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爱屋及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爱屋及乌范文第1篇

一、乐说:仿真模仿乐趣多

小学生的年龄多为6~12岁,其思维方式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模仿是该阶段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小学课堂课时短,英语课程安排少,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小学生仅有教师为模仿的语言对象。笔者常常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加入flas、英文电影、MTV等动画资源。利用动画资源中创设的不同生活情景,把抽象枯燥的英语词汇、对话、故事等转换成丰富的视听形象,让学生感知真实的英语情境,鼓励学生运用“TPR”模仿表演动画内容,活跃了英语教学氛围,学生充分调动口、手、眼、耳来参与学习活动以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学生有话可说,自然乐于表现自己。

例如,在复习牛津版小学英语4B Unit 4 Buying fruit这单元时,学生已学习完水果词汇:apples、oranges、bananas、peaches、grapes、 watermelons、pears。笔者在Warming-up这个环节用英文儿歌We Like Fruit导入。将所学水果词汇融入英文儿歌中,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卡通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该歌重复句型:Do you like...? Yes,I like...! Does he like...? Yes, he likes...!句型简单,朗朗上口,待学生熟悉旋律后请部分学生上台扮演各种水果,笔者站在哪种水果后,其他同学就用演唱的方式提示,台上被点到的“水果”就要上前一步模仿动画内人物的动作,比比谁做得好。学生在动画音乐中既复习了词汇,又巩固了句型表达,完成了一次口语训练。欢快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的音乐声中落下帷幕。

二、勤思:小组探究集智慧

头脑风暴法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新课标中的课程设计倡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教学的“主食”之一。笔者在设计课堂任务活动时惯于组织学生通过观看英文动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答案,大胆使用“头脑风暴法”。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比一比哪组同学收集到最多的问题及各种答案,寻求动画内容与课堂教材相关的知识点,让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间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在教授牛津版小学英语5 Unit 4 Halloween这单元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西方关于万圣节的动画广告,让学生在糖果、面具、南瓜灯、奇装异服、咬苹果等特殊情境中领略西方鬼节的氛围,初步了解万圣节的背景知识。后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要求学生组内自由讨论并设计一个方案:过万圣节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能既有过节气氛又节约?有的学生认为可自制南瓜灯,有的学生自制面具、有的学生建议组织咬苹果比赛等。通过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熟悉本单元的词汇,预先理解万圣节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本单元课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好做:开放作业扬个性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知道,教师对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英语动画片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而作业直接服务于课堂教学,是巩固阶段内所学知识的最佳方式,这种趣味性应该延续到作业的布置上。因此,笔者认为开放性的课堂需要匹配开放性的作业,作业的设计应面向全班同学,考虑多层次学生间的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相应的作业,引导学生立足自身学习基础自主选择并主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既展示学生所长又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喜欢上做作业。例如,在教授牛津版小学英语5 Unit 2 A New House这单元时,笔者对家庭作业做如下设计。

爱屋及乌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汉成语 谚语 翻译 漫谈

英语和汉语中的成语、谚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都是语言千锤百炼的精辟,带有浓厚的民族特性,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地域特色、心理状态等,一般都有出处。成语、谚语有些甚至只能意会,很难言传,这就给英汉成语、谚语的翻译制造了相当大的障碍。

有一句英语谚语:“Love me, love my dog”,有专家将之译为“爱屋及乌”,大概意思到了,也不失某种巧妙,但仔细琢磨,其间却大有异趣。这种对译,随便用用无妨,在严谨的场合却要谨慎,特别在教学中若不对此详加辨析,以致学生认为两者可以互为注释,就大大不妥了。

我们不妨分析两者的逻辑含义和文化底蕴。“Love me, love my dog”,其逻辑含义如下:前提:爱一个人就要爱得彻底,连其喜欢的东西也要爱。条件:我爱张三,张三爱狗。结论:我也爱狗。

“爱屋及乌”这句成语出自汉朝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

中国人素来不喜欢乌鸦,认为其乃不详之物,落到谁家屋上,谁家就要倒霉。故很少有人喜欢乌鸦,欲展爱心的你和“爱屋及乌”的屋主想也不例外,这和“love Zhang San”的西方人和“love dog”的西方人可是大大的不同。我们不妨如上也列一个三段论:前提:爱一个人,就要爱和他相关的一切。条件:我爱张三,张三屋上飞来一只乌鸦。结论:我爱那只乌鸦。

