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睡莲的种植方法

睡莲的种植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第1篇

(库尔勒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新疆库尔勒84100)

【摘要】本文主要观测睡莲在本地区的物候表现和适生调查,总结出该品种在库尔勒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 睡莲;库尔勒地区;物候;适生环境;栽培管理

Water lily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Korla region

Zaiyitongguli·Silayiding

(Korla City Landscaping BureauKorlaXinjiang841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bserved water lilies in the region phenology performance and Suitable survey, summed up the variet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Korla region.

【Key words】Water lilies;Korla region;Phenology;Suitable environment;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有了新的要求,水生植物作为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逐步成为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园林素材。

1. 试验地概况

(1)库尔勒市位于霍拉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新疆的腹心地带,是南北疆的交通枢纽。海拔902~924m。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1.4℃。极端最高温度42℃,极端最低温度为-28℃,年温差34~37℃,平均昼夜温差12.4℃。年平均降水量50.4mm,年平均蒸发量2554.9~3044mm,相对湿度45~55%,年均日照时数2971~3133h,无霜期年均180~210d,冻土深度63cm。

(2)气候特征表现为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夏季炎热干燥;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盛行东北风。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睡莲(Nymphaea L)睡莲科睡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肥厚。叶柄圆柱形,细长;叶椭圆形,浮生于水面,全缘,叶基心形,叶表面浓绿,背面暗紫;花单生,浮于或挺出水面,白天开花夜间闭合;果实倒卵形。

2.2物候表现。

(1)物候详细观测记录了睡莲展叶期、花期、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每周观测1次。

(2)根据观测得知:睡莲在本地区的展叶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花期5月中旬至9月下旬,种子未成熟,枯黄期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

2.3适生环境调查。

(1)根据库尔勒地区气候环境特点,从适宜水位、适宜生存水温等方面对引种的睡莲进行适生环境调查研究,为引种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2)根据调查得知:睡莲在本地区的适宜水位80cm,适宜生存水温8~40℃。

3. 栽培管理

3.1种植地的准备。

大多数水生植物种植地要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水位适宜的地段。种植地选好后,该种植地四周用装土的袋子、砖或石围起来,然后里面填田园土40cm左右,耙平,表层铺盖1~2cm的粗砂,防止灌水造成水混浊现象。

3.2种植。

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喜强光,通风良好。库尔勒地区主要种植在梨香湖湖中、孔雀公园人工湖湖面、水池及白鹭河河道两侧。春季4月分株繁殖,芽刚萌动时将根茎崛起,用利刀分成几块,每块6~8cm长,且保证每块根颈上带有两个以上充实的芽眼。随即平栽于泥中,不能过深,通常保持地下茎的新芽与土面平齐。栽后稍晒太阳,开始灌水时宜浅,逐步到要求水位。

3.3种植后管理。

3.3.1水管理:睡莲要注意对水位的控制。由于水温对睡莲的生长开花有直接影响,生长初期由于叶柄短,水位尽量浅,以不让叶片暴露到空气中为宜,以尽快提高水温,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成活率;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步提高水位,到达生长旺期,水位达到最大值,这样使叶柄增长,叶片增大,有助于营养物质储存;进入秋季,降低水位,提高水温,使叶片得到充足的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以促进睡莲根茎和侧芽生长,提高翌年的繁殖体数量;秋末天气转凉后,逐渐加深水位,保持不没过大部分叶片为宜,以控制营养生长;水面结冰之前水位一次性加深,根据历史最大结冰厚度而定,保持睡莲顶芽在冰层以下,以安全越冬。

3.3.2肥管理:追肥的原则必须是既有益于睡莲生长,又在水中无浪费,因为肥料的浪费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加快藻类及水草的生长,进而污染水体。因此为了延长睡莲的群体花期,增加来年繁殖体生长数量施肥一定要合理。追肥时间一般在盛花期前15天,以后每隔15天追肥1次,以保障开花量,但追肥不宜过多,过多容易加大营养生长,叶片数量加大,影响花期整体效果。

3.3.3光管理:睡莲喜阳光,通风良好,栽培场地应有充足的光照。在岸边有树荫的池塘,虽能开花,但生长较弱。

3.3.4病虫害防治:睡莲常见病虫害有腐烂病、叶腐病、炭疽病、小萤叶甲虫等。

(1)腐烂病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叶腐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隔l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3)炭疽病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隔l0天左右喷1 次,连喷2~3 次。

(4)小萤叶甲虫防治方法:是一种毁灭性害虫,成虫在靠近池边的植被中越冬,春末在叶表产卵,1季可产生2~3代,此时可用水冲洗叶面,这样成虫及蛹掉入水中,被鱼吞食。一旦幼虫为害,可用1200倍液敌杀死喷杀。

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第2篇

一、我国睡莲、荷花新品种育种和市场现状

我国的睡莲杂交育种研究,还处在刚启动的阶段。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黄国振、邓惠勤和北京植物园邹秀文在美国加州Modesto太平洋企业公司莲园开始进行睡莲的杂交育种工作,回国后他们分别在青岛畅绿中华睡莲世界、北京水天园艺场继续进行研究。2002年中华睡莲世界育成10个耐寒睡莲品种,2003年育成13个白天开花热带睡莲品种,2004至2005年育成20个耐寒睡莲品种,并都通过了国家级权威专家的评审鉴定。北京水天园艺场也培育成耐寒睡莲品种13个。此外,南京艺莲苑、深圳洪湖公园、西安植物园也都已相继开展睡莲的人工杂交育种研究。

睡莲杂交育种国外已进行了一百五十多年,目前全世界睡莲品种约有400~500个,青岛畅绿中华睡莲世界保存有260多个。由于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可做更多的杂交组合,以及采用中国睡莲之父黄国振教授发明的“睡莲免人工去雄杂交授粉方法”,大大提高了育种成功率,中华睡莲世界每年可以推出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睡莲新品种。

我国荷花(只限花莲,下同)品种大约有680余个,从事荷花育种的单位和个人比搞睡莲育种的要多一些,一些科研单位在育种方法上有新的突破,采用离子注入、太空育种等方式进行荷花育种。南京艺莲苑、盐城爱莲苑等单位还利用自然杂交的莲子实播后选育荷花品种,其中盐城爱莲苑的‘红舞裙’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通过荷花育种人的努力,现在我国每年大约有十几个荷花新品种诞生。

睡莲、荷花的品种虽然和蔷薇科的梅花三四百个品种、蜡梅科的腊梅五百多个品种相比多,但和菊科的有两千多个品种相比还是不够丰富。

在耐寒睡莲方面,新品种有的花色艳丽,重瓣性强,如‘珊珊’、‘满满’、‘彤彤’、‘欣欣’、‘娇娇’、‘粉妆’;有的株型特小,适合于家庭盆栽,如‘小醉仙’和‘小白仙子’:有的花型特殊,如‘荷瓣睡莲’、‘飞绯’;有的不仅花色艳丽,而且花朵硕大,不但可作观赏栽培,更适用于特种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如‘莉丽’、‘丹丹’、‘芳芳’、‘明丽’。这些品种开花多,花期长达4个月以上,其优良性状达到国外同类型品种的水平。

