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1篇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承载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好语文必然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但是实际教学当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并未抱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不仅仅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而且部分教师也没有重视语文学习。很多学生都把自己的兴趣放在数、理、化上,产生了较为普遍的偏科现象,这着实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客观角度来看,如果要将语文学透、学精,确实比较困难,毕竟语文是主观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是学好语文,并不会显得相当困难,只要学生能够注意平时的学习方法,并且形成一个良好的积累习惯,长此以往,语文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在写作上,也正是因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写作能力的欠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作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1.文字表达能力欠缺

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很多初中生的文章中,我们会发现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低级错误。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写作时不够认真、仔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在文字积累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网络文化的兴起,一些网络语言也对初中生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虽然有较为清晰的写作思路,但是却不能良好地表达出来,这说明学生的文字功底、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

2.作文写作中的思维定势

初中作文教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一些命题作文训练,一般是以议论文为主。议论文是针对某个现象或者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或者是自己的观点、立场。在议论文中有三个绝对的组成因素即论证、论据、论点。其中论点为全篇文章的中心,论据是围绕文章中心进行相应的举例或者事实说明,论证则是文章的精华部分,是对整个文章中心的升华,通过论证将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正是由于议论文这种特殊的结构,很多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出现了思维定势,经常会出现“开头点题,中间例子,结尾论证”的情况。当然以上这种文章设计思路并没有错,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会大量地引用实例,开头就是一句名人名言,中间便是大量的举例,结尾则是简单的论证、讨论,这使得文章看上去显得十分单调甚至枯燥无味。这种写作方式不但不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还会让学生的思维定势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素质提升都是不利的。

3.写作内容较为空洞

很多初中生写的文章都显得“假、大、空”,在具体的写作中,文章会出现不切实际的现象。当然这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教师给予的作文题目范围较大,使得学生难以下笔。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不够,能够看出我国的整体教育还是偏向于应试教育。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在写作时“没有料”,文章总会偏题,出现大量的空口号。

二、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仅仅要在学生身上下工夫,教师自身的素质也需要提高,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传统的应试教育总是围绕着“学生学,老师教”的模式来进行,其主体偏向了老师,而不是学生。在教学中不仅仅应该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将会为作文教学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鼓励学生去阅读各类书籍并作好相应的读书笔记,这样不仅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特别是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分析文章的能力并且养成分析文章的习惯,这样将大大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举例来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贝多芬传》就是良好的教学材料,通过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事迹,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学习到贝多芬身上的伟大情操。以“我对贝多芬的看法”作为作文课的主题,让学生对贝多芬这个人物进行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最后通过读后感的方式针对这个题材进行写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作文学习,这样便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自我检查、自我修改能力,让学生能够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当然,教师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这样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另外,学校领导也应该在这方面加强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考核,并且针对考核成绩进行评比,在出现问题的环节要对教师进行指导,对于一些优秀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肯定。只有在教师能力和学生能力都提高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够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初中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这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摆在第一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参考资料:

1.陈芬《新课改理念下作文教学之我见》,《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第12期。

2.程翔《呼唤写作教学有新的突破》,《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5期。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2篇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它既包括教师给学生作文的评语,也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作文所做的概括而具体的评价。对这两个方面如果置之不理或者是草草了之,作文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要做好这两个方面是必须下一番功夫的。

首先,我们的头脑中要有这样一个观念:讲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讲评时,以抓习作的“点”,来带习作的“面”,抓学生中“点”的问题,来促进学生“面”上的提高。

其次,讲评也不能只是做表面上浅层次的字词句篇的技术性的处理,而是要本着人文性原则,本着评文育人的原则来进行。教师要善于透过学生的作文来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引领学生明辨是非,区分美丑,从善如流。

作文要想讲评取得好的效果,先要写好学生的评语。那么,该如何写评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笔者认为从这几方面入手效果不错:

(1)评语要有充满热情的鼓励

没有一个学生不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肯定与表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对作文评语要放大、彰显其激励性的评价功能。教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适当的放大,以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进一步扬长补短,即使是细小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闪光点也要表扬,如“你的作文书写真漂亮”、“你的作文卷面很整洁”等等,要知道,这微乎其微的表扬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无尚的喜悦和荣耀。

