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狼爸的教育方式

狼爸的教育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第1篇

一、“虎妈”和“狼爸”解读

“虎妈”的故事是指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在她的《 虎妈战歌 》育儿经中叙述了自己采用传统而且苛刻的中国家庭教育方法教育自己两个女儿的经验。她对两个孩子教育非常严格,不准她们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也不允许孩子的任何一门功课学习成绩低于“A”;孩子们必须每天演奏钢琴或者小提琴;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甚至骂自己的女儿是垃圾,其教育方式是虎啸虎威式的。[1] “狼爸”式教育是指香港商人萧百佑,在他《 所以,北大兄妹 》育儿经中宣称采用“打”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三个孩子送进了北京大学,而且义正辞严地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他是最爱自己孩子的人。生活中他设立各种各样的规则,一旦孩子犯了一点错就会挨打,其教育方式是棍棒式的。

事实上,“虎妈”“狼爸”这样严厉苛刻的父母形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就是中国传统家长的化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便是每一位中国父母一生中最渴望实现的梦想,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和优质教育资源恶性竞争的现实窘境中,家长更是想方设法地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五花八门的“帮助”,使出浑身解数揠苗助长,压迫和强制孩子接受超出他们身心能力之外的许多重托。于是乎,“虎妈”和“狼爸”式的家庭教育便产生了,孩子们的快乐逐渐成为奢望,家庭的温暖逐渐退却,伦理关系变成了“家族使命”的一种委托——关系,长此以往,中国的家庭教育可伤不起!

二、“虎狼”式家庭教育的反思

反思一:“应试”+“棍棒”,孩子的成长快乐何处寻?

“应试”即为当前的学校教育,“棍棒”则指父母苛刻的家庭教育。对学龄儿童而言,他们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在学校接受的是任务繁重的应试教育,在家接受的是严厉苛刻的棍棒教育。他们整个生长的环境都被紧张的气氛笼罩着,他们幼小的身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稚嫩的心灵被填充美好的期望,长期下来,孩子的世界被大人的世界淹没,天真的孩子过早地成人化。为此,我们很难再看到高中及其以下的孩子周末可以陪同朋友交谈属于同龄人的点点滴滴,也很难再看到山林里、小河边一群群嬉戏玩耍的孩童,陪伴他们的只是做不完的练习题和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孩子们的脸上写满的不再是活泼与笑容,而是疲倦……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只是成绩的取得。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趣、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和习惯的养成都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孩子的生活需要快乐,需要朝气,请给予孩子属于他们的东西。

反思二:“虎妈”+“狼爸”,家庭岂不成了动物园?

如果全国的家庭都效仿“虎妈”和“狼爸”,那中国的家庭岂不是成了动物园,每天面对“虎妈”的咆哮,“狼爸”的棍棒,孩子岂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幸福。为此,我们不难想象,“‘虎妈’+‘狼爸’”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必定是“虎”性与“狼”性兼具的“豹孩”。这种孩子亲子关系疏远,人际关系冷漠,脾气冲动暴躁,性格上争强好胜,甚至会引发轻生、离家出走、杀害父母等一系列问题,这岂不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孩子是有血有肉的小精灵,他们的成长需要得到生命的关照与精心的呵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由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他们身上。“头悬梁,锥刺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过分地压迫不是有效激发孩子斗志的正确方式,只会使孩子感受到生存的无奈和生活的枯燥,过早失去生活的信心,我们不期望泱泱中华变成动物世界!

反思三:“虎妈”+“羊爸”,父母的角色该不该互补?

“虎妈”+“羊爸”的模式就是指家庭教育中“严厉”与“温和”两种方式相互调节并合理分配使用,以“严厉”为土壤,“温和”为阳光,“鼓励”为水分,共同催生孩子这棵幼苗健康地成长。知识经济时代,“变化”成为时代主旋律,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上充斥着众多诱惑,可塑性很大的孩子们,思想还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较弱,需要家长的教导和引导。如果做“灰太狼”式的父母,一味地纵容孩子的各种行为,不及时干预,不要说成才,成人都很危险。可见,承担家庭教育重任的父母,一方面需要扮演“虎妈”或是“狼爸”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纠偏改错、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需要扮演好“羊爸”或是“虎妈”的角色,给予孩子属于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这种家庭教育张弛有度,宽严互补,不仅利于孩子的自然生长、健全人格的形成,还利于孩子自主发掘兴趣爱好、规划和设计人生,更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学会生存和生活。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孩子幼小的内心对任何事物的承受都有一个限度,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要一味地指责与批评,要把“赏识”与“惩戒”两种方式有机融合,真诚地给予启发和引导,体现家的温暖。

反思四:“传统”+“现代”,这样的家庭教育还有多远?