在热带睡莲方面,新品种有的重瓣性强,花瓣数在30枚以上,花大色艳,如‘祖修蓝’、‘粉毽’、‘惠勤蓝’、‘成芳丽’:有的花态端庄,素朴优雅,如‘中华实蓝’、‘素蓝’:有的叶片紫、绿两色相嵌,叶色斑驳,花叶俱美。这些品种填补了我国热带睡莲育种的空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优良性状已达到国外蓝色系列热带睡莲品种的同等水平。青岛畅绿中华睡莲世界在睡莲育种研究中首次提出以产品开发为育种的目标之一,突破了国际上睡莲育种单纯以观赏价值为目标的瓶颈,育成可从其胚或其他组织中提取营养物质进行营养保健及美容产品开发综合利用的品种,如‘祖修蓝’、孔雀蓝’、‘惠勤蓝’等。国内的花卉园艺杂志也先后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青岛畅绿中华睡莲世界33个睡莲、57个荷花新品种和南京艺莲苑18个荷花新品种。

这些睡莲、荷花新品种上市初期在市场上的售价一般在200元每株,比国外同档次品种平均35美元每株相比低30%~40%。虽然有这样优良的性价比,可是市场销售却不尽人意。截止目前,只有南京中山植物园和中科院西安植物园、武汉植物园等少数科研单位引种、收集,罕有生产型花卉企业前来问津,年销售额只有区区几万元。

与此同时,我国花卉企业还在以每棵不到1美元的价格,每年向国外出口几百万棵一百多年前外国人选育的老品种睡莲,而国内水面绿化市场还是3、5块钱一棵的大路货睡莲、荷花唱主角。

荷花虽然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但因是水生植物,受栽培季节、容器、光照以及每年需要翻种等诸多因素限制,使得荷花虽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经常谈起,却没有像早生植物那样走进千家万户。睡莲也类似这种情况。人们欣赏睡莲荷花,只能到专门的水生植物园区,而且只能远观不能近赏,难睹芳容。没有大量的社会需求,就没有大量的生产供给:没有大量的生产供给,就没有激烈的产品竞争。在最普通的低价大路货还得不到人们青睐的时候,优质优价的睡莲荷花新品种就显得生不逢时了。

二、荷花睡莲新品种产业市场疲软的原因和对策

1、新品种认定成本高导致售价高,是导致销售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品种认定属于科技成果,按照有关规定应该通过科技查新、专家鉴定、品种认(审)定等程序后获得良种证才能推广种植,这一圈下来最少也要花费两万元。一个新品种就是卖200元1棵也要卖100棵才够这些费用,而新品种才选育出来时就那么几棵,无性繁殖到100棵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还不算5年来的人工、土地、肥料等费用。昂贵的新品种认定费用使得一些财力不足的育种单位和个人放弃严谨科学态度,仅凭个人经验就宣称新品种问世,这些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的“新品种”,加上少数不道德商企为求短期利益,乱定品种名,采用“同种不同名”的手段大肆欺骗,大大降低了新品种的可信度,更加导致睡莲荷花新品种的销售不畅。

2、我国现行的植物物新品种保护政策不利于目前睡莲荷花新品种推广。育种单位虽花费了高昂费用获得了新品种认定,但因为睡莲荷花不在我国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中,育种人不享有品种专利。这样,其他生产企业只要少量引种后即可随意大量复制销售该新品种而不需向育种人支付品种使用费,大大降低了育种人的育种热情,也导致了新品种销售不畅。

3、加快荷花睡莲产业市场发展的基本对策。

(1)改变新品种认定途径,降低费用和成本。根据国际植物品种登录要求,睡莲、荷花品种在图书或期刊上发表后可以申请国际植物新品种登录,按照要求填写相关文书,通过审查后即可认定为新品种。

(2)育种人应有计划、分批次的推出精品新品种,限制品种数量、提高单品产量,避免一窝蜂上市。搞特色育种,或定位于家庭观赏栽培,或定位于耐深水搞绿化。

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昆明市区;水生植物;种类;园林景观;调查

水生景观植物能营造出具体的形态美和抽象的意境美,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是色、香、姿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1]。水生植物还具有净化水体,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2]。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为昆明市区的8所高校,包括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莲花校区、新迎校区)、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3个小区,包括金色俊园小区、人与自然小区、月牙潭小区;3个公园,包括莲花池公园、翠湖公园、月牙潭公园。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找地图等有关资料,选取调查点。对选取的各调查点,进行实地景观的调查。

2 水植物运用现状与分析

2.1 高等院校水生植物的运用现状与分析

2.1.1 各高等院校中水生植物的运用现状。由表1,反映出8所高校只有昆明理工大学莲花校区和云南师范大学本部,但2所高校都没有配置水生植物。在云南民族大学虽然没有水体景观,但运用了少量美人蕉丛植于园中。

2.1.2 各高等院校中水生植物的运用分析。通过调查,高校中运用水体景观比较少,只有云南民族大学选择少量的美人蕉丛植于园中。高校中对水生植物的运用种类比较简单,运用的数量也比较少,基本上都是美人蕉搭配上陆生的一些植物,如女贞等;或者就仅仅只是丛植美人蕉。景观效果来说并不是很理想,但对于校园的环境来说,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对于比较潮湿的园地的利用率比较高,也增加了校园内的绿化面积。

2.2 小区内水生植物的运用现状与分析

2.2.1 小区的基本情况。金色俊园小区位于昆明市区内东北方向,白龙路与二环东路的交汇处。属于中高档小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95153.38m2,总建筑面积418874m2,地上建筑面积332884m2,地下建筑面积83260m2,绿化率50.2%,容积率3.498。

人与自然小区位于世博生态圈核心地带白龙路东段,背依浩瀚的紧殿森林,毗邻世博车市,后临西南林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 占地6.07hm2,绿化率46.8%,水域面积9965m2,是纯水生态大型社区。容积率1.63,总户数586户,车库70个,临时车位200个。 月牙潭小区位于昆明市北市区霖雨路,小区环境优美,正对月牙潭公园。水域面积约30m2。小区面积不是很大,属于中档小区,虽然水域面积不大,但绿化率偏大,陆生植物的运用比较频繁。

2.2.2 小区内水生植物的运用现状。金色俊园小区比较注重对水生植物的运用,在种类和配置上的运用上都比较好。选用了千蕨菜、水葱、马蹄莲等10余种水生植物,搭配上陆生植物的运用,每处景观都富有层次和设计感。而由于对植物的恰当运用,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环境,并能够感受到每一处设计的精致。

人与自然小区在水体景观上比较注重河湖的运用,围绕着建筑流淌的小河,加上各种水生植物的运用,配上陆生植物,亭子和垂柳的运用,让人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亲切又自然。月牙潭小区在水生植物的运用上就相对比较欠缺一些,在植物的种类上比较简单,主要运用到的水生植物就是睡莲和旱伞草,在设计上也没有什么新意。

2.2.3 小区内水生植物的运用分析。金色俊园小区水生植物的搭配很有层次,主要选择了水葱、千蕨菜和睡莲。给人一种自然、和谐又不失野趣的感觉。水岸与水生植物的结合,即不失趣味感又拥有设计感。驳岸的设计,采用曲线,运用草坪、苏铁、金叶石菖蒲,整个景色看起来活泼而有层次,没过河岸的清澈的水面,水面下的鹅暖石,添加了自然感和趣味感。

