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花的作文

写花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写花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花的作文范文第1篇

语文教学写作训练

一、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

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但知识毕竟是对事物的一种理性认识,而语感乃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是包含着理性的感性实践。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有个不断体验、不断训练、不断实践的过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便是加强诵读,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而在这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赏,便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训练。这种训练与那种单项分解知识点的训练不同,前者是动态的、活的训练,后者是静态的、死的训练。

怎样引导学生诵读潜思,培养语感呢?驱遣想象,诱发语感。古人强调读书要读进去,想出来。就是说,阅读与想象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进行阅读。有三种情况:一是抓住具有感染力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分析比较,想象理解,发现其意蕴,体会遣词造句的目的,语感即生。二是运用形象思维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情景,产生“内心视像”,并由表及里认识、升华。三是材料(或情节)连缀。即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选取三四个零碎的事物或细节,要求学生补充、续接、扩展,使这些材料演化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反嚼意会,回溯语感。意会指凭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体验与课文所蕴含的意义联系,直接获得对课文整体认识的心理过程。它侧重于对课文带有直观性质的模糊理解。对词、句、段、篇阅读有所理解,但难以言传,此时便可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联系中,由字里行间寻求形成意会的突破口,回溯语感。

唤起“感通”,深化语感。情感上的激发与“感通”,要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情景意境的再现与设想为前提,但都少不了语感的参与。

二、把握思路,提高阅读能力把握思路,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种能力必须靠反复的阅读实践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要踏踏实实摸清楚”。首先要把握全文的思路,其次是把握段落的思路,再次是把握句子的思路。“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无穷”。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善于铺路。即根据课文思路特点,结合学生学路,采用恰当的教路,给学生铺搭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引导学生弄明白课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从而把握课文底蕴。

巧于指路。作者的思路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要使学生学会把握思路,教者要巧于揭示规律,让学生有章可循,有律可遵。各类文章思路有其内在规律,如记叙文或顺着时间顺序和空间变换的脉络发展,或顺着事件发展过程的脉络发展,或顺着作者认识过程、感情变化的脉络发展,或顺着展现人物性格各个侧面的脉络发展;说明文或顺着方位变化的脉络发展,或顺着事物发展变化和生产过程的脉络发展,或顺着不同类别、构造、功能和特征的脉络发展。讲清了各自的规律,再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中心句和表现方法,学生阅读分析就有了准绳,能理出每段每层思路,把握文章思维流程。

妙在领路。就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适度地作指导。有两种做法:一是给样子。即学生在开始运用规律、方法阅读还处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需要“师傅领进门”。怎么领?现身说法,用揭示的规律、提供的方法具体分析两篇讲读课文,起示范作用,同一体裁的文章或每一单元给一次样子即可,其后就该“修行在自身”了。二是搀膀子。学生在“修行”过程中,决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时,教者就要扶他一把,予以点拨,启迪其自求自得。当然,搀膀子也不是随便搀搀就可完事的,也颇有讲究。比如要把握火候――什么时候该点拨;要掌握分寸――该点拨到何种程度;要运用技巧――该用什么方法去点拨;要随机应变――解决猝不及防的问题。所有这些,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否则就难以驾轻就熟。

三、学会联想,训练作文技巧。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作文这“两大块”,既是并列的,又是交叉的。阅读能力与作文能力往往呈同步发展状态,但二者并非一回事。它们虽同属于语文的应用能力,都有个语感问题,但二者心理流向刚好相反:阅读从语言文字着手,悟其内蕴信息,把握思路;作文则从思想出发,从储存的信息里选用恰当语言,展开思路。一般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带普遍性的问题乃是思路阻塞或思路狭窄,因而不是无话可说便是硬性拼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老师教学中往往都是就作文指导作文,而不懂得“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如写记叙文,就讲四要素,讲表达方式,讲如何描写等。其实,学生作文最苦恼的不是“怎样写”的问题,而是“写什么”的问题。有了丰富的材料,思维才能形成一条通畅的 “路”,也就是思路得以展开。思路一旦展开,则“文思如泉涌”,作文的内容也就展开了。如此作文不是难事,而是“乐在其中”了。

展开思路的心理机制便是联想,展开联想便是展开了思维的翅膀。作文训练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联想呢?

