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国工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国工匠范文第1篇

范三庆,石家庄灵寿县人。现任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郑万高铁第八标段项目经理。1978年3月,19岁的范三庆入伍铁道兵第七师33团,成了一名铁道兵(铁道兵是中国人民原专业技术兵种,于1948年诞生于东北战场。1984年元旦集体转业并于1989年夏改制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这支逐步成长起来的特殊队伍为中国的铁建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84年范三庆进入中国铁建十七局,一干就是33年。

33年间,范三庆的身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测量员、工程师、项目经理……不变的是他始终如一的工作作风。

干出来的世界奇迹

对于京沪高铁,国内外媒体的记者用这样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敬意:京沪高铁,干出来的世界奇迹!

天津静海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县之一,处于天津市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立体交通网络之中,京沪高速铁路贯穿全境。

2008年初,寒风凛冽,大雪封天。十二工区的经理王庆祥、党工委书记周毅力、副经理范三庆带着“先遣部队”悄悄来到这座县城,安营扎寨。.

十二工区承担了天津特大桥15.1公里的施工任务,包括4314根桩基、464个桥墩、两联40+64+40米的连续梁以及两座现浇梁,加上后期增加的桥面系附属工程和无砟轨道工程施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以借鉴。附近的工区已经将桥墩立起来了,十二工区却连一根桩都没有打,三位老兵眼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如何迅速打开局面,打赢京沪高铁的第一仗。

经过调查和研究,工区确定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征拆策略,利用广播、报纸、橱窗、标语等对京沪高铁的建设意义进行了大力宣传,同时沿线走访宣讲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工区红线内的永久用地和红线外的临时用地全部征用完毕,十二工区率先在一标打赢了征地拆迁的漂亮仗。

征地拆迁在一标树立了标杆,接下来如何能在标准高、技术新、要求严的京沪高铁立足、干出成绩,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二大难题。以“洋镐、扒子、小推车”出身的“土八路”要想挖掘工区团队无限的潜力,就必须以学习作为“钥匙”,打开智慧的“金库”。

工区决定将工余时间的学习作为第一要务。一次,范三庆、王庆祥带着几名技术主管到邻近的工区“偷师学艺”,两位老同志爬到20多米高的桥墩上观摩混凝土灌注工艺,令在场的工人敬佩不已,从此打开了工区中人人争相学习的局面。

2010年4月15日,因工作需要,王庆祥和周毅力奔赴了新的战场,范三庆正式接任十二工区的工区经理,这个工区经理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因兄弟单位桥面打磨完成时间晚了整整一个月,十二工区的底座板施工拖至5月26日才真正开始,而铺轨日期已经定死。范三庆带领大家开会研究,最后形成了一套“战术体系”:实干苦干的“土办法”不能丢的同时,还要加上“巧干”,通过建立管理、激励、创新一体的施工模式,把失去的工期抢回来。

京沪高铁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任何细微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范三庆清楚,十二工区的线路跨越多条铁路、公路,地上、地下又管线众多,连续梁和现浇梁结构复杂,安全风险大,桥面施工安全系数低,安全管理难度大。京沪高铁就像是一座精密复杂的仪器,必须要精益求精,务实求细,把每一个“零部件”做好,才能让安全隐患无处可“隐”。

在两个月的昼夜奋战中,范三庆带领职工吃住在工地,累了就在帐篷里歇歇,饿了就啃啃馒头,每天都要在15公里的线路上走好几个来回,磨坏了好几双鞋子,身体也瘦了好几斤,最终抢回了工期。

“没有干过的,只要认真就能干好;干过的,不认真也会干不好。”这是范三庆对高铁施工的认识。

历史证明,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是人类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世界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更是如此。

以信念挑战极限

“剩余工期50天,5月份必须完成90片梁。151片梁6月20日必须完成。差一片罚你5万。”2013年4月26日,杭长二标局指挥长韩贤文对范三庆下了“军令”。

时任杭长客专诸暨梁场经理的范三庆,顿时感到压力像巨石般袭来。但他口中说出的却是,“坚决完成任务!”

