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失落的文明

失落的文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失落的文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失落的文明范文第1篇

《汉字英雄》自2013年7月11日在河南卫视开播以来收视率逐步攀升,频频跻身于全国收视率的前十,吸引了来自全国甚至海外热衷于中国汉字的数亿观众的注意。在《汉字英雄》复赛的第二轮,以0.65高收视率稳坐全国第四的宝座,成为暑期档全国综艺节目的一匹黑马。一档普普通通的普及汉字文化的电视栏目,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就能够跻身全国收视前茅,引领了电视栏目新风向,其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对全国省级卫视文化栏目的创新有何借鉴意义?

栏目创意是关键

创意是栏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今年春天开始,省级卫视都在“唱歌”“跳舞”“跳水”,基本上都折腾得差不多了。在暑假期间,孩子们看什么?如果能有一档汉字节目是不是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渊源流长,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我们忽视了汉字的书写、汉字的文化,许多人提笔忘字,好多字是会认不会写,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悲且可怕的事情。受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的书写方式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键盘敲字和手机短信打字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汉字手写。据调查显示,在键盘时代,汉字成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此,创办汉字节目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况且,汉字节目具有差异化优势,策划时所有的卫视节目里,还没有类似的节目。于是河南卫视的几位编导决定一试,《汉字英雄》应运而生。

《汉字英雄》在节目创办之前就定下了基调——不学习国外的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摸索栏目的路子。用栏目组的话说就是不买模式,是自己在写模式。这个过程做起来痛苦,但实际上很有创新意义。

嘉宾选择的重要性

不可否认,嘉宾的影响力直接影响栏目的收视率。《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优秀栏目都请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明星演员。《汉字英雄》选择了三位最具人气的文化人。

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同时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好评。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一直在进行对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进行研究:一是对于在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国内部的文化分化的研究;二是对于当下文化中的认同问题的研究。高晓松,著名音乐人。好多人都只知道高晓松是著名音乐人,不知道高晓松其实还是一个阅读量非常大、学识很渊博的人,他性格直率而通达,无论什么场合都会把自己的观点裸地表达出来。高晓松真正令观众惊讶的不是现场表达的东西,而是他每一个领域都研究得特别深,有了他们三个出场,所以栏目的收视率高。

观众参与互动的影响力

该节目的成功要素之一是评委、选手及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观众的深入参与激发了他们的热情,而评委虚心向观众学习也成为节目的看点。比如《汉字英雄》录制现场,一位选手被要求写出“酩酊大醉”中的“酊”字时,原本是第三声的“酊”字,被于丹读成了第一声,当场就被观众指出来了。

《汉字英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观众可以坐在电视机前,和选手一起去拼读汉字、猜汉字、在脑海里写汉字,与选手一起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一起沉浸到体会汉字魅力的氛围中去。互联网搜索和智能输入法正在把人们培养得越来越懒惰。《汉字英雄》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汉字的伟大之一在于书写,正在丢失对汉字的辨识和书写能力的人们,有责任重新找回对汉字最本质的热爱。这样的节目不仅提高了选手的识字能力,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场景和内容设计

《汉字英雄》的场景设计十分独特,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内涵。《汉字英雄》有十三宫格,每个格内有一道题,选手在答题成功后,向前一格继续答题直至走出“十三宫”。如答错则向左或右移动一格继续答题,再次答错则继续平移,直至成功走出“十三宫”或被淘汰出局。成功过关的选手成为汉字英雄,许多“汉字英雄”都是连闯五关,真是太厉害了!该节目场景并不豪华,但是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吸引力。

汉字的本源是非常多意的,它有大量民俗的东西,这些意思在今天仍然可以带给人们启发。“母亲”的“母”字人人会写,可谁又知道它背后的意义?听于丹老师说文解字,方知其中深意。古代“官”和“吏”是两回事,宋江到底是“官”是“吏”?高晓松的解读使人茅塞顿开。 教,从攴(pū),从孝,孝亦声。“孝”义为“全天在家侍奉父母”。“攴”意思是“执行”“力促”。“孝”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力促(子女)做侍奉父母之事”。“教”字原意揭示了今天教育的偏颇。

从汉字也可悟出做人的道理,比如,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获得;劣:平时“少”出“力”,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吻:请勿只有“口”,还要用心。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汉字能透出十分深奥的道理,观众从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增添了乐趣。

《汉字英雄》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汉字文化的盛宴。

视频网站的联动效应

《汉字英雄》游戏是一款基于手写识别的汉字游戏,是河南卫视和爱奇艺开发的《汉字英雄》的APP版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重温汉字,学会写汉字,感受文字的魅力。目前这款游戏已经正式登陆了iOS平台。在APP中,用户可根据问题在手写面板上写出相应汉字,完成“汉字十三宫”的填写,获得相应积分。《汉字英雄》游戏的玩家们可以与节目现场选手一起答题,过关分数最高者,只要年龄合适就有机会参与电视版的终极决战,享受与现场版选手同台PK的权利。同时游戏的另一亮点就是随时更新题库,提高汉字的数量和难度。每周四、周五晚爱奇艺与河南卫视同步播出《汉字英雄》节目,在此时段,玩家可以点“直播互动”,与节目一起互动,更有机会参与《汉字英雄》节目的现场比拼。游戏的吸引和视频网站的联动,扩大了《汉字英雄》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栏目潜在的启示和隐喻作用

