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离子反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离子反应范文第1篇

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些是离子之间的重新组合,从而生成新的物质,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就是离子之间的重新组合,发生条件为:

1、生成沉淀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 +3NH4+

2、生成挥发性物质

碳酸钙加入盐酸中:CaCO3+2H+=Ca2+ +CO2 + H2O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N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3Fe2++NO3-+4H+=3Fe3++NO+2H2O

5、发生络合反应 Fe3++3SCN-= Fe(SCN)3(络合物)

离子共存问题在题目中经常存在隐含信息或题目中有限定性条件。考生在做题时,要集中精力,认真审题。只有真正审清题意,充分挖掘出题目中的隐藏信息才能正确解题,现对离子共存问题中常见的限定性条件归类如下:

一、“无色透明”条件型

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即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若“透明”,则溶液不形成混浊或生成沉淀。如Ag+与Cl-、Br-、I-、SO42-;Ca2+与CO32-、SO42-;Ba2+与

CO32-、SO32-、SO42-等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有混浊或明显的沉淀生成,它们不能大量共存。

二、“酸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酸性溶液、PH=1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加入镁粉、铁片能放出氢气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有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SO32-、S2-、

F-、ClO-、CH3COO-、PO43-、 [Al(OH)4]-、SiO3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

HPO42-、H2PO4-等)。

三、“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碱性溶液、PH=14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酚酞呈红色的溶液、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加入铝粉反应后生成[Al(OH)4]-的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有大量O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H+、弱碱的阳离子(如NH4+、Mg2+、Ag+、Al3+、Cu2+、Fe2+、Fe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四、“酸性或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能使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等,若题目中出现这样的条件,则溶液中可能有H+存在,也可能有OH-存在,分析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一定能大量共存(满足无论是与H+还是与OH-都不会反应)还是可能大量共存(只要满足与H+、OH-中的一种不反应就可以)。

五、“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型

若题目中出现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这样的条件时,要考虑各离子组中是否存在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离子。如Fe3+与S2-、SO32-、HSO3-、I-;H+与S2O32-和S2-;MnO4-(H+)与Cl-;MnO4-(H+)、NO3-(H+)与Fe2+、S2-、HS-、SO32-、HSO3-、Br-、I-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练一练

1、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Ba2+、CO32- B.Ag+、I-、K+、NO3-

C.K+、OH-、Cl-、Na+ D.Fe3+、Cl-、NO3-、Na+

2、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

A.K+、Na+、SO42-、SO32-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H)4]-、NO3-

3、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4、若溶液能与Al反应放出H2,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Al3+、Na+、NO3-、Cl-B.K+、Na+、Cl-、SO42-

C.K+、Na+、Cl-、[Al(OH)4]- D.K+、NH4+、SO42-、NO3-

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O3-、Fe2+、Na+ B.Ag+、NO3-、Cl-、K+

C.K+、Ba2+、OH-、SO42- D.Cu2+、NH4+、Br-、OH-

离子反应范文第2篇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而《离子反应》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二、设计思路

本节设计的主旨是:给学生以思想、给学生以方法、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知道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引出离子反应。学生通过讨论来分析两种溶液混合时哪些离子能发生反应,并思考作出判断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分析得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引出离子方程式,接着就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展开讨论学习,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加深对复分解离子反应条件的认识,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掌握如何正确地书写离子方程式。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设疑、分析、讨论、讲解相结合,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方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先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队(红队、紫队、蓝队、绿队),告诉他们本节课的任务需要组和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内互相合作来完成!(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和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引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然后引出问题――屏幕显示问题:A烧杯盛装100ml1molCuSO4和2molNaCl的混合溶液,B烧杯盛装100ml1molCuSO4和1molNa2SO4的混合溶液。⑴从微粒组成上看,A和B有什么样的关系?⑵向A和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的BaCl2溶液,有何现象?写出两烧杯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思考后回答“两溶液相同”“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并动笔写出方程式,发现方程式却不相同。通过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入新课:相同的溶液,加入BaCl2后现象也相同,化学方程式却不同,引出离子反应

〖屏幕显示〗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同时教师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

〖教师提问〗水溶液中哪些离子相遇能发生反应呢?

〖屏幕显示〗当两种溶液混合时,哪些离子能反应?你做出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学生组内讨论之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及离子反应的本质,给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屏幕显示〗二、离子反应及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水生成。

3.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浓度减小

4.离子方程式的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教师提问〗如何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屏幕显示〗请同学们写出你所分析的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并思考你是怎样写出这些离子方程式的?

