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钳工试题

钳工试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钳工试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钳工试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专业 对口单招 技能考试 提高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52-02

对口单招,又称对口高考,对口升学,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职业中学毕业生中招收高校学生的专项措施,以满足职业中学毕业生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要求。考试由专业技能考试与文化考试两部分组成,满分1000分,其中专业技能为300分,占总分的30%,技能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顺利进入高等院校尤其是本科院校,可见重要性。不仅如此,专业技能还是学生今后考试和就业的一张“门票”,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此,笔者根据近几年带领机械专业学生参加钳工技能考试的一点体会,结合钳工考试试题分析和学生在考试中的常见问题,谈一谈如何在对口单招考试中提高钳工技能成绩的几点看法。

1 近几年钳工考试的重点

1.1锯削

锯削作为钳工工种分割和去除材料的主要手段,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加工的质量和加工速度,根据工件材料和厚度选择锯条和锯割方法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其主要考试重点是锯割槽宽、锯割后的尺寸及平面度情况,考试要求为尺寸公差±0.25mm,平面度0.3mm,占总分的比例在10%左右。

1.2锉配

锉配是钳工操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工艺复杂,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钳工工艺、金属材料、公差配合、制图、测量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且要运用划线、钻孔、锯削、锉削等多种基本操作技能。这几年考试的配合方式为均为盲配(也称暗配,是操作本人无法进行修配,要求检查者检查时锯下直接配合并评分)。锉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分析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锉配考试范围主要有平面、曲面、角度的加工及配合,配后平面度0.05mm,垂直度0.02mm,角度

±2′,对称度0.05mm,轮廓度0.05mm,考试要求为尺寸公差0.03mm,表面粗糙度Ra1.6um,占总分的比例在70%左右。

1.3孔加工

考试重点为孔距和孔径,孔距采用L=(d1+d2)/2检测,孔径由塞规综合检测。加工的工艺有钻、扩、铰、攻、锪等多种形式。螺纹孔也是必不可少的考点,主要检测的项目是螺纹底孔孔径、牙型、孔距和螺纹垂直度。螺纹底孔孔径由游标卡尺测量,螺纹尺寸由螺纹塞规检测。该项占比为10%~15%。

2 学生技能考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工艺方案不合理

部分学生考试时工艺方案安排不够灵活。例如,在钻孔的时候等候排队,等钻孔完成了,后面考试的时间却不够了,只能匆匆忙忙的完成加工任务,导致许多尺寸达不到要求。再比如,锉配凹凸体时,有的同学加工时同时将两端角料去除掉,这样导致了对称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2.2测量精度难保证

很多老师在学生平时训练中用的是旧量具,在考试时准备新量具,但没有经过严格精确的校正,导致学生在考场上不能正确控制尺寸,失了许多分。再如,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时间,事先准备好相关角度的成形样板,在考试时拿样板当量具,依靠样板精度来保证工件精度,忽视了精度更高的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等量具的使用,导致测量精度难以保证。

2.3刀具、工具准备不充分

部分考生对考试用的麻花钻、铰刀等没有修磨,由于刀具角度不合理,导致学生钻孔困难、尺寸超差、表面粗糙度不合格等情况。还有考生对新购的锉刀没有进行试用,对切削用量控制不当,导致许多尺寸超差,影响了考试成绩。

2.4考试心理紧张

一些考生由于平时综合模拟练习次数少,考试时心理紧张,压力大,导致在锉削时,手持锉刀姿势变形,继而带来一系列尺寸出错及平面度不达标等问题。

3 提高钳工技能考试成绩的途径

3.1强化基本功操作训练,规范操作方法

要想学生在钳工技能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其基本功是关键。俗话说得好,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优秀成绩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是不断训练和常期积累而获得的。教师在平时训练中要准确无误的进行示范操作,并且将每一步操作要领讲透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训练时,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及时整改。在训练时,难度应逐步加大,加工速度和工件加工精度要求应逐步提高。在每一次的训练结束后,及时做好考试分析及总结,肯定学生的技能的进步,也提出下一步改进的建议,这样学生的进步会很大。

3.2加强制定加工工艺方案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三步骤。第一,看懂图纸,明确图纸上的各项加工内容、加工技术要求以及配分情况。第二,根据图纸检查考试试件材料,尺寸和形位公差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材料有缺陷应及时进行更换。第三,叮嘱学生考试开始时不要紧张,前几分钟主要是仔细考虑,制订出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案,之后再动手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在平时训练中,多印发些工件加工图让学生分析,注意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加工方案,并且与同学进行比较和讨论,再与最佳方案对比,找出差距,逐步养成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制定出最佳加工工艺方案的能力。

3.3提高常用量具的测量精度

通过对近几年试题中“技能考试评分标准”的分析研究,测量技术在考试中的比重逐年加大,现在尺寸分约占总分的35%。测量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相对测量等。所以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千分尺、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等常用量具的结构、原理、测量范围、测量方法入手,反复训练,并且要对所有量具进行校正和检测,提高测量精度及准确度。平时使用量具时必须遵循考试的安全文明操作规范,保管好量具,使用过程中量具要轻拿轻放,只有量具精度精确了,才能保证加工的工件精度。这是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最基本条件。

3.4充分准备好考试所需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钳工技能考试所需工具种类繁多,考前应进行充分准备。工具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工件加工速度和加工质量。