这是一档很容易让人喜欢上的节目,它有着音乐选秀式的晋级方式,有着体育竞技节目式的快节奏,又有闯关节目式的紧张感。和它的外在形式比,这档节目的智慧性反倒没有被强调,本来这也无需强调,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考验人的智慧、文化积淀的节目,只不过从众多娱乐节目那里借来了一张皮,把通常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化”包装了起来而已。

失落的文明范文第2篇

1、《植物大战僵尸》:《植物大战僵尸》是一款相当经典的休闲益智类塔防游戏,游戏别具一格的玩法和颇有挑战的难度让这款低成本游戏火爆了很多年;

2、《时空幻境》:《时空幻境》允许玩家随时使用时间倒退功能让主角回到以前的位置。玩家需要灵活运用时间倒退功能以及各种加快、减慢甚至倒退时间的机关,收集散落在关卡角落的拼图碎片,方可完成游戏;

3、《失落文明-玛雅公主》:《失落文明-玛雅公主》是游戏开发商Blue Tea Games推出的最新解谜新作,游戏以通过谜语寻找图画中隐藏的物品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神秘的玛雅遗迹之中;

4、《祖玛》:《祖玛》是一部于2004年1月1日开放的一款PC端益智类系列小游戏。游戏目标是尽量消除珠子,以防止珠子滚入轨迹尽头的洞中。

(来源:文章屋网 )

失落的文明范文第3篇

对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而言,最为珍视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文化记忆。用甲骨文以来的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史,是3000多年;考古发现表明,用玉器书写的中国史,是8000年左右。这个道理仅仅是在最近30年才得以明了。就连孔子和司马迁也不知道的史前玉礼器的大量出土,成就了现代以来的国学新格局――20世纪新兴的三个新学科依次是甲骨学、敦煌学和玉学。

玉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构成中最深远的一条主脉,根源在于东亚史前文化的玉石崇拜信仰。每一种玉礼器的出现,都代表着这个信仰的某种神话观念或教义。部分古老的玉器形制流传后世,甚至沿用至今,如从玉璧到平安扣,再到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也有不少玉器早已失传,叫什么名称,用途为何,后人一概不知,文化记忆也就随之而中断。如红山文化的玉马蹄形器,勾云形玉佩,龙山文化的玉璇玑、玉柄形器等。可见,玉文化的发展也历经劫难,潮起潮落,在文明国家出现以前就失落了许多重要成分。

白描作为作家和玉学家,要通过纪实文学的写作来恢复我们国族失落的玉文化记忆。这是他的自觉选择。反过来说,他兼为文学家、古玉收藏家和玉器鉴赏家的多重身份,成为被这个玉学新知识时代所选中的大众传播代言人。《秘境――中国玉器市场见闻录》一书的意义就在于此:唤起民众对无比深厚的中国玉文化的自觉,传播玉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预示玉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暴露市场经济条件下玉器市场的乱相。

《秘境》始于新疆和田玉,终于缅甸的翡翠。巍巍昆仑山及其特产的白玉,是本上部的主线。其间有一个再启蒙意义的认识,那就是中国为什么成为纵横数千公里的幅员辽阔的大国?谜底就在于:白玉资源的产地与其消费地之间,就是新疆南疆与中原国家的距离长达4000公里。汉武帝时代,在这4000公里的中间地方,即河西走廊的西端,设置了一个西玉东输的国家关口,取名叫“玉门关”。玉门关偏南的地方还有一个关口,叫“阳关”。这些都是最为典型的中国话语的命名。西方人不崇拜玉石,也不明白“玉门关”这三个字在中国话语中的意义,于是在之后进入中国考察,将通往西域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原因很简单,西方没有丝绸,全靠从东方进口。西方人本来崇拜黄金,丝绸传入后比黄金还要贵重得多。命名“丝绸之路”就和命名“黄金时代”一样,充满着西欧人的艳羡和理想。西学东渐以来,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中都没有玉学、玉文化的内容,数典忘祖和文化记忆失落,造成华夏文明所独传的辨玉知识濒临失传,只有在相关的市场人士那里私下传承。各地新建的博物馆中也不乏大量赝品或仿古玉。如果卞和、蔺相如重生,一定会笑话今人的无知、狂妄和利欲熏心。白描以一个爱玉并懂玉的知识人身份站出来,先调研,后写作。他振臂高呼,希望能够恢复失落的国族文化记忆,让大家意识到汉字“国”为什么写作四方的城墙守护着玉宝。其文化再启蒙的一片苦心,可鉴照矣!用古人喜爱的说法,即“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

失落的文明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转型;精神家园;人文关怀

贾平凹是一个时刻都背负着精神重负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表现出追寻精神家园的强烈意味,从文化寻根、人性反思、都市文化批判到超越乡土与都市文化而直探人类文明本源,作家进行精神探索的心路历程在其小说创作中留下深深的印痕。贾平凹这些年来在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或心理轨迹,其中既有绝望的批判,又有矛盾而困惑的进退两难,从中传达出现代人精神无处扎根的感伤与茫然以及失去精神家园的焦虑,贾平凹的精神探索和文化价值追寻充满矛盾困惑和走向迷茫虚无,这其中蕴涵着贾平凹的文化人格及其内在矛盾冲突。