〖学生活动〗讨论,动笔写出对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并思考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活动〗每对找1-2名学生回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教师活动〗以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为例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步骤

〖教师提问〗所有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都是这样的吗?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拆、删、查的方法来书写离子方程式。

〖屏幕显示〗5.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a.分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找出能发生反应的离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删查

b.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同时板书: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

〖教师追问〗这两种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最容易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针对写出化学方程式拆删查的方法,最容易在哪些物质拆,哪些物质不拆上出现问题。

〖教师继续追问〗哪些物质能拆呢?上节课学习的强弱电解质是否会给你一定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互相讨论,得出答案――强酸、强碱、可溶于水的盐要拆成离子。

〖教师引导〗对于酸碱盐物质在水溶液中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在写离子方程式时就以什么样的形式去写,和生活中很相似,少数要服从多数,所以主要的问题也是在“拆”上。

〖屏幕显示〗拆――强酸、强碱、可溶于水的盐

〖教师设问〗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更能体现出反应的本质,除此之外,分析刚才写过的离子方程式,看看离子方程式还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离子方程式可以代表一类型的反应。

〖屏幕显示〗6.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代表一类型的反应

〖学生活动〗练习:写出下列溶液或物质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已知醋酸(CH3COOH)是弱酸)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及时鼓励与帮助学生。提问学生,并对学生的答案给出评价。

离子反应范文第3篇

考点点击:物质的分类贯穿于化学的始终,主要考查中学阶段常见的物质分类标准,其中,氧化物的分类和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该部分内容的难点及易错点.

例1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中不合理的是( )

表1选项分类标准物质归类(A)FeSO4、NO2、MnO2、NaClO、Cu3P、Na2O2H2SO3(B)CH3COOH、HOOC—COOH、HClO、H2SHF(C)复分解反应、电解反应、放热反应、离子反应焰色反应(D)(NH4)2SO4、NH4Cl、NH4NO3、NH3·H2ONH4HCO3解析:(A)项,分类标准:每种物质中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每种物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H2SO3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A)项正确;(B)项,分类标准:弱酸,HF是弱酸,(B)项正确;(C)项,分类标准:化学变化,而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不能归于同一类,(C)项错误;(D)项,分类标准:铵态氮肥,碳酸氢铵是铵态氮肥,(D)项正确.

答案:(C)

考点二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考点点击: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胶体的性质有: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电泳、胶体的聚沉等,高考重点考查利用丁达尔现象这种胶体特有的性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

例2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 分子直径比Na+小

(D) 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解析:“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在1~100 nm之间,因此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大,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答案:(D)

考点三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考点点击: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水等)和非电解质(包括非金属氧化物、NH3、大多数有机物等)都是化合物,其中电解质又分为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等)和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少数盐、水等).判断化合物所属的类型是高考的考点之一.

例3下列物质中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考点六 离子共存

离子反应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课程教学 教学效果

一、引言

在新编高一化学课本中,《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仅有不到两页的篇幅,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重要性绝对不限于一节教材,其知识也不是一节教材所能包括的。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占有三分之二的篇幅,是中学化学的基本内容,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因而离子反应就成为中学化学中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反应之一。而离子方程式也就成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应熟悉的基本化学用语之一。

随着学生以后在各个章节中所学知识的增加,陆续地要了解更多离子的性质(如HCO,CO,NH,NO,PO,HPO,HPO,Al,AlO,Fe,Fe等),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不断地扩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离子反应的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无机化学部分的始终。这足以说明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金量达到什么程度,它对学生学好这门功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历届高考化学题来看,离子反应的知识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成为每年高考必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在选择题部分,多有判断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和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两种题型;在填空题中,多有填写几种溶液混合后其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的考题,也有让考生书写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考题。这足见有关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考题在高考化学命题中所占份量之重。

通过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的分析,可发现除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外,其余都不是很难。但是许多学生往往对离子反应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好。概括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不清楚哪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哪些不属于离子反应;不熟悉离子反应的条件;不熟悉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二、关于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类型

离子反应看起来简单,但要真的回答哪些反应是离子反应,哪些反应不是离子反应,却是不容易的。因为离子反应不像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那样能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这种表面现象来划分,它涉及到反应的本质,但是由于中学化学中对反应的本质或机理一般是不予以讨论的,所以说学生很难从深处把握反应的本质。

