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习俗英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15-01
语言是一种工具,更是一门艺术。它是文化的底座,文化对语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呢?下边笔者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习俗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任何一门语言,我们除了会认这些“符号”而外,如果我们要想真正地道地掌握该门语言的话,首先必须了解该门语言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习俗,否则我们就很难掌握它,运用它。就英语和汉语来说吧,他们是两门不同的语言,往往在英语里有的表达法,在汉语里没有;在汉语里有的表达法英语里没有,这就是两种语言的民族的生活习俗所致的。由此看来,老师要教好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文化习俗教育;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学好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教育。我们只有了解彼此的文化生活习俗,才能在交际中减少误会,增加交流和友谊。下边我们简单看看两种文化的对比。
一、打招呼
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喜欢说“你吃饭了吗?(Have you eaten?)”。无论在何时何地中国人见面时都喜欢这样问,(当然,这是源于中国的古文化。)但是,在英语国家就大不同了,人们见面时最常见的打招呼是:Hello!/Hi!而不是:Have you eaten?(你吃饭了吗?)例如下边的打招呼方式:
一Hello!一I’m Ann.你好!我叫安尼。
一Hello!一I钸Tom.你好!我叫汤姆。
但是,有时又分时间进行。早上好(Good morning),下午好(Good afternoon),晚上好(Good evening)。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开口说:“Have you eaten?” ( 你吃饭了吗? )。如果你说:Have you eaten? 老外感到很惊讶( 因为对老外这样说就意味着你要请他/她吃饭 )。
二、问姓名:一般中国人用英语表达时都习惯用
“What’s your‘name?”(你叫什么名字?)。但是这句话在英语国家一般不用来问年长者,像这样问年长者显得没有礼貌。如果我们要问年长者的姓名,通常应礼貌些,语气要委婉些,可以这样表达:
May I have your name,please? 请问你怎么称呼?
Can/Could I know your name,please? 请问你尊姓大名?
这一点礼仪规范与我们中国的很一致,我们通常不问长者:“你叫什么名字?”
三、首次见面谈论的话题
在英语国家,特别在北美,当人们第一次见面时,他们常常谈论家庭、工作、学校或运动。当然谈论天气也不例外。
但是有些事是私人的,问这些问题是不礼貌的,如:人们不问一些有关收入的问题,How much do you have salary a month? ( 你一月有多少工资?),他们不问别人买某个东西要花多少钱,如How much did it take you? ( 买这个东西花了多少钱? ),问小孩多大了是可以的,如:.How old/lye you?(你多大了?),但是问老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也就是说:在英语国家,特别是北美,如果遇见老人How old are you? ( 你多大了 ? ),这是不受欢迎的,这一文化常识在初一英语中,就有一个小孩问一位老年妇女,小孩:一How old are you ? (你多大了?) 老年妇女:一lt’s a secret ( 这是个私人秘密 )。从这里我们应该知道,在西方国家,通常不随便问别人的年龄、婚否或薪金多少等个人私事,尤其是成年妇女,她们是最忌讳别人问她们的年龄,这也是西方英语国家的一种社会习俗,另外,问一些关于政治和宗教的问题也是不礼貌的,除非你和对方很熟悉。
在西方国家,人们不会问未婚的人“Why are you single?”(你为什么不结婚?),她们不会问结了婚没有孩子的夫妇“Why don’t you have any children?”(你们为什么不要孩子?)。在西方国家,这些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一般不应该问。但是,据中国的文化问年龄、婚否、薪金、有没有孩子、买某东西花了多少钱等大多数的时间是出于对别人的关心。这里就提醒我们应该注意文化的国界性,不应该用本国文化去与外国人交往。
四、文化习俗的对比
1、环境差异? 习语的形成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
2、传统习俗差异 在英语和汉语习语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差异是多方面的。“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
2017春节英语作文(一)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People usually decorate the doors and windows with red papercuts.becouse red means good luck.People usually clean house too.becouse they want to sweep away bad luck.Children can get some new clothes or presents from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On New Year's Eve,family always have a big dinner.Everybody are watch TV and talk.In the midnight,there usually fairworks.On New Year's Day,people usually put on their new clothes and visit their femily and friends.They usually say Happy New Year's Day. The Spring Festival finishes at the Lantern Festival after two weeks.People usually eat a kind of rice dumpling called yuanxiao.It can take people good luck all the year round.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用红色的剪纸装饰门和窗户。因为红色意味着好运。人们通常打扫房子。因为他们想要扫除坏运气。孩子们可以买些新衣服或礼物来自父母和祖父母。在新年前夕,家人总是有一大堆的晚餐。每个人都是看电视和聊天。在午夜,人们通常fairworks。在元旦,人们通常穿上他们的新衣服和访问他们femily和朋友。他们通常说新年快乐。春节结束在两周后的元宵节。人们通常吃一种叫元宵的粽子。它可以把人们一年四季好运。
2017春节英语作文(二)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soon! The festivel is considerede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for Chinese people. It is on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 It is also the day of reunion among family members. During these days, people would say "happy new year! or wish you make fortune! to each other. They would also visit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Children would be given "red packets". Children would have more to eat and play than usual.Playing firecrackers is also a popular game for children.
