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报天气的谚语

预报天气的谚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天气预报;方法;天气预测

中图分类号P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080-02

天气预报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需求密切相关,天气预报产生到发展,是很多人努力与汗水的结晶,天气预报方法在不断趋于科学化、准确化。现如今天气预报主要采用数值预报的方式进行预告天气,具有较强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往往能较为准确的预测未来多天的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指导,及时降低了很多自然灾害的破坏性。

1天气预报简析

天气预报,是以大气为研究对象,对某一区域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大气的运动状况作出预测,一般情况下,天气与气候的预测都属于天气预报的范围,天气预报依据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不同类型,在0小时-12小时内的天气预报为短时预报,而1天-2天的预报则是短期天气预报,半个月左右的天气预报则是中期天气预报,通常,我们所能听到的是短期或中期的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则较少。天气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注的事物,一些气象谚语与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水银气压计的发明,真正科学的天气预报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漫长的气象预报发展至今,已形成四个可以清晰辨明的发展阶段:民间技艺,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数值预报。下文将对这四种天气预报方法作详细说明,以了解天气预报方法的发展历程。

2天气预报方法的发展综议

2.1民间技艺

很多国家都有关于气象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天气预报方法的发展历史也很悠久,我国古人很早就关注气象方面的知识,早在殷代的时候,甲骨卜辞上便有天气预报的相关记载。在国外,像那些历史久远的古国,如巴比伦、古希腊,较早时也有关于天气方面的记载,巴比伦有很多关于气象的谚语,而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对前人或以前的气象方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作成一部世界上最早的气象方面的书籍,名为《气象汇论》,气象谚语凝结着无数人的生活经验与切身体验,很多谚语都包含着众多有用的信息,也有很多谚语是科学的,在没有广播、电视观看天气预报的年代,农民往往依据气象谚语有效地安排农时,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很多谚语只是事物的表面观察,没能全面认识大气的运动状况并给与科学的解释,局限性明显。因此,以此作为预报天气的依据,不准确性显而易见,很多人因无法解释一些天气状况,而将天气蒙上迷信的色彩。早期天气预报的种种局限性带来天气预报方式变革,促成能得到准确天气数据的测量工具的发明与使用。

2.2单站预报

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站预报在民间技艺之后又成了天气预报的一种方式,所谓单站预报,即以一个站点气象要素的演变为依据,这些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地、地面气压等要素,单站预报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天气预测,虽然准确率不高,但相比传统的以经验进行天气预报的民间技艺,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是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很多科学家共同的努力,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空气温度表,托里拆利发明了气压表,各种测量仪器的发明,使得风速、气压等要素实现测量,这些能对气象要素进行测量的仪器的发明是气象发展史的一次飞跃,气象学理论的逐步建立,信风、大气环流理论的产生发展都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通讯系统的局限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较低,单站预报仅仅停留在一站之地,预报有坐井观天之感,不能对站点以外的天气进行预报,虽然单站预报在天气预测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准确性,但是其局限性又促成了新一轮天气预报方法的更新与发展。

2.3天气图预报探析

2.3.1天气图预报的背景与预报过程

天气图预报在气象预报与气象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天气图预报需要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需要获取大量由地面到高空的气象方面的数据与信息,并将不同地点的气象要素进行有机地联合,这使气象观测在单站预报的基础上有质的突破。在一战的时代背景下,恶劣天气的突然来袭重创了英法联军,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些灾难在对气象资料进行研究,作出气象图进行天气预报后是可以避免的,气象图以各种符号标注天气系统,按一定的标准划分,可将气象图归为三类,即地面气象图、高空气象图、辅助气象图,具体定制天气系统的过程有两步,第一步,对大气形式进行预报,由于大气在一定时间段间隔中,两个点有连续性的特点,因此,就可推断出未来天气系统的位置与强度,由同一时刻地面与天空的配合,了解与规划天气系统的空间结构,利用动力气象学与天文学的有关概念,对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进行推测。第二步,在天气形式预报之后,结合当地的气象要素的具体数据做出天气预报,从天气形式预报到天气预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的是预报员多年的预报经验,加上档案中的相似天气的例子,天气图预报对于短期天气形势变化不大时比较有效,突发的天气状况发生时,预报员往往由于来不及做出判断,对天气错误报道,决定天气的因素很多,在科技没能足够发达的情况下,做出准确的预报也十分困难。

