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隋朝杨广

隋朝杨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隋朝杨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隋朝杨广范文第1篇

1、 隋文帝杨坚,汉族,出生于公元541年7月21日卒于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弘农郡华阴人即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华阴是渭南的一个县级市。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

2、 隋炀帝杨广,出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华阴人即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来源:文章屋网 )

隋朝杨广范文第2篇

正史记载:病逝。

杨坚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接着在公元600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公元604年,杨坚病逝于大宝殿,在位23年,终年64岁,葬于泰陵。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汉族,弘农郡华阴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杨坚建立了隋朝,统一中国,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定都长安,开创了辉煌的“开皇盛世”。

(来源:文章屋网 )

隋朝杨广范文第3篇

《隋唐英雄》其实有很多种拍法,普通导演会老老实实拍个隋唐版的水浒好汉,文艺导演会渲染亡国儿女在乱世中怎样隔江尤唱花,2B导演则会把它拍成武侠或者《宫》。令人困惑的是,他们规避了所有能想象出来的拍法,选了一个最特别的也就是最烂的,就是把所有脑力范围内的类型集合到一起,拼凑成一个长达100集的怪物。该剧播出至今,我们已经看到了权力斗争,争风吃醋,好汉结义,夹杂着大量无厘头和一点点的战争—冯小刚说,在宝马上插一奔驰的标,不合适呀。

演员混搭

除了把各种类型剧当成乱炖,剧组还花了很多钱请了很多大牌演员,这其中包括改革开放后的娱乐圈活化石刘晓庆阿姨,曾经的文艺女神陈冲阿姨(ps她俩演的是婆媳),文艺男神赵文瑄蜀黍,请注意这些文艺中年混搭了同样中年但很无厘头的张卫健。此外还有选秀歌手张晓晨蒲巴甲,选秀评委包小柏。怎么样,是不是有种就着大蒜喝咖啡的冲动。事实证明,《建国大业》发明的明星扎堆模式,从来就只干成一件事,就是每个明星都自顾自地演老子好帅啊好帅啊,老娘好好看啊好好看啊……

剧情弱智

虽然豆瓣上将近60%的人打了一星,但也有10%的人打了五星,他们太有同情心了,如果这剧值五颗星,那新《水浒》怎么着都应该值50颗星。比如说张丽华前一刻还在唱花,下一刻就披甲上城杀敌。又比如说,第八集,秦琼目睹恶霸欺压良家妇女拔刀相助。可是,虽然知道以前钻恶霸裤裆的韩信后来牛逼大了,但恶霸还是提出了毫无创意的钻胯要求,于是,豪气的秦琼就平白无故地承受了一次胯下之辱—问题是,既然你现在忍气吞声,刚才为什么又要替人出头呢?编导是捐了脑吗?

历史错乱

说点实在的,在隋唐题材的电视剧里,对历史我们本来就是没有要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编导就可以生活在平行宇宙。例如隋朝皇后说出醉翁之意不在酒,你是穿越到宋朝了呢,还是真的上天让你再活了五百年?当然这种穿越是最无所谓的,因为他们还安排李世民早生了20年,安排了很怂很怂的带着小老婆逃到井里的陈后主英勇就义,安排了灭陈时就被杨广杀掉的张丽华最后为了杨广殉情,安排了李世民为了隋朝公主如意(这名字怎么看都像一个丫鬟)在暴雨中狂奔晕倒,而在此以后这只小受的身边就变成了程咬金秦叔宝之流……咦,要不还是把这剧当欣赏好了,首先演李世民的余少群就长了一张小受的脸(敢说不是!),接着程咬金和秦叔宝自称20年没见面了一见面就抱在一起,这难道还不是前世修来的好基友吗?

