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潮时间钱塘江

观潮时间钱塘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第1篇

存万人千里追潮弄潮的同时,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潮经济”。与此同时,也催生了浙江人的理性思考:保护钱塘江,发扬与传承异彩独具的“潮文化”。观潮、引潮、护潮,正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风景线。

万人千里追潮弄潮

“钱江潮果然名不虚传!”在来自上海的“老年观潮团”中。86岁的李天民老人坐在轮椅上细细品味刚刚过去的钱江潮。虽然行动不便,观潮兴致却不减。“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钱江潮的介绍,趁着中秋假期,特意赶来了却一桩心愿。”

在众多观潮人中,隐藏着不少“追潮夫妻档”。每年的钱江潮,吴振华和妻子都会自己设计路线:先到海宁大豁口看“碰头潮”,再到盐官镇看“一线潮”,然后到老盐仓看“回头潮”,晚上再赶到萧山听夜潮。“一路追潮,十分过瘾!”吴振华说。

“不同的潮种有不同的欣赏价值。”从北京赶来的“追潮者”程月青则选择在盐官观看“一线潮”,他向记者解释道:“‘一线潮’的特点是‘一往无前’,今年江道刷深、江底变平、潮水阻力变小、潮水的前进速度更为一致。虽没有‘回头潮’来得壮观,却大气美观,非常具有观赏性。”

有人爱观日潮,有人却爱听夜潮。从辽宁赶到盐官来观潮的黄先生说,比起日潮,他更爱夜潮。“晚上的潮声更为清晰,加上月光映照,确实就如书中所写的‘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

沿岸万人观潮,江中更有勇者弄潮。存杭州的钱塘江边,一场有关钱江大潮的好戏踩着潮水的步点华丽上演。在风力与浪尖之间踏着滑板,冲浪达人们时而旋转,时而飞驰而下,一系列的精彩动作引得钱塘江岸上的观潮者啧喷称叹。近两年,以高、多变、凶猛、惊险而著称的钱江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冲浪选手慕名前来“弄潮”。

海宁盐官观潮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冰瑜告诉记者,自1992年起,海宁已经成功举办观潮节18次,历年观潮节和观潮系列活动累计吸引中外游客900多万人次。而位于钱江潮潮尾的萧山则划出了长达80公里的观潮区域,设立9个观潮点。2010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在24日开幕,预计将在3天时间内吸引40万的游客。

大潮涌动涌来“潮经济”

为了一睹大潮的壮观景象,“追潮者”不借重金追逐这一天下奇观。张冰瑜介绍,早在一个月前,9月25日即农历八月十八当天的观潮楼座位已被预订一空,观潮棚的空位也所剩无几。进入中秋小长假,整个海宁市更是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场面。近两年,在钱江大潮涌动的同时,引发的“潮经济”效应也逐渐显现。

“以萧山为例,怀揣120平方公里沿江地带的资源,萧山对做热沿江旅游观赏带这篇文章满怀信心。目前,正在把船斗潮、冲浪、空气动力伞、江鲜等元素融入观潮中。”萧山旅游局局长赵莉表示。萧山观潮,要成为一个顶级创意旅游产品,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于一体。今年年底前,南阳美女坝江鲜特色一条街就能投入运营。而投资3亿元的月亮湾观潮城,将成为一座集观潮、休闲、会展、娱乐等于一体的观潮度假城。

“钱江潮就像一块敲门砖。”赵莉表示,最终的目的,还是以潮为媒,把观潮沿岸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的旅游目的地。

海潮与人潮交融,掀起产业转型之潮。近年来,借助“一节两会”带来的超高人气,海宁皮革、家纺等特色产业集群不断谋划转型发展。海宁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加林介绍,自1994年以来,借助观潮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海宁皮革业已成为皮革时尚的风向标。据了解,2009年,海宁中国皮革城客流量超过420万人次,成交额近百亿元。

在观潮节期间,海宁市还举办了金庸书院落成开放典礼、“傍海宁听新潮澎湃”2010海宁“潮”音乐节、“祭祀海神民俗表演”、“董培新画说金庸金庸小说人物画展”等10多项精彩纷呈的活动。当地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举办观潮节不单是一个旅游节,还是一个吸引商机、拓展影响力的平台。