(2)评语要有充满真诚的期待

当然,鼓励、表扬学生,并不是无视其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一味地叫好;而是要有分寸感,对作文中存在的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问题、毛病都应该指出来,当然是在评语中委婉地指出,要让学生能从你的评语中看出、领会到你对他的真诚的期待。

(3)评语要渗透人文关怀

初中生的作文常常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全表达出来且不加掩饰,看到这些真情的流露,就要求教师的评语要像朋友谈心一样,和学生互动交流,以期达到心与心的沟通。从而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作文,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如果我们在学生的作文中从这几点来写评语,就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进而会作文。作文评语是针对学生个人的,从中学生可以知道自己作文的情况。而课堂上的讲评就是面向全体的,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全班作文的情况。因为课堂上的作文讲评在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是无可替代的。它是作文批改的继续,但又不同于教师的批改,而是师生结合的全班性的面批面改,这是在其它场合所无法实现的;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但又不停留在作文前的指导的水平上,而是以学生自己的习作为依据,看得见,摸得着,好操作。课堂上的讲评是我们进行从实践到理论的概括,它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将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更好地运用到作文的教与写中。可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是把讲评的局面打开了。但是,这并不是讲评的终结,而是讲评的良好的开端。乘着这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乘热打铁,把讲评更好地进行下去。在实际教学中,每逢此时,我都会像一个导演一样,将剧情推向。我会确定一个主题:或是作文内容,或是作文结构,或是遣词造句,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指定的话题展开讨论。这样一来,民主的讨论就有了集中,学生的发散的思维就有了指向,做事情有的放矢才会有成效。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兴趣 水平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人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在教学中要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如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尤其是有关写作方面的书,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开阔,并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新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也新增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这无疑都是要求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大量课外阅读。在学生刚进初一就给他们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初一阶段应有1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初二阶段应有2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初三阶段应有15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印发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读的中外名著书目,要求学生每读一本书必须有记录和心得,每个月定期检查,使读书效果能落到实处。这样经过三年的课外阅读,阅读量最少的学生也在500万字以上,最多的甚至超过2000万字,作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一种苦差,也不再是搜索枯肠挤牙膏,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2、贴近生活作文。作文是书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要让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生活而写作。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于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难免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

(1)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积累素材。如果把写作比作是盖房子的话,那么,素材就是砖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就是写作的基础。素材从何而来?素材就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写好文章,必须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可用的素材,无论是文学巨著还是学生的普通习作,无不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积极的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在普通的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感觉拿到题目后,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这是因为平时的积累不够,自己的心中没有什么可用的素材,所以才感觉无话可写。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是可以利用的素材。作文教学一定要指导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这才有可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厚积薄发。

(2)教师命题要贴近生活。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象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

3、利用教材,贯穿作文教学。语文教材里选的多数是名家的作品,而且包括各种体裁,教师如果能将读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是积累掌握课文文章的字词,重点是对优美的、有哲理性的句子的仿写,如果能在每节课堂上抽取一些时间当场训练仿写,效果更好。当然利用课文教材不仅仅是模仿与借鉴,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4篇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初中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就在于作文课一定要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情体验。”这确实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为此,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如下初探。

一、重视日记(周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心理探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日记、周记,顾名思义是一日记事,一周记事,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写作处于自由状态,这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日记(周记)谈心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情。

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形成体验——积累——打磨——升华——再体验——再积累——再打磨——再升华的良性循环,促使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的愉快和满足,会积沉下来,在作文时随时表露。例如:我2007任教的三(1)班,在开学上第一节“启蒙课”时,就倡导学生每天写日记,其中一位学生在一学期内竟写了150多篇。该生在一则日记结尾时这样写道:“……敬爱的老师,你在教育教学这块园地里不辞劳苦,辛勤耕耘,为我们流尽了滴滴汗水,献出了份份爱心,我们谢谢您!”这不正是学生向老师倾吐的一片真情么?

