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世界图书馆

世界图书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世界图书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世界图书馆范文第1篇

张立业,大学教师。2005年11月至今,用业余时间担任图书共享计划网站技术负责人。目前专注于opentrans开源交通软件的开发。曾任职于多家软件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热衷于各种公益活动,切身体会到,让更多的人阅读一本好书,是最大的快乐。

你的书架里是否放着许多读过一次后就不再翻阅、甚至一次也没有读完的图书?你是否丢弃过许多陈旧的沾满灰尘的书籍?你是否将大捆的图书当作废纸卖给了回收站?

相信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但你知道吗?世界的某个角落或许有人十分需要这些书。与千里之外的某个朋友或近在咫尺的某个陌生人共享一本书,陌生人成为朋友,朋友成为知己。一本书,生命的旅程可以很精彩。两个人,与一本书的故事可以很美丽。这些,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缘分。

我们期待你的参与,注册你阅读过的一本好书,获取图书共享号码,制作共享标签,按照你自己定义的方式与人共享。用你我的书,让世界成为一个图书馆,就这么简单!

战略:以商业的模式,做公益的事业;提供互联网与阅读社区相结合的解决方案,让更多的读者有兴趣阅读更多的共享图书;我们用心记录每一本书的每次共享阅读旅程。

解决方案:通过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组建书友社区和组织各种共享阅读活动,让读者注册自己的共享图书,搜寻想读的共享图书,并记录每本书的共享阅读旅程,体验共享阅读的乐趣。

如何参与:免费注册登记自己的共享图书与需要的读者分享;获得共享图书,在网站上撰写关于共享阅读的感受;参与创建网络共享图书馆和共享社区,组织共享阅读活动;加入图书共享的工作团队,成为图书共享计划的建设者;向您的朋友推荐和宣传图书共享。

图书共享的三个步骤:(1)注册共享一本书(获取图书共享号码,制作共享标签,撰写共享笔记);(2)共享你注册的书(送人、放在公众场合、“忘”在某处……或者等着读者搜索后与你联系);(3)收获共享图书(登录网站,输入共享号码,撰写共享笔记,继续共享之旅)。

世界图书馆范文第2篇

阿伯丁大学1495年创立于苏格兰的阿伯丁市,系中世纪创建的四所苏格兰古大学之一,也是全英校龄第五长的大学。它的教学和研究质量举世闻名,已成为全球著名的教育和研究中心。该校拥有五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包括胰岛素的发明者。阿伯丁大学的医学尤其享有盛誉,曾经开发出胰岛素和“核磁共振”技术。英国许多社会名流曾出任校监,其中有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阿伯丁大学位于风景美丽的苏格兰东海岸,校园内的古建筑群历经500多年的历史沧桑,目前仍在使用,构成了苏格兰风景名胜的一部分。阿伯丁大学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中央校区和各种各样先进的设施,如现代化的一流实验室、最新的计算机设施和刚竣工不久的大型图书馆等等。校园内体育设施齐全,有一个游泳池、多块运动场、一个心脏功能锻炼室、一个表演体操馆以及一个全新的体育中心。近年来,阿伯丁大学投入了2.4亿英镑(大约合22.24亿元人民币)建设供学生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一个新的主图书馆和学生中心。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在阿伯丁大学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学校已成为一个无线校园。公寓大厅和图书馆都开设有计算机房,其中许多提供24小时服务。无论上课的教学大楼、实验室和图书馆,还是寢室、餐厅和其它生活区,校园各处的热点位置都可以接入无线网络。师生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快捷便利地把文件传输到教室的打印室,通过ftp访问文件夹,免费登录互联网或收发电子邮件。学校专门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的新生提供全新的笔记本电脑,预先配置无线服务,安装了课程软件、微软办公室软件和课程资料。学校还建立了一整套为学生们提供服务的网络,它包括一个医疗实习处、一个学生顾问中心、一名国际学生顾问、多个礼拜堂以及保密的咨询服务等。学生入学后,校方保证为他们提供校内由学校管理的住处或校园附近的私有住处。

阿伯丁大学图书馆最初建于1495年,现由伊丽莎白二世和爱丁堡伯爵共同授权开放,储藏有超过25万本书籍和文献,是英国最古老的五大图书馆之一。后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阿伯丁大学的图书馆服务由四个馆舍同时进行,它们是泰勒图书馆(Taylor library)、福里斯特希尔医学图书馆(the Medical library at Foresterhill)、专门档案馆(the special archives)和太后图书馆(the Queen Mother Library ,QML)。其中1978年建造的QML图书馆有六层楼(包括地下室),是英国为数不多的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之一。2011年9月,阿伯丁大学又建成了一个新的图书馆,命名为邓肯·赖斯爵士图书馆,取代了QML图书馆,开始试运营。它占地1.55万平方米,为学校14000学生提供1200个阅读席位。档案馆、历史收藏品室和珍藏图书室专门储藏有很多比较珍稀和难找的资料和书籍,以方便学生某些特定领域的研究。

新图书馆锦上添花

2012年9月26日,邓肯·赖斯爵士图书馆正式开放。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为它揭幕。它由丹麦施密特-哈默-拉森建筑事务所(Schmidt Hammer Lassen,SHL)设计,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建筑。自运营以来,利用这座图书馆的学生数量大幅增长,一年当中的来访者超过了70万人次。

“新图书馆的落成开创了阿伯丁大学的新纪元,在校学生以及教职员工都深受其益。我们也非常乐意与当地的社会团体共同分享这一福利。这是一个令人自豪的卓越建筑,并且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为阿伯丁大学服务,同样也会为我们地区服务。”阿伯丁大学校长伊恩·戴蒙德教授指出,“一个连接大学和城市并成为大学东西轴线西端起始的新公共广场也是这个设计的一部分,这个广场无疑大大增加了大学和周边社区的凝聚力。”

邓肯·赖斯爵士图书馆是阿伯丁大学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募捐项目,历届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无私捐助。工程耗资5700万英镑 (大约合5.28亿元人民币),整体构造是一个巨大的玻璃立方体。建筑设计师考虑到减少长期运行成本以及能源损耗,决定外立面用一系列隔热板和高性能的玻璃组成抽象的交叉图案。不规则的外表皮白天能够反射阳光,夜间可以透出光亮,构成了区域的一个发光标志。新图书馆成为学生和社区的文化中心,对于阿伯丁城来说就是一座灯塔。

