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战术

心理战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理战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战术范文第1篇

一、用健康的育人心理去教育学生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灵魂,班主任的作风直接影响着班风。所以,要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健康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态去感染学生;尊重学生不使学生难堪,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批评学生要有艺术性,让学生自己在做错之时受到良心的责罚,不高声训斥,不动怒。

2.精湛的教学技艺、精深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也是做好班主任的必要条件。所以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更新观念。这样学生对教师就会由一般的尊重转化为敬佩,继而自觉自愿服从教师的教导,为班主任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积极实践,勇于反思。只有心系教育,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成为一名好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永远的良师益友。

二、用慈爱之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使笔者明白,用慈爱之心帮助学生,是调整学生心态的最好方法,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宝。“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班主任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班主任只有热爱学生,全面关心爱护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和学生接近,实现情感交融。只有情感交融,学生才愿意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班主任倾吐,班主任方能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时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热爱和尊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大部分的留守学生,他们远离父母,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心与爱护,特别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种渴望就更加强烈。因此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密切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力保障。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是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三、用真诚的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真诚地赞美学生,会增强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比教师去责怪、去埋怨会有效得多。这样会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从而引发出潜力。有人说,信心是奇迹。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理建筑工程师”,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永远信心百倍,不被挫败。

四、掌好学生的心理之舵,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保障,是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谈心是最好的途径,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宽松的情境中明白道理。因此,班主任应对本班的学生分层次地开展谈心活动。

1.优等生往往比较自信,有时表现出自负,影响人际关系。对他们要采用不定时的提醒式交谈,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用暗示的语言,指出他们的不足,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2.中等生的思想最有可塑性,他们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拼搏精神弱,缺乏前进的动力,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这部分学生要及时开导、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奋起拼搏,成为班级奋进的主力军。

心理战术范文第2篇

关键字:高中篮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一、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出发点。”强调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因此,“健康第一”思想是高中篮球教学的主导指导思想。《纲要》中还规定了“运动参与目标是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然后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由此可见,在高中篮球教学中不仅要着眼于当前在校时期,还要放眼于学生的未来、直至终身。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体育锻炼方式的关键时期,校园又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体育意识。由此可见,终身体育是对体育教学的一个根本性要求。因此,高中篮球教学训练工作中首先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稳定的体育锻炼意识、掌握必备的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促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重新审视篮球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21世纪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教学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持续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以利于培养体育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学习,养成锻炼习惯的体育教学发展趋势,在普通高中篮球技术课程教学中其思路是:移动技术教学内容定位于短距离的急停、转身和跨步的教学;传球技术教学内容锁定在双手头上传球、击地传球的教学;投篮技术教学内容放在贴身投篮、后仰投篮的教学上;运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转身运球、胯下运球的教学上;突破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交叉步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的教学上;抢篮板球技术的教学内容放到冲抢篮板球、单手点拨的教学上;在技术理论方面,应增加篮球运动技术原理分析及其心理问题方面的教学。

三、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选择

在篮球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存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我们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但教学过程并非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简单累积,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非是无限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必须有个限度,以免使教学变成不断变换活动方式的万花筒,分散了学生对教材实质内容的注意力。所有这一切还要求教师针对每一种具体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要把它们最恰当地结合起来,而不能机械地追求方法的多样性。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还应具体地判断每一种教学方法实际运用的可能性。教学方法的优选要从教学效果最优化着眼,选择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方案,要将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察和运用。系统的优势在于“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系统中的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起来,就能获得单个要素不具备的新质和功能。根据技术的相关性,把技战术教学方法作为一个总系统进行设计和运用,以实现篮球技战术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四、战术意识中的攻防转换意识的培养

篮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战术活动的实践基础上,运用自己专项知识、身体素质、运动技术能力的总和。它是在战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以身体活动能力为基础的技术动作,又是战术活动的主体,它是通过学习、训练、比赛逐步形成的。只有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能提高运用技、战术的能力,战术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而战术意识的提高,重点要做好攻防转换。其形式分两类:一是进攻转入防守,如投中、违例或犯规,传接球失误,对方抢篮板;二是防守转入进攻,如抢到篮板球、抢断成功、对方投中、掷界外球等。篮球新规则中30s的规则和国内24s与7s的规定促进了篮球技术朝着快速、灵活的方向发展,还要求比赛双方必须具备多种针对性较强的技术配合,乃至短时间内的战术配合方法,能够娴熟的恰当运用战术配合,以应付不同的临场变化。攻防转换的关键是速度,然而欲速则不达,有计划有目的的稳中求快,灵活多样的攻防转换才更富成效,所以说,在高中篮球教学与训练工作中,攻防转换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五、篮球无形战术的创新