锉刀的准备。在整个考试中,许多尺寸及表面粗糙度由锉刀来完成,所以锉刀在考试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准备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锉刀的类型、规格要准备齐全,粗、中、细都要准备。第二,为方便锉配时角度的清根,必须对锉刀进行修磨,一般修磨出3°~5°的斜角。第三,考试前,要对修磨好的新锉刀进行试用练习,等觉着用的顺手了,尺寸精度等控制都符合要求了,留以备用。

麻花钻、铰刀的准备。新购的麻花钻存在外缘与中心前角差距大、主切削刃过长、定心不稳定等缺点,必须对其加以修磨才能使用。在考试前,需将钻头进行试钻,并检测孔径,检测合格后,以确定其可用性。新购的铰刀也应进行研磨,才能保证铰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锯弓和锯条的准备。锯割技能直接影响到加工工件的速度和加工质量,所以锯弓应选择强度高且比较平直的,最好选用固定式锯弓,这样可以避免因锯弓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锯缝歪斜。锯条准备时,粗细规格应备齐全,数量要带足,锯条质量要高,这样在加工过程中,减少更换锯条次数,节药加工时间。特别注意的是,用于去除内腔或封闭区间余料的锯条应在砂轮上磨成窄条,这样加工,工件既不会变形,还能减少加工余量和提高加工效率。

其他工具、辅助用品的准备。除仔细准备上述工具外,还要对技能考试工量具清单上所列项目进行细致的准备。如,划线工具使用是否应手,划针和划规应事先刃磨;样冲是否刃磨合格;錾子是否刃磨锋利,角度是否合格;铜钳口的位置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工作服是否合身;粉笔、钢笔、切削油、计算器等也都要准备齐全。

3.5调整好学生心理状态

技能考试既是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测试,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大检测。因此,考试前要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

近几年,技能考试都安排了熟悉考场的环节。在熟悉考场时,要求学生对考场的环境仔细观察,比如光线的强弱、钳工工位的高度、台钻的型号、位置,砂轮的位置等,这些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考前要做好学生的减压工作,嘱咐学生考试时不要思虑太多,只要能发挥自己正常水平即可。

机械类钳工技能考试时间为为4.5小时,强度大,所以要求学生考前一段时间内要充分做好体能的储备。例如,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配置了相应的食谱,提供必要的营养,要求学生多吃水果、奶制品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之一。

3.6考前全真模拟训练

考前训练环节要与高考考试环境“零距离”,全真考场场景模拟,能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考试临场经验。学生对平时训练环境和钳工工位已非常熟悉,在模拟考试时,调换实习室,或和兄弟学校交换场地考试,请外校老师监考,抽签定工位,打钢印号等一系列操作,均严格按照机械类钳工技能考试现场要求进行,按照安全文明操作规范进行考试计分。

3.7工件加工完成后的注意事项

第一,为保证加工精度,需要对所有加工表面的边角进行倒角、去除铁屑、去毛刺处理。第二,重新检测加工表面的尺寸,并进行适当的修整。第三,给工件表面上涂上少许机油,以防止工件生锈而影响检测精度。第四,打扫工位,整理工量具。

总之,钳工技能对口单招考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配合和协调,只有在各个方面考虑周全才能使学生考出好成绩。只要我们共同关注,在实际训练中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改进方法,齐心协力,一定能为普通高校输送更多更好优秀毕业生的。

参考文献:

[1]姚琦.江苏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的问题分析与技能训练 [J].考试周刊,2009.12.

钳工试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钳工 竞赛剖析 训练组织 实施参赛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27-01

钳工技能竞赛考验的不仅仅是技工们眼疾手快,对各种量具运用的熟练程度,更考验的是全面技艺,正确认识技能竞赛,运用科学的、创新的培养方式,是提高技能水平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1 钳工竞赛解读

1.1 工具钳工竞赛

如:第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包括理论(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总成绩的1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分三部分进行,即装配体测绘、钻头刃磨及孔加工、钳工基本操作,其中装配体测绘占总成绩的10%,钻头刃磨及孔加工占总成绩的10%,钳工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50%)。

1.2 装配钳工竞赛

如: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装配钳工技能大赛,包括理论(30%)和操作(70%)两项考核内容。其中:实际操作内容为装配零件加工(占实际操作竞赛成绩的40%)机械装调(占实际操作竞赛成绩的60%)天煌教仪“THMDZT-1型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为大赛指定竞赛设备。

1.3 机修钳工竞赛

如: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理论知识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时事政治题占总成绩的10%)。实际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70%(分三部分进行,即刀架拆装、拆画零件图并编写工艺、钳工基本操作,其中刀架拆装占总成绩的25%,拆画零件图并编写工艺占总成绩的15%,钳工基本操作占总成绩的30%)。

1.4 模具钳工竞赛

如:全国机械行业和职业院校首届模具钳工职业技能大赛,应知部分:理论知识、技术答辩。应会部分:根据给定的模具图纸及模具零部(组)件进行检验、修磨、组装调试三部分考核内容。

2 钳工竞赛趋势

参加技能竞赛,比的选手的综合能力,参赛选手需要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今后的技能竞赛将越来越多的检验参赛选手的全面能力与实践经验,这也为训练辅导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选手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对参赛能力的要求

扎实的基本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结合实际。

2.2 竞赛考点设置

“灵”,重点考核基本能力,体现方法“灵”活性;“巧”,重点考核工艺分析,体现操作技“巧”性;“精”,重点考核细节把握,体现形位“精”准度。

3 训练参赛实施

3.1 钳工竞赛选手选拔―― “准”