一张国际名片背后的高价保护

“历史上,钱江潮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奇观。”浙江省水利水电河口海岸研究设计院河口海岸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林炳尧告诉记者,如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广陵潮,在唐代中叶以前的数千年间,比后来的钱塘江潮更为波澜壮阔。但由于长江挟带泥沙在入海口日益淤积等原因,形成潮涌的条件越来越弱,到了唐代,广陵潮就逐渐销声匿迹了。

“两大因素掌握着潮涌的命脉。”林炳尧告诉记者。一是自然环境的改变,这是不可抗拒的因素。二是人类活动、大型工程等人为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或保护,将会改变河口环境,削弱甚至导致涌潮消失。”

如今,钱江潮已经成为浙江的一张国际名片,为保护这一自然界奇观,浙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早在2003年,为了解杭州湾大桥对钱江潮的影响。建设部门结合杭州湾50多年的水文资料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专项研究和分析,并最终将桥址选在了起潮点以东30多公里处。设计者还将桥设计成了“s”形,以保证桥梁各段的桥轴线与涨潮和落潮的主流垂直。减少建桥对水流速度的影响。

2004年,钱江十桥建设方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由于大桥北端位于观潮胜地盐官镇,担心会破坏潮水景观,经过两年的反复协商,最终决定改为建江底隧道。而这一改,造价由15亿多元变为33亿多元。

对于钱江十桥为钱江潮“让路”,杭州市交通局总工程师朱玉龙表示,不论仡多少钱都是值得的。“涌潮是我们的第一考虑,这是独一无二的天下奇观,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第2篇

这一次,阿贵所在的公司接到了一笔为钱塘江边一个单位干活的业务,领导把阿贵派去了。到了钱塘江边阿贵才知道了钱塘江小潮天天有,大潮月月有,只不过是观潮节的潮特别大而已。知道了这一情况,阿贵很高兴,因为他工作的地方离钱塘江只有三四里路,看潮的机会一定有。

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七日,也是一个大潮汛日,当地人叫鬼王潮,说是绝对不比观潮节差,于是,阿贵想看钱江潮的胃口又被吊了起来。不知是由于心想着看潮,还是人太累了,一个不小心,脚扭了。脚扭了的阿贵干不了活,工头给他擦了点红花油,给了他一个伤筋膏就让他休息。这下阿贵可坐不住了,想想自己没有那么金贵,而且离钱塘江又不远且都是平路,对于阿贵来说用不着翻山越岭的路哪能算路啊!算了一下时间,潮水要下午二点左右才到,有足够的时间跑那三四里路。

阿贵忍着脚痛,慢慢地挪动脚步,一步一歇地来到了钱塘江边,只见许多人都往这边拥来,原来阿贵是到了观潮的最佳地点——美女坝。据说这里不但能看到一线潮,还能看到回头潮,而且因为前几天连续下雨又刮风,今天的潮水特大,在潮水即将到来时,堤岸上已经有了百把人。据说观潮节时这里人山人海,根本不能看,所以阿贵感到很庆幸。

忽地,人群发出了骚动,天边出现了乌云,风也一阵紧一阵的,“潮来了!潮来了!”的呼声也此起彼伏,大家都伸长了头颈,一位拄着拐杖的老汉挤到了阿贵身边,阿贵连忙侧了身子把老人让到了前边,老人对阿贵说了句话,阿贵听不懂。见阿贵没有听懂,老人改用了普通话:“浙江水怪真是名不虚传啊!”阿贵还没有听到过水怪这类话,但天边乌云卷动处已传来了隆隆的潮水声,接着不远处出现了一条白线,这就是一线潮,一线潮越来越近,白色变成了黑色的浪潮,如万马奔腾般地涌来,潮水没有涌过堤坝,似乎有惊无险,就在此时,浪潮撞到了美女坝,一个回头潮,浪潮激起几丈高,阿贵还没有惊喊出来,巨浪如一堵墙扑了过来,人一下子失去了重心被浪卷走了。浪潮没有把阿贵卷向钱塘江,而是把他带到江堤另一边的石坝上,此时的阿贵神志还清醒,他闭上眼想:这下完了!就在阿贵要葬身钱塘江时,他碰上了一棵树,他拼命地伸手拉住。也就是此时,他发现浪潮势头弱了,他想爬起来,才知道自己半个身子在水里,他还是闭上眼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此时,他听到有人说:“谁能下去救他,我出500元!”“要不,一千!”“谁来赚这钱啊!”可这些话又是方言,阿贵没有听懂。