不难发现,这两个三段论实在大异其趣。“Zhang San”是真“love dog”,换什么都不行,你看在“Zhang San”的面子上也喜欢上了它,这点颇能让人理解。这就是“写实”,探讨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喜好问题,很符合西方人求实的性格。

但“张三屋上的乌鸦可不同,因为这只不吉祥的乌鸦,张三可能正气得要命,说不定还和妻子吵了一架,弄出了一些家庭纠纷。”张三不喜欢乌鸦,你也不喜欢乌鸦,而你却“及乌”了(真不知道这是爱朋友还是害朋友?)似乎不能理解的关系中却表达出了至情至义含义。这就是“写意”,就是中国人的智慧所在,就像中国画里和“空白”,不着一墨而尽得风流!试想,若用写实方式来表达“爱屋及乌”的含义,不是一本书才写得完?

又如“捷足先登”和“The early bird gets worm”。“捷足先登”出自《史记·淮阴侯传》:“……蒯通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如此一个慷慨激昂,具有浓烈悲剧意味和智辩色彩的故事,岂是童谣“The early bird gets worm”所能解释的?!

又如“班门弄斧”和“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朽木不雕”和“One can 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if a sow?蒺s ear”,可以说文化含量和美学意义都极不对称。

冰心女士曾对成语、谚语的翻译提出质疑和忠告,认为必须考虑不同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绝不能草率为之。

如果你看到这样的译文:约翰恭敬的跪在乔治面前,朗声说道:“祝泰山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又或者在一部美轮美奂的外国名著中读到这样的句子:“简,你既然有钱了,一定不会献身于像我这样瞎了眼的断肠人的。”“我跟你说,先生,我不但有钱,而且还很独立的,我自己可以做主了,我对你的感情是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你会做何感想呢?

再比如英谚“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被译作“说曹操,曹操到”,英谚“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被译作“张飞遇张飞,杀得满天飞”,硬给外国人着上中国古代服饰,读到这些译文,你又做何感想呢?

有一种情况,英汉“对仗”工整,如“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趁热打铁”、“Walls have ears”与“隔墙有耳”、“A snow year, a rich year”和“瑞雪兆丰年”等等,似乎无可挑剔,但仍然留下了彼此具像、僵化的缺陷。这样说可能有点苛求,但站在严格的语言研究的角度,笔者认为应该具有这种永不满足、追求真理的精神。

翻译界泰斗博雷就反对硬译和死译,在《高老头》重译序中,傅雷这样说道:“以效果而论,翻译就好像临画,所求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梁实秋也言:“中国文和外国文是不同的,……翻译之难即在这个地方,假如两种文中的文法和句法完全一样,那么翻译还能成为一件工作吗?”

爱屋及乌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言环境;幽默风趣;教学风格有感于大部分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偏低,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对英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方面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水到渠成,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交流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而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我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易于融入活动,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如:在教My school day(Reading)中,我事先拍下了自己在校一天的录像。首先引导学生猜测What am I doing?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在校工作、生活的一些画面就被逐一点击打开,出现了一个工作的场景及短语。这时,学生纷纷脱口而出:Oh, have classes/do morning exercises/have lunch...接着,我在此设问:What do you often do at school?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在校一天的生活及学习情景,说出have lessons/chat with each other/have a rest...此情此景,使课堂褪去了那份生硬和刻意,讲英语因有了真实的情景而成了自然又顺利的事情。

二、爱屋及乌,打造风趣的教学风格

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必然能够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爱屋及乌,必然能活跃教学气氛,有利于提升课堂效果。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工具,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载体。教师在语言表达中首先要考虑把知识准确地表述清楚,其次是要使语言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能够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还表现在英语讲述得准确,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也准确和清楚,注意和汉语表达的区别。教师还可以将知识编成顺口溜,以方便学生记忆,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此外,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各种类型的比赛,如:朗读赛、故事赛、写作赛等,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

爱屋及乌范文第4篇

动物是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为食物,会并且靠吃东西,由细胞构成,细胞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会动,基质,的一类生命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动物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动物谚语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猪鼻子插葱,装像象。

爱叫的狗不咬人。

打蛇打七寸。

爱屋及乌。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心急马秆迟。

马群奔驰靠头马。

懒羊嫌毛重。

落地凤凰不如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动物谚语2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孤燕不报春。

蜻蜓低飞要下雨。

人对人是狼。人心狠,人吃人。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走马看真珠。

赶鸭子上架

猪鼻子插葱,装相。

牛头不对马嘴。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不能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