究竟什么是离子反应?教材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按字面意思理解,离子反应应该是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但是含有离子的物质很多,反应的情况又很复杂。所以当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把离子反应限定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教材就是取这种意见的。据此,可以说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这样一来,在其他状态下进行的反应虽有离子参加,却不能把它们归属于离子反应。

细观中学化学中接触到的离子反应,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或叫离子互换反应。这一类反应中没有电子转移,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此类反应是离子反应的主体。另一类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例如Fe+2H=Fe+H;2Na+2HO=2NaOH+H);也有不是置换反应而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把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反应(Cl+2OH=Cl+ClO+HO)。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按教材内容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只是指离子互换型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而不是所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上述有些氧化―还原反应是离子反应,但能发生的条件不在这三条之列)。

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怎样才算发生了反应。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不必死记条件的内容,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那么,离子之间怎样才算发生了反应呢?无论是生成气体,生成沉淀或是生成难电离的物质,从离子发生的变化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反应前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发生反应后不再是自由移动的离子了,相关的离子浓度减小了,这正是发生了离子反应的标志。所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虽然有三条,其实可以归纳为一条,就是反应过程中原来的一些离子确确实实要发生变化,或转化为某种气体逸出,或转化为某种沉淀析出,或转化为某种弱电解质,或转化为别的离子(如MnOMn,FeFe)。抓住了这一特征,也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学生学起来也容易多了。

关于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我体会的困难之处在于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还缺乏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一点也是关于离子反应整个教学过程中困难之所在。离子反应离不开电解质的概念。但在教材中,这个概念一直到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一章学习了关于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时,才比较完善,这是教学中必须注意并设法克服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和处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教学。我认为在方法上应分三个阶段。

1.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在高一化学进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一节教材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好有关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最基本的知识。这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书写简单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方法。概念一句话(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属于离子反应),意义两句话,条件三句话,书写方程式四步走。教师必须尽力让学生搞清楚这个“一、二、三、四”,力求理解熟记,落到实处。

2.强化巩固阶段。在学生学完这一节教材后,在后边各个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加强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训练。凡是能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的化学反应,尽可能让学生学习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随着知识面的扩展,学生会认识和掌握越来越多的离子的性质,一次又一次地为学生增加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训练内容和强化巩固的机会,从而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方法的目的。

3.归纳提高阶段。在学生学习了《电解质溶液》一章,掌握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离子反应类型也比较完全。在此,教师应安排适当的时间对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这对于学生在以后书写较为复杂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很有好处的。

四、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由于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且能表示出同一类化学反应的本质,因此和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离子方程式有着其特殊的优点。

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不很困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产生的原因,少数学生属于对离子反应的概念本身掌握得不好,而多数则是缺少必要的、相对集中的有效的训练所致。

此外,中学各册化学课本的书末均列出了物质的“溶解性”表,它对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地分层次分阶段引导学生熟悉这个“溶解性”表,学生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出现的错误也就较容易避免了。当然,引起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出现错误的原因很多,有许多错误是由于粗心大意、训练不严格要求造成的。这些错误一旦拖的时间较长,就很容易形成习惯性错误,以后很难纠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以,在安排学生进行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训练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从离子反应方程式一开始,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二是在以后各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安排适当足够数量的练习。实践证明,无论教师怎样归纳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甚至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述,不断要求,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相配合,仍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只有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碰碰钉子,才能让学生在吸取教训中得到提高。

五、结语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是高一化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考试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各种适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课本知识、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标高中课本教材教科书•化学(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离子反应范文第5篇

2007年高考共有17套试卷中有化学试题,这些试题中对离子反应作了比较详尽的考查,下面对此作一些探讨:

1考查离子能否共存

例1:(2007年江苏卷-6)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1.2 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解题策略

一看要求:即题干要求是判断离子的共存还是不共存。

二看条件:如碱性、酸性、无色,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加入某种物质不会产生气体或者沉淀,pH值、某指示剂变化,与Al反应放出H2等条件。

三看反应:看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配合反应。

2 考查离子方程式

例2:(2007年上海-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1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题的解题策略