当时的诸暨梁场有12套外模、7套内模、2个拌和楼、4台龙门吊,如若满负荷运行,每月能完成75片梁。50天生产151片梁,这对于眼前这个梁场来说简直是“痴心妄想”。

4月26日,范三庆开会回来已经是晚上10点多,跑了一天工地的他来不及休息,立即召集班子成T和部门领导开会。

大家听了“军令状”的内容心里犯起嘀咕:“这个活没法干!”“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急难险重问题前,我们作为领导要冲在前头。”范三庆当晚就制定了领导带班制度,一个星期轮流值班,尤其是夜间施工,必须到现场巡视,负责现场统筹协调。

范三庆看着各部门负责人说,你们都要立下“军令状”,确保在本部门工作中不能出现任何影响制梁的问题。他看着时任物资部部长何太龙问:“你的材料能不能保证齐全?如果缺了怎么办?”何部长斩钉截铁地说:“出一点差错,我的工资全扣掉,现场材料员工资减半。”

拌和站、移梁机、龙门吊是制梁的咽喉,如果卡控机器出问题,就会影响全部工作流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将卡控点进行了安全排查,并将易损零件进行摸底,范三庆亲自找到供应商,协商将易损配件先放在库房里,以便坏了的时候能及时更换。

范三庆每天早、中、晚定时召开关键卡控负责人会议,晚上带着总工耿重阳与工班沟通,协调解决困难。他们认真测算每个工序的卡控时间,每片梁的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初张、吊梁时间都进行了明确记录,确保工序环环相扣。现场技术员和工班24小时施工,每个人大约每天干18小时,最忙时,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

一直到5月6日,范三庆的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工期紧,任务重,他统筹协调,将人力、资源、设备安排得妥妥当当。连从不下工地的财务部人员也被动员出来,配合技术人员进行梁面打磨。办公室的女同志负责喷箱梁上的标识牌,工程部整理资料的女同志到沿线贴标识。

到了晚上,布料机振动棒的轰鸣声是范三庆最好的催眠曲。如果响声不对,或者响声停止,无论多晚,范三庆都会立刻给值班人员打电话询问情况,跑到现场一探究竟。

5月一共下了12场雨,但在大家的意识里,完全没有晴雨之分,只有“白加黑”。5月7日晚上,突下暴雨,绑钢筋工班无法作业。范三庆给物资部何部长下死命令:“马上去买雨衣,保证作业人员人手一件。”何部长看了看表说:“现在已经十点了,平日里这儿的商店下午四点就关店了,况且今天还下了这么大的雨。”“就是下刀子,你也得把雨衣买回来。”范三庆坚定地说。最终何部长只得动用所有关系,在暴雨里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凑齐了330件雨衣,当晚,生产得以按原计划推进。

一天晚上,雨还在下,上夜班负责绑扎钢筋的工班没有出工,范三庆电话打了好几遍,也不见一个人影,他站在雨里等候,总工耿重阳和副书记王仕怀跑到工班住处,一个个挨着敲门叫人,工班负责人看着雨里湿透的项目领导,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叫上工班全天人员在雨中展开了施工。无论雨多大,范三庆和耿重阳从不打伞。“只有以身作则,工班才会出来上班。”范三庆说。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范三庆都是第一个冲上去。一次晚上十点多,提梁机钢丝绳出现了问题,范三庆被沉寂吓醒,披上衣服赶到现场,他爬上提梁机,举着手电筒给工作人员照明,一举就是几个小时,妻子到现场一看这架势吓了一跳,赶忙喊:“老范,那里那么高,你又有高血压,快下来休息会儿。”结果范三庆说:你就“让我在这吧,我只有看着才能安心。”就这样,他站了四个小时,直到故障修好,又在现场协调好工序,确保不耽误下一步施工才放心离开。

这就是杭长诸暨梁场一个月生产出90片梁的“秘方”,这个“秘方”包含着是全体职工的众志成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出了奇迹。

匠心创效传奇

2013年,郑徐高铁线路开工建设。当时,十七局集团三公司郑徐代建项目地处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主要承担商丘特大桥13.5公里线下工程及无砟轨道、郑(州)阜(阳)上行联络线特大桥1.73公里线下工程及有砟轨道的施工任务。项目施工沿线横穿11个村庄,平均每3.4公里就存在跨国道、跨高速、跨县道、跨油库专用线等重难点工程,施工难度和干扰较大。

