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胜古迹的对联

名胜古迹的对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第1篇

认识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石柱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始于五代后蜀的孟昶。有一年春节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对联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名词解释

对仗: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的表现力。

平仄: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简单说,汉语拼音的一声和二声为平声,三声和四声为仄声。在对联中,上联和下联的平仄是相反的。

找找生活中的对联

同学们,你们可千万不要小瞧了名胜古迹处的对联。这些对联不仅仅起着简单的装饰作用,背后可是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发掘吧!

对联故事

坐,请坐,请上座;

茶,敬茶,敬香茶。

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大书法家郑板桥曾在镇江读书。一天,郑板桥听说金山寺有书画展,就独自一人去观赏。老方丈见来人衣着简朴,便对他不屑一顾,勉强招呼了一声:“坐。”然后,又吩咐小和尚:“茶。”

过了一会儿,老方丈见郑板桥仔细观赏墙上的字画,意识到他对书画有一定的研究,态度稍微变好了一些,说:“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

方丈得知来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时,惊喜万分,态度马上转变,笑着说:“请上座!”又急忙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郑板桥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方丈离去。老方丈忙请郑板桥题写对联留念。郑板桥淡然一笑,挥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老方丈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旅游与对联

名胜古迹和名人故居中往往都有著名的对联。去过成都浏览过武侯祠的同学,一定会看到这样一副对联:

志在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去过杜甫草堂的同学,会记得这样一副对联: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这两副对联概括地反映了诸葛亮和杜甫的生平,既生动又简练。

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第2篇

甲:没有这么办事的!

乙:讲究说……

甲:这事没完!

乙:……相声啊……

甲:怎么别人行我就不行呢!

乙:……大家都……

甲:这叫欺负人!

乙:我呀……

甲:我找他们……

乙:有完没完啦你?!捣乱啊是怎么着?

甲:您不知道。

乙:什么毛病?

甲:(哭腔)我心里难受哇!

乙:哪儿难受?

甲:这儿(指胸口)。

乙:哦,这位还是心病。

甲:我简直太难受了。

乙:什么事儿啊,说说,想开了点儿。

甲:我简直都要绝望了。

乙:不能这么想。

甲:我非自杀不可!

乙:别价呀。

甲:你别管我。

乙:哪儿能不管哪。

甲:你别理我。

乙:你呀听我劝你啊……

甲:你别劝我。

乙:哪儿能不劝啊?

甲:谁劝我谁不是东西!

乙:这……哎,看见没有,那儿,那儿有那电门,一摸就行。

甲:还活的了啊?

乙:哪儿的事呀你这是。

甲:对不起您,我因为心里难受,出言无状,多有冒犯。

乙:行了行了,别客气了。到底为什么事儿呀,这么要死要活的?

甲:我觉出您倒是个好人。

乙:嗯。

甲:这样吧,今天我把我这一肚子心里话也跟您说说。

乙:哎,这就对了。

甲:打现在起,您就是我“内人”了。

乙:啊?

甲:我呢就跟您说……

乙:行了行了,谁是你媳妇儿呀?

甲:媳妇儿?

乙:不懂别乱说,内人就是妻子。

甲:“内人”就是妻子啊?

乙:啊。

甲:我当这“内人”就是“不是外人”的意思呢。

乙:行了行了行了,到底怎么回事说说吧。

甲:您知道我今年多大岁数了吗?

乙:多大了?

甲:我今年三十一岁了。

乙:哦,三十一了。

甲:三十一了!三十加一呀!三十有一!

乙:怎么了?

甲:到现在我连一回报纸还没登过呢。

乙:哦,就为这个呀?

甲:我心里难过呀。

乙:我告诉你呀,我大爷,今年都六十一了,也报纸一回没上过,按你这逻辑呀,我大爷早该自杀了。

甲:谁跟他似的那么没心没肺的呀。

乙:你才没心没肺呢!

甲:不,我不是那个意思,俗话说得好哇,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啊,报纸上一登,侯跃文,昨天晚上在馄饨侯宴请石富宽,报纸一登,名扬天下呀。

乙:行了行了,你也就是请请我,顶大了我闹碗馄饨喝。

甲:报纸也登不上去,这怎么办呢?怎么名扬天下呀?我得想法儿出名啊!

乙:我告诉你,一个人出名啊,那不是想出来的,你看咱们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那都是献身于革命,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享受了很高的荣誉那是自然的,没有啊出名是想出来的。

甲:哦,那您看像我这样的应该怎么办呢?

乙:你呀,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

甲:做好本职工作?就我这么一小说相声的?

乙:嗯?

甲:到现在我四十二块七毛六,我什么时候名扬天下呀我?

乙:着急。

甲:后来我一想,不行!我写小说。

乙:哦,写书。

甲:写长篇小说,赶明儿我弄个作家当当。

乙:作家。

甲:名扬天下!两年写一部,十年写五部……,不行,时间太长啊。

乙:哦,还急茬儿。

甲:要不我拍电影儿?有时候一部电影我就能名扬天下。

乙:那你就拍电影儿。

甲:我上那电影厂门口儿转悠了一个礼拜,那导演也没叫我。

乙:没人敢用你。

甲:后来连传达室那老头儿都怀疑我了。不行,这怎么办呢?哎,有了!

乙:什么呀?

甲:这回我想起一好办法来。

乙:什么办法呀?

甲:我在全国各地学习演出的时候,我发现有很多名胜古迹,在这名胜古迹里头有很多名人的字画儿。

乙:有。

甲:吸引着中外的游客,有在那儿照相的,有在那儿学习的。哎,我好好练墨笔字。

乙:练墨笔字?

