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唐代古诗

唐代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唐代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唐代古诗范文第1篇

1、古诗带拼音版

pú sà mán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wēn tíng jūn

温庭筠

xiǎo shān chóng dié jīn míng miè , bìn yún yù dù xiāng sāi xuě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lǎn qǐ huà é méi , nòng zhuāng shū xǐ chí 。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zhào huā qián hòu jìng , huā miàn jiāo xiāng yìng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xīn tiè xiù luó rú , shuāng shuāng jīn zhè gū 。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 、 古诗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唐代古诗范文第2篇

一、回扣古诗篇章课后练习题

第一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的考查对象为宋代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的古诗鉴赏题)(2)①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的考查对象为唐代李华《春行即兴》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过去的评家说《登高》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回答下边的问题,体会上述评论的含义。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本诗四联都是对仗,都很工整,试以一二联为例,说说你的体会。(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近体诗六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二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考查对象为唐代王维《新晴野望》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王维的“诗中有画”。试以这两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近体诗六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三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007年高考天津卷的考查对象为明代高启《黄氏延绿轩》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诵读《迢迢牵牛星》。说说诗中连用六个叠音词的艺术表现力。(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中课文《汉魏晋诗三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四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查对象为《诗经・》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氓》中哪两章用了兴的手法?(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中课文《〈诗经〉三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五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的考查对象为宋代刘一止《小斋即事》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过去人们写近体诗讲究章法,全诗分四层(绝句每句为一层,律诗每联为一层),依次称为“起”“承”“转”“合”。但这个规定在实际运用中是可以变化的。试作一首,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要读来上口,有一点诗意。(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近体诗六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六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考查对象为宋代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并引》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下面几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甫律诗章法的严密。①《客至》:前一层_______;后一层_______。②《旅夜书怀》:前一层_______;后一层_______。③《登岳阳楼》:前一层_______;后一层_______。(人教版2005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五单元中课文《李杜诗五首》后面的练习题)

第七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1)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的考查对象为宋代宋祁《木兰花》的古诗鉴赏题)(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004年高考浙江卷的考查对象为唐代李白《菩萨蛮》的古诗鉴赏题。需要指出的是,李白的《菩萨蛮》这一命题材料,就出现在人教版2003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中)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例,说说这一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中课文《近体诗六首》后面的练习题)

二、回扣古诗篇章同题材内容

第八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2007年高考江西卷的古诗鉴赏题,要求考生在阅读了晚唐诗人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晚唐诗人韦庄的《金陵图》这两首“金陵怀古诗”之后回答相关问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在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部分,有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第九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古诗鉴赏题,要求考生在阅读了唐代吴融的《华清宫》和唐代李约的《过华清宫》这两首诗之后回答相关问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在人教版2004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部分,有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还配有写作背景、主旨思想的解说。

三、回扣古诗篇章同技巧之处

第十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2005年高考天津卷的考查对象为南宋汪元量《湖州歌(其六)》的古诗鉴赏题,此题答案为“‘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人教版2003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这里的“看”字,总领下面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看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四、回扣其他篇章中相关论述

第十一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04年高考全国卷Ⅲ的考查对象为宋代晏几道《鹧鸪天》的古诗鉴赏题)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诗句,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人教版2000年3月第2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周瘦鹃的散文《杜鹃枝上杜鹃啼》)

第十二组:1.高考古诗鉴赏原题是2006年高考湖南卷的古诗鉴赏题,要求考生在阅读了薛宝钗的《咏白海棠》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这两首诗后,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2.语文教材对应内容是在2002年12月第1版《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的《探春结社》一文中,就有薛宝钗的《咏白海棠》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且有注释。

唐代古诗范文第3篇

(第一课时)

执教:全椒县章辉小学

陈良付

教学目标

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3.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老师播放的是有关黄河的图片,欣赏了这组图片,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你还知道哪些与黄河有关的诗句?

