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定胜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定胜天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教育学;物竞天择;因材施教;主观能动性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7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25-03

一、社会发展规律

从宇宙变迁到人类社会的变革,“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种“发展”看似变化万千,实则遵循着一定之规。达尔文提出了以“物竞天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赫胥黎在《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综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物竞天择”很好的诠释了发展规律。与之相反“人定胜天”指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类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界。这种观点极大程度地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我国是“”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两个观点的交锋是在探讨“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是长期的,也是很充分的。最终我们认同物质是第一性的,即存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物竞天择是主旋律,但人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求在“天择”的过程中尽量不被淘汰。但是我们需要认清,如同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一样,淘汰是绝对的而存续是相对的。只有不断的淘汰,才能实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

二、教育发展规律及现状

(一)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遵循着同样的规律,而且相对于物种的灭绝,教育的淘汰柔和得多,它更多地体现为学生的分层、分流。在基础教育领域之中,学习力与教学关系之间的基本矛盾,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学习力与教学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力与教学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整个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这对矛盾的运动中,学习力决定教学关系,而教学关系又反作用于学习力;教学关系不仅要适合学习力的状况,更要改善学习力的状况,才能更好地促使学习力的不断发展。家长和教师作为教育者需要正视规律,同时合理引导孩子充分发挥其学习力,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二)教育发展现状

教育关系中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组成部分,其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决定了教育关系是否符合当时学生学习力的发展。由于学生学习力是因人而异的,而且还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断变化,因此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必须是动态变化的,与时俱进的。我国意识形态的独特性,决定了我国教育也必然有着自己的特点。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推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势在必行,这需要对我们的教育国情进行科学的分析。

首先从家长的角度分析。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三十余年,家庭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经典的4-2-1模式,即四个老人,两个成年人,一个孩子。这种结构使得家长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将所有的精力和财力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最终形成了“输不起”的心理。这时“人定胜天”自然而然的扎根在了家长的脑海里,认定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教育出所谓的“高材生”(即高分学生)。体现在社会现象上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年轻人眼高手低,蓝领阶层人员紧缺,最终宁可选择啃老”。这些现象是家长“以体力劳动为耻”思想的写照,是家长不能正视孩子的现实能力导致的。所有的孩子都成为硕士、博士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充分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科学地分析孩子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近10年,由于笛是所有自然科学中公认的最为抽象的学科,所以总是有学生尽管学习态度端正,老师和家长也非常关注,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家长一味地关注成绩,否定学生的努力,时常会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而从选择放弃学习。而且这种放弃往往不是仅仅一个学科,是学生丧失了自信心的全面放弃。作为未成年人,偏离了学习的主旋律学生可能会过早进入社会,在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情况下变成了众人眼中的“差生”,更有甚者开始了犯罪。

从教师角度分析。家长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替代了教师的培养目标。家长对孩子的极度关注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正向的,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教师提出的需要家长配合的教学任务非常支持;反向的,家长不认可孩子的相对落后,不能接受孩子成为班级中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现实,出现“学不会就是老师没教好”的论断。还有很多学校将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工作业绩画等号,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来自于家长和学校的双重压力导致有的教师也出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脱离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划一性的教学目标,对学力较弱的学生通过不断的机械训练以达到和其他学生一样的考试成绩。这种做法往往在早期就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变为做题的机器。例如在中考中,满分600分,有为数众多的学生总分超过590分,七科考试扣分不到10分,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有一些优质初中对其中考高分学生进行跟踪分析,他们进入高中后的成绩往往呈下降趋势,在高考中竞争实力也并不超群;同样各地高考状元在进入大学、融入社会后也往往并不耀眼。归根结底是教育目标功利化――只重分数不重能力;教育方法机械化――没有实现因材施教,没有发挥学生的特长,没有尊重学生的特点将优点扩大,而一味的强调弥补弱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认同“短板理论”,即认为学生学习中的短板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将学生的综合水平规定为“短板”的高度,即便其他方面有了非常出众的潜力,其综合水平的评定仍然是不理想的,所以大家举全校全家之力来弥补学生的“短板”,学生的“长板”往往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很难体会到成功,总是在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学习积极性消耗殆尽。而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只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人们采用的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需要自己掌握各种生存技能,不需要多出色,只要“样样通”即可。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科学、精细,分工合作是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在合作中如何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这也就需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点,变“短板理论”为“长板理论”,即根据个人特点将每个人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各个领域的专家,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长板”,学生有了丰富的成功经历,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未来提高学习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有力保障。

三、如何调整教育者心态

基于以上的分析,教育者的心态调整势在必行。只有教育者有端正的心态,才能防止出现披着素质教育外衣的应试教育,才能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一)给家长的建议