一、营造精神的乡土

阎连科曾深有感触地谈到:“作家精神的故乡,就是产生一个作家独有的一种精神的那块土地。我们只有找到了那块土地,才能使我们的种子在那里种植和结果。贾平凹也深怀感念地说:“商州成全了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商州成了他创作的根据地,他产生了这么一个妄想:“以商州作为一个点,详细地考察它,研究它,从而得出中国农村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变迁以及这个大干世界里的人的生活、情绪、心理结构变化的轨迹。在时代变化不息的思潮里,贾平凹始终在自己的世界中开拓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理解,坚持着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商州不仅是生养他的故乡,也是他的文学创作沃土。商州不仅成为贾平凹认识世界、历史、人生的一个法门,而且还是贾平凹精神世界的一个“乌托邦”。故乡永远是人类心灵的家园。“故土”和“家园”的回忆已不仅是一种心灵获得暂时安慰的手段,更是一种获得力量的途径。贾平凹从小在农村生活了19年,长大后,读书写作进城,城市文明使他有了新的视角。在极大的变化和文明反差中,回视曾经生长的乡土,乡土迫使他逃离,乡土又令他魂牵梦绕。在告别乡土的过程中徘徊反顾,寄情于村野,托志于乡情,从乡土文明中挖掘理想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形式,商州世界与他的生命有着一种内在的交融与对应,商州情结内化为一种价值观念,成为他观照和反思都市生态的参照尺度,贾平凹在困惑与浮躁中构筑着自己心中的商州乡土圣地,以此对抗现代文明,坚守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贾平凹的《山地笔记》就带着浓厚的乡恋情结,以充满真挚与热情的孩子般清澈的眼光回望滋育他成长的苦难而饱含温情的故乡母亲,用散淡纡漫的笔调创造了温情脉脉的田园般的商州乡土氛围,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温馨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好了歌》、《二月杏》、《厦屋婆悼文》、《晚唱》等反思讽喻型作品受到的批判让贾平凹感到异样茫然,也促使他寻找创作上的变化,他找到了“心灵根据地”,用“商州系列”构筑乌托邦式的商州世界,并进行文体试验,刻意追求形式的自觉,把拙厚、古朴、旷远的美好追求与中国农业文化的优美之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乡风民习的挚爱和对纯朴人性的赞美。从此,他魂归商州,从商州故土及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文化之根和精神家园。随后,贾平凹一方面进行文化寻根,另一方面反映时代的变革。《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浮躁》这四部反映农村生活变动的小说在普通农民浸着古风的日常生活情态中,通过商州农村变革与传统文化人格的冲突,传达出时代变革的律动。对变动着现实关系的态度,最直接地牵动着人们对传统的态度,对于商州,贾平凹有着复杂的感情,从文化的依恋走向文化的批判,又努力在文化批判中寻找着文化的精魂。

二、失园者的焦虑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表现出对失落的家园的苦苦追寻。贾平凹浮躁不安的灵魂在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之间飘荡,不断地寻寻觅觅以安妥自己的灵魂。从《废都》开始,透露出一股浓重的迷失家园的沮丧感。《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秦腔》和《高兴》这些长篇小说表现出贾平凹对精神归宿的痛苦追寻。

与其说《废都》表达的是作家一种文化批判态度,不如说是作家对失落的精神家园的痛苦追寻。《废都》中的庄之蝶集迷醉与清醒于一身。小说主人公庄之蝶在“废都”中由颓废而不甘沉沦到迷途,则代表了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精神焦虑。庄之蝶对自己也有清醒的认识,也想有所作为:“我觉得我并没有完,将有好的文章叫我写出来,写作或许能解脱我”,他不止一次地呼喊“我要写书啊!我是作家,我很想静下心来写我的书!”,身为知识分子而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痛苦、无奈、酸楚溢于言表。他想抗争,却无法突围和超越自我,最后却在温柔乡里难以自拔,放纵,寻找感官刺激,他失去了麻木,在放浪形骸、自暴自弃中实现自我消解,结果,他毁了自己,也毁了他所爱的女人,庄之蝶最后试图逃离西京,隐喻着他企望精神突围和灵魂自救,却中风倒在车站,他的出走并没有找到精神归宿。庄之蝶对人生的痛苦和焦虑,暴露了一个病态而痛苦的真实灵魂和作家心灵的痛苦无助、精神的迷茫,对现实的困惑失去精神家园的悲凉,《废都》表达出对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焦灼。

《废都》还通过牛的境遇表现出强烈的“生存焦虑”,牛的话语背后是无比的苍凉、孤独和寂寞,灵魂的无所依靠,精神的无所寄托。牛哲理性的话语提醒现代人因脱离自然的天性而导致的人种和身体病变。作家是借牛对现代城市文明进行反思,站在农耕文化的基点上来批判、否定城市文明,以警诫世人对城市生活方式的盲目崇拜和迷恋,防止人的本真生存价值的丧失,“作者对当代城市文化的一种悲怨、失望之情,而愈益反衬出作者的乡村、自然、田园情结之浓烈,寻找精神家园的焦灼。”

如果说《废都》表现了贾平凹对失去精神家园的痛苦与悲怆,《白夜》则表达了作家追寻精神家园而不得的悲哀。《白夜》写了在物欲横流的现世中一批小人物的抗争与沉浮、寻求与悲欢及他们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以颜铭等为代表的对现实物质生活的追求与失败,和以虞白等为代表的精神贵族们的悲凉和孤独的命运,而兼具白天与黑夜即雅与俗双重性格特征的夜郎试图超越自我再生,却像精卫填海那样成为非人非鸟,找不到应有的精神归宿,他们都在都市之海中浮沉、挣扎着。《白夜》寄寓了作家深切的人生感受和严肃思考,注目于当代文化转型中人们的生存困境和灵魂的痛楚与蜕变,探寻的悲剧表达了作者深重的忧世情怀和内在精神的彷徨。

