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绝招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单元开发;教师成长;教学方式
2014年10月,长春市18所学校联合启动了“核心素养发展与个性化教学综合改革行动研究”市级课题研究。此课题一方面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课程资源整合是重要方面,课堂是主阵地。作为18所学校的龙头学校――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正着力进行单元开发:撰写单元开发方案,上单元开发试验课。在两年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见证了教师的成长。
一、撰写单元开发方案使教师成为教材的建设者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成为教材的建设者。新课改进行了十几年,但此话一直是挂在我校教师口中的理念,如今我们找到了很好的渠道――教师共同进行单元开发,在做中学。
教材是由每个教材单元构成的,教材单元体现了知识逻辑结构。个性化教学需要将“同质化教材”转化为“个性化学材”,优化教材单元是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创新点。通过两年的大单元开发,我校试验教师已实现了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我们撰写的“卧开发方案”包括七部分内容:单元名称、单元概况与研究问题、单元目标与评价标准、单元内容优化与缘由、单元指导计划与目标、课堂教学指导建议和单元评价方法、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此内容的思考与撰写过程完成了“同质化教材”向“个性化学材”的转变,在此转变中教师成为十足的教材设计者。
(一)在撰写“单元概况”中把握教材整体脉络
在撰写单元概况时,我们结合“教参”中的教学指导建议和(2011版)《课标》把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即把本单元落实的知识点包括教材整体脉络交代清楚,同时讲清单元中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提升了读课标、读教材、读单元、读学生的能力,为教师发现教材内容编排的思维内核及内含育人价值奠定了基础。
(二)在思考单元研究问题中确立了个性化学材的基本框架
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思考如何确定本单元核心素养目标,单元内容怎样进行调适优化,个性化教学如何做到有效实施,单元评价方法怎样确定等等。每个单元我们基本上都要思考这些共性的研究问题。这种问题意识是我们做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我们创造个性化学材的基本框架。
(三)在确定“单元目标与评价标准”时学会了对教材的整体开发和结构加工
在确定“单元目标与评价标准”时,我们采用了3×3表格模式,纵向依据《课标》中三维目标加以阐述。横向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本,从人与工具(个人修养)、人与自己(自主发展)、人与社会(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进行目标制定,以人教版语文学科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例,我们在单元开发时所建构的单元核心目标如下: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中心,最终将单元开发的核心目标定位于以培养学生主动质疑与思考,学会倾听与表达,积极合作交流为核心;在阅读课中教会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人物,理清段落间的关系;在口语交际课及习作课中学生学以致用,能有条理地说,能斟酌段落间关系,会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一件事。可见在确定单元核心目标中教师学会了对教材的文本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和结构加工。
有了上述的目标及评价标准,我们再进一步开发与之配套的单元内容、课堂指导建议等。开发单元内容时我们主要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优化单元目标的适切性与层次性问题;单元内容的质量与选择性问题;单元课时的合理性与弹性问题;单元实施的方式与组织形式问题。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单元内容为例,原内容的课时是这样安排的:《和时间赛跑》3课时,《检阅》2课时,《争吵》2课时,《绝招》1课时,口语交际“学本领”1课时,习作“学本领”2课时,其他1课时,共计12课时。经过审视分析我们发现原教材内容难易的排列顺序缺乏建构性;课时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内容的衔接缺乏连贯性;结构的组织缺乏层次性。调适后单元内容安排如下:范例性阅读板块《争吵》5课时,自主I生阅读板块《和时间赛跑》2课时;检测性板块:《检阅》1课时,口语交际“学本领”2课时,(《绝招》作为表达性材料的范例不单列课时)习作“童年里的一件事”2课时,共计12课时。
我们依据个性化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把学生常常经历的事与同学间的《争吵》确定为基础性的范例课文,把它安排在第一板块;把《和时间赛跑》这篇难度较大的文本,确定为自主性阅读课,把它确定为第二板块;把《检阅》、口语交际(《绝招》片段作为口语表达的范例性材料处理,不单列课时)、习作均作为检测环节的第三板块。对于第一板块基础性范例性课文,由原来的3课时调整为5课时,时间比重的增加意在发挥好其范例性,教会学生阅读策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形成阅读能力,为后面的自主阅读奠基。第二板块自主选择阅读,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运用在范例板块习得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自主学习。对于第三板块的检测板块,我们以“测”促学。教师精心设计了检测的形式和方法,及时反馈和指导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便会真正达成单元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在进行上述开发时,教师实践了将散在的知识、方法等结构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即教师按照某一类知识、方法、策略的内在逻辑,找到它们的纵向关联,在一节课内、一个单元内对教材进行结构加工,逐渐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这样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与能力。在这其中教师也逐渐掌握了教材结构加工的策略,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四)为学生开发个性化学材,催生了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反思我们从前的常规课,特别是公开教学,教师仅仅在微观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上进行优化,相当于戴着脚镣跳舞,就一课设计一课,我们设计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项目标都要考虑,内容上每一课每一段都不敢少讲,我们进行了小组学习,使用了学习单,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徒有其表,走形式而已。现在我们改变了策略,根据一线教师目前的实际能力,以单元为突破口,在宏观上优化单元内容结构;中观上优化单元教学计划;微观上优化课堂结构。这三种优化要统筹考虑,因为宏观单元内容的优化,优化了单元的目标,调整了单元框架;中观单元教学计划的优化,使每课目标具体,时间弹性化,模式灵活化,评价多元化,资源多样化;这样微观课堂教学结构才能真正优化。可见宏观、中观、微观它们是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按着优化后的结构我们再来撰写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此设计非彼设计。因为我们要依单元的核心目标设计每一课时的目标,设计学习策略,设计学习方式,设计学习任务单,设计与任务单配套的学习指南,设计各种评价卡等等。在现在的教案中看不到满堂问式的碎片化的师生问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设计――它是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再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入手思考教师的指导要点,思考自评、他评等多元评价方式,思考课堂上的观察量表。这样一来,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为学生开发个性化学材的过程。课后试验教师会依学生的学习事实开展研讨,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及课堂教学指导建议时更是思考如何因学改教。这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二、单元试验课带来了喜人的转变