3.1.1 选拔办法

通过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择优推荐、宁缺勿滥”的原则,每批选拔学生的数量占本专业人数的5%;班主任推荐、实习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相结合,最终由技能竞赛办公室综合考核,确定人选。根据竞赛工种,由技能竞赛办公室组织相关教研室教师参加选拔,根据参赛名额,以参选教师的综合成绩确定参赛选手名单。

3.1.2 选拔途径

学生组以定期性的技能月考的形式,选拔技能突出、成绩稳定的选手;教师组以教学教研能力业绩为前提,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技能选拔确认人选。

3.1.3 选拔标准

针对学生选手主要考虑成绩、态度、吃苦精神、潜质、悟性、心理,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表现等方面因素;针对教师选手主要考虑选手的参赛资格、导师带徒考核情况、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综合业绩等。

3.2 钳工竞赛选手训练―― “精”

训练过程中着重做好五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与严格要求结合、外因与内因相结合、技能因素与非技能因素相结合、训考相结合。

3.2.1 技能训练指导

训练实施计划做到一人一案,明确课日任务,体现日进度、课题目标、周总结;熟悉职业标准和要求,把握辅导重点,突出技术前瞻性,突破关键技能点;参赛选手做好日训练记录和日总结,体现每天的训练任务、进展、得失;训练组及时记录训练信息,每日做好点评,每周召开分析会;设置竞赛实景模拟竞赛,通过竞赛场地布局调整、设备轮换,增设干扰因素等方法,做有针对性地实战模拟、拉练比赛,使选手熟知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和应赛能力。

3.2.2 理论知识辅导

充分发挥团队合力,集中优势资源,采取重点帮扶,设置专业理论辅导小组,对训练组选手进行单独专业理论辅导,使选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步提升,提高参赛选手的竞赛综合实力。

3.2.3 强化选手“软素质”

钳工选手“软素质”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相对概念。在教育领域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还包括创新意识与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抗压能力、点燃兴趣的能力以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等;在竞赛领域是指技能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俗称“非技能因素”。在训练中需注重强化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指导教师积极与选手沟通,了解选手的心理动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心理压力、强化综合心理素质。

(2)对选手加强心理教育,不断鼓舞斗志,确保参赛状态。

(3)赛前心理辅导,减轻选手心理负担、释放压力,“用平常心去对待竞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竞赛,享受竞赛中的氛围和过程”。

(4)辅助选手进行各方面的抗干扰训练,保证选手在参赛中能发挥应有水平,排除比赛时主客观因素对选手的影响,增强选手的自我控制能力。

3.3 钳工竞赛选手参赛―― “稳”

针对参赛过程各环节有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制定相应预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固化,在日常课题训练中进行强化,确保选手在竞赛过程中沉着冷静、有的放矢。

“从脑传达到手,才成为技能”、“技能是带着体温的技术”,要掌握扎实钳工技能往往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积累和忍耐,而要获取钳工技能竞赛的优异成绩更需将人体的本领、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不断的挑战“极限”。

参考文献

钳工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 创新发展

自1992年国家提出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职业技能鉴定以来,不论是社会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企业在职员工职业技能培训,还是关系就业的社会职业能力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是丰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措施,是提升就业水平的前提条件,更是改善民生、提高全民劳动素质的重要基础与保证。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社会人口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须规范与完善

国家提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职业技能鉴定得到快速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日趋被各级领导重视与关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特别是“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被社会接受,企业员工岗位学习技术,岗位培养人才的良好风气日渐盛行。

但就实践来看,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以来,不少行业(企业)的用工制度与国家要求的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仍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某些行业虽经常强调“变招工为招生”,但不少企业的用工仍然是社会上招工的形式,就业资格准入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和企业用工的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做到从技工院校或职业技术学校招用员工,甚至有的单位用工,根本没有经过必需的岗前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企业劳动用工的准入制度难以落实。这些现象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重体力劳动行业存在,甚至在建筑、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高危企业和电子、机械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企业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因此,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把职业技能鉴定放在就业之前,应当成为劳动用工的基本制度,劳动管理部门应当在从业人员上岗前就发挥劳动执法监察的作用,把准入制度、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实施,依法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规范和完善,继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广泛深入的发展。

二、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应与时俱进

技能鉴定的工种、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业结构的调整、变化、更新,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合并了,有的分离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职业标准,是当时先进生产力条件下的先进产物,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实际劳动岗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推广应用,技能鉴定的工种、职业的技术内涵、知识要求、使用工具、操作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职业鉴定的标准仍然未作变化,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现象不仅局限了鉴定工作的开展,也对企业实际用工有一定的影响。以机修钳工为例:钳工是一个技术综合性很强的工种,涉及机械、电器等多方面知识,特别是现代计算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钳工涉及的设备维护、机械维修领域已远远超过了当时对一般机修工的技术要求,但在现行的职业标准中,仍然是80年代的技术要求,甚至高级技师也没有计算机知识方面的要求。特别是机修钳工鉴定,国家推荐使用的培训教材(教程)的内容多是机械加工行业的设备,局限性较大;在鉴定考核中,实际操作的考试试卷也多是钻孔、锉配工件一类的试题,操作上虽有难度,考试者也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但与企业员工在岗位生产的技术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作为机加工行业的机修钳工,实际技术要求差距更是突出。

因此,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与条件考核的试题内容,都应当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与成果的应用进行定期修改。变应当是绝对的,不变只是相对的,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求新,鉴定才能长期保持动力与活力,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职业技能鉴定的题库与考核方式应及时更新升级