写花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结合经验,谈谈印象中的油菜花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油菜花吗?说说你认识的油菜花有什么特点?

生1:油菜花颜色单一,只有一种黄颜色。

师:油菜花素面朝天,颜色普通,但你还是喜欢,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那是怎样的黄?

生1:油菜花的黄色充满朝气。

生2:黄得耀眼,让人舒服……

师:展开想象,为什么那普通的黄色会那么耀眼?

生1:简直就是太阳筛下的金光把花瓣染黄了……

生2:应该是天上的小金星落到人间来了。

师:与别的花相比,你觉得怎样?

生1:油菜花的颜色极其平凡。它们没有桃花那样鲜艳夺目,也没有荷花那样洁白如雪,没有水仙花那样淡雅。

师:你喜欢它吗?把你的喜爱连起来说一说。

……

二、观察体验,说说眼中的油菜花

1.课件创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油菜花,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欣赏油菜花,好吗?睁大眼睛看,拉长耳朵听,还要用你的鼻子闻一闻,看看这些油菜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欣赏油菜花)

师:看着大家刚才张大嘴巴半天都合不上的样子,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1:呵,那么多的油菜花,我还是头一回见到呢!

生2: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以为这是在做梦呢!

师:能把你见到的油菜花介绍给大家吗?

生1:放眼望去,乡村的房前屋后,田野里,山坡上,甚至水沟旁……所有你能想到的甚至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

师:你觉得怎么样?连起来说一说。

生1:到处都有油菜花的身影。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生2:放眼望去,乡村的房前屋后,田野里,山坡上,甚至水沟旁……所有你能想到的甚至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油菜花的生命力真强呀,我不由得赞叹道。

师 :希望大家也能像这位同学一样带着心情、感受来说。

生3:一棵一棵的油菜,连成一片一片的,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金黄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地毯。微风吹过,油菜花恰似一群穿着金色纱衣的少女在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师:加上你的想象,所见到的景物更美了。

生4:开阔的原野已染上片片金黄,好像谁不小心把颜料桶弄翻了似的。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吗?带上想象说一说。

生1:“沙沙……”那是舞裙飘动的声音。

师:他的眼中是温柔美丽的油菜花,你眼中的油菜花呢?

生2:那盛开的油菜花,成了花的海洋……

师:这是金色的花海呀!要是一阵风吹来,该是怎样壮观的景象呢?

生2:那花海卷起了巨浪,波澜壮阔,犹如千军万马。

生3:青翠欲滴的油菜叶,像绿色的海洋,黄灿灿的油菜花,就像海上的波浪,风吹过来,芬芳沁入我的心脾,让人神清气爽。

师:描述得有声有色,有看到的,有听到的,有闻到的……多么壮观的场面呀!

2.引导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

师:这时,你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了,你会怎么做?

生1:我不由自主地走进这花的海洋,渐渐地融入这金色的花海,感觉我也在开花。

……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在花海中了,你忍不住捧起一朵油菜花,淡淡的香味便萦绕在鼻尖,让你情不自禁地把鼻子往前凑一凑,再往前凑一凑。采访一下,你想说些什么?

生1: 哇,好香呀!

师(故作惊讶,指着一位同学):呀!你的鼻尖沾满了油菜花的花粉,油菜花把你染成了黄鼻头。你们看到这情景会笑话他吗?

生1:不会,满鼻子的花香,我要带回去给妈妈闻一闻呢!

生2:会呀,我们会说:“瞧,你的鼻子成了黄鼻头。”说着,小伙伴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师:听了大家的取笑,你呢?