春节快到了,这个节日被认为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一个。它是在农历年的第一天。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会说“新年快乐!还是祝你好运!彼此。他们也会拜访他们的亲戚和朋友。孩子们将获得“红色packets"。孩子会比平时更多的吃和玩。儿童玩鞭炮也是一个受欢迎的游戏。
关键词:英语 语言 文化 “语文教学”
作为学习了多年英语的高中生而言,他们更多只是熟悉英语的语法和单词造句,而对于英语国家的习俗了解甚少,甚至都没有了解的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英语教学更多注重实用性,忽略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对于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文化的支撑,没有具有特色的文化就没有相应的语言,两者就像一对孪生儿,密不可分。独具特色的语言来源于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习俗。所以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非常必要。如果只是单独学习语言,并没有关注这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那就等于建造空中楼阁,无法掌握好这门语言。笔者想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文教学”。这里所说的“语文教学”就是语言和文化的教育。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注定无法脱离文化教育。现在的教材对文化教育进行了一些普及,但是遗憾的是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文国家的习惯和文化历史,这样才能使学生克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可能换位思考,从而使英语学习更加顺利。笔者认为作为英语教师,以下几个方面的“语言”教育必不可少。
一、中西方习俗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人文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在习俗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对于还未走入社会的学生而言,往往不太在意这些东西,但是掌握好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形成,进而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了解最为广泛的便是“13”这个数字并不受西方人喜欢。中国人更加喜欢数字“8”。为什么西方人不喜欢“13”呢,如果教师能够展开来讲,那么学生就能了解到西方人的宗教观念,也会意识到宗教对于英语的深远影响。有的教师表示如果学生能理解宗教和英语的关系,那么学习英语就会事半功倍。
二、词汇内涵的差异
和中国的成语一样,英语词汇背后也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直接看单词表面意思并不能理解它的真实含义。这对中国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学习难点,经常有学生抱怨为什么英国人说话不能直接说呢,这个学生就没有理解英语背后的“语文”,也体现了教师英语教学中“语文教学”的缺乏。如果教师能在英语教学中稍微讲讲单词背后的故事、字句背后的历史,学生掌握起来就更加容易,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的内涵所在。
三、称呼语的差异
中国为礼仪之邦。对于称呼细分至极,作为中国人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外国人很难理解。相反而言,外国人的称呼区别较为模糊,学生也常常表示不理解,甚至著名的笑话就来自于英国人姐姐妹妹都使用一个单词。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指出中西方在长幼观念的不同,那么学生就不会存在这个疑问,也不会因为称呼闹出笑话。如果教师能再深入解读中西方称呼不同的背后内涵,如礼教观念、平等观念、历史发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称呼的用法,理解某些英语词汇的内涵。
四、社交礼仪的不同
与称呼细分不同,中国人礼仪观念随着时展渐渐淡化,尽管这些年在倡导,但是和西方比较,依然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西方人见面拥抱、中国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再如家庭里,一般来说中国人很少和父母说谢谢,和孩子说谢谢,认为说了这些反而生分了,关系越是密切,社交礼仪观念越是单薄。西方人不同,无论是谁都遵守一定的社交礼仪。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这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西方的社交礼仪,进而使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方面减少差错。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播放金正昆社交礼仪的讲课录像,对学生还是很有帮助的。
五、寒暄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热闹,喜欢和人交往,所以即使初次见面,也可能会直接问到对方一些隐私的话题,比如工资啊家庭啊年龄啊。我们并没有觉得特别尴尬,甚至会觉得对方很热情。但是对于西方人而言,隐私是不能涉及的,即使多年认识,也很少谈到工资啊年龄啊之类的,如果碰到刨根问底的人,西方人可能起身离去。有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受西方影响较深,这方面就不需要多讲。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现在的学生意识到西方对于隐私的尊重,但是依然深受自身传统影响,常常聊几句就直奔对方隐私还毫不知情,最后双方不欢而散。就这个方面而言,教师依然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点到这些东西,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意识。
六、语法差异
尽管是高中生了,但是很多学生依然没有形成英语语感,尤其是英语语法和中国语法的不同。笔者认为背后体现的恰恰是英语教学中的“语文教学”缺失。学生学习了多年英语,依然习惯用汉语思维来解读英语,英语水平怎能得到长足进步呢?以汉语表达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词语为例,汉语中习惯“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由于――所以”……两个关联词必须同时存在方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英语中只要使用一个关联词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进行知识迁移来说明二者不同,那么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汉语思维来使用英语,领悟不了英语的内涵。
七、书信书写方式的不同
