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第1篇

而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预习,更好的服务与“课堂教学”,使之真正的成为有效课堂。很多老师都应该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很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每节课之前都这样布置学生预习——识字、读文(读通、都顺)、解词、摘录、感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有时会感到迷惑:如果每一课的预习都停留在读一读、查一查、想一想、写一写上,学生会不会厌倦?针对不同性质的课文实效性怎样?预习不应当仅仅只停留在扫除文字障碍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动脑筋,自己思考”(叶圣陶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在指导学生有效预习,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激发兴趣,学会预习

任何事情,有了兴趣,做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每学期刚开始,和学生一起纵览全书,了解每单元的内容,介绍相关的一些故事,很容易就勾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一种迫不及待地想去读一读。以此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预习,并养成习惯。本学期,我教的是四年级语文,我是这样做的:

与学生一起纵览全书后,我跟学生说:“这学期,我们将会学到很多有意义的课文,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如《》;有回忆童年生活的,如《桂花雨》;有描写祖国优美自然景观的,如《九寨沟》、《雾凇》;还有颂扬名人刻苦学习精神的,如《徐悲鸿励志学画》、《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些课文将会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简短的话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接着,我提出了本学期预习的总体要求:

1、读课题,猜内容;

2、读通、读顺课文,能把握课文大意;

3、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生词;

4、积累好词、佳句。感悟两个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5、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质疑批注,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

当然,这仅仅只是笼统的提出方法、步骤,具体到每篇课文,还会结合课文实际情况作具体的补充指导。如,在教学《》一课时,通过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前后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教学《老师,您好!》一文,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尊师的名言,以及名人尊师的故事,课后结合教师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送给老师的贺卡,从而使得学生充分体会教师的辛劳,教师事业的崇高。

二、预习检查,评价激励

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本性决定了光有预习,没有检查,预习的效果就无从谈起。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检查,才能充分的体现出预习的作用,真正做到为课堂教学服务。而预习是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进行的,老师该如何检验,直接决定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并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以下几种检验方式可供大家参考:

1、定期与随即相结合检验:

(1)定期检验:新课前利用几分钟字词读写检查,并给出预习评价,表扬预习效果的较好的学生,在学生树立榜样,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每天收改家庭预习作业本,亲力亲为地检查学生的好词佳句的摘录和对好句感悟;

(2)随机检查:课堂中通过抽读、汇报等形式检验部分学生的读词文、资料查阅、生活感悟等的情况,实时作出评价;

2、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

(1)组长检查:文中的批注、家长的签字督促情况由小组长检查,定期评出“最佳预习小能手”,通过校信通,发给每一位家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家长的监督作用这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干部带头作用,还能够训练了干部的理解评判能力。

(2)学生互查:小组内互相听读、互相听写检查,互相交流,评出“最棒预习小组”,表扬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让他们产生集体自豪感,同时也能让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互相监督的习惯。

三、坚持不懈,养成习惯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第2篇

老师带学生们到河边春游,将他们分成四组,要求他们用竹篮在十分钟内从河里打水到岸边十米处的桶中。

十分钟后,比赛结束,老师分别作出了结论:第一组的同学舀水很卖力,所以篮子洗得格外干净,获得净化奖!正如看书,尽管初时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看似白看,其实看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

第二组同学跑得特别快,而且每次都细心地把篮子上滴答的水尽量抖入桶里,水竟然积累了三厘米,获得勤奋奖。正如奋斗,尽管有时看似无望,但是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的。

第三组的同学打水时捞到了一个饮料瓶和一些漂浮物,获得环保奖。正如奉献,尽管自己一无所获,但是对别人也许是莫大的帮助!

第四组的同学居然捞到了小鱼小虾,获得意外奖。正如人生,尽管难免失败,但是只要坚持不懈,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这个简单的游戏让我们明白,其实胜负成败没有固定模式,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收益: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啊!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近几年高考作文形成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局面,相对来说,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的难度比前两者要大一些,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每年都有考生因没有读懂材料寓意导致作文偏题。如何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正确审题立意呢?

