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日生残夜

海日生残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海日生残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日生残夜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北固山下》的封面。文字: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埙。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和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颔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幅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两岸,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幅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幻灯片4.文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图片:出现江水和两岸);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幻灯片4:出现悬着的帆)。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幻灯片5.红日从江上升起,岸边有发芽的枯枝或其他表示春意的景物。文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幻灯片3中增加飞行的雁行。文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埙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埙的乐曲)

第二种:联想想象―描摹情境―理解感悟

抓住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描述诗中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而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并能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板书)

二、解题、介绍作者

1.学生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介绍作者。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①节奏停顿;②轻重缓急;③抑扬顿挫;④感情充沛。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下边把这首诗的前两节标上符号示例(“/”表示节奏,有“/”线的地方应该适当停顿或舒缓;“-”表示中重,“・”表示重读),没有符号的地方可以读得轻一些。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4.师范读、练习读、分组读、齐读。

四、理解、感悟

1.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你从诗人的角度,以“我看到――”描述一下。

明确:我看到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变,一叶白帆好象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一行大雁伴着满天朝霞,缓缓向北飞翔……

2.追问:刚才大家的描述中最核心的景物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景物会成为同学们描述的核心?

明确:核心景物有――青山、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平潮、大雁。 因为这些都是诗中典型的意象。

3.大家都知道诗歌是借助意象来构筑情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那么根据本诗的意象你觉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对沿途风光的热爱,对家乡的思念。

4.请你再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加上合理的联想、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把整首诗的意境描述一下。

明确: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驶向巍巍青山之旁。水涨江阔、风顺帆悬,一群大雁正掠过朝霞点染的晴空。雁足传书,北归的雁儿啊,你定会经过洛阳的吧!烦劳你们替我问候家人、问候我亲爱的故乡。

5.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理由,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重点引导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小结: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五、背诵课文

六、拓展阅读

师:在古代,那些四处漂泊的游子们,有的有家不能归,有的有家不愿归。远离亲人,异乡独居,遥望乡关,悲从中来。那关山万里的阻隔,那思念亲人的感伤,那壮志未酬的失意,那穷愁潦倒的困窘,都化作了游子们的一滴思乡泪。宦游在外的文人,往往是乡愁的主力军。他们有的功业未成,无颜见江东父老。有的虽功成名就,但忠孝不能两全,念家思乡也就在所难免了。

1.张籍有一首著名的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与《次北固山下》从内容和体裁上比较异同。

2.同学们,你还能背出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句?

3.小结:从个人遭际上看,乡愁无疑是令人同情的。而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乡愁曾经焕发出它持久而浓郁的芳香。今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早已消解了人们的乡思,和由此带来的痛苦。千里之遥,往往朝发夕至;相距万里,可以直接对话。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同学们,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我们要多背诵、多积累,在诗的海洋中畅游,使自己具有丰富的文学积淀,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推荐:

唐诗素描――夜雨寄北

曾 冬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渡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若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

我拥着你,附在你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海日生残夜范文第2篇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来源:文章屋网 )

海日生残夜范文第3篇

2、《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海日生残夜范文第4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4、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海日生残夜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怀乡诗;唐诗;宋词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轻吟浅唱,寻根问祖、念旧怀乡更是古今游子吟唱不尽的不变主题。怀乡是世间最为朴素真挚的情感,我国古代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思乡念亲的诗词佳篇,以细腻的感受力以及超凡的想象力展现诉不尽的相思别离之苦,道不尽的怀乡羁旅之愁。

离家在外,最能牵动游子乡愁的就是异地他乡新奇的自然景致,如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是北方诗人,曾长期游历南方,为清丽秀美的江南山水所吸引,此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之时,面对江南美景,水路孤舟、残夜归雁,诗人心底的羁旅之愁齐涌心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与江上春气回转的细微讯息,将大自然拟人化,生动有趣地表现出昼夜更迭之时江南景致的蓬勃生机,感慨流年消逝却无哀伤凄婉之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归雁捎书、问句结尾,表现作者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深情。

除了异地新奇的自然景致能够引发诗人的乡愁之外,节日往往是引发怀乡之思的一个重要诱因,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传统佳节本是亲朋好友相聚之时,独在异地的乡思更为深切,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诗人时年十七,本应全家团圆登高游乐,却独自在长安谋取功名。“独”“异”质朴而真切地写出作客异地的漂泊之感,身处繁华的孤独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作客异地的思乡之情在平时不易显现,一旦遇见“佳节”便易引发,“倍”字质朴准确地概括怀乡思亲之情。“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在故乡的兄弟重阳登高遍插茱萸之时,却发现诗人不在游玩之列。诗人似乎更关心兄弟们的缺憾,自己独在异乡成为异客并不值得过分诉说,此为新颖曲折之处。这首七绝短小,语言质朴却道出佳节思亲的真挚感受,是怀乡诗中七绝精品。

明月是古代诗词中思乡的经典意象,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皓月当空、孤寂凄清之时,牵动诗人的无限乡思。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月色如霜,思念故乡而黯然神伤。笛声亦是牵动诗人怀乡思绪的重要因素,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春夜之中悠扬的笛声忽而传来,“暗”字有断续隐约之意,似在拨动诗人的离愁思乡之苦。笛声“散入春风”传遍洛阳城,诗人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笛声的无处不在,思乡愁苦无法释然。诗的后两句“折柳”出自《折杨柳》曲,随风而来的《折杨柳》曲风伤离惜别,哀怨婉转,愈加引发客居洛阳的思乡之情。于是在诗的最后用反问的形式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家园的思念之情,令人回味无穷、情真意切,引发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

