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文哲理故事

英文哲理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英文哲理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文哲理故事范文第1篇

【摘 要】对于英语课外阅读,我们知道这是初中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功课,也是英语课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成绩的课程,很多中学生都是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还处于朦胧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是学生能够快速学习英语的最好时期,提高英语的阅读对综合成绩有着显著的效果。加强外语的指导,这对于帮助学生而言是一件培养其阅读的好机会,首先我们要对初中生树立一个热爱阅读的情感,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积极的培养,养成学生一个喜欢阅读的习惯,强化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对于农村初中而言,英语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起步阶段,很多阅读教学内容都不满足当下条件,在教学上也不能给予学生最好的学习氛围,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上的方法也不适当,这严重的影响了阅读的效果,消极了学生阅读的激情,从而阻止了学生阅读能力。对于如何才可以将英语课外阅读抓到位,使得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功课,笔者简单的对此阐述了如下观点和想法。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实践与思考

一、阅读材料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一位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调节学生欲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学习内容。想要学生更好的学习课外阅读,但是学习的内容必须要做到多样化,还要有趣味性,以及时效性,而且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不能够太简单,要一点点的对阅读材料进行升级。

本人认为,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中,选择一个双语版的书是比较适合初中生的阅读,比如一些时代英语报,或者一些学生双语报,这些英语课外阅读中包含着一些幽默的故事,内容比较富有哲理性,而且情感的故事也比较大一些,可以给予学生一些乐趣以及一些丰富的幻想。

在初中生学习英语课外阅读初步养成计划稳定后,老师应该对每个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刚进入七年级的初中生,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是阅读材料做到短小,但是要富有哲理有模性。而对于初中八年级,要选择一些比较适合阅读,具有时代性、具有代表性的阅读内容,这些内容会给予学生一定思维空间思考。而且其内容大部分都是要与生活相关的,要符合学生生活的环境。对于九年级初中生来说,这一年无非是最后学习英文课外阅读的尾声,也是加强阅读能力最好的一年,面对这一年,我们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得学生能够将兴趣注重在阅读上,对此也可以订阅一些英语报纸,鼓励学生阅读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良好的环境对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

建立一个有专门英语阅读的图书馆,这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有着促进的作用。教师也可以督促学生集体在班级中订制一些有关英文的报纸,或者一些英文相关的其他刊物,这些刊物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集体订阅会使得学生们之间产生一种极有影响力的互动环境,短时间内科难呢过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是长时间坚持下去,学生之间就会对英文阅读产生一种积极性。有了英文图书馆后,可以使得学生经常去阅读,我们所说的这个英文图书馆也可以是一个角落专门做英文阅读的,可以在英文课外阅读当中设置一些不同故事不同词性的阅读,幽默搞笑富有哲理性的阅读内容也可以规划为另一类,这可以增添学生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英语阅读能力

学生在阅读上的好与坏,这与教师的指导也是分不开的,好的英语指导教师会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在阅读上的能力。然而对于一些农村初中大多数的学校而言,教师们对于上好每一节课都十分的重视,虽然很重视,可是对于阅读的重点,却把握的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而教师要做到的是,不能把指导教学的思想局限于课本,而是要用突破自己的教学指导能力,结合英语课外阅读给予学生最好的教学方式,这也会使得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定时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阅读困难。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常规的阅读策略: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

关键词 和主题句等方法,并教会学生“整体阅读法”。保证学生能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的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

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1.在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限制,比如训练的速度,要定时给他们安排一些阅读量,在有限时间内,必须要完成这些阅读量,这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课外阅读的时候有一种紧张性,而且阅读的内容也可以保持重复性的阅读,学生在快速略读“旧”的材料时,实际上是在学习如何让眼睛以更快的速度移动。

2.对于英语课外阅读,教师要时刻警惕学生审核好文章的标题。一定要以文章的题目作为中心,围绕题目进行阅读理解,这样会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学生英语阅读实践当中经常采用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何芃芃.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J]. 网络科技时代.2011年12期

[2]徐训康.英语课前应该注意的四个方面[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01期

[3]许琳俐.如何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学习氛围[J].教育艺术.2011年12期

[4]王爱萍.让学生陶醉在英语课堂学习美的胜境中——也谈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5期

[5]房金安.研究性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J].网络科技时代.2011年07期

英文哲理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美感教育 应用

美感教育,是指运用科学的、美的规律和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人具有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英语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英语教学活动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英语教学不能缺乏美感教育。只有学生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产生了愉悦的情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一堂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处不影响着学生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教学质量不佳的情况就司空见惯了。为此,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我尝试将美感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仅获得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英语语言本身入手,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语言的美。

一、有趣而有哲理的英文卡通片——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

初中学生童心未泯、天真活泼,卡通片依然是他们最喜欢的节目。如果让他们自己扮演卡通片中的人物角色,那又会怎样呢?能不能让学生从中体会英语语言的美呢?