新图书馆由于在可持续性方面的良好表现,例如运营成本和能耗实现最小化,冲厕采用收集的雨水,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去除空调设备,屋顶上安装了光电电池并结合了一系列智能管理系统,优化了能源策略,大面积的玻璃提高了隔热标准,并让充足的光照进入到中庭,它获得了英国《环境评价法》(BREEAM)卓越级评分。

从精致盘旋的中庭设计,很容易看到SHL事务所的设计特点。中庭连接着八层楼,以螺旋形状向上升至屋顶,每个底板切成摇摆不定的轮廓,如同动感的漩涡,形成视觉上的联系。建筑物内部的形式有机变化,而外表的形象清晰简洁,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底楼是一个会见区,学生能在这里见面、喝咖啡、聊天或研究项目等等。一楼的休息室和咖啡馆可以举办展览、研讨会和诗歌朗诵等。

世界图书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世界读书日;独立学院;图书馆宣传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62-03

世界读书日起源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1926年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西班牙自由节”,并把塞万提斯的生日10月7日作为这个节日的庆祝日。1930年庆祝活动移到4月23日――塞万提斯的祭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加泰罗西亚地区的民众弘扬其民族文化的大众节日,加泰罗西亚首府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文化出版中心,书籍成为这个文化节日的主角。1995年4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当天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

独立学院是在20世纪末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相应的独立学院图书馆也是全新的图书馆类型,由于办学与生源的特殊性,使其在资源建设与发展方面仍处于摸索前进阶段。正是由于生源特点使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宣传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都在为如何宣传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与服务大伤脑筋,而作为图书馆界的唯一重大节日“4・23世界读书日”(以下简称4・23),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进行图书馆各种宣传的平台,如何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最大限度地宣传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业务等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此,笔者仅以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4・23世界读书日暨优秀读者表彰大会为例探析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宣传独立学院图书馆品牌形象。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4・23活动策划

4・23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向学校及股东集团展示自我的大好时机,图书馆应抓住时机,办出规模、办出效果、办出品牌形象。

首先,立足图书馆的功能优势、发展特点、发展规划以及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的需求,要深入调研、精心策划、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活动目标及活动主题。同时,必须做好与学校领导、各系部主任和相关部门的事先沟通协调工作。为此,图书馆管理层要发挥领导作用,力邀集团代表、学院领导、各系部领导参与其中,使活动提升高度,影响空前扩大。

其次,按时、保质、顺利地完成4・23活动,关键在于合理、高效地控制活动运作与实施。活动总策划应负责各项活动的任务布置、人员调度,并做好活动经费预算。工作执行小组必须配备实干得力的人员,并根据每个馆员的专长、特点、爱好安排任务,充分做到人尽其才。

最后,主题创意化,效果市场化。目前,多数独立学院图书馆4・23还只是局限于形式主义,泛泛地举办征文活动、读书月活动、读者座谈会等,缺乏体系性、系统性与创新性。要想制定新颖的主题必须做足前期调研工作,可以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学生图书协会会议、学科馆员与各系部交流、与其他图书馆交流、馆员内部讨论等方式进行前期调研,将学院的政策、读者的需求及图书馆的发展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寻找三者的切合点,以创意性的活动主题为突破口,达到共赢的市场化效果。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宣传策略与宣传模式

(一)制定合理的宣传策略

图书馆的资源、功能和服务必须通过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坚持不懈地宣讲、推广、展示,才能对各层次读者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图书馆才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也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二)设计高效的宣传模式

高校学生是图书馆的主要宣传和服务对象,学生最清楚自身兴趣点在哪里,用怎样的宣传方式更容易产生效果。所以组织学生,特别是学生社团来进行策划与展开宣传工作,是独立学院图书馆进行各种宣传的突破口。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图书馆建议学院成立图书协会,2006年正式成立并确定协会名称为“敷天图书协会”。图书协会是学院社联与图书馆共同指导下的学生组织。敷天图书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协助搞好图书馆的服务和宣传工作,增进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

对于宣传模式的设计应该与学生社团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宣传馆员把关指导,敷天图书协会与其他社团协调,特别注意从学生读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他们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

1.有效结合读者群体特点,形式多样化。由敷天图书协会宣传部干事负责设计宣传海报和拟写宣传单内容(宣传馆员负责提供主要内容),海报遍布于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食堂和每个学生宿舍,并在学生流较多处及图书馆前悬挂条幅,在学院申请专题宣传栏由敷天图书协会宣传部负责制作喷版宣传,此外在学院网站、图书馆网站、学生工作快讯等学院刊物上进行大范围宣传。

2.选择合适的集中宣传场地。宣传场地与时间经过与学生社团调研并开会决议,选定为每周二和周三午间流量最高峰的教学楼与食堂中间。敷天图书协会的成员除了摆开宣传展板,还大量发放传单并打开音响,以凝聚活动的人气氛围,吸引注意。

三、抓住时机,启动各阶段主题系列活动

世界读书日活动不是一时、一日、一月,所以我馆没有以各种“服务月”“服务周”为主题,因为我们的服务不是一周、一月,而是始终贯穿于各个学期与学年的。我们是以“世界读书日”活动为起点,启动各阶段主题系列活动,以世界读书日为平台,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向各层读者展示、宣传,更是以世界读书日活动为契机,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贯穿于每个学年,进而形成一个可再生的循环系统。世界读书日活动已成为我馆的品牌活动,全院读者每年都会自觉地参与其中,要想使品牌效应继续扩大化,还应不断地宣传各阶段的主题活动,使各业务模块与宣传策略形成一种良性的生物链。2013年度世界读书日活动我馆继续宣传各阶段业务与服务,使之更具系统性、科学性。这样,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业务,更能让集团股东、学院领导及各系部领导熟悉独立学院读书馆可开展的各种业务与提供的服务。只有抓住世界读书日这样的盛会才能将图书馆完全地宣传出去,才能将图书馆的品牌文化推广出去。

(一)知识共享、传递文化

1.开展赠书接收活动。紧随世界读书日活动之后,针对大四毕业生开展毕业生赠书活动。提前做好赠书倡议、赠书接收具体方案、赠书处理方案,尤其要提前做好接收赠书宣传方案。经过“4・23”的大力宣传,使赠书业务深入读者心中,尤其是每届毕业生会将自己收集的图书、期刊捐赠给图书馆,因此成果颇丰,赠书业务2009年开始试施行,截至目前,2009年接收赠书7 000余册,2010年接收赠书6 000余册,折合人民币400 000余万元。对于接收到的赠书经筛选严格执行通过决议的《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图书馆赠书处理办法》,对选出的图书经过数据加工和物理加工上架供学生阅览所用,图书馆还特设学生赠书书库,所藏大多数为各专业学生教材与教辅用书,充分实现了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质。

