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阅读文本 素材 有效活动 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019-02
三年级习作困难的学生,难在哪儿呢?主要是内容与表达。首先我们应当看到,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时孩子们在一起也总是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但提起笔来就一片茫然,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言之无物。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孩子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以为作文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教师需通过各种手段引导让孩子明白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通顺的语言来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感情。让学生有信心。其次,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感性的东西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因此,学生在表达上往往会思维混乱,前言不搭后语,语句表达不通顺,或缺乏真情实感,语言直白,难写生动。为了改变这种不乐观的教学状态,我在这年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立足阅读之本,吸收有益素材,让学生有样可学
1.读与写结合。小学课文只要留有想像的空间,教师都应尽可能安排给学生,让孩子去想去写。推前写原因,想后续结果,填空补细节。如,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后,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机械仿写课文,而是让学生把握例段的本质特征,提示他们在生活中去观察、想象以下事物:宠物店中的各种小生灵,水池中的鱼群,天空中的朵朵云彩,大海里的贝壳,小摊中的水果,公园里的不同石雕等,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事物的不同姿态,这样,学生心中虽有课文的“模式”,但并不受其限制,写出的习作更具个性。
2.看与写结合。有声有色的阅读对促进三年级学生写作的一个有效方法。写童话是三年级习作一项重要内容,孩子们可以说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可他们写出来的童话故事不是生搬硬套经典童话,就是让人看不明白写的是怎样的故事。针对此情况,我采用了有声有色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小短片或幼儿故事小短片(片长约为3分钟左右)。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阅读,看短片中各种人物、动物的神态,肢体变化,听重要的解说词,想故事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编童话,学生有样可学,可借鉴,因此兴趣高,写出来的童话故事内容新奇。
二、开展有效活动,生成习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1.玩与写结合。为了调动学生观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掌握观察方法,课堂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寻宝活动、隔箱摸物大家猜、等待之中谁最急等,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全面观察别人,仔细审视自己,把“全”和“细”结合起来,从中获取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再如,学生对写景的文章总觉得不是找不到美丽的景物,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为此,我们可以开展摄影活动把金山小区、植物园等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拍摄下来,也可以到乡下把城里的孩子很少见到的稻田、蔬菜丰收的情景拍摄下来。然后在课堂通过媒体的再现,帮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帮助学生选择素材,在有效的时间里提炼自己所喜欢的习作内容。不仅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同时又想让同学共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于是就有了自己想表达的欲望,从而乐于动笔。
2.演与写结合。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形象地感知,直接拥有写作材料,为写又亮起了一盏绿灯。教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习作《我们与环境》时,鉴于孩子对周边环境的漠视,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背景图片一条脏乱的小河,河面飘满了各种垃圾,远处的工厂还冒着滚滚黑烟,河岸上,光秃秃一片,寸草不生。请学生演一演森林里、小河里的各种动物。你们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要求登台表演。于是就有了“金鱼”与“野兔”的精彩对话,又有了“青蛙搬家”的无奈,“垃圾桶心声”的有趣,“地球妈妈的美容”……真是各具情态、栩栩如生。习作的主题被学生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然后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想像丰富,幽默有趣,感情真挚。
三、插上想象翅膀,激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写得生动
猫和狗回来时,发现肉不见了,都以为对方偷吃了自己的肉。猫不假思索,大声嚷道:“你竟敢吃我的肉!”狗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对猫吼道:“你也敢偷吃我的肉!什么东西!”于是,他们打起架来,难解难分,最后两败俱伤。就这样,猫和狗产生了仇,世世代代都不和解。