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给人以启迪的记叙性材料,对传统观点“竹篮打水一场空”做出反向思考。从而改变人们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竹篮打水未必空”。 所给材料中,除记叙外常常还有议论性的词句。这些词句,或是对记叙内容的深化,或是揭示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我们把握材料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议论性的词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这则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解释主旨的关键句子,“胜负没有定式,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收益”,考生可据此选材立意。

以上是从整体上看,而依据“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考生还可以抓住老师对四组同学的点评来立意行文。例如,第一组“竹篮打水”收获了心灵的净化,第二组打的水最多,证明只要奋斗就一定有所收获,第三组“竹篮打水”自己虽无收获但能够帮助他人,第四组表明只要坚持不懈定有意外收获。围绕“竹篮打水”的不同收获展开论述,同样符合题意。

例文一

竹篮打起一滴水

安凯旋

我本是南海莲池里的一滴水,日日悠游自在。那天,我静静地栖在莲叶之上,蓦然听见,菩萨诵经的箴言。在听了千年之后,我化作六出佛心的晶莹之体,飞到昆仑之巅。不久,我随一条小溪而下,四处游览。

涓涓细流竟能汇成浩浩的江河,从狭窄的山涧中汹涌而出,从高高的山崖飞流而下,在平坦的大地一泻千里,都是我不曾见过的奇观,我见过无垠的沙漠,连天的草原,有小桥人家,亦有碧砌朱栏。

今日,春光明媚,我流连在林外的河畔。一群学生正在河边游玩,哦,天啊!他们打水竟然用的是竹篮?小可忝居莲池千年,虽无成就,也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啊”。我愤怒地游来游去,佛祖在上,我一定得……“啊,不!”我竟被一个竹篮提起来了。整个世界都在剧烈颤抖,我拼命挣扎,终于从一条小缝挤了出来。我被摔得晕头转向,刚回过神来,只觉天昏地暗,一只大脚踩了下来。

我再醒来时,那群学生已经走了,只留下地上一片狼藉。我张望了一番,发现不远处的草叶上躺着一滴水,悠闲地唱着歌。哎呀,臭死了!我不愿理他,拍拍身上准备离开。

“你还好吧?”他说话了。

“你是谁?”我十分警惕。

“我是一滴汗,刚才有人跑得太累了。”

汗?我没见过,都这么臭吗?我明智的转移话题:“他们实在太愚蠢了,不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不见得,”他翻身跃下,“我们这一组打的水最多了。老师评价说,正如奋斗,尽管有时看似无望,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所收获。”我怔住了。

从何时起,我已经将这句话抛在脑后。是因为贪玩,还是懒惰?我也曾在佛前潜心苦修,却因羽化的目标太遥远而放弃了。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一晃竟是千年。有很多事,总是要努力才可以做到的。也许是这江山太美,让我丧志了。我突然明白了我的归途,正想与汗水告别,却发现它已经蒸发了。只留下它的味道,那是勤奋的痕迹。

回到莲池,我日日苦修。一滴水也想成仙?同伴们都笑我痴狂。可是我知道,竹篮打水并不是一场空的。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要努力就有收获。我想起昔日徜徉中原所见的江河美景,需要数不清的水流汇聚,才能形成那样的壮阔与豪迈。因为曾被竹篮打起过,所以我知道,竹篮打水也会有收获。我会努力的,我在努力着。

评点

本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构思了一个寓言故事,赋予一滴水以生命,运用第一人称,描述了它在人间的一次游历经过,巧妙地把主题思想寓于故事之中,在结尾点明“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的观点。值得称道的是对小水滴的心理描写比较细腻,运用了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使水滴的形象活灵活现。语言清新流畅、质朴自然。

例文二

竹篮打水未必空

曹佳颖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金沙滩的百姓作恶多端,玉皇大帝看不下去,决定将其“天火焚城”。观音大士不忍心,亲自去感化百姓。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人们的种种恶行简直无可救药,然而她仍抱有一丝希望。她变化成一个美貌女子,有很多人都来求亲。观音的要求是谁能在一夜背会《观音心经》就嫁给他。百姓们很用心地背诵了一晚,很多人都会背了。观音又提出能用竹篮打水者才可以娶她。众人发怒了,竹篮怎能打水呢?观音拿起竹篮,打水给他们看。水中的鱼体会到观音的善心,纷纷用身体填满竹篮的缝隙,竹篮里打满了水。众人深受感化,改过自新,免遭天火焚城之灾。

故事虽然是虚构,但观音竹篮打水的背后是她那颗仁爱慈悲的心肠,一篮水打回了人们的向善之心,保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竹篮打水何以言空呢?