随着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入,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萌生,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在解构与建构中经历着实践的检验。家庭教育也在这一转型期破茧蜕变,许多家庭开始放弃优良的传统,纷纷导向不确定的现代。在家庭教育中放弃传统的长幼伦理、礼仪文化和传统美德,提倡“放羊式”的无为而治,遵从所谓的自然法则,培养新兴人类。但是,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自古以来推崇“修身、齐家、治国”的内圣教育,传诵规范家庭伦理的《 孝经 》,推行《 颜氏家训 》,形成了以德育为高,智育为主,为人处世之理为纲,达成完美人格的古代家庭教育体系。[2] 这些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在今天应该评判继承,而不是全盘否定。例如,古代家庭童蒙教育上提倡的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制定出一定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利于孩子知识的吸收,还有利于孩子潜在兴趣和能力的挖掘,现代家庭教育中就应该重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家长,我们应该清醒:现代家庭教育应该走“‘传统’+‘现代’”有机结合的方式,在继承优良和吸收新知中实现“因材施教”,在传承文明与开拓未来中实施“素质教育”,让一个个和谐家庭把育儿之花浇灌得绚烂美丽,谱写出中华家教“与时俱进”的新内涵!

三、对“虎狼”式家庭教育的心灵祈愿

有一天,我们看到了子女独立地整理床铺而没有父母插手;有一天,我们看到很多个家庭散布在河畔,嬉戏在山林;有一天,我们看到孩子的脸上写满快乐与活力,奔跑在学校,热情地和同学交谈着生活的点滴,认真主动地完成作业;有一天,我们看到孩子各有作为,并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特长……等到那一天,我们会高兴地说:中国的孩子,未来是美好而富有生命力的,他们一定可以在未来的旅途中勇往直前!也才敢自豪地断言: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而现在我只能衷心地祈祷:明天,伤不起的中国家庭教育会拉开改革的序幕。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400716)

参考文献: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气质类型;方法

“虎妈”蔡美儿,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以其严厉的教育方式闻名美国。她骂女儿,不准女儿看电视,要求每科成绩必须拿A……在她的严厉管教下,她的两个女儿出类拔萃、成绩卓著。无独有偶,在中国,有一位叫萧百佐的商人,凭借严厉的教育方式将三个孩子培养成北大学子,被形象地称为“狼爸”。

“虎妈”“狼爸”的成功案例使万千家长为之羡慕,同时他们也开始效仿“虎妈”的做法,对其子女进行严厉的家庭教育。为孩子制订一个又一个学习计划,报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但这种严厉的教育热潮同时引起人们的争论,尤其是当一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并未表现出配合甚至出现逆反情绪时,家长开始反思“虎妈”式的教育是否真正可行。

与“虎妈”“狼爸”式教育形成对比的是,周弘的“赏识教育”采取了与他们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采取鼓励的态度,使之获得信心,取得成功。

为此,众多家长开始烦恼,他们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不知道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的潜能。

对此,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方法才是最明智有效的。

要因材施教,就要首先了解孩子属于什么样的类型。所谓类型,即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是表现人的情感、认知活动和言语行动中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心理学将气质类型划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具有热情开朗、精力充沛、动作敏捷有力、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但也有脾气暴躁、易冲动和感情用事的缺点。

――多血质的人具有活泼、热情及适应性强的一面,同时也具有变化无常、缺乏一贯性和坚持性等消极的一面。

――粘液质的人反应迟缓、对事冷淡、固执;但稳健、自制、有毅力是别的气质类型所不具备的。

――抑郁质的人生性多疑、孤僻、抑郁、怯懦;但有细腻、敏锐的特点。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孩子具有他们特有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盲目模仿个别成功家长的做法,可能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笔者的看法是,不论“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还是周弘的“赏识教育”都是正确的,但必须符合自己孩子气质类型的前提下才适用。

