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南水乡的诗句

江南水乡的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第1篇

话说江南春光美。风和日丽,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不过,在此中,这如画般美的江南水乡,若少了春雨的滋润,怕就少了一分灵秀,少了一分神韵。试问,春雨能不令人陶醉呢?

走进春雨密布的天地,仰面享受着春雨的点点,不禁觉得脸上清清凉凉,从中我感悟到了春雨的婉约、温柔、清逸、浪漫。注视着,我又发现了春雨如丝、如缕,丝丝缕缕编织着她那对万物无私的爱。雨中,草木翠了,花朵艳了,溪水也更欢了。抬头望去,你会看到春雨如烟、如雾,山河、原野、天地一片朦胧,着实地连成一幅色彩淡雅的写意画。

这时,便会想起宋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佳句。是的,杏花、春雨、江南,这会勾起多少游子、文人的厚爱啊!而我,一个农村小女孩,也被这举世的神色所陶醉。诗圣杜甫的诗句更显她的神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错,春雨的确贴心,总在人们最需要她的时候,在万物呼唤她的时候,伴着和风,携着芬芳,带着微笑,捎着问候,从天国悄悄飘落,为大地母亲洗去一冬的尘土,一冬的憔悴,轻轻地润泽她干裂的嘴唇,娓娓地跟她讲着相思的绵绵情意……

春雨时断时续,时疏时密,不事张扬地亲吻着大地,奋不顾身地滋润着万物。陶醉雨中,我感到自豪而又亲切。

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第2篇

“江南第一家”座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代建筑组合为特色。“青山田园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独具情味的古镇风貌景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游览江南心得感悟6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览江南心得感悟600字范文1暑假里我们全家去浙江安吉游玩,选择了两个比较有名的景点,一个是“藏龙百瀑”,另一个是“江南天池”。

藏龙百瀑(又名“小梁山”)距县城18公里,南连临安“小九寨沟”风景区,西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相连。

经过漫长的路途,终于看见一块巨石上雕刻着“藏龙百瀑”四个大字。我迫不及待地想赶紧上去看看,虽然天空一直下着绵绵细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登山的心情。

崎岖的山路上虽然有石阶,可还是难走。看着指路牌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神形皆备的“神龟听瀑”。站在桥上眺望,瀑瀑相连,一步一景。

我们继续前进,紧接着又来到了“龙须瀑”,的确名副其实,那瀑布就像胡须一样,又细又长。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接近山顶的“龙跃瀑”,传说有一条小白龙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想展示一下本领,就在这里打了一个滚,就形成了“龙跃瀑”。一个个突起的石块好似龙的脊背,一道道山泉从高处流泻下来,犹如白练悬挂,煞是雄壮,美不胜收。

山上的瀑布很多,可以说是几步一瀑,说百瀑一点也不夸张,虽然水流小了点,不过看瀑布讲究意境,大小不是问题,万物皆然。

我们又去了位于天荒坪镇的江南天池,那是亚洲最大的抽水蓄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投资近百亿元。电站上水库天湖是一个人工建造的高水湖泊,蓄水湖面广大28公顷,烟波浩淼,具有极大的观赏性。

不知不觉到了返程的时候,到达常州的时候天空仍下着细雨,可是我们一点也都不觉得扫兴,这次旅游本来就为了看水,回家路上又逢雨水相伴,真是给我们的江南游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游览江南心得感悟600字范文2千灯是坐落在江南水乡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充盈着江南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令不少中外游人深深折服。

步入千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朴素的青石板街。曲折的石板街从远处伸延而来,上面的青苔印证了它岁月的沧桑。它虽看惯人世繁荣,但仍然甘愿倾听人们不缓不慢的脚步声。它贯穿了整个千灯,像一条长龙蜿蜒在窄小的街巷,它的鳞片——石板被岁月留下了印痕,但多了一分古老的色彩,它的腹下是一条隐蔽阴暗的水沟。这个水沟作何用处呢?聪明的古人利用石板街的缝隙间隔,在下面开凿了一条排水沟,不管下绵绵细雨还是倾盆大雨,这个排水沟可谓是无懈可击。

凝视远方,一座古塔矗立在群屋之间,高耸入云,似一把倾斜的宝剑插入云霄。如此雄伟的宝塔叫什么?这便是秦峰塔,千灯的镇标!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面前的流水哗哗而过,一架石桥显得别具一格,这是江南水乡的风采。迈着碎步从上走过,还能看见鱼儿在水中嬉戏,哗哗的水声从耳畔响起,清新的空气润泽了我的肺腑。这儿没有太多的人来人往,没有过分的喧哗吵闹,只有艺术的气息散发着,弥漫着,充盈着。这儿是艺术的摇篮,是昆曲的发源地!