2.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一起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二、回顾学法,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明诗意——品意境——悟感情

2.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词语: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探究,全班交流

(一)解题意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浪淘:波浪淘洗。题目的意思是大浪淘沙。刘禹锡的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二)知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浪淘沙九首》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三)诵古诗

1.指名朗读古诗。

2.示范朗读。

3.指导朗读节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5.齐读。

(四)明诗意

1.自读古诗,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交流。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2.逐句交流诗意。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挟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4.齐读。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五)品意境

1.出示图片,结合1、2两句谈感悟。指导朗读,读出黄河九曲绵长的曲折和裹挟泥沙汹涌奔腾的气势。(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2.出示图片,结合3、4两句谈感悟。指导朗读,读出诗人逆流而上、一往无前、直冲霄汉的豪迈气概。(诗人欲上九霄的气概)

(六)悟诗情

1.这首诗前两句歌咏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后两句诗人有景色联想到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自己的处境,进而驰骋想象。他想到了谁?为什么?

2.交流。牵牛织女是神话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作者以此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四、拓展延伸

1.学习《浪淘沙》(其二)

2.总结积累: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感受到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后请大家再收集有关描写黄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吧!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雄伟壮美的景象

唐代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对古诗词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仅仅向学生解释古诗词中不认识的词语及句子,然后向学生传达古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己创新的思维,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古诗词的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然而,新课程的标准对古诗词的要求比较高,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老师也开始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概述,会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情操有很大的帮助。

一、趣味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前面写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总是向学生解释生词意思等,最后让学生将古诗词背诵下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情况,如果背诵效果不错,这节古诗词的学习就完成了,时间久了,学生的背诵负担加重,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这种状况,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再对古诗词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时间是在课堂的开始,所以老师更应该在课堂的开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作用,向学生放映有关黄鹂啼叫、白鹭飞行、航船停泊等的动画,以小学生调皮活泼的特点,形象的动画及悦耳的声音肯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再讲些有关黄鹂及白鹭的传说故事,让学生对这它们充满好奇之心,逐步走进诗词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第一步。

二、引导分析语句,加深学生对诗词及作者的了解

在趣味引入课堂后,学生对这一节古诗词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之心,此时老师应该开始向学生讲解这首诗词。首先应该说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这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言简意赅是古诗词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老师要解释诗词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每一个事物在古代确定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而不能像以往的课堂上那样老师逐字逐句向学生"翻译"诗词。例如,讲解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首先应该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告诉学生,然后讲解"玉笛"、"洛城"的含义,因为这是学生平时不会遇到的,它们分别指精美的笛子和地名洛阳(现河南洛阳),而"折柳"在这里指的是《折杨柳》笛曲,因为在古代"柳"蕴含着离别情怀,古人便用"柳"来抒发自己的离别愁绪。这部分知识在古诗词中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累古诗词知识对以后学生自己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意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诗词描写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对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分析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水平。

三、鼓励学生联想,体会作者的感情

老师关于古诗词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了解,不知不觉中便会深入其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老师已经引导学生了解了诗词描写的意境,接下来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联想,将学生自己大胆的想象力赋予诗词,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讲解小学语文课堂中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时,在老师将诗中"晓""啼鸟"等词语的意思讲解清楚之后,学生对诗词的意境有了一定的体会,诗词描写了春天来了,十分优美的风景。此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事物都有了生命,各处都向人们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以此让学生体会春天的优美风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怜惜之情,来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种鼓励联想的方法可以更容易使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及学习能力,老师也就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水平。

四、开展活动,拓展古诗词学习平台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仅仅学习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以外老师也要教育学生学习古诗词。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书籍《唐诗三百首》,平时鼓励学生读写、理解、背诵,然后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举行古诗词比赛,例如,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比赛哪个小组背诵的诗人李白的诗词多,或者是其他诗人的诗词,并且在活动的最后评定出冠军小组,给予奖励,从而激励学习参加比赛,然后努力去背诵诗词。这种组织活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多去背诵理解古诗词,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水平需要老师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从以上这些方面出发,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班级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进而继承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使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林巧燕.古诗词教学也应彰显语文教学本色[J]. 黑河教育. 2011(06)