甲:嗳,对了。

乙:三十多了,来得及吗?

甲:来不及架不住咱玩儿命呀,玩儿命练哪!到那书店,有那字帖我买,红模子,颜鲁公、柳公权,买了这么一大摞子,回家练去。哎呀,我练了一个月嘿,“唰唰唰唰”,现在您再看,写出那字来有点儿“阿飞跳舞”那意思。

乙:什么您哪?

甲:“阿飞跳舞”。

乙:我告诉你呀,形容字好呀,那叫“龙飞凤舞”,还“阿飞跳舞”呢。龙飞凤舞!

甲:龙飞凤舞,对,龙飞凤舞,“唰唰唰”,我写字现在就那样了。

乙:哦。

甲:哎呀,那天我在一画报上发现有这么大一张,是王右军的一个书法照片。

乙:哦,那是东晋王羲之的字。

甲:王羲之的字,我得跟他比比。

乙:跟他比?

甲:他有什么了不起的?

乙:怎么比呀?

甲:我也来一张啊。

乙:你也来一张?

甲:嗳,对了,把他那搁旁边,我找了一张纸,我照他那个“唰唰唰唰唰”,我也写完了,找人给我评论评论。

乙:怎么评比?

甲:找我们同院卖冰棍那张奶奶。

乙:好。

甲:“张奶奶,您给我看看这俩,哪个好呀?”要说人张奶奶真负责任,戴上老花镜看了半天……

乙:还真仔细。

甲:(学老太太说话)“嗯,要说好呀,还是你这好呀!”

乙:怎么个好法呢?

甲:“它个儿大呀。”

乙:哦,个儿大呀?

甲:“好,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张奶奶,您太了解我了。”行了,这就是群众的评论哪。

乙:是呀?

甲:我现在超过王羲之去了,我得把我这字儿拿出去露露。

乙:上哪儿露露哇?

甲:上文物商店。我把我平时写的字儿卷了一卷子,胳肢窝一夹,直奔琉璃厂,到了那儿以后,文物商店,“你们这儿谁负责呀?”还别说,当时过来一个人,有四十多岁,“同志,您什么事儿呀?”“那什么,你给我看看这个。”“哦,您等一会儿,……您等一会儿啊。”说着话又叫过两个人来,都是六十多的。

乙:老专家。

甲:“……这字儿是您写的吗?”我说:“那没错儿,全是我写的。”“哎呀,我们这儿实在是不敢收了。”

乙:不敢收?

甲:“这样好不好,您出门儿往东走,第四个门儿,您拿到那儿再看看得了。”“行了,你甭管了。”……一、二、三、四,嗬!这大门脸儿,五间玻璃那么大个儿,上边挂着个大木头牌子,写着三个大字……

乙:荣宝斋!

甲:废品站!

乙:您这字儿呀,也就往那儿送。

甲:这是打击新生事物啊这是!

乙:别扣帽子了。

甲:这几个老头子非要我命不可呀这是。一赌气,把我这卷子纸全给那卖冰棍的了。“去,拿走!”

乙:干嘛呀?

甲:“回家糊窗户去。都是好宣纸。”哎呀,弄得我这心里难受哇。我得找地方散散心。

乙:到哪儿呀?

甲:上北海。

乙:北海?

甲:北海。

乙:北海那儿连废品都不收。

甲:我也不卖呀!在北海里走着走着,我发现前边儿有一个碑,上边儿写着四个大字。

乙:哪四个字?

甲:琼岛春荫。

乙:有,那是乾隆写的。

甲:谁?

乙:乾隆。

甲:哦,老乾哪。

乙:老乾?

甲:啊,我认识。

乙:你认识?死了二百多年你会认识?

甲:我认识他的字啊。

乙:哦。

甲:因为我上哪儿去,差不多各个名胜古迹里都有他的字。

乙:对,乾隆是爱写。

甲:我也来来,我得学学他。

乙:你学他?

甲:嗳,我要好好学他,我要来个“乾隆再世”。

乙:好嘛,你跟乾隆比?乾隆那字现在是古迹。

甲:我写完了,过五百年也是古迹。我也得在那题题字。

乙:题什么字呀?

甲:题一个绝句。

乙:绝句?

甲:琢磨琢磨……,围着五龙亭我绕了四十七个圈儿,抽了三盒烟,喝了七瓶汽水儿。

乙:真下本儿。

甲:最后我想起一句绝的来。

乙:什么呀?

甲:侯跃文……到此一游!

乙:嗬!

甲:怎么样?

乙:还“绝句”哪?

甲:怎么样这句,绝不绝?

乙:还“绝句”哪,告诉您,这词儿啊,一点儿都不新鲜。

甲:怎么啦?

乙:跟你这么说得了,打有喇喇蛄那年哪,就有这句词儿了。

甲:你,你这是嫉妒人!

乙:吗那么不开眼哪?

甲:好嘞,我给它写……刻在哪儿呢?

乙:刻哪儿呢?

甲:我给它刻在五龙亭那柱子上头。

乙:往柱子上刻?

甲:嗳,对了,这显眼哪,外国人跟这儿照相啊。拿出小刀来,“咔咔咔咔咔”,我就给刻上了,“侯跃文到此一游”。我刚刻完,从我背后过来一个人,送给我两个字儿的评语。

乙:什么?

甲:“哼,缺德!”

乙:那是骂你哪!