穿过小桥,来到古戏台,一阵优美婉转的琴声响起,随后是哪圆滑细腻的唱腔,一首《好一朵茉莉花》以昆曲的形式演绎水乡特色,吴侬软语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沉醉其中。一身胜雪的白衣,透着淡淡的粉红,没有丝毫的点缀,这便是台上那位扮演“杜丽娘”的水乡姑娘了。这也是昆曲的特色:没有华丽的渲染,透露着江南的气息。这使我不得不更加佩服昆曲的创始人顾坚了。

千灯,是否有一千盏灯?是的,当我们走进灯博物馆,果不其然,一盏盏古老的灯具在经历千百年的沉埋,依然不失光彩,有民国的,有唐朝的,有古埃及的……这些灯具历经百朝更换,依然完好无损地陈列在展柜。其中令我最好奇的是一盏由四根木架支起的灯具,据导游说明,这几乎是与大禹治水同年,是最古老的灯具之一。这一千盏灯饰是殷小林夫妇用生命换来的呀!灯——代表了光明,代表了力量,以及对千灯人民美好的祝愿!

沿着青石板街来到顾炎武先生的故居,只见那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顾炎武先生生前的名言,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名字,名言永远刻在世人心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老先生的一生几乎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当走进他的住宅,似乎屋内的书香千百年来都没有退去。当走到他的墓碑,一股壮士情怀便油然而生,有惋惜,有悲痛,有哀悼,有无奈……

千灯,充满着历史文化的一座古城。若你厌倦了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不妨到这静谧的小镇,感受古文化的魅力与气息,感受风中送来的清,香,纯。

本文抓住“历史文化名镇”这个特点有条不紊地展开对千灯古镇的描写,因为作者用心去观察和感受了,所以能准确而清晰地传递出对千灯的热爱赞美之情。

游览江南心得感悟600字范文3一排排白瓦青灰的墙面,整齐地排列在水路两旁。形态各异的拱桥,横跨在荡漾的流水之上。水面映着桥的影,桥底映着水的波。水路,街巷,不规则地穿插在朴素而又雅致的房屋之间。

在水边,能够看到水一样清秀,水一样纯净的姑娘。她们继承着水的柔和,拥有着水一般晶莹的心。在碧绿的水面上,一艘小船不紧不慢地划过,健壮的船夫手里握着一支长篙,船后荡起漾漾波纹。

江南的水路像网一样,四通八达,通向遥远的历史。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流水冲刷掉了岁月的痕迹,使它保持着多年前的模样。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少村庄现在已经没了踪迹,被高楼大厦取代。江南水乡保留了它的惬意,保留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淹没。这里没有来往的车辆,取而代之的是船只。虽然不那么快捷,但在船上抚摸着柔和的河水,那种意境,却是坐在铁皮箱子里所感受不到的。被时代抛弃了的意境,在江南水乡可以完整地找回来。

或许江南水乡就像一块翠玉,没有北方那样结实的躯体,它需要细心呵护。或许它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轻轻一碰便会支离破碎。但是,再锋利的刀刃,再强大的力量,也无法给水造成永久的伤害。经过时间的流逝,水最终会恢复原米的样貌。水或许是无力的,但就算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水转一个弯,谁也不能阻挡它。

是水编织了江南水乡,守护着它,引导着它,在江南水乡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

游览江南心得感悟600字范文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是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了江南的万般柔情。我虽然没有领略过,如今却欣赏了另一番风景--小江南。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小江南--隐忍在深山中的避暑胜地,刚下车便能够感受到阵阵微风,带着丝丝的凉意,让人心中的被烈日暴晒出的骄躁消失殆尽。走进树木,微风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像风之精灵演奏着美妙的乐曲。密密的树叶将烈日拒之门外,留下的只有斑斑光点。在树下,总有几棵微小却坚定的野花,它们像倔强的孩子,高扬着秀丽的花冠,散发着清新的幽香。

走到水湖边,湖面很平静,有几只蜻蜓点水,在湖中漾起一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光亮。水面上有几只竹筏,静静地,缓缓地漂着。一只竹竿在水面划动,泛起水花。我马上来了兴致,我们登上了一条竹筏。我两手紧紧握住竹竿,既兴奋又紧张。我学着他们的样子,用竹竿一头支着岸边,另一头用力一顶,船便驶了出去。我很自豪,这不是很简单吗?我将竹竿一头插入水底,用另一头用力顶,竹筏便飞快地划了出去。