2.3.2天气预测方法

天气与短期气候的预测一般采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天气的方法,数理统计学的发展更为气候预测提供了好的条件,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各种数列的统计归纳,了解与发现规律,进而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统计学方法容易忽略事物背后某些相关的重要因素,降低了准确率。这是统计学方法需要改进与突破的地方。

2.4数值预报探议

2.4.1数值预报模式

大气运动遵循着特定的物理定律,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演算推论,计算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是目前所能进行天气预报的最为准确且有效的方法。通常所说的数值预报模式是建立在V.Bjerknes的工作与研究的结果之上的,他给出了描述大气运动的方程组,该方程组设七个变量,分别是纬向风速、垂直风速、经向风速、温度、密度、比湿、气压,由于求解十分困难,方程组的精确值未计算出来,但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让计算机可求解,得出了其数值解,由于计算量极大,在当时,利用计算机求解也需要很长时间,很多近代国内外科学家都为此做了很多尝试,在20世纪初期,英国数学家用数值方法计算天气变化,用手摇计算机摇了几个月,由于过程极为复杂,技术的落后,最终以失败告终,之后,一些研究者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实践,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值预报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能对世界范围内7天-9天的天气状况进行有效预测。其准确性也达到了让很多人吃惊的程度,在未来的不断改进与发展之下,天气预报所能预报的天数也会越来越长。

2.4.2数值预测的发展,以ENSO现象为例

ENSO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英文缩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信号,在1986年,Game与Zebiak设计的海气耦合模式成功两次预测了厄尔尼诺现象,增强了天气研究界的信心,很多气象工作者都潜心研究,使ENSO的研究与数值预测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天气预测的准确性虽然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但以ENSO为例,数值预报方式有效且科学,能促进天气预测精度的提高,相信在众多科学家不断潜心研究与技术发展之下,天气预报的精度也会不断提升,对很多典型气象的预测结果也会更加准确。

3 结轮

天气预报经过漫长的人类发展史,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发展体系,历经民间技艺、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数值预报的发展史,预报的精度逐步提高,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天气预报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仍会有很多没能及时预料的天气现象的出现。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加上很多科研工作者不断地潜心研究,未来的天气预报也会更加准确,预报方式也会更加先进。

参考文献

[1]杜钧,陈静.单一值预报向概率预报转变的基础,谈谈集合预报及其带来的变革[J].气象,2010,36(11):1-11.

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第2篇

然而,这些植物、动物以及非生物是怎么预测天气的呢?我们经常使用的气象谚语,如“十雾九晴”“东虹日头西虹雨”“鸡迟宿,要下雨”“水缸穿裙,阴雨将临”等,是否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该不该从老祖宗的气象谚语中借经验呢?

动物

预报员

自古以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观察、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利用动物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天气。如唐诗中的“水旱卜蛙声”;元朝末年的《田家五行》中的“狗吃青草主晴”“海燕忽成群而来主风雨”。为什么我们能根据动物的行为预测天气?

通过对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和动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我们得知,在天气变化之前,特别是剧烈的天象到来之前,大气压力、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和大气中的气溶胶以及部分地区的电磁场等,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动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使动物表现某些异常反应。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包括:

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云量增多、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现象容易造成水中、空气中的溶解氧减少,满足不了动物的生活需要,如谚语“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等。又如“癞蛤蟆白天出洞,下雨靠得稳”的谚语,癞蛤蟆又叫蟾蜍,一般多在夜晚活动。它是两栖动物,肺的呼吸功能有限,单靠肺呼吸不能满足其所需的氧气,还要靠皮肤进行呼吸,所以,癞蛤蟆的皮肤必须经常保持湿润,才能使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皮肤的黏液中,然后再经由皮肤进入血液。如果皮肤过于干燥,就会失去呼吸功能,造成其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另外,下雨之前天空云量增多、阳光减弱、湿度增大,适宜癞蛤蟆白天出洞。因此,这样的谚语能预报天气。

初步探测显示,阴雨天气来临之前,或者连阴雨天转晴时,悬浮在大气中的带电粒子会发生变化。实验表明,动物对正电粒子和负电粒子的反应是不同的。正电粒子进入动物体内可使其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电粒子进入动物体内可使其感觉舒适、心情愉快。