布兰德是一位德国的炼金术士。年轻时他当过士兵,还当过商人和医生。后来他受到炼金术士的诱惑,迷恋上了诱人的炼金术,开始狂热地炼制“金属之王”的黄金。像其他术士一样,他迅即破产了,但他异想天开地认为,人体是天地间最完美的物体,要想制造炼金的“哲石”,应该用人体生命活动的产物。他对自己这种想入非非的玄想十分得意,并且立即开始蒸馏人尿。他实验了无数次,失败了无数次,但他没有放弃,执着地重复着这个滑稽的实验。1669年,他惊奇地发现,蒸干后留在曲颈瓶里的残渣,竟然是一些能发光的白色粉末!这种粉末在黑暗里可以发出一种奇异而美丽的光。这种发光物质就是磷。

布兰德在众人的嘲笑中,义无反顾地坚持着,磷的微光照耀着在黑暗中的炼金术,使神话般的化学一步步地走向科学化。任凭你说是竹篮打水,他也相信不会是一场空。

看当今世界有多少慈善人士为社会公益事业上下奔忙,有人说,他们的善心随着金钱流去而一去不返,打了水漂。他们真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只给三个子女1000万美元的遗产,其他400多亿美元都将用于公益事业返还给社会。迄今为止,盖茨夫妇已经为国际健康事业捐赠了数百亿美元,救助了无数无家可归的艾滋病患者以及贫困地区的儿童和青年。卡耐基的名言 “在巨大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已经铭刻在了他的心中。

但愿人间多一些像布兰德、比尔・盖茨一样的人,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不顾一切、义无反顾地努力着,不管周围的人说些什么,哪怕投来鄙夷和嘲讽的目光,依然痴心不改。但愿人间多一些用竹篮打水的人吧,让爱的光芒普照大地!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考作文;辅导学生;取得高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21-01

多年来,中考作文一直是老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学生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所占的分值比例很高,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分数高低。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作文教学并非没有方向可寻,只要明确作文教学的方向,有步骤地展开教学,自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么究竟该怎样来辅导学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审题

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主要包括审题旨、审文体、审要求三个方面的内容。审题的第一目的是要知道作文题目圈定了怎样的立意范围。如果题目圈定的范围较大,虽有话可写,但容易偏题,要做到内容深刻,我们就要“化大为小”。第二目的是现在中考作文大都不限文体,但这不等于不讲究文体。第三目的是题目的基本要求大体是相同的,但有时特别强调不要写成诗歌,因此我们要认真看清题目要求。

二、重立意

立意,就是为作文确定意旨。优秀的作文立意,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新、高、热、巧。

1、角度新

怎样才能让立意出新呢?这就需要求异思维,要知道自己的立意新旧与否,尽量避开大众思维,独辟蹊径,新的立意就有了。比如;《那一刻,我震撼了》这个题目,猛一看比较好写,但要出彩很不容易。因此,要有全新的视角,并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可以通过一直将要死亡的小动物的描写,再现生命垂危者消失的过程以及带来的心灵震撼。

2、视点高

从琐碎的生活小事中挖掘出重大闪光的主题来,要以小见大。对生活、社会中某一现象的描述,要有个人的观点,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支持还是反对,都要有明确的态度。叙事议论要关心国计民生、社会进步、民族发展、世界潮流;抒情表意则要从人生出发,站在人性的高度抒真情即可。

3、触点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作文,这不只是作文内容的问题,更能看出考生的思想素质。因此对考试当年的国内外热点,如果能恰当地引,必会使作文亮点顿现。

4、立意巧

面对话题,学生有时觉得大而空泛无从下手的感觉。此时,如果能进行逆向思维,就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逆向思维,就是不拘泥于传统的题材或见解,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观点的束缚,朝着多个方向去思索。

三、抓眼球

抓住阅卷老师眼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醒目的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一定要简短,有创意,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议论性的文章,标题要使人一目了然;记叙类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2、精彩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精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还要注重开篇点题。