这个方面不需要多说,因为是考试的重点,每位教师都讲了无数遍,学生掌握的也较好,笔者只是有一个建议,如果教师在讲中西方书信书写方式不同时,能稍微介绍一些不同的原因,尤其是背后不同的文化内涵,那么学生掌握得会更好,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英语国家习俗。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导入 差异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适龄学生得以进入大学校园深造。由于招生模式的制约,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一般院校要差很多,大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很差。他们的英语水平基础差,英语学习能力差,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学、反感的情绪,最终导致对英语学习的放弃,从而造成英语教学的困难,高职英语教学已成为高职英语基础教育的“软肋”,这已经高职英语教育界的共识。
面临这种现状,业内很多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做法。通过对比高中和普通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以及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待基础较差的在职人员的培训模式,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能有效地转变这种尴尬困难的局面。
1 文化知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的学习本身是枯燥而且乏味的,单纯的词汇和语法教学尤其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和厌学情绪;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知识教育,可以使英语实现由抽象到具象的转变,使冷冰冰的词语、句子,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比如,在教授单词“thanksgiving”的时候,适当地进行延伸,告知学生感恩节的由来,以及西方基督教的一些观念,引领学生了解更多域外知识的同时,也会让这个单词从几个简单的字母变成一个具体的、内涵丰富的具象。从而让学生觉得英语不是干巴巴、冷冰冰的,而是生活的,具体的。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背景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化知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外在表现也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
在高职英语中导入文化教育,可以通过文化导入让学生能更深地理解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行为习俗,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同时,文化教育的导入,还能让学生更加适应与英语国家人士的交流,避免成为“录音机”、“单词本”,能够在文化共鸣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3 文化知识导入英语教学的方式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主要可以从社会习俗(社交礼仪)、词汇两个方面入手:
3.1 社会习俗(社交礼仪)
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是各国各民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对社会习俗、社交礼仪的学习,对于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比如数字“13”,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表现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在西方的很多楼栋中都没有13楼,常用12B、14A等数字来代过,甚至直接跳过13楼。在为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就西方人在习俗中对13的忌讳进行一定的拓展。比如对13忌讳的来源是由于耶稣基督的第13位门徒是犹大,最终犹大出卖了耶稣基督。所以,13在西方成了不被人欢迎的数字。那么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就要注意对13的避免,比如向女性友人表示友谊的不要送人13朵玫瑰花等。
正确掌握文化禁忌是实现跨国文化交际的前提。中国人见面时常问:“你吃了吗?”“你去哪?”而英美人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中、西方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次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 where, meal。 I 代表income; W 代表weight, A 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 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
3.2 词汇
词汇是对各个民族在各自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地理环境等基础创造和使用的,因此最能够代表民族的特点,也最能体现文化特征。
比如,“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而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peasant”带有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韦斯大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又如,狗在汉语更多的是倾向于贬义使用:“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狼心狗肺”等等。但是狗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忠实真诚的朋友,狗在英语中绝大部分没有坏的意思,反而很多词汇中还会用来形容人的生活,如“a lucky dog”;“to work like a dog”等等。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那么就会在交流中出现很多障碍,甚至得罪人而不自知。
同样的,通过引入这些文化内涵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语言的理解能力。
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面临困境的现实条件下,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文化知识,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增添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同时,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在未来的交际应用中能发挥自如,进行得体和有效的思想表达,提高学生的实践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 Edward Sapir 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1921.
[2] 柯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M].科学出版社,2004.