大面积的亲水平台,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同时在小区内会有老人来散步和小孩子来玩耍,而水体的设计将有可能增加其危险性,但由于接近水岸的一排水葱的种植,而种植水葱的水面,其水体深度将不会太深。所以同时兼顾了安全与美观,设计感十足,而木质亲水平台与水葱种植的结合,却又让人感觉自然不做作。纸莎草生长的运用并不是很好,而这一个水坛设在整个水景的中央,高度也高于其它部分,成为这一整部分的中心景点,但是我们看到植物的配置上并不出色,虽然具有空间感,但在层次方面,显得过于跳跃,所以在大片的水景中就显得有些突兀,在这里可以使用比较矮小的植物,能够遮住泥土的同时层次上也不会过于跳跃。

景观中运用了野茭白与石材的结合,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美感。搭配上陆生植物的运用,与水面形成很和谐的景观效果。富有立体感,巧妙的运用了倒影的效果,成为道路旁一道不能错过的景色。人与自然小区内,湖面上的一处景观。立于水面上的菖蒲,河岸旁的垂柳,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但是由于水质原因,水中的倒影效果不太好,背景也没有其它的水生植物与之相呼应,所以看起来效果不太好。应加强对水生植物种类的运用,与菖蒲形成呼应,景观效果会更好。水生植物龟背竹与其它植物之间的配搭,使后面的亭子也融入其中。加上植物的配置很有层次,富有立体感,让人不自觉地都想到亭子里坐坐,来感受它们的这一份热闹。

牙潭小区里水生植物的运用非常少,只有运用到睡莲。我想,设计者也许是想设计出一种江南所特有的湖、荷、石桥结合的景色。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湖面的面积受到限制,所以显得桥体太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睡莲的运用还算可以,由于水面的限制,给人感觉小巧的莲反而比荷好很多。

2.3 公园水生植物的运用现状及分析

2.3.1 所调查公园的基本情况。莲花池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圆通山西北面,商山下,池侧有水口,水满时流入盘龙江。公园总占地面积5.45hm2,总建筑面积1723m2,水体面积约2.3万m2,绿化面积约3万m2,绿地乔木覆盖率达90%。其中水生植物的运用,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比较大。水体景观设计比较精致。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五华山西麓,云南大学正门对面,原名菜海子。亦因湖东北曾有九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城内的一颗绿宝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尤其是荷花盛开时那美景真让人流连忘返。月牙潭公园位于昆明北市区,由五华区政府投资建设,于2006年10月开园使用。公园占地16万m2,其中水面积5万余m2,绿化率达70%,是一座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现代园林景观。其水域面积比较大。所以水生植物的运用也比较值得调查和研究。

2.3.2 公园水生植物的运用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在公园中对水生植物的运用是最多的。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偏多。尤其在以水体景观为主的公园内,其水生植物的运用更是频繁。但有些公园内的水生植物在配置上还缺少一些技巧,在视觉上,其层次感,立体感和植物的质感上的运用还有一些缺陷,所以显得有些呆板,不太自然。昆明市区内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大量的使用水生植物的,植物种类的运用上还不够丰富,所以有些景观看起来有些单一。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好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

2.3.3 公园水生植物的运用分析。花叶芦竹与水葱的配搭,种植于驳岸上,作为装饰植物可以添加几分野趣,自然又不失层次感。在颜色上的变化,也会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

大片丛植的再力花,能够给人一种延伸感。而缺点就是,水生植物的品种以及颜色上都有些单调。要是能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和颜色制造出一些色差和层次就更好了。

鸢尾、香蒲和再力花的配搭,很有层次感。浅色系的鸢尾,深色系的再力花,如果放在一起,一定会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但是有了香蒲在中间的调节,就会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自然和谐而不失层次感。

丛植的黄菖蒲,竖立在湖岸边。由于干旱原因,湖面几乎可以看到露出的泥土,但如果有充足的水,这一景观效果将会好一些。湖水的荷花,岸边的菖蒲,相互呼应,与旁边的树木形成对比,空间感和层次感都运用的很好。

大片丛植的纸莎草,给人热闹非凡的感觉,和远处安静的荷叶形成对比。同时也把其层次和空间感表现出来。缺点就是植物的运用依然还是比较单调,应增加植物种类,增加层次。

翠湖公园里对水生植物的运用比较少,主要运用的就是睡莲。大片的湖面种植的都是睡莲,所以感觉有些单调,只有零星的花才能与之形成对比。应适当增加水生植物种类的运用,减少单调感的同时也添增了趣味感。

丛植的菖蒲与荷花形成对比,形成很好的层次和空间感。这是在翠湖公园比较少有的景观。在大片的水域里也只有这样的几处菖蒲,多运用的都是荷花和睡莲,所以显得有些突兀而不够自然。应在靠近水岸处增加菖蒲的种植数量,增强整体空间感。

层次感丰富的石材堆积,在山腰顽强生长的肾厥。营造出一幅体现大自然中顽强生命的画面,自然而不造作。而“哗哗”的流水声更添加了气氛。

菖蒲,纸莎草无规则的种植在一起,与无规则的堆积的石材形成呼应。而唯一不足的是植物的种植上层次不够,乱却无章了。色彩上来说也显得有些单调,空间感不够强烈。应适当增加水生植物的种类,使用不同水生植物的质感搭配,增加层次感。

水葱的种植很有特色,大簇的种植在水中,随风摇曳,形似芦苇,但是有没有芦苇看起来那么厚重。水中红色的鱼儿自由地游戏其中,与远处开红花的美人蕉相呼应。

美人蕉又搞到爱密密的丛植在水中,与木质的桥形成对比,在这里虽然也只是用到一种水生植物,但由于有高矮的有层次的排列,所以并不会显的单调,尤其是美人蕉只有高一些的才开花,就能让层次更加明显。

2.4 调查点水生植物的分布情况

在水景布置水生植物使用不多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植物开花色彩的组合变成搭配也能形成主题,达到良好的装饰效果[3]。而不同的植物也具有不同姿韵,相互组合也能够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

注:1)莲花池公园;2)翠湖公园;3)月牙潭公园;4)月牙潭小区;5)金色俊园小区;6)人与自然小区;7)云南大学;8)云南名族大学;9)昆明理工大学;10)云南农业大学;11)西南林业大学;12)云南师范大学;13)云南财经大学;14)云南艺术学院

3 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公园水生植物运用最多,其次是居住区,运用最少的是高等院校。在以水体景观为主的公园和小区中,对水生植物的运用比较多一些。而在其他的一些不以水景为主的休闲公共区域对水生植物的运用比较少,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尤其在对高校校园的调查中,只有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拥有水景,而这两所学校也不使用水生植物,只有云南名族大学才使用少量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校园主要以美人蕉居多,居住区和公园主要以荷花、睡莲、菖蒲居多。如翠湖公园几个水池都反复使用黄花鸢尾,以及采用水葱和荷花搭配的配置方式。在所调查的小区中基本都是用水葱和旱伞草大片种植。调查中,还发现,在许多的小区总是单一使用睡莲来装饰水池,使得整个景色单一,欠缺层次感,忽略了水池岸边的装饰。不同调查点景观效果各有其特色,一些调查点主要营造的是富有野趣的氛围,而一些调查点则以营造安静、休闲,具有一定隐秘性的氛围为主。如个别小区的景观主要营造的就是具有一定隐秘性的氛围;学校的景观特点则比较安静、休闲;公园内的景观则是开阔与隐蔽相结合,其中月牙潭公园和莲花池公园比较注重自然和野趣,而翠湖公园则比较注重人工的雕饰。