生在陆地、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在民间有“甲鱼生蛋一条线”的说法,不少地方还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从甲鱼生蛋到小甲鱼孵出,在夏秋季节一般需要20天左右。如果小甲鱼出壳时,河水少、蛋位高,刚出生的小甲鱼要爬较远的路才能回到水中,它们可能会在半路;如果蛋位低,甲鱼蛋容易受到洪水冲击。为了繁殖后代,甲鱼在世代进化中逐渐形成了防止后代遭受灾害的本能。

类似这种情况的动物还有许多。比如“母猪衔草,大雪会落”“喜鹊做窝高,雨水大;喜鹊做窝低,雨水少”等。

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越冬,到了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迁徙,而候鸟迁徙时间的早与迟是由自然界季节的变化引起的。

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异常行为。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农历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早稻育秧时将遭遇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知道,环境温度在8℃以下时,青蛙开始休眠;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即可造成其死亡;环境温度在10℃至15℃时,是其最佳活动温度。

湖南一些地区通常在3月底到4月初这段时期早稻育秧,假如在这期间能听见蛙叫,代表着气温较高,但是3月底到4月初的气温还不稳定,假如此时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早稻秧苗易受冻害,造成严重烂秧现象。

有关植物预测天气的原因很多,而且十分复杂。大多数植物的生长期或某些现象综合反映了当时的天气、气候特点,并揭示了前后期天气、气候的变化关系。植物预测天气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由于低层气流上升可引起一些反常现象。如“树叶翻背摇,大雨淹过桥”“芋麻叶无风翻白背,有冰雹”等。这类现象大多出现在晴朗、微风的午后,由于地面受太阳辐射影响,使得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导致树叶出现“翻背摇”的现象。而大气低层气流的上升,有利于产生雷阵雨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由于气压、气温、湿度等变化,引起的异常物象可以用来预测天气。如“虫窝淌水,天将阴雨”“杨树疤出水,天要下雨”等。春夏季节,杨柳等树木生长旺盛,枝叶繁茂。在正常天气条件下,树木根部吸收的水分与其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所消耗的水分基本平衡。即树木体内的水分收支相等。当阴雨天气来临之前,由于气压低、湿度大,加上云量增多等,使得树木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减弱,这样其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大于消耗,剩余的水分就会从容易破裂的韧皮处─虫窝或树疤处溢出。

我们还可能听过这样的谚语―“巴根草生霉天将雨”。巴根草学名结缕草,“生霉”是指巴根草的茎叶交叉处出现的小小白色毛团,像食物霉烂后长出的白毛一样。根据观察分析,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大雨来临之前,气温高、湿度大、云量较多的天气条件下。一般田埂、路边等干燥地区的巴根草生霉,未来1~3天内有雨。而在潮湿地区的巴根草,由于经常生霉,所以不能用来预测天气。

由于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一些植物物象也可以预测天气。如广东、广西一带有“木棉花开,大冷不再来”,华北地区有“枣树发芽种棉花”等谚语。我们知道,各种植物的发芽、开花等物象与当地气温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木棉开花时的日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20℃,一般不会再出现10℃以下的天气;而在华北地区,一般枣树发芽时,日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15℃以上,5厘米(播种棉籽的深度)的地温一般在13℃以上,非常有利于植物发芽,而且发芽后不会再遇到霜冻天气。

另外,在华北北部、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有“鬼子姜开花,十八天下霜”“野开霜将来”等谚语,这也是季节变化的反映。这两种植物的开花都在秋后,这时日照时间明显减少,天气逐渐转凉,预示初霜即将来临。

TIPS:使用谚语需验证

有些气象谚语受到字数和韵脚的限制,单从字面很难确切地表达原意,这些谚语就会令人费解。例如,东北地区流传的“老母猪过河要下雨”中的“老母猪”是指天空中的一种云,而不是指动物。

气象谚语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难免有走样或误传等情况,如谚语“春南夏北,有风必雨”,有的地方写成了“春南夏北,有风无雨”。

有些谚语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方言土语夹杂其中。比如福建省沿海渔民流传这样一条谚语,“晡晏抢云半夜开”。这里面的“晡晏”是傍晚的意思;“抢云”是指雨云。不了解方言,就很难弄清谚语的含义。