职业技能鉴定已开展20余年,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日趋为社会重视。

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管理制度,证书的取得是十分严肃的事情,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的考核都有规范的程序。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鉴定的考试方法,考试技术,特别是实际操作考试的内容,仍有一些需要改进,题库内容需更新换代。例如汽车驾驶员考试,汽车目前的科技含量日益提升,电喷技术、电子技术在汽车的制造中广泛应用,而在汽车驾驶员的考试中还大量存在许多落后的,甚至是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在现有的考试试卷中,甚至还出现“解放”牌汽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技术知识。中级钳工的实际操作试题,基本就是锉配,电焊实际操作考核基本上是以手工氩弧焊为主,数控切割、焊接技术等新技术基本上没有。在考试形式上,传统的课堂考试,纸质试卷仍然是主要形式,现代信息化考试虽有部分题库,但题量欠缺,且使用不多。究其原因,题库、考核的软件技术需要提高升级。有的工种实操试题很难一个人独立完成工件制作,难以对某一个人做出公正的评价。这些现象,都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改革创新鉴定题库,改变鉴定考试技术势在必行。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技能鉴定应当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化考试,实际操作也应当大力提高计算机仿真模拟,依托高科技手段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实施。

四、职业资格证书资格应与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资格一致

钳工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工编程 加工 技师 工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164-04

钳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的鉴定技能考核工件常规下采用CAXA制造工程师2008软件生成程序进行加工工件,但当条件不允许或者手工编程加工更加省时省力时,就应该考虑用手工编程加工工件。文章主要针对钳工技师的实操工件加工采用手工编程进行分析论述。

1 工件分析

钳工技师的实操工件如图1,此工件总体形状较为简单,正面为矩形阶台加圆弧、斜直线、圆柱面阶台、椭圆柱阶台;底面为矩形槽及两个沉孔。

所以只有椭圆柱面阶台的加工需要采用宏程序加工,其他选用简单程序加工就可以了;考虑到节省加工时间,加工上平面也采用宏程序进行加工。

2 简单程序加工部位

2.1 加工底面轮廓

工件用平口钳装夹,保证伸出高度,工件坐标系设在工件对称中心,用直径12 mm的立铣刀加工外轮廓平面,用8 mm立铣刀加工内轮廓,用7.8 mm钻头钻孔,用8 mm铰刀铰孔。

工序1:加工平面12 mm铣刀(可用宏程序)。

主程序

O0001

G90G54G0G40X65Y-35S1000M03;

Z100M08;

Z5;

G01Z0F200;

M98P0100L4;

G90G0Z100M09;

M5;

M30;

子程序

O0100

G91X-130;

Y10;

X130;

Y10;

M99;

工序2:加工外轮廓12 mm铣刀。

O0002

G90G54G0G40X65Y-39S1000M03;

Z100M8;

Z5;

G1Z-12F200;

G41X60D01;

X-59 R10;

Y39 R10;

X59 R10;

Y-29;

G02X49Y-39R10;

G03X39Y-49R10;

G0Z100M9;

M5;

M30;

工序3:用7.8 mm的钻头加工孔。

O0003

G90G54G0X0Y0S500M3;

Z100M8;

G99G83X-47Y27R3Q3Z-30F100;

Y-27;

G80Z100M9;

M5;

M30;

工序4:用8 mm铰刀的铰孔。

O0004

G90G54G0X0Y0S200M3;

Z100M8;

G99G85X-47Y27R3Z-30F50;

Y-27;

G80Z100M9;

M5;

M30;

工序5:用8 mm的铣刀加工内轮廓。

O0005

G90G54G0G40X10Y0S200M3;

Z100M8;

Z1;

G01G41Y20D2F200;

X-9Z-5;

X-37.5,R10;

Y-20,R10;

X37.5,R10;

Y20,R10;

X-10;

G3Y10R5;

X10R16;

G1X26;

Y-10;

X10;

G3X-10R16;

G1X-26;

Y10;

X-10;

Z-2;

Y-19;

X10;

Y19;

X-3;

Y-13;

G0Z5;

G40X-47Y-27;

G1Z-3;

G91G41X6Y0D01;

G3I-6J0;

G1G40X-6Y0;

G90I0Z5;

Y27;

G1Z-3;

G91G41X6Y0D2;

G3I-6J0;

G1G40X-6Y0;

G90G0Z100M9;

M5;

M30;

2.2 加工正面廓

工件反面进行装夹,并用百分找正及分中后,用12 mm的铣刀加工,坐标原点设在工件的左端面。

工序1:加工深度为11 mm的轮廓。

O0006

G90G54G0G40X6Y-45S1000M3;

Z100M8;

Z5;

G1Z-11F200;

G41Y-10D1;

Y0;

G2X10Y6.928R8;

G1X39.569Y24R15;

X76Y24;

G2X88Y18R15;

G2Y-18R30;

G2X76Y-24R15;

G1X56.915;

G2X45.221Y-8.395R15;

G3X15.649Y-7.828R30;

G2X6Y0R8;

G1Y10;

G0Z100M9;

M5;

M30;

工序2:加工深度为5 mm的16 mm的外圆。

O0007

G90G54G0G40X6Y-45S1000M3;

Z100M8;

Z5;

G1Z-5F200;

G41Y-10D1;

Y0;

G2I8J0;

G1Y10;

G0Z100M9

M5;

M30;

工序3:加工深度为5 mm的30×40的椭圆(此工序用宏程序加工,后面讲述)。

工序4:加工深度为19 mm的轮廓。

O0009

G90G54G0G40X0Y-45S1000M3;

Z100M8;

Z5;

G1Z-19F200;

G41Y-20D1;

Y15;

X25.982Y30;

X102R20;