[2] 吕冬梅.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学[J]. 语文学刊. 2011(10)

[3] 刘静.用诵读与积累强化小学生古诗词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12)

唐代古诗范文第5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

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着名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着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

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2、学习一下生字词:

正音: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⑴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⑵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古诗范文第6篇

冬去春来,南通比较干旱,连续一个多月不下雨,处处尘土飞扬。刚刚发芽的小草因为缺少水的滋润,一棵棵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绿丝初吐的新枝也显得毫无生机。

这天夜里,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早晨,推开门,呵,好一个清新绚丽的世界!

我不禁想起了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不正是昨夜春雨的真实写照吗?我迫不及待地赶往学校,我要把这首诗教给学生。

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提醒孩子们留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告诉我他们的发现。不一会儿,孩子们乐滋滋地回到我身边。小杰说:“老师,你看,地面都湿漉漉的,还有一个个的小水坑,昨夜一定下雨了。”我惊讶于他的判断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小敏告诉我:“老师,小草今天似乎有精神了些,你瞧,它们的腰杆挺得笔直的。还有那些树叶,像洗过一样。”“老师,昨夜的雨一定是悄悄来的,要不,我怎么一点儿声音都没听到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收获,我微笑着,倾听着他们的童言稚语,为他们的发现感到惊奇,也为他们的收获感到高兴。我对孩子们说:“一千多年前,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大家一样经历了昨夜的春雨,并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学吗?”“想!”喊声震天,全然没有往日的畏惧。这首诗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只是让孩子们在诵读的时候闭眼品味,回忆刚才在校园内的所获。从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诵读中,从他们沉入其境的表情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与诗、与境融为一体了。

此后,我经常和孩子们去踏青,享受春天带给我们的美丽。我们去河边看柳,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欣赏春天的婀娜多姿;看着岸边的桃花,水中的戏鸭,我们齐声朗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感受春天的热闹非凡;我们一起放风筝,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体验春天的幸福快乐……在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季节里,我和孩子们一边领略春光的明媚,一边追寻古代文豪的足迹,先后学习了《咏柳》《惠崇〈春江晚景〉》《春晓》《草》等名家名篇,孩子们学诗的热情空前高涨,除了跟老师一起学习与春有关的古诗外,还四处搜集古诗,把诗与自然、诗与生活结为一体,为诗配画,唱与诗有关的歌,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自己编起了诗歌。

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对古诗的学习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把老师的理解、感受与获得强加给学生,更不能把知识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链接与之相关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学习古诗架起时空的桥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学古诗,从而事半功倍。

每一首诗,都是作者在“情动而辞发”的状况下写成的。作为教者,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创设与作者“辞发”时相应的情境,引导孩子在这种情境中与作者“零距离交流”,把作者的“眼”变为自己的“眼”,把作者的“情”变为自己的“情”,这样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古诗的领悟。这个春天,我以春天的花鸟虫鱼、山山水水作为媒介,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在充满泥土气息的芬芳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在悄无声息的玩赏中品味古诗的意韵。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看着枝繁叶茂的大树、姹紫嫣红的鲜花,听着清脆悦耳的鸟鸣、淙淙的流水声,孩子们怎能不喜欢春天,不喜欢与这烂漫季节有关的诗呢?

唐代古诗范文第7篇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优质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解读: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唐朝很多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用过此题写诗。卢纶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我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因此,我的教学思考也是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到雁惊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满”入手,感受雪大、环境恶劣,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教学目标:

一、读通诗句:读准字音,书写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读出诗的节奏。

二、品读诗句:了解诗所描写的将士雪夜准备追敌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险、英勇无畏气概的赞美之情。

三、发挥想象,叙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由题入手,简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诗人卢纶。

二、引入古诗学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古诗(3遍),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正音:这首诗中,有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出示:单于、遁逃、欲将、轻骑,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自主选择比较难写的字词写在田字格中,并说说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3、请个别同学朗读,纠正读音,读出诗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通过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诗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这首诗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请你根据注释了解一下,然后,我们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成简单的一两句话: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板书)