观看《狮子王2》时,学生们伴着优美的音乐,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心情此起彼伏、沉浸其中。在此之后,我截取影片中最后五分钟左右的大结局,鼓励学生模仿表演。学生兴致高昂,积极参与,乐在其中,在教室里反复地观看影片,反复模拟所扮角色的语音、语调、心理活动,表演投入,俨然一个个小演员。在反复的角色模拟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感悟到卡通片中所蕴涵的生活哲理,他们从语言的表述中体会了“宽容是美丽的”的处世方式。

二、简单而有意义的英文歌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初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三级目标之一: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可以给学生美感教育,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在音乐中能感受到浓厚的英语氛围,哪些地方该爆破,哪些地方该连读,等到歌唱熟了,歌词也理解了,听力与朗读能力也随着提高了,歌曲本身所具有的美韵也能从中领悟。

因此,我平时尝试着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英文歌曲,让学生在英语歌曲中体会音乐的美,并从其内容中领会生活的美好。当我教《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歌时,伴着抒情委婉的旋律,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学生有许多的感触。

有的学生说:This song makes me recall the past beautiful time. They are still important to me now. It makes me cherish the present time.

有的学生说:This song makes me recall my childhood. When I was a child, …

学生们各抒己见,既学会了这首歌,同时又深深地体会到回忆是美丽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也是美丽的。

三、英文书籍——心灵的感悟

英语课程标准学习策略五级要求之一是: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所以,我尝试着向学生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牛津英汉对照读物,让学生从中领悟英语内容的美。

我推荐的《书虫》系列,学生们爱不释手,在世界名著的海洋里徜徉,孜孜不倦地咀嚼着字母的那一只“书虫”,从而获得了心灵的感悟。一个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重重的生活,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老人与海》昭示我们,生活是永恒的战场,我们可以孤独,却不能放弃,不可以失去希望。“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热爱生命》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教会了学生如何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希望就在坚持的下一秒……在英文书籍的熏陶下,学生感悟了许多的道理,心灵得到了充实。

以上是我把美感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一种尝试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学生们共同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充实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只要有心,一定能寻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实践英语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参考文献

英文哲理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英文原著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重视英语语法的学习,作为语言习得的最重要的原始积累——听力和阅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语法学习的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效果更差的恶性循环。如果到了大学阶段,仍然延续错误的学习方法,又如何能把英语学好呢?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英文原著,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阅读英文原著有助于学生累积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英语的精髓,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

文字是一个人内心最清晰和最深刻的反映,浩如烟海的欧美英文原著像宝藏一样,闪烁着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光辉。遗憾的是,许多大学生学了多年英语,却几乎没有读过一本英文原著,体会不到文字的优美和精妙,更体会不到伟大作品的深刻思想。不少大学生的言语和思想贫乏,而社会的急剧转型,更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低下,是非善恶不分。要扭转这种让人痛心的局面,除了体制上的变革,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原汁原味的英文中汲取养分,掌握英语的精髓,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从而培养社会良知和责任感。

二. 精心帮助学生挑选经典英文原著,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知识是无限的,然而生命又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帮学生挑选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哈姆雷特》(Hamlet), 真实地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和英国社会的现实与矛盾;夏洛特·布朗特的《简·爱》(Jane Ayre) 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优美动人,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讴歌生命的诗篇:泰戈尔的《吉檀迦利》(Gitanjali);欧洲文学史上的旷世奇作:但丁的《神曲》(The Divine Comedy);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 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关于生命与生活、爱与责任的寓言《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三.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采用朗诵背诵、分角色扮演和观看电影等多种手段,培养语感和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一)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先让他们阅读浅显而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或从英文原著的简易版、英汉对照版开始。例如圣埃克绪佩里的《小王子》,其中有一段富有童心、充满想象而且又富有哲理的对话:

The little prince sat down on a stone, and raised his eyes toward the sky.

“I wonder,” he said, “whether the stars are set alight in heaven so that one day each one of us may find his own again…Look at my planet. It is right there above us. But how far it is!”

“It is beautiful,” the snake said, “what has brought you here?”

“I have been having some trouble with a flower.” said the little prince.

“Ah!” said the snake.

And they were both silent.

“Where are the men?” the little prince at last took up the conversation again. “It is a little lonely in the desert…”

“It is also lonely among men.” the snake said.

The little prince gazed at him for a long time.