甲:我倒不在乎。

乙:没皮没脸了。

甲:我一想这个著名的书法家、画家都得有自己的笔名儿、别号呀。

乙:是呀。

甲:我也得有一个呀。当时我冲那位一鞠躬:“好,借您的吉言,我的笔名儿有了。”说着话,“唰唰唰”我就给刻上了。

乙:笔名是?

甲:缺德居士!

乙:嗬,不知害臊啊。

甲:从那起呀,凡是节假日各大公园儿是没有我不去的,现在您可以到各公园儿去看去,哪个公园里都有我这个绝句。“侯跃文到此一游”。

乙:挺好的名胜古迹都让你给破坏了。

甲:嘿呀,为了扬名天下,我得来趟长城啊。

乙:干什么呀?上长城干吗?

甲:要把我的墨宝留在长城之上,岂不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吗?

乙:嗯,可称永垂不朽哇。

甲:我要死呀?到了长城以后,哎呀,当时我这心里太高兴了。

乙:怎么呢?

甲:这儿的景致多美呀!我仔细一看哪,嗬,每块砖上都有我这绝句。

乙:绝句?

甲:嗯,就这么几天的工夫,我这绝句已经满天下都是了。

乙:是呀?

甲:嗯,张三到此一游,李四到此一游,王二麻子到此一游。哎呀,真快呀。

乙:犯罪行为这都是。

甲:好,今天我也再跟这儿写一幅。

乙:写什么,又“到此一游”啊?

甲:老写这哪成啊?这回我好好作一首诗。

乙:哦,作诗。

甲:嗳,对了。

乙:怎么作的呀?

甲:到此~一游,消闷~解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乙:嗐!

甲:好,绝句,绝句,太好了。

乙:就这还“绝句”哪?

甲:绝句,多么形象,多么生动啊。

乙:大水词儿,一点儿都不新鲜。

甲:哎呀,我把它刻在哪儿呢?

乙:写墙上。

甲:写墙上不行啊,你写上呆会儿服务员给你擦了怎么办哪?

乙:那怎么办?

甲:我得刻在城砖上。

乙:往上刻?

甲:嗳,对了,拿出一小刀来,“咔咔咔”我就刻上了,哎呀,要说这城墙上这砖还真硬,累得我出了一身汗。

乙:怎么没把你累死呢。

甲:“远望群山,一锅窝头,缺德居士”。我刚刻完了,后边儿有一人一拍我这肩膀儿,“同志,你就是那个缺德居士啊?”“啊,然也。”

乙:还“然也”哪?

甲:“本人才疏学浅,还请多多指教。”“行了,甭指教了,你先把这表儿填上吧。”

乙:表儿?

甲:我拿过来一看,上边有一行小字。

乙:写的是?

甲:破坏名胜古迹罚款通知单。

乙:得,该!罚多少钱哪?

甲:(哭腔)“罚多少钱哪?”“二百五十元。”

乙:你看看。

甲:(哭腔)“二百五?”

乙:应该。

甲:(哭腔)“这就二百五啊这就?”

乙:对了。

甲:“这样吧,为了照顾你的生活,我们通知你们单位,分十二个月扣除。你先回去吧。”

乙:通情达理。

甲:(哭腔)“二百五。我怎么这么二百五啊我。”

乙:你是够二百五的了。

甲:二百五十块呀,我天天吃烤鸭子一个月也用不了啊。

乙:后悔啦?告诉你,往后啊改改你这臭毛病。

甲:改?

乙:改改!

甲:我改了我怎么名扬天下呀我?我就不改!我这“缺德居士”是二百五十块钱买来的,我改了行吗?

乙:哦,甭改!

甲:我就不改!那回呀,我们上山西大同演出去了。

乙:哦,又“流窜”到大同去了?

甲:什么叫“流窜”哪?

乙:干嘛去了?

甲:上那儿演出、学习。人家安排我们到云冈石窟参观。

乙:石窟,很有名。

甲:这可是个好地方,外宾来得最多了。当时我一进石窟,我这高兴就甭提了,各种各样的佛爷,什么样儿的都有。

乙:佛像很多。

甲:有这样的,有这样的,哎呀,什么样儿的都有。我想法我得在这儿留一首。

乙:又“到此一游”啊?

甲:你干吗老提“到此一游”啊?“一锅窝头”这回我都不写了。

乙:换新的。

甲:好好儿写一首“西江月”。

乙:西江月?

甲:嗳,对了。

乙:怎么写的?

甲:西江月。“云冈石窟~漂亮,佛像刻的~真棒,双手合十~想对象……”

乙:嗯?

甲:“愁得脑门儿~倍儿亮!”

乙:嗐!

甲:好,好,太好了这个,绝句!

乙:这叫什么玩艺儿啊!?

甲:绝句!学问太大了我!

乙:学问还大呢。

甲:多好的“西江月”啊。我把它写在哪儿呢?

乙:写哪儿呀?

甲:最后我发现哪,那老佛爷那脑袋瓜子有这么大个儿,就光它脸蛋子就有这么大地方。

乙:个儿大。

甲:我把我这“诗”就刻它脸蛋子上头。

乙:啊?刻脸蛋子上头?

甲:那当然是了,你想啊,那外国人照相的时候都照那脸哪。

乙:是啊。

甲:哎呀,他一照那脸,把我这“诗”那不就带到外国去了吗?外国人一说(学外国人腔调):“这就是中国的著名书法家侯跃文先生的墨迹。”

乙:什么味儿呀。

甲:“他叫缺德居士,大家看吧,多缺德呀!”

