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河北省高考作文

河北省高考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河北省高考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北省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下面我们就结合高考优秀作文,探讨一下他们那新奇独特的构思,以给同学们一些启示:

一、哲理故事法

作者不直接给人指点或高谈阔论,而是给你一个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哲理,这无疑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这样的作品,读者感觉到的是平等,收获的是智慧,阅读此时便是一种享受了。2006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愿景》就是这样的佳作。

二、场面设定法

就是借用人们悉知、知名度较高的那些场面或者节目、栏目,让里面的人物完成自己构思、选题、作品。比如有的同学模仿《实话实说》栏目,有的同学设定《焦点访谈》的样式,有的使用《百家讲坛》的模式……这种借助大家非常熟悉喜好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前段时间在网络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节目《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导演胡戈就是这种方法的典型实践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联想比喻法

这种撰写几句优美的议论加上几个事例的写法越来越为人所厌见,因为那种构思显示了作者构思作文智能和技能的贫乏。而那些能够广泛联想,充分发挥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及精深驾驭文字表意的文章就显得弥足珍贵,因为作文就是要考察出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2006年甘肃高考优秀作文《一杯沧海》就是运用了联想比喻法的难得的佳作。作者善于联想,擅用比喻紧扣材料而不囿于材料,发前人所发却能翻出新意,把一本书比作一杯水,把人生比作沧海,令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其实我们见过的很多被人传诵的文章也使用了这种方法,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四、人物评传与古人对话法

近几年来,很多学生喜欢在高考作文中写人物评传,而这种构思的作文以其生动的语言、深刻的形象、丰富的历史内涵也赢得了阅卷老师的好评。2006年陕西省高考优秀作文《当他逝去的时候》就是用历史人物荆轲来表达“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主题。文章用形象的语言,生动感人的再现了2000多年前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写这种作文,作者一定要对所写人物非常熟悉方可驾熟就轻。比如2005年北京的高考满分作文《十个海子的复活》,作者北京四中的方婕就是在考前充分的掌握了海子的材料,深刻解读了海子的所有诗歌,把握了海子的精神内核,然后在考场上一气呵成。

河北省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 教学

要写好作文,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项作文能力的提升:

一、审题准,立意高

审题包括三方面:审材料、审题目、审要求,这是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不能逾越。翻开试卷,首先看清楚试题提供的材料(命题作文一般不提供材料),明白其内容,按着题目(话题),迅速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明白题目完整的意义。如“雕刻心中的天使”,关键词是“雕刻”、“心中”,“天使”是将其联结为一种关系。很明显,学生误解仅写心中的天使,忽略了动词“雕刻”,造成从片面方面去立意。这一步不必花费太多时间,一般可在3分钟内完成。常言道:“千古文章意为高”,要立意高,学生在选材时严,开掘要深,做到:①努力实践,增加积累;②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③要多写,提高立意能力。“意”要贯穿全文,议论文问题不大,写记叙文的要特别注意点题的关键词眼和文句。

二、会模仿,标题妙

善于模仿,借鉴他人的长处。模仿是作文水平快速提高的捷径,我们要摒除闭门造车的习惯,善于站在名家和同伴的“肩膀”上,积累、模仿、学习他们文章中的闪光之处,把他们文章中的优点化为己有,在自己的文章中巧妙地呈现出来。历年高考的文学作品和实用类文章往往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典范之作,无论是字、词、句,还是构思、立意、智慧,都会让我们从中得到感悟,我们要善于变换角度,不仅仅把这些文章视作阅读题,更要把它视作可以从中汲取写作养分的宝库,如此,我们再做这类文章阅读题时,就会一举两得。同时,我们要善于吸收同学优秀文章中的亮点,学习、积累他们文章中给你启发的长处,如此,你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博采众人之长的完美呈现了。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总是提供一段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因此,如何编拟一个出彩的标题让阅卷教师一见倾心,便显得非常重要。而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编拟标题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题文不符;二是过于宽泛,大而无当;如:2004年北京高考话题作文“包容”,学生拟的题目《论包容》,似乎有点人民日报的评论一样的宽泛。三是俗套。因此,我们要能编拟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标题。 巧妙地运用比喻,如高考优秀文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形象。运用对比式的如高考作文佳题《评己与论人》、《我是天才,还是笨蛋?》、《标准与答案》等都运用了对比的方式,避免了“谈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富有吸引力。还可用引用,如《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罚你没商量》《岂能因“财”施教》等。除此外,还可用设问、反问、呼告、对偶、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特殊的加工编拟出标题,可以收到新颖含蓄的独特效果。

三、材料精,语言美

如果说,结构、语言、手法都属于技巧层面,都只是形的话,那么,文章所选用的材料才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神,只有材料精彩了,文章才能形神兼具,血肉丰满,生动感人。材料用得好,还需念三字经。

1、精。精就是典型精当,即文章所选的材料无论从年代,国别、阶层、地位、个性、领域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2、新。新就是新颖独特,

3、严。严是围绕中心,就象鲁迅说的,选材要严,挖掘要深。

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唯整句最容易受到读者青睐。何谓整句?整句是相对于散句而言的,即指结构相同、字数大致相等的一组句子。具体表现为使用了排比、对偶、反复、顶真、回环等修辞格的句子。其优点是具有音韵的和谐的语言美,节奏形式上的整齐美,同时也使内容更丰富,意蕴更深刻。运用这种形式应注意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而重在内容的深刻含蓄。

四、结构谨,结尾巧

作文的结构需要完整,注意:开头、过渡与照应、结尾,其次需要严密而气势逼人。 古人在谈到结尾时常以“豹尾”为标准,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请看近年高考满分文的结尾技巧。

1、抒情议论 气势非凡

结尾的气势非凡,最后升华主题。 这样的结尾文采斐然,不同凡响。如:也许你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忍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 也许你只是一条涓涓小溪,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也许你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终会翱翔蓝天。

2、引用佳句 多姿多彩

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如: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3、言为心声 呼唤号召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真情呼唤,言为心声,表现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如: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

4、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河北省高考作文范文第3篇

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前不久我布置了一道参加作文竞赛的作文题目《温暖》,先是布置作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准备从这些写作能手中发现几篇佳作,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同学编造的痕迹明显。最终写得最打动人的是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普通同学。这位同学饱含深情地叙述了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突患重病,舅舅姨姨们倾全力救助母亲的经过。此文写得令笔者动容。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二、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