反观“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其子女制订一系列的规则,对他们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并采取严厉的措施监督他们,我们不妨称其为“规格教育”。此种方法适用于胆汁质、多血质的外向型孩子,尤其对缺乏毅力、变化无常的多血质类型的孩子更加适用。此类孩子大多性格活泼,适应性强,反应灵活,但不喜欢循规蹈矩,在学习中他们可以快速领略要点,一旦他们将知识掌握就不思进取,出现抵抗心理,不想被困在一个地方继续学习下去,这时家长的任务就是采取措施对子女进行有效的制约,“虎妈”式“规格教育”对此种情况尤为适用。父母的一系列要求和约束可以使孩子在某一领域坚持下去,对其更深入地学习带来帮助,并使他们出类拔萃,获得成功。

而周弘的“赏识教育”更适用于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内向型孩子,因为此类孩子生性孤僻,缺乏信心,对其适当的鼓励会激励他们进取向上,克服心理障碍,从而实现自我肯定。粘液质和抑郁质型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反应相对迟缓,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慢,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智力低下,此种特点会使他们存在自卑感,家长若在对其教育时横加指责,要求严厉,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若家长采取“赏识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耐心疏导,从其自身情况入手,为其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不可急功近利,对其取得的每一项小的成就都表现出赏识。其实,这一过程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深远影响,使得他们的自卑心理减小并最终获得自信,发掘潜力,获得成功。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第3篇

曾几何时,“虎妈”、“狼爸”鼓噪四方,单是这名称的出现就够骇人听闻。而这“虎狼之喻”皆因“教育子女”而起,意在证明,不发“虎狼之威”就难以让孩子“顺利成才”。这里先不说“虎妈”是不是一只名符其实的“母老虎”,也不说“狼爸”的“狼性”到底有多重,把某些家长教育子女时的所作所为拿“虎”“狼”作喻本身就有问题。

不由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头时看小於菟。”诗中讲得很明白,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豪杰,儿女情长同样能成大丈夫。就连狂啸生风的兽中之王,也时时流露出爱怜虎仔的顾盼之态。在虎的世界里,“虎妈”与“人妈”一样,对于自己的子女都是呵护有加,怜爱备至,绝非凶暴无情。常言所讲的“虎毒不食子”,只是一每最基本的底线,人们眼中的母老虎之所以厉害,皆缘于“护犊情深”。同样,在狼的生活中,狼爸狼妈们为了狼仔的生存而终日奔波,它们通常要到很远的地方寻觅食物,然后跑回去把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给狼仔吃,其情其景,可感可叹。现如今人类把自己的无情或矫情强加给这些动物,让它们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其中的自以为是与蒙昧无知是显而易见的。

假如站在虎狼的角度,相信它们一定会把那些凶狠严厉地对待子女的母虎公狼们称为“人妈”、“人爸”,因为虎狼眼中的我们比我们眼中的虎狼应该更可怕,更凶残,也更无情。因而它们对不听管教的仔子们也一定会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人妈人爸去教育,看你还捣蛋不?

当然,个别人拿虎狼作招牌,也许只是为了炒作。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只要成功了,说什么和怎么说,完全由着自己的那张口,背后的是非真假其他人是很难辨明的。所谓的“成功人士”的许多说辞都是靠不住的,大可不必作更多的分析解读。但不容忽略的是潜藏其中的一种人性的“恶”:当许多家长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大背景下不知所措时,这些靠不住的“成功经验”就会被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借鉴和效仿,如同有些组织蛊惑信徒去自残一样,伤害的都是别人,而鼓动者自己是不会“以身试法”的。现在的教育已经到了严重异化的境地,而“虎妈”、“狼爸”之类的喧嚣,会使更多的人难以抑制“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冲动,从而使“学习暴力”不断升级,让那些幼小的生命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重压下步入绝境。这并非虚言,只要上网一搜便知,近年来已有不少孩子因不堪重负而自赴黄泉,可谓触目惊心。真正的虎狼可曾如此?我们又怎么好意思拿虎狼说事?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第4篇

如果作为商业炒作,我得说这个炒作非常成功。不过,再成功也只是一场急功近利的商业炒作,而且很无良。

很多人都明白,进北大,不等于人生的成功,到目前为止,“狼爸”的“成功”只在于把孩子打进了北大,其它的后果还没有显现出来。可如果普通的国人以为只要照章办理,自己的孩子也能进北大,可就差大发啦。

