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从化中学

从化中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从化中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化中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理念更新;实验多样;开放题;实践题

新的课标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应该从理念、实验、题型方面尝试新的突破。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积极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应该成为初中化学教师的一种内心自觉,成为其视野中长久的“风景”。

一、理念的更新:一种更具现代意识的界定与指向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会发现新的奶酪。”的确,这个时代日新月异,以至于令我们眼花缭乱。化学的变化亦如此。在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和我国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要着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教材而言,其“面孔”也是一变再变,很多内容的删减和修正,都力图表明,一种更具现代意识的界定与指向在投射学校的教育。比如,从化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的视角增加了“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氮气的用途”“氢能源汽车”“我国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分布”“新型陶瓷”等内容;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视角,增加了“食品中的乳化剂”“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干电池和充电电池”等内容。这样的增减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折射出新的思路和理念:基于现代科技的真实与差异。既然如此,教师也理应在教学的层面予以应有的改变。

二、实验的多样:一种让师生窃喜的形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首先应围绕核心知识内容精选有关的实验内容,至少新课标规定的8项实验不可或缺,如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其次应结合化学核心内容,设计有科学探究意义的实验活动,如设计物质的制取方案并实施、应用化学知识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等,促使学生在亲历中有所疑、有所悟、有所获。再者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如生活实验、实地实验、趣味实验等。实践证明,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权、自主选择权、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爬上树摘到果子”。这样的课堂有“热腾腾”的温度,有意外中的生成,从而创造出一种师生生命动态发展、自由舒展、多元、个性、发展的教育氛围。

三、习题的走向:一种更实用的比例的增加

从化中学范文第2篇

广东省从化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从化五中”)地处市区城郊,无论是区域地段、生源师资,还是硬件设施、办学经费,都不占优势。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如何由弱变强?放手改革、大胆创新成为学校破局突围的有效途径。

校长陈宇航针对学校的资源与环境,从“人”入手,以“人”破局,逐步摸索出一条“人本位”的民主开放式办学之路。其核心思想是:教学管理上打破常规用人,教师发展中鼓励自主研究,学生培养上倡导正视个性。

如今,“人本位”的办学策略不断发挥效用,从化五中收获了丰硕成果。

“大循环”教学,大胆启用新人

青年教师苏秋婵毕业不到十年,已在从化五中完成了她个人的第三个“高一到高三循环教学”。自她入校执教,就从高一直接教到高三,这在其他学校看来,简直是“奇迹”,但在从化五中,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有这样的机会。

“大循环”教学制度是校长出思路、中层出办法、教师和学生出干劲的民主化“产物”之一,主要以教师的能力为评价标准,也就是说,高三的教师不是固定的,凡是有能力的教师,都可进行“高一到高三循环教学”。

“大循环”教学制度对当时刚毕业的苏秋蝉来说是莫大的激励,于是,她在自己的首个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争取跟上高三,实现高中三年的教学循环”的目标。当时,学校所有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都会和一名资深教师组成一个小组,以进行“一对一”师徒式培训。直到现在,苏秋蝉还清晰地记得当时与她同一小组的资深教师的教诲:“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握。‘大循环’教学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只有进行‘大循环’教学,上过高三的课,才能发现高一、高二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她牢牢地记住了这番话,并暗下决心:“努力拼搏,争取到教高三的机会。”

“这是一种备受肯定的感觉”,苏秋蝉如此形容自己第一次获得高三教学机会时的心情。那一年,是她执教的第三年。办公室里的资深教师无不感叹:“现在的青年教师都能坐上‘直升机’了!”毕竟,以前只有那些被认为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才有资格教高三的课。

激动过后,苏秋蝉深感责任重大。此后,苏秋蝉更加勤奋地钻研教案、揣摩教法,即使备课至凌晨两点都毫无怨言,因为她想把每节课教好,不想辜负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期望。

在备课过程中,苏秋蝉总是提前思考每个可能被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提问的方式)。她的备课内容不仅涵盖教学参考书上涉及的内容,更融入丰富的课外资料,就算课堂教学中没有用到,她也尽最大努力准备。除了研究语文教学,身兼班主任一职的她还时刻不忘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她首次执教的高三班,学生(只有7个男生,其余都是女生)对语文兴趣较浓,但数学成绩不尽如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她主动跟学生一起学习数学,还抽空与学生共同讨论、复习。