有时候,狗想缓和一下和猫的关系,就帮猫捉起老鼠来。可猫不领情:“哼!狗捉耗子,多管闲事!”就这样,猫和狗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的。
点评:同学们喜欢听童话故事,也喜欢编童话故事,本文的小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猫和狗的关系不冷不热,于是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讲,的确不简单。
一、故事记录
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喜欢听童话故事。根据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时,首先由老师讲一个短小有趣的童话故事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感动,受到教育;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如,指导人教版第六册第七单元习作,老师可先给学生讲《大大、小小、懒懒的故事》。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同学们如痴入迷地倾听,同学们就会被“小小”的命运所深深地感动,对“大大”“懒懒”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憎恨,并对“大大”“懒懒”的下场感到大快人心。这样一来,同学们感到轻松多了。因为“构思”这一环节已预先由老师帮忙做了,作文的内容是现成的,同学们只管顺着故事的思路,集中精力考虑“表达”,如何遣词造句,怎么写得清楚、准确、通顺、简洁、生动就行了。
二、重视小练笔
在教材的课文练习和作业练习中有多处小练笔的安排,那么我们怎么利用好小练笔呢?现今小学作文教学遵循的是“从仿到创”的基本途径。作文起步教学自然应该以“仿”为起点。课文中经常有精彩的片段描写,非常适合学生仿写。因此,可在此处进行练笔。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中《赵州桥》的第三段: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一段可以按照:“(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所有的( )。”进行仿写。
三、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在平时,可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而这个日记可以是即兴的,让学生记录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还可有意观察后进行日记。还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把调查过的资料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这个在我们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布置后,学生把了解到的一些名人故事,传统习俗的由来和发展等通过日记写了下来,学生的兴趣很大,也有话可写。
一、数字“3”在故事中的运用
读着一个个童话故事,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作者经常会在故事里安排三个主要人物,或者三个具体的故事情节。比如《格林童话》中的金鸟,安排了三个王子去捉金鸟,最后一个勇敢谦虚的小王子又在最后得到了金鸟、金马、金公主。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只小猪》,作者让第三只小猪盖的房子最牢固,以体现它的勤劳能干。德国童话《三个音乐家》中,小提琴手和喇叭手去对付矮人老公公都没有成功,而吹笛手以他的勇敢和机智,最后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连我国的神话故事中也有《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我认为这样安排故事可以使故事内容更为饱满,读来更有情节感,有时作者又通过比较来传达善良、宽容、勇敢等品质,或者是体现做一件事情的不易。
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我特意安排了一次练笔,也把“3”运用到自己的童话故事中去。比如,你可以安排三个小动物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或者让一个小动物经历了三次才把一件事顺利完成。经过提醒,孩子们的笔下就产生了这样一些故事,《小白兔找工作》,让小兔找三次,以体现小兔的懒惰;《三个朋友》,通过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出走的小猴》,小猴走三次,妈妈找三次,体现妈妈对孩子的爱。虽然,还有很多孩子不能学得很老练,但故事内容饱满了许多。
二、让两个“我”进行对话
德国贝伊修达恩著的童话故事《红色魔法书》里,小男孩西姆奈学到魔法后,把自己变成一头肥牛,让爸爸卖了赚钱,然后自己再变回来逃掉,当他进行得很顺利后,他内心的“我”站出来劝解自己:“西姆奈啊,你今天做了一件坏事!你骗了人家,想想如果被骗的人是你,会不会难过呢?下次不能再这样了。”但西姆奈看着爸爸开心的样子,并没有收手,直到变成马后无法变回原形,他头脑中的另一个自己又说话了:“你看,都是你不听我的话,如果你不骗人,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心理斗争也写得很精彩,当皇帝去看新衣却看不到新衣时,他慌了,内心随之开始暗暗说话:“什么情况?哪儿有漂亮的布料?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不行,我决不能像个傻瓜一样愣在这儿。”然后,皇帝就开始了装腔作势的表演。
这样的内心活动是不易察觉的,往往会被忽略,但通过故事,通过点拨,孩子们就会恍然大悟,并尝试着模仿。其实,不仅仅童话故事中用得着这样的内心描写,生活中我们的心理斗争无处不在。例如:妈妈不在家,你想看电视,但作业还没有完成的时候;考试时遇到一道难题,只要向同桌那儿瞄一眼就可以了,但要不要真的这样去得分;我把班级图书角的一本书弄破了,但没有人看见,我要不要承认……相信只要让孩子意识到这样的心理活动无处不在,他们很快就能掌握方法,把它表达出来。
三、让文中的人物开口说话
一个故事少不了精彩的对话,对话是作文的“魂”。而孩子们编写的故事里,总是忽略对话描写,懒于斟酌对话。阅读童话时,我带领孩子们进入角色反复表演对话,品味对话时的神态、动作,找寻对话描写的方法。以《海的女儿》为例,摘录文中的一些对话:
①“慢着,我们还得谈个条件。”巫婆又说,“你必须拿你最好的东西来换我的药――我要你悦耳动听的声音。”
②“哦,他竟然不知道是我救了他的命!”小人鱼在心里说。尽管这样,她依然愿意为他做出任何牺牲。
③突然,王子狂喜地叫起来:“啊,我的救命恩人,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是多么幸福啊――这真是上天的安排!”