Y-30R20;

X25.982;

X0Y-15;

X-2Y0;

G0Z100M9;

M5;

M30;

3 加工程序

3.1 宏程序知R准备

由于该校的6台数控铣床的操作系统为广州数控厂的990M操作系统,还有一台加工中心是法那克18i操作系统,另外新进的奥地利设备是双系统的(西门子与法那克),故采用A类或B类宏程序进行加工以节省时间。

3.2 加工程序

3.2.1 平面加工宏程序

由于此工件的主体是一个118×78的矩形,故采用开放区域平面加工。

(1)采用B类宏程序可以大大缩短编程时间和加工时间,并有利于修改与精确加工,如图2所示(X、Y分中为G54原点)。

注:这里的条件表达式(第n次循环结束时刀具在各点的Y坐标值)参考图3推导:

点a: Ya=#4

点b: Yb=#4-#14=#4-0.8×#3

工件上边缘点c: Yc=#2/2

刀具上边沿点d: Yd=Yb+#3/2

显然,当Yd

(2)采用A类宏程序加工比较复杂,程序段较多,计算工作量多。文章不做叙述。

3.2.2 椭圆阶台加工宏程序

此工件的最上层有一个长半轴为40短半轴为30的椭圆阶台,用圆弧去拟合椭圆加工出来的形状差别大,只能采用宏程序进行加工。

(1)用B类宏程序加工此椭圆阶台。

由于此工件是椭圆只是对与X轴方向偏移20 mm,与Y轴对称,且没有角度方向上的旋转,所以可以取消#3=(C)即椭圆长半轴的轴线与水平的夹角(+X方向)为0度的设定,在程序里取消坐标系旋转的设定。

(2)采用A类宏程序加工比较复杂,程序段较多,计算工作量多。文章不做叙述。

4 结语

采用手工程序加工此钳工技能考核工件,方便快捷,节省了加工时间,又能提高钳工技能水平,进一步体现现代钳工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德强.CAXA数控铣CAD/CAM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数控大赛试题・答案・点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钳工试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日本;职业技能竞赛;开放性;品牌效应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0-0093-04

自1963年起,日本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已连续举办51届,其组织工作和选手训练已日臻成熟。赛事的举办使日本国内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人学习技术和技能,从而促进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日本职业技能竞赛概况

日本的职业技能竞赛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地方(都道府县)性的职业技能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同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技能竞赛。第二层级为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每年11月~12月举办,由各地区轮流承办,其目的是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技能的氛围,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学习技能、追求卓越。各赛项的冠军将得到“厚生劳动大臣奖”,同时各赛项的前两名将作为世界职业技能竞赛的后备选手进行培训,参加世界职业技能竞赛。日本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自1963年举办第一届,至2013年已举办51届。第三层级的赛事当属世界职业技能竞赛,自1962年起,日本每年都参加世界职业技能竞赛,并承办三次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在总共参加的32次比赛中,日本选手团体成绩8次第一名,9次第二名,7次第三名。本文重点分析日本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

二、赛项分析

日本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共有27个赛项,后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逐步增加到40余项,近十年来竞赛项目一直保持在40个左右,赛项名称和内容也变化不大。2013年第51届全国技能竞赛有六大类40个赛项,具体见表1。

(一)赛项设置与世界技能竞赛接轨

日本自1962年参加第11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迄今已有50余年的参赛历史,并在1970年、1985年和2007年三次承办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与其国内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有关。日本全国技能竞赛的赛项设置与世界职业技能竞赛的赛项大部分一致,涵盖了世界技能大赛80%以上的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优胜选手再经过6个月的培训参加世界职业技能竞赛。

(二)更注重人的技能魅力

日本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赛项内容更注重人的技能,尽量减少机器的作用。例如,车、铣两工种的赛项难度相当高,形状复杂,尺寸精度相当我国IT5~IT6,表面粗糙度为Ra1.6,世界技能大赛使用的均是数控机床,而日本的数控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顶尖水平。但日本国内竞赛采用普通机床,他们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尽量要展现人的技能魅力,纯粹依靠手工的机械加工就能实现微米级的加工。他们最担心的是企业内部一些传统手工技能能否保留下来,手工操作比数控操作更能锻炼职业素质,如精益求精、体能心智、工艺能力等。但他们在国际大赛集训阶段会使用数控机床和软件[2]。

(三)技术与技能并重

日本全国技能竞赛试题难度高,对选手的技术、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尽管试题提前2~3个月公布,但要想得高分并不容易,以两个赛项进行说明。

1.模具钳工赛项[3]

在模具钳工赛项中,要求按图纸制作一个两工位的级进模,需要制作的零件有1个凹模、2个凸模、1个卸料板、1个侧刃共5个零件,再将其进行装配,要求凸凹模单边间隙为0.05mm,并冲出合格工件。毛坯为板料或棒料。比赛时间共8小时45分,其中,机加工时间为3小时,钳工时间为5小时45分。这不仅要求选手具备高超的装配钳工和机加工等动手能力,还要求选手具备较强的识图能力,模具结构知识和加工、装配等工艺能力,另外对选手的体能心智也是一个挑战。尽管选手提前2个多月进行训练,但仍有一半以上的选手竞赛成绩为零分。

2.焊接赛项[4]