参考文献

1 黄珂,吴铁明,吴哲等.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05(5)

2 柳骅.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及其在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2003

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湖南;芡实;病虫害;综合防治

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是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植物, 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芡实属。其叶柄和花梗组织柔嫩,去皮后可作蔬菜;成长植株的短缩茎肥大,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煮食似芋,可作饲料;种仁可入药,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的功效,因此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种植[1]。

华容县是岳阳市乃至湖南省芡实种植面积最大的县,芡实产业已成为当地湖区水生蔬菜支柱产业。2012年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对当地芡实生产现状进行调研时发现,芡实生长过程中同其他水生蔬菜一样,会受到病原菌的侵染和害虫的为害,但目前湖南省芡实病虫害种类和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报道很少。为此,科研人员对湖南省芡实病虫害的种类进行了调查、鉴定,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对农民在芡实病虫害防治方法上进行科学的引导。

1 芡实主要病害

1.1 斑腐病[2]

症状:又称黑斑病,多从叶缘开始发病,叶片病斑圆形、多角形至不定形,发病初期叶面呈现水渍状湿腐,后转至暗绿色,最后呈黑褐色软腐,有时具有轮纹,直径3~4 mm,最大可达8~10 mm,湿度大时,斑面常生淡灰褐色霉层。受害叶部极易腐烂穿孔、破裂或脱落,从而导致叶片残缺不整,受害严重的叶片大部分变黑腐烂;病原菌也可侵染花梗,花梗受害后出现黑褐枯萎。病轻者果实籽粒小而少,质地差,味道欠佳;感病重者果实籽粒少或无,一般可减产20%~25%,甚至60%以上。

病原:为睡莲拟叉梗霉Dichotomophthoropsis nymphaearum (Rand)M.B.Ellis = Helicosporiurn nymphaearum Rand =Helicoceras nymphaearum(Rand)Linder),旧称睡莲角卷霉,卷喙旋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旋孢霉属。子实体在叶片上表面,无子座,分生孢子梗直立线状,单生或数枝丛生,少分枝,其隔膜1~3个,顶端膨大,具2~4叉突起,近无色至淡色;分生孢子细长,两端钝圆,其分隔10~20个,在分隔处有明显缢缩,上部弯曲或卷曲成“发条”状,可卷旋1~3圈,孢璧不平滑,具微小刺突,孢子橄榄色至黑褐色.大小为(l0~18)μm×(112~232)μm。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分生孢子梗长达150μm,产生褐色小菌核。

发病规律和条件:该病原菌以菌丝或厚垣孢子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易发病。该病5月开始零星发生,7月为盛发期,8月下旬发病程度有所减轻,发病期可延至10月。

1.2 炭疽病[2]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至椭圆形,褐色,直径2~7 mm,后扩大并相互连接呈不规则斑块。病斑褐色至红褐色,中部色较淡而略下陷,边缘色较深而稍隆起,斑面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也可为害花梗,花梗病斑呈椭圆形或棱形,褐色稍下陷。

病原: 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 又名睡莲刺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真菌。有性态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e(Stonem.) Spauld.et Schrenk ,为子囊菌的小丛壳属。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浅盘状,生于寄主植物角皮层下、表皮或表皮下,分散或合生,不规则开裂,刚毛鲜见,短刺状,直或稍弯,黑褐色,末端尖钝,具2~3个分隔,基部连着一个近球状的膨大细胞;分生孢子梗从菌丝层或子座生出,常不分枝也不分隔,密集成栅栏状,产孢细胞瓶状;分生孢子常埋于胶质中,初无色,后变褐色,短圆柱形至近椭圆形,多数孢子中具1~2个近透明的油球,个别为3个,孢子大小为(12.8~24)?m×(3~5.5)?m。,以14.5?m×4.9?m的居多。

有性阶段的子囊壳近球形,基部埋在子座内,散生,咀喙明显,孔口处暗褐色,大小(180~190)?m×(132~144)?m;子囊棍棒形,单层壁,内含8个子囊孢子,大小(48~77)?m×(7~12)?m,未见侧丝;子囊孢子单行排列,无色单胞,长椭圆形至扁圆形,直或微弯,大小(15~26)?m×4.8?m.

发生规律和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遗落在种植田中存活越冬,也可在田间病株上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分生孢子盘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风雨、灌溉水及害虫(食根金花虫与蚜虫等)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与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5 ℃萌发,20~28 ℃萌发势强,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100%,适应pH 3~11,pH 4~8发芽率高,51 ℃经10 min致死。

高湿高温,雨水频发的年份和季节有利于发病;连作地的田块发病重;偏施过施氮肥,植株体内游离氨态氮过多,抗病力降低也易于感病、发病。

1.3 叶瘤病[3,4]

症状:发病初期受害叶面出现淡绿色黄斑,然后逐渐隆起肿大呈瘤状,直径4~40 cm,高2~8 cm,瘤形不规则,黄色,上有红条纹或红斑。后期瘤状物腐烂或开裂,散发黑褐色的球形孢子球,可漂浮传病。瘤状物过大时,可使整片芡叶下沉,且芡实花果不能出水,造成减产。

病原菌:为暗淡实球黑粉菌Doassansia opaca Setch,属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实球黑粉菌属真菌。冬孢子堆着生于寄主叶上,偶尔也着生于寄主子房内,并长期埋藏在寄主组织内。很多冬孢子集结成大型的孢子球,坚实,孢子球近球形至椭圆形,(157~290)?m×(105~248)?m,外包着一层不孕细胞。孢子圆形至椭圆形,(11~16.5)?m×(9~12.5)?m,壁平滑。

发病规律和条件:多在7-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

2 芡实主要虫害[5]

2.1 长腿水叶甲

又名稻根金花虫、莲根叶虫、长腿食根叶甲、稻根叶甲、稻食根虫,其幼虫叫地蛆、藕蛆、食根蛆、车兜虫、饭米虫、饭豆虫、下涝虫等。

拉丁学名: Donacia provosti (Fairmaire) ,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四川、贵州等省份。

寄主:芡实、莲藕、莼菜、茭白、水稻、矮慈菇、稗、眼子菜、鸭舌草、长叶泽泻等水生植物。成虫、幼虫均能为害作物,以幼虫为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甚。

形态特征:成虫为纺锤形绿褐色,基色淡棕色,有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体长约6~9 mm,宽2~3.2 mm。头部铜绿色到紫黑色;触角不完全棕色,一般各节基部棕红或淡棕,端部黑褐;前胸背板铜绿或全绿;鞘翅底色棕黄或棕栗,带绿色光泽,有的金绿、有的蓝绿;足棕红或淡棕,腿节背面后半部具金属深蓝色大斑;腹面被银色毛。头被细刻点及毛;额瘤隆起。触角第一节很膨大。前胸背板近方形,表面较光洁,具粗细不一的横皱纹。小盾片三角形,中纵区五毛。鞘翅表面光洁无皱纹,基半部刻点较端半部的粗。后足腿节较细长,基部细狭,中后部膨大,端部具一大齿。卵长椭圆形,长约1 mm,稍扁平,表面光滑,初产时乳白色,将孵化时淡黄褐色。卵常以20~30粒聚集成块,上覆白色透明胶体物质。幼虫体长9~11 mm,白色蛆状,头小,胴体渐向后肥大,稍弯曲,有胸足3对,无腹足,腹末有1对爪状尾钩。蛹为裸蛹,初呈黄白后转褐至黑褐色,外有红褐色的胶质薄茧,状似蝇类的围蛹。