“必须确保上交公司管理费和利润达标;必须确保职工年收入达到公司要求;必须确保在业主规定工期内保质保量完工。”骨子里从不服输的项目经理范三庆给大家立下了“军令状”。

其实,范三庆不是不明白这个目标意味着什么。多年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对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告诉他,竞争的加剧,僧多粥少、低价中标、微利生存已成为行业常态,而成本管理是事关企业生存的永恒话题,苦练内功、积极探索项目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才是企业能否突破创效瓶颈的关键。

2014年初,三公司对项目进行目标测评,并下达了目标成本任务,而此时项目的施工作业面刚打开,资源配置要求很高,且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给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范三庆想借此堵死“后路”,背水一战。

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成本意识和参与热情,范三庆要求工程、安质、计划、物资、财务等部门制定出详细的考核奖惩办法,让成本管理与每一位职工的职责和薪酬挂钩,一方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成本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针对3266根桩基施工,为确保桩头质量,同时也为了减少材料浪费,项目以管段为考核单元,制定了桩头奖励制度。

对于测量,项目按照墩身个数约定,若未出现任何测量差错予以奖励。针对架梁工期紧的情况,为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安全,范三庆召集项目领导共同研究,决定从2014年10月架梁开始至架梁结束,将梁场全体职工纳入安全生产考核。考核约定从箱梁预制到移梁再到发梁台座处,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的,根据现场实际考核进度予以奖励;若在此过程中出现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取消梁场全体人员当月加班工资和提梁队伍相应补助,并严格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范三庆明白,奖优罚劣带来的有形效益与无形效益,岂能用金钱去衡量。

合理利用外部和现有条件为我所用,是三公司郑徐代建项目优化方案设计的一大创新,也让他们尝到了创新带来的甜头儿。

在跨商周高速公路连续梁施工中,按照原设计方案,高速公路西侧连续梁混凝土供应需要绕行市区,范三庆亲自带队进行现场勘测,发现利用相邻的陇海铁路检查通道 来布设泵管,可直接减少运距24公里,既方便高效,又不会对铁路行车造成影响。

在桥面系施工中,项目充分考虑两座拌合站的地理位置,分别在线路先架区段和谢集拌合站附近,利用连续梁支架拆下的型钢和螺旋钢管搭设两座钢便桥,使得混凝土、遮板栏杆及其他物资能够直接运输到桥面,成功地解决了便道通行常受干扰的问题,节约吊车、泵车费用151万元,并且加快了施工进度。

物资材料成本占据工程总成本的一半以上,是项目突破创效瓶颈的重点领域,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项目最终能否实现盈利。对此,范三庆不敢有丝毫懈怠。在物资管理中,他要求相关人员严把五道关口,堵死效益流失漏洞。

大国工匠范文第2篇

2014年11月初,在历史悠久、奖项含金量高的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一名中国男子一举将三个创新发明项目金奖收入囊中,震惊四座。他就是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全国劳动模范――“金手天焊”高凤林。

高凤林,是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组长。

38岁时,高凤林已经成长为一名年轻的特级技师。因为精湛的焊接技艺,加上善于创新攻关,在亚洲最大火箭全箭振动塔大梁焊接、火箭氢氧发动机大喷管焊接等多次航天产品焊接攻关中,崭露头角,声名远播。

2006年11月底的一个晚上,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秘书来到车间找到高凤林说,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ASM-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在制造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希望高凤林前往解决。经单位同意,高凤林立即动身飞赴项目制造现场。丁肇中这次组织的ASM-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用的是液流氦低温超导电磁装置,美国国家航天局为主执行机构,将用美国最后一班航天飞机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执行探测任务。

在高凤林以前,已经来了国内外两拨“顶尖高手”,但因为工程难度巨大,设计的项目实施方案都没能通过国际联盟总部评审。丁肇中提出请高凤林来,是想看看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高凤林直赴现场,了解设计结构、工艺状态和加工手段。他发现,液流氦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只能使用焊接的方式,但焊接带来的变形目前还无法克服。在论证会上,高凤林一边仔细听取承制方的汇报,了解特殊结构的要求,一边在大脑中调动积累的知识、经验,紧张地思索着。由于既有深厚的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高凤林的方案很快获得了国际联盟部的认可,他本人也被委任以美国宇航局特派专家的身份,督导项目实施。

大国工匠范文第3篇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传承工匠精神演讲稿范文参考,供大家参考!