在培训过程中折射出很多专业知识,对教学中把握不准的地方产生了新认识,查缺补漏,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桶里的水越多,教给学生的就越多。”这个道理每个人都知道,这次学习就是给教师的“桶”里加“水”。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英语新课标的大致内容。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是学习的知识却很多,学习效率非常高,感谢远程教育平台中教授们高水平的讲解。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以及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比如,英语口语教学的误区、英语听力训练的技巧、英语单词记忆的妙招等。在学员作业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不同版本的英语科学知识。我受益匪浅,将在以后的教书生涯中慢慢巩固。
二、远程教育提高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了精心讲解,还时不时地与学员互动,并且时常给我们进行专题作业指导,使我们锻炼了备课的能力,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例如,如何巧妙地处理教学重点,在突破教学难点上有什么绝招等;英语单词教学该如何设计;英语听力教学该注意什么,运用多媒体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组教学,合作学习中我知道了成功实施合作学习需要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第一,积极主动地相互信赖。第二,面对面地相互促进。第三,个人责任。第四,社会技能。第五评价和控制。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五个原则。坚持“要有效地进行小组的构成。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合作,我对合作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远程教育梳理了英语知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材
从学员的作业中,我们知道了更多的英语教材教法。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掌握英语学科知识,培训就是一种捷径。远程培训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一种培训形式。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中,教授的讲解很精彩,还适时地配以一些教学片断,形象直观,离课堂教学越近,学习的价值越高;对一线教师的实用性越大,一线教师的受益就越大。通过网络上一些教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英语课堂教学。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英语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远程教育凝聚了英语教师的力量
(一)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三)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算理教学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拆数游戏
(1)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630。
(2)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360,720,270,450,840,980。
2.口答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3)32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3.口算
(1)20+40+300=(2)300+400+20=
(3)60-20+300=(4)300-200+6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题
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看谁积极动脑筋,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会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
2.学习例6
出示例6320+40=
师说:谁来给大家读读题?同时贴出直观图。
师问:谁能看着直观图,想一想320加40等于多少?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20加上40得60,300加上60得360)计算过程多让一些同学说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2.学习例7
引出例7
师说:320+40=360大家都会正确计算了,那360减40你们会算吗?
出示例7360-40=
师问:360减40等于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算出的?(学生如说不出可看例6下的直观图。)(60减40得20,300加20得320)
师问:这道题不是减法吗?为什么300要加上20?
3.比较
师说:观察例6、例7,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然后几十加几十或几十减几十,再与几百合起来)
4.练一练
160+30=230+40=190-30=
270-40=60+120=180-6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答案,说一说计算过程。
5.学习例8
出示例8320+400=
师问:这道题谁知道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300加上400得700,700加上20得720)师问:那720减去400怎样算呢?
出示:720-400=
学生独立说计算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演。
6.比较
师问:比较一下例8里面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加几百或几百减几百,再和几十合起来)
7.练一练
(1)150+300=240+400=450-300=
640-400=700+210=810-700=
(2)410+50=770-600=280-60=
630+200=300+370=490-80=
8.小结
师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和几百加减,几十和几十加减,最后再合起来。下面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老师看看谁最认真,今天的知识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6个小组比赛,把答案写在反馈板上,看看哪组全对的同学多。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0+80=360-200=550-40=400+450=
30+260=630-200=620-300=720+40=
40+430=760-60=190+200=890-80=
25+47=300+570=700-400=87-75=
980-70=50+210=
给相同的时间,看谁算的题对的多,谁获得胜利,给予表扬,还可以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有什么绝招可以算得又快又对?