2.图书捐赠活动。另外,图书馆会把一部分要剔除的图书,转赠本校需要该书的其他年级同学,优先照顾家境贫困的学生。一部分还将转赠其他图书馆收藏,优先支援贫困地区的图书馆,还有一部分会赠予临近的敬老院、老干部疗养院等,争取做到“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位读者有其书”。

3.“大墙之外送温暖”。每年6月,图书馆会选出部分期刊,内容包括涉及政治时事、社会新闻、当前热点等捐赠给天津几所监狱,让服刑人员在监狱里也能够接受很好的教育,不至于与社会脱轨。这个活动我馆已经持续了四年,而且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把知识送到最需要它的地方。

(二)学科馆员搭建院系沟通桥梁

学科馆员与院系间沟通,组织老师推荐书目、开展定题服务、毕业论文专题培训等活动,共同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合理化,为广大师生提供贴切的学术咨询服务。

(三)各种主题宣传

1.角落文化宣传。图书馆可与学生社团合作开展文化剪报活动,事先设置好主题选好目标地点,定期更新,形成长期宣传品牌。

2.文化长廊宣传。平面海报与剪报结合,在图书馆走廊,设计形成文化长廊,以宣传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等为主旨开展。分主题举办宣传,如建国六十周年文化长廊、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等。

3.温馨提示宣传。名言警句在身边活动、小提示等,可以利用图书馆为阵地,开展个性鲜明、主题统一、喜闻乐见、广受好评的提示宣传。

4.折页、喷版。制作完整精美的图书馆简介折页、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指南折页,做成折叠式的形式,便于师生阅读使用。制作美观的图书馆五年风华系列喷版、员工橱窗系列喷版将馆员的精神风貌、业务文化生活、业务内容等留下永恒的记号,同时也让广大读者真正地认识、了解了图书馆。

(四)新生培训

针对新生,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对于图书馆有新的认识,达到科学利用图书馆的目的;针对新生,进行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培训,让新生尽快拥有捕捉信息的能力,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五)电子资源培训与讲座

1.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检索技巧培训。开展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检索技巧培训,本着实用有效、全面细致原则开展。实用有效,指以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把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规范与涉及到的检索技巧讲授给学生,以理论为支架,以实用为目的,有效传递知识。全面细致,指覆盖面要全面、宣传与教授准备要细致,针对每一个专业进行专题培训,做到争取每一位毕业生能够听到实用的知识。图书馆按专业开展专场培训,解决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查找参考资料难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KI、读秀等电子资源检索培训。开展针对学生的专场培训和针对教师的专场培训,每学期开展1―2次专题培训,以充分准备、自愿参加为原则开展。2010年宣传当月,电子资源使用量大幅上升,CNKI月使用量环比增长率2432.01%,同比增长3168.87%,读秀学术搜索,访问量环比增长2732.01%,阅读总量环比增长率7071.43%。通过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宣传策略对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巨大影响。

(六)知识延伸活动

1.图书支教活动。与其他独立学院读书馆不同的是,我馆读者服务部带有三个学生社团,其中的敷天图书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每年一度的支教活动,连续开展了三载,已具有完善的制度与流程,在学校的反响非常好,通过学生的爱心活动把知识传递下去,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

2.参与图书馆届会议与学术培训。通过参与图书馆界的相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学习与提高我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以更好地指导业务工作。截至2010年5月,我馆22人每人至少获得一份图书馆领域内的资格证书。

我馆举办的各系列主题活动同时也是宣传图书馆各种服务与功能的途径。通过世界读书日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全校师生读者对图书馆无论是成长历程或是各种资源抑或是提供的种种服务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通过对优秀读者的表彰更能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加上系主任对各系同学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图书予以有效引导,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质量。

(七)后期追踪宣传报道

后期追踪宣传同样是不可缺失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之后及时将各阶段成果通过学院新闻网、院报、院工作快讯、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电子屏等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使宣传效果最大化,使图书馆举办的“4.23世界读书日”在学校成为一种品牌文化长远地发展下去。

四、总结评价,立足长远

经过世界读书日的有效宣传,使各阶段主题活动与读者的互动更加深入,但是由于笔者每天与读者接触,还是感觉到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与我们预期的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更加认真对世界读书日活动能够总结评价,及时发现并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建议。对下一次活动的开展以重要的借鉴,以便在规划下次活动时做出相应改进,使之更具新意和吸引力,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形式主义。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会贯彻执行同志的讲话,建立世界读书日活动的长效机制,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将世界读书日活动打造成学院文化建设的品牌。通过每一年的经验积累,逐步形成精品项目,一年一年开展下去,形成品牌效应,使读者记住并自觉地接受它。

参考文献:

[1] 周长强,焦运立.从世界读书日谈图书馆的宣传营销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

[2] 陈茂国.高职高专图书馆读书活动探析――以“首届泰州高校‘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0,(1).

[3] 黑龙江省图书馆为迎接第15个世界读书日开展系列读者活动[J].图书馆建设,2010,(5).

[4] 瑞士伯尔尼图书馆以中国为主题办活动[J].图书馆建设,2010,(5).

[5] 卢婕.风起云涌的世界读书潮[J].图书馆杂志,2009,(7).

[6] 王妍.推广阔读 传递知识――黑龙江省图书馆2009年全民阅读活动全面开展[J].图书馆建设,2009,(5).

[7] 王殿杰.播撒诚信 传递文明――“世界读书日”图书将再次“起漂”[J].图书馆建设,2009,(4).

[8] “春风行动”到呼兰[J].图书馆建设,2009,(6).

[9] 王缨缨.以读书活动为载体 促进全民阅读发展――“4・23世界读书日”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9,(2).

[10] 吴静.《开卷读书文丛》:为“世界读书日”而编[J].图书馆杂志,2008,(3).

[11] 阎燕子.王松泉教授的“阅读教育论”《阅读教育学》与《阅读教材论》推介[J].图书馆杂志,2008,(3).

[12] 林英.太仓图书馆在第14个“世界读书日”向读书界赠阅新刊导读小杂志《尔雅》[J].图书馆杂志,2008,(5).

[13] 黑龙江省图书馆启动图书漂流活动[J].图书馆建设,2008,(5).

[14] 甘其勋,浦清莲.世界读书日,行动在厦门[J].图书馆杂志,2007,(7).

[15] 王媛.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综述[J].图书馆建设,2006,(3).

[16] 范凡.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在东莞成立[J].图书馆杂志,2006,(8).