生活习性:该虫在芡实田区年发生世代不详,以幼虫或蛹在土下有芡实须根的地方越冬,翌年15 cm处土温稳定在18 ℃以上,幼虫爬至土表为害,土温23 ℃为害最盛。一般是4-5月份幼虫开始为害。成虫在土中羽化,上爬浮出水面,产卵于芡实叶、荷叶、稻、长叶泽泻、鸭舌草等的叶面上,或眼子菜的叶背上。卵期6~9 d,长者11 d。卵常20~30粒聚集成块,上覆白色透明胶体物质。孵化最适温度20~27 ℃,多在中午或晚20时孵化,其中14-18时最多。孵化后,幼虫下爬入水钻入土中为害嫩根,幼虫期10个多月,成熟后形成薄茧化蛹,蛹期15~17 d,并在土中化蛹、羽化为成虫,即向上爬,浮出水面,在叶片上停息,经1~2 d后。1~2 d开始产卵,成虫寿命8~9 d,每雌平均产卵130粒。成虫有假死性,但行动活泼,受惊吓即贴水面飞遁,也能潜水而逃。

发生条件:主要发生在长期积水的沤水田、低洼田、池塘、湖荡中的芡实、莲藕等水生蔬菜田中。另外,眼子菜、鸭舌草多的田块,虫量多,受害重。

为害特点:是为害芡实最严重的害虫。主要以幼虫潜入泥土中集中根部为害,幼虫危害芡实时,以尾钩刺入根部,固着身体,再用口器咬根部取食,从而造成植株发育缓慢,叶片细小,发黄,大叶明显减少,花小,果苞生长缓慢,内结籽粒少、小。为害严重时,使根发黑腐烂,须根小而短,植株难于固定于泥土中而全株浮出水面。其花柄不能伸长,果苞即使授粉也无法在水中发育长大。

2.2 莲缢管蚜

拉丁学名为 Rhopalosiphum nymphaeae (Linnaeus) ,属半翅目蚜科。

寄主:为害第一寄主桃、李等;第二寄主莲藕、慈菇、菱角、芋、绿萍、睡莲、眼子菜、香蒲、川泽泻、芡实等水生植物。各地均有发生。

形态特征:成蚜有6个不同态型,其中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是常见的2个态型。无翅胎生雌蚜卵圆形,长2.5 mm,宽1.6 mm,卵圆形,褐色至褐绿色或深褐色,额瘤不明显,被薄蜡粉,胸腹背面具小圆圈连成的网纹,腹管长筒形,中部、顶部缢缩,端部膨大。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3 mm,宽1.0 mm,体背全骨化,长卵形;触角、头、胸黑色,腹部褐绿色至深褐色;额瘤不明显,腹管长筒形。 卵为长卵圆形,长0.55~0.71 mm,黑色。若蚜大多4龄,体形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但体小。成蚜有6个不同态型,其中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是常见的2个态型。

生活习性:一年多代。以卵在桃、李、杏、梅、樱桃等核果类枝条叶芽、树皮下越冬;北纬30°以南冬季温暖地区以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在绿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上越冬,营孤雌生殖,属半周期生活型。越冬卵在第2年3月初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 ℃时孵化,在桃、李等植株上繁殖4~5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产生有翅蚜迁至第2寄主植株莲、睡莲、芡实等水生植物上繁殖,到10月中下旬产生有翅雌性母蚜迁回越冬植株。

发生条件:温度适宜,高湿的环境繁殖快,为害重,高温干燥天气不利于繁殖发育。长期积水,植株生长茂密的田块蚜虫密度高。大雨对它有冲刷致死作用。蚜虫发育与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25 ℃,25 ℃以上生长受抑,繁殖缓慢,并转到潮湿的水生植物上越夏,33 ℃以上停止繁殖。

为害特点:成虫、若虫常成群密集于芡实的叶片、花柄上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发生黄白斑痕,重者叶片枯黄、卷曲皱缩,花梗凋萎。

3 芡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由于芡实生长的水域面积大、水层较深,叶盘贴水而生,化学药剂喷施操作困难、药剂叶面附着量少,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在防治上提倡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防治病害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治可传播病害的害虫。

3.1 农业防治

发生严重的田块实行水旱轮作,通过这种方式,使种植田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变,可抑制病害与虫害的生长繁殖,减少病虫的发生率;有条件的冬季如能排干田水,进行冬耕冻垡,可杀死部分越冬病原菌和幼虫,减轻危害,此时还可对田土进行撒施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每667 m2常用量为80 kg左右;清除田间浮萍、绿萍等水生植物,还要特别清除眼子菜、鸭舌草等杂草,减少食根金花虫成虫取食及产卵场所;在生长季节注意清除受害病残叶片,深埋或烧毁;加强水肥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在喷化学农药时可结合施用微肥和叶面营养喷施剂;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可用1%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洗种,晾干后播种。

3.2 化学防治

3.2.1 病害的防治

因芡实发病后再施药防治效果较差,所以提倡预防为主。本文所列的3种真菌性的叶部病害,时常可以选择适宜的药剂进行同时兼治,常用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或25%多菌灵400~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约7 d喷洒1次,连续喷治2~3次。

3.2.2 虫害的防治

种植前结合施基肥,撒施50%辛硫磷颗粒剂(45 kg/hm2);定植后最迟于危害初期,结合追肥撒施90%敌百虫晶体(7.5~l5 kg/hm2拌细土或尿素撒施),或撒施茶籽饼粉(300 kg/hm2)来防治食根金花虫;可选用40%克蚜星乳油 800倍液,或35%卵虫净乳油 1 5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 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 2 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喷施敌百虫400~600倍液来防治蚜虫。

参考文献

[1] 许继锋,敖力. 芡实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42-144.

[2] 张宝棣. 芡实斑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1995,6:42-43.

[3] 鲍忠洲,谢贻格,潘蓉蓉,等.芡实叶斑病和叶瘤病病因调查及其防治对策[J]. 长江蔬菜,2010,14:106-107.