在《废都》、《白夜》这两部以西京城为背景的长篇里,贾平凹对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和现代城市文明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价值批判,尤其是深刻地揭示了人们置身于当下消费社会中精神异化、无家可归的生存处境。于是,作家把目光投向了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地——仁厚村。《土门》写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突,寄寓着作者对理想生存方式的思考与追求。《土门》通过成义的毁灭和仁厚村的消失,真实地再现了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胜利,仁厚村的必然消亡象征着农业文明的没落,整个西京城在物欲支配下呈现出的冷酷与浮躁,作者同时展开对现代城市文明和传统农耕文化的双重批判。城乡文明都是残缺的世界,理想的生存家园在哪里呢?作品提到了神禾塬,它是一个理想的生态乌托邦,作者在寻求一种独立、健全的文化理想来调和乡土与都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立冲突。然而,无家可归如丧家之犬的仁厚村人在寻找生存的归宿,梅林找到的却是母亲的子宫,“呵,我们没有家园了,不是真正的家园而暂居这里的阿冰也没有了家园和生命。真正的狗没有了,我们成了又一群丧家的犬,我们将到何处去,何处将怎么等待着我们呢?”这种慨叹,传达出的是双重文明意义上的无家感。人们在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却又疑惑、茫然。乡村城市化,既可以反映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也能表现人的选择的困惑。“《土门》把背景放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揭示了乡村的城市化问题,对城市文明的野蛮无情和乡村文明的保守落后进行了双向批判,同时表现出在传统与现代相冲突的时下,人们的选择与困惑。作者既认识到城市文明的发展标志着时代的进步,却又满怀对城市文明侵吞传统农耕文明的焦虑。

《土门》和《高老庄》是贾平凹精神旅途中的两部重要作品,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以及中国人普遍的无归宿感,留下了作家心灵探索的轨迹,他在城与乡之间挣扎着,寻找着。作为精神上“被抛于都市”的作家,贾平凹痛切地感到寻觅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所的重要,尤其是坚守文化理想与寻求精神超越的重要。因而,贾平凹创作《高老庄》,进一步在文化选择的困惑与矛盾中寻找文化理想与精神家园。回到高老庄是人们在城市与城郊寻找精神归宿而不得之后的无奈之举。《高老庄》展示文化的冲突,进行文化的审视和反思。《高老庄》体现了贾平凹精神还乡的尴尬,诗意的乡村看不见了。《高老庄》暴露了存在于贾平凹精神深处的一种文化迷茫和困惑。他留恋着乡村,但又痛感它的种种弊害,乡村严峻的真实在他笔下流出,揭示着人种退化和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表现的是作家对于人类生存的一种焦虑与忧患。从都市里进行精神突围的子路回到《高老庄》仍逃不出精神重围,子路又要回城了,要出走了,要再度去继续他的精神漂泊和文化追寻,家园不在,正映衬着精神上渴望家园存在的巨大心灵伤痛。子路的还乡是贾平凹长期以来致力于寻找人类精神家园的一种艺术的呈现,子路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寓含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贾平凹的文化选择的矛盾与困惑,这意味着创作《高老庄》时的贾平凹是痛苦的,进退失据,但还无法摆脱内心的精神困境。这种回归与逃离的悖论,是一切具有怀乡情调的乡土作家所面临的难题,也是贾平凹创作中长期存在的难题之一。一方面,他对乡村的民间传统和精神文化充满着眷恋,另一方面,又对传统文化的弊端充满着失望。

贾平凹在《怀念狼》中表达了对于现代人生命力萎缩和精神危机的焦虑。作品表现出一种人类生存、人存在的焦虑,一种生命的困惑与恐惧,甚至一种人类生存的荒谬感。“寻找狼”的过程本来出于保护目的,最终变成对狼的杀戳过程。这一过程却尽显现代物质文明面对自然和人类生命本真的无奈和尴尬。作家正是出于对人类文明走向的忧患意识,对人类自身的生命状态的改善和强化表现出深切关注。《怀念狼》是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思想矛盾和精神冲突的一个继续,作品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境地,作家由对现实的忧患与批判转向了对人类环境与生存的忧患与批判,这应该说是贾平凹文化关注的深入,是他自觉的文化探寻领域的扩展。展现出作家对人类文明的疑虑和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隐含了作家对当下人类困境的忧虑和对东方“天人合一”观的怀念。

真正宣布了乡土家园失去的是《秦腔》。“《秦腔》是贾平凹行将逝去的故乡的纪念碑,也是他漫长的精神旅途上的里程碑,它记载着作家30年寻找的心路历程,也标志着他一贯视为精神家园的乡土故乡的失去。在《秦腔》中读者能感受到作者面对30年来农村变化时精神与情感上的强烈困惑。经历着情感的困惑与悲虑,作为精神流浪者的作家在为自己寻找一种心灵栖息,他把最后的目光投向了哺育他成长的故乡,当他面对以往的熟悉时,竟然惊恐,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那种慰藉,作者对变化着的时代有惊恐感,对乡村世界及其文化即将消失这一事实怀着惊恐。贾平凹写作《秦腔》时满怀着内心的惶惑和悲怆,他复原了这个世界,却对这个世界不安心,对故土的现状和未来充满迷茫。