[3] 王晨.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文化教育 素材 策略
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然而,语言是伴随文化背景而生的,因此,在进行语言教育的同时,文化教育不可忽视。对于英语这门交际性极强的学科而言,只有充分将知识与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构建文化教育素材库
索材生成分课前预设和课堂中生成两种,下面列举几种素材生成的方法:
1.开发教材的文化教育价值
初中英语的教材是以中心功能话题来编排各个单元的。一般来讲,一个中心话题,一个单元。每个话题都或多或少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学生往往按中国的思维习惯,文化习俗去套,结果语用不得体。教师要有一定的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知晓度。这样在学生即将遇到或已经遇到的差异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处理。让学生能跨越这些障碍,实现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阐释课文的内容,教师还要猜测课文内容引申的意义。由点联系到面,介绍英语的文化背景,尽量完整的把每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展示给学生。 2、收集有文化教育价值的好文章,好故事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完全局限于课本。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我们平常所用的一些练习)来拓展教材,延仲教材意义。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钊对不同素材认真备课,按照不同要求进行有机的文化渗透,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文化补充拓展,使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
3、从教师的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蕴藏的人情习俗教育价值
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人情习俗。
教师在平常多留意日常生活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课堂上展示课文内容的同时,适时适量的穿插相应的文化习俗。通过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接受语言知识训练的同时也能慢慢了解一此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培养世界意识。
4、挖掘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的文化教育价值
课堂是一个模拟的舞台,学生要把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中表演出来,将来才能带着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走向社会,投人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中去。教师要懂得把文化带进课堂,尽可能多的介绍西方文化。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可以设置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这个模拟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参与人际交往的能力。
我们教师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充分利用这此材料,深挖其人情习俗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学生对东西方人情习俗的理解。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英汉文化融合意识培养的策略
1、备课设计巧妙,做到“四维”融合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依据,而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师在备课阶段设定的。在备课阶段,我们绝大多数英语老师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备课)的时候,往往只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方法这三个维度去进行设计,却往往忽略了文化教学目标。因此,在备课时候,我们应该将与所学材料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并巧妙地融人我们备课的教案之中。要充分体现英汉语言文化之问的明显差异,力争集悬念、新意于一体,做到“四维”融合。
2、创设文化氛围,做好又寸比分析
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结合各单元的语言功能项目,在课堂内通过放录像、显示具有文化标志的图片或实物,创设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进行英汉文化的对比分析是培养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汉英两种不同文化中交际规则及言语行为习惯的语用对比分析,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合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Good morning”的“介绍、问候”等语言功能项目,我告诉学生如何跟英语国家人士互致问候,向学生介绍英美等西方国家人士见面的礼节:多数讲英语的人初次见面时要说I’m gla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分手时,他们会说It’s nice meeting you.或Nice tomeet you.(能认识你很高兴。)
3、重视第二课堂,用好互联网络
中西方文化涵盖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内容包罗万象。培养英汉文化融合意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拓展课外第二课堂文化教学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英汉文化差异知识。因此,可以借助课外活动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寒暑假阅读几本书虫系列的英汉对照简易本;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物品,如地图、邮票、广告、信函、钱币以及其他物品等。
一、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目光亲切、态度和蔼、举止大方、语言纯正、表达流利、书法规范、版面醒目等,给学生一种亲和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12 Traditional life这一堂英语精品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喜庆音乐声中欣赏一些有关中国传统生活的图片,然后通过一段视频欣赏了一则中央台有关春节的新闻报道,在教学设计上及时营造英语氛围,烘托学习气氛,把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然后,不断创设学习环境来展开教学,如通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引出中国传统文化习俗,进而再从中国传统文化引出西方传统文化,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文化氛围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和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乐于学习,快乐自我。
二、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创设情景教学
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情景能让学生学得有趣,掌握得准确,而且印象深刻。教师要善于利用周围的人、物和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等)设置情景。教师要精讲或变讲为提问,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使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这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跳一跳,摘桃子。”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从而使学习兴趣和热情倍增。教学是一门必须在课堂中才能体现出来的艺术,要求我们教师要精心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让乐趣始终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12 Traditional life这一堂英语精品课的教学中,情景创设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视听情境:用图片和英语报导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各种习俗及活动,以最快的速度带领学生进入春节喜庆的气氛中。活动情境:以游戏和小组讨论活动形式展开。对比情境:将中西方的习俗和文化通过图片形式进行对比,以强调中国的习俗。竞争情境:通过抢答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些情境符合学生现有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且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情境加上氛围创造语境,课堂教学由易到难,比如设置的play a guessing game是一个有意义的语境。突出了文化氛围,使教师自身成了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文化使者。
三、教学设计上,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要扎实、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新标准英语八年级(上)Module 12 Traditional life这一堂英语精品课当中,先通过欣赏各种喜庆的图片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接着通过提问引出新单词,教学自然有效、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动作表情等作为教学资源,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操练形式多样,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手段丰富,方法讲究灵活,听、说、读、写、游戏、小组合作交流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有效地贯穿于课堂中,学生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不断强化巩固。学生给英国小朋友的回信,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情。本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课堂预设到动态形成,活动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学生情绪饱满,踊跃参与。