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水利指: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时代的水资源利用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开发水利、发展经济,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水利涵盖了水利事业和水利产业目标,又突出了环境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目标即经济、社会、环境是一致的。生态水利有6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生态水利发展模式与途径与传统水利发展途径对水的传统利用方式有本质性的区别;第二,生态水利的开发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下进行的;第三,生态水利目标明确,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人类共享环境、资源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公平原则;第四,生态水利的实施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应用系统方法和高新技术,实现水利的公平和高效发展;第五,生态水利要求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水利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第六,节约用水是生态水利的长久之策,也是缓解我国缺水的当务之急。

1.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 1.1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1.2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2.河道治理 2.1河道治理方案 下面就以拉古河为例。拉古闸以下河道渐进入平原,采用的是以堤防为主的规划方案。由于河道右岸地形低于左岸,大多数断面的设计水位要高出地面1m以上,平均高0.53~1.30m,最高达到3.44m,宜修筑堤防。但在该河段中,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地势渐高,岸边保护范围渐窄,尤其是中华寺北桥到八家子沟,正是王滨沟上下游大弯道塌岸十分严重的地方,规划采用护岸方案。拉古闸以上基本上采用护岸方案,河道两岸多为山地,岸边较高,除个别断面外,大多数断面的岸边高程都在设计水位以上,平均高17~43cm,最大高差为4.32m,无需修堤,主要是要解决岸滩的稳定问题。该河段保护的土地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右岸沿河一带,左岸只有小甸村至松岗堡河口2.6km的河段上分布有村庄,其余7.3km左右河段岸边在山根下或接近山根,不需要布置任何工程,规划为无工程河段。 2.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 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2.3规划实施建议 拉古河河道治理工程本着先下游后上游、先重点后一般、先消险后达标的原则,先治理城市段再治理农村段,干支流同步分段、分区依次治理,堤防整修完成后再进行堤防标准化建设。具体规划如下:某开发区规划治理拉古河抚顺开发区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8.82km,护岸长18.08km。抚顺县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闸下游抚顺县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5.0km,护岸长15.7km;治理拉古闸至浅沟水库段,左右岸护岸长11.95km;对于右岸拉古闸以上、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的护岸工程,一定要根据水流和塌岸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的可能,本着先出险先安排,不出险暂不安排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施。沈阳市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河岸堤防共长1.58km,护岸长4.7km。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3.1构建水生植被 种植沉水植物菹草、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和浮叶植物睡莲,以吸收和转化水和底泥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降低水体N、P、K及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周转速率,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水体供氧。 3.2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以消费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有机碎屑、腐碎、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摇蚊和水蚯蚓等底栖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 3.3种植水生花卉 作为城市河道,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在主要景点、桥的两侧,栽种了优质睡莲(选用玛珊姑娘、洛桑、日出、佛琴娜莉斯、大白睡莲等品种),加之原有的10多丛白睡莲,美化了水面。 4.结束语

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园林水景;水生植物;环境

1 前言

水生植物是植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生长速度快、分布广、繁殖快、病害少、用途大等特点。在营造园林水景时,水生植物作为主要的构景要素之一, 其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设计效果。水生植物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具有净化水体、稳固堤岸等作用。湖南境内河流、湖泊、水库、天池和瀑布跌水等水景丰富多彩,广泛使用水生植物对保护、营造和改善湖南的水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2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

2.1 以水生植物造景

中国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荷花、睡莲、莒蒲、干屈菜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较早、也较广泛地应用在园林景观中。《诗经》中:“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是最早有关荷花与蒲草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的记录。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将西湖的荷花描写得淋漓尽致。庭园小池植荷造景,如苏州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北京谐趣园、濠濮涧等,都是利用小水面植荷的代表作。承德避暑山庄的景点中多处以水生植物命名,如“曲水荷香”、“观莲所”、“采菱渡”、“萍香泮”,圆明园中也有“芰荷深处”、“濂溪乐处”、“天然图画”等以水生植物景观为主的景点。由此可见,以水生植物造景在中国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观赏水域中,在保证水体、阳光、温度和基质的条件下,对水生观赏植物进行合理、巧妙的规划,能大大提升园林的造景功能,强化园林的景观效果。如杭州西湖,经过综合治理后,已成为锦鳞可数、水草丰盈的湿地。在水生植物设计中,西湖湖西景区在不同的水域选择了不同的水生植物。在岸边,使用了大花萱草、千屈莱;在浅水,使用了鸢尾 沉水植物选用了金鱼藻、亚洲苦草、菹草;挺水植物选用了莲、水芹、慈菇、菖蒲等,由于采用不同的水生植物群丛搭配,金沙江、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4个水面景区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特色,丰富了水景个性。

2.2 构建水生植物专类园

观赏型水生植物专类园具有一定的展示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在不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对水生植物进行专类种植,对环境进行美化设计,可形成一种特有的园林艺术风格。

3 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水生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考虑不够。在园林水景设计中,因为过多地考虑园林美学的要求,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建立,一些污水净化效果好的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应用较少。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不仅能丰富景观层次,延长水景观赏期,而且漂浮植物能遮蔽光线、减少藻类活动,沉水植物能消耗水中多余的养分,使藻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它们正是水体良好生态环境的动力。仅使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建立的水体生态系统是非良性循环的,尤其是在城市人造水景中,水中的低等藻类植物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中迅速繁殖,原有的水生植物不能耐受而灭亡,使草质湖演变成藻质湖,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3.2 对水生植物的种类应用不够。从古代文人的诗句、中国各个园林水景中的水生植物应用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应用于园林绿地中的水生植物种类还十分有限,大多局限为荷花、睡莲、浮萍、干屈莱、鸢尾、金鱼藻、菖蒲等常见的水生植物,而这些只是中国已知水生植物中的极少部分。

3.3 对水生植物的配置方式研究、运用不够。当前,水生植物应用于水景中的形式多为堤岸边垂柳映水,池中荷花映日,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护岸的“四面荷花三面柳”式的景观,形式单一,不能给观赏者提供步移景异的自然景观。而在自然湿地中,由于对水生植物配置、利用缺乏足够重视,导致湿地水景观赏期短,景观单调、乏味。

4 运用水生植物的具体措施

4.1 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水景设计中,因沉水植物生长在水中,观赏价值相对较差,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不栽植这类植物,所以沉水植物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力均大于漂浮和挺水植物,而且可以在水下产生氧气,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人们在用生物工程治理滇池污染的工作中发现,沉水植物在整治水体污染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沉水植物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是优化的生态系统。对一些容易受到污染和富营养化或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宜配植菹草、竹叶眼子莱、海菜花、黑藻、浮萍、水葱、石菖蒲、鸢尾等吸污和净化水质功能较强的水生植物,特别是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4.2 积极丰富水景中的植物种类。要丰富水景,必须增加水景中的植物种类,大胆选择野生水生植物资源,或引种国内外优良的水生植物品种。

4.2.1 运用各种方法培育新品种。为了丰富水生植物景观,国内外有许多园艺工作者正致力于此,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陈秀兰等对观赏荷花进行辐射诱变,发现红色系花色由原来的粉红色转为淡粉色或红白色,也有少数复色品种红色部分加深;内圈花瓣发生变形、呈皱折,瓣尖呈绿色。世界著名的睡莲育种家马利耶克致力于耐寒睡莲的杂交育种30年,培育出很多好的耐寒睡莲新品种。

4.2.2 应用野生植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成本低廉,能让远离自然、久居城市的人们有机会欣赏到自然生态和野生植物之美,而且其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强,随着水际植物群落的形成,使许多野生动物和昆虫也得以栖居、繁衍。

4.2.3 灵活运用水生植物的配置方式。植物造景中常常追求春花秋叶、夏荫冬枝,在水景中也应注意随季节更替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要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水深情况,形成水生一沼生一湿生一中生植物群落带,要有一定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要通过水面大小宽窄、水流缓急、空间开合,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前有后地把不同姿态、形韵、线条、色彩的水生植物种类搭配组合,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力求模拟、浓缩、创造自然水景之美,构成形式稳定和季相变化的自然美。