恶狗到处碰到木棍。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如平原奔马易放难收。

动物谚语3叫化子无棒受狗欺。

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狼终究是狼,即使它不吃你的狼。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和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想要马儿好又不给马儿吃草。

甘心做绵羊,必然喂豺狼。

披着羊皮的狼。

一燕不成夏。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狗眼看人低

动物谚语4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狗肚子盛不住香油。

爱屋及乌。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狗记路,猫记家。

羊毛出在羊身上。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黄狗坐轿,不识抬举。

狗咬狗,一嘴毛。

狗见骨头亲。

七岁八岁狗也嫌。

动物谚语5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

蚁搬家天将雨。

大水无雷,浸崩屋。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鸡晒翅,天将雨。

蜻蜓飞得低,快快备雨衣。

蝉儿鸣叫,雨季早停止。

母鸡背雏鸡,后天要有雨。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

爱屋及乌范文第5篇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猫也可以看国王。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indeed. 患难识知已。

A good marksman may miss.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A good maxim is never out of season. 至理名言不会过时。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A good winter brings a good summer. 瑞雪兆丰年。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道路通罗马。

Better early than late. 宁早勿晚。

Better late than never. 迟做总比不做好。

Great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It is good to learn at another man’s cost.前车可鉴。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范文第6篇

无法开出花朵~

你说一直把我当朋友,

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却不是你。

我也以为,

我会一直怀念~

怀念时光漂洗过的颜色

怀念褪色的记忆

怀念漂流的朋友。

我也以为

我会一直这样得孤独下去~

然而,

你一直都在我左右

一直都在~

我很喜欢向你倾诉

也喜欢向你抱怨

特别是师夫的坏脾气。

可是,

你总很愿意听。

虽然我们都不喜欢别人的埋怨。

你真的很小孩~

那天,

你说为什么可以叫你xiao xiao

而你却不叫我nan nan?

其实原因很简单,

我喜欢叫你的全名。

呵呵、

小不点啊

你一点都不小

和你走一起时种折磨。

身高差距啊

那灯光下,

一高一矮的影子

真的好好笑~

你喜欢落拓的男生。

“我每天都在数你的笑,

可连你笑,都好落拓……”

你喜欢麦迪

虽然我知道你是爱屋及乌。

嘿嘿、、

你脾气很好,

我很喜欢,真的。

小不点,要加油哦~~

爱屋及乌范文第7篇

晕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人的整体面貌作出判断。

教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被晕轮效应所掩盖,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晕轮效应,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首先,要防止“以貌取人”。应避免晕轮效应对事物的遮掩性和弥散性。教师心目中成绩优秀的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非常多见。如果仅仅因为学生成绩优秀,就认为该学生的品德也是非常优秀的,即使就算他犯了迟到、早退、欺负同学等错误,那也觉得是可以原谅的。这种典型的一美遮百丑的现象,就是晕轮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当然,这种行为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或可能会纵容优秀学生犯下错误。教师要重视晕轮效应的正面启示作用,应重视自己的光环对教育的影响,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使学生信赖自己,崇拜自己。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其次,要淡化“第一印象”。教师要防止把自己的初始感觉强加于人,避免以己度人的“投射效应”。要引导他人理解自己的意向,潜移默化地感应他人。在教学中,晕轮效应影响最多的是年轻教师。他们往往对那些衣着整洁、长相可人、成绩较好的学生留下好的印象,而对那些穿着较为邋遢,甚至长相有明显缺陷的学生产生一种戒备心理。一旦班上有第一个受到批评的学生,又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是一个后进生。因此,以后教师的目光首先就是在寻找这个学生,希望能发现他触犯班规校纪的蛛丝马迹。可当渐渐发现这个学生其实挺可爱的,他遵守纪律,作业完成很好,同学关系融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就会发现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所以,教师必须以一种平静、公平的心态去善待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对那些身体有明显缺陷的学生。

第三,要防止“爱屋及乌”。一个走进晕轮效应迷宫的人,势必会产生偏见。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有的教师老是盯住一些学生的缺点,或对他们的学习习惯、衣着打扮看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一些学生的字写得好,就认为他各方面表现好,如思路清晰、办事果断、工作认真等。教师对学生智力高低的看法很可能受学生本人相貌、举止、家庭背景以及一些无关的事情所影响。这种偏差不仅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而且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晕轮效应的极端化就是推人及物了,从喜爱一个人的某个特征推到喜爱他整个人,又进而从喜爱他这个人泛化到喜爱一切与他有关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爱屋及乌”。 教师应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妄下结论,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当,既要看到学生的缺点,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优生在赞扬声中长大,易滋生骄傲自负、自私自利的坏习气。教师的偏袒、偏爱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教体局)