乙:嗯,满处给你散德行去。

甲:给我带到外国去了。我得刻它这个脸蛋子上头……,我怎么上去呢?

乙:就是呀。

甲:踩人老佛爷脚丫子,蹬着它膝盖,蹬着胳膊肘儿,我往上一蹦,正好儿站在老佛爷的手心儿里头,掏出刀子来一抬手,正好够着老佛爷那腮帮子,“咔咔咔咔”,“双手合十想对象,愁得脑门儿倍儿亮,缺德居士”,哎呀,多好这个,啊?眼看我就要名扬天下啦~!哎,哎呀!我一蹦可不要紧。

乙:怎么了?

甲:就听“喀嚓”一声,我从老佛爷那手上掉下来了。

乙:怎么掉下来了?

甲:我把老佛爷那手踩掉了。

乙:哟,你看看。

甲:吓得我是撒腿就跑啊。

乙:你跑什么呀?

甲:哎呀,不行啊,我在砖头上刻还罚我二百五呢,我把老佛爷手都踩掉了,还不得罚我一万六啊?

乙:哦,跑啦?

甲:跑!

乙:跑啊,给你来个全国通报,看你往哪儿跑!

甲:哎呀,跑到一没人地方我这个后怕呀,敢情这名扬天下得冒这么大风险哪!

乙:你别不知害臊了。

甲:哼,你甭现在挤兑我,早晚有一天你们得拿汽车接我给你们写字去!

乙:谁拿车接你呀?

甲:谁拿车接我?上回人家就接我了。

乙:哪儿呀?

甲:武侯祠!

乙:哦,又上成都了?

甲:嗳,对了,我们上那儿学习去了。我上武侯祠参观去。

乙:武侯祠。

甲:当时我进门儿一看,嗬,这地方真好!知道武侯祠是干什么的吗?

乙:知道啊,纪念诸葛亮的。

甲:纪念诸葛亮的。等我死了以后要是能给我修一小庙儿,我也就闭眼了。

乙:你呀,闭不了眼了。

甲:我一看那里有很多对联,名人的对联哪。

乙:是有。

甲:我得在这儿留下点儿。

乙:又是什么这回?

甲:我得写副对联。

乙:写副对联儿?

甲:对。

乙:哦,买宣纸去吧赶紧。

甲:我这么大书法家自个儿买宣纸呀?

乙:那你怎么办呀?

甲:找他们那个管理处,跟他们“谈判”。

乙:哦,谈判?

甲:“你们这管理处谁负责呀?”打里边儿出来一人,(四川方言)“干啥子?”

乙:哦,这是四川同志。

甲:“我是北方的书法家侯跃文哪,今天我打算给你们这儿写一副对联。”“号,要得,你等一哈子。”

乙:等一下。

甲:进去了,给我拿出这么一张纸来,“哎,同志,把你对联的内容写下来哈。”“哦,你甭管了。”拿着这张纸,我仔细一琢磨,我想起一副对联儿来。

乙:上联儿是?

甲:诸葛亮能耐~真不小!

乙:嗬,又一句大水词儿。

甲:什么叫大水词儿呀?实事求是呀!诸葛亮能耐不小,一个人坐在城楼儿上吓跑了多少人哪,啊,借东风、借雕翎,多棒啊。“诸葛亮能耐真不小……”

乙:下联儿?

甲:八个字。七个字的对联儿最好写,八个字太难写了。

乙:下联儿?

甲:也就是我别人根本不行。

乙:下联儿?

甲:“胆大心细~遇事不慌!”

乙:嗯?

甲:多好。

乙:诸葛亮变阿庆嫂啦?

甲:“唰唰唰”写完,“拿走!”(端详……)(四川方言)“诸葛亮能耐真不小,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忍笑)

乙:把人家都气乐了。

甲:“缺德居士……嗯?”

乙:怎么了?

甲:“哎呀,你就是缺德居士呀?”“啊,然也。”

乙:又“然也”。

甲:“号,等一哈子,我打一个电话跟我们局领导联系一下。”

乙:局领导?

甲:“好,去吧。”

乙:哪个局呀?

甲:错不了,文物管理局!他得请咱们上那儿写字儿去。没有一会儿的工夫,开来一辆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两个人,过来“啪”一下就把我给“搀”住了。

乙:搀你干吗呀?

甲:咱们懂啊,这是尊敬咱们。

乙:哦,尊重您?

甲:“搀吧,搀吧,随便儿搀。”当时给我搀到门口儿,一个人负责在这儿搀着我,那个人过去一开车门,把手往门儿上一搁。

乙:这怎么意思?

甲:这咱们懂,接总统的时候都这样。

乙:是呀?怕你撞头吧?

甲:哎呀,当时我往车里一坐,我心里这美呀!

乙:美!

甲:这回总算有人拿汽车接我了。这小车儿开得真快,“唰~”开到一大楼门口儿,我下车一看,门口儿挂着一木牌子,上边儿写着五个大字……

乙:文物管理局!

甲:成都公安局!