(二)鼓励学生多诵读诗歌和寓言故事。背诵弥补了因缺乏语言环境而导致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不足,使背诵者得以浸润于类似于母语习得的语言氛围之中,从而改善语音语调,形成英语语感。以泰戈尔的《吉檀迦利》中的Give me strength为例:

This is my prayer to thee, my lord—strike, strike at foot of penury in my heart.

Give me the strength lightly to bear my joys and sorrows.

Give me the strength to make my love fruitful in service.

Give me the strength never to disown the poor or bend my knees before insolent might.

Give me the strength to raise my mind high above daily trifles.

And give me the strength to surrender my strength to thy will with love.

这篇诗歌运用了多个排比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语言深邃隽永,有吟唱般的韵律。

(三)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莎士比亚的著名戏剧,戏剧性很强,人物个性鲜明。例如在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二幕第二景:在舞会上见过一面后,原本应该是仇敌的两个人相爱了。罗密欧悄悄来到朱丽叶的窗下,诉说着无限的爱意:

ROMEO (Juliet appears above at a window)

But, soft!

What light through yonder window breaks?

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

Arise, fair sun, and kill the envious moon,

Who is already sick and pale with grief

That thou her maid art far more fair than she.

Be not her maid, since she is envious.

四. 结束语

英文哲理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三步策略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例如,译林版五年级《The first day at school》、《after school》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学校的相关内容,为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100篇(5年级)》中的“A holiday from school?”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重点的字词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学生记录下twins、save up、sneeze、headache等,并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Tommy tried to find excuses for not going to shool because?Tommy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t?When did he go to school?He did not tell his teacher about the twins because?结合这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和领悟这个小故事,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小故事或创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通过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英文哲理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文电影;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后称《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以及学习策略。根据《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其别强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仍采用所谓规范教材,沿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这样类似标准化的课堂上教师反复机械化进行的教学流程为:放音---讲解---重复放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必须会导致听力课堂的教与学都索然无味,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难以提高、听说教学的课程目标难以达成。英文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绝佳的听说素材,对其有效地加以利用能够有效突破现有教学的局限,提高听说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1 英文电影对于优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都是围绕特定的教材展开,这些教材虽然符合了教学目标,却往往缺乏趣味性和真实性。而英文电影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视听冲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将其引入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既有教材,寓教于乐。学生并非进行纯粹娱乐性的观看,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影视素材展开一系列学习活动,从而获取多层次的立体感知、理解和运用,这样学生可以在兴趣盎然中达到教学任务要求,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技能,增强现实会话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围绕应试主线,因而学生积累的英语词汇大都停留在考试层面,而非贴近生活的地道用语,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语言交际的困难。把原版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局限。相对大多数英语听力教材,英文电影创造了类似真实的语言环境,其中的对白表达、语速语调都贴近现实生活。选择恰当的英文电影为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丰富、生动而形象的视听素材。电影中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台词成为绝佳的真实而地道的听音资料,也成为口语模仿的素材。

3、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了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学好英语。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其中包含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文电影可以形象、生动而真实展示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差异,弥补文化知识的缺失。英文电影为学习者直观体会英美文化的打开了一扇窗,学生通过观影可以感知并思考中西文化差异,把英语学习提升到文化层面,进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 利用英语电影优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实践―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1、筛选适宜的影视素材

教师在课前必须筛选适宜的英文电影作品,通常需要从语言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考虑。从内容上来看,影片主题应该积极向上、有一定寓意,反映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需求。从语言方面来看,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听力水平选择影片,注意其中的发音和语速。按照《教学要求》,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按照层次划分为一般、较高、更高,其中一般层次要求语速较慢,每分钟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词,要求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而较高要求的语速则提升至每分钟一百五十到一百八十词,并且还增加抓住相关细节的要求。因此在影片的选择上低年级和高年级各有不同。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选取语速较慢、语言浅显、情节简单的电影,《飞屋环球历险记》、《功夫熊猫》等动画片都不失为上佳选择。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有听力基础和词汇积累均有稍高要求的影片,并且把英美文化导入纳入考虑,可以选择《当幸福来敲门》、《乱世佳人》和《阿甘正传》等经典欧美电影。

2、合理的设计相关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英语电影来优化教学。因此,学生观影并非脱离教学的纯粹娱乐放松,而是通过观影展开学习以立体化感知和理解作品,获取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运用相关听说技能。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例,教师可在观影前布置学生通过搜索了解相关电影背景、故事梗概、获奖情况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推测剧情结局,这样活动均可调动其观赏和学习热情。教师还可把影片中的高频词汇和常用俚语摘录出来进行点拨讲解以减少听力障碍。观影过程中,影片大量的经典对白既可以成为模口语仿练习的素材,还寄寓了人生哲理。例如,Chris Gardner说的一句精彩话语:如果你有梦想,就要捍卫它(You got a dream,you gotta protect it.)。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有兴趣的精彩片段,记录经典对白或者把剧中最有哲理性的语句,在观影后分组进行配音模仿或者情节再现。通过合理地设计出一系列延展性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影片的印象、感受西方文化,更能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3、恰当地开展观影后教学扩展