搞笑三俗

既然说到程咬金,不得不说这部隋唐干脆改名叫《杨广和程咬金传》算了,可是张卫健扮演的程咬金真的让人很出戏。说起来张卫健也是苦命人,演方世玉被拿来和李连杰比,演小鱼儿被拿来和梁朝伟比,甚至连演韦小宝也要拿来和陈小春比,现在终于在这里熬成大哥,但无厘头喜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无厘头是那么的无节操,第一集上来和“三板斧”较劲已经够糟蹋观众智商了,后面和老板娘调情就是集屎尿屁之大成,老板娘因为不小心给张卫健看了一下脚丫子就死活要嫁他,完了还硬要通过“你爷爷的奶奶的爷爷”这种莫名其妙的口头禅,试图你的笑点—如果这句口语出自一个新人之口,我们就很有理由怀疑编剧是不是他的好基友,这摆明了是死皮赖脸也要给演员加镜头啊。

隋朝杨广范文第4篇

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朝建立政权的方式是贵族起兵,公元618年,在太原起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的反隋贵族是。( )

A.杨广 B.李渊 C.李建成 D.李世民

2.唐太宗身患气喘病,臣下奏请为他建一座暖阁,他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他的治国措施是

A.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B.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C.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善听正确意见 D.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3.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扮演唐太宗的一位耿直进谏,被喻为“镜子”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名臣是。( )

A.王珪 B.魏征 C.李勣 D.侯君集

4.图一所示是唐朝人民创制的新式生产工具,有诗句描述它“转来转去 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该工具的主要功能是。( )

A.播种 B.施肥C.耕地 D.灌溉

5.下列哪项内容最能说明唐朝时丝织技术高超。( )

A.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艳丽B.唐朝的丝织品数量很多

C.身穿五件衣服,仍可透过丝绸衣服看见胸前的黑痣 D.唐朝的丝织品品种很多

6.下列句子中,与科举制无关的是。( )

A.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B.“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C.“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D.“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7.宋代诗人曾写道“门旌孝义为人范,殿试贤能是国华。”诗句中“殿试”创设于。( )

A.唐高祖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8.关于科举制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制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科举制促使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C.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科举制没有传入邻国,对中国的周边国家没有产生影响

9.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保持密切联系的方式有。( )

①唐朝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 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

③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材料中“外甥”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

A.突厥 B.吐蕃   C.回鹘 D.靺鞨

11.小明暑假去西藏旅游,参观了布达拉宫内文成公主泥塑像,这应该在。( )

A.青海 B.成都   C.拉萨 D.桂林

12.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遣十多批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政治制度及文化的国家是 。( )

A.俄国B.日本 C.新罗 D.天竺

13.唐朝赴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他在日本精心设计的寺院,至今仍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这所寺院是 。( )

A.白马寺 B.大昭寺 C.唐招提寺 D.普陀寺

14.高僧玄奘、鉴真都是我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下列关于两者的相同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在唐太宗时远赴外国 B.都是为了传播唐朝先进的文化

C.都是为了求取佛学精义D.都历尽艰辛,为中外友好交往做出贡献

15.新闻报道称,我国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定为最悠久的“国际历史上土木工程里程碑”。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

A.李冰 B.李春 C.李白 D.宋应星

16.在庆祝淮阴中学建校110周年举行的现场书画会上,张涛同学正在临摹图二所

示书法作品,它是哪位书法家的作品。( )

A.王羲之 B.米芾 C.柳公权 D.欧阳询

17.2013年3月29日,中国敦煌莫高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赠仪式在兰州举行,以保护我国的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中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

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两汉时期 D.明清时期

18.图三是唐太宗陵墓昭陵中的六骏浮雕,浮雕中六匹马的画稿出自唐朝著名画

家阎立本之手,他的代表作品包括。( )

①《历代帝王像》 ②《送子天王图》 ③《步辇图》 ④《游春图》

A.①③ B.①② C.②③D.③④

19.“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材料所述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

A.辽

B.西夏C.金

D.北魏

20.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结束于。( )

A.后周 B.北宋 C.南宋 D.后梁

21.“(辽)与朝廷(北宋)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事件后的情况。( )