生3:我指着他的鼻子也取笑他:“瞧瞧,你自己不也成了黄鼻头。”大家都摸摸自己的鼻子,发现每个人都成了黄鼻头,都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3.角色转换,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想象

师:如果你是一朵油菜花,你会看到什么?请你做其中的一朵花,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如蝴蝶来了,你怎么跟它玩?蜜蜂来了,你跟它说什么悄悄话?小朋友来了,你怎么跟他合影?

生1: “嗡嗡嗡”,一群小蜜蜂飞来了,它们挎着小花篮,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上,忙着采集花粉。这些蜜蜂从一朵花飞向另一朵花,忽上忽下,来回穿梭,嘤嘤嗡嗡,不停地歌唱。在明媚的阳光下,宛如小金星。

师:你想对蜜蜂说什么?

生1:感谢你,蜜蜂妹妹!你一天到晚忙着采花蜜,为我们传播花粉,辛苦你了,赶快歇歇吧!

……

三、指导选材,写写心中的油菜花

1.整体方面落笔

①指导按一定的顺序写,把看到、听到、闻到的分成几方面来写。

②注意详略安排。

2.重点部分着眼

①油菜花的外形。

②具体抓住一朵花的动态来写,可以把自己当成一朵花来写见闻、感受,也可以把看到的情景写下来。

③适当加入个人感受,抓住某一个方面。

(以上几点根据需要有所取舍)

3.学生动笔成文

4.精彩片段展示

①我爱油菜花,虽然它们没有桃花那么光彩夺目,没有玫瑰那样五彩缤纷,没有牵牛花那样婀娜多姿。它们只有一种黄色,但那黄色简直就是阳光沉淀在薄薄的花瓣尖上,黄得那么精神,那么耀眼,让人不由地喜欢上它。(开头)

②我在油菜花田埂上自由自在地穿梭着,只见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大蝴蝶,一会儿翩翩飘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我们的身上,简直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花朵停在枝头上,还是花朵生出翅膀飞了起来。太美了,我要把赞美的诗句挂在风筝上,飘在油菜花的头顶上。(感受)

③“……我刚送走小蝴蝶,小鸟妹妹又来了,她说要欣赏我优美的舞蹈哩!我微笑着翩翩起舞,风儿轻轻抚摸着我的脸,绿叶做成的舞裙轻盈地飘动,我身上的香味弥漫开来,吸引来一群小蜜蜂……”(具体到一朵花)

【教学反思】

我们发现,让学生写文章的时候,他们常常是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可是,学生在讲一个故事、一件新鲜事的时候,总是滔滔不绝,兴致盎然。这就涉及到说与写的关系。叶圣陶在《写文章跟说话》一文中说:“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候的那些声音。要有意思才有话说……用笔说话,情形也一个样。嘴里该怎么说的,笔下就该怎么写。” 叶老主要强调说话与写作的一致性。由此可见, “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会“说”,写才变得简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想说、乐说、会说,为作文奠基。以上教学片段就是通过角色体验来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为写服务。

写花的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主体,培养个性。

作文教学素称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每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作文的赋分都超过总分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大多数作文教学都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如何立意,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又如何结尾等等。学生的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像力严重受到了压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 我认为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观察力、创造力,让学生写作不受约束,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亮色的个性。

一、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新的发现,有所创造。我的一些做法是: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所以我要努力教会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熟悉周围的环境,从而积累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学会观察。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亮子和一个瞎子同时爬楼梯,爬到顶层时瞎子能说出楼梯的级数,而亮子不能。要说亮子看得见,应该能说出来,为什么又说不出来呢?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有心观察,一个是无心观察。常言说:万事留心皆学问。一开始,学生可能想观察,但不知道怎样去观察。这时,老师就必须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事物。如观察一朵花,可让学生先看花的形状、姿态,再看花的颜色,然后用手摸一摸感受花的质地,最后用鼻子嗅一嗅体会花的香味,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比较比较这花与其它花有什么不同。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还不一定形成能力,因为他还不一定形成习惯,只有让观察方法变成一种观察习惯才能转化为一种能力。