3.文字题
(1)比310多500的数是多少?(2)570比400多多少?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整百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加减法以及整百加几十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先安排了一个拆数游戏,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为后面熟练进行口算做铺垫,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一百几十的数,这节课虽然用不上,但学生拆起来有些困难,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为下节课的难点铺平道路。又安排数的组成和整百、整十数的加减口算。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利用对比,加强算理教学。通过例6、例7的对比,例8里面两道题的对比,使学生明白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在这部分知识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用多种形式反复让学生说口算过程。做到边讲、边小结边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新知。
关键词 重视 实践 提高 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广大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重大,重视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数学教师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数学活动课是在数学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自愿参加、自由选择的寓娱乐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各种有关数学训练的活动。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既加深了对学科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观察、思维、创造、动手操作等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
(一)充分利用活动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实际展开探索,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二)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学习了面积、周长的计算后,可安排学生在室内进行实地测量,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得到课桌面、黑板面、教室墙面粉刷的大小等数据;再如学习了有关元、角、分的计算后,可设计一节实践活动课《快乐的一天》,以华华到人民公园去游玩为线索,在游玩时经历了买门票、合理应用手中的钱玩各种游乐活动、帮动物园的饲养员预算既经济又实惠的动物午餐费等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明确数学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体验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种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生活情境,立足于将学生的生活世界恰当选择为活动的内容,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自行发表议论,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的教学设计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再比如:数学实践活动课《最佳游览方案》,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江苏名胜古迹的详细介绍,有旅游交通的线路地图,有旅游胜地的风景介绍及各种小吃……,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从事着旅游活动的设计方案,根据同组异质的组合原则,各小组的成员分配合理,分工明确,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学生担当设计计划的总体设计师,以他为主设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数学素质好的学生负责计算旅游经费及统筹安排旅游时间,语言表达能力强或善于表现自我的学生担当导游工作及宣传工作,向同伴宣布旅游方案及设计意图,宣传服务宗旨,俨然是一支像模像样旅行社,本着“服务旅客、方便旅客”宗旨,难免游客为之心动。学生在设计旅游方案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分工协作,学生的个性品质自主、独特、创造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经历了设计的全过程,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了同伴协作的快乐,感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
(三)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着眼于学生生活的实践与创新是实践活动课的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它不受学科体系的控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再根据获得的实践经验将知识拓展延伸,并且得到新的推断、猜测,通过知识的积累及应用,开发其创造力、丰富其想象力。《怎样买票最省钱》这堂课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1)提出问题
出示博物馆的票价:
成人票:20元;学生票:打5折;10人团体票:80元。
师:某班班主任带领58名学生要去科技馆参观,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怎样买门票最省钱?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互相交流
学生在设计购买门票方案时,积极探索,反复推敲,老师适时到小组中参与、指导,组织同学汇报各自不同方案。学生们获取的不仅仅是最佳方案,而是创新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了得到和别组不同且又最经济实惠的的票价,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通过质疑、验证、想出了“邀请家长参加”的绝招,既省钱,又沟通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实践创新的美妙升华。
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占地仅26亩、只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这一个专业的“袖珍式”职业学校,但它却有着耀眼的光环: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事长学校、浙江省教育科研200强、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改联络中心、全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乘课程改革之风,创“项目+共同体”模式,做强教科研;大力培植青年教师,为学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强化自身实力。杭州市交通职高为在行业中谱就最强音,以骨干专业驱动培养模式创新,走上了一条“以小博大”的特色发展之路。
创“项目+共同体”模式,做强教科研
2007年,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新一轮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作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理事长单位,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被认定为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联络中心,负责浙江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牵头工作。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课改工作小组,联合省内该专业的骨干学校,撰写完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指导方案,其中包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等多项工作。为保证按既定目标完成任务,学校以不同的工作任务为项目,成立了课程改革、教材编写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项目共同体组织,定期开展碰头研究。“项目+共同体”由此诞生。