“狼爸”是商人,他的妻子是香港籍,他的孩子们也都是香港籍。人家孩子参加的可不是国内寻常的被称为“独木桥”的高考,而是“港澳考”。那是为港澳台的孩子们特别设立的考试,不仅题目的难度无法与“独木桥”相比,就连录取的分数线也比“独木桥”要低一百多分呢。要是咱家的孩子(尤其是山东省的孩子)参加“独木桥”的考试,也考这个分数,别说北大了,恐怕连二本的大学也休想进去。

光看这个分数,“狼爸”就没有什么好炫耀的。打了这么多年,牺牲了孩子那么多的童年快乐和兴趣爱好,连朋友都不许交,却连个“二本”都不够格,这也叫成功?再炒下去,小心把锅炒漏了。

其实,我是很替他的孩子们担心的。记得《东方直播室》曾经和他的儿子做过一个连线,主持人问他:从小被爸爸这么打,有什么感受?他儿子说:感谢爸爸。不过当时还是很痛苦的,自己以后有了孩子,不会采取同样的方式教育他们。通常被打大的孩子,以后要么会把动手作为处理愤怒情绪的方式,打老婆也打自己的孩子,要么容易对孩子过度保护,心中的滋味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而这样的滋味不仅会发展出很多不健康的应对压力的方式,也是日后很多心理问题的源泉。

那天的节目上,和儿子连线之后,专家们做出了差不多同样的分析。不知道是不是顾虑到会影响炒作效果,从那以后,“狼爸”宣布了一个家族的决定:孩子们不再接受媒体的采访,理由是耽误学习。从此就听不到孩子们的声音了,而他一个人的炒作依然热闹。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第5篇

Hot关键词:狼爸教子

@新浪亲子大本营V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狼爸教子守则一出,即成虎妈猫爸之后又一热闻。孩子的教育没有定式,做明白家长,时刻清醒,说来简单,其实不易。孩子成长,家庭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家长言行是不是更应小心谨慎?狼爸教子,你同意还是反对?

@绿树妈妈 教育是长久的,需要让孩子理解、认知并且诚实。打孩子是粗暴行为,除了伤害孩子心灵,还会压制他们的创造性,增加他们的逃避、抑郁、愤怒,影响人生的光明,爱因斯坦、奥巴马都不是靠打的……

@你我偶遇要惜缘“狼爸”家教模式:制定家规,讲明道理,惩罚兑现,尊重科学,注重礼孝,目标明确。“3、6、9、12”规律:3岁启蒙,6岁开智,9岁有自尊,12岁有人格。过了12岁不能打孩子。

Hot关键词:《斗妈大全》

@东方早报V有图【小学生手绘《斗妈大全》蹿红网络,升学压力致家教单一粗暴】近日,由两位小学生手绘的《斗妈大全》蹿红网络。教育界人士称,此举反映出在较大升学压力下,家长教育方法的单一和粗暴。对此,心理专家提醒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以一种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的方式达成教育的目的。

Hot关键词:洋奶粉涨价

@新浪亲子大本营V 洋奶粉价格开始“奔四”了。记者从市面看到,多家“洋奶粉”都在主品牌之外推出售价更高的系列以试市场反应,而对于这种不断拔高价位来牟取暴利的做法大家纷纷提出质疑。

微健康

Hot关键词:PM2.5

@新浪科技V 随着北京天气的阴霾越来越重,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PM2.5,近期环保部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PM2.5很可能纳入新标准当中成为治理指标。但PM2.5究竟是怎么来的,是烟囱里直接排放的,还是地面的灰尘生成的?其实机动车尾气尘对PM2.5的贡献值达到38%,位于第一。

@张小云V【疾控中心称除雾霾外平常天气也有PM2.5污染】在卫生部举行的新闻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徐东群介绍,PM2.5的污染,在灰霾天气以及正常天气下都存在,雾霾严重时,室外活动须加强防护。