通过努力,苏秋蝉首次执教的高三班,高考成绩夺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同时,学校语文科组获得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她个人也获得广州市“高考突出贡献奖”。2008年到2011年,根据学校安排,她实现了第二个高三教学循环。2011年,学校的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她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也赫然印证着专业成长之路。在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中,她不仅要求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求他们的全面发展。于是,她开始思考:“学生按照教师要求的方式去学习就是最佳途径吗?如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校的制度、规范结合起来?”在第三个三年发展规划中,她不再局限于提高教学水平,更思索如何总结和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学理念,最终夯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如今,学校在任用青年教师方面更为大胆、放心,不仅为青年教师实现个人三年“大循环”教学提供有力平台,更让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发挥年轻人的才能,展现年轻人的灵性。据陈宇航介绍,现在学校高一年级的教师有50人左右,除了个别不合格者,绝大部分都能从高一教到高三。陈宇航说:“学校主要考虑到青年教师有冲劲。在学校的信任下,他们非常负责,取得的成绩相当不错。”鉴于“大循环”教学的设置,教师往往从高一开始就把眼光放到三年之后(三年之后的学生会是什么样)。三年之后的教育结果完全由教师个人负责。

从化五中敢于放手用人的背后,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体系。具体有三点。一是在高一、高二阶段,学校会定期进行学生调查(通过学生测评教师),一旦发现某位教师存在问题,就会立刻跟进,督促并帮助其改进。二是学校在每年的段考和期考之后,都会比较班级成绩,针对成绩较差的科目,学校会要求任课教师立即找出原因。三是每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都会由一位资深教师带领,资深教师将帮助青年教师完成三年成长规划,并给予专业教学指导;在每学期结束时,资深教师要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作出评价,以供学校考核监察。

陈宇航自豪地说:“在从化五中当老师是幸福的。开放的平台、配套的制度和民主的管理让学校的青年教师成长很快。”的确,学校在管理上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最快的到第三年就能教高三,慢一些的到第四年、第五年也能教高三。

鼓励自主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从华五中缺少科研水平高、具有影响力的市级名师,因此,科研成果较少。“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虽好,但对学校的财力要求较高,很难全面推行。于是,学校开辟出一条培养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新路——鼓励自主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学校认为,如果一名教师去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并把日常教学中的所观、所感上升到理论高度,就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极大帮助。因此,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并与校外名教师工作室的名教师合作、研习,以完成课题研究,最终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李辉云就是青年教师进行自主研究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自己走上自主研究之路是自然而然的。平时,教师在办公室聊天,经常会交流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此时,他会将这些经验划分为“有用的”和“不太有用的”。对“不太有用的”经验,他会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对“有用的”经验,他会寻求理论支撑,并争取形成理论文章。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他坚持通过不断反思的方式逐渐走向成熟。他坚信“如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那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那有可能成为名师”。

身为政治教师,李辉云发现,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未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以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这样,既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丧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提升理论研究水平,他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完成了题为“例谈提高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思考有效性之策略”的论文,并顺利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为了倡导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草根科研,他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了题为“草根科研‘很土很乡’——谈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之策略”的科研心得。

目前,李辉云的自主研究主要围绕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他意识到自己理论水平的不足,为了弥补,他努力学习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回忆起刚开始跟导师做硕士论文时的经历,他觉得“非常痛苦”。导师列出的书看不太懂,数据分析软件不太会用……于是,他一边苦学,一边请教导师和同学。这样,在一次次磨炼中,慢慢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

李辉云认为:“针对自主研究,首先要有兴趣,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写作基础,最后要有研究的氛围。其实,很多教师都有才华,一旦学校形成良好的自主研究氛围,教师搞研究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如今,学校在引导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上更侧重以课程改革带动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程改革,主要针对新课程实施的实际,选择符合学校实际的、急需研究的课题,并突出其实用性,既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打下坚实基础,又给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和课题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其实,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从化五中以教师发展引领学生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的信条,开创出了薄弱学校自强的新路。