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第3篇

一、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文学形式剖析

楹联是最具中国特色文化园中的一支奇葩,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加之与书法的美妙结合,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艺术独创。

1.楹联的文学知识

楹联亦称对联、对子,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我国现存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题在桃符板上,置于寝门左右。由此可见楹联习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意义。楹联的内容、领词、断句、书写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区,对联是最常见也是极富导游意味的点景艺术。

2.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文学形式的缺陷

按照中国楹联学会制定创作对联的六条基本规则,花果山风景区大门的楹联则错误百出,如上联“此山半步”与下联“小说所言”的词性、结构均不一致;上下联之间,对应的音节平仄不相对;上下联语意不相关,称作“对开”,是对联中一忌。

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书写格式也存在着明显纰漏。楹联的书写应竖写,不用标点符号,上联在右,从右至左写;下联在左,从左至右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而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书写格式则是山寨版的龙门写法,不仔细看真的很像,仔细一看让人哭笑不得。

二、花果山风景区大门楹联的内容剖析

1.上联“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们把花果山与《西游记》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这句话未免说的太大了。什么叫西游记?显而易见是向西这个方位游的记录,全书故事主体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向西取经,降伏妖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西天取回真经。而不是“未出此山半步”一直停留在花果山上绕圈子,只有离开花果山往西前行,才能发生那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取经故事,因此,说《西游记》处处离不开花果山实属牵强。

也许有人提出那是因为吴承恩以花果山为蓝本,来到花果山,把所见所想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述,写出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因此赞叹“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但是如果您稍微了解《西游记》,便会知道这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例如,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如《酉阳杂俎》《百怪录》之类的小说野史,为他创作《西游记》奠定基础。再如,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从《大唐西域记》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僧取经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为《西游记》提供创作背景。吴承恩创作出令中华民族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是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完成的,并不是“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

2.下联“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

上联错误百出让人贻笑大方,下联更是不应该出现在景区大门上。

“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这句话本身,无论是形式或内容皆无错误,意思是历史上唐玄奘从西天取回的经书三藏(法一藏、论一藏、经一藏)传入我国,并非像《西游记》这部小说里描述的那样。联语是由镇江金山寺首座和尚梦初为花果山海宁禅寺撰写的,挂在海宁禅寺的山门上。高僧题写的的联语是站在佛教徒的角度上,澄清《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一些说法。

联语出现在寺庙门前无可厚非,且相得益彰,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增加游兴,给海宁禅寺画龙点睛。但出现在花果山风景区的大门上,则让人不可思议,瞠目结舌。大家都知道花果山以“神奇浪漫”为最大特色,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使花果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是花果山经营旅游业的最大亮点。游客朋友们为了体验《西游记》描述的仙境,不远千里来到这个神话世界,刚到门口还没进门,就迎面被泼上一头冷水,满怀憧憬的游兴大打折扣,真是大煞风景。即使接下来行程中所欣赏到的与《西游记》有关的景点让人惊叹不已,但一想到大门口的“并非小说所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三、如何更改楹联的提议

一副楹联立意再好,但与对联的写作基本规则相悖离,又出现那么多纰漏,便再也无法算是一副上好的佳联。既然美人的脸出了问题,“修脸”势在必行,如何修、如何改,这个问题发人深思。

1.全国范围广泛征联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其灰头土脸地更换楹联,不如由花果山风景区管委会大张旗鼓的面向全国广泛征联,借着全球信息国际化的东风,在征联的过程中无形地为花果山做宣传,这样既免费做广告,又能征联,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征联也给人们提供参与国家级重点景区建设的机会,这种主人翁的光荣使命感,激励人们尽心尽责地为花果山风景区的大门楹联出谋划策,同时也能让大众感受到景区管理的民主,对花果山景区增添一份好感。

广而集之的楹联再从中选优,取前列进行一次网络投票活动,再次产生广告联带效应。把决定权交给老百姓,那么最终确定下来的楹联必是人们的心声,届时花果山不再只是孙大圣的老家,更是全国人民的家!

2.书法艺术表现楹联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韵味无穷,连云港市虽然只是中小城市,但卧虎藏龙,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并且早已成立市诗词楹联协会和书法协会。相信只要有需要,这些民间书法家必会竭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由家乡人民书法艺术表现出的楹联将成为花果山景区一大新亮点。

当然,上述对花果山风景区的大门楹联的剖析与修改意见,仅是笔者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其缺陷和不足在所难免。但我相信,在众多热爱旅游事业、热衷于家乡旅游建设的朋友们共同努力下,我们家乡的花果山必会被建设得愈来愈美,以更佳姿态,迎接享受幸福生活的四方宾客。

参考文献:

[1]陈凤桐.从两副对联说起.连云港日报,2009.

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第4篇

凡游过孔子故居的人,大都看到孔府大门上楹联中的两个错字。这幅悬挂在两旁明柱上蓝底金字的对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但是上联中的“富”字上面缺了一点,下联中的“章”字下部的“早”字的一竖直通到上部“立”字。这少一点不是因风雨磨蚀,多一点也不是工匠的疏忽,而是孔府家属的特意安排:以缺笔伸画(伸展笔画)寄寓孔氏家族,“富贵无顶,文章通天”之意。对联是由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撰拟并由著名书法家誊写的。联语气魄恢弘,笔法遒劲严谨,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传说日军侵占东北时,为了玩弄不识几个字的,请他题字。挥笔写了一个很大的“虎”字,落款“手黑”。这时,秘书在旁提醒道:“大帅,墨字鲜明少了个‘土’”,说:“我知道,这叫做对日本人寸土不让!”故误中显真意。

1987年,我国足坛名将柳海光头顶一球入网。为我过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立了大功。他的未婚妻写信祝贺,其中有一句“表示忠心感谢”,这里故意把“衷”写成别字“忠”,除了对他的感谢之外,还含蓄地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故误之中表真情,极富情趣。

在我国一些名胜古迹的墨宝中,也有一些明显的错字,这些错字都寄寓着深刻的用意。

扬州平山堂里,悬挂着一块清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追怀欧阳修而题的“风流宛在”的横匾。这块横匾中“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让人领悟到欧阳公风流仍在,一点也没有让时光流走。