(1)一看反应是否能发生,如果反应不能发生,当然也就没有离子方程式可言。

(2)二看反应是否在水溶液或熔融条件下进行,因为在这样条件下电解质可电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发生离子反应。例如:如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之间经加热生成氨气的反应,就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只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又如 NaCl

固体与浓硫酸、Cu与浓硫酸的反应,只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H2SO4(浓)2NaCl+2HCl,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3)三看符号运用是否正确,正确运用连接符号“”和“”及状态符号“”“”,强电解质的电离、不可逆反应、 双水解反应应用“ ”;弱电解质的电离、可逆反应、单水解反应应用“”。复分解反应、双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用“”,气体用“”;单水解反应生成的难溶物不用“”,气体不用“”。

(7)七看是否守恒,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遵循物质质量守恒,还要遵循电荷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相等,方程式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也应相等。如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写成:Fe2++2H2O2+4H+=Fe3++4H2O就错了。虽然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相等,但两边电荷数不等。正确的写法是:2Fe2++H2O2+2H+=2Fe3++2H2O。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例4:(2007北京理综-27)(17分)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炼锰。

①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_________。

②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氯化铜溶液反应中Cu2+水解,Cu2++2H2OCu(OH)2+2H+,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2Al+6H+ 2Al3++3H2,2Al+3Cu2+ 2Al3++3Cu。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会发生吸氧腐蚀: 2Cu+O2+H2O+CO2 Cu2(OH)2CO3。

(2)根据离子的放电顺序规律可知: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阳极上是Cl-放电;阴极上是H+放电, 留下OH-, 而OH-又和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 过量的OH-又和Al(OH)3反应而使其溶解。

(3)①联想铝热反应便可做答。

②由“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可知H2O2中的-1价的氧变成0价的氧。

答案:(1)2Al+6H+ 2Al3++3H2,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离子反应范文第6篇

一、复分解反应之间的竞争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复分解反应,则生成更难溶解或更难电离的物质的反应将优先进行。

例1.写出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在硫酸铝铵溶液中,存在NH+4、Al3+与SO2-4,当加入少量的Ba(OH)2溶液后,Ba2+和SO2-4结合生成BaSO4,OH-则既可与Al3+结合,又能与NH+4结合,它们彼此之间发生互相竞争的反应。由于在含有Al3+的溶液中滴入NH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Al3+结合OH-的能力大于NH+4结合OH-的能力,OH-优先与Al3+结合生成Al(OH)3,则上述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

答案: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

即时巩固:少量NaOH溶液滴入到NH4HCO3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HCO-3+OH-■H2O+CO2-3

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优先氧化(或还原)还原性(或氧化性)强的物质。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竞争

一般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例2.写出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漂白粉溶液中含有CaCl2和Ca(ClO)2,其中Ca(ClO)2水溶液能与SO2发生反应,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后,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和HClO,还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两反应互相竞争。由于次氯酸盐及次氯酸都具有强氧化性而亚硫酸盐及二氧化硫都具有还原性,所以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Ca(ClO)2+2SO2+2H2O■CaSO4+2HCl+H2SO4

即时巩固:往含Fe3+、H+、NO-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SO2-3,充分反应后,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Fe3++SO2-3+H2O■2Fe2++SO2-4+2H+

B.2H++SO2-3■H2O+SO2

C.2H++2NO-3+3SO2-3■3SO2-4+2NO+H2O

D.2Fe3++3SO2-3+3H2O■2Fe(OH)3+3SO2

解析:此题看上去似乎4个选项都可能发生,但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优先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因此B、D不正确。那么SO2-3是先与Fe3+反应还是先与H++NO-3反应呢?可以用“假设法”进行判断。如果先与Fe3+反应,则生成的Fe2+又会与H++NO-3反应,所以应先与H++NO-3反应,故应选C。

离子反应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化学思维特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化学观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1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04

新课程倡导“观念建构”的教学,提倡以具体知识为载体,注重知识的认知过程,把握概念间的联系和迁移,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并运用化学观念加深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本质和特征的认识。

知识是观念建构的载体,观念是知识建构的引导。笔者依据“追求知识与观念双重建构”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进行了重新解读;遵循“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离子反应及其条件”课堂教学的进行了重新定位。从宏观的实验探究入手,结合反应过程的微观分析,落实反应本质的符号表征,强化“微粒观”、“实验观”和“守恒观”等化学观念的建构与体验。