寻找适宜发展,树立学生信心

在陈宇航看来,“人本位”的办学策略是鲜活的、张扬的和开放的,只有让教育成为智力发展的需要、精神动力的依托和心理健康的保障,才能使教育的目标内化。

“人本位”的办学策略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树立他们的信心,寻找适宜他们的发展。陈宇航认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再顽皮的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身风采的舞台,不再给班级添乱;尊重学生的个性,再沉默的学生都能走出个人狭小的空间,走向宽广的天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班级管理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和谐;尊重学生的个性,班级生活就会丰富多彩。

因此,在从化五中,倡导“相信每一个,尊重每一个,研究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办学精神,让教育顺随学生的天性,张扬他们的个性,并在活动中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中找到自信,最终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民主管理方面,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三自”活动。具体有两点:一是“值周班”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各层面的管理,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二是学校校门、楼道、饭堂、宿舍和公共区等都成立学生管理小组,旨在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学校的纪律、卫生、绿化和课间操等常规管理便形成了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模式。于是,学生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和主体意识均有了明显提高。

在教学领域,除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之外,学校还制订了《从化五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在全校三个年级开展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有两点:一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指导教师不遗余力地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的课题。课题设置不仅涉及面广(包括创意动漫、垃圾分类等),更贴近现实生活且妙趣横生;既让学生开阔视野,又让他们增长见识。例如,动漫在学生中广受欢迎,而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于是,高一(1)班以“学生对动漫的喜爱程度”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更多学生了解了动漫受欢迎的原因以及中国动漫的发展。这一“研究性学习”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对动漫的鉴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从化中学范文第3篇

一、学校文化的定位:麒麟文化

构建学校文化,必须有科学、明确的定位。没有科学、明确的定位,学校文化建设必然是盲目的,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模糊的;而有了科学、明确的定位,学校文化建设就会有章可循,学校文化的发展就会方向明晰。

学校文化品牌的定位,建立在自我诊断、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审视学校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尽可能在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这三者之间找到着力点和平衡点。

学校文化的定位有四样基本策略:A、继承学校传统B、传承区域文化C、发展特色项目D、源之校长办学理念,而且四个策略的定位策略具有顺序性,呈现A〉B〉C〉D的次序。

根据上述SWOT分析,鳌头中学的学校文化定位选择“传承区域文化”。任何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进行学校文化品牌定位时,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1. 传承区域文化的必然性。殷家庄古村落位于从化市城郊街东风村,此处民风淳朴,生活祥和,是广州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从化市著名的古村落之一。而麒麟文化发展到近几百年,更突出地表现为麒麟舞。从化城郊殷氏麒麟传承脉搏清晰,迄今为止已是第 26 代。仁禄始祖在从化建立殷家庄后,多年子孙后展数百年后才发展起舞大狮头,直到宣统初期,由东莞白石岗首次派殷桐相执教,十年后由殷林、第三任殷其山师傅舞大狮头,最后宣统末期由第四任教殷水吉执教麒麟头。从化的麒麟舞是东风村殷家庄特有的传统舞蹈。2011年6月,从化麒麟舞成功入选广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3月11日3点30分,东风小学首届可麒麟武术传承班正式开班。作为东风村的唯一学校,继承和发扬、发展这一乡土文化,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2. 无可替代的独特性。麒麟与东风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东风指春风,而春风,比喻恩泽,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比喻恩德及人,“恩”是指爱护、保护“泽”的含义比较深刻,有宽广无私的涵义而且比较长久的。这跟麒麟的文化内涵是相同的,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早在周代就与龙、凤、龟并称“四灵”,且列“四灵”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征,麒麟文化发展到近几百年,更突出地表现为麒麟舞,人们舞麒麟就是祈求得到麒麟的庇佑、保护,实现风调雨顺,太平吉祥,麒麟对人的庇佑与保护,跟春风对人的保护与滋润,是一脉相承的,因此麒麟文化作为东风小学的文化象征是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性。

麒麟文化与我校文化在思想理念上和育人功能上的高度统一性与融合性,这是我校把麒麟文化做为主体文化的内在原因。麒麟文化的融入,必将使我校文化精神更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文化特色。