当学生观赏完影片后,教学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师需要检查评价观影时的学习任务,并且继续开展观影后的后续教学活动,包括故事复述、情节模仿、文化比较、分组辩论、精听训练等等。影片观赏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围绕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观影后进一步巩固深化。例如,《当幸福来敲门》体现了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现实版的美国梦。教师可以就影片所反映的主题进行讨论,也可就某一个评析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或写观后感。教师还应总结梳理影片中的习惯表达、常用词汇以及社会文化差距等相关知识,比如可以介绍影片所反映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或基督教文化。此外,影片的某些片段还可以作为精听材料让学生反复听音,可以将部分对白设计为听力材料,训练学生速记和准备捕捉关键词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2] 王雪松. 论英语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J].电影文学,2008,(2).

[3]黄燕.多模态环境下的英语听说影视教学应用研究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

[4] 李世令,刘亚非.浅谈英美原版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 教育部高教司.大W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英文哲理故事范文第6篇

吧主...傅文斯荔

图片...JA中国

所谓“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此次大赛,吧主很难相信自己会考虑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商业道德是什么?这个看上去抽象的概念,通过一幕幕别开生面的表演、一环环跌宕起伏的情节、一段段紧凑有序的镜头,被诠释得淋漓尽致,更让“商业道德”成为我们近在咫尺思考的问题。

借助DV影像的表达,无论是商业机密与利益冲突、产品安全性问题、商业贿赂行为、商业诚信问题,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都被展现在光影的交织中,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参赛的DV作品并未陷入说教的误区中,这反倒增加了每一个主题的宣传力度和深入人心,面对严肃的主题,很多表达方式也许都要望而却步,也许只有在灵活自由的DV创作中,在DV影像的宽容度里,创作者才能把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出来。

影像究竟如何表达道德,当我们欣赏一段段影像、倾听评委老师们的娓娓道来之后,相信你也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大赛聚焦

JA中国――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成立于1993年,一直将通过与工商界和教育界合作,开展并推广以原则为核心、以互动性为特色的商业和经济教育,培养中国青少年的品格、创造力和领导力作为自身的使命。在坦普敦基金会的支持下,JA中国已经连续四年举办了针对广大中学生的《生活的准则》征文比赛,而DV创作大赛则是主办方在大学生中开展品格教育的一项新的尝试。

2008年5月至9月,JA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澳门四座城市的大学中征集了19部参赛作品。JA邀请《大众DV》作为合作媒体,对比赛进行了追踪报道并专门在JA官网开设相关博客论坛,为参赛者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邀请《大众DV》杂志执行主编吴砚华女士作为嘉宾评委,与数位业内外专家一起对作品进行了严格的评选。比赛鼓励大学生积极思考商业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创作DV短片的过程也极大地培养了大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内容简介

主人公陈小春经历从毕业到失业,又从生活滋润的盗版小贩到“破产”在家待业,只能靠观看卖不出去的盗版光碟度日。可歪打正着,在看盗版光碟的过程中,陈小春反倒顿悟,开始自己拿起机器进行创作。处女作《盗亦有报》一炮而红,可因果报应来得如此及时,正当春风得意之时,陈小春的电影被盗,作品发行成为泡影,他本人也因此精神失常。

一阵汽车喇叭声传来。原来,陈小春的经历只是十字街头的一场空梦。可人生是否也能停下重来呢?

吴砚华点评―夸张与荒诞

片名:《盗亦有报》

导演:林

时长:9分17秒

类型:剧情

完成时间:2008年3月

前期设备:Panasonic DVC200

ARRI灯

后期软件:Avid Xpress Pro5.8

Adobe Master Collection CS3

《盗亦有报》能够获得这次比赛的一等奖,最突出的表现是这部作品中体现出的夸张与荒诞。在一个短片中要阐述一个“关于商业道德”的概念,非常不容易,而且很容易走向说教式的教育片。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短片利用夸张的表演与荒诞的故事情节两件法宝,不仅将侵犯知识产权的盗版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更增强了短片的幽默感和娱乐性。