A.文成公主入吐蕃 B.辽与北宋澶渊之盟 C.西夏与北宋议和 D.金与南宋议和

22.我们的家乡淮安位于淮水之畔,历史上曾经以淮水至大散关划定分界线的两个政权是。( )

A.辽——北宋 B.西夏——北宋 C.金——南宋 D.金——西夏

23.在一期节目中,一位老人展示了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

A.唐朝的邢窑 B.宋代的哥窑 C.唐代的越窑 D.北宋的景德镇

24.两宋时期,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追求时尚 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C.节俭之风盛行 D.人们的生活贫困

25.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写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他描

写的传统节日是。( )

A.元旦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29题12分。)

26.自秦汉之后,隋朝在中国实现了第二次大统一,但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却又极其重要的朝代。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于是后生之徒,复相仿效。”

——《旧唐书》

材料三“杨广即位的第一年,就决定迁都洛阳,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杨广三次到江都巡游……先后三次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国力逐步衰弱。”

(1)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皇帝是谁?(2分)589年,隋朝灭亡哪一政权,使南北重归统一?(2分)

(2)材料一中,船舶行驶的河道连接涿郡、余杭,其中心点在哪里?(2分)这项伟大工程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分)

(3)材料二显示隋朝创立科举制,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3分)

(4)从材料三中列举出导致隋朝灭亡的三点原因。(用材料中原文回答)(3分)

27.西安,是中国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小明到西安旅游参观了一次主题为“名都·明君”的展览,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给小明当一次解说员吧!

(1)长安城宏伟壮丽,其中繁华的商业区是哪里?(2分)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从建筑规模上来说它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如何?(2分)图二所示是大明宫中哪一座气势宏伟的宫殿?(2分)

(3)太宗皇帝统治时期,创造了哪一治世局面?(2分)

(4)唐朝有位皇帝统治时期迎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什么?(2分)

(5)唐朝多位皇帝统治时期都出现过治世,请列举一项他们采取的相同措施?(2分)

(6)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后人如何评价她的统治?(2分)

28.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经济中心,随着历史的发展,

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请结合下列相关材料进行问题探究。

材料一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材料二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棉纺织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1)材料一中“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什么?(2分)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中,我国哪两个城市的造船业比较发达?(4分)

(3)宋朝海外贸易繁荣,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2分)

(4)材料二中“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是在什么时期最终实现的?(2分)

29.由隋唐到两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也经历了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这使得中国社会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社会气象。请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探究。

(1)“民以食为天”,稻米是中国人喜爱的主食之一,水稻的种植在唐朝时广泛使用什么技术栽培?(2分)

(2)宋朝时,为提高产量从越南引进的水稻新品种是什么?(2分)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陶瓷工艺珍品装点人们的生活,请列举一种唐朝著名的陶瓷类型?(2分)

(4)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瓷都的是哪里?(2分)

(5)唐朝时城市发展繁荣,长安城内的居民住宅区被称为什么?(2分)

隋朝杨广范文第5篇

其实,早在隋朝时,隋炀帝杨广已经创作出了《春江花月夜》(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宁静浩荡的长江,开得正艳的满岸春花,随波而去的月光,顺潮而来的星辉,共同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春江花月夜图。但是,这首诗依然带有一丝南朝“宫体诗”的艳风,未完全脱去南朝诗的影响。

到了初唐时期,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已完全洗尽了南朝诗的脂粉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少年式的清新与自然,颇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之感。

其首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为我们描绘的景象是:寂静寥廓的夜色中,浩渺的潮水仿佛与天相接,一轮皎洁的月亮缓缓从地平线上升起,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给人一种静谧、清雅之感。与隋炀帝的诗相比,多了广博、深沉之美。

“滟滟随波千万里……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诗句,用滟波、春江、芳甸、花林、流霜、白沙、孤月等意象组成一幅清幽深邃的春江月夜图,朦胧而带有梦幻色彩的画面使人有如坠仙境之感。与隋炀帝的诗相比,更具缥缈、迷蒙之美。