一、课标与教材解读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凸显化学思维特征:以实验探究为平台,引导学生宏观观察反应现象,微观分析反应过程,符号表征反应实质,并通过离子方程式解读化学反应的信息。

顺势建构化学观念:以化学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形式、以引发思维为过程,落实“实验观”、“微粒观”和“守恒观”的建构与体验,让学生站在化学观念的高度深刻理解“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等核心概念,灵活解决生产生活中涉及离子反应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把握概念间的逻辑联系,依据知识发展的脉络,用精心设计的表格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表格的向导下,通过实验、分析、交流等手段自主建构核心概念,深化对离子反应规律的理解,规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实施策略

1.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追求知识和观念的双重建构

知识建构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引发分析思考,渐次建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意义”、“难电离物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等核心概念。正确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用离子反应的视野深入理解氯离子检验和粗盐提纯的化学原理。

观念建构目标——从实验现象的宏观观察,到反应过程的微观分析,再到反应实质的符号表征,让学生感受化学科学特有的思维特征;从离子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用离子浓度降低的标准把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注重微粒观的建构;体验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价值,通过对比实验和数字化实验技术的运用,感受实验方法的优化对形成正确认识的意义,充实实验观的建构;强调离子方程式的规范书写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原则,强化守恒观的建构。

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现知识和观念的双重建构

(1)精心设计表格,引领思维发展,建构核心概念

a. 表2要求完成分组实验①~⑥,填写实验现象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表2“微观分析反应情况”的引领下,结合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分组交流实验①~⑥溶液中的离子在反应前后的变化,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建构离子反应的概念。

c. 引发学生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征化学反应的实质,建构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d. 比较实验①和②,③和④,⑤和⑥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可以表示一种类型的离子反应。鼓励学生列举三个离子方程式所能代表的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深化对离子方程式意义的理解,捕捉迷思概念——CO32-+2H+=CO2+H2O表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H++OH-=H2O可表示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

e. 据表2实验①~⑥,引导学生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并通过讨论交流将认识上升到离子间通过反应导致离子浓度降低的高度。

f. 表2要求完成分组实验⑦~⑧,分组交流反应能否发生并阐述判断依据。捕捉迷思概念——醋酸钠与盐酸不反应,复分解型离子反应一定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2)深化探究学习,提升认知水平,消弭迷思概念

[深化探究1]醋酸钠溶液与盐酸是否反应

实验操作:①取等体积两份稀盐酸,其中一份中加入浓醋酸钠溶液,另一份加入与浓醋酸钠溶液等体积的水②测定并比较两份溶液的pH值。

实验现象:加入醋酸钠溶液的那份稀盐酸pH较大。

现象分析:pH较大,则c(H+)较小,Cl-与H+在稀溶液中不反应,表明CH3COO-与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难电离的CH3COOH。

符号表征:H++CH3COO-=CH3COOH

提升认识: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难溶物质、挥发性物质和难电离物质。

告知学生弱酸(CH3COOH)、弱碱(NH3·H2O)和水是常见的难电离物质。

[深化探究2]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的定量分析

实验操作:往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跟踪测定反应过程的溶液pH值和电导率变化。

实验现象[4]:

现象分析:定性分析——Ba2+、SO42-结合为BaSO4沉淀;H+、OH-结合成H2O。定量分析——当pH≈7时(OH-+H+=H2O反应完成),电导率近似为零(Ba2++SO42-= BaSO4反应完全),从Ba(OH)2的组成可知参加反应的Ba2+和OH-之比为2∶1。

符号表征:Ba2++2OH-+2H++SO42-=BaSO4+2H2O

提升认识:通过数字化实验的演示,引导学生认识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同时发生OH-+H+=H2O,Ba2++SO42-=BaSO4两个离子反应,且两者间存在特定的量的关系,书写离子方程式必须依据客观事实准确反映出这种内在联系。

[深化探究3]离子方程式的规范书写

研读教材p32,领悟“拆”的原则——可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可溶性盐)拆成离子形式,其余物质(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等)需保留化学式。“查”的目标——是否满足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意识的客观事实。完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联系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价值

以学生熟悉粗盐提纯和氯离子检验为情境,通过对比实验和流程分析,从离子反应的角度领悟氯离子检验中稀硝酸的作用,理解粗盐提纯过程中各种试剂添加的用量与顺序,把握过滤操作的时机,深化对粗盐提纯化学原理的理解,强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训练。