3、耐人寻味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

4、文采飞扬的句段

要有阅卷老师心灵震撼的语句,能激起其思想的共鸣,句式多样灵活,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言由心发,文自情生,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真挚感人的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漂亮干净的卷面

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文面美化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慎修改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42—01

一、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动力

1.联系学生生活,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 著名教育家刘国正说:“我坚信写作若离开生活,无法获得真正的写作能力的”。他倡导写作文要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学生总是怕写作文,一些作文总觉得无题材可选,无话可说,是因为缺乏实境的写作素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写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指导学生从多方位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中社会中的人、事、物,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用思考的眼光关注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只有把写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写作的素材就丰富不已,再也不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了。

2.展示学生习作,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将选取若干篇有真情实感、表情达意明确的文章在班上朗读;也把一些同学作文中写得精彩的片段在班上张贴,作为本次作文中的范例,鼓励大家学习。与此同时,通过评讲,调动学生进行再修改,然后推荐好的习作在校刊上发表。每学期,我都要指导学生编写一本班级优秀作文汇编,让学生自己写序言,自己根据题材分门别类抄写,这样使更多的同学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写作兴趣和欲望就会大大提升。

3.教师下水作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老师的示范,在学生中能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作为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是站在岸边指手画脚,也应该敢于下水,同学生一起作文,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平时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作文,并把自己的习作在班上宣读,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做好作文批改和讲评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1. 教师批改,重在指导。每次作文,教师可精批其中的三分之一,每学期可对每名学生的作文认真精心批改两三次。每次都要提出一个改进意见。比如,书写方面,语句方面,构思方面。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只批不改,这就让学生对老师的评语熟视无睹。作文发下去后,要让学生针对老师的评语,进行认真修改,书写潦草的,重新抄写;语句不通的,要修改通顺;条理不清的,要重新构思。这样,学生经过重新修改,获得了收效,本次作文才算完成。这种批改方式既能指出作文中错误的原因,又指明改正的方法;既能表扬已取得的成绩,又能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2. 学生互改,重在参与。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把学生按5-6人,分成小组。首先,让学生轮流传阅本组学生的作文,在传阅过程中,对出现的错别字、病句进行修改,拿不准的地方可以共同讨论。然后,对每一个同学的作文,分别讨论,小组组长归纳意见,写出评语。最后,每小组推荐两篇优秀习作,全班交流。也可以把某篇作文打印后分发给每位同学进行修改,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达成共识。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第5篇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动的状态。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笔者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 “眼睛”、“粉笔”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笔者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就表现出来。根据他们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特点,笔者就多进行议论文的训练,题目也和时事紧密贴近。由于抓住了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作文题目,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愿写、能写作文。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好的写作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前提下,只有教师及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1 让学生学会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取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关键,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笔者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笔者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2.2 让学生学会联想。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生;写作教学;水平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初中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往往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由于他们阅读面窄,对文学作品接触的少,平时学习又不扎实,前学后遗,不注意观察生活,缺乏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所学知识总是“雨过地皮湿”,没有生活的积淀,更缺乏知识的积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巧媳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没有厚重的积累、丰富的“储蓄”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原料”都没有,怎么谈得上“加工”呢?如果平时注意积累材料,写作时就会化难为易,得心应手。其次,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积累方法。①日积月累,丰富词汇。词是组成语言的材料,准确说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一定要掌握丰富的词语。我们可巧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每天轮流写出几个词语,一条名言,并要求抄在小本子上。负责找词语、格言的同学常常要翻阅课本、字典、词典,从格言的海洋里找出自己喜爱的一条,写在黑板上。寻找的过程,也是难得的学习过程。日积月累,每人一学期能积累几百个词语,一百多条名言,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培养了学生看书的习惯。②扩大阅读,摘抄笔记。在学生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定时推荐两三篇文章让学生课外阅读,同时要求阅读之后抄几段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并简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段文字。久而久之,读书笔记本上就会积累许多精彩的描写段、议论段和抒情段等。学生不仅学会了几种常用的表达方式,而且提高了欣赏作品的能力。③观察生活,写好日记。日记表达方式灵活,内容广泛丰富,写起来比较容易。但这项练笔要坚持不懈。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一个人坚持长跑,数年如一日,身体一定健康,写日记数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人心灵上逐渐健康起来”。在学生自控力和自制力不强的情况下,开始的动因是老师的要求,逐渐过渡到自身的需要。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日记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要写真写实,坚持写日记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大量练笔的机会,积累了不少好的写作素材,而且起到了使人求真,引人向善,教人求美的作用。