2009年以来,随着汽车概论、汽车维修技能、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和发动机构造与拆装这五门省课改核心课程教材陆续进课堂,教师面临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学习项目教学理念、落实核心课程项目教学的艰巨任务。学校为此建立了“项目教学研究共同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学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增加了教师们新课程的授课经验。2011年,5位教师参加浙江省新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比赛,两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三等奖。
从2009年到2011年,浙江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有8本课程改革新教材相继出版,由学校教师主编的有5本,其中有4本被确定为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这些都是创建“项目+共同体”模式的成果。
“核心课程项目教学共同体”是2010年组建的,旨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解决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沈吉吉老师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他把平时发现的譬如教材内容偏难、专业课与实际相脱离等问题列出来,与共同体成员一起探讨解决办法。有了集体智慧,沈老师很快解决了教具缺乏代表性这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简化了教学过程。
“项目+共同体”是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在教科研上的一大创新,强化了学校教科研实力。2013年,《基于项目+共同体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设计与载体创新》的课题成果获得了浙江省第四届职教教学成果一等奖。
大胆起用青年教师,强化师资
一支技艺精湛的教练队伍是保证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关键因素。“我们这次全国技能竞赛夺金项目的两个教练都是第一次带队参加技能竞赛。”当谈到教师培养时,倪爱勤副校长自豪地说。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有自己的一套“秘诀”。
2009年前,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严重,学校教师要么是四五十岁以上,要么都是30岁以下,教师传帮带陷入尴尬境地。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尽快接上老教师的班,学校打破论资排辈的惯例,创造各种条件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沈吉吉老师在2010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学校,至今不过三年教龄。但正是这样一位“菜鸟”老师,第一次带队参加国家级大赛就获得了冠军。从新教师到冠军教练,沈老师说,自己突飞猛进的成长跟学校大胆起用青年教师是分不开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关键。学校有专门针对新教师入职的12个系列培训,内容大到教师素养培训、班主任培训、校本培训、学生管理培训,小到如何出卷子、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等等。“我原本是工科出身,大学毕业就来当老师,有很多不足。通过新教师培训,我懂得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仅要知识丰富、品格高尚,还要业务精湛。”新教师培训加深了沈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教师只有用理论、实践“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健。新教师到杭州市交通职高的第一个教学任务就是带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新教师多为学院派,理论强、技能弱。”倪副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到的绝招,就是把新教师都放到实训车间,让他们带领学生进行发动机拆装,借此“逼”新教师在技能操作上快速提高。不少新教师为了上好第一课,在开学前就泡在实训车间苦练。
以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边学习训练,边带专业特长生,学校提倡以竞赛及竞赛指导带动新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在专业上的快速提高。目前学校30岁以下的新教师,70%在技能竞赛、教学设计、论文评审、综合评优中获得过省市不同层次的奖项。
由于专业技能竞赛指导在专业教师成长中的特殊作用,在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2~3年都要重新更换竞赛指导老师。倪副校长说,技能竞赛是培养年轻教师的绝佳平台,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专业教师得到锻炼,全国大赛开办六年来,学校已有近10位青年专业教师成为了国家级、省级金牌教练,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专业教师的整体提高。
2012年,沈老师被任命为学校技能特长生的指导老师。在指导训练期间,沈老师与学生们遇到过一个难题:卡罗拉车体控制应用的是一种叫LIN总线的串行通讯网络。沈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翻阅了很多书籍,并上网查找资料,终于指导学生攻克了这个难题。从杭州市技能大赛到浙江省技能大赛,再到全国技能大赛,沈老师陪着学生们一路乘风破浪,获得佳绩的同时也共同成长着。
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实力
做强教科研,强化师资力量,并不是学院的终极目标,成为行业的最强者才是最高目标。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老师应邀到一家汽车4S店考察、实践。交流中,4S店的经理向老师述说了自己的苦恼,店里的汽车装潢产品销量老上不去,他希望学校师生能帮他们设计一套营销方案。
学校老师把这个问题带回了课堂,作为课题让学生们解题。出乎老师的意料,学生们解题的积极性特别高。分组讨论4S店以往的营销方案,对近几个月的装潢产品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装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然后集思广益设计出最优方案。经过老师与企业的协调、修改,一套新的营销方案攻克了销售难点。
这次经历引发了老师们对探索校企合作新形式的思考。学校的一位老师说:“以前校企合作,师生下企业实践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容易让人疲惫,学生也得不到综合的训练。而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的模式对师生更具挑战性。如果培养了应对难题的能力,那么学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突破了以往校企合作采取学校学习、企业协助的常规形态,成为学校参与企业发展、与企业共同面对困境的新尝试。站在服务企业、优化教学质量的角度,学校把这一模式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亮点,以吸引更多校企合作。此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学校抛出橄榄枝,位于杭州市绍兴路的奥通汽车4S店、石祥路的申孚汽车4S店等都成了学校的合作伙伴。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史料学习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情趣倍增;能令学科教师富有成就感,工作热情高涨,教学过程也变得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可见,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更重要地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科学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效,而教学的良好质效则是要靠长期的课堂教学积累来不断提升。
一、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目标就是教师直接了断地表达自己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课程标准则是对学习要点规定了基本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结果。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要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的。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针对课标的相关要求,再结合教科书分析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在教科书上是怎样表达的,再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哪些知识要素,需要学到什么程度等,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彩导入,激趣求知是有效教学的先导。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
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该课的主要内容产生悬念,从而产生探究学习的愿望,这将对课堂教学起着很大的影响。
何种导入可称为“精彩导入”呢?