还有不少谚语中使用比拟或夸张的语句,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流传的“南风送九九,荷花气死藕”。再如东北地区流传的“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和西北地区流传的“十月雾,晒死秦川兔”等,对冷热程度进行了夸张描述。

另外,许多谚语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在某地适用的谚语,到另一地就不一定适用。有些谚语还带有片面性、局限性,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等。我们必须通过验证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可使用。

非生物

预报员

自然天气条件下的物体都受到气压、气温、湿度、阳光、风等气象要素的影响,而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或多或少地会引起非生物的一些异常,非生物的这些异常反过来又可以预测天气。

“水缸穿裙,阴雨将临”“石头出汗,不久雨见”“旱烟回潮,雨在明朝”“琴弦松,雨淙淙”等谚语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是由于空气中水分增加、相对湿度增大引起的。“水缸穿裙”和“石头出汗”是由于水缸、石头等物多在室内、墙根等背阴处,它们的温度通常比当时的气温低,其饱和水气压小,水汽在水缸和石头表面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当空气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缸、柱脚石、墙基石以及背阴处的山石等往往出现凝结的水分。水缸和石头的温度愈低,空气湿度愈大,凝聚的水分越多。

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第3篇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动物对下雨的预报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第4篇

2022成都几月份开始降温

成都9月份开始降温, 真正开始冷的话,应该是国庆之后,十月底的样子 。

十月份成都的天气已经比较凉爽,整体气温较适中,最低气温一般情况都处于15摄氏度左右,只有偶尔会出现10摄氏度以下的情况,并且成都十月份风也挺多挺凉爽,晴朗的天气较多,阴天较少,因为雨季还未结束所以会有降雨但也不多。由于成都属于山城气温稍低一点的话会有一点阴冷的感觉。所以在成都这个时节衣物可以穿的单薄些但也要做好防寒准备,但是从今年的天气预报来看,可能今年的成都要在雨水中度过了,请做好心理准备。

成都大概几月就不热了

成都大概几月就不热了是大家常讨论的话题。毕竟成都是一座旅游城市,一年四季都会接待很多外来游客,就往年的数据来看成都11月份到冬天开始冷。成都的冬天是出了名的阴冷阴冷的,虽然气温不是很低,但是由于湿度大,感觉冷进骨子里。且在冬天、晾衣服很难干透。

成都高温天气还要等多久

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第5篇

五彩缤纷的霞光是由于日出或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留下的红色或橙色的长波染色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一般而言,大气尘埃的变幅是不大的,而水汽的变化却是很大的。所以霞光显著与否,一般反映着大气是否含有大量水汽。如果有云层,云块也就自然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无论日出或日落前后出现鲜红的彩霞,都说明大气中含有大量水汽。但为什么同样是霞光,朝霞就要降雨呢?因为北半球春夏的风向大都是东南风,形成降雨的大量水汽基本上是从东南方向输送而来的。朝霞表明了有大量水汽流向本地,而日出后正是气温不断上升、气流对流加快、容易形成雷暴的天气。又由于我国地势是东低西高,含大量水汽的地面气流在不断西进上升的漂流过程中,容易遇冷降温,凝聚雨滴,形成降雨云系,降雨的可能性逐渐增大,所以朝霞预示着天气将要转雨。

那么出现大量红色、金黄色的晚霞又为什么预示着天气晴好呢?因为晚霞固然也表示着与朝霞一样的水汽,但由于晚霞出现时已是日落时间,气温趋于下降,气流对流减少,形成降雨的可能性就降低。其次,之所以出现晚霞,也说明西面的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形成晚霞,并且这时东南风西进势力不断减弱,水汽含量逐渐减少。所以,晚霞的出现也预示着即便是本地仍然在下雨,但上空的雨云也即将移去,天气就要转晴。