世界图书馆范文第4篇

此番,我们作为作者,为这座世界著名图书馆赠送了一套三册在中国出版的“红墙系列”图书,并荣幸地为图书馆亚洲馆所收藏。亚洲馆第一任来自中国大陆的馆长邵东方先生参加了赠书仪式,并与我们合影留念。他衷心感谢我们的赠书,并说正由于许多学者作家的慷慨奉献,才使得国会图书馆的馆藏日益丰厚,让世人共同分享知识与智慧的硕果。我们也借这次文化交流和赠书活动,荣幸分享了国会图书馆──这座世界闻名的智慧圣殿的辉煌与荣耀。

“国宝”收藏圣殿

美国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United States)是最古老的联邦文化建筑,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它拥有2.1亿件藏品:连绵860公里长的书架,构成了这浩瀚书海。其中有460种语言的印刷品1亿多件,包括书籍1900万册,古版、特殊图书980多万册,图片1200万张,永久收藏的期刊达75000种,报纸1200种;8850件特殊收藏品,包括录音可视资料1600万件,手稿5600万件,电影胶片80万盘,绘画藏品40万件,地图和地理文献460万份,还有从华盛顿到柯立芝23位总统的文件……堪称国宝收藏圣殿。

在图书馆音乐分区里收藏了许多历史珍宝,如贝多芬、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的原始手稿。这里还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笛子藏品,超过1700支,材质有水晶、木头还有金子的,其中包括詹姆斯・麦迪逊和腓特烈大帝使用过的笛子。音乐区的镇馆之宝是史特拉底瓦里制造的三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两把中提琴,它们每年仅在顶级音乐会上露一面,让音乐爱好者一饱眼福。

在图书馆地图地理分部藏有500多万张地图,其中不少地图珍品:一份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托马斯・杰斐逊总统派出探险队对美国西部进行第一次探索后,绘制完成的第一份美国西部地图;另一份是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花费37年时间绘制的地图,记录了他在芒特弗农场的所有财产。还有一张1507年版的Waldseemuller世界地图,这是第一张明确写有“美洲”字样的世界地图,被誉为美洲的出生证。国会图书馆为收藏这份珍贵地图,在2001年花费1000万美元从一位德国王子手中购买。

杰斐逊大楼的稀有藏书馆,是整个图书馆的最精华所在。不仅藏有显露本杰明・富兰克林杰出才华的《穷理查年鉴》,还有1610年出版的伽利略所著《星际使者》;托马斯・杰斐逊总统收藏的《古兰经》则被藏在有摄像监控、铁门保护的专门储藏室内。

善本部的收藏达70多万件,内含西半球印刷的首批图书;还有最早的儿童圣经(1763年版);最小的书只能用针尖方能打开,而最大的书《美洲的鸟类》有1米高;最老的楔形文字书板是公元前2040年的产物,最早的印刷残片是公元770年的佛经;还有1930年购藏的古登堡圣经,是世界上仅存的3部犊皮纸圣经之一,这些均系国会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杰斐逊的私人藏书成了图书馆的种子

国会图书馆建立于1800年,最初是为国会议员立法服务的法律图书馆。1814年,入侵的英国军队火烧国会山,将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付之一炬。

此后,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提议用自己收藏的6000多册图书填充国会图书馆空空的书架。这些书是杰斐逊50年藏书的结晶,包括多种语言和多个领域。然而它却引发了美国国会的一场辩论:新图书馆是否应只扩充法律方面的书籍?对此,杰斐逊回应说:“事实上,国会成员可能会有机会查阅任何一个领域的图书。”

美国国会最终采纳了杰斐逊的意见,在1815年花2.395万美元买下了杰斐逊收藏的6487册书,作为新图书馆的第一批珍贵图书。杰斐逊的信条也为国会图书馆的藏书理念找到了根基。

杰斐逊的私人藏书成了国会图书馆的“种子”,其广泛的收藏范围为图书馆的多元化藏书奠定了基调。更重要的是,国会图书馆一直秉承杰斐逊的精神,作为民主与知识结合的象征,以提高国会立法的知识化程度为己任。

1870年,国会图书馆时任馆长史邦福继续将杰斐逊的理念推而广之,并有所创新。他负责起草了新《版权法》,同时四处游说,使美国版权局归属于国会图书馆,为该馆庞大多样化的馆藏建设铺平了道路。因为根据《版权法》,在美国出版的任何一本书、小册子、地图、照片、版画、乐谱都必须向国会图书馆免费提供样品,隶属于国会图书馆的美国版权办公室负责此事。自1870年起,根据《新版权法》,凡在美国出版的书籍都必须向国会图书馆缴送2册。

1897年,国会图书馆的杰斐逊大楼建成,这座大楼建筑上尤为值得称道。它是一座典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将图书馆理念与建筑风格、知识传统与建设艺术融为一体,厅内高耸的大理石柱、壁画和镶嵌图画、雕像和五彩玻璃,生动描绘了文化的渊源和智慧的神圣,成为世界图书馆建筑之瑰宝。杰斐逊大楼开放时,被誉为世界上“最华丽、最昂贵和最安全的图书馆”。

随着图书馆馆藏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建筑也扩建为三幢大楼,它们分别以美国三任总统的名字命名:主楼为托马斯・杰斐逊大楼,第二幢为约翰・亚当大楼,第三幢为詹姆斯・麦迪逊大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会图书馆的藏书范围日益扩大,它秉承“任何形式、任何领域和任何语言的知识都有用”的理念,热衷于收集“全球馆藏”。对全世界的关注使国会图书馆开始系统地通过海外办公室、商、商人和国会图书馆专门采购团在世界范围采选图书。1958年,图书馆获准可使用美国出售农产品所获得的外汇采购国外出版物,1962年起又陆续在东京、奥斯陆、新德里、里约热内卢、雅加达、伊斯兰堡、内罗毕及开罗等地开设办事处,方便采购图书;到1963年时,国会图书馆已成美国重要的文化与研究机构,预算一再得以增加,以便更多采集世界范围新版有学术价值的图书。时至今日,国会图书馆每日约可收到22,000件/册文献,主要来源是版权缴书获得,另外还有大量书籍来自馈赠、购买和国际交换等。

亚洲馆的中国特藏珍品

亚洲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20多个开放阅览馆之一,全馆有280万余册藏书,其中中文书约95万册。亚洲馆的中文资料收藏过程,亦是一部中美文化交流史。