这三句话中提示语的位置各不相同,怎么安排很有讲究。一般提示语的安排有五种不同的位置,作用的细微变化如下:
第一种,提示语在前,一般强调提示语。
第二种,提示语在后,一般突出说的话。
第三种,提示语在中间,一般突出前后说的话,提示语既有语气上的停顿,也有意思上的停顿。
第四种,省略提示语,使得对话流畅、急切。
第五种,提示语和说话内容各独立一节,既强调了提示语,也突出了说话内容。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句式学习一、低年段对句式的学习任其自我发展
一些高年级的作文中经常有一些幼稚的语法错误,竟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低年级就忽视对学生进行句式的教学,任其自由发展,我想这样完全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意义,作为中国人说不明白中国话,这是一个可怕的事,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低年级学生了解一些句式的简单知识,便于学生准确表达,规范语言。
(一)注意比喻、拟人等仿写训练
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是小学阶段常见的句式,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关键。对学生进行比喻、拟人的句式的训练不是单纯地鉴赏,而是要学生运用所感悟到的学法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生活实际中恰当运用。
例如,二年级《找春天》《笋芽儿》这两篇课文中,有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小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些优美的语句中蕴含的不仅仅是一种比喻、拟人的句式,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点和学生语言的增长点。学习时,不仅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美。春天的可爱,我想更要让学生去发现春天的美,发现、感受我们身边的美。王蒙说:“语文难道就仅仅是成天做题,一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作文?不,对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应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于是,结合课文内容,我让学生观察春天、秋天等,让孩子们想想自己去过哪些地方,把看到的美景用比喻、拟人的句式说出来。孩子们的句子也蛮有新意:玉米棒就像绿胡子老爷爷;高梁穗就像燃烧的火把;喜鹊在枝头叫嚷;月亮披着白色纱裙出场――孩子的小脑袋中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只要我们善于启发,乐于倾听。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再现生活的美好。
(二)忽视基本句式的学习
说到加标点,教师们并不陌生,但是隐藏在标点后的句式教师却很少谈及。这就是按语气种类来分的: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掌握这些句式常识孩子的语文素养是不是会有所提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把眼光停留在应付考试中的试题:“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变陈述句,缩句与扩句,连词成句――小学阶段我们一般接触的是单句:包括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我们除了要和孩子学句子,还要追根源,深入地挖掘一下句式的相关知识,这样做对孩子的未来是有益的。语文是什么?它不是考试的工具,孩子们的枷锁。语文是上下五千年文明成果的承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足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点点语文常识,让孩子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三)忽视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句子之间的关系基本相仿于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可具体分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解说关系、总分关系等.要正确辨析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的是看句子意义的联系;同时像复句一样,关联词语也标示句子之间的关系。不过,复句中的关联词语是成对的,而句子之间的关联词往往是单用一个,并且不用前句,而用于后句的开头。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学习切忌程式化,演变成习题的形式,教师可以在一次考试后,一次活动中,一次考验前,根据当时的语境,发现总结这样的句子有针对性地教学。例如,因为同学们讲究学习方法,勤奋认真,所以这次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我们只有发挥团队精神,互相配合,才能取得篮球比赛的胜利。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同学们都不要退缩。这样的句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只要我们善于“以小见大”,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是能感觉到句子之间是有关联的,如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中、作文中加以指导,相信学生将重视这部分的学习。