于笔者看来,要符合以下条件:
1.紧扣教学主题。在服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导入,使学生自主并合作学习,提高思维能力。精彩的导入可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充分调动感官及互动。如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这个课题,我们比较以下两种导入设计:
【设计一】在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时,因为大部分学生有这部分的知识积累,教师就直接设问引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哪四项重大发明?”要求学生回答。
【设计二】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片段,集音乐、舞蹈、解说为一体的激动人心场面。引导学生讨论并发表。
可见,【设计二】声情并茂,紧扣课标的教学效果远比【设计二】的教学精彩很多。
3.导入要控制时间。导入是“起承转合”中的“起”,起到“凤头”的作用即可,不可占用超过1/5的课堂用时。如:在导入世界史《工业文明的前奏》一课学习时,可先用图表(如下图表)展示课程内在逻辑线索和主要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完整理解课程脉络,全面掌握知识。
三、挖掘资源,引用史料,辅以典故,是有效教学的主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适当补充相关并且有效的历史资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引用史料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青睐。因此,教师能选择一些相关的生动的历史故事片段,创设历史情景,既能加强学生的印象,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教材在编写“南宋与金对峙”,教科书上有一幅岳飞的相片,但编写文字只有一句:“其中著名的抗金将领有岳飞、韩世忠等人。”(小字部分)如果教师能在这个地方补充岳飞的一二则故事,使历史“重现”,这样可以让历史人物变得更生动,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也令学生为后来岳飞被以“无须有”罪名杀害更感痛惜。例如:
【材料一】南宋时,金兀术常败宋军。金兀术想出一绝招,他把战马裹上重甲,三马为联,相互牵引,号称“铁浮图”“拐子马”。由于刀枪不入,因此多次打败宋军。一次,金兀术以15000“拐子马”向岳家军冲来,岳飞命步兵用麻扎成长长的快刀匍匐入阵,专斩金骑兵马足,一马仆倒,其他二马则不能行。于是宋军奋击,大败金兵。
【材料二】撒星阵 是南宋名将岳飞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
通过以下两个问题,考察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归纳能力: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你描述当时的战争场景?
2.你如何评价岳飞的军事智慧?
四、设疑置问,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的重要方法。
设疑置问环节最挑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设问,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而学生提问,是反映教师教学品质的镜子。在一个个问题面前,合作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本身的素质的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学向纵深拓展的基本策略,合作探究学习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式可以多样化:分组讨论、小组分工制作、小组展示成果、合演小品等。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培养勇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长期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例如:在学习《新航路开辟》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当时东西方已经有经商的通道,欧洲人为何还要开辟新航线?主要有哪些探险家?他们开辟了哪些航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可以把学生分为四大组,要求每组同学各负责课前查找其中一位航海家的探险路径和故事,课堂学习中互相补充并筛选有效资料,并分别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生带进课堂的故事,如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麦哲伦参与冲突被杀的史实、印第安人的血泪故事等,教师引导学生在感悟历史的同时,培养创新、开拓的时代精神。
五、点题结尾,延伸课堂是有效教学的创新思维。
科学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笔者所理解的“科学的课堂结尾”,包括回顾课程结构、概括并深化教学内容、延伸课程知识点、凝练课文精神与作者思想,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求知欲,拓展视野与思维。因此,精心设计结尾这一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除 了继续保持语言精练、情绪饱满外,还要操作灵活,才能使课堂升华,余味无穷。结尾可以通过板书总结、图表小结、歌曲或影视与课题呼应、问题探究、课后查找有关历史资料、政治时事、小品等形式表现。
例如:《冷战时代》的小结,可以用课后探究的方法结束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并说说:“美国的强权政治态度在当今世界上各有哪些具体表现?我们应持什么应对态度?”
这样的问题探究方法是可以延伸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结合现实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又如:前面提到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片段导入新课,最后则可以用主题歌《你和我》作为小结,前后呼应,师生齐唱可以让课堂保持热烈情景,又可以讴歌奥运精神,呼吁大家都来热爱地球,崇尚科学,爱好和平。
有效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
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参与实践的能力,也能减轻学生的课余作业负担。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远比教授学生知识、提高应试能力更具深远意义。学生开阔的视野、独立的人格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让师生共同拥有一片快乐又广阔的知识天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所谓“三级教研”,就是在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的统一组织下开展的县、乡(镇)、校三级教研活动。下面具体介绍语文组是怎样开展“三级教研”活动的。
一、打造一支过硬的教研团队
1.精选的教研队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元认为:“教研组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教研组长是基层的精英。学校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育质量是否能提高,往往与教研组长开展工作的水平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开展“三级教研”活动伊始,就非常注重选拔县兼职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长。2009年元月,县教体局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三级教研”活动,明确了“三级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的、组建办法、主要职责、工作措施、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和管理与考核等,特别强调了县兼职教研员的选拔条件。县兼职教研员既是县教研员的“影子”,也是乡(镇)教研活动的“牌子”,对每乡(镇)选拔一个县兼职教研员尤为重要。于是,依据县文件精神,采取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县教研室组织考核的程序,把那些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善于学习,理念先进,有自我发展愿望,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在本乡(镇)有较高威信和一定影响力的教师聘任为县语文“兼职教研员”。学校也据此选拔出语文教研组长。
2.精准的角色定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是“三级教研”活动的核心之能,县级引领做示范、乡级支撑建机制、校级活动搭舞台相结合的“三级教研”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县教研员规划指导、县兼职教研员督促检查、学校教研组长创新落实是各级教研主体应尽之责,唤醒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内心的成长渴望是“三级教研”活动的当务之急。因此各级开展的教研活都要通过鲜活的主题设置和合理的环节设计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性,让教师真正感受到通过参加教研活动唤醒了他们的成长意识,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让教师真正感悟到各级教研组织是在助他们成长,催他们成熟,“逼”他们成功。县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要成为“变压器”、“中转站”,把书本上的教育教学理论“减压”,变为可操作、可实践的课堂教学行为,广泛传播到教师中去;把本地成功的教改经验“升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于教学改革实验中,并进行推广运用。
3.精致的过程管理。管理出效益,细节定成败。对“三级教研”活动的设计和县兼职教研员的管理要达到精致化的程度。每学期开学,县教研室下发本学期三次县级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并列举出县兼职教研员需要讨论的问题。每次活动结束都要写出活动简报,把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进行整理发在《襄城教育信息》上,特别是主讲人的专题讲座及部分兼职教研员的发言材料一并刊发。以此壮大“三级教研”团队,扩大“三级教研”活动的影响力,放大“三级教研”活动的效益性,做大“三级教研”这一语文教研品牌,进一步强化“三级教研”活动过程的有效性,辐射力。以县教研室的名义召开县兼职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长会议,为县兼职教研员颁发聘书,这既是责任也是荣誉,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地位。每学期视导,把“三级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增加权重,引起学校重视。每学年结束,对县兼职教研员进行考核。根据他们的表现,评选出县“三级教研先进个人”,颁发证书。对他们在“三级教研”活动中的优异表现进行表彰和激励。县兼职教研员任职期限为两年,届满重新聘任。