四、乐中学,学中乐,要营建快乐和谐课堂
虽然说英语文化是由英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不是英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但是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思维,文化不是与语言相脱离的。英语国家文化所包含的诸多传统,比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准则、、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应当都蕴含在英语文本的字里行间,不同阶段的教材有着不同英语文化的高度而又集中地体现。因此,我们必须力求去做到的是理清教师自身教学行为与英语文化渗透的关系。窃以为教师应当是学生接受英语文化熏陶感染的引路人,而要做到正确引路,教师对英语文化一定要有比较强烈的敏感性,这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初中英语教师有了这方面的敏感性,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接受度肯定就能逐步提升。
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和热心人,把搜集英语文化资源或者说挖掘英语课程文化资源变成自己的第一需要和自觉行为。其次要理清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应当说目前学生接受英语国家文化的途径是广泛的,英语国家文化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也是多元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英语国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再加之英语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也可以说是浩如烟海的,而学生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内不可能全部学会。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的是自己要有解读英语文化的硬功夫,针对新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初中学生必须形成的相关文化意识的具体级别目标,思考学生文化内容的选择的问题。只有这样,初中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的基础才能奠基得牢牢实实。
二、努力发展英语文化学习的能力是加强语言文化学习的提升
学者张红玲对跨文化外语教学曾这样说过:“不成体系、肤浅片面的文化教学活动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教育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它很容易导致对文化狭隘、僵化的理解。”这样的论述可以引起我们许多的思考,对学生英语文化的学习我们必须去做些深层次的思考,力求使学生去活泼、广泛而又深刻地理解英语文化,真正获取这样的效果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文化语言文化植入作用方法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但是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指的是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人们学习和掌握文化的一种工具,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产物。任何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任何形式的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文化植入的作用
1.文化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素养
每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植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学生能自觉了解和适应英美国家的文化,能理解与认同异国文化,从而形成世界文化意识。同时文化的植入能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接受西方思维习惯,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文化植入有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把精力集中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上,侧重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教师重形式,轻使用;没有注意到语言的文化内容和表面相似的语言形式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忽视了文化的植入。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发音正确,语法上也无误,但在与native speaker交际时经常闹出笑话,使native speaker摸不着头脑,费解,产生误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点,英语国家也不例外,东西方在传统观念,交际风格以及成语、俗语的表达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面对别人的赞赏,西方人会真心实意地接受并说“Thank you”;我们中国人表现得完全不同,会客套地说“我还需要再努力”或“哪里、哪里”,等等。
若中国学生遇到一位背着大包的老妇人时,会立刻走上去,帮她卸下包,陪她一块儿走;而美国学生则不然。他们会停下脚步,注视了老妇人一会儿,然后耸耸肩膀,继续往前走。我们会觉得美国学生太冷漠了,但这恰恰是对老妇人莫大的帮助和尊重。因为在美国,人们崇尚独立,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考虑到那个包对她来说不是太重,加之怕帮她,老人会认为别人看她又老又弱,会伤害老妇人的自尊,才没帮她。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进行文化植入,有利于学生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说出地道的英语。
3.文化植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植入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使他们领略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了解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能使枯燥的英语课堂充满活力,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满足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要求,并且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文化植入的途径
1.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我国,英语教学多半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时时刻刻加强学习,多读文学作品、多去发现有文化教育意义的影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英美文化底蕴。教师只有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进行文化植入,才能全面把握文化植入的量与度,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活化和拓宽,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2.以教材为基础,自然得体地进行文化植入
我们的外语教材中不仅充满丰富的知识,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归纳,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认知不同的文化,增强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意识,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必须注意的是,文化植入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文化植入应该服务于语言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即文化植入应该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否则将会是为文化而学文化,导致与语言教学相脱节。文化植入要遵循“实用、相关、适度”的原则,对文化因素的内容做一定的取和舍,做到适度和恰当的植入。
3.改进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都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的植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对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植入进行质和量这两个方面的控制。学生一般没有亲身感受过英美文化,仅仅依靠教师讲解抽象的东西或通过阅读书面材料达到学习目的,所以,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英美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教师应在教学中尽量多地使用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手段,例如实物、图片、幻灯片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多媒休技术。教师也可以从网上收集影片或连续剧原文,让学生观摩,借此了解英美国家的言语行为、风土人情,进而体会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提高文化意识。观摩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现部分剧情,巩固他们对英美文化学习的成果。
4.调动学生自觉探讨文化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每周设定一个学生们都感兴趣的有关文化的题目,如饮食习俗、穿戴习俗、日常交际或节假日习俗等,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去收集相关文化素材,然后进行热烈的讨论或开展辩论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的眼界就开阔了,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也丰富了,学生就形成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