那么为什么我们看见的云图雨带移动的方向与东南风方向相反呢?似乎雨水是由西面形成,并由西面漂流过来的,与东南沿海提供的水汽是无关的。但大自然往往神秘莫测,它的表象往往让我们看到的是假象。虽然近地面是东南风,但地球高空却无一例外基本都是西风;虽然地面东南风水汽是在光照气温和海拔不断上升中而上升的,其风向是向西北,但地面东南风携带水汽所形成的云系却是在高空西风的作用下由西往东移动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云图漂流方向也基本是往东移动。但为什么由东面提供的水汽形成的雨带推移也是由西往东的顺序依次拉开的呢?因为东面水汽成云致雨的过程,是需要在往西北移动过程中逐渐抬升降温而导致水汽浓度不断增加中才能形成的。一旦在西进路途的某一区域形成降雨,就意味着这一区域成为降温区域:大量水汽积聚以及降雨造成的云层气温下降。气温下降会形成两个结果:

其一,使得东南风携带的大量水汽在降雨区域冷气流地阻挡下减慢或停止了西进速度,迫使东南风气流水汽被迫抬升,使空气达到饱和,导致本地降水。

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第6篇

提高短期气候预报准确率,对于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意义重大。陈菊英坚信付出与奉献才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长期以来坚持理论紧密结合实际,把科研与预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她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研究范围涉及极广,注重方法上的创新;揭示出一系列对未来中国各大区域气候异常变化的预测预报有用的遥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这些宝贵的技术经验与创新成果对提高我国气候预测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1965年,陈菊英毕业于南京大学,至1988年一直在国家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工作,为长期天气(短期气候)预报员和副组长,负责业务服务和科研;1989年以来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课题组长,重点研究区域性旱涝和雨过程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其机理和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她的系列性创新成果在洪旱灾害的预测预防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具有重大贡献!

陈菊英研究员著有两部专著和两部著作、100多篇论文、课题研究成果技术报告11册。其中,专著《中国旱涝的分析和长期预报研究》1991年精装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和专家的肯定和高评,也得到了全国数十个省市气象、水利水文、水电系统的业务和科研部门、有关大学院校的科研部门与军事气象部门的广泛参考和应用。该专著及其有关论文在1992年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科技成果。专著《海滦河流域汛期旱涝变化规律成因和预测研究》,出版后在海河流域的气象水文部门得到了广泛参考和应用。此外她还主编和主著《短期气候变化特征成因和预测物理方法研究》和合作编著《天气谚语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她主持完成中国气象局重点、国家“973”、部门委托等11个课题研究任务,揭示了许多区域性气候变化的规律特征和对气候变化有重要预测价值的多种前兆物理因子及其机理成因。

陈菊英在长期天气预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的硕果累累,得到了业内的普遍肯定。她先后获司局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1978年和1996年获中国气象局汛期服务先进个人,1998年获“98全国科技界抗洪救灾先进个人”,1992年获中国气象局和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1992年和1999年两次获中国气象局和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标兵以及社会上多个媒体授予的“优秀专家”百佳中华科技人才等数十个荣誉称号。

灾害性旱涝事件是气候异常变化的结果,是全球气象部门最棘手的难题。陈菊英曾用自主创新成果对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等十多次异常气候事件取得了成功的预测预报。她对灾害性区域旱涝事件的预测预报已经积累了数十年行之有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系列性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据了解:组织上她虽已退休,但她仍心系着这份为之奋斗了40多年的事业,工作上她退而未休,还在奋斗。她又有一批创新成果在今年将要出版的新专著中与读者见面。她仍然希望能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把这些成果持续开拓下去,并希望能够将这批创新成果让年轻的接班人掌握并在业务和科研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第7篇

【精选的大暑节气的民俗谚语】

猪在圈外睡觉,近日天气晴好。

鸡犯愁,雨当头。

母鸡上窝晚,明日阴雨天。

鸡往高处跳,大雨快来到。

鸡愁雨,鸭愁风。

上窝晚,天要变;上窝早,天要好。

母鸡背雏鸡,后天要有雨。

鸡捉虱子又咬毛,大雨顷刻就来到。

母鸡打架,将有雨下。

鸭不安,天要变。

鸭子叫呱呱,不是下大雨,就有大风刮。

早呱呱,风刮大;晚呱呱,雨哗啦。

鸭子草地飞,即刻大风吹。

晴天鹅洗澡,预示雨要到。

晴天鹅扑翅,大雨没多时。

乌鸦没好声,不是下雨是刮风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六月连阴吃饱饭。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