没有听懂话的阿贵,已经爬了起来,爬起来的阿贵看到他的脚下是条河,他下意识地朝河面一看,见河里有个人头朝天浮在一大片水草上在喊着救命,声音微弱,而岸边却只有喊的人没有下去救的人。

于是阿贵忘了自己是只旱鸭子,一头扑向河中。一扑向河中,阿贵人都呆了,这是一条污水河,脚下的污泥成了沼泽,脚下一股股的臭水泡在升起,幸好,那河水不深,阿贵一边踩着污水,一手拉着那棵救了他命的小树,一手伸过去拉住了那人头下的水草,因水草根连着根犹如一只托盘,把那人的半个身子托着,阿贵用尽全力拉水草,让水草带着那人过来,近了他才看清,那人就是刚才与他说过话的那位老人。

阿贵又拉住了老人的衣服,把他拖向岸边,此时有人前来接了阿贵的手,把老人拖上了岸。

老人上了岸,阿贵却因为用力身子陷入沼泽更深了,幸亏也有人伸出了手,把他拉了上来,此时的阿贵成了个浑身污泥的臭人儿。

臭人儿的阿贵没人理,那位老人却如群星捧月般地被人拥簇着,那位老人虽然伤得不轻,而且也说不出话来了,但他却一直用手往阿贵的方向指,马上有人醒悟了过来,掏出钱来走向阿贵。500元钱递给阿贵。阿贵懵了,他摇摇头又摇摇手,围观的人起哄了:“救了大老板的爹,只值500呀!”掏钱的人又添了500,阿贵仍然不接。然后,那掏钱的人不管再有人起哄,把钱放在了阿贵的脚下,顾自去管大老板的爹去了。

阿贵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只是对老人拉了一把,那人为啥要给他那么多钱。总算有人走上前来,用普通话把事情讲了一遍,然后说:“你不是为了钱才下去救老人的吗?是不是你以为救了一位大老板的爹,想再弄一笔?”见阿贵还是茫然地摇着头。好事者劝他说:“好了,看你也满身是伤,快点拿上钱去医院吧!”此话才把阿贵给点醒了,他确实感到背上火辣辣地痛,手臂上也有血在渗出来,原来刚才潮水冲他在石坝上滚时手臂和背都被擦伤了。

还是有好心人,问清了阿贵的工地,把他送了回去。那阿贵不肯要的一千元钱,也交到了他的工头手中。

第二天,新闻媒体报道了《喊出千元报酬,民工下污水河救人》经过,阿贵成了名人。可这个名人却不好当,首先是工头找上门来,他拿着那一千元,说“阿贵,原来你不是真的脚扭伤,而是为去看潮水找借口啊?赚了一千元,还不要!给!”阿贵还是不要钱,他再三申明,救人不是为钱。可谁信呢?接下来让阿贵更是不知所措,四周的舆论一齐拥了来,主题只有一个,说现在的民工,只要有钱赚,舍命也干!而对阿贵不肯收钱,一定是嫌钱少。连周围的工友也对他有了看法,说他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第3篇

生活,是由许多的时间组成的,时间,又是由许多的一刹那组成的。这些一刹那,有的记录着快乐,有的记录着酸辛,有的记录着美好,还有的记录着烦恼……

在那以前,我一直都以为生活是平淡无奇的;在那以前,我一直都以为生命中缺乏精彩;在那以前,我一直以为,生活中没有什么一刹那值得我们去铭记,但在那之后,我的一切想法都化为乌有,只因那精彩的一刹那。