传承工匠精神演讲稿范文参考一

在座尊敬的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让我在这里就什么是工匠精神发表一些我自己的看法,谢谢大家能够到场听我的演讲!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专利,日本式管理有一个绝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为保证温度,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大需要双手使劲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从前的虾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现在是将虾煮到客人光顾前才取出;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钟,只是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

专注寿司60载,食客们品味的不是寿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不断地重复以期达到新巅峰。

当“工业4.0”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之时,一波接一波学习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热潮不息。有人却想着,有了工业4.0,我是不是就可以偷懒了?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指出,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罗民说。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人称为“航空手艺人”的胡双钱说,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水平,都离不开人这一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即便是制造工艺水平非常发达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当高的人员从事这些手工劳动。

为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认为,机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复运作,但人能够不断实现改造和创新,这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科学家脑中产生想法,工程师图纸施工实现工程化,工匠制造出产品”,三者缺一不可。

传承工匠精神演讲稿范文参考二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传承工匠精神演讲稿范文参考三

纪录片《大国工匠》以热爱职业、敬业奉献为主题,讲述了八位“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给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有錾刻人生、为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

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在这个五光十色、极致物欲横流的当下,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几套房子、几多升迁的诱惑。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所动。因为他们的共同和特殊点,不仅在于技艺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每一个从事五金制造的业者,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大国工匠范文第4篇

学习工匠精神观后感1   内饰件分公司技术部开展观看《大国工匠》主题教育日活动,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宝剑锋从磨砺出。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就中国高铁事业而言,无论是回首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一车间电焊工,高级工人技师,公司首席操作师李万君。李万君对于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是创造历史的基石,是技术革新的先锋。他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工人院士”、“高铁焊接大师”、“大国工匠”。荣誉等身,却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的生产一线。30年的工作生涯中,一个个焊接技术难题在他的焊枪之下得以攻克。李万君与工友们的矢志不渝的坚持与创新,让中国高铁真正实现了“贴地飞行”,并驶向世界。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资料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你我他的职业道德里、情感良心中。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换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学习工匠精神观后感2

  观看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他们来自航天科技、国网电力、国防军工、电子科技、石油钻探、文物修复等多个行业,大国工匠们最年长的86岁,最年轻的29岁。每一位当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都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著名企业家、教育家),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当今社会存在诸多的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坚持“工匠精神”,从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铸造更多的精品。

  作为我们施工企业,更应该有这种“工匠精神”,应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从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力做出的不平凡业绩,为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工匠精神观后感3

  最近,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为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建树的不竭“源泉”。我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希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表现在,既不爱岗,更不敬业。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大国工匠范文第5篇

工匠常怀“传世之心”才能称之为大国工匠,在大国工匠身上必然都会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爱国情怀,正是这种高尚的情怀激励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不懈奋斗。“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都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把个人的人生志愿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一生。“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用汗水报效祖国是我的追求。”神技天焊高凤林始终怀揣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坚守一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突破,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就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第一课、必修课,把爱国主义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引导广大人才把家国共荣辱的价值观镌刻心中,发扬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玉不琢,不成器。”从某种意义来说,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就是国之重器,需要进行一番“精雕细琢”。眼下,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重大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能否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机遇,人才起决定性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必须加快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体系,积极打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工作局面,让技能人才工作出色、人生出彩。注重培养专业精神,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企业学校、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引导各行业各领域技术人才自觉用心钻研技术、追求提高技能。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强一流技工院校建设,深化校企合作,让更多人能够端上“技术碗”,吃上“技术饭”。同时,在惠及“绝大多数”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顶尖少数”,为那些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过硬的技能人才“开小灶”,实行一对一的“师徒制”,让名师带出高徒。