二、“麒麟文化”的建设视角

近年来,东风小学教育发展迅速,蓄势待发的番禺教育此时需要寻觅一个喷薄的闸口:它植根传统,又紧连现代;它以物质文明为保证,正孕育着绚丽的精神文明之花;它无负岭南首善之区的令名,正奋力创造珠江上品教化的硕果,这就是岭南校园文化。同时,学校文化的构建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中。岭南文化的三大特质――“创新”、“包容”和“务实”,为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学校文化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多年来我校一直持续开展传承麒麟文化的活动,麒麟及其精神渗入师生的行为习惯, 运用岭南文化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的文化特质,重新审视学校的麒麟舞等系列活动,深挖其背后的文化特质,培养学生包容、务实、团结、坚毅、敢为人先的岭南精神,增强学生全面发展且富有特质的综合素质,让麒麟文化体系在学校真正落地生根,推进从文化自觉到自强自立,构建与世界先进的文化教育思想理念对接又用中国风骨岭南风格表现出来的拥有充分话语权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沿着科学的轨道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学校文化核心的解读

从化中学范文第4篇

一、从生活走进化学

任何知识都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纯符号的演绎,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发现化学规律,解决化学问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他们的知识背景,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充满生命力的学习中,这样学习化学才有意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创造条件去启发、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思考问题,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一种大的化学学习观。

如今,化学知识渗透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健康、生命紧密相连。因此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应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到课本里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价值”。

生活中许多俗语、成语也包含着化学知识。例如,“百炼成钢”,讲解生铁与钢的区别以及炼钢的原理;“釜底抽薪”,讲解燃烧的三要素;“丹桂飘香”,联系分子的运动;“盐乃五味之首”,联系氯化钠的用途。

有的古诗中也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如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有:“丝”的成分是蛋白质,蜡烛燃烧的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研究等。

二、从化学走向社会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多给学生创造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用食醋和纯碱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所需仪器可用家中的吸管代替导管,带盖药水瓶代替锥形瓶完成该实验。又如“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判断家庭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如何除去水垢,怎样防止钢珠生锈”等。

三、在化学教育中加强SLS的教育(STS即指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

1.将STS教育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进行化学知识教育时落实STS教育内容。例如学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时,设计如下的问题:(1)在电视剧电影中看到的雨雾缭绕的幻境,它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2)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呢?(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的现象呢?

2.设计专门的STS教育内容主题,将STS教育专门设计成一个主题一章或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较为系统地学习有关STS教育内容。例如“金属的锈蚀与防护”一章的内容:(1)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2)金属锈蚀的危害是什么?(3)防止生锈的措施有哪些?

四、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陶行知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科学论断,高度概括了“行”的重要性,这对于实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是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的黄金时期。从教学实际出发,开辟第二课堂,解放学生的眼、嘴、手、脑、时间和空间,因陋就简地开展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在进行《活性炭》教学时,可以开展家庭净水器的制作,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对本市空气质量及主要污染物的调查,对本市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对本地水质及其主要污染物的调查,对本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等等。

从化中学范文第5篇

下面是我在支教活动中写下的部分日常心得与感受,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x月1x日心得

现在发现我越来越喜欢我们d班的学生们了,感到时间过得有点快,怎么这么快就过了三天了呢?经过三天的相处,已经认识我们d班的全班学生,也了解了部分学生的特征。当我在班里面时,无论学生们与我,都有了那种师生的气氛,感觉轻松多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今天早上带班里的学生到我们班负责的区域打扫卫生,期间和学生交流时,有学生说了这些话:“老师,您真好,我们还没见过老师像您这么好的呢--会和我们大家一起来打扫卫生。也包括其他班的老师,他们也只是在一旁叫自己班的同学如何如何做而已......”。听到这些话后,自己真的感到很欣慰,原来我们平时的一些小小细节也能如此深地影响我们的学生。

今天我觉得另外比较值得提起的事是我们上午的班会课,我们玩接水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班里有两位比较腼腆的女生就跟我说:她们不想参与。她们两位同学也是刚开始时师生见面会上在我们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鼓励之下才最后上讲台做自我介绍的。在询问她们是不是有身体上的不舒服之后,她们仍是不愿参加。但当看我们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她们主动来问我:“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现在也参加进来?”

可见,只要我们在言、行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就能够充分发挥她们各方面的积极性,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一群可爱的学生--真的很优秀!