去年农历八月,我随父母一起来到钱塘江畔,只为欣赏那昙花一现般的雄伟奇观。之前我听说过许多关于钱塘江的奇观之说,但我认为是人们把它神化了,世上哪会有这“此景只有天上有”的奇观呢?那有这么雄大呀,我一直都不大相信。

到了观潮的那一天,我们一行人早早的来到了这里,只为抢那一席之地。等我们到后,不禁大吃一惊,这里早己挤满了人,我的思想开始有点被触动:“钱塘江潮难道真如人们所说,有这么壮观吗?不然怎么会来这么多人?”带着这些疑惑,我们奋力挤进了人群,一拨又一拨的人挤得我们有些晕,我不禁感叹:人怎么这么多啊!在沸腾的人群中站了好一会突然又安静下来,妈妈说这是潮来了,我往江上一看,果然,遥远的天水之间出现了一条白色的水带,不久,它突然快速的向人群逼近,一刹那间象玉城雪岭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象打雷,简直是吞天沃日,十分壮观。果真是“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啊,我被这壮大的场面惊呆了:原来大家说的都是真的啊,它果真是天上才有的景色,如此宏大,如此美丽!一刹那,它又消失了,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人们都还陶醉在那一刹那的美妙中……

我醉了,深深的。在那以后,我发现生活其实是绚丽多彩的,生命原来是无比精彩的,学会享受那美妙的一刹那,学会发现美!

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第4篇

“八月十八日,壮观天下无。”这是苏轼吟咏钱塘潮的千古绝唱。我与夫人南下重访故地,在“老海宁”三哥二嫂的陪同下,驱车前往观潮第一圣地盐官观赏涌潮,完全被那万马奔腾的浩大气势、凶猛惊险而又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涌潮所折服,至今脑海中仍留有深刻的印象。

那天,我们借助于现代交通工具,奔驰于三个观潮景点,有幸观赏到了“一潮三看”的不同形态。

我们驾着小车,首先直奔大缺口处,首看“交叉潮”。登上海塘不久,便见远处水天交接线上,先从南岸海塘脚下,继而又从北岸小尖山脚下,各拉出一道黑线,远远望去,仿佛舞台上两块小小的幕布,徐徐向江心拉动,不一会儿,南潮北浪翻滚,东潮黑浪汹涌,像两条蛟龙在江中游曳,逐渐靠拢,很快在江心汇合。两潮相碰瞬间,发出万雷轰鸣的响声,激起数丈高的水柱,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待到水柱回落江面时,两股潮头已在江中变成“十”字形或“人”字形,不断地向外延伸、扩展,并迅速朝西奔驰而去。这就是“交叉潮”,又叫“碰头潮”。

看过“交叉潮”,我们迅速从大缺口处驾车追逐潮水赶往盐官,观赏举世闻名的“一线潮”。三哥说,刚才看见的“交叉潮”,其特点是“大”。而“一线潮”,初潮头的特点是“齐”。我们站在镇海塔旁的观潮台上,不时地向大江远处望去,一阵骚动之后,人们盼望已久的涌潮终于来了。只见在烟波浩渺中出现一条白线,呈一字形齐刷刷地向西移动,并伴有隐隐的雷鸣声。几分钟后,白线逐渐清晰、变粗,声音也随之逐渐加大;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直立的水墙,不断增高,迅猛推进,滚滚而来。转眼间,汹涌的潮头,形似雪山疾移,声音如狂雷怒吼,气势磅礴,大有翻江倒海之感。顿时,江面一涨再涨,涌潮足有三米以上,一时间浊浪排空,潮头壁立,滔滔巨浪,以万马奔腾、锐不可当之势,直扑江岸,涌上大地。这时候,我激动的心与千百观潮人群的心一样,也达到了,真可谓涌潮奔腾,人潮汹涌,海水咆哮声与人们欢呼声交织成一片,让人感到仿佛置身于沸腾的海洋之中。

三哥松了口气,笑着告诉我,“一线潮”是十分罕见的自然奇观,全世界仅南美亚马逊河出海口和中国钱塘江两处拥有这种奇观,而海宁潮又比亚马逊河的“一线潮”壮观得多,形态也丰富得多。

