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的成语

手的成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手的成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的成语范文第1篇

1、得心应手、妙手回春、束手无策、妙手偶得、空拳白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大手大脚、小手小脚、着手生春、拍手称快。

2、手足之情、束手待毙、心狠手辣、手零脚碎、垂手可得、亲如手足、束手旁观、手舞足蹈、举手之劳、白手起家、束手坐视、手不停挥、心灵手巧、以手加额、一手托天、别具手眼、手无寸铁、大显身手、人多手杂。

(来源:文章屋网 )

手的成语范文第2篇

2、大手大脚:形容对财物毫不吝惜,没有节制地随便花费;

3、毛手毛脚:比喻手忙脚乱,做事不仔细;

4、轻手轻脚 :手脚的动作都很轻;

5、束手缚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

手的成语范文第3篇

2、只手擎天:一只手便可把天举起。形容本领很大。

3、偷天妙手:偷天:形容本领神奇;妙手:指有才能的人。形容写作技巧娴熟,文笔非常优美,富有独创性的作家、艺术家。

4、手眼通天:比喻善于钻营,手腕不寻常。

手的成语范文第4篇

成语,自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但成语一直是静止不动的,今天,我们要让呆板的成语通过我们的演绎活起来。

看,由周倩筠饰演的一只可爱的小虫子在地上慢吞吞的蠕动,那样子真是太可爱了。紧接着,周老师扮演的一只螳螂出现了,只见她两只手紧缩在一起,真像一只在树叶上等待食物的捕猎高手,那只“虫子”进入凶狠的“螳螂”的视线之中了。螳螂出手极快,手中的两把“利刃”,已经伸向“虫子”柔软的身躯了。紧接着,天空中掠过了一片黑影,正再美美的品尝猎物的螳螂也被黄婷饰演的黄雀作了腹中之物。表演刚刚结束,这种easy的成语已经被我们猜中了。不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你再瞧这一幕:刘子晨在自己的桌上呼呼大睡,刘家豪则在一旁辛勤的耕地。这奇怪的成语勾起了大家的兴趣。“南柯一梦”“废寝忘食”“夜不能寐”……可这些答案却都一一被否定了。这让大家一下子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不是一个成语吧”“难道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时刘家豪一语道破:“这事‘一不做,二不休’”大家终于走出了谜团,对他们演绎的成语赞不绝口。

“成语电影展就此终止。”老师一句话让大家十分丧气,正在兴头上,怎能结束呢?唉!恐怕我们只能望“影”兴叹了。

展示结束了,但这种好玩的成语游戏已经牢牢的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手的成语范文第5篇

有些成语,个别词素是相同的,但它们的意义却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在使用时一定要加以分辨,否则就会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

(1)第一天上班,电话、报表、顾客把我弄得头晕眼花,临到下班时,我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着。

解析:“七手八脚”形容众人一起动手的样子,而在句中是“我”一个人,不恰当,应改为“手忙脚乱”。

二、要弄清感彩,切忌褒贬不分

成语从感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

(2)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5)这个城市的卫生脏、乱、差到极点,真可谓叹为观止。

解析:“处心积虑”意为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2)句把其用在积极努力的新上任的厂领导身上,显然是贬词褒用了。“叹为观止”意为赞叹看到的事情好到极点,褒义词。(3)句中用于形容脏、乱、差的卫生,属典型的褒词贬用。

三、要分清对象,切忌对象或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的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这些在使用时都要注意,否则就会出现混乱错位之误。如:

(4)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解析:“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而句中却把它用在张厂长(别人)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四、要弄清词义和词性,切忌重复和功能混乱

成语一般较精练,使用得当,言简意赅,使用不当,就可能与句中其他成分或词语重复;有的成语,由于词义和词性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也不一样,把握不好,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

(5)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6)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解析:(5)句中的“生灵涂炭”,“生灵”即百姓之意,与其前面的“人民”重复了;(6)句中“瓮中捉鳖”是动词性词语,意为要捕捉到对象无从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而句中却让其担任宾语,属名词性,弄错了它的语法功能,应改为“瓮中之鳖”。

五、要辨明词义大小,切忌轻重失度

有的成语词义较轻,有的成语词义较重,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手的成语范文第6篇

【用法分析】:狼顾虎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来源】:《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褒贬解析】: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使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拼音】:láng gù hǔ shì

【成语声母】:LGHS

【狼顾虎视的近义词】:狼顾鸢视

【近似成语】:

视下如伤:见“视民如伤”。

视为寇雠:《孟子 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后因以“视为寇雠”比喻极端…

视同拱璧:看作两手合抱的璧玉。比喻十分珍贵。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视人如伤:见“视民如伤”。

【成语接龙】:

狼顾虎视 视死如归 归正守丘 丘山之功 功名富贵 贵远鄙近 近在咫尺

尺寸之功 功遂身退 退避三舍 舍死忘生 生死之交 交头接耳 耳目闭塞

塞翁得马 马瘦毛长 长虑顾后 后会无期 期颐之寿 寿陵失步 步人后尘

手的成语范文第7篇

2、成语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3、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