爱屋及乌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英文化动物词汇比较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081-01

一、中英动物词汇文化主要差异及原因

(一)历史文化不同

历史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累计的,中英的文化的不同常常会影响语言的含义。比如,“dragon”在英语文化里是贬义的,人们常常赋予它野蛮凶残、狰狞恐怖、邪恶不幸的形象。所以,英语国家人民创造了一系列有关于龙的贬义词组。然而,在中华民族的眼里,龙是幸运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像帝王那样权威的人士才能被比喻成“真龙天子”,炎黄子孙将自己比喻成“龙的传人”。汉语里还有大量有关于龙的褒义成语,如“龙马精神”、“画龙点睛”等。

(二)习俗文化不同

中英的习俗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动物词汇不同的含义。拿最常见的动物“狗”而言,在西方,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伙伴,有些人甚至将狗作为终身伴侣。所以,他们有一系列有关于狗的褒义文化,如:“A lucky dog(表示幸运的家伙)”,“love me,love the dog(爱屋及乌)”。然而,在中国文化里,狗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在汉语中以“狗”为喻体的成语和谚语几乎都带有贬义,比如,“丧家之犬”、“走狗”、“狗急跳墙”、“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狐朋狗友”等等。再比如“white elephant”在英语文化里来指华而不实的东西。相传南亚大象很多,但白象却罕见,被视为神物,捕到白象必须进贡给国王。传说国王对某一大臣不满,却又抓不到把柄处置他,就把一头白象赐予他,因为白象胃口大,大臣收了这份礼不敢怠慢最终会倾家荡产。然而在中国文化里,“大象”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

二、中英动物词汇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是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化,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基础上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及含义。在英美文化中,对于某些事情的感悟和认识存在共同点,所以有些动物类词汇也具有相同的含义,因此在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在翻译这类词语的时候,按直接字面理解的意思“对号入座”便能表达相同的含义。例如:

1.The boy runs as fast as a horse. (那个男孩跑得像马一样快) 在英汉文化里,“马”都有跑得快的意思,直译,将男孩比喻成马,自然就联想到了“跑得快”的含义。

2.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骑虎难下。) “虎”在双方文化里都有雄壮威武的意思,并且“骑在虎上”在两国文化里都有相同的意思,表示做事情进行到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又无法中止不能停止,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

3.He that hath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 afraid of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人们都有“被蛇咬”后的共同体验,此句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

(二)意译法

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英语有些词组,成语或习惯用法表面上与汉语是相同的,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不是靠字面意义就能够理解的,所以译者要联想出词汇的含义,将其转换为便于人们理解的准确意思,还应当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例如:

1.You get the lion's share.(你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在这个句子中,我们不能将其直译为“你获得了狮子的分享”,因为这样的翻译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应该对此句进行充分理解,狮子是贪婪的万兽之王,得到狮子的分享,也就是获得了极难得的好处。

2.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 在这里,我们不能将其翻译成“你是一条幸运狗”,由于中英文化差异,这样的翻译听起来略带贬义,原文表达的是“你非常幸运”的意思。

3.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 (昨夜我听见他鼾声如雷)在此句中,用“将猪赶到集市”形容“鼾声之大”,特别确切,但前提是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然后再将其意译出来,而非照搬全文。

(三)借译法

英语和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关于动物的词语,但是有时候,语言所表达的方法不同,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形象需要另一种语言换一种方式表达,这样才能翻译出准确的含义,所以,“借译”是个很重要的方法。例如:

1.You are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害群之马) “black sheep”在中文里指“害群之马”、“不孝子”的意思,并非指“黑山羊”。

2.A 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 英文里有很多用“猫”做比喻的修饰词,这些词的含义有很多,切不可直接翻译,在此句中,形容局促不安、如坐针毡之意,与汉语里的“热锅上的蚂蚁”有异曲同工之妙。

3.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狗在英语国家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好朋友,所以他们将自己与狗作比较,表达了对狗的喜欢,与中文里的“爱屋及乌”类似。

三、结语

翻译是一个有趣又严谨的工作,在各种语言的交流愈加密切的今天,翻译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所以作为译者,我们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微妙差异,并且将翻译准则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当我们进行翻译时才能传递出最准确的思想,让翻译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胡国强.试论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差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06).

[2]赵强.汉英动物词汇象征意义对比[J].湖州师专学报,1998(03).

[3]林明金.简明英汉语言文化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