欣赏过一线潮景,我们在三哥的引领下,又立刻下塘上车,马不停蹄地向西直奔11公里,赶到老盐仓海塘观赏“回头潮”。

我们选择了一处观潮佳位,稍事休息,一边喝水、吃点心、一边静静地等待涌潮的出现。大约20多分钟后,我们向东遥望,但见东边远处的江面上,一痕白线急速向西奔腾而来,随即听见隐隐闷雷声,转眼间变成了巨大白浪,向老盐仓直扑过来,眼看似乎就要涌上坝顶,却又退了回去,翻出一道白浪,急速向东回奔。原来,这股潮头被面前650米长、9米高的丁字大坝所拦截,一声怒吼,像千万头突兀而起的雄狮,直蹿天空,波滚浪翻,动人心魄。被反射跌落的浪潮,同滚滚而进的急流相搏击,掀起一排大波,一跃数十米远,又跌落下去。如此数次起落,最后掀起了一排巨浪,以泰山压顶的气势倒卷下来,吼声撼人肺腑,大地为之震动。这就是惊心动魄的“回头潮”,又叫“反射潮”,正如一位诗人所描述的:“烈风惊洪涛,浩荡吹海立。迅雷忽翻空,掩耳嗟不及。汉兵百万骑,已过秦关入。击石惊倒流,势若三峡急。”经过激烈而又多次冲撞的潮头,回奔一两千米后,气势才逐渐减弱,最后化作一片白色水沫,随潮流向西渐渐飘散。

一潮三看,回味无穷,脑海里装满了涌潮:交叉潮,潮似千军万马,声如山崩地裂,是谓“壮观”;一线潮,南北一条线齐头并进,有似巨剑斩江流,是谓“奇观”;碰头潮,反射倒卷,快如闪电,暴风骤雨,是谓“惊涛”。真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恩赐。如此蔚为壮观、多姿多态的潮景,居然在一次观潮过程中都能看到、看清、看全,不能不谓之三生有幸、眼福匪浅啊!

下午4点多钟,我们踏上了归途。三哥指着面前这条雄伟的海塘说,海宁的海塘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修筑的海塘,这是有据可查的。提起修海塘,他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早在1100年前的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王钱就开始用竹笼装石堆筑海塘了。钱王开始修筑海塘时,天天有潮,海塘边建边被冲垮。于是,钱王召集500名弓箭手,每人发铁箭六支,每潮一箭,潮头来时一声令下,众人齐射,连射五箭,潮水终于退去。民夫这才担土背石,筑起了坚固的海塘。

到清康熙年间,开始修筑鱼鳞石塘。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曾四次亲临海塘观察塘工。石塘以整齐的条石参差叠加,并用铁榫连接,因形若鱼鳞,故叫“鱼鳞石塘”。石塘雄浑壮丽,人称“海上长城”,它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建筑工程和科技文化遗产。如今,鱼鳞石塘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还怀着极大的兴趣,顺道参观了修缮一新的海神庙、镇海塔等名胜古迹,游览了以陈阁老宅宰相府为中心的风情街区,并一一摄影留念,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回味。据三哥说,这些年来海宁市以“潮文化”旅游为龙头,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获得了巨大成功,国内外到海宁观潮的游客,每年多达百万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和市场发展,使海宁成为钱塘江畔一座绚丽夺目的明珠城市。

这次海宁观潮游览,实在收获颇丰,令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增长了不少见识,也领略了“潮文化”的丰富内蕴。这真是:

大平盛世喜事多,

乘车追潮乐无穷。

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第5篇

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应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把握语文课本资源的基础上,适当适时地向课外延伸。1.在整册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篇目,达到巩固、补充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以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为例,课本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每个单元都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点,并且这些训练点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经过对这些训练点的研究和分析,教师可在教学时增补一些相关内容,如《沁园春•雪》、《论语•述而》、《阁夜》、《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智子疑邻》、《精卫填海》、《荷塘月色》、《背影》、《海的女儿》、《丑小鸭》、《天方夜谭》、《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孙漂流记》等。2.把同类的文本有效结合,组合成一个大单元。这种归类遵循的原则不是单一的,可以是内容同类,可以是写作方法同类,也可以是表达的情感同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匆匆》一文时,把本册的《长歌行》并入一块学习,还可引入一些有关惜时的名篇,如《时光老人的礼物》、《明日歌》等,组合成一个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家名篇的大单元,让学生充分阅读,并布置学生搜集大量惜时名言,营造很好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时间的宝贵和浪费时间的可耻。