2、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实践中,通过教学情景的层层设置,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如播放多媒体音乐课件,请学生谈自己听乐曲所想到的;出示一句诗,请学生想象画面、场景;设计想象擂台赛,如根据“雨天、网吧、羽毛”几个词语进行想象作文等。 笔者曾给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过作文课,题目是《亲情的故事》。如何让学生围绕此题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首先让学生听歌曲《常回家看看》,要求学生说说想到的人和事,然后又让学生听歌曲《为了谁》,再让学生说说想到的人和事,学生通过想象两个歌曲的画面,很快就理解了本次作文应写的内容:本次作文既可以是小家庭的亲情故事,也可以是祖国大家庭的亲情故事,既可以是真实的亲情故事,也可以是虚拟的亲情故事。之所以这样设计作文教学内容,是因为初一的学生看到这样的作文题目很有可能把思维停留在“小家庭”的故事范围内,而只写小家庭的亲情故事就会落入俗套,当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闸门时,学生就会从聚合俗旧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去大胆地追求发散思维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创新意念,自然在作文中就会其乐融融,创作出奇篇佳作来。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为作文汲取源头活水

常见有这样的现象:命题作文写得丢三落四、空洞无物的学生,在练笔、日记中却可以倾诉得委婉、细腻,诚挚动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文命题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然后选写学生能够作的题目给学生习作。如果这样,教师出题目就等于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那么怎样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而唤醒其沉睡的心灵呢?

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另外深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也可以表现得很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也就是说洞察生活中潜在或显现的思想意义,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悟出闪光点,悟出事物 的内在价值。比如以“平常的一天”为话题写作,有位学生正有感于初三生活的枯燥,母亲的絮叨,却因母亲买回的一盆水仙花在书桌上吐香而发现:生活本身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的绚丽多彩。

三、张扬学生个性,为作文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

中学生敏感天真、活泼又富于幽默感,平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话很多,可是一写作文,就象变了一个人,究其原因是我们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了他们的心灵,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不能让独特的言语才情诉诸笔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为心灵运行的轨迹。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角对外界予以深切关注与体验,使学生流泻出的文字饱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真实体现个体生命之间形形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如本学期我大力倡导自由写作、凸现个性,学生积极性很高。如有位学生在《我看唐玄宗》一文中用对话的形式,从容不忙的评说了一位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在那一页发黄的史书中,我看到了你,唐玄宗。你知道吗,你是继武则天之后最出名的唐朝皇帝,是你让唐朝兴旺,并使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因此有了“开元盛世”之称;但也是你,让唐朝逐渐衰败,走向灭亡,成为唐朝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分水岭。

写花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要明确学生应该积累些什么?

旨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积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语言积累,二是素材积累,三是思想积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有内容可写;积累了思想,学生有观点,写出的文章中心明确;而丰富的语言积累可以让学生妙笔生花。

二、怎么积累?

按积累的方式来说,可以分为阅读积累、观察积累和实践积累。

1、阅读积累。阅读积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作品、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积累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做好阅读积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立足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章无论思想性、文学性都堪称典范,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字词,理解内容,更要使学生明确作者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写的好处等,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学会写作方法,为学生习作打下基础。

第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积淀,厚积薄发。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是要"熟读",这大概是唐代以后的诗人们读书的经验之谈。鲁迅先生是我们所敬仰的大文学家,他曾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他强调的是"日积月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一样,让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尤其是名著),每周积累一些成语,背几篇经典诗文,若干名言警句,每月诵读一些精美散文等,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发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语言材料、表达形式和人文修养都会得到提高。

2、观察积累。观察,不仅仅是“看”,而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包括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用脚踩……动用全身感知器官,把得到的材料综合起来,通过分析思考和精心筛选,提取最有价值的素材,这才叫观察。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学会观察。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呢?