实践证明:素材的日积月累。情感的不断打磨和持之以恒的练笔对学生作文确有不小的作用。

二、每天一句名言(一则谚语或一个小故事),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

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伟人形象,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的情感体验。

文化的沉淀,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流淌至今依旧熠熠发光的金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长廊:如明月、霜露、白发、杜鹃等融合的乡愁;如春天、阳光、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如梅、竹、兰、菊等体现的气节……这些传统氤氲、美妙的意境对于积累学生情感作用甚大。除此之外,一位古人名垂至今,也为我们提供了教材。那一个个鲜活的学习楷模:如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料事如神又知恩图报的孔明,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的杜甫……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历史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精心创设情境,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情感教育,就能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情感的积淀,从而达到积多于内而后能发于外,直至流于笔端的良好效果。

首先,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就包含有丰富的情感个案:如《强项令》中的董宣“不畏权势,秉公执法”所表现的超然的人格魅力令人敬佩;《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辛弃疾“梦寐杀敌”的爱国情怀让人赞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表达出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传为千古佳话,让今人常常引以为鉴。

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在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如带领学生到公园参观游览,用美妙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来勾起他们对大自然、对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如组织学生观看禁毒影片,用社会中黑暗的一面让他们理解正义,激发他们对光明的渴望。当然这些景观、影片也不仅仅为了看而看,尔后还须对学生作指导讲评,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正确理解,从中吸收更丰富的营养。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5篇

一、注重语言积累,笃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写作基于阅读,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充实头脑,活跃思维,发现生活,积累语言素材,为写作打下基础。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文思敏捷,写出好作文。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语言积累。阅读课上,要淡化内容分析,不作繁琐的段落划分,不作段落大意的刻意概括,不作单纯的语文讲解;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亲身感悟,与文本、作者、人物、同学、老师等进行多向对话交流。欣赏、诵读、背诵诗文和精彩片段,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言语能力。同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把自己喜欢的地名、人名、景名、题词、楹联、诗词、古文物以及有关的资料等记下来,以供日后使用,养成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习惯。

二、注重生活积累,储备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从狭小的课堂里走出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切实体验生活的甜酸苦辣。为此,可以在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日出、看晚景、拔河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影视、广播、报刊中获取作文的素材,把作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习作的价值与意义,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倍增。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从引发学生的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培养其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

1.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向学生讲清楚究竟为什么要写作文,避免盲目写作文。2.让学生在行之有效的训练中增强写作兴趣。除了教会学生“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之外,还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主题讲座,并适当地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消除作文的畏惧情绪。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好评,做老师的就应该设法满足学生的这种正常成就感。随着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兴趣,增强写作文的信心。

四、创设练笔机会,强化写作训练

除了基础训练(课本中编排的单元作文)中的习作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适当穿插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等练习来加大练笔量。同时,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把一天中最难忘、最有意义、感触最深的事情记下来,篇幅可长可短,但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原则。

五、注重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观察事物时,要边看边想,发挥联想与想象力,将客观事物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做到能把握客观事物的特点,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后,写作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六、认真做好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批改的方法有自改、互改、教师改等。批改要注重赏识、点拨、启发原则。教师要承认学生作文能力有差异,并能尊重差异,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多留少改”,“多鼓励少批评”,多启发学生、多点化学生,不用责备、挖苦、讽刺的批语,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作文的信心与能力。作文讲评要抓重点、求实效,总结本次作文训练的得与失,提出改进的意见和今后的努力方向,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训练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掌握作文知识和规律,不断增强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探索最佳的教学策略,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黄麟生.中学语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灼福,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段话提出了理想化语文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教学手段应当是全方位,分层次的;教学的方向应该是激发好奇心,增进求知欲;教学成功的途径应当是学习方式的点播指导。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地探察,从而使被动作文变成主动写作文。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是组合创新的产物

(1)情境的基本类型

要熟练运用“情境――反射”作文教学模式,还要了解情境的基本类型。“情境”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复杂的概念,因此,它的类型也不可能从一个角度就可以全部含盖。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情境具有不同的类型,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具有二元性。如从形式上有动静之分,从内容上看,有虚实之辩,从性质上看有乐苦之别,从时间上看有远近之变等等。