焊接竞赛内容有四项:一是铝合金的钨极氩弧焊(交流)。二是不锈钢的钨极氩弧焊(直流)。这两项任务均是焊接一个空间立体结构,焊后进行焊缝及结构尺寸的外观检测评定。三是V型坡口对接(立焊)和单V型坡口对接(横焊)。四是结构钢容器的焊条电弧焊,该任务是焊接一个方形封闭容器,焊后除进行焊缝及结构尺寸的外观检测评定并进行水压试验。四项竞赛任务须在4小时20分钟内完成,另外再加20分钟清扫时间。四件作品均需选手按比赛项目图示要求进行装配点固、焊接,在规定时间未完成的作品不计成绩。除任务三外,其余三件作品均规定有平焊、立焊及全位置焊,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考察要求比较全面。焊接涉及多种金属材料、多种焊接方法、多种焊接材料、多种焊接位置,要焊出合格工件,就必须对相应的钢材、焊材有充分认识,对相应的焊接工艺方法、焊接设备特点、焊接材料、焊接应力与变形有所了解与认识。因此,虽然没有理论考试,但对技术知识的要求已包含在比赛项目中。对选手的焊接操作技能要求更高,选手必须熟练、准确并迅速,不能有多余动作,否则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在第51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焊接赛项成绩较好,33名选手有16名成绩在80分以上。

三、竞赛选手特征分析

(一)参赛选手人数特征

近年来,日本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2013年第51届日本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达1127人,人数最少的赛项为6人(弯曲钣金),最多86人(建筑木工),各赛项参赛人数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该工种社会需求量的大小。

(二)选手的年龄及性别特征

为了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日本全国技能竞赛只允许23岁以下人员参赛,图2显示了第51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选手的年龄特征[5]。从图2可知,选手年龄最大23岁,最小只有15岁,主体为20左右的青年人。日本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从低龄抓起,各大企业从技校挑选优秀学生进入公司培训,这些人以后将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并代表公司参加全国和世界技能大赛。

第51届全国技能竞赛1127名选手中,男性选手918名,女性选手209名,女性选手比例较低,为18.5%。尽管日本政府鼓励女性选手参赛,但由于日本传统习惯的影响,效果并不理想。

(三)参赛选手来源特征

第51届全国技能竞赛的选手只有27%来自于学校与培训机构,73%来自于企业。其中,机电类和金属类竞赛项目的选手大部分来自于丰田、本田、日立、三菱、日产、佳能、松下等知名企业。日本大型企业均有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既有工业大学,也有技工学校和技能培训中心,他们参赛的积极性很高,认为通过参加国内和国际职业技能竞赛,可为青年技术工人树立榜样,提升公司整体技术水平,还可以对外界宣传企业,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获奖选手训练情况

日本中央职业能力开发协会对第50届全国技能竞赛41个赛项的优胜选手进行了调查,有32个赛项选手作了回答[6]。当被问及进入公司时是否具备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时,有56%的选手回答几乎没有,有38%的选手回答具备了基础知识和技能(技能鉴定3级),有6%的选手回答具备了充足的知识和技能(技能鉴定2级)。可见,大部分选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企业培训得到的。其中,一半以上的选手工作年限为2年,获奖选手进入本公司年限调查结果见表2。

当被问及全国技能竞赛选拔之前是否参加过基础训练时,有47%的选手回答没有参加过基础性训练,有53%的选手回答参加过基础性训练,其中,大部分选手刚进公司就参加训练,基础性训练时间大部分在1000小时左右,最多的近4000小时。

基础培训以实操为主,同时兼顾理论培训,理论培训时间比例见图3。

当选手经过选拔赛,正式成为全国技能竞赛选手后,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平均训练时间为10.6个月,约1528小时,其中,理论培训只有65小时。培训方式有的是完全脱产培训,有的是完全在职培训,大部分是二者兼而有之,但以在职培训为主,具体见图4。

四、竞赛组织特点

(一)大赛的组织

日本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由厚生劳动省、中央职业能力开发协会主办,地方政府承办,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各都道府县等部门协办,在全国各地轮流举办。每一届都成立相应的大赛组委会和大赛运营委员会,并建立专门网站,大赛的各种信息均在网站上。大赛组织严密,服务周到,效率很高。

(二)公平公正公开

绝大部分赛项试题均提前2~3个月,供选手研究训练。这一办法有效防止了猜题、泄题等漏洞,促进了公平竞争。虽然赛题提前公布,但由于赛题难度大、时间紧,根据选手得分情况看,成绩还是差别很大,得分较分散。

比赛场地大部分设在体育馆、展览馆、公园以及职业训练中心,场地开阔,赛项集中,便于吸引市民参观,同时,可有效避免参赛选手的主场之利,最大程度体现公平公正。

日本的全国技能竞赛的裁判评分方式与我国相似,评分裁判不去竞赛现场,监考裁判不参加评分。选手完成的作品由现场监考裁判人员编号加密后转评分裁判检测、评分,确保评分的公平、公正。

(三)开放性特点

日本全国技能竞赛期间,同时举办数十场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技能表演,制造乐趣体验,地方文化、美食及特产展示,企业、团体、学校展示,文艺演出,烟火晚会,亲子活动等,每届参加人数10余万人,预计2014年爱知县全国技能大会参加者人数可达18万人[7]。这些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对技能的关注,在社会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能的氛围,同时宣传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及企业,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央能力会.「第51回技能五全国大会催~若き技能者たち「技日本一を目指して~11月22日(金)から25日(月)まで千の幕メッセをメイン会に催[EB/OL].[2013-11-18]..

[4]第51 回技能五全国大会「溶接 技一括ダウンロド [EB/OL][2013-11-01].http://javada.or.jp/jigyou/gino/zenkoku/n_51/kadai/09/09_07ikkatsu.pdf.