篮球战术分为有形战术和无形战术。无形战术是看不到摸不着而在场上不时地在起作用的战术,宽泛的讲就是生理心理战术。生理心理战术是攻防运动员利用各种技战术在攻防时对对手施加生理压力,使对手在攻防时感到畏惧与压力,从而导致心理变化,进一步形成心理战术的效应。在当今篮球运动员水平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生理心理战术的成功实施是比赛获胜的关键,世界重大篮球赛上,许多强队被弱队打败就是由于赛前对对手估计过低或对困难估计不够,而在比赛时对手不停地对其施加生理心理战术,使其在攻防中都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心理崩溃和最后的失败。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梦6队在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只获得了历史最差成绩第5名,首要的原因是自己生理心理战术施加的失败,其次是对手生理心理战术的成功运用。因此研究无形战术的创新是摆在我国篮球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任务。无形战术创新方向应该在规则允许且不违反体育道德的情况下,研究它的有效实施、怎样干扰对手、暂停及换人战术运用时机和怎样利用有形战术去实施无形战术等等。

参考文献:

[1]邵旭军.浅谈高中篮球课多元教学模式的试验效果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22.

心理战术范文第3篇

围捕战斗是警方以机动方式占领和切断作战对象的一切逃窜通路并对其进行抓捕的战斗样式。围捕战斗与各种进攻型作战样式都可能结合使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常见性。了解和掌握围捕战斗中作战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的战术方法并最终取得围捕战斗的胜利具有积极意义。

一、 围捕战斗对象的心理分析

围捕战斗从作战过程来说,进攻方即警方的准备相对充分,而防御方即犯罪人方面则准备不足。从后者的角度讲具有发生比较突然的特点。同时,整个作战过程具有时间相对较短,双方对峙性较强,互相暴露点较多等特点。由此决定了围捕战斗中的作战对象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应激反应强烈

“应激反应”是人在遭受到突然的、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刺激后出现的一种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防卫性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围捕战斗发生的突然性是引发犯罪人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在突然遭到围捕,安全需要受到威胁时,犯罪人常常出现的意识狭窄、认知错误、记忆失常、行为失错等现象就是这种心理的具体表现。应激反应产生后会促使犯罪人的动机发生变化。变化的总体走向或者是产生外在的攻击性行为;或者是由于畏惧、恐怖而产生内在的终止性的心理及行为。

(二)紧张程度高,恐惧心理突出

围捕战斗中,交战对方在力量对比上悬殊较大。警方在人力,物力上一般都处于绝对优势,而犯罪人方面既无外援、又面临单兵作战,处于及其容易被捕获、无退路可走的境遇,因此其神经反应比较强烈,心理紧张程度会快速上升,恐惧心理会极度突出。这一特点发展的后果往往有二:一是由此而放弃抵抗,缴械投降,束手就擒。二是由此而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决意挣扎,甚至产生绝望心理而发生自杀性行为。手中掌握有被劫持的人质或其他可以依靠的重要资源条件的会以此为筹码要协警方,以求生路。

(三)心理冲突不断,动机变化复杂

在围捕战斗开始之后和结束之前,尤其是出现相持局面的时候,这种特征在犯罪人身上的表现较为突出。一般来讲,围捕战斗如若不能实现速战速决,而是进入胶着、相持阶段后,犯罪人的心理会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应急反应会逐步减退,紧张、恐慌心理会随着对战斗气氛的反应而逐渐得到缓释,逐步趋于平和甚至冷静。此时他们往往会根据和结合自己犯罪的轻重程度、当前所处的客观景况、战斗发展的可能结果、自己行为选择的成败机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行为的方式。但由于围捕战斗现场环境气氛和警方战斗姿态的影响,犯罪人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反复考虑这一问题。投降还是抵抗?坚持还是放弃?两者的结果如何?哪个更对自己有利?这始终是萦绕在犯罪人心理中既难知难解而又必须决断的问题。他们必须在短期内做出抉择。由此导致犯罪人内心的冲突和反应会十分剧烈,动机的变化短暂而复杂。有时出现彷徨,迷茫,焦虑。在此情况下的心理决意和行为选择往往更多的受个性、气质特征和一时一事的影响,因而也会给警方的分析判断增加一定的难度。