“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是议论抒情,感叹明月常在、宇宙永恒。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多么令人欣慰!诗人虽有对于自己生命短暂的感慨与惆怅,却未绝望,而是有一种乐观、旷达的感悟。与南朝诗一味抒哀怨之情、描绮丽之状相比,境界更高,意境更美。

这种清新少年式的歌唱,虽不免有伤感、惆怅之意,但能够让人感受初唐时期蓬勃的朝气和青春的旋律。

隋朝杨广范文第6篇

这个故事和灰姑娘的故事非常相似,讲的是南中少数民族地区一个部落首领姓吴,有一个女儿叫叶限,叶限的遭遇与灰姑娘如出一辙,被后母每日虐待,生活苦不堪言。她养过一条金鱼,被后母煮着吃了。叶限把金鱼的骨头埋在土里,鱼骨忽然放出异彩,给她变出了绫罗绸缎和一双金鞋。叶限穿着它去参加节日庆典,混乱中丢了一只鞋。这只鞋被陀汗国的国王捡到,派人带着鞋子来寻找。整个南中只有叶限一个人的脚适合这只鞋,于是两人结为夫妇,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故事有趣的地方,不在于它和灰姑娘的东西方相似程度,而在于它的故事背景。《酉阳杂俎》里的故事,大多数都发生在中原,可是叶限的故事背景,却是在南中部落,而娶她的国王,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外小国陀汗。这个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段成式为何不辞辛苦地把它放到南中那么偏僻的地方去呢?为什么不能是长安或者洛阳呢?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灰姑娘叶限的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中原地区,会是怎么一番情景?

如果这故事发生在隋朝,灰姑娘参加了在长安城举办的皇家宴会,被皇帝杨广看中,两人相谈甚欢。过了子时,她迅速离开,慌乱中掉了一只金鞋,被杨广捡到,派人寻访……对不起,没那么浪漫,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皇权如天,君权如父,皇帝看中你了,你居然还想跑?好大的胆子!来呀,刀斧手伺候着,今天你要么跟我回宫,要么香消玉殒,不含糊――这故事实在没法讲下去了。

如果这故事发生在唐朝,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抢自己弟媳妇的唐太宗,抢自己爹媳妇的唐高宗,抢自己儿媳妇的唐玄宗,还有一个娶了五胞胎姐妹的唐德宗。无论灰姑娘是参加哪一宗的宴会,别说鞋了,连人都跑不了。

不说隋唐,放到汉代怎么样?到了汉代这故事也没法讲。

汉武帝雄才大略,可是疑心很重,用法严苛。他最痛恨巫蛊之术,在位期间因为巫蛊之事诛杀了数万人。你想吧,灰姑娘被施了魔法,衣着光鲜地参加了汉武帝的宴会,一过十二点,魔法失效,灰姑娘变回到普通女孩,急忙跑出皇宫,不小心遗落了鞋子一只。以汉武帝的思路,他绝对不会觉得这姑娘可爱,肯定会指着那鞋子愤怒地嚷道:“我靠,这是巫蛊之术咧!这鞋子肯定就是她故意留下来诅咒朕的啊!”

隋朝杨广范文第7篇

很快,我便陶醉在青墙红顶的古风中,渐渐双眼朦胧,河涛水浪拍击着木质的船沿,清脆的声音中,我仿佛听到运河讲述着她与儿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扬州还连着海,惊天骇地的广陵潮揭开了扬州与水的渊源,“浩浩皑皑,如素车白马惟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

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的一条大沟在扬州土地上勾勒出一道优美的线,扬州从此便像是破石而出的美玉,价值连城。