乡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发展到今天正在经受着深刻的裂变,当下的农村,不可避免遭受着现代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新一代农村也不可避免要面临古老的农耕文化的解体,现代化带给人民的,不仅仅是幸福的承诺,它被遮蔽的灾难时时在其进程中显露出来,现代化不是令农民失去家园便是直接摧毁文化传统,它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深的精神困境,表现出极大的矛盾性,处于两难境地。贾平凹一直关注乡土精神的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展示乡村文化的尴尬境地,对正在蜕变的乡土精神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家园已被摧毁,还乡寻根的可能性正逐步丧失,精神家园已失却,使作家感到滞重、困惑与绝望,贾平凹在《秦腔》中写出了处于式微瓦解状态的乡村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凭吊和惋惜,这表现了贾平凹对都市对乡村的冲击,现代对传统的侵蚀的深深忧虑,表达了他思索和展示文化转型所致的思想困惑和价值冲突。

作家对于当代中国农村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担忧,形象地反映在其对清风街乡民的生活描写中,小说以凝重的笔触对当下农村作了全景式的展示,贾平凹为家乡立的这块碑文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贾平凹在矛盾和痛苦的心态中,讲述故乡的现实,讲述乡亲在现实中的转变,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巨大、深刻变化。作品讲述了农民从土地剥离的解脱与无奈,失落与无助,期待与努力。现代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面临着破裂和毁灭。作者寻根的过程其实也是失去根的哀叹,就像一曲绝唱。秦腔成为一种与农业文明相联系的精神情感的载体,是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秦腔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精神意向消失,是一种纠结太多矛盾的尴尬。夏天智、白雪、王老师等对秦腔精神的坚守也无法挽回秦腔衰落的局面。贾平凹很关注社会变革对农民的传统心理与价值观念所产生的强烈撞击以及引发的后果,“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村社文化的“仁义礼智”的精神的失落和现代商业文明的急功近利行为的茫然。”深爱着故土的作家内心已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感伤与困惑,贾平凹的乡土情结经历了一个感伤与焦灼的阵痛,《秦腔》表达出乡村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带给人们的生命情感的无归宿和精神飘游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困惑、眷恋与挽留、叹息,表达了对现代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焦虑。

如果说《秦腔》展开的是一群在家园中生活的农民,在社会转型期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一步步挣扎的心灵故事的话,那么《高兴》无疑是在继续追寻这些开始脱离自己的土地到城里谋生的农民的心灵之旅。贾平凹诠释的是农民工在城市里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流浪、漂泊。都市的扩张和现代文明的侵蚀,使乡村的可耕土地越来越少。生存困境和都市的诱惑,使这些身份难以确定人开始了都市的漂泊生涯。他们离开故乡便开始了身体与灵魂的飘泊,他们靠捡破烂维持生计,在城市中艰难地生存。作品着重描写了小人物刘高兴的悲喜剧。刘高兴努力地活着,想使自己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城里人,刘高兴在坚韧中享受生命的自在和生活的情趣,内心却隐藏着深深的伤感、落寞与悲凉。作为光棍汉的刘高兴,他来城市的目的,除了找到另一个肾、挣了钱做城里人,另一个目的是寻找他的爱情。可那仅有的浪漫是沉重的,颜色灰暗,迷茫痛苦。刘高兴为这一份不太可能成为婚姻的爱情付出了全部,甚至同伴五富的生命。失去了五富,刘高兴仍然在城市漂着。农民所具有的坚韧性又使他毅然、决然地继续留在这个城市里“去不去韦达公司,我也会呆在这个城里的,遗憾五富死了,再不能做伴”刘高兴在以后的日子里还能得到什么?他以后真的能成为城里人吗?能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吗?值得深思。

三、魂归何处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是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国文学转型的背景下进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作为文学的时代条件,它们的丰富性必然在历史转折时代尤为明显。时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开放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他焦躁不安的灵魂时刻在历史和现实、现代和传统之间游移不定与漂泊,从特有的中国文化困境中作艰难文化选择和反思。贾平凹执著精神家园的求索和追寻,随着贾平凹对时代、人生感悟的日渐成熟,他在小说中表现的追寻家园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失落的文明范文第5篇

一、评选目的:

文明用餐是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一个重要体现,学校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用餐行为,使学生做到文明用餐、有序用餐,安全用餐,从而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经研究决定开展龙泉小学“文明餐桌”媲美活动。

二、评比对象:全校学生

三、评比时间:2020年9月25日开始

四、评选办法:

1. 评比实行扣分制

2. 由当天行政值日、后勤教师、值日生检查和量化。

3. 每月一次量化汇总,评比产生5个文明餐桌,颁发奖牌,并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在班级管理量化中予以体现。

五、评选标准:

序号

项目

具 体 要 求

分值(100)

1

整队

在教师带领下安静、有序下楼;到达就餐点排队打餐,(不大声喧哗、不拥挤,不奔跑。)

30

2

止语

整齐坐下;安静就餐。(不来回走动、不随意变动座位、不大声喧哗。)

30

3

惜食

不挑食,不浪费饭菜,饭菜、汤水等不失落地面。

10

4

卫生

就餐完毕,桌面、地面干净整洁,无饭粒、剩菜、残渣等;不故意损坏或弄脏桌椅、餐具。

10

5

整队

排队洗碗;在教师带领下安静、有序回班(不大声喧哗、不拥挤,不奔跑。)

20

六、值日安排表(见附件1)

七、考核评分表(见附件2)

八、量化细则:

1.无教师带队下楼、打餐的扣5分。

2.下楼路队不安静,不整齐、疯跑的扣5分。

3.打餐时秩序不好,有大声讲话、推挤等现象的扣5分。

4.就餐时来回走动或者大声说话的扣5分。

5.将食物残渣丢到地上或者倒在水槽里的一人次扣1分,扣完为止.