微教育

Hot关键词:成为一个好爸爸

@开心学慧乐 V 好爸爸育儿经验:怎样成为一个好爸爸呢?①不要急于成为好爸爸②像没有孩子之前那样生活③给妻子留出属于她的时间④夜里喂奶时陪着妻子⑤对孩子表达你的爱⑥ 不要伤害孩子⑦不要被太多的育儿观念弄糊涂,慎重选择,坚持你认为对的⑧享受与孩子的每一天⑨知道孩子最需要从爸爸那里得到什么。

Hot关键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摩洛识字V:【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1.训练孩子观察周围事物的目的性、主动性、专注性2.掌握观察方法,典型特征观察法、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长期统一法3.观察过程中调动孩子全部的器官4.观察中对细节、特点要留心5.观察时要善于思考6.在观察时要培养孩子记录的习惯。观察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持之以恒。

微发现

小囡大蓬车

@侬好谢伟民V:【我拍上海】1986年11月21日,卢湾区打浦街道南塘托儿所,用改装的人力三轮车(名为“小囡大蓬车”)接送幼儿上、下学。当时这款幼儿校车,曾在上海部分地区的托儿所、幼儿园推广使用。由于接送师傅责任心强,近五年的时间里,使用小囡大蓬车的学校,没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微美图

@创意工坊收集各式各样的落叶,就能印出一幅这样美丽的图画!

微之最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最小的婴儿,她在母亲大约怀孕22周时就来到了人间。泰勒出生时的体重只有280克,身长24厘米,仅仅比一支普通圆珠笔长。 她以“世界上最小的婴儿”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微之趣

面包大变身

@宝贝音乐台V #让宝贝爱上面包# 【考考宝贝】什么包不能背?面包不能背/什么水不能喝?墨水不能喝/什么蛋不能吃?笨蛋不能吃/什么鸭不游水?烤鸭不游水……你还能想出更多吗?【面包变魔术】,学学巧手妈妈把切片面包变成宝贝最喜欢的形象。

@创意工坊 这个雪人太有喜感了……哎哟喂,可爱死了,越看越爱。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第6篇

关于教育缺失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也引发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反思。我们不禁呼吁:让孩子在平等中成长。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为祖国花朵撑起一片平等的蓝天。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撞车事件一度引发大众热议。李天一从小表现出优异的天赋让老来得子的李双江万分欣喜,对孩子的溺爱也更加浓烈,就是这样一个性情温和,表现优秀的孩子在溺爱之下少年才情毁于一旦。我们不禁想要发问难道只有李天一错了吗?作为父亲难道没有觉悟吗?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道德,子不教,父之过。也是这句话反射了当下教育问题的弊端丑态,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在平等中成长,少些自私,多些宽容。而不是让孩子在溺爱中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胡作非为。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第7篇

一是“虎妈狼爸”的教育。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虎妈战歌》,使“中国虎妈”风靡世界。而后,又有鼓吹“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中国狼爸”登场。其背后则是一个“如狼似虎”的教育环境:炽烈的择校竞争、沉重的学业负担。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鼓噪下,众多儿童被逼入“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悲惨人生,甚至过早地累倒在“起跑线”上。这个社会亟待被解救的,不仅有被拐卖的儿童,还有被应试教育所绑架的儿童!

二是“色彩缤纷”的教育。各地频频爆出通过给差生戴“绿领巾”、给后进学生穿红校服、让学生按成绩使用不同颜色的作业本等方式给学生贴标签的事件;当然,也有佩戴“五道杠”的“官模官样”学生的标本。它们都被定义为“反教育”事件,显示了主流价值观的畸形和扭曲。我们已经进入全民教育、大众化、互联网的时代,然而,盛行的依然是名校崇拜、培养尖子、面向少数人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要培养创新人才,岂非缘木求鱼?

三是举国震惊的校车悲剧。连续不断的校车事故的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它可能是一场持续性悲剧的开始。我在微博上写道:今后,我们将日复一日地像担心矿难那样担忧校车事故。它所呈现的,是农村地区持续十年的大规模撤点并校造成的“上学难、上学贵、上学远”的恶果。而且,不止校车,还包括辍学率上升、大班额、寄宿制学校等众多问题。在社会现代化的名义下,学校被从农村“连根拔起”,农村教育的“空心化”、“城市化”和“被城市化”所造成的农村发展的整体性危机,正在浮出水面。

教育的各种问题都可归为根本性的体制和政府治理问题,人们热切期盼《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去行政化”改革早日到来。然而,南方科大改革的一波三折,助长着人们的失望和无力感。在批判、抱怨和等待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正在发生的另外一些事件,启示我们去想象教育变革的真实图景。