[5]第51回技能五全国大会 参加者名簿[EB/OL].[2013-11-01].http://javada.or.jp/jigyou/gino/zenkoku/51th_ mei bo.pdf.

[6]第50回 者の状について[EB/OL].[2013-10-01].http://javada.or.jp/jigyou/gino/zenkoku/n_50/50_tyousa_kekka.pdf.

[7]第52回技能五全国大会 大会概要[EB/OL].[2014-02-01].http://aichi-wa za.jp/outline/ginougorin/.

On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in Japan

ZOU Ji-quan, LIU Xiao-mei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Tianjin, 300410, China)

钳工试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学交替课程;驾证式;考核评价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0

1引言

1.1高职院校考核评价方式现状

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对考核的手段和目的认识存在误区、考核形式单一、内容不合理、学籍管理不科学等。[1]如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校采取“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和侥幸心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1.2“驾证式”考核评价内涵

我院“工学交替课程”是一门核心综合类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中以机电产品为项目载体开展案例教学。采用驾证式并融合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和技能实操考核两部分。[2]理论和技能实操考核如有不及格的情况则要分别补考,只有两部分成绩都合格才能通过课程考核。

1.3实施“驾证式”考核评价创新的目的与意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要大力推进专业理论和实际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过程灵活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培养模式。[3]通过构建我院制造类专业工学交替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的创新,强化机械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技能要求,使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2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为例,实施“驾证式”考核改革与实践举措

2.1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生产岗位的需要等方面来整合课程内容,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将这门课程分成三个基本模块,每个模块又选用6个企业实际产品案例作为教学型项目案例进行讲授,6个生产型项目案例作为学生生产型训练项目案例。通过生产型项目的设计、加工、装配、调整、试模等工作过程进行“驾证式”考核。

2.2实施“驾证式”考核改革与实践举措

考核分为平时阶段性和期末终段性考核两种。

2.2.1平时阶段性考核

(1)设计阶段模块阶段性考核

每位同学根据教学型项目案例完成生产型项目案例的模具设计。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模具图和设计说明书给予综合评分。

主要考核内容: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绘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的正确性。

(2)模具零件加工阶段模块阶段性考核

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4人一组,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个部分或几个零件进行加工。运用各种加工手段,包括普通机械加工、钳工、特种电加工、三座标测量等,按照加工工艺规程要求,将实际模具零件产品加工出来。

根据学生各加工项目的实际动手能力、操作水平和制作的模具零件作品以及各子项目的训练小结由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技师共同进行综合评分。

主要考核内容: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普通机械加工操作技能;特种电加工操作技能;三座标测量操作技能;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模具装配、调整、试模阶段阶段性考核

让学生根据总装图要求,编制模具装配工艺规程卡。确定模具零组件的装配顺序、装配基准、装配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选择装配工具与设备、试模检验方法等。

每个学生必须按装配工艺规程装配一套完整的模具。由指导老师和基地技师一同根据每人的装配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分。

主要考核内容:装配图识图能力;模具零件和组件的装配顺序正确性(有无漏装、错装零部件);装配基准选择的合理性;装配方法的正确性;装配工具与设备使用的合理性;试模零件检验的合格程度。

2.2.2期末考核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综合技能》课程采用“驾证式”并融合高级模具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证(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应知)考核和技能实操(应会)考核两部分。

学生都要进行理论(应知)和实操能力(应会)的分别考核,只有两部分考核成绩分别都通过后,本课程才能通过;同时又结合我院机械行业技能鉴定模具东阳点工作的开展,按照国家模具工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模具工技能鉴定,技能鉴定也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分别考核,分别通过。两部分考核成绩均达到高工模具工标准者即发给国家劳动部授权的模具工(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施“高级模具工”考证的“驾证式”考核方案,将学生的模具工技能鉴定成绩作为《冲压模设计与制造的综合技能》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应知部分同用一套试卷),不再另安排期末考试。

主要考核内容:理论(应知)考核内容(占总成绩30)由具有模具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质的老师根据高级模具工职业技能鉴定应知部分考核试题类型、题量、难易程度要求进行组卷和考核。

实操(应会)考核内容(占总成绩70)每个学生按操作规程完成一套模具的装配;高级模具工考证学生根据自愿申请,符合规定另增加一项考核内容,即按图加工,制作一个模具零部件。

由具有模具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质的老师根据高级模具工职业技能鉴定实操要求进行考核评定。

2.2.3学期成绩评定

将三个模块平时阶段性考核平均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未考核成绩(占70)。

3实施“驾证式”考核评价方式的实施效果

采用这种“驾证式”的考核方法,使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融合;高级模具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完全融合。将阶段性考核与终段性考核相结合,模块化考核与综合性考核相结合,实现了“课证融合”的“驾证式”考核新方法,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据调查,我院制造类学生大部分在顶岗实习中己找到了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如模具设计、模具造型、模具钳工、模具特种加工、模具装配等岗位工作。

4结束语

实践证明,采用“驾证式”考核创新,具有很好可执行性和可考核性,适应制造类专业特点,符合专业教学规律与学生心理预期。采用“驾证式”考核方式来促学习、求真知,练能力,让学生拥有学历和职业技能两块“敲门砖”,让他们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的舞台上,有了敢出拳、出重拳的底气。所以,它作为制造类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环节,无论对学生成才还是对教学改革,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钳工试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优化设想;实施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课程简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现代制造技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车削、铣削、刨拉镗削、磨削、钳工、数控加工和点火花等内容。