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景名碑上,“鱼”字底部的四点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港观鱼”四字是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崇尚“好生之德“。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鱼遇水而生,遇火而死,便将碑文中“鱼”字下面的四点改成三点,意在鱼儿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中,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

杭州西子湖的岳飞墓前,一堵洁白的墙壁上题写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引人注目。但是,那个繁体“国”字却少了一点。传说北宋末年,岳飞的母亲看到国家沦亡,皇帝被俘,心情无比悲痛。为了激励儿子抗金救国,报仇雪耻,便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岳母将“国”字少刻一点,取国一日不可无君之意,借此激励岳飞救国。后人为岳庙题字时,特意将“国”字少写一点,正式沿袭这一历史传说。

筋急转弯答案

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第5篇

“峨眉天下秀”,不能不使人向而往之。从市区到山麓,汽车一晃而过。从报国寺开始进山,虽是黎明前,天空依然黑暗,茫茫夜色中,汽车在柏油路面上快速地行驶着。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个小时过去了,汽车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路曼曼其修远兮”。时空使人突发奇想:这柏油路如变成羊肠小道,甚至荆棘丛生根本就没有路呢?如果没有面包,没有矿泉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仅凭两条腿跋涉,后有追兵,前途又莫测,那么,峨眉还会“天下秀”吗?

翻翻有关介绍峨眉山的资料,从报国寺到金顶100余华里。秦汉时期,有方士在山上隐居,汉末三国之际,道教开始在此传教,佛教到了两晋时期才在峨眉山修建寺院。“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李白《登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据有人统计,李白“在传世的千篇诗文中,笔触到峨眉的有二十余首”(田家乐《峨眉山文史·李白诗文中的峨眉山》)。所以,真正把峨眉山“炒作”起来的,应是到了唐代的李白。从秦始皇到清朝灭亡,2000多年的历史,有一大半的时间为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百姓苦,“合”百姓苦。为了这“分”和“合”,一夜之间,项羽把20多万投降的秦兵全部活活埋在大坑里。为了这“分”和“合”,董卓从洛阳向长安迁移的时候,放起一把大火,洛阳周围200多里以内,旷无人烟,原来人口集中的黄河流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因而,那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由于短暂才显得宝贵,“开元盛世”又可遇而不可求,并为史家所津津乐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500余年,百姓之苦,可想而知。由此看来,最早进入峨眉山的可能是不愿服役或者是被统治阶级抓捕的什么人。即便是方士吧,这些方士也一定不会有今天佛教所谓“净土”的概念。对他们来讲,这“净土”是安静的土地,是躲避灾难、保全生命的土地。不然,谁又愿意住进这深山老林、过着压抑、孤独、非正常人的畸形生活呢?!

许多有名的大山,生存环境恶劣,且不是险,就是远。“惹不起,躲得起”,反映了居住者的辛酸和无可奈何。透过这些名胜古迹,折射出的却是我们的祖先艰难生存的历史轨迹。

乐山凌云禅院有副对联,其下联为“神州惊巨变众志成城惟信多难可兴邦”。对时间老人来说,神州巨变,60年只是极其短暂的一瞬;对一代人来讲,60年前的历史,也许是刻骨铭心的,恍若昨天,还历历在目。邦者,国也。现在的邦是从“多难”中兴起来的,今后这个邦还将继续无休止地兴下去,但靠的就不再是“多难”的“轮回”。中国已跳出了噩梦般的怪圈,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当今人民的幸运。

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第6篇

我们的祖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共有56个民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青藏高原是海拔最高的高原,喜马拉雅山系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系,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其中煤、锡、铁、金、银、铜、石油等储量居世界重要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棉花、油料、糖料、麻、烟草为五大经济作物。农村正从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工、商综合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变,许多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旅游业务发展迅速。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龙这一虚幻的神物,盘旋人们心中已有几千年之久。中国龙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特征的神兽,并赋予它翻云赋雨,兴风作浪的神力,这就是龙。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去了,好心的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突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瞧,这就是我的祖国——中国,一个令人骄傲的国度。

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第7篇

2008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有相当多的都考查到了对联。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学形式之一,能够检测出一个人某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

中考对联题的考查不外乎以下六种形式:拟对下联式、续写后半式、特定内容式、名句默写式、创写横批式、选择填空式。

拟对下联式。对联一般都是上下两句,构成一对。而出题者往往要求根据上句,写出下旬。这一种形式的对联考查题是比较多的。

续写后半式。就是上联写一半,下联也写出一半。要我们将上下联的另一半写出来,完成整副对子,构成一联。

特定内容式。大多数是给出某篇课文的特定内容,要求把上联或下联写完整。当然,有时除了课文内容,也会规定其他特定的内容。

名句默写式。名句里边,有很多对得工整的句子,命题者也往往要求我们默写出含有某种意思的句子,这其实也就是名句默写。

创写横批式。对联基本上都有横批,只是我们平时不太看重,一般都略去罢了。拟写横批,也是一种能力考查。

选择填空式。这一类型,往往提供较多句子,要求在其中选择一句或两句来对。选择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中考真题]

1 (2008年湖南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

完成下面综合性学习题。

2008年6月3日,奥运圣火传递到湖湘大地,你所在班级举办“传圣火,迎奥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递圣火,湖湘大地_________