(四)心理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围捕战斗对象对战斗结果有的报有侥幸和幻想获胜的心态,有的认为手中有可以阻挡警方采取攻击行为的武器(如自身条件,人质条件,利于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等等)。但同时对这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到底会发挥多大作用又不能完全肯定,无法做到心中有数。由这种矛盾导致的犹豫,彷徨,焦虑,急噪,反复心理在战斗进程中十分突出。而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对心理决意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其心理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两极化特征。这种特征既可能促使其自动放弃抵抗,缴卸投降。也可能坚定其负隅顽抗,对峙到底的内在信念。

二.围捕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围捕战斗包括“围”(占领和切断对象逃窜之路的活动)的过程和“捕”(捕获之)的过程。在围的过程中作战双方的心理战是间接的,而在捕的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战是直接的。依此对围捕心理战的时机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认识和掌握。

1、包围阶段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警方的包围活动一般来说要求具有隐蔽性。因此大多数包围活动是不为作战对象所了解的。而心理战的前提是要通过信息的传递促使对方发生心理反应,进而产生判断并决定行为走向。因此,在包围过程中,实施心理战的时机只能确定在包围活动完成之后。当然,如果作战对象在包围行动完成之过程中就发觉了警方的行动则应即刻向对方施以心理攻击战术。

2、包围行动完成后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围捕战斗从包围行动完成到整个战斗结束之前是战斗的关键时期,也是双方的心理互动最为强烈的时期,其间战斗情势变化可能较快,也较为复杂,因此整个过程都蕴涵着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①被围初期:对毫无准备或警觉警方包围活动的作战对象而言,由于突然之间身陷胡同囫囵,且客观上已无路可逃,因此其心理防线会不攻自破。所以几乎不需要进行心理战斗。只要战斗方法得当即可达到战斗目的。而对其他有准备的作战对象而言,被围之后应即刻开展心理战术。包围态势的形成会对作战对象的安全产生极大影响,此时原有的逃窜心理已失去了客观外在的条件。”大难临头,无路可走”的心理必然产生,其心理承受力已大不如以前,所以及时发起心理战,进行施压、震慑往往会起到摧毁心理防线的效果。

②对恃时期:有的战斗对象由于种种原因在即便被包围后仍不愿俯首投降。而警方如果因客观因素一时又不能结束战斗时,围捕活动将必然地进入到双方的对恃阶段。此时,必须认识到”对恃”条件下战斗对象在心理上尽管具有较强的顽抗性,但其心理绝不是单向的。在单一的对恃行为的背后其心理活动仍然具有复杂多样性,具有较快的变化性。警方必须及时分析研究其赖以对恃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了解判定其心理需求的内容,寻找其心理弱点之所在。在此基础上当作战对象出现注意力过于集中、思维和意识领域比较狭窄、特定需要凸出、情感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形时应即刻抓住上述有利时机,实施纵容,劝说,扰智等心理战术。如果作战对象的上述心理及行为表现不明显,不利于发起围捕行动时,警方应适时适度地用一定的行为、语言、条件、对之进行心理刺激,促其心理发生变化,为实施心理战斗并进而捕获战斗对象创造有利条件。

三.围捕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方法

围捕战斗中战斗环境的特定性,战斗过程中的对恃性,战斗防御方(犯罪人)心理变化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警方不宜长久地使用这一样式,理想的战斗方式应该是速战速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警方必须在使用大量物质性攻击方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使用精神战即心理战法。以期能快速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从根本上制服对方。在进行心理战时,必须结合战斗场景情况,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或综合交替使用各种方法。

(一)通过大造声势,进行心理压制

围捕从顺序来讲分为两个阶段,即包围和捕获。一般来讲,包围是警方单方的活动,包围讲求隐蔽、秘密、力求避免被对方发觉,给其留下战斗准备时间。由于在包围阶段,战斗双方尚未正面接触,典型的心理战斗尚没有正式爆发。而当警方形成包围态势,捕获行动即刻或已经开始后,正面的心理战也随之打响。在此阶段,警方主要的战法应该是营造声势,给对方制造心理压力,促使其心理防线瓦解。使用心理压制法的主要途径是在客观上进行物质性的造势,如在作战力量对比上要形成优势:在工具、武器、装备及辅助手段(如警犬等)的配备上显示优势,从而使对方有大兵压境,无处可逃,无法抵抗或抵抗无效的心理感觉。在围捕势态的形成及兵力、装备的有意暴露展示上要做到突然,并在情况、时机把握准确的基础上,快速发起战斗,以造成对方注意不到,反应不及,准备不周,为战斗的进行创造有利的可以利用的机会。