这里的第一本中国图书是1869年同治皇帝回赠的图书,除此还有许多特藏珍品。1923年春,美国国会图书馆购藏了29册中国古代重要典籍《永乐大典》,连同先前拥有的4册,后陆续得到的8册,共收藏41册《永乐大典》,成为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收藏《永乐大典》最齐全的国家图书馆。2004年北京召开“《永乐大典》编辑600周年国际研讨会”时,据统计散藏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永乐大典》零本共有400余册。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收藏约占全世界现存《永乐大典》的十分之一。

国会馆还藏有中国古代文献典籍《古今图书集成》,这套10000卷5044册的大书,于清康熙年间编成印制。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古今图书集成》,是1908年清政府为答谢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赠送给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清政府特遣派唐绍仪(1874年清廷派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将图书带来华盛顿。国会馆还藏有极为珍贵的中国善本,其中善本《一切如来》为公元975年北宋早期佛经印刷品,是1924年杭州西湖雷峰塔倒塌后在塔基砖洞内发现的。

中国古地图在亚洲馆藏有300多幅,这些地图或是绘画,或是木刻印刷,还包括长卷、扇面、石刻本地图等,几乎涵盖了中国各省地图,其中年代最早的是1136年石刻《禹迹图》托本,还有几幅明代地图和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彩色绘本图;最珍贵的要数《郑和航海图》,它被收在明朝末年茅元仪所编军事百科全书《武备志》的最后一卷,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亚洲馆收藏了四部三个版本的《武备志》,每部都有完整的《郑和航海图》。

清末科举考卷也是亚洲馆收藏的一批特色馆藏,为江亢虎博士1920年捐赠。江氏是科举考试世家,一连几代人科名不绝,中进士、举人多人。这批捐赠是所收藏的清季试卷,分刊印考生试卷和零散试卷。

国会馆亚洲馆特藏中还有4000余种6万多册珍贵的中国古代地方志,其中100多种已成为海内外孤本。这方面的大规模入藏要归功于施永高博士(Dr.Walter T.Swingle)。作为农林学专家,他发现中国地方志有关于土壤和植物的记载,于是向美国政府建议扩大对中国方志的收集。所以国会馆很早就开始着力收集中国方志,甚至曾在中国刊登广告,公开征集。1918年,施永高博士作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代表,亲自到中国各省采集方志,收获颇丰,其中收有一批山东省各县的方志,原主人是山东一位县长高鸿裁(1851-1918),他用20多年心血收集本省志书,内中有不少极不易见的版本,而当时德国驻青岛领事也正派人购买这批地方志,在施博士努力下,这批颇具价值的方志最终落入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施博士回到美国后,继续为国会馆采购直至1928年止。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收藏的中国古方志,现仍占有国会馆亚洲馆收藏方志的近一半。

国会馆亚洲馆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古籍馆藏以藏文为最丰富,有4000多种,还有满、蒙等语言文献。其中的纳西文文献甚为珍贵,因纳西文字是世界上仅有的、现仍存活使用的象形文字。

美国国会馆亚洲馆的中文典籍收藏可上溯到1840年,170余年持续不断。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尤其中国改革开放后,中美两国的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和图书馆开展了更为广泛的交流,特别是中文图书的数量持续增长,已达95万册之多,成为中国以外收藏中文图书最多的图书馆。还有多种价值连城的中国珍品特藏,成为亚洲馆的“馆宝”和荣耀。

与时俱进的藏品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与时俱进。现在,图书馆可通过互联网向国会提供各种报告、简报。国会议员全天24小时可随时通过万维网上“国会研究服务部”主页,直接获取国会研究服务部资料。而普通读者则可通过网络浏览近4万件文物典籍,这些用多媒体技术制成的电子藏品,内容包括了美国历史、传奇人物、美国各州介绍、民生娱乐、音像以及书目索引等。这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全国性“数字保存计划”的成果,该计划旨在着力保护以数码形式产生或存在的珍贵文件。

现任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毕灵顿博士始终支持藏品数字化处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图书馆就建立了“美国记忆”网站。图书馆还设立了直接保存数字材料的部门。

2010年起,国会图书馆实施了一项庞大计划,即将互联网社交网站“推特”上的公开信息存档,作为当代历史记录的一部分。“推特”公司对这项计划给予支持,“推特”向美国国会图书馆捐献了信息存档,图书馆则由专人负责数字存储和监督整个项目的进程。

世界图书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 图书馆 射频识别技术(RFID)

一、物联网的定义

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方式,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品之间可以彼此进行交流,无需人的干涉。

二、图书馆的背景

①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有着重大意义, 可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未来社会的发动机。②作为社会重要的文化信息中心,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及相关技术对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与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③现在处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都随着信息的发展而发生着改变。

我国的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藏书阁到近代的图书馆,几乎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生活中,借还书主要是手工操作来完成。这样存在着一些缺点:效率低,准确率低,一段时间内,服务的读者人数是有限的。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中,可以大大节省图书馆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扩大服务的项目,使之成为现代化的图书馆。

三、图书馆物联网技术应用管理现状

RFID技术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仅是缩短了流通服务的时间,而且还把条形码,磁条,书目信息,流通记录全部整合存储在了一起。借还书避免充消磁的工作,简化了借还书的操作,并且应用RFID及无线数据通信,可以找到乱架的图书,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有效的帮助读者找到需要的资源。如果可以搭配自助借还设备,读者可以自行的办理图书借阅和归还手续,此外,利用物联网也可以加强图书资料的安全防范,在图书馆的出口处设立安检设备,对图书档案进行追踪,没有办理借书手续的图书在出门时,安检设备会报警,管理员可以及时的阻止。

近年来,国家对智能化图书馆的建设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也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包括国家图书馆,武汉图书馆等许多公共图书馆以及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开始尝试RFID技术应用在图书馆中。其中中国最大的智能化图书馆项目在深圳图书馆。

四、国内RFID的典型应用如下

1.深圳图书馆RFID的应用

深圳图书馆在全国率先采用了RFID技术,将RFID标签贴在图书或光盘上,读者通过这张标签,可以自动借还图书,此外,深圳图书馆利用RFID技术创新开发了架位标识,文献定位导航,只能分拣书车等技术,利用RFID标签在馆内构造了一个精确的定位系统,读者从图书检索系统中查到一本书,馆内的资源设备可以很顺利地给读者导航,将读者引到存书的地方去直接取到要找的书本文献。

2.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RFID的应用

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RFID系统包括了RFID标签转换站系统设备、RFID馆员工作站系统设备、自助借还系统设备、24小时室外自助归还系统设备、便携式RFID点检系统设备、安全门系统设备和三维检索导航系统。