为了做到科学合理地关注孩子、教育孩子,家长们首先要认同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不能将孩子作为学习机器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家长需要深入了解自己孩子,同时也要适度了解其他同龄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在心里形成科学合理的预期,杜绝揠苗助长。现在家庭往往只有一孩子,家长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去了解同龄孩子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途径获得所需的信息:第一,家长们可以多和教师沟通,教师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可以补充家长单纯掌握学生在家表现的不足,而且教师同时关注多个同龄受教育者并且对该年龄段学生的发展有充足的认知,能够给家长提供科学的参考。第二,家长们可以阅读介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第三,家长们可以建立多家庭活动小组,增进对不同孩子的了解,更加科学的评价自己的孩子。

(二)给学校和教师的建议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主体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更新。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该校从2001年在熊梅校长的带领下,开始践行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教师将学生评价多元化,十年磨一剑,附小的“学生像”逐渐清晰,他有自信、兴趣广,视野宽、思维活,能力强、素质高,潜力大、后劲足。2014年该校在于伟校长的带领下,东师附小人将传承与创新并举、建设与发展同步,全面践行“率性教育”办学理念,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培养儿童的社会性。正是因为有着科学的教育理念,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该校成长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并且正在向有国际影响的学校行列迈进。

作为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人定胜天范文第2篇

2、人定胜天:人定:指人谋。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3、兼人好胜:兼人:超过别人。非常好胜,总想超过别人;

4、天人胜处: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都处于最好的境遇;

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6、高人胜士:指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

7、人强胜天:人的力量强盛,可以战胜自然;

8、人众胜天:聚集众人的力量,那样就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力量。胜天,不过是一句比喻而已;

人定胜天范文第3篇

在《天论》中,荀子指出,天星坠落、社木鸣叫、日蚀月蚀、风雨不调、怪星常见于天等现象,人们不了解其原因而感到奇怪是正常的,但若畏惧这些现象就大可不必。他解释说:这些现象“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认为最可怕的是“人妖”,即统治者“政令不明、举措不时、本事不理”所造成的灾祸。只要政治清明,人们不迷信,就是有了自然灾害也不会形成太大影响。天地自然的变化都按自己的规律运行,不受人的意志干扰,用荀子的话来说就是“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商周以来的君主,常以君权天授为中心,论证自己权力的合理性,荀子却明确地说,天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圣王、暴君都与天无关。这对于传统的天命观显然是巨大的冲击。

荀子的天论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思想高度,对于它在思想史上的价值的确应当充分肯定,但若硬给它带上一顶“唯物主义”的桂冠,则大可不必。论者一般以为荀子提出了与唯心论的“天人合一”说相对立的“天人相分”理论。其实,“天人相分”说,只是论者对荀子思想的一种理解,荀子自己并没有说过“天人相分”,他只说过“明于天人之分,则谓至人矣”(《荀子·天论》)。荀子所强调的是要弄明白天和人各自的名分。这里的关键在于“天人之分”的“分”,不是作为动词的分别、区分之意,而是作为名词的职分、名分之意。在战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中也有许多作为名词的“分”字之例,如:《孟子·尽心上》谓“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商君书·定分》篇谓“名分已定,贫盗不取”,都是典型的例证。这些文献材料证明,作为名词的“分”字之义在于“职分”和“名分”。郑玄注《礼运》谓“分,犹职也”,是正确的。“分”字的这个意义,有时也被写作“份”,这个意义上的“分”字也应当读为“份”之音。

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路是:天有常规,人有等级,高明的人便会“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荀子所提倡的“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就在于此。荀子所说的“不怨天”的“知命者”就是“明于天人之分”的“至人”,亦即“顺命以慎其独”(《荀子·不苟》)的君子。所谓“明于天人之分”,意即明白天、人两者的名分、职分而不可僭越。当然我们这里不是说这句话完全与天人的区分、划分没有关系,而只是说其主导思路在这里并非是区分天与人的界限。

“天”的名分、地位,亦即“天”的属性如何呢?荀子对此曾经进行过许多分析。战国时期诸子的天论从多种角度进行过探析,或谓天为自然之天;或谓天为神灵之天;或谓其为伦理之天。在荀子的理论体系中,天虽然并没有绝对摒弃自然属性,但“天”的自然属性是湮没在它的神的属性之中的。人们对于高高的天和运行着的日月、星辰等有自然的、直观的印象。荀子正是利用了这种粗糙表象来阐述天的神秘属性。荀子认为

“天”不仅是有目的、有意志的神,而且还有自己的道德属性,“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的道德属性里面,荀子认为最重要的是“诚”,“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荀子·不苟》),天的笃实不欺的品格,是它造就万物的保证。《荀子·天论》从各个方面论证了天的公正无私、毫不偏袒的品格。由于天的公正无私,就使得人们在社会动乱时不会产生对于天的怨恨之言,所谓“知天命者不怨天”(《荣辱》)的道理就在此。荀子指出,天是人世间的统治者的圭臬,说他们应当“居如大神,动如天帝”(《荀子·正论》)。所谓“天帝”本来是人按照世间君主的形象塑造出来的,但荀子却颠倒过来,以为世间的君主乃是“天帝”的影子。