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生植物;华北地区应用

概述

水生植物因其独特的观赏特性和良好的生态功能,在景观工程中的使用范围 越来越广。针对不同类型的水体,不同水生植物的设计及施工操作均有不同的要求。本文以华北地区的河北某城市环城水系为实例,着重探讨景观工程中水生植 物应用的部分设计及施工经验。

一、 景观应用分类

根据水生植物在园林水体中的的观赏应用划分 4 大类:

1. 挺水植物

根在土中,茎出水面。水深 1.5M 以内均可生长,一般种于水深 0.5M 以下。 典型植物有荷花、千屈菜、水生鸢尾、香蒲、菖蒲、芦苇等。

2. 浮水植物

根在土中,叶漂浮于水面。水深 2M 内均可生长,一般种于水深 0.5M 以下。 典型植物有睡莲类、萍逢草、芡实等。

3. 漂浮植物

根在水中,植株漂浮于水面。典型植物有凤眼莲、浮萍等。

4. 沉水植物

根在土中,植株完全处于水面以下,水深 6M 内均可生长。典型植物有狐尾藻, 苦草、菱角等。

二、 景观应用种类

华北地区野外可见的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据相关人员野外考察纪录,至 少有蕨类 6 科 10 种、种子植物 47 科 156 种。其中野外常见但苗圃资源不丰富的 种类有木贼、问荆、巴天酸模、马齿苋等。

景观常用种类至少 20 种:荷花、千屈菜、香蒲、菖蒲、水葱、雨久花、梭 鱼草、慈姑、泽泻、莎草类、蓼、芦苇、芦竹、荻、水生鸢尾、燕子花、马蔺、 睡莲类、萍蓬类、芡实等。

三、 栽植基本操作

1. 栽植时间

大部分水生植物在 11 月至翌年 5 月挖起移栽。尽量选在多晴少雨的季节进 行,以阴雨天或傍晚时栽植为宜。长途运输时则需存放在装有水的容器中。

2. 栽植方法

有露地种植、容器栽植和无土栽植三大类方式,各有利弊。应综合考虑施工 周期、造价投入、景观效果、植物习性及水深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合方式。

露地种植时直接将水生植物植入培养土中,或在水下砌筑种植墙以保持群落 的稳定性。但不能采用此法种植越冬能力差的种类。容器栽植一般用于没有条件 满足土层厚度要求的各种水体内,或者用于自然水域内栽植部分越冬能力较弱的 种类。也可在较深水域内使用此法来减小水深。无土栽植通常用于水生植物无法 生长的深水区域。也可用此法控制漂浮植物的生长范围。一般以浮岛形式为人工 培养基栽植水生植物。

3. 栽植要领

栽植前先确定栽植深度和位置。不宜作满池绿化和环水体一周。根据不同种 类选择合适的繁殖方法。多数都是分生繁殖,部分种类可选择播种繁殖。

露地种植时应在未蓄水时进行栽植。根部应牢固埋入泥中,压泥 50~100mm 厚以免风浪冲洗。底泥较浅时应用无纺布包裹足够土壤然后抛栽沉水植物。栽后须充分浸湿土壤以赶走其中空气。

在多孔材料或编织材料容器内需垫麻布,以防土壤流失污染水体。

轻质容器 内可先放一块砖后再装土壤以防倾覆。入水前需充分浇灌土壤,并在未蓄水前放 到指定的深度和位置,带水作业时需缓慢入水。

无土栽植时可根据景观需要在水面上制作各种造型的浮圈,将其圈入其中, 创造水面景观。

4. 栽植密度

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快,其栽植施工时的密度要求与设计的密度要求之间有 较大的差距。从分蘖特性可将水生植物大致分成三类:不分蘖型,一年分蘖一次 型,和不断分蘖型。不分蘖型和一年分蘖一次型(特指栽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应 密植,不断分蘖型可略为稀一些。

对于丛生植物来说,施工密度和设计密度是相一致的 , 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 当降低苗木规格。对于单生、复生的水生植物可根据竣工验收的时间、土壤肥力、 热量条件等适当降低密度。一般而言距验收时间越长、土壤肥力越好、热量资源 越丰富,植株分生能力越强,则施工密度越小。

5. 栽植深度

不同种类对水深要求不同,同一种类不同生长期的要求也不同,生长越旺盛, 要求水深越深。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对不同水深的适应性,是栽植时确定种植深度 的重要依据。实际施工作业时,应对设计水位高程和常水位平面线给予足够重视。

四、 栽后管理维护

1. 栽后即时管理

新植苗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三日内浇透第二遍水,十日内浇透第三遍 水。生长季节种植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修剪措施。夏季可采取遮荫喷雾 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冬季需采取保温保湿措施防风防寒。

2. 越冬管理

耐寒种类只需剪除残枝,陆地越冬即可。半耐寒种类需保证在冰冻层以下越 冬。盆栽入水的在入冬前取出,倒掉积水连盆一起在冷室过冬。不耐寒品种要盆 栽,冬天移入温室过冬。

3. 普通日常管理

注意病虫害防治、定期追肥、清除杂草。及时疏除水体周边遮蔽阳光的障碍 物以控制日照。做好水位管理工作,对不同水生植物控制不同水深。3 至 4 年进 行一次分株移苗。注意水体清洁和换水,避免蚊虫孳生或水质恶化。

4. 苗木保护

露地栽植或容器栽植时,可在种植区或容器基部覆盖卵石,以防小鱼损伤, 或水下拉细网防大鱼啃食。无土栽植时,可在浮岛上放置人工窝舍,以防水禽水 鸟筑巢损坏浮岛植物。

5. 生长范围控制

防止水生植物生长范围随意扩张,避免占满水域表面。特别注意河口位置或 狭长狭窄水域内,以防阻断维护船只的行船线路。多种植物混合种植时,防止过 度混生交叉。避免漂浮植物随波逐流进入非景观的自然水域,以免造成生态灾害。

6. 防冲防浪

水体内由于行船或自然风形成的波浪,会直接或间接(通过堤岸反射)地强 烈拍打或晃动植物体,影响植物的生长甚或导致其死亡。因此不要在河口位置及 狭长狭窄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另外尽量避免种植在驳岸凸出位置。

睡莲的种植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公园;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24

1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污染及治理概述

1.1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污染现状和原因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是指对天然的水体进行改造,或者是完全人工施工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水体,景观水体的主要功能是观赏、娱乐以及美化环境。例如,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等。

旅游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私人庭院、校园、高档小区以及各类厂矿企业等为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存在的主要地方,这些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大多肩负着美观和生态两种功能。但是,景观水体本身的特征以及外界环境、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大多数的景观水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景观水体更是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给周边的游客、居民带来了负面影响,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根据我国相关统计数据得知,我国有超过90%的公园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脏乱发黑、发臭,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目前城市公园中的水体水质的调查结果都显示,水质存在富营养化的特征,且水体中的磷盐和氮盐含量较高。我国湖泊中的水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深,大多数的湖泊水质都为四类、劣四类甚至是劣五类。湖泊通过清淤、换水等方法缓解水质,但即使是处理过后的水体,水质仍然属于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不仅要具备景观的特质,还要具备调节生态环境的功能,但是受到整体环境、人为因素等原因的影响,水质不断恶化。目前,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大多为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状态,水体流动缓慢,甚至有的是静止的水体。水体的面积较小,自身的净化能力较弱,需要人工处理。即使部分面积较大的景观水体,如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由于这些湖泊是浅水性湖泊,湖底容易沉积各类污染物,治理的难度较大;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作为人工建造或者是人工改造的水体,水体的形状、驳岸、岸边的坡度以及池底的形式在设计中会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了景观水体的蓄水能力和流动能力,导致水体的流动缓慢、甚至呈现出死水的问题;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周边人类的活动频繁,因此外在污染源较多,人为因素给水体带来了污染,例如,生活垃圾、污水以及工业污水等,都是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1.2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污染治理方法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要研究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以及造成污染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治理修复,实现治理的最优化。目前,全球对景观水体的治理和修复方法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生态修复,以上3种修复方法都涉及多种技术手段,同时各有优劣。