(1)观察要有顺序。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观察有序学生写话才能做到有一定的顺序。

(2)观察要抓特点,要有情感。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学生的写话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3)、观察要“五官参与”,要展开联想。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苹果,通过视觉,了解苹果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苹果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苹果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苹果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同时观察中要展开联想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如观察花,除了对花的形状、颜色、气味进行观察外,还要引导学生由花想到像花一样的人──心灵如花的人、少年儿童等;育花的人──花园中的园丁、辛勤的老师,由花的摇晃想到花儿在风中向人点头微笑等。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习作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教师应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遇事多问,积极思考,逐步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写花的作文范文第5篇

现在的作文写作,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1、命题作文;2、半命题作文; 3、材料作文;4、话题作文。针对这四种作文,我谈一下自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题意和确定表达旨意的。

1、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就是给定题目。既然题目确定了,我们就从题目入手分析,找写作的信息。这个信息一般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感情等。如《我最敬重的人》,这个题目点明了要写作的人物——“人”及感情——“敬重”;《我的学校》点明了写作的事物——“学校”;《我赞美你,妈妈》点明了写作对象——“妈妈”及感情——“赞美”;《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点明了写作的文体——议论文及论题——失败与成功的关系;《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点明写作的文体______说明文及说明对象——花的颜色和什么有关系。

命题作文表达的旨意,一般由学生根据写作对象确定,写作对象分为:人物和事情。我给学生四个“公式”:

A通过写_______人,写他(她)_______事情,赞美(批评)了_______的品质。

B通过写在_______时间,在_______地点,发生了_______ 事情,表现了_______。

C通过_______证明,我认为_______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

D通过介绍_______,使人了解_______的成因、结构、性质、功能等。

学生就通过题目思考,用一句话简要的填好 “ 公式”,这样作文的表达旨意就确定了。

2、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给一半的题目,另一半需要学生填写。这样的作文首先要填好题目,所以,我要求学生遵循这样的原则:熟悉、有内容写、尽可能新颖。如《 _______使我坚强》,一般学生很容易写老师或家长的教育指导使自己坚强,当然可以这样,不过都这样,就俗套,为了新颖,我就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角度方面分析,可以这样填空《疾病使我坚强》《挫折使我坚强》《失败使我坚强》……当然,学生必须对“ 疾病、挫折、失败”有了切身的体会才可以写作。题目确定好以后,下一步的把握题意和确定表达旨意,半命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一样的,不再赘述。

3、材料作文

所谓“材料”,就是作文题目所给的一段或几段写人、写事或表达感情的文字,可以是故事、童话、诗歌等,但必须是有明确中心的文字。写材料作文的关键就是确定材料的中心,材料的中心就是要写的作文的中心,实际上,材料作文就是根据中心写作文。对于“材料”,学生必须反复读,直到明确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什么道理或感情,有时材料的中心可能不止一个,但总有一两个是最为适合写作的。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考察,如果学生理解材料中心“偏了”,那么作文就“离题了”。我给学生简单地概括为:“读材料——归纳材料中心——确定写作中心”三步。

4、话题作文

写花的作文范文第6篇

那么,该如何引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主体意识  观察

    一、尊重学生,培养他们写作的自主性。

众所周知,尊重学生是培养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前提,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培养又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体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作文训练是一种相对独立自主化的活动,学生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因此,学生作文具有很大的自性。我们结合课本教材的编辑,结合第一单元(初中语文第一册)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在这次训练中,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题目自拟,至于体裁,选材等一律由学生自己决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同学查阅范文,汲取构思精髓,回顾家人性格特征,收集家庭琐事,挖掘记忆库中的瑰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取得了成功,同时反映出了家庭生活中的正负面,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当老师简评首肯,学生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二、丰富素材,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中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受其活动范围及形式的限制,虽较小学生有所扩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活动,感受生活的机会,获取真实生动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有位同学以前对写作文兴趣不大,认为无话可说。前不久学校举行少儿书画展,他们参观时站在一幅“人物素描”前,神情专注的观察,回家后在日记本上写道:这个素描,比例设置合理,主体感较强,主要原因在于墨水的浓度适度。面部表情庄重,一看就知道是个深沉而善于思考型的人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恰如其分的思考,就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教师精心的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想像、兴趣、情感等因素,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轻松作文。在教学改写《扁鹊见桓公》为荒诞剧时,我首先简介其内容,再要求变换手法,放在现实生活中去写,突出“讳疾忌医”的现实意义,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评比,择优排练,参加“五四”汇演。学生大胆想象当时的情境,广泛进行讨论交流,畅所欲言,终于达到了改写目的,在汇演中荣获团体一等奖。这又取决于舞台设计、道具的运用,使主体学生在活动结束后都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引导观察,激发学生写作的创造性。