2011年教育领域最为积极和令人欣慰的事态,是免费午餐的推进。由爱心人士邓飞等发起的“免费午餐”行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这一由民间发动的公益行动得到了政府积极的回应和跟进。10月,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拨款一百六十多亿元,覆盖六百八十个县市,惠及两千六百万农村学生。免费午餐从民间行为变成政府行为,不仅彰显着公众参与和微博改变社会的真实力量,作为政府和民间良性互动、通过公众参与改善政府治理的典型案例,也提示了一种自下而上、通过微改变促进社会变革的新模式。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迈克・富兰撰著的《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揭示世界各国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的教育变革大多是失败的,轰轰烈烈之后往往无疾而终。因为教育变革是一个非线性的、不稳定的动态过程,其结果本身是不确定的。因此,我们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机制。他认为应更多地寄希望于自下而上的改革,“使变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才是推动复杂变革的真正动力。

这一洞见非常深刻,也与我们的教育经验相吻合。在我们身边正在出现越来越多自下而上的、局部的、零散的、个体的、非制度化、非主流模式的自主创新。例如影响遍及全国的山东杜郎口中学自发的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改革,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李英强的“立人乡村图书馆”,真爱梦想基金会的“梦想教室”等等。它强调每一个人的学习和参与,体现了去中心化的学习模式和“互联网精神”,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模式,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创新的模式。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惩戒教育 赏识教育 体罚 批评 表扬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74-03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以表扬代替批评,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方式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学生越来越活泼,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愿意展示自己、突出自己。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少数学生越来越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听不得批评,经不起一点打击;拉帮结派、称兄道弟、打群架、谈恋爱、玩游戏、离家出走等现象越来越多,既影响了学校声誉,又害了学生及其家庭。针对当前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在实施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应适当实施惩戒教育,确保教育的完整性,以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一、当前一些教育热点话题与思考

1.教师向学生下跪道歉——惹事学生称教师属服务业

2010年11月18日,湖南娄底市一中年轻教师谭胜军因上课时阻止学生下棋被学生打倒在地,后经该班班主任制止并教育后由闹事学生当着全班学生向谭老师道歉,而闹事学生却说:“教师应该列入服务行业,学生来是享受服务的”。这名学生上台道歉时,同学中间还有嘘声。这一切让谭老师颇感伤心,觉得班级正气不足,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震撼和唤醒学生。于是谭老师突然跪下,大声对班里同学说:“我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向你们下跪认错!我以后不再用严格的方式管你们了,我只求你们理解,我这是为你们好”。

2.深圳公务员儿子打父母——暴露教育软肋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发展改革科公务员的儿子廖天野的辱骂和殴打。2011年11月25日,老父廖祥光和儿子廖天野再次发生冲突,廖祥光的衣服被儿子撕破,身体多处受伤,左肩被儿子咬得鲜血直流。在这之前,廖天野的母亲来深圳带孙子,并帮忙做家务,因一些小事及说家乡话,7次被儿子打耳光,还被儿子骂作“猪”,甚至说:“老家伙怎么不撞车去死”。

3.“虎妈”蔡美儿——《虎妈战歌》引发“中美教育方法”大讨论

2011年初,身为华裔的第二代美国移民,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自称“虎妈”的蔡美儿出版了一本新书——《虎妈战歌》。书中记录了以华人家长对儿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两个女儿的故事。两个女儿在妈妈的严格管教和倾心培育下,承袭了华人的优秀传统,在学业、音乐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在当地被誉为“神童”。“虎妈”有十条家规,比如“不许有任何一门功课的成绩低于A”、“不许夜不归宿”、“不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等。这种近乎不通情理的教育方式,在美国,被贴上了“中国妈妈”的标签,使中美两国都掀起了一场“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4.“狼爸”萧百佑——“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

萧百佑参加高考时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名的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他的四个孩子中有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被称为“中国狼爸”。2011年11月14日,“狼爸”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在现场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天下最好的父亲”,“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带来了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鸡毛掸。