迎奥运,华夏子孙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上联也有一部分,下联也有一部分,要求按照各自的已有文字。接续空缺文字。接续时一定要考虑到整体意思。把整体意思补充完整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热浪滚滚喜气洋洋

2 (2008年湖北恩施市中考语文试题)

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或当今时代楷模,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已明确要求联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上联又明确说了欧阳修,那下联用范仲淹来对,这是一定要想到的。

[参考答案]范仲淹和万民共忧

3 (2008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文文意完成对联: 上联:调查研究得灼见 下联:_________ [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同学们是非常熟悉的,其上联是总结课文内容的,下联同样要联系课文内容而写。

[参考答案]以小见大出真知

4 (2008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对联名句填空。

(1)古诗中有很多写到传统节日的佳句,请写出其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_。

(2)大海的浩瀚无边,曾经引起我国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留下无数优美的诗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联有关大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目实际上就相当于默写名句,当然,还要考虑其特定的含义内容。如上面第一问要是写传统节日的,第二问要是描写大海的等等。

[参考答案](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 (2008年山东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

四川汶川用爱心捐款重建的一所学校今天正式开学。学校门口悬挂着一条横幅。请你根据上句续写下旬,续写的句子要包含“希望”一词,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_________。

[解析]对这个句子时,我们可以拆开来对。如“地震”是名词,我们可以对“爱心”“关怀”“呵护”等等;“摧毁”是动词。我们可以对“放飞”“支撑”“生发”等等。其余依此类推即可,最后将所对连起来,就是很好的对句了。

[参考答案]示例:爱心放飞着不屈的希望

6 (2008年山东烟台市中考语文试题)

根据课内外名著的导读,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

下联:_________

[解析]对此对竹时候,要注意两点:①须是名著(或名篇),②符合“对仗”要求(可“宽对”)。

[参考答案]示例:①《三国演义》颂英雄豪杰②《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③《聊斋志异》刻鬼妖贪虐(记奇谈异闻)④《骆驼祥子》绘车夫辛酸⑤《爱的教育》录师长教子(述男孩成长)……

7 (2008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

赏对联,填横批。

园内展出了众多奥运对联,下面是其中几位同学编拟的对联,请仿照示例,帮他们分别写出横批。

示例:

上联:养精蓄锐,备战零八奥运

下联:一飞冲天,赛场扬我国威

横批:雄震国威

①上联:申奥运,盼奥运,个个齐心

下联:迎奥运,看奥运,人人皆喜

横批:_________

②上联:祝北京奥运会举办圆满

下联:愿中华健儿们摘金顺利

横批:_________

[解析]横批一般是写四个字,可以是上联的总结,也可以是下联的总结。还可以是上下联的整体总结。

[参考答案]①中奥成功②爱我中华

8 (2008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基本特征。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请运用下列词语组合对联,以庆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彩虹跨海 一体运作

两岸连接 巨龙卧波

上联:_________,杭州湾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长三角_________。

②请试着修改某些字词,使这副对联更有气势,更见风采。

[解析]这副对子,要求写出一头一尾。中间已经明确,而且一头一尾,也只是选择已给的词语填进去即可,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参考答案]①巨龙卧波,杭州湾两岸连接;彩虹跨海,长三角一体运作。(其中“巨龙卧波”和“彩虹跨海”可以互换位置)②可将“彩虹”改为“飞虹”,“连接”改为“贯通”。

9 (2008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写春联]下面是一副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子夜鼠欢爆竹乐

下联:门庭燕舞笑声___

[解析]这个题目也容易做。根据上联的“乐”字,下联应选择一个带欢情的字,那只能选“喧”字,因为“嚣”含贬义,明显不合。“响”字则不带感情。

[参考答案]喧。

10 (2008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请你为长沙的名胜古迹选择合适的对联,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温馨提示]麓山寺,位于岳麓山,是佛教人湘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号称千年学府。天心阁,位于城南,今天心公园内,是旧长沙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杜甫江阁,位于湘江边,为纪念杜甫晚年漂泊湘江而建。

A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B 四面云山皆人眼 万家灯火最关心

C 江流楚韵 阁驻唐风

D 汉魏最初名胜 湖湘第一道场

①岳麓书院( )②天心阁( )

③麓山寺( ) ④杜甫江阁( )

[解析]解答这个题目,一定要看提示,在提示里又要抓住关键字来选择。如“岳麓书院”介绍时说其是“千年学府”,因此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对子来解说比较恰当。其余依次娄推即可。

[参考答案]①A②B③D④C

[备考指导]

对对子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拆合法,即把句子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再组合成一句。如“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扫”为动词,可以对“除、革、扬、去、建、展、破、树、立、起、乘、积”等等;“千年”为数量词,可以对“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两辈、五暑、亿回”等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新风、恶俗、丑行、怪癖、陋风”等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

再如,“祖国――江山――好”,可以对:“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人民――生活――美”、“社稷――日月――新”、“乾坤――日月――新”、“黎民――心情――爽”、“大地――气象――新”、“百姓――喜事――多”等等。

当然,“拆合法”是做题时具体使用的方法,平时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就是一种对对子的练习。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

二、多关注一些佳联、妙对。如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

名胜古迹的对联范文第8篇

宣传标语:游览青山绿水开阔眼界胜读万卷书,示例一:探寻名胜古迹累积知识须(“需、要、应、当”等)行万里路。示例二:体验民风民俗增长才干须(“需、要、应、当”等)行万里路。。

【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班主任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开动脑筋再设计一种。