观察是创作思维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源于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和增强知识的重要途径,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创新的起点。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启迪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及周围的事物,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抓住特点,展开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写花的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实践 写作知识 一课一得

前段时间,笔者到农村中学听了多节写作教学课,绝大部分教师着力点都放在“怎么写”上,课堂上都在传授写作知识,写作知识的教学成了这些课的主干。传授写作知识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没了动笔的机会,因而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事实上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通过写作的实践练出来的,不是通过教授写作知识教出来的。另外,在写作知识教学中还存在面面俱到的问题。针对写作教学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写作教学课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一.写作课的关键“写”

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就是学生在写作课上要动笔写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个有良心的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阅读能力,二是写作能力,三是书写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就能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反复练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西南联大教授姚崇吾教授也说:“要学会游泳必须到水里去,要体会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必须要到马背上去。”由此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把学生放到写作的实践中去,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才会写作。技能的养成必须要靠一定的实践,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掌握技能,这就像孩子学习用筷子一样,是孩子在反复模仿、反复尝试、反复练习中学会的,不是家长教会的,家长最多做一下示范,没有哪个家长用在教孩子筷子时会讲筷子的功能、意义和用法。由此看来,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应该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写什么”,学生有没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关注怎么写。但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却把“怎么写”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把写作教学课完全上成了写作知识教学课。笔者在中学所听到的写作课大部分都是作文技巧课、作文秘笈课。教师关注的是“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写人要从哪些方面来写”……如果没有写作的内容,这些技术指导只能使写作变成文字游戏。写作内容决定写作形式。没有内容,形式再翻新,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无病假大空式的无聊的文字。叶圣陶先生说:“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做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究,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功夫,也不过虚心耗力,也不能满足写作的初愿。”张志公先生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怎么写’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了。”支玉恒教授也说:“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这些都突出强调了“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其次是教学生怎么写,就像无米之人,给他讲多少做米饭的技艺都是无用的,因为他没有米。学生在作文时,总是为了写什么而伤透了脑筋,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关注写作内容,让学生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教学生怎么写。

三.写作知识教学应该“一课一得”

叶圣陶先生说:“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就行了。”在写作知识的教学中,也应追求“一课一得”,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很多教师在写作课上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学生收获很少或是没有收获,因为知识太多,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教师不如选取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把这个知识点透彻的掌握,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但我们今天很多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考虑所讲知识学生理解了没有,掌握了没有,接受了没有。如果教师只顾及到自己教,没考虑学生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在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无用功。

有位教师在教学生怎么刻画人物时,一口气讲授了五种刻画人物的手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并举例说明,然后叫学生写一个人物,要用上刚才所讲的所有方法。学生对刚才所讲方法都还没有理解透,就没有办法运用,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教师贪多求全,只考虑自己的教,未考虑学生的学。虽然这堂课讲授了很多写作知识,然而学生并未掌握,还不如选取一个点,如外貌描写,让学生透彻的掌握为好。

另一位教师在讲授写作知识的时候,一堂课只讲授一个写作知识――借景抒情,教师先讲授什么是借景抒情,接着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借景抒情。第三个环节是写作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用几个物像来表达悲伤的感情,第四个环节,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学生通过这一堂课,掌握了借景抒情这个知识点,不仅掌握了概念,还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运用。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写作课要传授写作知识,但写作知识的传授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把教师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吸收,并让学生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随用随取。

总之,写作课应该让学生动手“写”,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教学既要关注“怎么写”,更要关注“写什么”。另外,在传授写作知识时,也不应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一课一得”。不仅要让学生把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最终把传授的知识内化在知识结构中,变成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写花的作文范文第8篇

如果让你描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应该怎样去做呢?