另外,根据景观水体需要修复位置的不同,水体的修复方法包括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而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修复大多采用异位修复技术。不管是采取何种修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治理修复人工湿地景观水体时,要充分调研水体的污染源以及污染的程度,结合多种修复手段,结合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治理修复目标,对设计的修复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同时,人工湿地景观水体的治理要注重提高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从而促进水体的生态平衡,保持持续性的稳定状态。

2 种植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2.1 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

水体中的水生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并且利用污水中的各类营养物质,污水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并转化,无机氮是水生植物生长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植物吸收无机氮后,合成蛋白质、有机氮,而收割水生植物可将有机氮、无机氮从人工湿地水体中除去。污水中的无机磷也是水生植物生长中的营养物质,植物吸收、同化无机磷,转化成植物的有机成分,最终可通过收割植物除去无机磷。生根的植物除去砂土中的氮磷物质,浮水植物能够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大型挺水植物的茎和叶、浮水植物能够过滤沉淀砂石和有机微粒。

2.2 微生物的降解作用

微生物能够将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转化成营养物质,而人工湿地水体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庞大。由于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中的植物根系形成了网络状,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了厌氧、缺氧和好氧三种环境,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能够分别进行吸附和代谢的工作,从而更好的分解水中的营养物质,促进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形成良好的污水处理系统。

2.3 吸附、沉降作用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中的植物还能够吸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等,且沉水植物的吸附和沉降能力高于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吸附沉降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别。景观水体中的植物能够较好的吸收、吸附污染物,水体的净化能力得到提高。另外,水生植物能够通过生化作用分解消除水底的沉降污染物,利用光合作用分解污染物,而植物的根系部位为微生物提供降解环境,促进污染物的排除。

2.4 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

水生植物与浮游藻类之间进行光照、营养物质以及生长空间的竞争,减缓浮游藻类的生长。浮叶植物以及漂浮植物遮挡了浮游藻类生长需要的光照,同时有些水生植物能够分泌出导致浮游藻类死亡的物质,最终减少水体中的浮游藻类,促进水体的净化功能。

2.5 水生植物景观设计

人工湿地景观具备观赏和生态两种功能,水生植物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观赏和生态两种功能,因此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设计水生植物时,要充分结合湖床的形状设计,根据水位由浅到深的原则,分别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例如,种植荷花时,要做好控制管理,防止荷花蔓延,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种植睡莲等,保证空间的层次化。在景观水体的边沿要种植挺水植物,美化湖岸的线条。沉水植物种植时需要设置围栏,防止占据太大空间,同时要注意收割,既能够保持植物的生长,保证美观,同时提升景观水体的生态平衡。

2.6 人工湿地对水体生态的影响

人工湿地能够净化水质且调节生态,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千差万别,部分地区干燥雨少,湖中常常出现水少的现象,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人工湿地能够改善并且缓解水平衡。建造人工湿地系统,能够在冬季少水的情况下,为公园供水提供保障,促进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7 水体生态的多样性变化

由于我国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人工湿地景观水体都基本保持平衡状态,以往的脏乱得到了改善,一年四季不仅水质好,同时水生植物的存在,更具备了观赏的价值,且鱼虾等水生动物也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部分湖中还出现了底栖生物,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提升了水质,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好的生态环境则孕育了水生植物和动物,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应用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时需注意的问题

3.1 季节性明显

水生植物修复景观水体时体现了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夏季修复效果最佳,冬季修复较差。主要是由于冬季品种较少,冬季植物对水体的污染净化效果较差,观赏价值也次于夏季。在种植水生植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冬季和夏季的区别,可结合常绿植物或者是耐水湿能力的常绿品种,保持冬季的水体修复功能。

3.2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生态修复效果

使用水生植物修复人工湿地景观水体时,要根据景观水体的污染程度、污染源以及当地水生植物的生长特点、气候、水纹和岸边植物设计水生植物。不同的水生植物具有对不同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不同植物之间也存在相生相克,因此要综合考虑不同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形成生态与观赏兼具的植物景观系统。

3.3 加强养护管理,谨防二次污染

水生植物多数能够大面积繁衍,一旦疏于养护管理,会出现疯长、蔓延的情况,例如水芹菜、水花生、野茭白等都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侵害。因此,必须要对水生植物进行定期收割、处理,冬季可以对部分水生植物进行剪除,防止蚊蝇的泛滥以及水体发黑发臭等。

4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实例

4.1 重庆市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重庆市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07hm2,位于科技城中心,具有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以及园林景观等多重功能。该人工湿地公园的重要风格为立体湿地,溪流、梯田以及池塘的搭配突出了彩云湖的立体特点。而梯田不仅具有田园风光特点,同时还起到了清水、净化的作用。湿地公园的净水系统包括塘床生态系统、厌氧沉淀池以及水生植物生态圈等。出于生态和观赏的需要,桃花溪、彩云湖和梯田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水生植物沉淀、吸附、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保持生态的平衡。

4.2 湿地公园中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水生植物主要有6种,分别属于5科,包括3种漂浮类水生植物、1种浮水类水生植物和2种沉水类水生植物。选择的水生植物以香蒲、芦苇、水菖蒲、荷花、睡莲等常见植物为主。这些常见植物既能够较好的生长,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同时由于人们熟知这些植物,具备较好的观赏价值。

4.3 湿地公园植物床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种的水生植物主要芦苇、伞草以及香蒲、荷花、茭白等植物。芦苇拥有较强的输氧能力,茭白能够吸收氮磷等物质。两者的结合能够较好的处理污染物。同时,芦苇还能够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处理好富营养化的水体,克制浮游藻类的生长。荷花、睡莲等植物则能够较好的分解、除去氮磷物质,还能够净化水质,使水更为清澈。香蒲能够净化富营养水体,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伞草的根系发达,管理较为容易,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该湿地公园种植多品种的植物,既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达到观赏的目的。

5 结语

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大多肩负着美观和生态两种功能。但是,景观水体本身的特征以及外界环境、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大多数的景观水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湿地景观水体处理种,水生植物的成本较低,后期的养护管理也相对容易,同时水生植物能够达到保持水体生态长期稳定的目的。在水生植物设计中,要充分结合湿地景观的气候、形状、具体地理环境等,综合性的考虑,实现生态与观赏功能一体化。人工湿地景观水生植物种植后,要定期维护管理,避免水生植物的疯长、肆虐,保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元颖,王娟.水生植物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

[2] 陈丽娟.园林景观中水生植物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