二、开展一些扎实的教研活动
我们的“三级教研”活动,是“接地气”的,是扎实有效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不是为教研而教研,不是距离鲜活的教育生命、真实的教学生活越来越远。
1.举行“同课异构”赛课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三年来,每年进行一次“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活动分校级、乡(镇)级和县级。3―6月是校级赛课活动时间,注重过程,全员参与,推选出乡(镇)级赛课选手。9―11月进行乡(镇)赛课活动,推出县级选手,12月举行县级赛课观摩活动。届时通过抽签把县赛课选手分为三组,三天赛完。为公平公正进行,评委当时打分,当天公布成绩。赛课结束,评委进行交流,由县教研员或兼职教研员进行评课。赛课结束后,加权平均,排出名次,分出一、二等奖,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校每天参加听课观摩的教师不少于4人,全体教师三天可以轮流一遍。通过赛课活动,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通过评课活动,县兼职教研员提高了评课水平;通过观摩活动,广大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2.进行专题研修活动。专题研修活动是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充分切磋,达成共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利于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专题研修既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行探讨,也可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研究,还可以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交流。如根据不同文体教学设计的小说教什么、怎么教专题,散文教什么、怎么教专题,诗歌教什么、怎么教专题,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专题等。
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网络教研是新的教育环境下催生的教研活动新模式。它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学习,互动开放的广阔空间,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聆听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同行们进行了交流切磋,以便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于是,“三级教研”语文组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为教师教学和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也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收获一批丰硕的教研成果
五年来,由于“三级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有声有色,又由于三级“教研员”这样的“专家”引领,再加上同伴互助,教师个人反思,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学成绩大面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
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随着“三级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而迅速提高,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一大批教师在省、市、县优质课比赛和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在省级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襄城高中的王自成老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南六省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孙永奇、崔曼丽、李艳苛等老师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库亚鸽、孙秋备老师在省语文研讨会上所做的示范课受到好评。李冰华,胡艳卫老师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高、初中组一等奖,张彩娜等四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在许昌市三届“赛课”活动中,晁锦涛、孙永奇、高亚飞老师获得特等奖,聂晓素、孙松艳、崔伟芳老师获得二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三级教研”组提出“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口号,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有八十多项课题研究通过省、市、县结项,有一些课题研究很有价值,获得省市级奖项,具有推广价值。其中教研员常福胜主持的《中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研究》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分别获得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学语文评价艺术研究》获得省教研成果二等奖。斌英中学聂晓素等老师参与的《“读、议、展、评、练、思”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顺利通过省级结项并在全县推广。教师积极撰写教研论文,把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认识,把自己教学中的得失,进行梳理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绝招”,写出自己的水平,以便交流提高。省、市教研室每年组织的教研论文评比中,我县有50多人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在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上百篇,其中常福胜的《学生文本解读低效原因及有效措施》和冀东鹏的《朗朗书声最动听》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初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学习策略 职前培养
教育实习是整个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教育实习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它是师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实战演习”。
对一名刚跨出校门进入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的实习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向有着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学习,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是一门学问。这需要实习生有策略地向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学习,在短暂的实习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育和教学经验,为毕业后很快地适应教育角色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有目的地看
实习生和指导老师往往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实习活动,这种浸入式的方式能使实习生受到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实习生经常会跟在指导老师的后面,看各种各样的活动,从生活活动到教育活动,从晨间接待到离园道别,从集体管理到个别教育,从与幼儿交流到与家长沟通,等等。这样的辅导方式对于实习生的实际带班工作和教学工作都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指导和学习途径。
看,看自己最需要或目前最疑惑的;看在校学习的理论怎么样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看指导老师的教育机智;看指导老师的日常管理,等等。实习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结果因为求“全”而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和改进”。实习生要学会给自己定目标,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学会有目的地看,有意识地观察,目标明确了,才能看得更仔细,收益也才会更大。
二、有选择地听
活动评析是实习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风格,这是一个有效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生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确定不了活动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因而“照单全听”,结果往往“稀里糊涂”。因此,实习生面临听什么和怎么听的问题。
听,听指导老师的思路。指导老师会把问题的空间从更大的任务情境中分离出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问题。因此在活动评析中,实习生应该更多地听指导教师对活动评析的一些思路,感受指导教师对问题思考的角度,以及过程中的目标的调整、内容的生成、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个体差异的照顾调整等原因,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解,以及灵活运用。如在“水的秘密”活动中,实习生从水的流动性、无固定形状、无味、无色等特性设计各个环节,结果活动出现了“赶场”的现象,而指导教师却只是从水无固定形状的角度设计了活动“胖子、瘦子和其它”。在自我评析中,实习生找到了活动的设计思路,明白了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更多地从细处着眼,从生活化入手,引导幼儿作一些纵向的深入探究,真正实现科学活动的发现性、探索性、研究性、主动建构性等。