一、认真观察抓特征

不同的植物会在形态、颜色、味道、用途等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如松枝的苍劲有力,荷叶的圆润光滑,柳条的飘逸柔软,牡丹的高贵芬芳,兰花的清香淡雅。

即使是同一种植物,比如花,在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和不同时间(早晨、中午、晚上),其形状、颜色、气味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样是绿色,也还有嫩绿、翠绿、墨绿之分;同样是香,也有清香、淡香、浓香等的区别。

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之前,必须要对所描写的植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抓住其与其它植物的不同,写出它做为“这一个”的与众不同的特征来。

范例举隅:

那一尺多高的万年青,远看就像古老的金字塔,近看却似一个青罗盖。那粗糙的身躯,顶着密集的枝叶,翠绿的枝叶一层层重叠着,有的蜿蜒向上,也有的垂直向下,这形状再配上那的龙爪似的劲根,仿佛是一条翻腾的蛟龙。再看看枝条上那些绿油油的叶子,大的一寸来长,椭圆椭圆的,映出幽幽绿绿的光泽,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它虽无馥郁的馨香,也无红花的点缀,而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但它那奇形怪状的样子,却叫人十分喜爱。

(选自作文《那一株万年青》)

妙点精评:

作者抓住“万年青”“青”的特征,写它“无红花的点缀”,“只有朴素的绿叶为伴”,“那绿油油的叶子”,“层层重叠”,“使万年青显得更加生气勃勃”。这一株万年青的形象在我们看来如此清晰,这跟作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二、言之有序条理明

要将植物介绍清楚,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可以先从整体入手,看它像什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写也;也可以按照它生长的时间顺序写,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最后长什么;也可以按根、茎、叶、花、果实的顺序写……总之,只有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做到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范例举隅:

春天,皂荚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开出白里带点黄的小花。夏天,皂荚树长成了大片的绿荫,让人感觉不到如火的骄阳。秋天,皂荚树落叶满地,风吹黄叶,落叶像翩翩的黄蝴蝶。冬天,皂荚树的枝条上裹上白雪,成了银的冰枝。

(选自作文《老院里的皂荚树》)

妙点精评:

植物总是随季节的变化而生长变化。在写作时,作者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组织描写的顺序,这样,皂荚树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风姿,便条理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惟妙惟肖细描摹

除了要抓住特征、安排好描写顺序之外,描写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可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丰富描写的层次与角度;可运用联想来丰富描写的内容与内涵;可运用修辞来增加文采,使被描写物更加生动形象等……

范例举隅:

它的干像竹子,一节一节的,有明显的痕迹。根部是深绿色的,越往上越细,而颜色越来越红。叶子是锥形的,四周呈锯齿状,像大扇子。叶子正面布满了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小白点,大的像米粒,小的像芝麻。叶子背面是浅红色的,几道粗壮的叶茎把叶子分成一块块的,非常醒目。(选自作文《我喜欢四季海棠》)

妙点精评:

在描写海棠树的“干”和“叶子”时,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即使是没有见过海棠树的同学,也能由作者的描写中知道海棠“干”和“叶子”的形状来;而且修辞的运用也使文章富有文采。

四、托物寓意寄深情

文章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描写树木花草也是一样,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无“知”无“觉”的植物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感”。

范例举隅:

盆栽里的仙人掌,它的坚韧的性格已经够使人吃惊了。有水,没水,天热,天冷,它都不在乎。它那翡翠似的、长满硬刺的掌状茎一直向上伸着,像叠罗汉似的,一片“绿色的手掌”上面又长出一小片来,重重叠叠,以这个姿势矫健地挺立着。无论天气怎样亢旱,别的盆栽植物都已垂下了头,它却总是生机蓬勃,凌空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