6.洗碗时拥挤、吵闹、疯打的一人次扣分, 扣完为止。

7.就餐区域不干净,凳子没还原或者损坏的扣5分。

失落的文明范文第6篇

是什么时候,“人之初,性本善”的歌谣遗落在烈烈的西风之中?

是什么时候,“与人为善”的美德褪色成发黄的书页?

是什么时候,菩提寺里的“暮鼓晨钟”声不再激起心灵的涟漪?

失落了泪珠的人们的心开始沙化……

有一子云;“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

然而,菩提树繁华尽逝,明镜台亦非明亮。

原始森林鸟兽的哀鸣唤不醒残忍的人们,猎物依旧;圣诞节的烛光里竟传来战机的隆鸣,令人悚然;失去自由的动物园里的熊猫也难逃劫难,使人震惊!

孩子会呤唱着“小鸟小鸟我爱你”,然后,“幼稚”地把小鸟锁在笼子里;路人已对马路上行乞的残疾人不顾一眼,故作文明的人们谓之曰;“骗子”!失学的儿童学会了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善意”的捐助者。

究竟,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

人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自我,可为什么在社会的复地寻寻觅觅,在寻找着什么?人类大阔步直在新世纪时为什么还不时地回望过去,在找寻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心灵的“佛光”?是否人类在丢弃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后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

回来吧,迷途的羊羔。

归来吧,“佛心”不死的人们。

让我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

古老的歌谣再度响起;

发黄的书页又现光泽;

失落的文明范文第7篇

我看透了你,一个虚伪的你。

某些人呵,真的好虚伪.近来我们常言麦道夫是美国不良精神的代表,可是不知怎的,我越发的发现,你也无异于麦道夫,你也好似我们班不良班风的一个代表。

你知道吗?在生活社会中,你有权利可以不要脸面,毫不害臊的辱骂别人,但你却不能不敢做敢当;你有权利可以不成为一位文明有素质的人,可以偷懒不背课文,却不能谩骂别人,更不能面不改色的告诉他你能背的很熟练。我知道你那是正襟危坐。但是,你又何曾想过,你的一言一行,都映在同学们雪亮的瞳仁之中;你是否还曾想过,才学的装扮永远掩盖不了‘丑陋’的灵魂。

想一想吧,既可怜又可悲的虚伪灵魂儿。当我只身伶仃地处在教室中,"阴”风刮的我瑟瑟发抖,手中的扫把在一瞬间滑落之时,你呢?啥培便宜都占的你呢?此时此刻,你是真正的为同学服务,还是正抱着抱枕梦着桃花源林呢?诶, 某些人,真的好虚伪 。

再问问自己吧,失落的被你辱骂,被你欺骗的对方是吗?是你想让对方的心灵变得漆黑阴冷,对世间绝望吗?假如我是被你辱骂,被你欺骗的对方,那我一定不会失落,不会对世间绝望。我将会深信不疑地认为,此时此刻的我,是平阳的一只虎,一只被犬欺侮的虎。你要永远的深信,曾经勇猛过的虎,是永坚不摧的,挫折击不挎的。朋友,深信吧。千里马终能被伯乐识别。而犬呢......呵, 某些人,好虚伪。

失落的文明范文第8篇

印加文明兴衰史

那年夏天,临行前收拾东西,忽然看到了10年前买的两本书:失落的文明之《玛雅》《印加》,扉页上写着“梦见的遥远的地方”。已经不记得当时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只知道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旅行生活,也没有出过国,字里行间依稀看得出来对远方遥不可及的期望。

寻找印加文明从秘鲁的首都利马开始。利马有一个令人痴迷的私人博物馆―拉科(Larco)博物馆,距离秘鲁国家博物馆不远。从秘鲁国家博物馆大致可以了解秘鲁的文明发展脉络,而在拉科博物馆却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印加文明的特点。拉科博物馆收藏有秘鲁各时期的几万件陶器,我一向不喜欢看博物馆的陶陶罐罐,但对美洲的各种陶器却疯狂着迷,实在是太萌太可爱!这里单独开辟的一个主题陶器室,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古代印加人制作的各种陶器竟然能做得如此可爱逼真,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很多古文明中都会出现的生殖崇拜在这里也不例外。

拉科博物馆除了陶器展室,还有一个印加文物展室。里面展有各种印加贵族的巨大头饰、耳饰、鼻饰和颈饰。看到这些令人咋舌跟盘子一样大的鼻饰和耳饰,我忽然有点明白印加人是怎么被灭亡的了。这些巨大的装饰品一直萦绕我心,以至于后来当我游走在库斯科附近的圣谷时, 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印加帝国兴衰史的故事雏形。

秘鲁从公元前10世纪开始的查文文化开始,历经帕拉卡斯和奇穆文化等一系列的文明发展,到13世纪印加部落联盟崛起。根据印加传说,13~15世纪前后有八位印加王。到第九任印加王帕查库蒂建立强大的印加帝国,疆域幅员辽阔,北至哥伦比亚南部,包括现如今的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印加帝国兴盛了一个世纪之后,西班牙人皮萨罗带着一百八十多个士兵骑着马带着枪开始了他的美洲远征计划。此时的印加帝国刚刚经历了一场争夺王位的内讧,阿塔瓦尔帕刚刚成为第13任印加王。西班牙人论武器并不比印第安人占优势,论体力是长途跋涉漂洋过海,论人数相比印加四万大军更是少得可怜。那么,西班牙人是怎么样轻而易举取得了胜利然后在一个世纪之内就使得印加文明灭绝了呢?