3.长宁图书馆RFID的应用

长宁图书馆RFID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由自助借还系统(包括自助借还设备和24小时馆外还书设备)、馆藏典藏系统、RFID标签编写系统、智能安全门系统、图书智能上架设备、馆员工作站、RFID图书标签和RFID读者证等功能。是华东地区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技术的智能化图书馆。

五、国外图书馆RFID的应用如下

1.新加坡国立图书馆RFID应用

新加坡从1998年开始立项进行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测试,1999年正式开始全面实施,目前己经有了10多年的成功应用经验,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在每本图书的后面都贴有一个RFID标签,借阅者只需将图书带到自助借阅机前,插入身份证或驾驶证,把图书证放到蓝色面板上即可完成借阅过程。

2.美国圣安东尼奥公共图书馆系统RFID应用

圣安东尼奥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有一个中央图书馆和23个分馆,在这个图书馆即ID系统内,每一件图书馆物品都要加贴RFID标签,储存的信息可以用于对物品进行准确识别和跟踪。掌上型扫描读取器用于读取标签,可以让图书馆员工方便地确定物品的位置、确定库存数量、完成借出和归还手续。这套系统是选用3M公司的图书馆即ID产品,可以使图书馆资料更快更方便流通,使库存管理更加有效。

3.荷兰图书馆RFID应用

荷兰图书馆应用了RFID技术,读者将自己的借阅证和图书放在RFID应用: RFID借阅系统会自动扫描并识读读者个人信息和电子标签信息,整个借书过程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读者只需要拿着书籍放在指定位置即可。在完成借阅过程后,打印机会自动打印出借阅图书详单,由读者保存。图书归还时,读者将图书送到回收设备,设备安装的RFID读写器自动对书籍标签进行扫描一记录。图书由一条传送带送至图书回收车中,统一整理后上架,以备再次借阅。读者在借阅和归还图书十分方便。

六、结束语

物联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图书馆物联网也是一种理想设想,但世界各国对此高度重视,其发展正处于加速状态,图书馆将不可避免的参与其中,因此,图书馆人必须关注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将成为图书馆发展历程中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世界图书馆范文第6篇

【摘 要 题】数字图书馆论坛

【关 键 词】数字图书馆/Google

【正 文】

2004年12月14日,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公司宣布,与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以及牛津大学图书馆合作,将这些著名图书馆的馆藏图书扫描制作成电子版,供用户免费检索、阅读。Google公司的这个计划震惊了世界,图书馆界讨论尤其热烈。由此引发了专家们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的运营模式、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乃至图书馆业生存问题的讨论。有人认为这个计划的实施可以和当年德国人古腾堡发明的活版印刷相比,能够改变知识的传播方式,甚至影响世界文化发展走向[1]。

1 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

Google计划中的数字图书馆和目前图书馆界谈论的数字图书馆有一定差异,其实质就是图书的数字化扫描,并通过网络提供服务。为了实现其“组织全球信息,并使之在全球范围内可获取和可利用”的使命,Google在2004年7月推出了Google Print服务,与五大图书馆的合作计划(即Google Print Library Project)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前,Google在与出版商的合作项目(即Google Print Publisher Program)中,已与多家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收集这些出版社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出版物,同时也与作者建立联系,收集他们自出版或已经不再版的图书。为了获得更多的图书来源,才推出了与图书馆的合作计划。

在这项计划中,预计数字化图书数量将达到3000万册。从目前情况来看,Google同目前参与合作的几家图书馆签署的合同各不相同(见下表)。 合作方 总藏书量 扫描量 说明

密歇根大学 700万册 700万册 包括有版权图书和没有版权图书

斯坦福大学 800万册 200-800万册 包括有版权图书和没有版权图书

哈佛大学 1500万册 4-1500万册 包括有版权图书和没有版权图书

仅提供该馆所藏的1900年以前

牛津大学 800万册 100万册 出版的藏书

纽约公共图书馆 20万册 1923年以前不受版权限制的图书

从上表可见,参与Google数字图书馆的五个合作方,并不是毫无保留地奉献出其全部馆藏。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已经同意贡献全部馆藏图书交给Google扫描,不过斯坦福大学最初将提供200万册,并最终准备将其800万册藏书统统进行数字化处理。哈佛大学图书馆虽然馆藏图书最多,共有1500万册,但出于对图书的保护问题,目前只打算先让Google扫描其馆藏图书中的4万册,如果Google能保证在扫描过程中不对图书造成任何损伤,哈佛大学图书馆愿意把所有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版放到网上。出于对版权问题的慎重,纽约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馆藏最少,只同意将已进入公共领域的图书中的一部分制作成电子版,但其中有不少为易碎的珍藏。

将这些图书数字化制作成电子版后,Google将根据图书的版权情况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对于已进入公共领域的图书(即版权保护期已过),Google允许用户浏览图书的全文,这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绝版原著;对于那些仍受版权保护的图书,如果能与这些出版物的出版商或作者建立合作关系,将根据协商的程度,在网上提供其部分章节或全文;如果未能建立联系,那么在网上只会刊登节录,用户只能在网上阅读其目录、内容摘要或专家评论。

通过Google Print不仅能够提供书名、ISBN等属性检索,还能对图书进行全文检索,显示图书的相关信息以及有关该书的在线评论。同时Google与一些在线销售商建立链接,提供图书的网上购买途径。此外,Google已将OCLC的联合目录纳入其索引库,用户通过输入地址代码,可以获得图书收藏馆的信息(但目前仅限于美国)。

2 Google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分析

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之所以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是因为一个全球化的、虚拟的数字图书馆不再只是人们讨论中的蓝图,而是一个即将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Google这项宏伟的计划,不仅为用户提供数量巨大的的数字化图书,而且建立了一种数字图书馆运营的新模式。

2.1 建设进程和规模

图书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Michael A.Keller对此评论说:“多年来,图书馆一直在努力数字化图书,但限于技术和资金的双重原因,速度是非常缓慢。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实施使我们数字化产品的输出从小作坊规模进入真正的工业化生产。通过这个项目的合作,提升了斯坦福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和服务水平”[2]。由此可见,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突破了影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双重瓶颈,使数字化图书的生产进入工业化操作。