最后我们来到一个小瀑布前。瀑布的水很清澈,用脚轻轻踩入水中,一股清凉便从脚底涌上心头。太冰爽了!我在水中不停地淌着,脚底踩着光滑的鹅卵石,让人很轻松。我走上岸,遥望远处。远处水面波光粼粼,泛起一层层波浪,水面很开阔,在最远处与天的界线模糊不清,二者相融,似水似云,迷迷蒙蒙,一种神秘与清幽的感觉涌上心头。看着这般美景,心中想起人们破坏的环境,被砍伐的森林,被污染的小河,污染的空气……这使我痛心不已。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那片纯洁的净土。

游览江南心得感悟600字范文5这座城市,静静立于水阳江畔,在岁月变迁中淡淡微笑,不引人注目,却给人安逸。

敬亭山的多姿,令李白相看两不厌,也使得宣城人自豪。春夏的敬亭山,就让人流连忘返;到了秋天,有时隔着连绵的秋雨远望敬亭,那不绝的群山仿佛珠帘后的仙子,亦真亦假,如梦似幻……

多彩的宣城远不止敬亭山这一处美景:如彩虹般的双桥、沉淀着情谊的桃花潭……

说到宣城,不得不提文房四宝。

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第3篇

从上海坐车来到西塘汽车站,这里与传闻中的西塘古镇还有1000米左右。我们乘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力三轮车,慢悠悠穿过新城区,不到10分钟,就来到了古镇入口。跳下人力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石桥。一阵微风拂过,每一个毛孔都感觉到了清新的空气,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

站在桥上,俯瞰整座古镇,一条蜿蜒的小河穿行在青砖绿瓦间,两岸的拂柳与无数弄巷口相映成趣,交织成一幅江南独有的风景图。穿过石桥,来到一条平平仄仄的青石板弄堂。两边粉墙黛瓦,屋檐下悬挂着的高高低低的红灯笼,酒家浓浓的自制米酒香,无处不散发着原汁原味的越角人家风情,一切都让人沉醉。

巷子深处的客栈也是风景的一部分,江南独有的四眼井的院子,临水的后院有古色古香的木桌木椅可供游人歇脚聊天,还有在花团锦簇中若隐若现的木秋千,一杯清茶,一本好书,在这里住多久应该都不会厌倦吧。

短暂休息后,我们直接来到客栈后院,叫上店家老板,摇来一只小木船,轻轻悠荡在水面上,边观景边聊天。热情的老板用带有浓郁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西塘:西塘,已有千年历史,古名叫斜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相争的交界点,故有吴根越角之称。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为8个板块,而众多桥梁又把水乡连为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西塘在全国古镇中颇具特点,以桥多、巷多、廊棚多闻名。现在的古镇大概有桥20余座,有深深浅浅的弄堂约一百多条,宽的也就两米左右,窄的不足50厘米。岸边的石堤上断断续续刻满描写西塘的诗句,苍劲有力,翰墨书香,诗词金石,缔造了西塘浓郁宽广的文化气息与氛围。据说在明清427年里,西塘出了19名进士,31名举人。我不禁感叹:正是这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西塘不朽的文化!

不知不觉,夜幕悄悄降临了,渐渐地,万家灯火次第点燃,红灯笼的光妖娆地倒映在水面上,光影随波浪一圈圈荡漾,与水中的点点星光交相辉映,恍若灿烂的光河。这夕阳斜影,渔舟晚唱,如诗如画,也令游人如痴如醉。夜晚的西塘无疑是最美丽的,行舟水上,仿佛已穿越千年,来到那唐宋时期的秦淮河畔,流水声、人声、歌声、叫卖声,丝丝入耳。远远的,又飘来一阵阵酒香、花香和传统风味小吃的香气,在空中弥漫,在鼻息缠绕,悠闲、祥和。

从从容容上了岸,来到西塘最著名的酒吧美食一条街。热情四射的酒吧,风情万种的特色衣饰店,悠闲的接踵并肩的游人,不时路过的曲径通幽的弄堂,无一不让人迷醉。这一夜水乡的梦啊!