我们d班的学生真的很活泼。上午放学时,我被她们拦住,递给我一份试题--从化话四级考试。有选择题,更绝的是居然还有翻译题,而且是翻译当地从化的经典名句。这帮学生们要考考我们这一批老师,自己试着做了前面的六道选择题,居然全做错。而且她们还要求我一定得给我们这些老师们做,答案要明天才能给我们呢。

暑期义务支教实践报告

暑假期间,为了响应学校号召,也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我参加了杏坛社会实践队赴淄博高青县黑里寨中学义务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从x月xx号开始,至x月xx号结束,历时十天。杏坛社会实践队共有十七名队员组成,本次实践活动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在这十天的时间里,实践队展开了内容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既有传统模式的讲课,这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有精彩的趣味运动会,还有激烈的奥运知识竞赛,更有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等等。总之,这十天的支教生活虽然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传统模式的讲课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参加这次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做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是我们努力奋斗的一个目标,此次实践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口才,提高讲课水平的机会。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总共讲了十多节课,通过这些讲课,初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去准备自己的讲课内容,特别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及接受能力来决定讲课内容的难度。我所教的学生跨越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的水平显然不同,这就要求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注意难度的把握,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既能让学生听得明白,又能提起学生听讲的兴趣,我想这就是讲课的最高水平吧。在这十天的讲课中,总体感觉不仅自己的备课能力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讲课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讲课时的心态,语言表达以及对内容难度的把握都有了显着的提升。我想这就是我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最大的收获。

从化中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

一、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融入到教学中

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一些现象都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如果在化学教学中,只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性的化学知识,而没有注重其与实际的联系,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丧失化学学习兴趣,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将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引入教学中,则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并在此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对于知识点有更牢固的记忆,并且会养成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思维习惯。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水壶中的水垢,一般用醋就可以轻易地去掉;铁用品防止时间久了会生出铁锈,原因是什么?该怎么避免这一问题?家里买的红糖,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会发生变酸的问题,白糖放置时间久了颜色会发黄;家庭在养金鱼的时候,能不能用直接用自来水?为什么?在建筑施工的时候,会选择石灰浆进行墙面的粉刷,在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墙壁颜色会越变越白,而且会冒出水珠,是因为什么?地瓜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吃起来为什么会比刚挖出来时更甜?等等。类似的生活问题很多,这些其实都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因此教师应该将它们引入课堂教学。另外,化学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化学的时机,例如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实验作业,让学生积极探索自己身边的化学现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充分调动,化学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引导学生用所需知识去解身边的时事

每天在社会上都会发生形形的事情,在这些事物中很多都和化学存在着密切关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情,并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当前全国各地的空气严重污染、水质污染等,以及化工厂的安全事故,等等。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事情,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引发原因及避免措施,同时将自己的看法及观点表达出来,与同学分享,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对回答有误的学生,老师应在肯定其勇气的同时给予指正,这样一来学生便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现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创新能力也就得到有效培养。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校是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机构,尤其是初中学校,这一时期的学习将是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这一阶段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借助教师的引导,参与探究与实践,从而感受化学知识带来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更深刻化学知识的探索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具体而言,在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方案,并切实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完成对课题的研究,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根本是重视化学的应用

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这是所有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性的任务。在笔者看来,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恰好能够满足这一教学所需,对于学生能力的挖潜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施情况调查及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9.

从化中学范文第7篇

中学化学化学用语规律化学是学生到了中学阶段才刚接触到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化学基础几乎为零,这就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基础培养,养成最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在取得理想化学成绩的同时为高中的化学学习做准备。在中学化学的基础环节,化学用语是一项基本的化学学习工具。和数学中的数字一样,化学用语是一种学习内容的表达。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探讨下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

一、化学用语所包含的内容

中学化学主要包含的化学用语有:元素、原子、离子符号、原子以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化合价和化学式等。元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的简化表达形式,从广义的范围上来讲,化学用语可以表现为整个元素,从狭义的范围上来讲,化学用语可以表示一个原子。例如,我们常见的Na,既可以表现为钠元素,也可以表现为一个钠原子。再者,化学用语中的化学式是一种对物质结构的表达,如NaCl,我们能够从化学式中直接读出分子中的结构。将这种表面的结构与实际的结构示意图相结合,学生能够从结构的方向加深对于化学物质的认识。而离子、与化合价等用语,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结构,并且能够探索出教材中所没有包含的内容,化合价的组成方式是自然界物质的组成方式,所以在化合价的教学上,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二、掌握化学用语的规律

