电光源;也有的学生受农村辘轳的启示,做成可反复演示的“双受精”动态过程模型;还有的学生做成了“双受精”快翻动画册。这种发散思维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直觉思维训练与生物教学整合,发展学生的预见能力

直觉思维是指人在解决问题时,不经过逐步的分析和推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判断或猜想的思维方式。以前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与解题的形式技巧,过分强调分析思维的作用和训练,不符合少年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其结果不仅不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分析思维的提高。直觉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是进入认知新领域的直接快车。直觉思维的特征为直接性、视觉性、内隐性。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允许学生在说不清原因的情况下谈自己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如在讲到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时,提出“一般淡水鱼能否在海水中生存”的问题,让学生在不依赖于严格证明的情况下,以直觉的形式迅速回答。又如,在讲解“DNA双螺旋结构”时,让学生制作其结构模型,以视觉化的方式再现并处理事物,既可有效地加深学生对DNA双螺旋结构的空间认识和其功能的记忆与理解,又可发展学生将信息编码转化为图像形式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方向和目标的直接预见能力。

4.开发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可以开发多种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如在讲到植物在净化环境中的作用时,学生设计并实施了这样的实验,选取种有不同植物的花盆,将其放入一个封闭的空间,然后通入某种有毒气体(如SO2),过一段时间测量其毒气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用实验验证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这一假设。在讲到人体的肾脏时,学生根据肾功能的原理和直觉思维,自主设计并制作了用于治疗肾病的简易血液透析装置。根据不伤害原则学生设计并制作了捕鼠器,用于诱捕猎物而又不伤害或杀死它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利用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制作了“楼顶对话”模型,将树木花草种在楼顶,美化生活环境,模型具有两层防渗结构及供水系统,还有供人们休闲和乘凉的拱形凉棚;学生还利用形象思维创造性地将废弃的啤酒瓶盖拼成了各种动物形态模型。学生在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的科技小论文,有的发表在《中学生学生物》杂志上。生物学探究性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学习生物学的价值,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力。

实践表明,将右脑功能开发与生物学教学相整合,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右脑与创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5.

右脑开发范文第8篇

一、记忆方式

记忆按方式可分为概念记忆和行为记忆。

所谓概念记忆,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象的体重很重等,这些只是概念上的回忆。

所谓行为记忆,就是对某一行为、动作、做法、技能等的回忆。这种记忆极少会忘记,因为都是涉及具体行动的,如踩单车、游泳、写字、打球等。关于这些的记忆,或许很久不用的话会生疏,但极少会遗忘。

作为家长,需要注重的是行为记忆,也就是教会孩子一些行为、习惯、做法与技能。行为记忆是长期的,记忆内容越是被频繁读取,或是一种运动被频繁重复进行,反馈就越是精细,内容所得的评价会提高,或是运动被优化。

二、提高记忆的方法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质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在学习活动中只要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提高记忆力技巧方面,实际上就是按记忆的生理规律去做。

1.注意集中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

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视听结合

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这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4.多种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5.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9~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6.科学用脑

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7.记东西时要舒心,不要紧张

紧张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它是损害精神集中功能和记忆力的大敌。反之,在宽松环境中,垂体后叶分泌加压素,它对增强记忆功能大有好处。

8.利用顺口溜

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和儿歌将知识条理化、提纲化,使知识形成记忆的系统和网络,这样便可通过联想来增加记忆效果。

9.保证大脑的营养

平时要多吃有利于提高记忆力的食品,如富有含锌、磷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的芹菜、核桃、芝麻、瘦肉等。

10.坚持背诵

每天坚持10至20分钟的背诵,也能增进记忆力。

三、记忆游戏

幼儿很喜欢玩一些益智类游戏,以下举出了一些游戏,便于提高记忆力。

1.做手工

早教游戏,如跟幼儿一起做一张钟面的拼图。巧虎就有一期是做钟面的,正好可以拿来用。方法是把钟面剪散后叫宝宝再拼回来。安装时针、分针时,可指示他放在某个时间上。

2.记路形

这个办法适合大点儿的幼儿。去公园时,给他们介绍周围的标示物,如卖冷饮的地方、售票处、公共车站、书报亭等。回家制成一幅简单的地图,画出标志物。下次再往公园时,拿出地图,叫他们指出主要标志物。

所有记忆都是通过感知器官录入的,如果想要记忆得更加清楚,那么就需要更多的感知器官,如触觉、听觉,来进行混合记忆,以及更多的感觉意识来辅助。比如:想起父母觉得很温暖,想到某个朋友觉得他很坏,这盘菜是辣的,吃了会不舒服,这都是一种意识类型的辅助记忆。

四、造成记忆力减退的原因

1.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主要是指抑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记忆,导致出现记忆力减退。

2.失眠

失眠、睡眠质量不好,对记忆力也会有所减退。人的睡眠是休息的保障,如果人得不到休息,那么就会影响记忆力与注意力。

3.疾病

不管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会导致记忆力减退。

4.依赖

如过度地依赖电脑、书籍等,会影响记忆力,从而出现记忆力减退。

5.压力

适当的心理压力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但是过度的心理压力就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