大国工匠范文第6篇

我国广大职工要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以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华章,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

设计院是典型的人才和技术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人才和技术要素的贡献占比高的特点。人才在勘察设计企业中的作用远大于其它行业,人才培养和激励将决定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的形成。工匠精神成为引领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其内涵也延伸至各个领域。设计院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使这种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新时代设计院的工会工作可以从人才培养下功夫、做文章,在培养员工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培育员工的工匠精神,培养其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以工匠精神去打造具有竞争力产品——工程设计图纸和管理服务,提升产品的质量、功能和推动产品的创新,以工匠精神做出打动人心的工程。

1.以工匠精神引领研发与创新

创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对原有工程技术的创新与新技术的应用,将更好地满足项目业主的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为项目业主带来更高的价值。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更要积极吸收前沿技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做出更好的产品,推动企业不断进取。

2.以工匠精神引领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需要质量文化引领与质量管理制度保障,需要进行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以工匠精神引领质量管理,让企业上下形成共同的品质理念,在全员中形成追求极致品质的精神。质量制度要硬性要求,要强化提升产品质量标准,推动质量理念在各个环节的落地。

3.以工匠精神引领品牌建设

大国工匠范文第7篇

成人大都知道这是一点儿也不靠谱的梦想,知道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的道理,所以没人再去做当“网红”的美梦。

孩子则不然,天真幼稚,不谙世事,只看到几个“网红”的风生水起,羡慕之心就油然而起,从此立下“鸿鹄之志”。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绝大多数人还是要靠辛勤劳作才能养家糊口,他们不懂得没有劳动者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人类世界,也不可能有什么“网红”。

但是,孩子的理想是成人赋予的,是社会灌输的。正是我们身边的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地为“网红”张目喝彩,不遗余力地渲染炒作“网红”,才影响到了孩子们的价值选择,使得他们不想奋斗,不愿付出,只希望当“网红”。

这可不是一笑了之的小事,孩子的理想从来都是社会价值的风向标,“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反映的就是有关方面宣传教育的失当,也关系着我们未来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当然,孩子是会成长变化的,儿时的理想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调整,随着教育的加强而得到及时矫正,变得越来越可行,越来越与现实接轨,越来越适应社会。

“网红”大多停留在博人眼球的水平上,一些“网红”为了“吸睛、吸粉、吸金”,于是“炫富、炫身材、爆粗口”,一定程度上因遭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抵制而昙花一现,成为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的一处“风景”。

由“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我倒是想起另一件事。央视为庆祝五一劳动节,推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精心选出了一批给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能工巧匠进行表彰宣传。

有全心全意为消费者做好药的同仁堂首席技师张冬梅,有三代传承、航空发动机装配领域的首席技师李志强,有一干就是38年的顶级书画修复师单嘉玖,有为舰艇和飞机加工特种钢管的镗工师傅戎鹏强,有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的首席钳工胡双钱,有制作北京APEC期间国礼――纯银丝巾果盘的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人们发现,这些大国工匠,之所以走入镜头,是因为他们能蚴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范文第8篇

精益求精,争做职中追梦人

韩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大家好 !

我是来自16计算机2班的韩蕊,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精益求精,争做职中追梦人》。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儿打电话给一位布鲁斯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工?"

布鲁斯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布鲁斯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就做得很好了。"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布鲁斯太太说:"我请的割草工也已做得非常出色,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儿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布鲁斯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样的电话?"

男孩儿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自己要多问自己"我做得怎样,别人满意吗?",这就是一种责任。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优秀和完美,只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才能铸就美丽人生。

看《大国工匠》,让我受益匪浅。大国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不出现一丝漏洞,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

他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工,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者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

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我虽然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接受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不难,但学精不易,专业老师对我也非常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辛苦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种技巧,听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便会非常的开心与自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雕琢的。用时间用心去练习,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

论语有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明确的概括了工匠精神的第一要素。其精髓是耐心专注,精业敬业,用心干活,注重细节,保质保量,勇争第一。

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不弄虚作假,在当今社会心态下,必须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认真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