伏天大雨下过头,秋季庄稼要减收。

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遇到伏旱,就要减产。

遇到伏旱,赶快浇灌,单靠老天,就要减产。

伏旱伏旱,并不少见。

要旱要旱未真旱,准收棉;要涝要涝未真涝,粮丰产。

大暑前后,衣裳溻透。

大汗冷水激,浑身痱子起。

伏天穿棉袄,收成好不了。

六月盖棉被,新米倒比陈米贵。

天气欲变有前兆,虫畜禽鱼能预报: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盐坛出水烟叶潮,大雨不久就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家里有人场里跑。

蜢虫子打脸,下雨难免。

蜻蜓飞满天,大雨下满湾。

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

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满地泥。

蝴蝶屋内飞,下雨不到黑。

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

今天蜜蜂忙,明天雨衣忙。

飞蚁扑打天有雨。

细蚊满街转,大雨连成串。

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

今晚蚊子狂,明天雨一场。

蚊子嗡嗡叫,明天雨来到。

牛虻叮人,大雨倾盆。

夜间蝎子多,白天大雨落。

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

蚂蚁垒窝留门避风雨。

门留南,雨来北;门留北,雨来南;留门雨向正相反。

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蒙蒙。

雨中知了叫,预报天晴了。

雨中蝉鸣,就要天晴。

蝼蛄唱歌,有雨不多。

蝈蝈叫得欢,必定是晴天。

蚂蚁满地跑,天气一定好。

蜘蛛结网天必晴。

牛打喷嚏天下雨。

牛舐前蹄雨就到。

牛嚎猪吃草,雨下小不了。

狗刨地,天下雨。

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

猪洗澡,雨不小。

猪仔衔草雨要到。

猪撒欢,不雨也阴天。

猫洗脸,雨不远。

羊群贪饱雨不小。

羊吃草没个饱,明天就要洗个澡。

羊贪草,雨不小。

羊碰角,大风刮。

羊拥挤把头碰,狂风就要吹头顶。

预报天气的谚语范文第8篇

春季是从冬季到夏季的过渡。在冬季控制我国大陆的高压,此时逐渐被低压所替代,高压则慢慢占据了海洋。这种天气形势下,高压区的夏季风,慢慢由海洋向陆地推进,冬季风也不甘示弱,冷暖二大气团互相拉锯,锋面时南时北,气旋活动特别频繁,天气也就多变。天真的孩子是善哭会笑的,因此,人们喜用“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来形容我国东南地区春天天气的特征。这时,阴晴相间,甚至一个春天几乎全是绵绵的阴雨。当你发觉芽叶已长成大片的绿叶对,春天早已溜过去了。

入春后,人们常会感到懒洋洋的。春天给人们生理上带来的反应,使诗人抒发了“春眠不觉晓”这样的诗句。不过,春天还是一个发病天,好多老毛病这时都要复发。民间曾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谚语,它描绘了春天精神病人好发的倾向;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病人也容易在春天复发;还有不少皮肤病,如面部的粉刺(痤疮)、神经性皮炎、荨麻疹都好发于春季;儿童的呼吸道传染病也常集中在早春,其它如溃疡病、关节炎、手术后瘢痕痛、陈旧性外伤或骨折、肾结石、胆结石等等,此时发作也颇频繁。

春天好发各种疾病,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精神病、肝炎、痤疮这类疾病的复发,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关系,气象医学上称为季节病,也就是地球随着太阳公转时出现的天气周期变化,引起了生物体内某些生理上的节奏改变。象痤疮的发生与内分泌有关,在春季其所以发作加剧,可能是春天引起人体内分泌的某些变化,促使痤疮发生。一些儿童呼吸道的传染病如水痘、风疹等等发生在早春,天气也起了间接作用,当严冬一过,气温回升,病原体有了适合生长繁殖的条件,加上早春天气人们还习惯于室内活动,窗户又不常开启,使飞沫传播具备了有利条件。至于荨麻疹、哮喘这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来大气中的花粉、孢子是其重要的过敏原,在万物生发的春季,花粉随风飘扬,更易被吸入而发病。花粉在大气中出现的日期,多少、散播的可能范围都与气象条件密切有关,而这又影响发病的早晚、轻重,所以近年已发展出一门“大气生物学”,专门研究大气中微生物的存在及散播,有些国家还根据一些有关气象条件编制了预报模式,便于及时作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