“襟淮枕海水泱泱,煮得饴盐白似霜”,追溯至汉朝,那吴王刘濞提出煮海为盐的政策,扬州走上富裕之路。

“商胡离别下扬州,亿上西陵故驿楼”,隋朝的一天,“嗨育嗨育”的号子响起,邗沟感到自己正在长大,越来越长。杨广兴修水利,带挈扬州名扬天下。运河一通,扬州至此成了这白玉带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多少盐商在扬州富甲一方,多少胡人在扬州醉生梦死,多少园林在扬州沿河而起,运河使扬州发达,一举成名天下知。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瓜州是扬州美人的一双纤纤玉手,淡妆清抹,古朴典雅,清幽大方。这弹丸之地让多少文人墨客流下动人的篇章,“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个渡口让扬州打开心窗,使视野更加开阔。

三汊河旁梵音四起,水波环绕,高塔耸立,高?F寺内重扬着佛家文化;瘦西湖秀水涟漪,雄丽五亭架于一面玉镜上,如盐白塔秀躯端庄;小金山旁,平山堂内,钟声撞响,好似转扬欧阳修的思想。

美丽的扬州仿佛应该生于运河,运河母亲博爱和祥,成就着扬州,陪伴着扬州,永远捍卫自己的孩子。多少年了,无论兴旺发达还是衰落荒凉,无论皇帝南下还是闭城屠杀,是您一直陪伴着扬州给她希望。

运河,您伟大!不仅是因为您成就了扬州这个历史名城,更因为,您在她伤心时抚愈了创伤。

隋朝杨广范文第8篇

【关 键 词】初唐 宴集诗 特点

初唐诗歌的主体是宫廷诗,“据清编《全唐诗》,初唐存有作品的220位诗人中,约有200位是宫廷文臣、帝王和后妃;个人名下的诗作2444首,属于宫廷范围的1520余首”。[1]所以杨慎《升庵诗话》云:“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在这些诗歌中,有不少作品反映了初唐各种宫廷宴游、集会活动,参与者主要包括君主,大臣及学士,他们除了经常在台阁、内殿举行宴会之外,行迹也遍布京城的大小名胜、山庄、别业,在这些游宴场合或君臣相和,或同僚酬唱,成为初唐宫廷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宫廷宴集赋诗溯源

建安时期,曹丕与吴质、徐干、陈琳、刘桢等人就曾有邺下才子风流聚会。

南朝此风更盛,齐永明年间以萧子良、沈约为倡导的竞陵八友,梁朝时梁武帝与宫廷文人的宴集唱和活动更是不胜枚举。这种以君臣文士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辐射圈,大大促进了当时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整个北朝时期,宫廷文人宴集的次数、规模及影响,远不及南方。西魏北周时期,庾信、王褒等南方文士北来,将此风气带到关中,一直至隋唐,南朝文人到北方者络绎不绝,北方文坛也渐渐出现文人墨客雅集的风气。

隋朝时期,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纷纷召集各自的官属学士。史载杨勇“颇好学,解属词赋,性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引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为之宾友”,[2]赋诗属文,集会之风渐兴。

历经隋末大乱,宫廷宴集诗风在初唐又经历了由衰落而再次复兴的过程。

二、初唐时期的宫廷宴集诗歌

高祖武德时期的宫廷诗坛甚为寥落,其诗大都不存,《全唐诗》中唯一能确定作于高祖年间宫廷内的诗歌,是由陈经隋入唐的内使舍人孔绍安的《侍宴咏石榴》。

太宗时期,宫廷游宴集会诗歌逐渐兴起。

太宗从高祖时期便广泛召集文士,并于武德四年开文学馆,待四方之士,置十八学士,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皇位的巩固,各种宫廷宴会,聚会逐渐频繁。加之太宗在刚即位时就下诏要求废除隋朝“政刻刑烦,上怀猜阻,下无和畅,致使朋友游好,庆吊不通,卿士联官,请问斯绝”[3]的弊政,鼓励上下和顺,同僚交好,更为君臣、文士之间的交游、聚会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一时期留下不少君臣间互相唱和的宴集诗歌。