数字资源的建设是一项耗时、费力又耗费金钱的工程。Google计划投入1.5亿美元用于图书的数字化,目前,他们的扫描速度大约为每分钟2.25本书,仅在斯坦佛大学图书馆中,每天就扫描高达5万页,而且将来会进一步提高速度,计划10年完成3千万册图书。虽然国内外已有一些已建的,或在建的以数字图书为主的大型数字图书馆项目,比如:中美合作建设的“中美百万册书计划”[3],计划用4-5年的时间完成100万册中英文图书的数字化;还有我国最早的、以公司独立运作方式建设的“超星数字图书馆”,自1998年开始建设,到2005年底,其数字化图书总量也只有100万种左右。因此,无论从建设规模、资金投入还是建设速度,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都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项目。

2.2 运营模式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向所有人提供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化服务,即普遍存取是数字图书馆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首先要有可供利用的数字资源库,其次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即良好的运营机制。

目前,从数字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上看,主要有政府投资建设和企业投资建设两种方式。由于数字资源库的建设花费巨大,政府的投入通常只是启动经费或项目经费,所以,项目建设完成后,往往因维护经费不足,而成为不再发展的“死项目”,或只对其服务范围内的读者提供无偿使用。而企业投资建设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主要采用市场机制的运营方式,提供有偿服务。比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就采取发行读书卡和会员制方式,开展网上书刊的检索和原文提供服务。[4]

Google的数字图书馆采用的却是不同于上述两种做法的运营模式。Google既不要政府拨款,也不向用户收费,免费提供图书的浏览服务。但借助千万册数字化的图书,无疑将为Google吸引来更多的用户。用户数量的增加则意味着Google广告的升值,由此,为其赢得更多的收入。此外,这项计划也将为Google带来新商机。比如,在图书内容旁边刊登相关广告,对绝版图书提供免费浏览和收费下载服务,直接参与图书的销售等等都有可能成为Google未来的卖点。

因此,Google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是通过广告赢利来为图书数字化付费,其最终结果是“双赢”,用户不再需要为图书付费,而Google又获得的新的商业增值机会。这种模式形成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商业生态链,并能维持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3 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影响分析

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不仅改变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方式,而且将改变图书馆业的竞争格局,由此还将影响扩大到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传播领域。如果将这个计划比喻成一次地震,其震源在数字图书馆,波及范围依次扩大为图书馆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甚至世界文化的传播(见下图)。

附图

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影响图

3.1 对图书馆业的影响

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对图书馆业的影响最为深刻,由此引发了Google是否会取代图书馆这个命题,一些著名学者和图书馆学家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在发达国家与地区,上网找资料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读者到馆率持续走低,Google的计划将会加快这种进程。斯坦福大学的图书馆馆长迈克尔·A·凯勒说:“20年内,世界大部分知识都会被数字化,并可供浏览。人们希望能在因特网上免费阅读,就像今天在图书馆一样。”[5]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保罗·勒克莱尔认为:网络真正实现了阮冈纳赞的“为读者找书,和为书找读者”的理想。网络信息如此丰富,意味着图书馆的书架已经不再是学术研究开始的地方,人们更多的是利用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作为知识发现的门户,这使得传统图书馆的知识中介地位受到挑战,Google可能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

然而,也有许多学者认为数字化图书不能取代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罗伯特·达恩坦认为,对于从事历史研究的人来说,仅仅通过一本书的装帧和质量,研究者就能够分辨出这本书的出版年代、出版商及其目标读者。将所有的知识都放到网上,敲敲键盘就能够得到的想法显然不合理。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兼首席执行官保罗·雷克勒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图书馆还是要继续增加藏书、进行分类、积累信息,他说:“电视并没有取代广播,而录像带和DVD也不妨碍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毕竟读书远比盯着电脑屏幕要舒服得多。”[6]总之,Google要承担图书馆的全部功能也不现实。

由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存在,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刚进行就陷入和出版商的版权纠纷中,因此Google对图书馆业的影响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未雨绸缪,对于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带来的挑战,图书馆业必须对功能转型和角色定位进行认真思考:

(1)Google这样的商业公司正在涉足图书馆的服务领域,而且以免费的方式出现,将会挑战国家对图书馆的定位,长期将会影响国家对图书馆的投资。

(2)图书馆也可以借助Google这样的商业机构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使读者更广泛地了解图书馆。与Google的合作也是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Google这样的搜索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揭示,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访问图书馆。

(3)图书馆要进行功能转型和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在保持图书馆原有的以收集、整理、存贮、提供信息资源的基本功能基础上,拓展信息素质培养、研究咨询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功能,比如,目前国外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和研究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的服务模式

Information Commons。

(4)图书馆员的职业也要重新界定,传统图书馆员的主要职能是信息整序和提供,而在网络环境中,知识导航以及信息真伪鉴别可能成为现在以及未来的主要职责。

总之,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实现将使读者极大受益,客观上获得了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将图书馆业推上了一条完全变革的不归路。

3.2 对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影响

由于人们可以随意地、大量地在网络上发表信息,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以及鱼龙混杂是公认的,特别是来自网络日志和不知名网络的信息更是真假难辩,使网络信息真实性大打折扣,远不及报纸、杂志和书籍。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实施使3千万册数字图书溶入互联网中,将极大地改善互联网上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这些来源于世界著名大学的图书馆的资源,是系统化、结构化的信息源,可信程度高,从而促进网络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Google自身来说,在实施数字图书馆计划之前,仅能向人们提供表层信息,即提供给人们某个网站、网页的线索或链接,搜索结果中的大部分链点都没有所谓的深层网站的访问权,人们需要进行链接后才能获取其所需的内容信息。而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实施,将使Google从一个单纯检索服务提供商向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变。该计划将结构化信息资产转移到它的数据库中,将极大地充实Google的非网络资源信息库,同时,借助于其快速的检索能力和已经形成的用户认知度,Google自然成为一个天然的数字图书馆门户,并能够向用户提供简便的、一站式的服务。正如Google的创始人佩吉所说:“我们梦想把图书馆员所钟爱的组织好的知识搬到网上,以拓展知识的宽度”。[7]

Google的这一计划赋予了它超越微软、Yahoo等竞争对手的更大的竞争优势,使竞争对手坐立不安并积极采取措施。Yahoo开展了针对性的反击,于2005年10月推出了“开放内容联盟”(the Open Content Alliance,简称OCA)项目与Google抗衡。他们之间的竞争的最终受益者必将是读者,同时避免出现Google独家垄断所带来的“赢者通吃”的局面。此外,图书馆界应该维持这种局面,在与他们的合作中保持平衡,例如,OCLC同时对Google和Yahoo开放其联合目录。这样才能维持网络信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3.3 对世界文化传承的影响