活动一:探访名胜古迹

活动二:寻找最美家庭

活动三:示例一:品尝风味美食__示例二:搜集民间故事

【明辨节日】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在访民风民俗间隙,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学习委员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节令的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破解密码】活动归途中传来消息,今年襄阳有四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引发了人们热议:“最美家庭”“美”在何处?请认真探究以下两则材料,破解“美”的“密码”。

材料一:王华革,襄阳退休教师,一个重度智障儿的母亲,她与爱人用浓浓的父母亲情为孩子撑起了爱的天空,将孩子培养成“全国优秀特奥运动员”,并用大爱积极帮助周围的智障残疾人走上“特奥”之路,圆特殊家庭的幸福梦。今年,王华革家庭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

材料二:沈建军,枣阳人,20多年来,他和妻一方面背着两个重度肢体残疾的儿子踏遍大半个中国,倾其所有为孩子求医问药;另一方面经常鼓励两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在父母的激励下,沈小勇兄弟为社会各界创作了四五百首歌曲,还经常通过网络现身说教,鼓励像他们一样的残疾人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年,沈建军家庭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美”在:示例:关爱家人,奉献社会。

6.(2016·海南)希望中学于7月1日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帮扶快讯 栏目二:示例:帮扶故事

栏目三:活动剪影__成果展示 栏目四:前景展望

(2)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共三百本。小明代学生会写了一张收条,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收条

今收到希望中学捐赠的经典文学名著、科普类书籍。

此据

2016年7月1日

经手人:小明①内容上:在“科普类书籍”后加上“共三百本”。

②格式上:署名和日期位置对调。

7.(2016·上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欢欢带着来自四川友好学校的小伙伴乐乐在上海游览观光,体验上海的地域文化。

她们来到了一条石库门弄堂口。

乐乐(指着门楣):欢欢,这“步高里”什么意思?

欢欢:这是我们上海石库门弄堂的名字,比如,长寿里、富乐里、人和里等,顾名思义,这些名字无不寄托着上海市民________的期望。

她们来到了市中心。

乐乐:欢欢,我发现这里的马路名是我国的某些省份名或城市名,比如南京路、北京路、西藏路、福建路,还有以我的故乡四川命名的呢!

欢欢:________

乐乐:我还想请教你,你的学校在静安区,这名字有来由吗?

欢欢:有的。我们静安因建于三国时期的静安古寺而得名;黄浦、浦东因________而得名;奉贤、闵行是因________而得名……

欢欢边说边打开手机给乐乐看。(见上图)

乐乐:噢,原来上海的行政区名确实是有说法的。这些名字里还藏着文化密码呢,上海真是一座有意思的城市啊!

(1)联系语境,填入恰当的内容。

这些名字无不寄托着上海市民对幸福(和美、美好)生活的期望。

(2)下列符合欢欢在对话语境下表达的一项是( A )

A.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这些马路命名的特点。

B.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上海马路命名的特点。

C.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这些马路命名的奥秘。

D.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上海马路命名的奥秘。

(3)概括材料,完成填空。

例:静安是因历史建筑而得名

①黄浦、浦东是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②奉贤、闵行是因名人掌故(名人故事)而得名

8.(2016·温州)“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为你读诗”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任务一】“我要读诗”

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为亲友(或自己)读一首诗。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同意你的请求。

示例:XX主编,您好!我是一个九年级学生,即将离开我的母校,离开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很舍不得。“为你读诗”是一个能很好表达情感的网络平台,我想借助平台读一首诗,让他们听到我的声音,表达我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同学的爱,也给自己留一个纪念。希望您能同意我的请求。

【任务二】“邀Ta读诗”

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听到知名音乐人周杰伦读诗。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请他向周杰伦发出邀请。

要求:①目的明确,理由合理,表达得体;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示例:XX主编,您好!我是一个九年级学生,“为你读诗”给我带来了轻松和快乐。我和我的同学都是周杰伦的忠实粉丝,想在平台上听到周杰伦的声音。他的歌词常化用古典诗词,如果让他自己朗读,一定很有味道。相信周杰伦读诗会让更多青年人走近诗歌。希望您能满足我的愿望,邀请他来为大家读诗。

9.(2016·咸宁)希望中学正在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综合性学习活动。材料组已收集了一些材料,请你阅读这些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诈骗分子用网络虚拟电话冒充公安局的电话,打给退休在家的张女士,自称是某公安局的警官。诈骗分子称张女士通过查询得知,某公安局的电话与来电号码是一致的。惊恐之下,张女士将十几万元打入了对方提供的账户。等她意识到被骗时,痛悔不已。反诈骗专家说,公安机关执法期间要向老百姓了解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不会打电话要求你往银行账户存钱。近年来,这类案件令群众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元,许多受害者除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外,还承受着心理的痛苦。

材料二:电信诈骗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受害者对这类案件了解不多,缺少警惕,容易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甚至向陌生人的账户存钱。有些受害者接到这类电话,思想就被骗子控制了,不能及时询问亲友,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

(1)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电信诈骗让群众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痛苦。

(2)为了预防电信诈骗、增加对这类诈骗的了解,宣传组编写了一个知识卡片,请你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将其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清楚。)

预防电信诈骗小知识

①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

②接到不明电话要询问亲友或及时报警。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不要透露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能向陌生账户存钱;要警惕自称是公安局打来的电话;公安机关不会电话要求群众往银行账户存钱;多学习防骗知识,增强防骗意识。

(3)为了增强大家的防诈骗意识,请你编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要求:表意清楚,语言精练,运用修辞手法。

10.(2016·呼和浩特)综合性学习。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 C )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活动二:学对联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