西塘就是这样―― 一边是平静而略带涟漪的河水,一边是嘈杂又悠闲的街巷。西塘就是这样―― 一座座石桥横跨河面,一叶叶小船荡漾水上。西塘就是这样――过客匆匆制造各种表情的照片,旅人伸张着不同姿势的懒腰。西塘就是这样,让你一面沉醉在江南水乡的古朴,一面想到离开就心疼的浮躁。

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第4篇

我曾留恋于赵州桥的巧夺天工,沉醉于桥下的流水潺潺,悠闲自若地看着桥上人来人往。然而,“仍怜故乡‘桥’”又是一种何样的情思?

如果,故乡的水如江南水乡般的幽清、淡雅,故乡的桥就会牢牢地握紧两岸的土地,联系着欲见不能的你和我,听着月色撩人时分思乡人的恬静心曲。

尽管,故乡的水流湍急,猛浪若奔,对岸的你我遥望不及。可是,故乡的桥却悄过急流,跨过阔岸,用坚韧的臂膀,筑出一条宽广的大道。也许岁月的风霜会将所有的桥吞噬,也许每一道滔天巨浪欲将其击溃,然而故乡的桥永远不会倒塌。它用顽强的信念执着地托起了思乡人的归乡路。

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第5篇

古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淹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不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上,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阅读练习】

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的含意。

(l)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第6篇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出生于一个守旧的大家庭,“永芳”之名,受之父母,其蕴之意,可推为“让芬芳之名流传千古”。后自改名字,曰“其芳”,谦谦君子之范已从姓名溢出。无怪乎诗人后来能快速接受新思潮,阅读大量新诗,并开始了他清纯、脱俗风格的散文诗歌创作。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这是一个20岁左右大学生的作品,不管是从词句到意境,还是从构思到技法,竟是如此自然与成熟,一如成熟的,美艳绝伦;又如清纯的少女,卓立拔俗。长江后浪推前浪,魏晋大诗人谢灵运如能穿越,看了这首诗,也定会为之击节赞叹。质朴的文字幻化为一幅幅轻柔而又实在的梦境,清新而又宁静,淡雅而又浓郁,朦胧而又透彻。是个人追寻的一种企盼与构画,还是理想社会的一种探求与预言?作为读者的我们只能凭借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去猜度了,或者二者均有之吧。

一个大学生,以笔代步,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决定将自己的足迹定格在山村、水乡、草原三个自己十分留恋的地方。然后,用幻美的颜色和轻灵的笔法,给我们描绘了三幅极为别致、极富神韵的画面,三幅画面既流动又整合,这便是《秋天》

第一幅画面的景点是山村,这里展示了两个劳动场景:一个是山谷伐木,一个是园中采摘瓜果。首句先用“震落”,后用“丁丁”,都从侧面写出了山中伐木活动,含而不露。“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给读者留下了空阔的想象空间。而“露珠”前面用“满披”一词进行修饰,既让画面有声之前有形,又暗示人们入山时间之早。诚然,这两行美丽的诗句不外乎从《伐檀》中化用而来,但是诗人在这两句诗的顺序上来了个颠倒,由近及远,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古,让人进入一种邈远、氤氲、朦胧的氛围。“飘出幽谷”,让人感觉亦真亦幻,如入仙境。接着从时间角度,由远及近,展示了第二个劳动场景:妇女和孩子背着背篓在园中采摘瓜果,瓜果那么多,又那么大,甚至那么香,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容。两个场景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山民们过着丰衣足食、返璞归真的生活,甚至连镰刀也可以“沾光”――“饱食稻香”。这里既有自然分工的忙碌,又有丰收后的喜悦与闲适。因此,笔者认为,此情此景也决非刘真福先生的“农家丰收图”几字能概括的。是啊,如此慷慨和富足的秋天,谁不喜欢,谁不留恋呢?纯洁的诗人便有了个美好的愿望――让这样的秋天永远停留在这民风淳朴的山村吧。

第二幅画面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风景,一位渔民在深秋的清晨,冒着冷雾,撒网、收网,并无所获。环境如此清寂,形同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满怀希望虔诚的投入,打捞的却是空空如也。按理,渔人的心理相应是空落落的,可诗人却笔锋一转,“轻轻”一词真是耐人寻味。既可以暗含渔人失望而归的心态,又可以理解为渔人悠然自适,并不是为“鱼”而“渔”,而是以一种极为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同时又不破坏全诗轻柔的氛围,情调是那么和谐、统一。秋天本是个成熟的季节,“游戏”一词却让秋天变得如此天真与淘气,它与渔人玩起了捉迷藏,一种梦幻般的人伦之乐在这条渔船上,不!是这个江南水乡上的演绎。掩卷稍思,不难发现渔人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将自己的心胸情感、志趣与渔人合二为一。心灵的那份宁静与淡泊,悠然与豁达同陶潜又有何异?