二、中年段忽视对段的学习
(一)中年段阅读教学现状
中年段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低效”,第二课时负担过重。教师课堂唱“独角戏”或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应答,多数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教师阅读没有明确目标,随心所欲,学生阅读能力差,不能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文本教师不把阅读中体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阅读和写作脱节。
(二)把阅读体验与方法的学习有机融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难点。什么是阅读,阅读有什么意义?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过程。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体验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积累,理解感受能力密切相关。下面根据文章体裁谈谈不同文章的阅读如何次体验与方法有机结合。
1.记叙文要抓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小学阶段接触最多就是记叙文,但还有一些孩子写记叙文写不明白。我想教师把这六要素教给孩子,不仅阅读的时候能理清条理,连作文的时候也可以有标准,有参考。最近三年级有一次作文《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在这之前学生已具备了记叙文的阅读体验及阅读方法,我再稍加点播,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待清楚,学生写得轻松,文章也各有特色。
2.现代诗一是整体感知课文,要求用较快速度读课文,能明确文章写的主要内容,各段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章的体裁、中心。不过多顾及细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文章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再有细部研读课文,要逐句逐段的精读,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层分段,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对段意进行归纳概括。由段到篇,理清句、段、篇的关系,从各段之间的联系中,体会作者的思路。最后是总体把握课文,达到理清全文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中心,以及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阅读行为看,经过对各部分的感知、辨认、理解,才有可能理解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致更完整、深刻地理解文章全貌。《祖国的春天》是三年级下册很美的一首诗,在领学生欣赏着祖国的春天的过程中,和学生边理解,边总结阅读方法。以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3.阅读童话、寓言故事。童话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怎样读懂童话要注意以下两点:
我与书有过无数次邂逅,每一次都把我迷得如痴如醉,一碰上它就爱不释手。而正是那美丽的第一次邂逅,让我情不自禁爱上了它。
那是我5岁时的一个下午,天空十分晴朗,万里无云,正如我的心情一般。妈妈牵着我的手在街上走着,不知道怎么了,居然走进了一家书店。看着看着,我竟然被一本童话故事的封面给深深吸引住了,迟迟不肯迈开脚步。妈妈看着我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童话故事书,一下明白了。紧接着,我用稚嫩的童音请求道:“妈妈!我真的好想买那本书,好不好嘛?”而妈妈也希望我可以多看书,就欣然答应了这个请求。回家后我总爱缠着妈妈给我读故事,书里的故事精彩绝伦,不听时,我心里直痒痒。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我与书的第一次邂逅。
渐渐地,我进入了小学一年级,学会了拼音和许多简单的字,买的书越来越多,看书也比以前方便了许多。平常一回家,我总爱一头扎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里的营养。可有些书里的内容我还是似懂非懂,只能再次劳烦妈妈“出山”为我一一解释。这次与书的邂逅又让我学会了不少,让我的生活不仅充实而且快乐。
两年后,我进入了三年级,看的书也不再单单拘泥于一种。文字类、科普类、故事类……只要是我能看懂的,我都爱看,而家里的书也从几本、一堆,变成一大箱。我喜欢书,更喜欢在书海里自由地畅想与遨游。我也曾为了书而废寝忘食呢!记得有一次我回家后就立马捧起一本书看了起来,好似融入了书的世界,而时间也于掌心悄悄地流逝着。等我放下书,定神一看才发现夜幕早已悄悄地爬上了天际。吃饭时间已经过了许久了呢。平时,书也给了我许多帮助,让我在无数次考试中成功逃脱了错别字的魔爪,作文水平也越来越好,这都是它的功劳!