二、激发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

人的情感状态制约着人的认知活动,它与知识的功能基本一样,同是学习的基础。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每个学生都把一种情感经历带入教学,这种情感经历影响其对某一课程的学习。如果学习者没有好奇、兴趣、激动、奋发、喜悦和坚持等良好的心理品质,那么学习就会缺乏动因,思维也就“枯萎凋谢”。写作也如此,总是在老师的强制下写,时间久了学生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就会应付差事,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使学生产生兴趣,有写作欲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①命题结合实际。这里所说的实际有两个意思,其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不能闭门造车。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命题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价值。如《谈时代潮流》和《由学生的穿着看潮流》,这两个题目所要表达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但前者抽象、范围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无从下手;后者具体,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其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命题。命题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的知、情、意的现实,初中生写作水平不高,阅历浅,题目出得太大或太宽,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不但不利于训练,而且会挫伤其写作积极性。在命题时,教师一定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②评分以鼓励为主。作文的分数对学生的作用力很大,正确的打分,才能发挥分数的激励作用。笔者的做法有三点:第一,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打分,只要尽其能力认真完成,都可以给较高的分数,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作文也不很难,从心理上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第二,是较差的作文不打分,学生看到作文本上有个不及格出现,心里肯定会很不是滋味。布卢姆的观点认为要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习好。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时间,保留他那份自尊和自信。“不打分”可以让他们自己找毛病,下次写好了可以打高分。第三,是实行多种评改方式,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可以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他改,还可他改、自改相结合,写出评语打上分数,教师再根据学生意见写上指导性和鼓励性批语,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课内外结合,举一反三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提高;目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改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搞好习作教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确定目标,快乐习作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去表达,他会做得更好。每次新接手一个班级,我都会定好目标,让学生快乐写作:“学习一个阶段之后,回忆最近发生的事情。最近,我们大觉寺附近不是刚刚赶过庙会吗?大家肯定玩得很尽兴,把你的所见所闻全写下来吧!”学生一听就高兴了,心想:“这个有什么难啊?我们每个人都赶过庙会,玩得很开心。”学生一高兴,作文就写得很投入。那次,连以前教师公认不会写作文的学生竟然写出很好的文章,可见让学生有主动表达的欲望是很关键的。然而,有的教师喜欢让学生去背作文,尤其是一些和语文课本相切合的作文题目。如果学生将这些范文背好了,那就可以轻松应对考试了。殊不知,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学生一味地模仿或照搬,时间久了,思维会受到限制,再加上教师的苛刻要求,无形中给学生套上了枷锁,使学生对习作产生恐惧感与厌倦感,一写作文就按套路出牌,做重复的事情。为了得高分,好多学生假话、空话、套话连篇。例如,让学生写“我的妈妈”时,很多学生写道:“我生病了,我家离医院很远,妈妈背我去医院,到医院时,她已经汗流浃背……”;写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时,学生就写扶盲人过马路……久而久之,学生便没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也就没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

二、奠定基础,积累写作材料

苏轼的名句“厚积而薄发”,意思是只有经过长时间积淀才能尽情地发挥。对于习作教学来说,教师要想学生的文章熠熠生辉,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足够的积累,这样才会写出好文章。

1.语言根基要牢固

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读的书多了,笔尖自然会涌出大量的才思。因此,只有Z言根基牢固了,学生有了足够的语言积累,才会下笔有神,写出好的文章。

为了解决语言素材少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多进行阅读积累。基于此,我让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积累本,然后给自己的积累本取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并在封面和封底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有时我和学生在课堂上一起积累语言素材,比如歇后语、名人名言、描写人物及描写景物的精彩段落;有时我让学生自己去积累语言素材,不管走到哪里,随身携带积累本,随时随地记录;有时我让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一起去找出精彩的段落并记录下来,对于一些特别精彩的句子可以直接背下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很多丰富的素材了。