在中学的化学教育中,化学并不能够完全的属于理科中。中学的化学处于一个启蒙阶段,学生开始了解各种化学实物,在这个了解新事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认知层面的学习,如氢气的性质,水的组成,这需要学生逻辑思维与感性思维共同作用,才能够将化学学习好。所以,在教授学生化学用语规律的时候就要从两个方面开始。一方面,是感性思维。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元素的时候,很多的元素都是有规律可以发现的,如Na的拼音na,而中文字也是钠,还有Li的拼音是li,中文字是锂。这些都是能够直观记忆的,只要有一个良好的认识环节。另一方面,是逻辑思维。对于化合价和离子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混淆化合价与离子。最简单的逻辑区分,就是化合价的符号在数字前,而离子的符号在数字后,这种纯数字与符号的组合规律,能够从理性的角度表达出化学物质的状态。

三、化学用语的深度应用

在中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化学被划入理科的分类,那么作为一门理科,化学的学习与使用的过程中就含有一定的推理能力。需要学生根据所学习到的基本化学用语知识,去推理化学的更高阶的内容,例如我们知道铁的相关知识,在没有学习到四氧化三铁的情况下,需要学生就已知的用语中,推导出四氧化三铁的结构。其实,从逻辑思维角度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深度的应用可以合理的解释出来,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将化学变成了语文,变成了对实验规则以及化学物质信息的背诵,这是不正确的。就化学深度推断而言,化学用语起到的是一种标准化模式,学生可以从化合价、离子等角度推测出高阶的内容。

四、分散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在中学化学用语的数量多、枯燥乏味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就对化学失去兴趣。针对这些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选择的将化学用语的内容进行分散,以辐射的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将化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教授予学生,如在碳的教学方面,从碳开始教学,再进行氧的教学,在两种物质的结合下,介绍重要的化学用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内容,这就使得讲课有了一定的逻辑性,比之前授课的过程中“从碳直接到二氧化碳”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将教学的难点逐步分散开来。在根据教材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完成的章节进行用语方面的归纳总结,化学的用语是很多的,各种的物质方程式都会涉及到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章节将这些内容进行严格的分散,学生一次吸收的内容就少了许多,吸收的效率会有所提高,并且在思维上对化学的分类具有一定逻辑性。

五、化学用语规范化书写

笔者在前文提到过,中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物质的过程,虽然同为理科,却没有数学那样完全注重过程。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知道数字以及符号的意思,其他的重要部分都在于计算。而化学的学习中可以类似的将“数字”看为“化学式”等,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会在化学式以及其他化学用语的书写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错误。规范学生书写的方式,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数学像对语文学习中“文字”的书写一样。保证在理解化学结构的同时,又不会因为表达方式出现差错而造成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化学用语规范化书写是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内容的规范表达,让所有学习过化学的人都能够有效的理解化学的反应过程

六、总结

化学用语是化学中用来表达物质的方法,熟练地使用化学用语,才能够将化学的物质变化的过程由直观现象反应转移成一种信息的传递沟通。在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化学用语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要求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侯延斌.新课程化学用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2012,(06).

从化中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化学素养;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43-02

一、化学素养的内涵

《辞海》中关于素养一词的定义是:经常修习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等。可见素养并不能一蹴而就,素养的养成是一种获得过程。综观国内外文献,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概念的提出始于1957年的全美科学调查,之后众多机构和学者就此开展研究。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认识阶段性的差异,各国学者们对于科学素养的内涵认识各异,但也不乏一些共同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和价值”。据此,我国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科学素养指的是非专业人员长期积淀的科学思考的习惯,重点在于其对科学的理解过程,对科学的观念和态度,具有科学批判的精神。化学素养(chemical literacy)概念是在科学素养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素养不同于化学专业素养,化学素养面向全体公民,着重于化学观念的培养。因此中学化学教育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化学知识,而在于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的整体认识,了解化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这样即便他们日后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全部遗忘,还能够凭借脑中的化学观念,通过有效的途径查询资料获取化学知识。通过四年中学化学教育,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四种能力:(1)能建立起化学核心观念之间的联系。(2)能从化学的角度来观察世界,并能就生活中出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3)具有化学科学的思维习惯,知道如何研究一种新的物质。(4)能辩证看待化学的价值和局限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鲁科版“化学与生活”――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载体