(4)盘点学习收获,巩固基础知识,强化观念建构

[知识篇]

①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②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③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④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质、挥发性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是常见的难电离物质);

⑤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步骤:“写”、“改”、“删”、“查”。

[观念篇]

①从离子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从离子浓度变化的角度把握离子反应进行的方向。

②实验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方案的严谨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前提,实验方法的优化是提高认识水平的保障。离子方程式必须正确反映实验事实。

③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书写离子方程式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与否的一种判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2] 宋心琦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1~33

[3] 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7~48

离子反应范文第8篇

关键词:离子反应;高三复习;创新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3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16

“离子反应”是历年化学高考命题的重要热点,其题型设置稳定、难度要求稳定、考点选择稳定、呈现形式稳定,一直是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最近有幸观摩了一堂由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吴永才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一课,对高三教学中如何进行“基于内容和学情的复习教学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吴老师执教的《离子反应》一课是一节“看起来很美”的课,但许多经过精心包装的高三复习课就止步于“看起来很美”这个层次,未能像吴老师一样走向“学起来很实”、“用起来很妙”的境界。“看起来很美”的课所突破的大多是技术层面的禁锢,昭示的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和融配合,但教学,尤其是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最需要的并非是学生如何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为学生学力的增加而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1],高三化学教学亦是如此,吴老师的这堂高三化学复习课让受众触摸到了一个“通体透明、形神兼备”的化学学科。它提升了教师的思维品质,更发展了学生的智能、情意和学力。本节课基于内容和学情分析,有以下三点创新:

一、板块设计上的创新

传统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往往通过“习题训练纠错式”展开,常常由习题开始,也在习题中结束。由于复习课所学知识没有新课教学时的陌生感,学生也就失去了继续探究的欲望,高三化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变成了一种矫正、一种定位、一种强化,学生对课堂复习没有了新的期待,教师也对复习教学没有了新的教学创造和创意,“沉闷”似乎成为了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普遍的通病,而吴永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高三化学复习课,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激情课堂。同样传统的教学主题《离子反应》,却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演绎出不一样的精彩。在教学板块上,吴老师巧妙借用学生熟知的电视栏目。设置了“开心辞典”、“头脑风暴”、“探索反思”等栏目。如:【开心辞典】[其中Q代表question(问题)]

Q1:工业上由氯化钠可制备哪些化学物质?(传统化学工业的意义)

Q2:反应①的类型是什么?(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判断)

Q3:反应②是不是离子反应?(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离子环境的理解)

Q4:反应③是不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回眸)

Q5:反应③是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有先后顺序吗?为什么?(离子反应的方向性问题)

吴老师的复习课教学设计,由学生最熟知的工业上氯化钠可以生产的产品出发,从反应类型的判断引入离子反应讨论的由头,自然贴切而又富有思考性,由侯氏制碱工艺讨论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条件和反应进行的方向问题,既过渡自然又为后续活动做好了铺垫,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只是教学程式的需要,更是思维发展的需要。

同样在“头脑风暴”环节中,设置了“硫酸亚铁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三者发生离子反应的活动探讨”: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看到了不一样的离子反应,看到平常学习中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激发了头脑风暴。本节课在复习离子反应内容时和常态课最大的不同是:学生解题的能力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而是教学智慧的必然结果。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科知识的传递是必要的,但那只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也应该是在基础年级新授课阶段完成,通过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解决简单的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方程式正误判定,更多地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离子反应(如物质拆分情况、守恒情况、符号表达情况等),而高三复习课上则要站高一阶,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问题——看反应的本质是否正确?从这个意义上来,高三化学复习课上的知识传递是为另一个更高目标“智慧生发”服务的,以智慧交换智慧、以智慧唤醒智慧、以智慧启迪智慧。板块设计上的创新,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展现了全新的魅力。

二、教学视域上的创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不仅仅是生存哲学,也是一种教学哲学。教师教学视域的开阔与否,直接影响着一批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价值取向。随着教学观念的改变,我们对课堂的认知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现在教学评价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教学成功不成功不要看教师教得如何,而应看学生学得如何。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一个有趣的教学悖论,教师的成功和学生的收获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互相依存的。任何的一个成功的化学课堂,没有教师的“成功”何来学生的“成功”?教师教学视域的准确定位,是一个教师能够送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高三化学复习课中,老师常常紧扣考纲教学,不能、不敢、不愿越雷池半步,只为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益”。但事实上教师的高度往往决定教学的高度、思维的高度、甚至考试分数的高度,登高才能望远,这不仅是物理学意义上规律,在教育学意义上也同样成立,高三化学复习课上,教师教育视域的创新,才能带来学生学习上的创新。