这些诗歌有赞颂皇室威仪的,描写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显现出欣欣向荣、百废俱兴的新朝面貌,比如太宗的《宴中山》,和颜师古、杨师道、魏征、岑文本、李百药等人相和的同题诗《正日临朝》等,《翰林学士集》中记载有次曲池宴饮,同坐者有兵部侍郎于志宁、给事中许敬宗、武康公沈叔安等,各有四言座铭。从这些诗中可以窥见当时上层文士对时局的颂扬以及诗酒唱和的盛况;有以前朝覆亡的教训自我警醒、约束的;也有大臣、学士之间的宴集诗歌,主要描写亭苑、宫廷及池台,表现士大夫闲暇之余“放旷山水情,留连文酒会”的雍容自得、悠闲适意的情怀。

这些诗歌中有的仍带有浓厚的齐梁色彩,有的虽属“大雅正音”,但千人一面、“殊名一意”。不过,在唐初新朝刚立、百废俱兴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些宫廷文人的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雍容典雅、平和从容,洋溢的健康气息,无不表现出处于蓬勃上升时期君臣踌躇满志的胸怀,使得陈隋以来萎顿低迷的诗坛为之一振。

高宗武后时期,宫廷游宴、集会赋诗风气迅速流行开来。高宗本人虽喜好文学,通晓音律,不过留下来的诗歌并不多。由于武后的及对文学的积极倡导,这时期的宫廷文学主要以她为中心展开的。

神龙年间宫廷,武后还政于中宗,依附于武后和张氏兄弟的宫廷文人因此大量被贬谪,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知名文士,中宗即位后,随着武氏一党的得势,被贬谪的宫廷文人又逐渐被召回,至景龙元年沈佺期入朝,这些文士重聚京师。景龙二年,中宗重建修文馆。自景龙二年起,以中宗、修文馆学士为核心的宫廷各种宴集赋诗活动纷纷展开,迎来初唐宫廷诗歌的又一个高峰。

中宗一年四季宴会不断。据统计,从景龙二年到四年,中宗行幸山庄,游玩山水,召集宴会达四十七次之多,参加人数少则七八人,多则数十人,使得景龙年间的宫廷诗坛热闹非常。此时的游宴、集会诗歌大多描绘山水景物、宴会场景。劲健、开朗诗风成为宫中品评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从这些诗歌中已经隐隐察觉到盛唐气象的来临。

三、宴集诗歌独特的形式特点

宫廷游宴、集会诗歌在初唐前期大多采用五律(包括五言排律)、五绝等形式,至中宗时期开始频繁的使用七律。由于它们同时也是集体创作的作品,所以在形式处理上有独特之处,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柏梁体诗

柏梁体诗歌相传是汉武帝在柏梁台召集群臣联句而成,每人一句,每句七言,每人自言职守。此诗出自《东方朔别传》,此据《艺文类聚》摘录一段如下:“汉孝武皇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又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皇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梁王曰:骖驾驷马从梁来。大司马曰:郡国士马羽林才。丞相曰:总领天下诚难治。大将军曰:和抚四夷不易哉。御史大夫曰:刀笔之吏臣执之。……”[4]可见这种体裁的诗歌带有游戏、取乐的性质,与当时民间流行的七言谣谚有相似之处,并不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后代帝王如宋孝武帝刘骏、梁孝武帝萧衍偶有涉猎,并不常见,唐初贞观三年太宗与淮安王、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作有《两仪殿赋柏梁体》,以庆贺大破突厥之喜;高宗仪凤三年宴百僚诸亲于咸亨殿,与太子李贤、霍王元轨、相王轮、戴至德等作有《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中宗景龙二年诞辰,内殿联句为柏梁体,四年蓬莱宫宴吐蕃使臣,作柏梁体。由此可见,柏梁体一般是君臣宴集时使用,数量并不多。《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下有注解:“时上疑窦从一、宗晋卿素不属文,未即令续。二人固请,许之。吐蕃舍人明悉猎请令授笔,与之,悉猎云云,上大悦……”[5]据此可知,柏梁体是素不属文的大臣和异族都可以写出的,相对来讲比较通俗粗浅,无甚诗歌审美价值。