思乡诗除了表达个人思乡之愁外,也曾与亡国之恨交织相生,其中以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成就为最高,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后主被俘囚禁时所作,“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应欣喜却有前途迷茫之感,进而引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物是人非之感。上片触景伤怀,怕见春花秋月、追忆故国的美好生活,“不堪回首”字字滴血,委婉写出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自问自答,以流水来比喻满腔的悲怆,愁苦绵长、无边无际、无休无止,悲哀至了极点,表现对故国家园的无限思念,也因此被称为后主的绝命之词,家国愁思的巅峰之作。

怀乡诗词的作者或为游历天下,或为寻求功名,或为公务。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在陕西守边多年,以边塞生活入词,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抒发将士的家国情怀,意境较为壮阔,情感深沉。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海日生残夜范文第6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沈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刘禹锡)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明·顾炎武)

千山红树万山云,把酒相看日又曛(唐·韦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宋·范仲淹)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海日生残夜范文第7篇

1.以《旅夜书怀》为例,探究总结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规律

2.学以致用,探究课外自读篇目的赏析

二、鉴赏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设题讲解】

1.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2.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本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心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整理】

1.(1)意境的渲染烘托。夜幕降临,微风吹拂小草,诗人独居孤舟,夜不能寐,远看天幕,星星低垂与原野尽头相连,近看月光,随波涛奔腾。作者连用细、微、孤、独,准确写出了旅夜独宿的孤独凄凉,烘托了诗人孤寂悲凉之情。(2)动静结合、反衬。垂阔涌流四字,写出了阔大的江上景象,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羁旅漂泊之苦。(3)细节描写。细草、微风、星垂、月涌,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作者孤寂悲凉之情

2.这句话意思是:胸怀大志,不独依赖文章出名,做官应是体病身衰,自己离职。反映出作者现状并非如此,而是有志不被任用,岂、虚二字反言之,更加深刻的表达了作者悲愤抑郁之情。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反衬手法表现出作者孤寂悲愤的心情。作者面对辽阔的原野,想起自己痛苦的遭遇,深感孤苦无依,静夜孤舟,飘然一身,不过像天地间无所依靠的一只沙鸥罢了。作者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喻,借天地之大反衬自己如沙鸥般渺小,深刻传神的表达了自己孤寂悲愤的心情。

三、以《旅夜书怀》为例,总结羁旅抒怀诗的特点及鉴赏要点。

【定义】

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客观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羁旅思乡诗。

【常见情感】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3.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徐兰的《出关》

4.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的孤独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常见意象】

月、子规、鹧鸪、鸿雁、除夕、寒食、元夕等

【常见手法】

此类诗歌经常用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想象、以景结情等手法。《旅夜书怀》中的手法就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细节描写、衬托、想象、以景结情,请仔细分析。

四、课外自读的设题讲解

详细分析《旅夜书怀》后,课外自读以讲义的形式,设题练习;以处理讲义的形式,讲完一二单元中的羁旅抒怀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O题】

1.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赏析。

2.前人评价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妙在何处?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展示】

1.颔联中“阔”和“一”两字用的最好。“阔”是广阔的意思,拓展出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写出诗人正居于与岸齐平的大潮之上;“一”字写出茫茫江面,只有作者一人,恰到好处的风让作者的小舟畅通无阻。两岸辽阔,一帆高悬,形成反衬,点面结合的营造了开阔孤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之情。

2.(1)残夜还未消退,红日从海面升起,旧年未去,江上已有春意。时节交替,春天来临,新的一年之中,作者依然漂泊在外,触景伤情,抒发时光匆匆不可等待和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

(2)光生于暗,新出于旧,写景中蕴含哲理,表达新事物将取代旧事物的辩证法。在景物之中既表达了感情又蕴含了哲理,因此绝妙千古。

海日生残夜范文第8篇

抒情诗是一种通过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来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诗人一般不去具体地描写景物和人物,诗歌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客观事物的再现也要服从于诗人主观感情的需要。根据其表现手法,抒情诗可分为以下三类: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借景抒情,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借古讽今,诗人借鉴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的警戒。抒情诗是中国诗歌的主流,对抒情诗的考查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题金钥匙

抒情诗是常见的一种诗歌考查类型,试题设置基本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在题型设置上,近年来的多种考查方式都以主观题居多。

一、抓住景物特征

首先,要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概括其所写景物的主要特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景物的特点的。如:

城 南

[宋]曾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诗歌前两句都是写“雨过”的情景,“水满堤”写出了水多,“高下”“路东西”写出了水势凶猛。水多是从雨量而言,水势凶猛是从其气势而言。可简要概括雨的特点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二、体悟思想感情

诗中所写景物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服务的。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呢?一是知人论“诗”,结合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如: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中上片所写边塞的荒凉之景和下片作为思乡意象的如“霜满地”的明月,可结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等词句来体会。同学们可以感知到词人的一种“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兼而有之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三、分析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作为抒情诗其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同学们在鉴赏抒情诗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如:

春 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后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诗人用“白雪盼春”的拟人修辞手法,表现了其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模拟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中的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景色。

2.诗人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梅 花

[南宋]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的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愿望?

3.我国古代咏梅诗词不计其数,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颂其品格高洁。请你写出一句咏梅的诗词名句,并指出诗句咏梅的角度。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

[北宋]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①。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②倚墙东。

[注释]①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②笼月:被月光笼罩。

1.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_______,实则赞美梨花___________的品质。

2.诗的第一句是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诗人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试作简要赏析。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唐]李 白

见说蚕丛①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②,春流绕蜀城③。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④。

[注释]①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王,此处代指蜀地。②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③蜀城:成都。④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