吴老师在《离子反应》课中,引入了一个大多数化学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回避的一个实验,三价铁能否使银溶解,中学化学讨论三价铁与金属的反应止于铁、铜,甚至一些老师也并不清楚三价铁能否使银溶解?又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甚至用“超纲”来掩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但吴老师基于学生的学情和本节课离子反应的知识准备,大胆引入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三氯化铁溶液能蚀刻银制品吗?你的猜想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在学生理论分析:Fe3+ + AgFe2+ + Ag+,Fe3++Ag+Cl–AgCl+ Fe2+后,向溶液中加入六氰合铁酸钾特征试剂来检验是否有Fe2+生成,很快看到了蓝色沉淀。教学视域的创新让学生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上不断建构思维、内化知识、延展能力。

《离子反应》一节是很多人都上过的常态复习课。一个很多人都关注过的教学主题、一个很多人都思考过并试图突破的教学主题,吴老师却找到了不一样的切入点,引领学生在鲜活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找到源自学科问题的新的理论生长点,助推了学生的学业发展。高三化学复习课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教师教学视域的开放,会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化学学习境地,复习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高三化学复习犹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一遍过后就会索然无味。但如果能换个视域来观赏,则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2]《离子反应》部分是高三学生相对熟悉的学习内容,熟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着更多的能力生长点,要想通过复习课实现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功能化,就需开拓课堂教学的新视域。吴老师的课堂将教学内容的“熟悉性”看作一种教学的资源和优势,围绕熟悉的内容,创新复习课的教学思路,采取了讨论、探究、实验等多样化的复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动机,提升了教学效益。

三、观念引领上的创新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追求的是“温故”与“知新”兼得的优质课堂。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的“教学新时空(http:///)”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平台,它让教师在“慕课”中得到最直接的课例教研的收获,优质的高三化学复习课需要教学引领上的创新。

吴老师的《离子反应》一课在教学观念引领上做了很多的创新,事实上,任何教学观念引领上的创新都必须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什么是高三化学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学情?学生的疑惑之处即是最重要的学情,它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生长点。顾泠沅先生曾说:课堂教学将不再始于老师的备课和讲课,而应始于老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也就是把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定位在学生如何学上,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吴老师的这堂《离子反应》高三复习课,将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基于学情分析勾勒出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图谱,基于学情分析探寻学生世界与化学书本知识的沟通,基于学情分析实现化学学习方式与能力内涵的融合。高三化学《离子反应》专题教学的本质并非离子相关知识的简单累积,而是学科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智慧的提升。化学家戴维曾经说过:“对化学这门学科你不要想着去覆盖(cover)它,你应该要想着去揭示(uncover)它。”[3]在教学中,吴老师设置了探究环节:

通过碳酸钠与硫酸亚铁、硫酸钙、硫酸钡的反应可行性探讨,引领学生在探讨“离子反应”的条件上更进了一步,同时,通过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钡固体的DIS实验演示(数字化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条件”对过离子反应转化的影响,更深刻地理解了离子反应发生的本质和反应发生的条件,理解了化学学科的特征思维方式,为其余知识的复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专业素养根植于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课例的引领是最直接、教师最乐于接受的专业成长方式。对参与“教学新时空”教学直播同时在线的的数千、甚至上万的教师来说,“慕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介入”的过程,一个“碰撞”的过程、一个“引领并成长”的过程。吴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一节“化学味”浓郁的教学研究案列,从吴老师的教学题材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都能看到教学中智慧的闪光。高三教学,有化学味儿的化学复习课才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下痕迹,它不仅能引发学生课堂参与的“行动”,还能引发他们的“思动”和“心动”。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4]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高三化学复习同样期待着能给学生“忘却课堂”的教学,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基于内容和学情分析的最“适合”的课堂。它既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教学核心知识、紧密知识、知识能更协调地发展。同时,又需要教师广化教育理论思维,洞察课堂教学本质,深化学科透视力,思考和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观念和模式,让自己的个体智慧在教研互动中增值。

参考文献

[1] [美]帕克·帕尔默. 吴国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樊静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化学复习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