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第7篇

执教者程启明老师在教学中“注意通过某一意象牵连出一些相关的古典诗词,来丰富意象,拓展画面,挖掘意境,增加情韵”,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从“实录”的文字来看,教学全程也确实十分完美地实现了执教者课前的设想。在老师抛出一个个问题后,学生即能准确地甚而至于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毫不困难地进行回答,并信手拈来古代宫怨诗、闺怨诗中的相关诗句进行佐证,一步到位地完成老师所希望达到的鉴赏要求(例如生56、生59的发言)。一所农村中学刚刚完成了初中学业、才步入高一年级的学生,有如此之高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真让人羡慕不已又难以置信。

大量“牵引”是本节课的特点。我们认为,诗词教学的“牵引”,一要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二要有利于学生增加积累,丰富想像,提高文学素养,三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则,从“实录”的教学全过程来看,程老师这节课的“牵引”,有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从“柳絮”牵引开去,引导同学联想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能触发人离愁的物象,并“牵”出了有关诗句,既有助于理解人物的心境,又丰富了有关知识。但本节课在“牵引”的设计与操作上,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解决好“牵”多少、“牵”什么、怎么“牵”的问题。

一、“牵引”容量过大。仅古典诗词,一节课就涉及49处之多。且不论这些分别由师生脱口而出的诗句是否人人听得懂、分得清,也不论一节课能否容纳这么大的语言量,仅就数量而言,也是不合适的,让人感觉教者有堆砌、卖弄之感。“牵引”的量虽应该因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绝不是多多益善,尤其不能为了增加量就生拉硬扯。例如,在引导同学揣摩了诗中女子的心境后,老师说:“那我们跟那位可怜的女子不是产生共鸣了吗?顺便问一下,我说的‘可怜’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值得同情。”老师接着说:“哦。那女子就只值得同情?”一学生答:“还有可爱的意思。是说长得美丽,值得怜爱。”于是老师引领学生“牵”出了两首古诗中的有关句子,以佐证“可怜”在古代有“可爱”义。老师的第一问,分明用的是“可怜”的今义,硬要扯出“可爱”,本身就混淆了词的古今义,还要由此“牵”出古代诗句,就更不合适了。教学中,我们对“牵引”的内容要加以选择,对“牵引”的量要把握好度。

二、“牵引”的目的欠明。例如,由“江南”牵引出了一组与“江南”有关的诗句,以证明江南的景美、人美,进而推测游人为何“不归”,这与体会这首诗的意境或品味诗中人物的“情感心理”似无多大关系。小诗写的是江南的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而非来江南的“游人”不想归。设想一下,如果由江南水乡联想到江南女子的温情细腻、多愁善感而非北方女子开朗奔放的性格特点,也许能有助于理解诗中为什么“我打江南走过”,而不是“打漠北走过”,从而理解女主人公的寂寞、惆怅、无尽的闲愁。此外,由这个女子本身牵引出的联想想像,有些作用也不大。例如,老师要求学生想像“城中的这位女子会干些什么呢”,同学们作了大量的猜测,这与教学目的的达成,似乎关系也不大。“牵引”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服务。。

三、“牵引”方法单一。从“实录”的教学全过程来看,都是老师问,学生答,没有讨论,更没有争论,因为学生总是能一步到位地回答出老师设定的问题答案。不客气地说,这不是牵引,而是早被语文界批评得体无完肤的问答法。貌似启发引导,实则通过满堂问,借学生之口说出老师要灌输的内容,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毫无主动性可言。这种问答法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课堂上大都是统一的答案。且不谈这些理解是否一定就准确,至少不大符合多元解读的现代教学理念,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认为本文运用讨论法最能丰富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当然,让学生讨论绝不是让学生毫无目的任意闲扯。老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几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谈感受甚至辩论,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小结,使学生的感悟更上一层楼。例如,诗人承继了古典诗词常用的手法,运用生动的意象营造意境,表现人物情感。教者可就此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对表现人物情感有哪些作用?我们初中学过的诗词中哪些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引导学生讨论体会,老师适时点拨小结。这样,“会杂乱无章”的担心就会是多余的了。必须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决不仅仅是个技巧问题,它是教学理念的体现。