三、有思考地学
学习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实习生最直接的想法,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就学而学,而是要学习透过这些经验“看”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并思考在运用中自身与指导教师存在的可能差距,倡导有“思考地学”。
思考指导教师“绝招”后面支撑的理念。指导教师良好的经验表现了知识的个性化、情境性、缄默性的特点,但这种经验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即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下具体幼儿经验,因此对实习生来说,幼儿不一样,教师把握程度不一样,这种经验只能是有效的体验,而不是不顾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全盘跟学。因此,实习生在学习指导教师良好经验时,需要有“思考地学”,重点领会指导教师良好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具有个别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出“我”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思考“我”和“她”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实习生更多地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杜绝简单地模仿,照搬照抄,“丢失自我”。如活动“跳跳毯”指导教师觉得应该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充分探索,于是设计和记录了不同的跳法,活动中的引导则“见机行事”。实习生没有简单地模仿,而是分析了自己和指导老师的不同特点:指导老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面对当时的处境和幼儿的问题,“应付的方法灵活多样”,但自己缺乏对活动的预见和“应急方案”,如果按照指导教师的想法“赤手空拳”地开展活动,就会有抓不到边的感觉,这样对活动的开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于是,实习生设计了幼儿在探索时的“核心引导”问题,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有方法地做
实习生的学习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领悟和完善,这就需要实习生“有方法地做”,以促进自己成长。
模仿中有创造。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更多地采用模仿的方法,模仿指导老师的教学,模仿指导老师保育时的细心,模仿指导老师的常规培养策略等。但如果在教学和活动中单纯的模仿,就会削弱实习生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延缓自我提高,因此,需要实习生在模仿的同时有自己的创造,哪怕点滴的思考,即实现“她”中有“我”的影子。如在语言活动《城市里来了大恐龙》中,指导教师把活动的内容定位于大胆的表述,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很成功。而实习生在向指导老师学这一课的活动中进行了小改动,在情境学习中加入了“贴贴纸”和“交通游戏”的环节,试教后得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使实习生敢于创新和想象,使实习生的教学活动不拘泥传统的活动形式,体现《纲要》的时代性。
跟进式的学习,对实习生来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的“试教”,也就是体现在常用的跟进式手段: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循环往复,在跟进中体验幼儿的特点,感受指导教师的智慧,在不断的梳理中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教育目标,知道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如何更好地贯彻“过程性”等。每一次试教,都会面临新的教育情境,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每一次试教都是对活动的新的梳理,再加上指导教师精心的点评,使得实习生组织的活动日渐成熟,与幼儿相处得更加融洽。
五、有针对性地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可以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专家,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反思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反思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和传统理念的摒弃;反思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而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反思课堂教学资源是否机智处理;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反思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是否体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等等,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即将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为将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习生在实习中一定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这有利于激发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专业化能力的形成。一是要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批判地学习他们的经验,如反思指导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反思幼儿的学习过程;反思指导教师整个活动设计的理论背景等。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写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幼儿创新;写教学设计等。可采取些实习日记;课后写心得和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等方式,从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发挥实习的时效性。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能力与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只要掌握了良好的实习策略,就可以提高实习的效率,为职后短暂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敏,陈峰.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筠.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本社,2008.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强中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既能降低他们首次就业后的下岗率,又能提高其再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吸引力 专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 吻合度
上世纪80年代曾有许多初中毕业生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为荣,而今,在众多城镇,就读中职学校是多数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无奈选择。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结合社会上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足30%这一现状不难看出,注重区域产业结构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下面我以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就“如何增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谈谈一孔之见。
一、切实做好学校所在区域产业结构与人才资源的调研工作。
1.明确学校毕业生的服务区域。
学校地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所辖企业。因此,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育技术精英,服务地方经济”。
2.调研区域内经济产业结构。
学校所处的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发展最快成效最好的临江型开发区之一。这里已成为芬兰UPM,美国杜邦泰科,AAM,英国皮尔金顿,法国道达尔,瑞士诺华,意大利达涅利,日本夏普、住友、三菱等众多著名公司最重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目前,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港口和仓储运输、能源、造纸、钢铁、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临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聚集地。
3.分析区域内从业人员结构。
经过调查,目前开发区内拥有的各类人才结构大致如下:从学历而言,初中学历占10%左右、中专普高学历占55%左右、大专学历占20左右、本科及以上学历占15%左右;从行业而言,一线生产技术工人中:机械机电类占35%左右、化工类占15%左右、计算机类占6%左右、现代物流类占5%左右;从员工性别比例而言,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机械、机电、物流行业更为突出,几乎是男性统一的行业。
4.了解区域内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