人定胜天范文第4篇

春天

春季,多么温暖的季节啊!一个让万物复苏,大地苏醒的绿色时期,快乐时期。同时,欢乐的春天怎能少了欢乐的游戏呢?在家乡有数不完的小山,山上有数不完的小树,树上有数不完的小鸟。鸟儿在茂密的树林中游戏,小孩们在山上的草坡上打滚。此时,山上成了他们的欢乐天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浸泡在童年那纯洁的水中却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了春与晨的美好的回忆,在时间的流逝中,荡漾在欢乐的时光里。

夏天

夏季,多么炎热的季节啊!一个让万物滋润,天空流汗的灰色时期,欢乐时期。夏日炎日直射整个大地,天空受不了时便流下了大量的汗,灰色的汗水降落在大地上,万物吸收着这上天的眷顾。与此同时,夏日的倾盆大雨也往往使小树斜下了腰,使小花低下了头,使小草弯下了腰。可浸泡在童年圣水的孩子们是不会向大雨折服的。他们在不下雨时在空地上放风筝,在大人们的陪同下去享受河水赐予孤丝丝凉意。他们在下雨时在雨中撑着伞在雨中嬉戏,在自家门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丽的画卷。夏天是植物讨厌而又喜欢的季节,而相对孩子们来说,只要可以游戏,天塌下来都没事一样啊!

秋天

秋季,多么凉爽的季节啊!一个让万物贡献,人们开心的金黄时期,美丽时期。大人们欢欢乐乐地接受秋天给予的恩赐。沉浸在童年无比欢乐气氛中的孩子们并没有感到大人们的忙碌,而是继续他们那无忧无虑的游戏。他们在某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向枫树借下几片枫叶玩;他们在某天在大树下坐在他们自己制作的秋千上荡漾着,他们的笑脸仿佛述写着他们内心那无比快乐的心情。

冬天

冬季,多么寒冷的季节啊!一个让万物披装,大地盖被的雪白时期,可爱时期。而在江南,一到冬天人们往往把它视为第二个秋天,因为冬天时,桔子熟了,人们又到可收获的季节了,人们又都忙着收桔子。而沉浸在欢乐气氛中的孩子们却不会畏惧那冬日的寒冷。他们穿上厚装拿着足球出门去踢。足球,他们冬日游戏的最佳选择。而回来时,他们却一个个都把厚衣脱掉了。他们不怕寒吗?不是,因为他们有童年的欢乐神保护着,因而他们不畏惧冬天。

人定胜天范文第5篇

地震以汶川为中心向全国扩散,地震犹如脱缰之马,洪水野兽.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横行。给举国上下蒙上了一层阴霾.我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战胜地震。虽然有一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团结就可以“人定胜天”。

地震的打击对汶川来说却是致命的。

在5月12日两点三十分左右,大地开始致命的抖动顿时天昏地暗仿佛是世界末日来临。这突如其来的抖动彻底地打破了汶川的宁静。这一天成为汶川人民挥之不去的梦魇。随着一阵地动山摇,汶川也随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中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钢铁“巨人”瞬间轰然倒地变得粉身碎骨,化为尘埃瞬间被夷为平地。多少幸福而美满的家庭也随着这一声“轰然”而变得支离破碎。地震时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废墟所吞没。只剩下残破不堪的城市。短短的几分钟后地震停止了,这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对于汶川人民来说仿佛是过去了一个世纪。这仿佛是一场灭顶之灾。大地只剩下满目疮痍。

劫后余生的人们站在废墟上望着曾经美好的家园。与家人是失散的人不计其数。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亲人还活着,便来不及拭去脸上的泪痕,便以血肉之躯来挖掘被废墟所吞没的亲人,即使是不眠不休,不吃不喝,身上沾满了鲜血,手变得血肉模糊,还是一如既往的挖下去。还有的人为逃避地震不得不背井离乡。

人定胜天范文第6篇

为什么,为什么

在6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认识我

我们为什么要认识

认识后为什么还要分别

我原来喜欢夏天,希望它快点到来

我现在讨厌夏天,希望它永远不要来

因为夏天到来意味我们快要分别

在我最喜欢的季节我要离开我最喜欢的同学

我想回到当初的日字

可现在可能吗?

你真的要离开吗?

我们真的要分别吗?

我~~~~~~

可能是上天注定的

说什么人定胜天

那我的这小小心愿能实现吗?

人定胜天范文第7篇

1、荀子政治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

3、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来源:文章屋网 )

人定胜天范文第8篇

2、花前月下:意思是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3、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4、人定胜天:是指人为的力量,能够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

5、天经地义:经指规范,原则。义指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6、义薄云天:形容某个人非常有情有义,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7、天马行空:意思是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8、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9、后患无穷:指今后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