虽然在表演上和故事情节上是夸张和荒诞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创作团队对社会的观察。“毕业即失业”、“贩卖盗版电影”、“网站的侵权”等社会现象在作品中都有体现。主人公的故事从毕业失业贩卖盗版光盘生意失败刻苦钻研a自拍电影电影成功遭到盗版最后精神失常。故事的叙述可谓一波三折。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这样的情节紧凑地组合起来,并用夸张的表演带给观众丰富的信息和娱乐的同时,将概念表达出来,实属不易。

吧主说

对于从事编导专业的工作者来说,版权保护可谓直切要害,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故事,更是对主题的深入思考。

骆莺点评―黑色幽默电影

短片讲述了某电影学院学生从贩卖盗版影碟,到自己成为知名导演后为盗版制品所害,最终精神失常的故事。在剧情策划上,创作者虽然选择了普通的生活场景,却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真正做到了寓情于理。结局的设计虽然有些黑色幽默电影的荒诞,但这恰恰把盗版对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危害表达得淋漓尽致,容易给大多数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他们的思索和共鸣。

导演阐述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的盗版市场已经到了猖獗的程度,对中国影视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阻力。作为一名将要从业于此的编导专业的学生,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拿起手中的机器,动起脑筋,将自己的所知所想转换为视听语言来告诉大家,《盗亦有报》就是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产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都报。所以,盗亦有报。”这可以算是作品的第一层主题。而当作品拍摄完成,在剪辑的过程中,我又逐渐挖掘到了其更深更广的含义,也是我们的心声,简单说来,也就如同片子结束时陈小春在片场所说:“梦境可以喊CUT,人生却不能,但是,我可以选择做一个造梦者!”愿各位同仁们在寻梦的道路上一路安好。

作者存档

林,2006年进入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现任同济大学传艺影像工作室负责人。作品《盗亦有报》获JA中国首届大学生DV创作大赛冠军,参与制作的《沪影重重》、《玩具不了情》、《北安跨线无法承受之重》等一系列专题片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学子DIY”栏目中播出。于“5・12”地震后赴川拍摄以抗震救灾小英雄梁强为题材的纪录片《十六岁的天空》(未完成),并担任过同济大学数项重大晚会活动的现场导演及运作制片。

内容简介

开蛋糕店的单亲爸爸与女儿欣欣有着很深厚的父女感情,女儿希望每年生日都可以吃到爸爸亲手制作的生日蛋糕,而爸爸也承诺每年都会为女儿准备生日蛋糕. 由于多种不利因素, 生意利润每况愈下。经过多番内心挣扎后, 爸爸最终却错误地选择了图利而忘却商业道德, 以不合格色素制作蛋糕, 而他这一错误的抉择, 最终却使得欣欣在八岁生日当天因意外地食了用不合规格色素制作的生日蛋糕导致昏厥,而爸爸则要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受到法律惩治。最终,爸爸明白了商业道德的重要性改过自新,欣欣也原谅了爸爸。短片于澳门多个名胜取景包括大三巴, 议事亭前地等。

吴砚华点评―细节表现温情

光盘收录

片名:《生日・快乐》

导 演:冯永姗、刘嘉丽、郑嘉怡

张迎英、陈妙莲、江希文

时长:8分钟

类型:剧情

完成时间:2008年8月

前期设备:SONY VX2100

后期软件: Adobe Premium Pro 2.0

这部作品应该说是这次比赛中,画面最精致、剪辑最流畅的一部短片。创作团队均来自英文传意系四年级,相对其他有编导专业背景团队来说,能做到如此水准令人惊讶。

同样是对商业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思考,他们使用的杀手锏是――感情。

短片中,漂亮可爱的女儿(表演很到位)和开蛋糕店的父亲亲密无间,导演用家庭、海滩、游乐场等一系列父女二人游戏的场景,把观众的心温暖起来。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给人看。”导演精心构建了最美好的东西,之后又因为父亲没有恪守商业道德,为追求利润将有毒的味素添加到蛋糕中。原本精心为女儿制作的生日蛋糕,由于店员的失误,被调包,女儿吃了父亲亲手做的有毒的蛋糕……悲剧中的悲剧就这样上演了。

对于商业中的不道德引发的“害人害己”的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小短片中呈现出来,可谓匠心独运。

吧主说

情节设置扣人心弦,在情绪的起落中,突出对主题的反思。

骆莺点评―以小见大

这部短片反映了一个时下广为关注的主题:食品安全。创作者讲述了一个蛋糕店主为追求商业利润,用廉价色素制作蛋糕,害人终害己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平实,但做到了以小见大。

主创人员制作上的不俗功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短片的制作非常精美,无论是拍摄角度、配音、配乐甚至色调都非常的和谐,充分体现出了父女间的温情。