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的主要产业是现代物流产业和化工产业,支柱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特色产业是科创园,新兴产业是服务业。因此,机械、机电、物流、化工、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人才需求稳定而且数量较大。
二、调研区域内职业教育培养规模与培养能力。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是唯一的地处开发区内的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是根据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需要,于2007年7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全额投资兴建而成。
1.学校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
学校占地120亩,分为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个区域,各类基础设施设备配套齐全,主要建有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4个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教师134人,具有本科学历及其以上学历128人,中级以上职称55人,常熟市级以上教学能手20人、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中心教研组、协作组成员或组长10人。
2.学校现有专业分析。
学校现有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化工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物流5个专业大类。学校现有59个班级,在校生2400名左右,主要培养中专、高技、高职三个学历层次,另有成人大专函授、自考班若干。
三、分析学校专业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1.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大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车工、数控,在校生820人左右,女生占17%左右,学生数远远不能达到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很难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用工短缺明显。但多数企业提出了只需男生的用工要求,于是出现了男生供不应求、女生鲜人问津的现象,导致女生的就业难与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因此,对于机械类专业,学校应大力发展专业规模,但要控制女生的比例,最好在5%左右,同时也可适当增加机械CAD技术方向。
2.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学校该专业涵盖了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电气技术应用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校考工主要有钳工、维修电工、电子装接,以维修电工最为集中,在校生690人左右,女生比例占10%左右,学生数和学生技能都不能满足用工需求。因此,对于机电类专业,学校在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的同时也可增加焊接技术、机电CAD、模具CAD/CAM技术等专业化方向,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3.化工工艺专业。
学校该专业主要有化工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工机械维修3个专业方向,在校生220人左右。因化工专业是学校新办专业,专业服务能力与办学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数与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但是,开发区是苏州市重点化工集中区,化工、造纸、生物医药又是常熟市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因此,学校强化化工专业发展势在必行,既要提高毕业生质量,又要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企业用工要求,
4.计算机专业。
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校生310名左右,专业偏向于网络及文秘方向,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供稍大于求,且专业对口性少吻合。因此,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学校应考虑整合机械机电专业,培养具有从事CAD与CAM工作能力的毕业生,同时也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
5.会计物流专业。
学校会计专业在校生20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85%左右。因开发区会计用工需求较少,且学校毕业生的质量并不高,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专业对口率极低。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应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为外贸报关、宾馆服务类专业。
学校物流专业是2008年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应运而生的,有在校生170名左右,其中女生比例占75%左右。现代物流产业是开发区的主要产业,用工需求量较大,但以男性为主。因此,对于物流专业,学校应调整招生宣传思路,控制女生比例,同时还要保证招生数量。
四、确定学校专业建设重点,明确思路,强化管理。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增强吸引力,学校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教学过程控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构建二级管理体系。
学校实行系部二级管理体系,设立了机械工程部(机械类专业)、机电工程部(机电类专业)、化工与信息技术部(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基础管理部(会计、物流专业级单招教育),各部门职责明确清晰,更加有利于强化各专业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师资整体素质。
(1)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与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校一方面积极推进校外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外培训、国家级培训、省骨干教师培训等,另一方面开展校本培养,主要有开展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等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
(2)尝试吸引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学校面向社会广泛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如:特别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专家和技师到学校从教,特别邀请各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特别邀请常熟理工学校等高校专家到校授课。
3.继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以项目课程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以职业综合素质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了《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教程》、《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实验教程》、《分析化学实训教程》、《车工实训教程》、《钳工实训教程》、《CAD实训教程》、《数控实训教程》、《维修电工实训教程》、《电子电工复习讲义》等一系列校本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教材的操作性、实用性更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企业和学校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每年12月,学校都召开应届毕业生的学生、家长会议,部署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习与就业单位。
5.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体制保障和机制创新。学生在校内的实训环节完成后,必须到企业去顶岗实习,才能真正由课堂和学校走向就业和职业岗位。
学校是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同时,学校于2008年6月成立了由主管单位、企业、高校等单位领导与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恳谈会。通过多种活动,学校既可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的动态变化,又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产学研水平,还可以加深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由于学校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有效地措施,注重社会产业调研,优化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专业对口率不断提高,吸引了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关注,《让高素质中级人才脱颖而出》、《99.67%的就业率从何而来》、《“蓝领”为什么走俏》等一些学校的专题报道先后在当地报纸刊登,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使学校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学校事业规模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蒋洁.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下).
[2]高云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