四、品读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解读“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时的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静,宿雁惊气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

读出单于溃败的样子。

2、解读“满”: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什么?由满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雪很大,天气严寒,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顾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五、叙写古诗。

1、诗读到这儿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买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单于呢还是没有追到?(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学生叙写并交流。

)

六、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交流交流。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二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带。

一、激趣引入

今天我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广。

据记载,在李广巡视打猎时就发生过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流传到唐代,被一位名叫卢纶的诗人即兴改编,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取名为《塞下曲》。(教师随机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的学习。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板书课题、作者,理解题目。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

作出评价。

三、理解诗句,体会诗境

1、想具体了解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吗?不过在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要想学好古诗,必须有好的学习方法,回忆一下,都有哪些方法?

2、学生小组互助,理解诗句。

3、交流。

A、说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引”字总结联系上下文解释的新方法。

从“惊”字体会,感受气氛的紧张。

教师指导朗读。

B、说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两句诗的意思。

抓住“没”,并且利用情景表演体会将军力气大,勇武。

读出赞叹之情,指导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生评价。

两个人对读。

师生对读。

四、全诗整合

1、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

下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过,需要大家的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

五、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李广将军真不愧是“飞将军”,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齐读《塞下曲》!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6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5首古诗中,第3首“月黑雁飞高”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教案设计范文三一, 教学 目标

二, 重点、难点 已混点

三,教 学准备 六、课 时安排 七、方 式、手 段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把握《塞下曲》中将军的形象。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方法,解释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已混点:《塞下曲》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查找资料。 1 课时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四、教学过 程

第一课时 激情引入,解题质疑.一、激情引入,解题质疑.(预设 5 分) 1、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都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高超武艺,建 立了丰功伟绩。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那位将军,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就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 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这节课,我们就可以从唐代诗人卢纶 笔下的古诗《塞下曲》中,领略这位飞将军的风采! 2、课前交流搜集的有关西汉名将李广的资料。 初读古诗,识字正音。( 。(10 二、初读古诗,识字正音。(10 分) 1、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解题,简介作者及背景。 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3、小组内互读。纠正字音,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小队长检查词语。 (1).指读生字词,分析字词,理解词义。 读音重点:卢

纶 没 棱 词义重点:草惊风 夜引弓 平明 白羽等 (2)开火车读诗歌,达到熟读能够背诵的地步。 3、听老师范读,体会情感。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飞将军李广的什么故事?(写了西汉飞 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 深入探讨,挖掘主题。( 。(10 三、深入探讨,挖掘主题。(10 分)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自己总结一下 诗意。)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研讨。 A、说说诗句的意思。你认为每句诗中的关键词是谁?能起到什么作用? B、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将军力气大、勇武的诗句,谈一谈理解。 把握情感,全班朗读。( 。(10 四、把握情感,全班朗读。(10 分)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飞将军李广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下面, 谁愿意做故事大王,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生讲故事,教师鼓励要声情并茂。 师: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吗?请大家跟我合作,我讲到哪句诗,请 大家读出相应的诗句。好不好? 师生合作。 迁移运用,内化积累( 五、迁移运用,内化积累(5 分)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的飞将军李广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 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 师:最后,就让我们想象着诗歌描绘的情景,带着对飞将军李广的赞叹与敬佩, 齐读《塞下曲》! 引导发现,尝试创作。( 。(5 六、引导发现,尝试创作。(5 分) 同学们,喜欢这首古诗吗? 其实,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 6 首。今天我们学 习的是第二首。在剩下的 5 首古诗中,还有第 3 首“月黑雁飞高”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 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们积累在采蜜集里,或者是办一张精美的手抄报,然后 一起来展览!