导演阐述

就读三年级时,我们已有一门拍摄短片的学科。由剧本、拍摄、剪辑到后期制作都是由一组人分工共同完成.为了准备制作四年级毕业作品,适逢此次比赛,我们希望通过参与来学习更多的短片制作技巧。商业道德的主题对我们来说算是颇有挑战性的, 因此我们也在剧本创作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资金及场地问题, 我们不断更改剧本以提高拍摄的可行性, 就对白设计、场地选择及拍摄镜头的问题作多次的讨论和研究. 此次拍摄也增加了我们对短片制作的认识。

作者存档

六位成员全部为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民科学学院英文传意系的四年级学生。

《道德马斯洛》― 二等奖

内容简介

《道德马斯洛》是一部以商业道德为主题的短片。短片以一家工厂为背景,以工厂老板为主人公,通过时间倒流的手法,去展现老板在面临商业道德问题时不同的三种选择所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比较来得出“商业道德是对人的尊重”这样一个结论。第一个选择没有安全感,第二个选择没有归属感,而第三个选择却带来对人的尊重。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商业道德的核心。

光盘收录

片名:《道德马斯洛》

导演:王琛

时长:7分59秒

类型:剧情

完成时间:2008年8月

前期设备:Panasonic NV-GS60

后期软件: Premiere Pro 2.0

吴砚华点评―简洁有力

《道德马斯洛》这部短片,有点新闻纪录片的特质。拍摄手法简单,故事简单,但是,颇具哲理,并且很有力度。

不同价值观下的不同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短片中,导演设计了“时光倒流,重新选择”的现代电影中常用的手法,却恰恰更是让人们体会到选择的重要性。因为时间不可能倒流,关键问题的抉择决定成败。

吧主说

段落式的结构比较工整。尤为难得的是非专业的团队为了更好地实施影像计划,特地邀请专业出身的同学一起创作,为影像的表达做出了清晰的脉络。

骆莺点评―哲理反思

短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员工健康安全福利的简单案例,运用时间倒流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价值判断下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又刚好反映了马斯洛需求原理,说明了只有基于商业道德做出的选择才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

这部短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哲理性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创作者作为大学在校生,能够用简单的故事来说明以人为本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深刻思考值得鼓励。

导演阐述

由于商科出身,我们立意时用了管理学知识。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不遵守商业道德,是因为他们总是把商业道德和经济利益放在一起进行平衡决策。由于商业道德带来的长远利益并不清晰和量化,所以企业既不知道该实践商业道德到什么程度,也不会在经济利益受到侵蚀时保全商业道德。但商业道德需要一点“理想主义”,需要抛弃“成本收益分析”。按照“道德马斯洛”模型,一个企业实践商业道德,至少要满足相关利益者的尊重需求。通过拍摄短片,我们也对商业道德有了一种新的理解,相信对我们今后的实践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存档

英文哲理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独特性

电影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一部影片之所以可以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技艺,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直接的关系,片名既要反映影片的内容和影片的类别,还要简短醒目,别出心裁,以便最大化的吸引观众,做到先声夺人,从而起到很好的为影片宣传的作用。因此,翻译电影片名不同于对其他作品的翻译,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然而,翻译片名会不可避免遇到语言、文化差异,因此很难在语言、文化信息和功能特点上同时对等。语言作为一门艺术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完整的传达出原名的意境,如果翻译失当,不可避免会让人贻笑大方。

一、电影片名赏析

(一)汉英片名翻译

1.《梅兰芳》――Forever Enthralled

电影《梅兰芳》讲述了一代京剧大叔梅兰芳的传奇一生。梅兰芳超凡脱俗,思新求变,勇于突破,改革传统,推陈出新。他继承了前辈的精华,又勇于加入新的元素,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剧中福芝芳对孟小冬说:“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观众)的。”梅兰芳不愧为一代大师,为了艺术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爱情。在电影中,黎明扮演的梅兰芳和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的感情纠葛让人心酸,虽然无疾而终,却像他们唱的那样《你懂我的爱》一样:“没有告别的爱情往往是最美的,未结局的戏最耐人寻味。我们的爱只有我们明白。”尽管舞台就是梅兰芳的一切,但是当日本人要求他为日本人演唱时,梅兰芳还是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这时梅兰芳早已不是一个“戏子”,而是真正爱国爱家的铁血男儿。

我们看到电影《梅兰芳》的英文翻译是Forever Enthralled.其中,enthrall这个词的意思是If you are enthralled by something, you enjoy it and give it your complete attention and interest.中文就是“迷住某人,使某人着迷”的意思。