二、丰富故事的情节,延伸文本

课堂阅读教学应该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三、抓住“空白”,放飞想象

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编者或作者当然会使用含蓄的艺术手法,获取“言犹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激发学生用想象填补这些空白,想象文中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想象故事情节中的细节和结局等,进行适度的拓展,就能放飞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和呆滞,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春笋》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教学时,我便引导学生想象:雷公公会怎样唤醒春笋呢?学生纷纷喊起来:“春笋,快醒醒,春天来了。”“小燕子已经来了,正在给他们唱歌呢!”“快出来吧,春笋,大家都在迎着春风使劲生长呢!”接着,我说:“这样一喊,春笋们便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从泥土里冒出来了。这时它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将静态的语言文字激活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图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说,在入情入境中演,在声情并茂中读,有效理解文章的意境,品味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加强学科知识渗透

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 突出重点 开发智力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了。怎样上好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这恐怕是最让语文老师烦恼的问题。我认为,电化教学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电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会让学生茅塞顿开,有种“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以及在外听课的一点感悟,谈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以景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易于接受,而抽象的语文知识则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且单调刺激的注意稳定性很难维持长时间,要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必须是注意对象有变化,因此,须借助电化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如:学习《观潮》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但是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对大潮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因此,我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场面,让学生聆听大潮的声音,观看大潮的景象,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最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学生大脑中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潮的壮观,体会作者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即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二、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的同时渲染了浓浓的气氛,加上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同时,音乐也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课文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文章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韵律,达到了“入境始于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文章描写的是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文章感情真挚,打动人心。但因为文中描写的事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学生感到比较陌生,再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所以不太容易理解。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让学生观看中朝人民分别的实况录像,然后,配上《离别》这首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凄凉的音乐中目睹大嫂架着双拐在送志愿军,人们泪流满面地挥着手依依惜别。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分别的场景中。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丰富学生词汇的重要环节,但是有些词句的意义是抽象的模糊的,小学生往往不易理解,然而借助电教手段提供的具体形象的视听材料,可以使抽象的词句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使学生“耳闻其音,目观其形,心通其义”。如:我在教《詹天佑》关于“开凿隧道”那一段时,因为学生缺乏基建施工专业知识,而教师又无法带学生进行现场参观了解。如什么是“中部凿井法”?为什么能缩短工期的一半?如果仅靠学生读课文和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中部凿井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字。又如学生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火车运行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都不十分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多媒体演示了火车爬“人”字形坡的情景,这样就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知识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形象,突破了教师在时间、空间上不易表达的局限,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容易。这样,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开发右脑,均衡发展

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有效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革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以及对语文知识和字词句篇的过分重视,忽视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缺乏细读文本的过程和体验,从而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以文本为基础,帮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体会其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一、诵读文本,体会文本蕴涵的深层次内涵

阅读教学是以“读”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而多读和朗读是细读文本的前提。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对文本反复阅读,还要采用朗读的方法,将自身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相互融汇,从朗读过程中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到心口合一,通过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有效地传递出作者的心声,感受文本人物的喜怒哀乐,情感起伏。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歌唱》和林莉的《小巷深处》等,通过学生用心的细读,探求作品中隐含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同时,为了避免朗读的枯燥和单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如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配乐朗读等,以丰富多变的形式,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高尔基的《海燕》的时候,可以先进行示范性的朗读,让学生领略文章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情感,然后再采用让学生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感情汹涌澎湃和宣泄,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给学生带来更深的感悟和震撼。