《塞下曲》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射箭的场面, 赞美了戍边名将的勇武。

板书设 计

《塞下曲》 唐代诗人 卢纶 汉代飞将军 李广

达标测 试

27 古诗二首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将军(jiāng jiàng)平明寻(xún sún)白羽 没(méi mò)在石棱中

唐代古诗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古诗词诵读》课程是我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它对高职学生古诗词朗诵、阅读、欣赏乃至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改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古诗词诵读中的单一化、模式化倾向,改变学生缺乏个性体验、独到见解和良好诵读习惯的现象,笔者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古诗词教学中实施多元诵读策略,以此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一、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经典古诗文词句隽永、韵律和谐、意蕴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对学前儿童而言,学习古诗词更好的方法是吟唱。从艺术起源讲,我国诗、歌原本一体,即“诗乐一体化”。吟唱经典古诗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在审美愉悦中培养语感,在轻松惬意中拓展知识。因此,它自古就是我国儿童启蒙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在学前专业古诗词入门项目教学中,我们安排了“诗乐启蒙16首”,它呈现的不仅是文字和旋律,演绎的不仅是古诗和乐曲,更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课堂上我们抓住诵读这一命脉,以读贯穿始终,采用一咏三叹地读,师生接读,学生分读、指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带入到古诗审美之中,让学生读出节奏美,读出音乐美,读出情感美。

二、逐层吟赏,使阅读深刻化

诗歌作品本身可以不断地向纵深开掘,解读不可只停留于肤浅的认识,需要积极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为此,笔者往往带领学生逐层解读,从不同层次展开训练。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安排了“山水田园诗吟赏”、“咏物诗吟赏”、“边塞诗吟赏”、“咏史诗吟赏”和“咏怀诗吟赏”五个项目,并按照作品解读的层级安排训练任务:一是因声求气吟诗词,二是知人论世解诗词,三是以诗会友用诗词,四是寓教于乐教诗词。

每次课训练的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而诵读却贯穿课的始终。通过层层深入的诵读,让学生读懂诗词,读懂诗人,也融进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如,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晴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通过菊的形象层层深入的诵读解析,学生不仅理解到该诗赞美了菊的傲霜独立,而且还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气节。联系自身则不由想到:困难并不可怕,也许正是严酷的环境磨砺了自己。

三、比较阅读,使阅读明晰化

比较阅读既是对作品审美价值的检验,也是深化思维水平的过程,提高鉴赏能力的方法。同样是写秋天,杜甫、马致远笔下的秋天是凄凉萧瑟的,眼中的秋天却是恢宏阔大的。在比较阅读实践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同题材作品比较

同一题材,不同诗人会因生活阅历、个性、情趣不同而有不同写法;同一位诗人,会因处境的变化而产生性格、志趣的变化,其不同时期的诗作会折射出这些变化。如在“咏物诗吟赏”项目教学中,我们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唐代诗人的咏蝉诗,骆宾王表达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沉闷压抑;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怨尤;而虞世南显示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志得意满。此外,我们还选择了唐代诗人的听筝诗,李端的诗由摹写弹筝者的神态而见其爱意;柳中庸诗着重描写诗人听筝的感受,并以此抒写自己的离情别恨;白居易的诗则主要表现主人公“别有深情一万重”的幽深情怀。

2.就某一位作家进行专门研究

同作者作品比较,可就某一位作家进行专门研究。如在“吟咏诗人”课外项目中,我们安排了高歌李白、长吟杜甫、品读苏轼和吟诵李清照等任务,深化学生对唐宋诗词大家的研究。品读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凄婉缠绵的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又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胸襟坦荡的他。双重性格的苏轼,带给我们的是数也数不尽的婉约和豪放。因此,以苏轼为研究对象,就有了“婉约豪放兼具的苏轼诗词品读”这一项目。

3.同流派诗作比较

诗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分,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别。婉约与豪放是宋词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品读苏轼豪放词,可以对苏、辛词风的异同进行分析: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但“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王国维《人间词话》),苏轼突破了柔媚纤弱的传统,以浩瀚之气开豪放一派,其词“奋厉有当世志”;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豪放词风,其词有“君恩未许”的英雄气概。但生活经历的不同,决定了辛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参考文献:

[1]卓霞.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育[J].现代语文,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