这个英文翻译恰如其分的解释了梅兰芳对家人、对爱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痴迷。

综合鉴定:成功

2.《三枪拍案惊奇》――a simple noodle story

本片改编自科恩兄弟的电影《血迷宫》,为张艺谋继奥运会开幕式后首度执导贺岁惊悚喜剧。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部贺岁大片的英文片名只是简单的四个英文单词:a simple noodle story,让人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中文片名比较符合剧情:故事讲述了面馆老板王五一直和老板娘没儿子,而盼子心切的王五把这一切过错都赖在老板娘身上。王五每天晚上用烟袋烫老板娘,所以老板娘想买枪把王五打死。一日波斯商人路过,老板娘花3贯钱买了一把有三颗子弹的手枪。随着故事的发展,三发子弹相继射出,坏人终得报应。中文片名抓住影片枪声这一线索,“惊奇”二字也符合影片的惊悚气氛。但是联想起《三枪》故事发生的主场景就是“麻子面馆”,以这样一个直白而又不乏搞笑色彩的英文译名来为影片包装倒也相得益彰。喜剧本身就具有轻松搞笑的特征,这样的译名乍读来没什么内涵,但是确实越简单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引发观众猜想。由此可见,翻译在恰到好处而不在用词是否简单。

综合鉴定:合格

3.《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

几乎每个看到此片的英文翻译的人都会大跌眼镜。关于霸王别姬的故事,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而本片以京剧《霸王别姬》为依托讲述了一个关于戏、梦、人生的故事。影片用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生活,有着人性的思考和人生存状态的表述,更通过十几年的时事风云,投射出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这样一部内涵深刻的影片曾赢得过许多国内乃至国际大奖,但是它的英文片名实在翻译的让人不敢苟同。众所周知, farewell是告别的意思,而concubine就是小老婆,妾的意思。虽说虞姬确实是霸王项羽的妾室,但是这一翻译与影片内容是风马牛不相及,不知所为,不仅让人费解,还误导观众,对影片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期。

在翻译片名时,对影片信息有一定的了解是最起码的。在此基础上应做到翻译后的体裁与原片一致,任何捕风捉影,离题万里的翻译都是失败的。

综合鉴定:失败

(二)英汉翻译

1.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

这部影片通常译为《罗马假日》,给人造成的印象是一次浪漫的意大利之旅。可是英语中的Roman Holiday出典于罗马帝国时代的角斗士表演,因而据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其意思实际上是:A violent public spectacle or disturbance in which shame, degradation, or physical harm is intentionally inflicted on one person or group by another.进而引申为Enjoyment or satisfaction derived from observing the suffering of others.结合剧情我们知道报纸记者原本是想借机报导公主而扬名,结果却与公主坠入情网,最后不惜放弃成名机会保护公主不被发现。安妮公主不愿受皇室古板礼仪的摆布,但经受罗马一日假期后,反而体验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忍痛抛弃爱情返回大使馆,并果断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为了本身的职责而忍痛牺牲爱情。

《罗马假日》里这个“假日”实质上是指记者和公主共同渴望的“自由生活”,把片名改成《罗马自由一日》更能说明影片主旨。在对待自由的追求上,公主开始是顽皮和不顾一切的享受自由;记者则是渐渐的被身边的公主所感染。其实对于记者来说,与公主“游玩”罗马最开始是作为职业计划的一部分,这充满名利熏心的计划是“反自由”的。如果没有之后对公主产生感情,他永远都是一个疲于奔命的记者,记者的使命便是发现新闻,这种使命作为个人欲望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可能有享受自由的机会,因为记者这个职业就是扼杀别人自由和自己自由的刽子手。所以这个直接根据英文片名翻译出来的题目《罗马假日》并没有把英文电影名中的双关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但是也不能说是失败。

综合鉴定:合格

2.Billy Elliot――《舞动人生》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是根据剧中的主人公的名字而起,但是中文的译名却翻译为《舞动人生》,而并没有直接根据英文片名来翻。咋看之下二者毫无关联,但是结合剧情却翻译得恰到好处。作为一部励志电影,《舞动人生》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对芭蕾艺术执着的爱,使他最终战胜贫困和偏见,实现梦想的动人故事。“舞动人生”这一翻译很自然地能够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感觉,也符合了本片的励志的情怀。片中小主人公通过舞蹈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翻译中一“动”字形象得描绘出了那种人生起伏却又丰富多彩的立体感。而且片中主人公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前期,这一时期是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起步阶段,“青春”二字也使人回味起青春期的懵懂。同时四字结构也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读来朗朗上口,容易使人记住。