(二)通过宣传鼓动,促进心理悔悟

宣传战是心理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围捕战斗中,心理宣传战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该法在围捕战斗打响后即可实施,在战斗出现胶着状态时,更应使用。宣传战的具体方法是采用政策攻心。通过给战斗对象讲情法律规定和抵抗后果,讲明战斗形势,规劝其放弃幻想,促其悔悟,主动投降。实施这一战法的前提是对战斗对象的罪行,性格特征等情况要掌握清楚,作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尺度有节。要防止过激,因其产生错觉和错误认知而适得其反,助其气焰。

(三)通过亲情感动,劝其主动配合

亲情感动是指在围捕战斗中,经过警方宣传鼓动或战斗攻击而效果不明显,战斗对象仍在抵抗或战斗中出现对恃局面时,在警方的主动策划、指挥之下由战斗对象的亲人或对其有较大影响力的朋友与之进行对话交流,劝其主动配合警方工作的方法。亲情感动法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准确地了解战斗对象的情感需要,确定亲情因素在其心理中的地位,作用,避免“对牛弹琴”。二是要物色好关系人,掌握住他(她)与战斗对象的关系。三是要与关系人共同设计好对话交流的内容、方式,做到情真意切。避免出现适得其反或有损于关系人人身安全的后果。在围捕战斗中,亲情感动法使用得当,往往会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这种战法不论战斗对象之罪行是否严重,凶残性是否较强,顽固心理是否严重,只要他(她)特别看重与特定关系人的某中情感或感情则可适用。

(四)注意力分散法

在围捕战斗中,想方设法打破甚至摧毁战斗对象的心理防线是心理战的重要任务。如果作战对象心神若定,观察力、分析能力较强,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或者较强的程度上,表现的特别集中、统一、敏锐,则在其态度上会出现持久地坚定性。所以在战斗进行中,警方必须以各种方式方法(如制造假象,多头或梯次轮番进攻,武力攻击和政策攻心结合进攻等等)对战斗对象不间断地进行刺激,破坏其心理防御体系,使其精力难以集中,在行为上出现防御缺口,为攻击战斗创造机会。这种心理战方法在完成包围、进攻受阻、而战斗对象又顽固抵抗时较多使用。使用得当既可起到防止抵抗行为过激和升级,又可巧妙地转移战斗对象心理视点的作用,从而为捕获赢得良机。

心理战术范文第4篇

1知己知彼,出奇制胜

开学初,我对所任教的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分析,主要将其分两大类:学习型和厌学型。一个班的厌学学生尽管是少数,但破坏力相当大,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许将会严重影响以后的正常课堂教学秩序,也会传染更多的厌学情绪。因此,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一些学生认为思品课教学“枯燥无趣”、“学而无用”,他们趁机鼓噪,故意捣乱。学生越是制造矛盾,作为教师越要保持冷静的心理素质。首先,了解“双差”学生的思想状态,多数“双差”学生是因为听课没兴趣而被困在教室,他们压抑、厌烦,寻找机会制造矛盾,发泄情绪。因此,对待这种“双差”学生,我做好充分准备,精心备课,整理材料,把当年一些热门、大家都关心的、特别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一些话题,如“整治低俗网络文化”、“维和部队”等,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作一个简单、全面、综合的介绍,引发学生学习九年级思品课的兴趣。

我不仅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博学多才的良好的教师形象,而且调动学生对国情教育的好奇,转移“双差”学生的注意力,减少矛盾的发生。“心理战”制胜的一关是打响第一炮,它为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争取了主动权。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应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参与活动。例:如何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如何理解“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明星改国籍是否爱国?什么是爱国行为?什么是民族精神?通过这些学生好奇且有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讨论,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众多学生中,会出现一些对学习无法提起兴趣的人,会在教学活动中故意讲话、捣乱、破坏课堂纪律、干扰他人上课。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利用班上的正气打压邪气,利用学生舆论的压力,这类学生不想被他人孤立,于是停止制造事端。渴望在同学中表现自己、认同自己的中学生心理特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2投其所好,投桃报李

心理战术范文第5篇

有许多事情,看上去很难,可认真做起来,却很容易。

比如砍价吧。常常在自由市场看到老大妈们砍价,那真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尽管“买的没有卖的精”,卖者也往往让步。

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那天在自由市场买苹果,那老爷爷每斤要价两元五角,爷爷每斤给他两元,可他就是不卖。我想凭我的口才让他乖乖就范,每斤降到两元应该不成问题。就走上前去,砍起价来。我首先对他的苹果来一番褒贬,说你的苹果个头大小不一,颜色也不鲜艳,怎能卖那么贵?然后就比价格,说你看人家的苹果比你的还好,人家才卖两元,你这苹果怎能卖两元五?最后又来了一段心理战术,说你看卖苹果的这么多,你不卖人家卖。我们可是要买十斤那,不卖可不要后悔。一番心理攻势下来,那老爷爷终于让了步,以每斤两元的价格卖给了我们。