(2)“情境――发射”的组合方式

“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各种情境类型进行有机地组合,而这种组合又经常需要学生的参与,这种组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创新意义就在于对于情境的不断组合变化。这种组合有以下几种类型:

1.转化。即将原来的情境类型经过学生的自我反射加工,使之发生质变,由甲种类型向乙种类型转变,通过转化,即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显示出学生的思维流变。

2.并联。本来一种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从属多种情境类型,但这里所说的并联,是指在原情境的基础上,记入其它情境因素,使情境变得丰富复杂起来。例如可以在一个悲剧式的情境中,把喜剧的因素加入其中,使之由悲转喜悲喜交加。

3.升华。各种情境就其类型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高下优劣之分的,例如我们不能说动境的境界就比静境界高,或者说苦的境界就一定比乐境低。但是,任何情境,它们的情境又确实有一定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异,因此,如果能将原来的情境重新予以改组,削减扬弃其中的消极因素,充实其中的积极因素,那么,原来的情境就能得到升华,使之更具有情感发动力。

二、“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是人化的教学

(1)两种情境教学的主要区别

情境教学是目前流行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但它一般用于课堂阅读教学。其基本定义是: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渗透教学目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并利用暗示、移情的原理帮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形成表象,掌握知识,并且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发起积极的情感。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所说的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情绪意识为主体,以场景体验为主要手段,以情感激发为主要通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过分注重了情境的设计以及学生的表面情绪,忽略了情境对知识目标达成的效度和信度,忽略了学生对情境的认识与理解的深刻度以及情境与学生心理的吻合度,忽略了学生对情境的能动性,结果一些所谓的情境教学流于形式主义,细细品味,真实和空洞。为此,我们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作文教学时,做了适当的加工制造,并将之命名为“情境――反射”作文教学。

(2)“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包含的三个内容

1.“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所强调的是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是在人化的环境中完成的。学生的写作欲望是独特的情境激发而产生的,并通过反射,不断更新情境,从而引动欲望转换为写作的过程,情景是反射的基础,反射是情境的升华。

2.在“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以情造境,并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展现一个仿真的写作情境。教师还要进行巧妙地点拨,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悟体验,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情境中,从而造出新的情境。

3.“情境――反射”式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情造境都是为了学生的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发展,当然,它重视学生的感受,也不忽视学生的认识,它将情趣与理趣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学生的写作活动走向极端,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写出真情。

三、“情境――反射”在作文教学中的三大功能

1.以境引思,反射入题

教师先设置一个情境,这个情境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让学生根据此境行文,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对教师设置的情境进行一番体验感悟与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原情境进行改组,并由此入题。这一步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使他们完全放松情绪,专注地投入到写作中。

2.以境移情,反射明理

无论是教师设置的情境,还是由学生反射改组后的情境,他们的最初的功能在于煽情,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但是“情境――反射”的功能并不在于此,而是进一步通过学生的反射,使他们深入到情境的内核,从情境中悟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这一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观察、体验与写作不会流于表面。可以说“情境――反射”具有一种深刻的内省的作用。

3.以境行文,反射修正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教学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许多探索,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往往脱离农村生活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农村初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对语文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要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新的教学理念,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以指导学生习作。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训练强调形式和技能,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指导。传统教学中,以应试为目的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传授诸多的写作知识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缺少素材,教师训练随意化,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是,由于受到周围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造成作文水平落后的原因,最主要是作文与熟悉的农村生活脱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作文融入到农村生活之中,结合农村特殊的地域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因此,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语文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一)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农村学生常年与山水为邻,与田园为伴,最贴近于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语文作文素材注入鲜活的源头活水。农村生活注重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节日,开展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语文作文教学,将之作为学生作文素材。农村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劳动对他们来说如数家珍,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结合农村农忙季节,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然后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二)组织开展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练笔机会