不得不提的是,《舞动青春》是台湾的翻译版本,还有一种香港的翻译版本叫《跳出我天地》(内地两个翻译都有)。这一版本也没有根据英文片名来翻,但是翻成《跳出我天地》丝毫没有励志的感觉,倒像是一部心理悬疑片。片中的舞蹈是指芭蕾,芭蕾是一种高雅,相对安静的舞蹈,而“跳”字给人以欢快之感,如果和舞蹈联系起来的话更易让人想到街舞,而不是芭蕾。用“天地”来形容一个孩子的人生也略显不搭调。总体上看,台湾的翻译版本更贴切。

综合鉴定(台湾版):成功

二、电影片名翻译独特性

(一)结合影片内容,兼顾影片内涵

大部分电影片名都能很简洁的概括电影内容,而如何翻译这些片名也必须结合“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力求完整传达影片的内容。同时,很多电影内涵颇深,这些隐喻也恰恰是电影的精华所在,片名翻译能否传达影片内涵不仅仅要看译者本身的翻译水平,更是基于译者对电影的自身理解。2014年底上映的姜文导演的电影《一步之遥》的英文电影名是“Gone with the Bullets”。很多观众都知道这部电影和姜文导演2013年影片《让子弹飞》(Let the Bullets Fly)是一脉相承的。两部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有本质的区别。《让子弹飞》的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而《一步之遥》的翻译不仅兼顾了对《让子弹飞》的接续概念,同时也点出了电影中的重要线索,即子弹。

(二)考虑文化差异,体现影片商业特点

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电影都是娱乐业的一个主要承载形式。其商业价值更是电影最主要价值之一。翻译电影片名时必须充分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要力求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和热情。纵论翻译片名翻译失败之作,电影《卧虎藏龙》的翻译不得不提。李安凭借此片成为了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大奖的华裔导演,而这部中国武侠电影杰作的英文片名就是“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由于文化差异,tiger和dragon在欧美文化里都是邪恶的象征。而且这种直译确实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该片名翻译完全没有体现出电影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武侠精神还是影片具体内容,从片名中都看不出一丝一毫。如此失败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电影在海外的票房。既误导了观众,又伤害了制片方。这些翻译毫无用处,只会大量削减到电影院观影人数。[1]

电影的片名翻译无疑是学问颇深,译得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使观众一见难忘,不知不觉受到吸引。译得不好,则令人观看欲望全消,虽然内容精彩却乏人问津。总之,在对电影片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还是应该遵循一定原则,不一定非要做到“信、达、雅”。要忠

实于原影片内容,还要要涵盖文化特征,既要符合美学原则,又要富于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加商业收入。[2]这些也算是翻译电影片名时的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及理论根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英文哲理故事范文第8篇

语感的培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经过听、说、读等形式,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掌握大量词汇的基础上,自然地把语言规则内化,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运用和重复,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意和情味等,在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为此,首先,应该从新教材情境对话较多、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所给的对话、课文等语言材料;其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条件。当然,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差异,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初中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是初次接触英语,一般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获取知识的要求强烈。这一阶段应主要让他们读一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图文并茂的连环画、画报等,教他们唱一些节奏轻快活泼、歌词简单易懂的英文歌曲。同时,还应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补充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词汇量,逐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用3个月左右时间,使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课堂、校园以及家庭的最常见的简单用语,要求学生尽可能在这些场合使用英语,对表达较好的给以表扬;在期末时教学生一些祝福新年的英语,帮助他们自制英语贺年片,送给同学好友。由于我从一开始就把“学以致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英语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词汇量,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应该让他们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读物,如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小幽默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试着推敲翻译,说明大致意思,然后再加以补充和完善,揭示其深刻道理。把英语格言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生动有益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开展互赠格言活动;也可以在上课前把有关的格言写到黑板或图片上,让学生去合理想象推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对学生也起到了激励作用,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充实心灵,在愉悦的情感中产生浓厚的积极求学心理。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语感也会随之增强。通过多读多看,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英语对话,把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达到边学习边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巩固的目的。

初三学生的词汇量进一步增加,表达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这时,要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诸如课堂英语角、户外实践等,多为学生创设实际的购物、待客、问路等语言环境,提供实际运用语言的条件。如第三册第17单元的问路,第21单元的购物,第22单元的看病等,都可以让学生登台进行英语表演,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授新课之前,可以让每两位学生(课前约定)自己准备一段精彩的对话作为开场白,要求带表情、带感情和动作,达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对话主要围绕上一节课以及本节课文内容展开,对有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对话内容可不加限制。此外,要求学生经常把读到的有趣的故事,向教师和同学们复述;适时适当开展英语故事会、英语演讲等活动。这样,在已有的英语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际练习,学生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

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要一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以致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教师对学生在交际中出现的错误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要频繁地去纠正,更不可讥笑训斥,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胆小内向的学生尽他们的能力进行交际,在多听、多说、多读的基础上,学生是会自己逐渐纠正语言中的不当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