过后想一想,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关键是要努力。就说这砍价吧,你想,小贩们都是很精的,要不怎能叫“奸商”呢?再说,人家受成本、利润等因素的制约,怎能说降价就降价?可让他降价也容易,那就得不怕麻烦,多费口舌,摸清心里,这样不懈的努力,很难的事也就容易了。砍价是这样,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五年级:马诗语

心理战术范文第6篇

与挫折的一次对抗

“挫折”二字,我们一定耳熟能详了吧。这应该是比较可怕的两个字,因为它们代表困难,所以我们会经常遇到它们。当遇到时我们一般有两种反应,一是“急刹车”掉头就跑;二是拿出手中的勇气之剑,跟他拼了。这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决策,结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是“我活的机率较大”,因为挫折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

所以,面对挫折之时,我们要正视它们,它们采取的是心理战术。我们应当调整自己的态度,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还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看破对方下的“迷局”,用智慧战胜它们。要知道它们是成功的守护者,打败了它们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根据我多年的总结,打败挫折一般有三步。第一步,在初遇挫折时,千万不能害怕,更不能将害怕的神情露出,否则对方就会看穿你的心思。(此步最重要,此步若错,后面步步皆输。)第二步,不能紧张,小心分析,大胆猜测,抓住对方特点,逐一攻 破。第三步,这步虽然简单,单也很重要。这步与“战斗”无关,在于总结。要总结成功的原因,以及哪里有待改正。

用了我提供的秘籍,相信挫折它也会被吓倒吧。

心理战术范文第7篇

2、成语出处

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3、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通过改革实力空前强大,并通过连绵不断的战争攻打吞并其他国家。各诸侯国对秦是又惧又怒。纵横捭阖应时代需求应运而生,张仪、苏秦通过对世态的分析,以及权衡利益心理战术的运用,凭高超的言语辞令或“连横”或“合纵”支持秦国统一六国或联合六国起来对付秦国。华夏大地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云涌,最终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

心理战术范文第8篇

营销二词一直能沿用至今是跟着潮流在走的,一起进步!

记得我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那时候seo和sem比较火爆,对于seo因为可以通过一些外链手段,和一些内部改造很快的就能在百度上获得好排名,询单自然就大大增加,这也

是的得益于搜索引擎技术的发作,给广大的网民带来了便利,才衍生了SEO这一营销手段。

无管是花钱的营销还是免费的营销在某一程度上都是在玩弄用户的心理,深深的抓住了用户内心深度所需求的东西。

所以很多的营销大师必然也是一个很NB的心理学大师,营销是针对用户的,而要打动用户最好的营销方案就是针对用户的痛点去刺激他,进一步产生化学反应,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的过程。

一场营销心理战的产生最重要的是分析用户的痛点着手,如肥胖人群的痛点

1.肥胖令我的身体变的迟缓

2.肥胖容易得很多疾病

3.肥胖不好找对象

4.肥胖不好买衣服

..................................

尽可能的把肥胖人群所遇到的不好之处罗列出来,越详细越好。有了这些肥胖人群的痛点,我们很容易的针对痛点,量身定做出解决方案。

这时候的营销语言就非常重要了,一定要是一听上去就能立马是痛点消失的语言,如“胖MM也能穿出自信格调”,一定要是直插内心的。

用户有痛点,市场就开始存在

营销策略好不好,说来说去就是如如何打动用户来买单。我把营销心理战术分为四大部分:

一、洞察内心(痛点)

所有的营销策略都是根据特定目标群体量身定做,好比量身做一件衣服一样,尺寸一定要核实,客人穿的舒服,自然掏钱也就爽快,推销策略和定做衣服都是异曲同工之妙。前面说过的直插肥胖人群的痛点就是洞察用户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痛苦。

当有痛苦的时候,根据人性的特点就想要找到解决的方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二、迎合心理术

挖出了用户内心的痛苦之后,我们开始要针对痛点的点来量身定做解决痛点的方案。每一个产品,每一个服务都要以此来制定,推出的产品一定要真正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

三、持续安抚心理术

不要以为卖完产品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后续的服务政策支持。这样的服务会让用户感到很安心,更加相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只要用户满意,会牢牢的黏着在你的产品上。

安抚心理术其实就是一种持续服务的心理

四、创新升级心理术

营销做的再好,服务做的再好,必然会被其他新的产品所代替,用户也会被各种各样能解决它痛点的产品所吸引。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原有的产品中在持续的创新,牢牢地抓住用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