语言的积累,不仅仅是好句、好段的积累,而且是将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东西的一个过程,还是思想的认识过程和提升过程。当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的文笔就会大有长进,妙笔生花。

2.丰富作文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写出好文章。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我觉得坚持写日记的方法比较有效。要写好日记,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认真,把每天过得充实有意义,这是前提。认真生活,认真做事,一天下来把当天发生的事情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全部过一遍,从中筛选出一些让你难忘的事情去写。二是坚持,每天都写,决不偷懒。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是如此,天天写,天天练,文笔会越来越好,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习作之路。

写日记既是在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又是在积累语言,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写日记会利于学生高效地进行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只有坚持不懈,笔耕不辍,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越来越活跃。

三、发挥特长,重视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凡是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心所感,都可以把它写到作文中去,淋漓尽致地去书写自己的生活,说真话,吐真情。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和才有灵性。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将这些美丽的错误转化为学生美好的优点,即使他们的文章暂时不完美,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做出发展性评价,允许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平时教师批改作文,总习惯把学生的习作改得面目全非,使学生不愿意看教师给出的作文评语。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习作,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例如一个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突然用了一个好词,中等水平的学生其作文技巧有所提高,对这些情况,教师都要及时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和勇气,让他们的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科学指导,提高写作技能

描写坚持不懈的名言范文第8篇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怎样能干的媳妇,没有“米”,也是做不出饭的。写文章同样道理,没有充分、生动和质地优良的材料,只在技巧上兜圈子,翻花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内容干瘪,面目可憎。文章不应当是“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须懂得: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德国大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确实如此,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学写文章的人,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越丰富。

要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与物,才会有所发现。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之中,可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有的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不仅像摄像机一样能把客观的物像摄人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且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东西,生动的,带着生活露水的;而有的人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二者比较,关键在是不是“身入”、“心入”。“身入”而“心”不“入”,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至于“身”不“入”,不认真生活,不认真实践,那就更谈不上从生活中取材了。

怎样才能身入、心入呢?要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学会观察的方法。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

一、调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认真观察,材料就入目、入耳、入心。“碧绿的豆麦田地”、水气里“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等等景物用眼观察所得;“说笑”、“嚷”、“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歌吹”、“宛转”、“悠扬”的笛声等等是用耳观察,通过听觉而采集的;“豆麦”和“水草”散发出的清香这个材料靠嗅觉所获;“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的材料又借助于触觉。而“忽而轻松”、“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心也沉静”、“自失起来”、“弥散”在“夜气”里等等的内心感受又与对景物观察所得胶合在一起,使入目、入耳的材料更有份量。通过感觉器官去获取材料无不需要用心思考,把心扑上去。观察包含着思维,渗透着思维,思维能力决定观察的深浅与正误。

二、观察忌笼统,忌大而化之,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对描写的对象不能只看整体,要善于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看”,还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看”。如月下开船情景,正因为拆开来看,所以材料十分具体。先写“跳下船”,再分开说“拔前篙”、“拔后篙”,又把“坐在舱中”和“聚在船尾”分别述说。这是一层意思,写开船前的准备。第二层意思是开船。“点”、“磕”、“退”、“上前”、“出了桥”。如果不拆开来看,不把一个一个动作、一个一个细节收入眼底,就不可能有如此具体、生动的材料。因此,分析的方法是观察中的重要方法。

老舍先生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到尾,寻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观察如只注意一鳞半爪,那就只会在记忆中留下破碎不全的事实,难以形成质地优良的写作材料。观察事物,不管是观察环境还是观察人物,都要既注意整体,又注意局部,还要注意细部;都要捕捉特征,按一定的顺序;都要既观其静态,又了解其变化。多角度、多侧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就能采集到丰富的写作材料,把握全貌。冰心《观舞记》中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拉克希曼舞蹈的场景可作生动的说明。

我们写作虽不是进行文学创作,但同样应有意识地寻觅材料,开阔视野。趁假日之闲、课余空隙,就某些问题作一些调查访问,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各类人物,可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要求初学写作的莫泊桑,“首先要练练你的眼睛”,要把眼睛练得明亮,把耳朵练得敏锐。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无数成功的作家都把观察看作学习写作的头等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当然应借鉴这些经验。

锻炼观察的本领,兴味盎然的从生活中汲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