Google的计划不仅建立一个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而且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传播平台,国外有些人认为:“网上查不到的内容就是不存在的”[8],其实质是说,搜索引擎检索不到的资料将会逐渐失去其影响力。假以时日,也许Google会成为整个人类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记忆库。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让内伊在法国《世界报》上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任何一种新的信息沟通模式,不仅仅是简单地取代了前面的旧有模式,还附加了新的价值观。”[9]

现在世界上还存在意识形态的竞争,这个全球性图书馆建成以后,可能影响全球多元化的价值观,从而影响着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比较典型的问题是英语文化霸权和历史记忆扭曲问题。

由于Google在网络上的强势地位(据最新资料表明,Google在美国搜索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50%[10]),这个计划的实施无疑将使Google在竞争中进一步取得压倒性的领导者地位,将更加推动英语学术文献的势力扩张,其他国家(或语种)只有两条路选择,要么和Google合作,要么在学术领域逐渐淡出,英语因此将在其他文化之上成为压倒性的语言与文化标准。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危险,英文中夹带的美国观念,将对未来一代看待世界的方式产生严重影响。

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让内伊指出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中的历史记忆扭曲的问题,他说:“在1989年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时候,法国在筹划纪念活动时,不得不搜寻英国或美国档案库中的资料与解释,其中很多都是被歪曲的,是按照盎格鲁-撒克逊方式的记忆。”[11]这一事实表明,在互联网的海洋里,信息丰富,但真假难辨。对搜寻结果的确认过程,科学权威与出版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英美文化与思想已经在相当多的领域中占据了统治地位,Google的数字图书馆计划无疑将放大这种影响,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价值标准,从而影响人类文明的多元化。

也许这个问题不仅是法国人所关注的,而应该是世界上所有民族都关注的。在美式意识形态通过大众文化侵袭到了全世界的今天,如何防止其马太效应的继续扩大,是各国决策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读者们来说,在享受Google提供的便利的时候,更要注意维护本民族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Google即将推出网上仿真图书馆千万册书籍供浏览.2004-12-17.[2005-08-20].http://it.zaobao.com/pages6/commerce171204.html

2 Barbara Quint.Googl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Launch Massive Digitization Project.2004-12-20.[2005-08-20].http://infotoday.com/newsbreaks/nb041220-2.shtml

3 http://cadal.net/[2005-08-20]

4 莫少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及其比较研究.2003-01-09.[2005-08-20).http://chinalibs.net/book/stms.doc

5 Google与图书馆和大学协议建全球虚拟图书馆.2004-12-17.[2005-08-20].http://news.sohu.com/20041217/n223537466.shtml

6 秋声.建虚拟图书馆,这些人是怎么想的?.2005-01-10.[2005-08-20].http://dycj.ynet.com/article.jsp?oid=4455668&pageno=1

7 Chris Nuttall.哈佛图书馆拟“Google”上网.2004-12-21.[2005-08-20].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7/71881.html

8 Cat Wizard.Google数字化图书将终结传统图书馆?.2004-12-18.[2005-08-20].http://blog.blogchina.com/catwizard/405400.html

9 法国人向“Google图书馆”宣战.2005-03-08.[2005-08-20].http://ewen.cc/books/bkview.asp?bkid=92350&cid=247190

10 Google搜索市场占有率创新高占美国52%份额.2005-06-29.[2005-10-14].http://tech.netook.com/Archives/200506/009204.asp

世界图书馆范文第7篇

随着因特网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全球交流与共享正在变成现实。信息存储和检索利用的地理界限已经被打破,所有的人都能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意查询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数据、图表、文献等各种信息。由于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不断加入网络,使网上信息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因特网便成为目前世界上资料最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信息资料库,因而有人称其为“全球最大的图书馆”,这种以网络为基础的所谓“图书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在形态上有本质的区别:没有馆舍、藏书,人们不必到图书馆去,只要在办公室或家中打开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终端,即可获取信息。由于他能提供庞大的信息资源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对传统图书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因特网向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自1994年开始与因特网连通以来,与因特网连接的用户越来越多,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通讯手段,对用户的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随着网络信息进一步扩大和通讯技术不断更新,用户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必将影响用户使用、选择信息的行为和方式,也势必对传统图书馆工作产生以下影响。

首先,因特网上的信息服务已涵盖了图书馆的部分功能,他的发展动向,很值得图书馆界深思。目前,因特网上拥有20多个国家中的600多个图书馆联机目录,数百种日报,几千种杂志及更多的时事通讯。百科全书及词典、法律参考书等工具书已有几十种,而且增加很快。世界上大多数主要的商业信息和数据库都已上网,且都开始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而这部分工作过去主要是图书馆来完成的。

其次,图书馆不再是信息整理和加工规则的惟一制定者。因特网上的数据库和检索工具都趋向于使用自然语言,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分类法和主题词。这说明,在因特网面前,图书馆员和读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后双方互相交流网络体会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网络知识的话,落伍也是早晚的事。

最后,由于因特网发展太快,使全社会均缺乏网络管理人才及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开发人才,图书馆界更是如此。在未来几年里,可能会形成这样的共识,不懂因特网,就不是真正的图书馆员。因此,图书馆员如何尽快走完从书本式服务到电子式网络数据服务这个过程,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因特网给中国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因特网缩短了用户与信息源的距离,使信息更便于获取。因特网拥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不计其数的信息资源,各地独立的馆藏通过网络连接组成了跨地区的联合馆藏,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实现远距离图书信息传递和文献提取。

其次,因特网的发展,使图书馆服务手段更先进、方式更复杂而高效。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必将成为最重要的信息源。一是因特网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进程;二是将使图书馆变得越加开放,一切进入网络的图书馆称将向全社会开放,成为社会的公共数据库。

三、搞好我国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首先,加强信息加工处理的现代化步伐。要使图书馆生产的信息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一靠产品适销对路,二靠服务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传递速度。

世界图书馆范文第8篇

社会的需求促使信息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增值型、信息产业化、信息服务化、精密化发展。传统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数量,对图书馆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读者借还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

现代图书馆,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受馆藏的限制,对图书馆的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以远程通讯的网络应答式提供。从总体上有,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图书馆的服务观念从“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

图书馆的服务形象从热情、周到的“服务员”转变到迅速、方便的“信息导航员”。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1、利用图书馆的整体化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与协调,使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充分实现。促使因特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2、国家应该从宏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我国图书馆网络与科技、教育、经济等专网及网络有关资源,在国内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强化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促使更多的有中国特色的数据库在网上服务。

4、实现图书馆网络化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管理,建立网络化信息保证组织和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法、数据库法,确保网上信息安全和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