5.“猫爸”常智韬——“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

上海的“猫爸”,教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自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他女儿坚持跳舞12年,经常因演出而翘课,却能在上海七宝中学年年获得奖学金,2010年被哈佛大学录取。常智韬在女儿10岁之前的教育方式和“虎妈”差不多,女儿10岁以后则采用“温柔教育”了。他认为,10岁前孩子独立完整人格还没有养成,父母的教育是一辈子成长的基础。而10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父母要给他的是自己成长的意识和本领,给他们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多一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但同时也需要给孩子一些引导,告诫孩子:要愿意遵守一些游戏规则,能分清轻重缓急,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等等。

6.万国英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吃辣椒、吃黄连、挨鞭刑

浙江杭州,有家名为“西点男孩训练中心”的机构,专门招收6~11岁家长难管理的顽童,宣称借助美国西点军校的理念打造阳刚男子汉。这家机构的负责人万国英坚信“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当顽童触犯校规时,会受到鞭子和辣椒酱的处罚,通过“打”这一极端形式,让孩子牢牢记住,有些事是永远不能做的。在每个男孩进“西点”之前,都要送上一封给家长的信,要签订一份《委托监护书》,告知违纪后的处罚方法。“西点”的做法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的质疑,但神奇的效果却受到了家长的青睐,一个月几千元的培训费挡不住家长的热情,“西点”由2003年开办时的几十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几千名学生,没有发生一起家长投诉,而且被处罚过的学生对万国英还特别亲近。

以上一些教育热点问题虽是个例,却反映了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或无奈。“虎妈”、“狼爸”和“猫爸”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好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但仔细一想却是异曲同工:这几位家长都具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都是知名的学者或成功的商人,都对子女的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规划,都花了很多精力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子女成功后都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表示理解和感激,没有出现叛逆现象。但他(她)们的这种教育方式只能供部分家长参考,不具有普遍意义,大部分家长达不到那样高的素质,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并且愿意去陪伴孩子,况且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当学校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出现缺失,而家庭教育又不能及时跟进时,孩子就可能走弯路,甚至走极端。像北大硕士生打父母、教师向学生下跪等现象都是学校教育不完整、家庭教育畸形或缺失造成的。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由于多种原因,只能采用激励、表扬、赏识等教育方式,不能对学生有任何形式的惩戒,连批评都不敢过于严厉,对于违纪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教师稍有不慎,就会与家长发生纠纷,受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处分,还要受到社会的指责。现在的法律和舆论几乎都是一边倒——保护学生权利。而“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只是民办机构,而且所谓吃辣椒、吃黄连、挨鞭刑也只是一种形式:给犯了错误的孩子吃一点有辣椒酱的牛肉丁,吃有一点苦味的黄连片,挨一条用包了多层棉花的塑料跳绳做成鞭子的“鞭刑”。所有的惩罚均由万国英一人执行,然后由万老师亲自谈话,进行心理疏导,深化教育。所有受过惩罚的孩子都不怨恨老师,并且都改正了错误,家长对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普遍认同,大力支持,没有一起投诉或持反对意见的。即使这样,仍然免不了被一些新闻媒体进行“妖魔化”歪曲评价,可见学校实施惩戒教育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孩子没有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坏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既然是你,那么你必须赔,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一年之后你必须归还。”于是,孩子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不断地打工,终于挣回了12.5美元,他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说,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1] 一般,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们刻骨铭心。由此可见,教育不应该有体罚但不能没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虚弱的、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二、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1.教育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家雷德尔认为,惩罚是通过使人经受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以影响其行为或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意图。《教育大词典》对惩罚解释为“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指责,指在控制其某种行为。”综合这两种解释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惩罚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认识和行为的否定评价,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不愉快情感体验,从而调节其心理指向和强度。惩罚教育具有两种相关联的作用:即矫正作用和威慑作用。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态度不全是通过其行为的直接后果即直接经验获得的,也有通过听或看,即间接经验获得的,认为一些观察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时,也会产生替代惩罚的作用,抑制相应的行为。”可见惩罚教育既能让犯错误者有切肤之痛,也让其他人知道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不致再犯类似地错误,这样的惩罚教育维护了制度的威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2.教育专家论述

夸美纽斯曾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但也不排除使用惩罚”、“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野生状态”。[2]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3]

著名国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指出:“我赞成对孩子真的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我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教育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不要轻易向学生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