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美洲大陆流传着一种相似的神话传说,这个宿命论的传说预言印第安人的世界终将被回归的仁慈之神所接管。而印加的伟大君王――第八任印加王维拉科查从梦境中得到预兆,预言会有神灵来到美洲,终止印加的太阳神信仰和偶像崇拜并终结政权。根据他的描述,印加人塑造出了这位神灵的塑像,这位神灵的长相不同于印第安人,而是和西班牙人非常相似。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一系列奇异事件的发生,令印加人更加深信仁慈之神到来的日子不远了。

当西班牙人真正踏上南美的土地时,这一年恰好是印加历法中神灵的回归年。加上印第安人认知的局限,许多前所未见的东西都被当成了神迹。美洲当时没有马,骑着马着装奇异的西班牙人就被看作是神话中半人半马、神人合体的神明。于是,印加人真心诚意地将他们视为回归的诸神,对他们没有任何阻挡。

当他们终于意识到西班牙人并不是神而是凡人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西班牙人的军队长驱直入并俘虏了君王。在与西班牙人的对峙过程中,印加人心理上处于极大的弱势,印加帝国笼罩着一种悲剧的气氛,最终败于自己的内心,印加文明土崩瓦解。

之后西班牙人对这里进行了宗教和文化的残酷镇压,于是在短短的数个世纪之后,语言文字和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缺乏史料的记载,印加文明仿佛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渐渐地成为丛林覆盖之下的遗迹和回忆。

美洲从原始文明到资本主义社会,居然只用了区区几百年。

纳斯卡的外星人猜想

在利马西南边的纳斯卡广袤的戈壁上,保留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巨大神秘的纳斯卡线条。这些线条其实是一幅幅的图画。小则几百平方米,大的图案有五平方公里。这些图案层次分明,间隔适度,精确度也令人吃惊。

德国科学家玛利娅毕生研究几十年,走遍纳斯卡荒原的每个角落,以72岁高龄画出所有图案,但是纳斯卡巨画谜一样的来历和用途,至今都没有破解。有人认为是印第安人的日历,有人认为跟印第安祭祀有关,更可信的说法是古代纳斯卡人民的天文水利工程。这个说法我觉得有道理,但我认为一定是和外星人一起弄的。那么巨大的图案,只有在空中才能完整看到,站在地面根本看不到。如果不是外星人参与,难道古代纳斯卡人民就已经有飞行器了吗?

我对所有神奇的东西都很感兴趣,于是决定克服飞行恐惧症,坐上小飞机从天上看这些神秘的图案。五人小飞机上去之前,每个人要称体重,按体重大小排列座位。刚坐上去我非常紧张,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每到一个图案上空,飞机员都玩飞行特技,左右两边轮流倾斜观看地面图案。飞机腾上空中,往下看这片赤色焦炙的土地,只有那些图案巨大而精美,饱含着力度与神秘感,仿佛是大地献给苍天的祭品。我们都被这强烈的神秘感慑住了,大家都默默不语,早已将害怕抛到了九霄云外。

半小时的飞行,看到了著名的蜂鸟、猴子、秃鹫等图案,还看到了山坡上那个颇有争议的外星人图案,更让我的外星人猜想坚定了一分。而如今,纳斯卡巨画中的那一层层圈圈状的猴子尾巴,几乎已经成了秘鲁的LOGO,可见纳斯卡神秘巨画在秘鲁的地位。

上午的短短飞行并不能满足我那颗好奇的心,于是下午我又去参观了纳斯卡非常酷的露天木乃伊博物馆。我其实内心挺害怕看木乃伊的,尤其是室内灯光照射下的木乃伊,相当人。但纳斯卡的露天木乃伊博物馆,所有的木乃伊都摆放在挖掘原址,只是搭了一个草棚避免阳光直射。

纳斯卡文明在帕拉卡斯文明之后,墓葬风俗类似,区别在于,帕拉卡斯是用布全部包裹,而纳斯卡人只包裹头部以下部分。所有的木乃伊都是坐姿,脸朝东方。那些头顶有一米多长辫子的代表着纳斯卡贵族的身份,木乃伊中还有些是被割头祭祀求雨的小孩子。纳斯卡荒原作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我暗想,如果纳斯卡人的地线是天文水利工程,拥有如此庞大神秘的工程,应该不用以割头祭祀如此愚昧的办法求雨吧?同样,倘若纳斯卡地线真是有效的天文水利工程,那么现在应该还会有延续,而不会无人知晓用途。可是,至今在这荒原上生活的纳斯卡人后裔,除了还能制造古朴可爱的陶罐,带领游客参观巨画和木乃伊,他们并不知道任何关于巨画的奥秘。