1.从化学的角度看世界。必修的教学已经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核心观念之间的联系,之后就应该促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来看待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鼓励学生利用化学原理分析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鲁科版“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问题中获得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并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生存发展问题。如主题2从学生所熟悉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出发,从化学的角度看待这些营养素在人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再提出该如何平衡膳食,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在主题2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必要的化学观念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又如主题4带领学生走进衣料、宝石、家居装饰中的精彩化学世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体验到“化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在本模块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并能真切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化学的正确认识能让我们选择更科学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2.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培养化学科学的思维习惯。从STS教育理念中,我们认识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使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与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紧密相关的探索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探索,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同时养成化学科学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自觉应用到实践中去。“化学与生活”中几个与生活关系紧密的探究实验都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如“探究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测定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检测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等等。

3.辩证看待化学的“功与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化学与生活”模块在介绍化学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之外还介绍了由于不正当使用化学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引导他们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化学确实在人类的衣食住行方面发挥着广泛作用。若没有化学方法生产的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我们的服装就没有那么光鲜亮丽;若没有化肥和农药,全球不知还有多少人挣扎在饥饿边缘;若没有人工合成的那么多装饰材料,我们的家居布置估计要单调很多。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当然,现在全球污染问题、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何安全使用化学品,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人们未能正确应用化学知识,而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寻找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从正面了解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价值之外,还要深化他们对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实践探索

“化学与生活”模块所选取的素材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和社会中的化学入手,科普性强,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太多的障碍,如果我们只是泛泛地介绍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学生只会觉得索然无味,而其实“化学与生活”模块更重要的功能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依据不同内容采用各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渗透化学素养教育。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做以下两种尝试。

1.课前热身――十分钟的演讲。每节课上前十分钟安排一位同学演讲,内容自选,只要是与化学相关的内容即可,鼓励学生关注热点时事,并试着从化学原理的角度来解释生活、社会中的化学现象。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真实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学生唱主角的舞台上,他们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表现力,将他们所了解的现代化学科技的新成果、新问题,所感受到的科学工作者的优良品质传递给同学们。而台下的同学在同伴的倾情演绎中,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也都得到了发展。这样一种活泼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化学素养。

2.开辟化学第二课堂――研究性学习。化学素养目标必须亲历科学探究的实践,通过感受、领悟和理解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在体验感悟化学科学的过程中,个人建构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观念等等,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学素养。基于此,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作为高中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列入教学计划中。相对于学科教育,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会学习和获得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完善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收集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社会调查中培养关心社会、自然环境的人文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可以说,这种活动帮助学生搭起了信息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仅学到了明确表征的知识,还得到大量非结构的经验和观念。

综观本校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状况,很多学生在缺乏有效的指导下不知该如何选题,一般就是在师兄师姐的选题上稍加改动,他们中的大多数就是编制一份简单的问卷进行某项社会调查,再罗列出一堆简单处理的数据,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收效甚微。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应该利用化学科自身优势,指导学生选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鲁科版的“化学与生活”模块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跟进社会发展的优秀素材,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从5个主题中任意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联系厦门本地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如探索厦门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的原因;追踪厦门垃圾动向;废旧电池回收的调查研究等等。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实验研究,如不同水果中Vc含量的比较;加碘盐中碘元素存在形式的研究等等。这项研究性学习工作需要在高一学年完成,到了高二开设《化学与生活》选修课的时候,请这些小组的同学依次进行汇报。对于实验研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实验方案的优劣性进行讨论并提出更完善的实验方案。对于调查研究,可以从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角度进行评价。总之,要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方案,使每个学生在化学问题解决中都能不同程度获得成功体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对化学问题的强烈兴趣中锻炼思维。在民主宽松的答辩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继续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体会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在课堂内和课堂外有效整合的活动中,“化学与生活”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更大水平的发挥。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在同伴的互助学习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锻炼意志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化学素养。

总之,要扎实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化教育观念,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大光.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1).

[2]钟启泉.国外“科学素养”说与理科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7,(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