著名教育改革家李镇西指出:“科学的教育惩罚不仅仅是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而且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制精神的途径。”“教育惩罚不应该只是来自教育者,而应该来自学生集体意志。”“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4]

3.国外教育经验

韩国几年前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

日本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实施体罚,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作了较明确说明。

英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教师惩罚学生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规定了具体的要求。例: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具有惩罚记录。

新加坡关于惩罚学生的《指导原则》规定,在辅导、留学的惩戒方式不能奏效后,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用藤条对违规学生进行惩罚,但对象限于男生,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证人在场,惩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即通知家长。

在号称“儿童的天堂”、“世界上最民主”的美国,也保留着学校的惩戒权,并且其惩罚颇具特色:①该罚就罚,该重罚就重罚。②惩罚学生时要求公平合理,必须按规章制度办事。③惩罚就是惩罚,既无争辩和解释的余地,也无需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5]

4.教育部官员讲话

2008年10月2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通报两起青年教师被学生杀害案的新闻会上表示:教师的安全和学生的安全同样重要,都是重于泰山。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表扬和批评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的表扬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瑕疵。教育部门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帮助教师正确区分合理的惩戒和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三、实施惩戒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制订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文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一规定在实践中被人们误解为:“不能惩戒”,于是在实践中出现了“禁罚”这一矫枉过正的后果。现在的学校教育活动中,罚学生在操场上跑几圈叫“体罚”,批评学生几句叫“心罚”。在某些专家们大做文章、个别学生和家长的无理取闹中,一线教师们变得缩手缩脚,“谈罚色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和责任心随之慢慢下降。如果惩戒教育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校对学生的畸形保护,那么长此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就会变成被宠坏了的一代。学生们慢慢变得经不起打击与挫折,甚至老师的几句批评就会导致个别学生抑郁、自残、堕落甚至杀人的悲剧。

笔者在此呼吁,我国应制定出与学生守则及日常行为规范相配套的《中小学生惩戒教育规范》等相类似的法规性文件,建立科学适度的惩戒制度,明确学校、教师具有哪些惩戒权力,学生犯什么样的错误应当受到什么程度的惩戒,从而建立起赏识教育为主、惩戒教育为辅的教育体系,为学校教育制定出底线,完善学校教育的手段,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学校和广大教师科学育人提供依据和保障。

2.要有家长配合

由于多种多样的社会原因,现在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缺位。一是部分学生无人管。随着父母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已超过50%,这些孩子有的虽然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但这种隔代管教充其量只能管生活,根本管不了学习和思想,甚至出现过分溺爱现象。随着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增多,很多孩子根本无人管理,到了周末或假期就会在社会上游荡。二是家长不会管教孩子。由于部分家长个人受教育程度有限,再加上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子女要么是纵容,要么是管教方法简单粗暴,不会和子女沟通,也很少与老师交流,一旦学生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学校,并指责老师,有的甚至到学校闹事,给学校、老师、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都造成不良影响。

要实施惩戒教育,必须要有家长的配合。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培训会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要讲清惩戒教育的意义、方法及要点,要让家长知道家庭是实施惩戒教育的重要场所。如果同意学校对子女实施惩戒教育,应和学校签订责任书,并保证全力配合学校。

3.应注意惩戒方式

学校实施惩戒教育应在国家出台相应的法规后才能实施,且实施时应做到:①广泛宣传惩戒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家长都知晓并接受惩戒教育的条款,并人人签字。②当学生违纪后,按照惩戒条款执行,人人平等。③惩戒完毕,应对当事人进行个别教育,心理抚慰,并以此教育他人。

在执行惩戒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由班主任或德育处写出惩戒申请书,说明惩戒的原因及准备采取的惩戒方法,由校长签字后执行。②只有由学校德育处专门人员才能执行惩戒。③惩戒过程要有人监督,最好家长到场、全程录像,防止发生纠纷,惩戒完毕双方签字留存。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但也离不开管束,既不能仅靠说教,也不能异化为扭曲的暴力教育。一方面,我们需要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予以适度张扬,以此激励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真、向善、审美的欲望;另一方面,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戒,可以有效地警醒学生,帮助其克服缺点,改正过错,还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抗挫能力。惩戒犯错学生,不光教育犯错学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作用,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

参考文献

1 郑立平.教育惩戒的探索与尝试[J].校长参考,2010(8)

2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 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刘长松等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