晚上我继续前往玛利娅在纳斯卡一直居住的纳斯卡宾馆,在这里可以花20索尔看一部关于纳斯卡的纪录片,以及用天文望远镜观看纳斯卡上空的星相。纪录片讲解了玛利娅发现和绘制巨画的过程,从天文和水利的角度解释了纳斯卡地线的用途,但这些并不足以解释地线的奥秘。走出放映室,通过天文望远镜,竟然可以看到和纳斯卡猴子一样的星座!而猴子星座下方是火星,可以清楚看到它的光环。

南美的文明让人感到很奇怪,经常只是几百年前的东西,后人就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实在令人费解。

我当然知道外星人的猜测只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脑洞大开而已。我只是不愿相信也无法接受,一个能创造出如此奇迹的伟大文明,只用绳结记事,没有自己的文字。经过漫长的发展,又在它最强大的黄金时期,被一百多个西班牙人毁灭。

圣城库斯科畅想

位于安第斯山区的高原城市库斯科是当年印加帝国的首都,棋盘式的古老街道如迷宫一样。高原炙热刺眼的阳光,巨石砌成的红瓦白房,宽大醒目的雕花木窗,印加的七色彩虹旗随风招展。来来往往的当地居民,穿着彩色艳丽的传统服饰,脸庞黑黑带有高原红,女人们扎着辫子戴着帽子穿着蓬松布裙,不时有高亢悠扬的歌声飘进耳朵,恍惚间我有一刹那以为是到了拉萨。无论是外貌、服饰、音乐以及玛尼七彩旗都那么相似,此刻我真希望自己是语言学家,在懂藏语的同时也能懂印加克乔亚(Quechua)语,看一看两者是否出自同源。

古城有一处保留完整的印加古墙,由巨大的12边形石头砌成,不靠任何粘合剂的前提下天衣无缝地将精密切割的石头拼接在一起,石头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连一张纸都插不进去。这样的墙壁抗震功能极强,真是现代建筑的榜样。古城广场北边山坡上,有一个据说是当年印加帝国的祭祀场所和军事城堡遗迹萨克塞瓦曼(Saqsayhuaman),保留有几面高大的印加巨石墙,令人叹为观止。

库斯科古城附近,最著名的古迹当属马丘比丘和乌鲁班巴河畔的圣谷。掩映在雨林之下的天空之城马丘比丘(克乔亚语“古老的山”)自从1911年重新被发现之后,从来就不缺人气。从库斯科通向马丘比丘山脚下的温泉镇,要么坐高价火车,要么坐巴士摇晃六个小时再沿铁轨走两小时。这里的旅游开发商知道,络绎不绝来山巅的旅行者对于失落古城的好奇心之重,无论怎么高价垄断,都想亲眼见识这座谜一样存在的失落古城。乌鲁班巴河将马丘比丘古城所在的山峰绕了将近一圈,从河谷往上看,绝对想不到峭壁之上,云雾缭绕中,有一座曾经的印加繁华城市。

一大早进入这座巨石荒城, 古城172座建筑依山而建,梯田和房屋层叠交织,缥缈的云雾中,忽隐忽现,更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古城中的太阳神殿和拴日石,见识了印加人对星相和天文的精通程度之高。坐在高处往下看,禁不住要想:这座失落的城市因何而建,又为何被遗弃?

从这些巨大光滑的石墙残垣中,仿佛看到当年尊贵的印加王,刻板的祭司和衣鬓生香的太阳圣女和穿着Poncho斗篷的仆人们。这座城市好像就在眼前鲜活了起来,但随即又飘过一阵云,带走了一切,好像从未发生过。只留下满目的青草和苔藓,爬上这些巨石的表面和缝隙,向我们诉说岁月的痕迹。

如今这里的主人,是放养在这里的羊驼。它们或悠然自得地吃草,或如明星一样充当游客们的摄影模特。一拨一拨的人群散去之后,天空之城在暮光之下,隐去光芒,消失在云雾和峰峦中,如同它谜一样的往昔。

从温泉镇摸黑坐上火车,在返回库斯科的中途下车,前往圣谷的欧雁台,欣喜地发现自己一个人坐拥独享当年印加贵族的避寒宫殿――虽然现在是废墟。看过众多印加古迹,这个伟大的文明迷雾一样的历史令我久久沉醉,浮想联翩。独坐在欧雁台的废墟中,甚至在脑中想象着如果我在这里遇到当年的贵族,会如何跟他对话。晃晃脑袋,对印加中毒实在太深,再想下去恐怕我要演穿越剧了。美洲文明就是这样有魔力,令一拨一拨的人前赴后继疯狂着迷。终于,我到达了10年前梦中的远方,只是,远方好像变得更远了。

Tips

库斯科是高原城市,刚到达时记得避免情绪激动和动作幅度过大,注意高原反应。若想徒步印加古道,需要至少提前半年预订。

搭乘纳斯卡小飞机要找口碑和资质都好的公司,飞行前最好提前吃晕机丸。

最佳探访季节:秘鲁的最佳旅行季节是5~9月,此时秘鲁是旱季,雨水较少,适合安第斯山区旅行和徒步。但是7、8两个月,首都利马很难见到阳光,终日雾蒙蒙。另外,马丘比丘在雨季有时候会不开放。

民俗节日:秘鲁大大小小的节日众多,6月24日是秘鲁印第安人――克丘亚人最重大的印加传统节日。在库斯科市近郊的印加遗址萨克萨瓦曼城堡举行庆典,祭奉太阳神,也称为太阳祭。在的的喀喀湖区,每年2月的圣母节和11月的普诺建城节,都是歌舞的狂欢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