一晃我已经六年级了,与书的邂逅依然每天都在继续。我要感谢书,它帮了我很多,我也要感谢那几次特别的邂逅,是它们让我认识了书,并爱上了它。
关键词:作文 起步教学 策略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1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更是其中的难点。在学校一次以作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反映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太难教了,笔者今年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对此问题也深有感触。学生平时习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很是让人头疼,有的学生写作无话可说,每次习作都三言两句,没有具体内容;有的学生作文却是流水账,没有主次和详略,没有重点,句子混乱不通顺,错别字多。针对以上情况,我多方查找资料学习,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探究了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和办法。
一、 激发兴趣,勤于观察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对作文感兴趣。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乐于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作文教学会轻松很多。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做起:
首先,教会学生观察。会观察事物才能认识事物。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不熟悉,就让他们就去写,他们就会无话可写。学生只有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真实的、详细的了解,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对事物的真实生动的反映。因此,教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先教会他们观察,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要让学生注意有顺序地观察,在观察中思考,能抓住事物的关键。其次,让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事情,如课堂精彩的一幕,运动会的竞赛场面,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写下来。这些事情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会有切身的体会,也更愿意去写,写起来也兴致盎然。
二、 读写结合,多读多练
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从鲁迅先生对写作的认识可以看出,作文别无其他捷径,唯有多读多写。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简单明白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唯一秘诀是多读勤练。多读才能从书中汲取养分,才能够吸收思想和积累语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童话故事、世界名著,让他们在经典中徜徉,在名著中熏陶。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学生慢慢会尝试把读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时,学校规定的作文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表达的需要,教师可以坚持让学生写日记,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所感所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多读多练。
三、 以说,说写结合
三年级作文是从低年级写话的基础上起步,而低年级写话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说和写都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说是用嘴来表达,写是用手把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出来,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学三年级学生识字量和词汇量不是很丰富,“说”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上当众说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能批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教师可以提示。课堂上还可以进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说”的活动,如轮流讲小故事,关于某主题的即兴演讲,通过各种措施和活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重点上好“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课上教会学生怎样去倾听,怎样文明地表达,学会和别人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说的目的是为了写,学生写的习作也能以读的方式呈现出来。读的过程学生再次品味自己的作文,在读中享受写的快乐,在读中发现写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愿意把习作读给别人听,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样的要求在教材中也有体现,即每一个单元的习作都有把习作读给别人听的相关要求。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说与写的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我口说我心”,进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目的。
四、 教给技巧,指导修改
有人说,对于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给学生的条条框框太多,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所以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之前我很少讲,等习作批完之后再统一进行讲评,从实际的教学来看,这种方式对于刚起步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效果不明显。因为学生面对布置的习作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要在学生写作文之前,针对不同的习作主题给学生讲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如怎么开头,中间如何具体描写,后面怎样结尾,段落中间怎样过渡。这样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给方法技巧并不是框住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的渠道,就像小孩刚学习走路,需要大人的搀扶。
作文除了在学生习作前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外,还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在完成初稿时,反复读,在读中修改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删除繁冗的内容,自己找不出修改的地方,再让别人帮忙修改,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避免错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 以评促教,树立自信
我就忙蹲在地上仔细的观察它们。只见这些小家伙们,一个个长得都几乎一个样子,不仔细观察很难区别开来。每只蜗牛头上都有两支长长的触角,背上都背着同样造型的小房子——一个看起来很重的壳。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那就是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外壳深一些,而有的就要浅一些。
蜗牛的胆子很小,只要它的触角一感觉到了危险,它就会把头缩进壳里,不肯再伸出来。尤其有趣的是,蜗牛没有腿,不会走路,行动时只能靠身体不断地往前伸缩,一步一步的慢腾腾的爬行,却偏偏喜欢背着它那沉重的小房子去四处旅游。不过,我却觉得,蜗牛这样做也有它的好处,起码不用像我们人类这样,无论到哪里都要为房子犯愁了。
后来,我根据每只蜗牛都长得差不多的特点,写了一个童话故事《蜗牛和兔子赛跑》,并把它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