4、近义词:人命危浅、行将就木、不可救药、不治之症、膏肓之疾、气息奄奄、无药可救、奄奄一息。

手的成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望文生义;成语运用;语言文化;前后矛盾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髓,成语的概括力、生命力为初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因此,在语文教材、课堂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考查中都有成语的“声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纯的成语解释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结合语境,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灵活使用成语,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望文生义现象的发生,为初中语文的成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明晰范围,避免对象错误

成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其固定的范围,这是词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教师在成语教学中,必须认识到成语适用对象、范围上的固定性、单一性,避免发生张冠李戴、混乱使用的现象。

例如,初中生通常会混淆“巧夺天工”与“鬼斧神工”这两个成语的词义。在教学中,本人并没有直接阐明这两个成语的含义,而是先列举了两个成语使用的案例:“它是一个精致的水瓶,洁白无瑕,光滑晶亮,有着柔美的线条和花纹,无数人都为它的巧夺天工而由衷赞叹着”;“太鲁阁峡谷壮丽的景色,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这两个成语在使用上的区别,辨别出“巧夺天工”主要是被用于描述人工制造的物品,形容工人的技艺极为精巧,能与自然相媲美,在例句中“巧夺天工”就用来形容“精致的水瓶”;而“鬼斧神工”主要被用于形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在例句中“鬼斧神工”就用来形容“壮丽的景色”。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中,拥有许多的范围明确的成语,除了“巧夺天工”与“鬼斧神工”之外,还有“豆蔻年华”等在使用性别上也有范围的限制,我在教学中不仅通过举例来明晰成语使用的范围、对象,同时还安排纠错的游戏,让学生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找到成语使用的正确方式。

成语有着深刻的内涵,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辨析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出成语自身的特征,通过相近的成语比对来突出每个成语的“与众不同”,为成语的理解、使用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推敲细节,杜绝词义重复

不同成语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是不同的成语在个别时候也能互相通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部分成语在使用上的通用性,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成语使用时需要关注的细节,避免词义重复。

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在成语使用上的娴熟,通常会在写作时使用较多的成语。例如,曾经有学生在写作时就使用了“他是一个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人”。在该句中,“与众不同”与“别具一格”都形容了某人在风格上的独特,因此在成语的使用上具有词义重复的情况。为了避免出现词义重复的情况,我特意将学生成语词义使用重复的错句一一列举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改正,并提高其对成语正确使用的重视程度。除了需要注意成语在使用上的词义重复以外,我还列举了词义重复的其它案例:“原来健康活泼的小立双手骨折,全身遍体鳞伤,样子惨不忍睹”(《南国都市报》2011年9月16日)、“8年间,七中实验班送走了一批批优秀的莘莘学子之后又迎来一批批新鲜的面孔”(《成都晚报》2011年4月11日)……我列举出了报纸上词义重复使用的错误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使其在找寻他人错误的同时,提高自己在成语使用上的整体水平。

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成语教学中不能仅注重知识的单向传输,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成语使用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成语。

三、追本溯源,摒除前后矛盾

部分学生在成语使用上容易发生前后矛盾的现象,这会导致学生在词义辨析上出现严重的失误。在成语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例如,某个学生在成语使用上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在同学的安排下,我们这些老同学不期而遇了。”“不期而遇”指的是人们没有事先约定就意外地相遇了,但是这次相遇却是“同学的安排”,因此就出现了成语使用上的前后矛盾。为了让学生端正成语学习的态度,我采用了“追本溯源”的教学方法,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成语中包含的深意,从而加深学生对成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出“成语达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减少了成语使用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前后矛盾是成语搭配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根据成语的本身词义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该结合成语使用的正常语境,让学生深入了解句子的内涵、结构,保证成语使用的准确性。

四、古今对比,不能望文生义

成语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其词义也在变化发展,如果教师仍以传统守旧的教学观念认识成语,则会对成语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应该对成语的古义与今义进行全面的对比,防止学生在成语使用与理解上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词义,教师还可以引出成语的出处,既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兴趣,又让成语教学更具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列举了“马革裹尸”“危言危行”“生吞活剥”“木人石心”“七月流火”等成语,让学生们去辨别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结果许多学生都是从表面的字词对成语进行理解,将褒义成语、贬义成语混淆。为了纠正学生对成语的错误理解,我并没有直接解释这些成语,而是先引入成语的原文出处。例如,许多学生将“马革裹尸”简单理解为“草草下葬”,因此我列举出了“马革裹尸”的出处:“男儿要当死于遍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后汉书・马援传》),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如此引导,学生对“马革裹尸”有了正确的理解――该成语指的是军人战死于沙场,表现了军人为国捐躯、英勇无畏的精神。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成语的理解,我还让学生列举出该成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另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成语在词义上的变迁,让学生自己有能力辨析成语古今词义上的变化,并辨析成语的词性。

教师在成语教学中不仅应该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意,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成语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在成语学习上的自主性,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

总而言之,成语的理解与使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中成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日常教学入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感悟与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成语学习对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浩生.浅谈初中语文中的成语教学[J].课外语文,2014,(24).

[2]古利英.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成语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