江南水乡的诗句范文第8篇

董 刚

当所有的痛感已逝去,我愿在风中写下最后的纪念。

这是个干巴巴的冬季,不适宜流泪,却很适合冷静地面对别离。它让生活像饼干屑一样干枯乏味,似乎连梦也失去了缤纷的能力。

我爱雪,今年的雪却来得很晚,那晚猛然抬头,只见片片素洁,却并无惊喜,只觉得是我的梦片片飘落。那些,终化为虚无。

这个冬天里我失去了很多,依然有梦想的权力,却不敢再面对自己的梦。固执地不哭,我不相信眼泪。

I have a dream。一个宁谧的去处,一黛山,一帘水,一陋室,一个朋友,一席知心话。当梦终成空,甚至无力回忆。是的,我向往隐逸的生活,因为厌恶这世间的繁忙,不屑这红尘的烦扰。然而,当我终成孑然一身,这话已不敢说。当最后一个同行者也已离开。我的路,也难成其为路了。没有太多激动,没有眼泪。我一直很平静,天空是一片冷峻的湛蓝,我的指尖在空气中划过,没有一丝颤抖。

昙花般的短暂,莲花般的清丽,本应记忆。我却已在忘却。记忆中的画面像雾气中的山,氤氲一片。风起的时候,旧时的沙已飞扬,不知会向何处。有一朵花,枯萎在涩的眼睛里。

落寞的阴天,/下了一场冷淡的雨。/淋湿的红玫,/凉了谁的心。/燕子飞过了,/恍惚记得还是去年那只,/一起看过的那人,/不知在哪里,/向谁开着/天荒地老的玩笑。

“我知道这些日子你要承担多少哀伤,才可以面对破碎的梦想。我相信那么多的关心总会带来希望,别忘了我们这里还有鱼……”没有关心,没有我要的关心。我轻吟的句子,只能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温暖另一只手,徒然的安慰。冬天的空气很重,寒冷渗透我的肌肤,蔓延。我听得到血在凝结,没有梦想的日子太可怕了。

把人生交付给一个梦想,/不在尘埃落定前哀伤。/如果明天开始新的旅途,/却还没有方向,/那就再整理一下行囊。

我不是个勇士,我的“脚踩红尘,傲视一切”的豪言壮语终究只是个玩笑,而我的承诺,也终成背叛。一直在希望,有一个人出现在面前,对我说:“你是个小魔鬼,你只是用坚硬的壳阻隔伤害,也拒绝接近。其实,你很软弱。”于是我就可以流泪了,然而没有这个人,没有。

纵然如此,我的心在燃烧,就如我脸上的自信。我不拒绝与任何人对视,我不害怕更多的希望流失,就如不因为害怕失去炉火会更冷而拒绝接近火炉,这就是我:

背负一片沙漠,/泉源的渴望在双眸里流淌。/阴郁的天空,/弹拨着不知谁的心曲。/我只愿在沙漠中守望

/一泓蓄着温存的水,/一个疲惫忧伤的旅人-/和他的梦想。

品韵

郭 昕

打开散发着古味的诗集,扉页上几行隽秀的文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学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首深邃、悠远的诗,诗中那段缠绵的情思,用心谱出的令人震撼的咏叹调。

初识纳兰性德,便是从这首《长相思》开始。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首首经典:“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学乍翻看阁絮,/清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的对温婉江南的梦:“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对西去美人昭君的怜惜。作为清代大学士明珠的长子,他没有选择奢华的一生,完全是洒脱纵情于山水之间;仅在世三十一年的纳兰性德有着八旗子弟骨子里的豪爽,也有江南小城似水若风的温婉。他对做过的一切事情都无怨无悔,偶然停下来,欣赏一下身边的美景,品味几分过去,使纳兰性德一生洒脱而过。他的一生没有也许,惟有对美景的希冀、对古人的思念,回首过去,使他有了“故园无此声”的感触。

在洒满阳光的午后,在雨夜,读两行纳兰性德的诗,让自己长途跋涉的心偶尔停下来,赏天空云卷云舒的自由,笑心中那无情无尽的缠绵。江南,是每个文人雅士最向往的地方,那里山水澄明,可以映出心中的那一方绿意,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回首过去,纳兰性德也曾徜徉在江南水乡,也许是那一份温婉,也许是那一份翠绿,使他唱出了“萧萧几夜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的感叹。他的心停在了山水之间,回眸曾经忽略的感动,生命中的种种味道,而后蓦然顿悟,找到生命的挚爱,是血汇成了《长相思》为爱人送葬,是他长久慌张急迫的心找到了一湾休憩之地和补给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