二、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带领学生细读文本

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如品尝美食一般,需要仔细的感受和回味,需要先找准文本的切入点,然后在进行细致的推敲、揣摩和品味,从而发掘出文本的核心价值,感受文本蕴涵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例如: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关键字词入手,带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很多的文本其精妙之处都是在于细节的刻画和传神描述,往往几个关键的字词和语句就可以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长久的回味。如鲁迅先生经典小说《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短短一句话,却是文章的关键所在,隐藏了许多的内容,为文章展开叙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站着喝酒”说明其穷困潦倒,境遇窘迫;“穿长衫”说明其有文化,不同于市井的贩夫走卒;“唯一”说明其与众不同,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这看似矛盾却实则统一的描述,既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不能放下文人的架势,融入底层生活,又反映了孔乙己不被文人阶层所接受的尴尬境地,这为孔乙己最后的悲剧命运做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对孔乙己动作的描写,“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这其中的“排”和“摸”两字的精准应用,将孔乙己开始的意气风发和不屑一顾与之后的切切诺诺和萎靡颓废刻画得传神到位,其鲜明对比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悲凉和怜悯之感。教师引领学生对这些字词和语句进行细细品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同类细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虽然初中语文教材阅读内容是结合了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的,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有时只通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与课文类型或内容相近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进行细读,不但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补充和巩固,更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选中的欧・亨利的小说《贤人的礼物》和《二十年后》,很好地体现了其独特的构思和艺术特色,将幽默、夸张和嘲讽等表现手法很好地融为一体,在笑声中引起人们的思考。教师可以从作品的语言、文章结构和细节描写等入手,让学生对此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但是两篇作品毕竟篇幅有限,学生对于欧・亨利作品的更多内涵和表现形式理解深度也受到制约,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讲解的基础,向学生推荐欧・亨利的其他经典作品,如《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引领学生对其进行细读,既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和巩固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全面的角度体验欧・亨利作品的魅力。

四、还原文本情感,提升细读质量

文本作者主要是以细腻的描写、精准的语言和巧妙的结构布局来完成情感的铺垫和升华过程,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和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学生可以在充分阅读的前提下,将文中的情境与自身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进行细读还原,从而更好地体会文本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达到提升细读质量的目的。以文章《观潮》为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以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唤起学生原有的阅读体验。俗语有云:“水到东海不回头。”但是从文章《观潮》中得知,钱塘江的水每年八月都从东海流回来一次,这样就将学生的观潮感受和文中的观潮相互联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相应加深。然后教师再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细读文本,如“作者如何绘声绘色地描写观潮的情境?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文本中的情境与我们想象和了解的观潮有何异同?”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最后,学生通过细读还原文本,对文本中的精彩描写深有体会,如文中的演兵之威方面,将雄伟浩荡的水势写成千军万马,非常富有想象力;弄潮之技中“江干上下十余里”“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等句形象地描写了观潮的声势浩大,生动地勾画出钱塘江江水回流的壮观景象,艺术渲染效果奇佳,充分地拓宽了学生眼界。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多朗读文本,对文本的重点词语和章节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地发挥文本细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锦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三方视角[J].文学教育:上,2011(10).

观潮时间钱塘江范文第8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如我在上《观潮》这一课时,过去总是拘泥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的讲述对于从未见过钱塘江更未见过钱塘江涨潮的乡村孩子来说,要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在上这一课时,可以通过电脑对有关钱塘江图片及钱塘江涨潮、退潮的情形进行剪辑,然后在课堂上择机为学生放送,这样一来,多媒体形式的钱塘江潮水,能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诸如此类的教学,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教学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如学习《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课文的重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优美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但是学生没有亲身去过西双版纳,对西双版纳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为了平缓教学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电教媒体,播放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的有关资料,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境界,并辅之以解说,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真切地体味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这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教师的依赖,成为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人。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并茂,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语文课教学时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官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起兴趣的心弦,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既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再如上《春》这篇课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我上课时用多媒体分别展示了五幅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展现了风轻轻、草青青、花灿灿、雨绵绵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图片时,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同时出现,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随着朗读速度切换。音乐优美动听,朗读声情并茂,画面清晰逼真,它直观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感受“春色满园”“春意盎然”的同时,感叹“春”的美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