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这些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开展语文作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方面,学校要精心为学生搭建展示习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燃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与信心的火花。另一方面,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教师要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内活动作为指导学生练笔的内容。比如说,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竞赛活动,班级也利用班会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激情,比赛中精彩激烈的场面,都是最好的练笔机会。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当学生有东西可以,又乐于写,在不断的坚持中,文笔自会生花,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大幅度提高。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第8篇

一.作文教学缺乏自身的训练体系,没有一套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教材

在大部分的语文教材(无论是以主题为单元的还是以体裁为单元的教材)中,作文教学指导往往嵌在单元教学内容之后,一般只是寥寥数语,粗线条式地进行一些写法的勾勒,言之虽有理,却往往是泛泛而谈,操作性不强,指导性捉襟见肘。更大的局限性还不在于此,附在单元教学内容之后的作文指导往往与本单元的主题相关,而教材中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主题常常具有跳跃性和不确定性,且单元与单元之间的体裁变化也具有不规律性。这样就容易导致作文教学的跳跃性、不连贯性,甚至随意性。这不符合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不利于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有悖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构建教学体系为依托,形成一套成熟的、指导性操作性强的作文指导教材。要做到这一点,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关注。

1、应进一步明晰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新课标指出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此基础上,应分解出初中三个年级甚至六个学期的细化目标,目标之间不仅要有相对的独立性,更应有连贯性、层递性,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2、根据总目标以及阶段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训练计划,计划中应涉及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写作体裁层面,初中阶段要求学生首先写好记叙文,同时也应掌握议论文、说明文以及相关应用文的写法。二是写作方法、技巧层面,比如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立意、如何写出真情实感、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写人、如何叙事、如何写景、如何状物甚至如何增添语言的表现力等,都可以纳入写作计划之中,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水平。三是写作题材层面,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素材的积累主要靠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感受,所以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有计划地安排初中三年相关的实践活动,开辟作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有序引导学生去学会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情感、关注精神,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四是阅读积累层面,对于写作而言,生活积累固然重要,阅读积累也不可或缺,课本上的课文阅读以及推荐的名著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为学生精心挑选一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通古今,融中外,这样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增加文学积淀,提升文学素养。

3、不摒弃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从课文中学写作。初中教材中有很多熠熠生辉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写作示范价值。如能将这些文章在写作训练时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极好的写作例子,会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更易于学生从模仿体验开始,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方法单一

1、作文教学时间被课文教学挤占殆尽,作文教学被“边缘化”倾向严重。就当前各地语文中考分数的占比来看,作文分数一般占总分的40%至45%,我们姑且撇开作文之于语文的地位不说,单从应试的角度看,作文分数的权重也要求我们不得不重视作文教学。

但我们又是如何重视作文教学的呢?其余不说,单从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的时间对比上就可见一斑了。一般情况下,从语文课时的具体安排来看,每周安排两堂作文课,占语文课时的三分之一,这个比重本身就已低于作文分数占比。要想避免作文课被“边缘化”,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保证,应进一步明确作文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计划,学生的训练量以及教师的批改要求也应有明确的规定。适当增加作文课时,上足上好作文课。二是提高认识,应同等看待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改变重课文教学轻作文教学的错误认识,进一步端正作文教学态度,悉心研究作文指导方法,激发大家上作文课的激情。

2、在作文教学上的研究不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单调。

其实,初中作文教学缺失深层次的表现是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缺少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长期以来沿用一成不变的作文教学套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教学步骤单一,指导内容单一,批改、讲评方式单一。二是不尊重学生写作主体的地位。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表现出了过重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原本有趣的作文课也变得沉闷了。三是不考虑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作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注重“两个积累、一个兴趣”,即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才是作文的本源。

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这一块,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融入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用活动引领课堂,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的方式,使之灵活多样;另一方面,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使之完美统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写作热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第三,充分尊重作文本身的规律,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关注生活、积累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作文的灵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积累,积极开展作文第二课堂,通过课前演讲、每日练笔、一周读书笔记评选等活动培养兴趣、增加积累。此外,再加以适当的写作技法的点拨,这样才能盘活我们的作文课,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