(二)分韵、限韵之作

众人在宴集时一起赋诗论艺,经常会出现分韵、限韵的情况,这在各种文献中都有大量的记载,贞观年间于志宁有《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同时而作的令狐德棻分得“趣”字,封行高分得“色”字等,《唐诗纪事》卷九记载景龙三年“九月九日,幸临渭亭,分韵赋诗。”中宗得“秋”字,其余各大臣皆得韵而作。在《全唐文》的诗序中,分韵作诗更是比比皆是。

限韵由于能在统一标准上检验出诗人们的才学,满足他们逞才使气的心理,也倍受其亲睐。《全唐诗》记载,《晦日宴高氏林亭》二十一人全部用“华”韵,《晦日重宴》,八人,皆以池字为韵,《上元夜效小庾体》诗,六人,以春字为韵,《翰林学士集》中,《五言辽东侍宴临秋》四人同用“临”韵,《五言春日侍宴望海》十人同用“光”韵。分韵和限韵都带有竞争性,所以先成者和诗优者会得到奖赏,若最后成,一般都会受罚,这更使得文人们想方设法锻炼自己的诗歌技巧,创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以此风气流行为契机,推动了唐诗形式的发展。

(三)分题而咏

分题而作可上溯到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云:“结撰至思,兰芳假些。人有所极,同心赋些。”王夫之这样解释:“结者,结其篇章,撰其词句。至思,极思也。兰芳假者,藻思中发,若兰蕙之芳相假借也。极,思所至也。人各尽其思之所至,相竞美也。谓酒阑分题作赋,以纪胜会也。”按照他的说法,楚国的酒宴上就已经出现了“分题作赋”的风气。

所谓“赋得”,即是众人集会时常用的一种分题赋诗形式,流行于梁朝的宫廷中。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及当时的著名宫廷文人庾肩吾、徐摛等都有涉及。这些诗歌多半是咏物诗。

太宗文集中的“赋得”诗在题材上仍基本沿袭着齐梁时期的传统。比如《赋得樱桃》、《赋得浮桥》、《赋得临池柳》、《赋得花庭雾》等咏物诗、《赋得白日半西山》、《赋得弱柳鸣秋蝉》、《赋得早燕出云鸣》等用前代诗句为题的诗歌,其他文人集子中的“赋得”体还有刘孝孙的《赋得春莺送友人》,陈子良的《赋得妓》,等。

(四)命题、同题之作

命题诗歌一般由在座位高者来命名。《册府元龟》卷四0记载贞观十一年,太宗宴群臣于积翠池,令各赋一物,太宗自赋《尚书》,魏征赋西汉,李百药赋《礼记》,至于同题诗歌,更是多得不可枚举,仅中宗时期就有数十次之多,形成了组诗的规模。例如景龙三年的《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组诗十三首,《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组诗二十八首等。

这些宴集诗歌的体式多是统一的。如是五言八句均为五言八句,如是七言均为七言。比如武后时的《石淙》组诗,共十七首全部采用七律,又如中宗时期的《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共二十几人全部使用五律。这种情况有时候是事先规定的。如中宗在《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诗序中规定:“人题四韵,同赋五言”,如宋之问的《春游宴兵部韦员外韦曲庄序》:“公命赋水字,盍成四韵云尔”等。

初唐宫廷的游宴、集会诗歌不可避免的有着种种缺陷,如“命题即同,体制复一”,题材狭窄,并多用于应制、颂美,缺乏诗人真实性情的流露,诗歌艺术水准不高,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诗歌的文学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诗歌的文学史价值,这些诗歌中当然存在一些应景取悦,堆砌词藻的平庸之作,但是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风格却在这一次次游赏、宴集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完善、圆熟,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梁桂芳.论初唐宫廷文人山水诗[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91.

[2]魏征·隋书·杨勇传.卷四十五[Z].北京:中华书局,1982:1230.

[3]董诰.全唐文.卷四[Z].北京:中华书局,198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