2.分析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及操作练习,达到知识、能力、素养三提高。知识能力为掌握材料、热处理、机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能力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进行电焊、切割、机床加工、质量检测等基本的操作,打下职业技能的初步基础。通过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能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集体合作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

3.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工程材料、热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等基础内容进行取舍、优化,以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主线,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相关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和生产的特点,整合后形成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

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知识点项目,每个项目体现不同的知识点,并且注重项目任务的详细描述、技术知识与项目任务的相关性。授课计划根据各专业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将重点内容进行重点保证,一般内容作综合介绍,可讲不可讲的内容不讲,留给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安排表

注:安排的工厂参观亦可改为视频学习;先进加工工艺介绍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优化教学条件

1.理论课教学条件

优化教学内容理论课的教学条件比较容易满足,需要一件机械类的教室,可以和机械设计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通用,四周有基本的机械零件等,烘托教学气氛。教师工作台设多媒体教学设备。

运用成熟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视频作为教学的主要展示手段,运用实物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现场感,运用试题库辅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强度。

2.实践课教学条件

实践课要有比较固定的操作场所,如电焊、气割、机床等设备若干套。如,电焊设备可以配备交流焊机、直流焊机、CO2保护焊机、自动焊机等,机床要尽量以数控机床为主,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简单的加工中心等。安全教育要放在首位,每小组人数控制在12人之内,各小组设助教1名,各班级设指导教师2名。实训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可增加设备的台套数,以方便教学。

3.师资教学条件

师资的配备注意教师团队的建设,理论课教师必须从事实践教学,高水平的技师上实践专题课。这样既照顾了课程的整体性,又使学生接触高水平的技师,对学生将来的职业产生有利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1.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教学中要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以学生能动手、能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效果检验的重要标准。

适当地运用加工原理的动画和虚拟实训,网上实验及习题库,立体化教学系统,最大化地利用时间,培养高理论水平的人才。

教学适宜深入浅出,相信常识的深度与魅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容易的、有乐趣的。

实践教学中,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对实践教学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以达到用相对较少的资源、较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现场教学,提升教学的便利性。

抓住总复习的时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模拟考核,深化理论基础。

2.课程考核

考核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兼顾过程,鼓励创新。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机考实现,实践内容通过现场评定。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面向新技术、新科技,对参加高水平竞赛的学生,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

课程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观努力,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严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方案为目标,不断地优化课程设计与改进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日日新,与教学一起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钳工试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电专业;对口单招;技能训练;成绩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50-01

对口单招是职业类学校学生上高等学府深造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技能考试是对口单招考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自技能考试改革以来,机电专业的考试内容划分为钳工和维修电工各占150分,占总分的30%。所以,加强单招技能训练,提高训练效果,争取技能考试得高分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能考试成绩,让学生真正掌握实训技能,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本文根据对口单招机电专业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和训练成绩。

一、以实例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用”与“有趣”引路,大胆引入小课题,常见的有日光灯的安装、两地控制电路的安装、电动机的拆装、电动机的正反转、电风扇的转动等课题。教师通过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中的兴趣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辅以广泛开展探知的时间和空间,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创设真实的情境。如一些学生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教师可在实习课中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比如,上“日光灯故障的检修”一课时,教师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检修有故障的日光灯。这样,就能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故障的原因,找出故障点。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解决小家电线路故障的实际问题。而当学生看到自己维修好的电路正常运行,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习电工专业的劲头就更足了。

二、 以历年试题为例,精心指导,严格要求

近几年的考题呈现多元化趋势,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必须精心指导,严格要求,整体把控,系统训练。

(1)狠抓试卷理论分析。电工技能考核除了接线之外,还有50分的理论题(包含判断元器件质量的好坏、数量以及电路的不带电检测)。在平时练习时,教师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自己粗心,将该得分的题目做错了,这是非常可惜的。理论题比较简单,教师在训练时应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将他们做错题目的可能降到最低。

(2)狠抓实际操作部分。例如,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功能和工艺两部分内容。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原理正确接线。其次要求学生接线工艺必须符合要求:一是布线通道尽可能少,同路并行导线按主控回路分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板布线;二是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不能交叉,布线应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变换走向应垂直;三是布线顺序应以接触器为中心,由内向外,由低变高,先控制电路,后主电路,以不妨碍后序布线为原则。只有经过不断训练,做到功能与工艺的完美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

(3)严格控制实际操作时间。技能考试有时间的限制,以电工为例,时间为2小时,学生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分析其原因,是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没有给学生紧迫感、没有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时间观,造成学生技能操作慢。所以,在平时训练时,教师一定要根据项目要求,将时间合理分配,争取能够提前20钟完成。例如,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整个电路的完成时间是90分钟(其中元器件清单的填写、元器件的测量、电阻的测量一共需要10分钟,辅助电路的连接花1个小时,主电路的连接花30分钟),剩下的20分钟用来通电和检查电路。因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通电都能一次性成功,所以教师必须要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时间用来检查电路。只有每次训练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考核,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速度,从而真正做到练习即考试、考试即练习。这样,学生在高考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沉着应考。

三、完善模拟考核机制,让学生提前进入考试状态

考生的心理素质也是决定考试成败的关键。有些平时训练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在考试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失误,让人非常惋惜。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进行试题模拟训练、交换场地练习等。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熟悉考场环境,熟悉考试流程,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接线、出现问题之后快速地排查故障。

四、结束语

总之,在技能实训中,教师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迅速地提高他们的技能训练成绩。技能既是职校的灵魂与核心,也是学生进入高校的敲门砖。因此,搞好技能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准,会让学生更快地踏进大学的校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