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影白银帝国

电影白银帝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影白银帝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白银帝国范文第1篇

按过门铃,房门开了一条小缝。张铁林探出头来:“就你一个人吧?”我说:“就我一人。”“没有女记者?”“没有!”门开了,张铁林光着膀子出现在我面前。把我领到客厅里坐下,他自己也往沙发里一倒:“这样就随便和舒服了。”

张铁林这一阵子忙得够呛,定下来的采访不得不一再往后推。最后一次电话联系,他把我约去他位于亚运村的家中。他说:“得赶紧把这事了了,不然快成心病了。”由此可见,他对人的应诺,都在心里搁着。

采访那天张铁林刚回北京。为了宣传《白银帝国》,他跟着剧组去五个城市跑了一圈。定好的行程时有延长,他也毫无怨言。《还珠格格》以后,张铁林拍了很多电视剧,电影作品很少。这次巡回宣传,让他感慨国内的电影产业确实成熟了很多。每个会、见面会、采访、拍照,他都兴致盎然。配合宣传纯属演员义务,又花时间又辛苦,但张铁林做这一切,心甘情愿、义无反顾。

父亲、丈夫、情敌“三位一体”

白银帝国》里张铁林演山西“天成元”票号巨贾康老爷。虽然不再是“皇上”,但作为显赫大家族的一家之主,那种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威严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张铁林说:“我演的人物大部分都处在权力的中心和家庭的中心。很多导演喜欢让我演拿主意的人,说是感觉上威严,是一种权力符号。天成元的老掌柜也是权力的象征。”

所谓“白银帝国”,只是颇具规模的钱庄,但似乎一点儿也不比真正的帝国更容易管理。在张铁林眼里,康老爷除了是权力的象征外,他还必须维系家族精神。在一个大厦将倾的特殊历史时期,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即倒。康老爷的悲剧在于,谁都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曾领时代的晋商也不例外。历史潮流摧枯拉朽,他们必须随之改变。所以,《白银帝国》是一部讲述中国票号变迁、参与人的内心感受以及他们的家庭变化的影片。

康老爷这个人物很复杂,他既是父亲,又是丈夫,同时又是夹在两个年轻人中间的情敌。张铁林说:“我没办法用特别准确的语言去形容这个人物,你只能去看电影。”

片中康老爷和郝蕾饰演的杜筠清有亲热戏,据传有一段吻戏未过审查而被拿掉。张铁林说,没这回事儿。“我没拍过这种戏。这些年,我演的永远是老爷。就是年轻人接吻老让我碰上,于是我就出来收拾他们。生气、拍桌子、使家法……根本轮不着我演亲嘴接吻的戏,观众不喜欢看我这年纪的人演那个。”

张铁林和郭富城在片中饰演父子,郭富城的敬业认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为学说普通话,郭富城下了很大功夫。对一个毫无普通话底子的香港人来说,通过一个字一个字的正音,最后能用普通话把剧本上的大段台词一字不差地背下来,那是相当不容易,郭富城付出多少努力可想而知。然而要命的是,到了拍摄现场,台词免不了要根据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小事一桩,但对郭富城而言,便意味着前功尽弃。即便增减一个字,他都会不知所措。原来,郭富城是把台词像音乐旋律那样记在脑子里,突然少了一小节,整个就全乱了套,后面完全接不上。

考究的服装和道具是《白银帝国》的一大看点。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原貌,影片服装严格参考史料。张铁林赞不绝口:“康老爷冬天穿的棉袄,里面都是真丝绵,真的手工做的,领口的毛特别厚,扣子都是古董。我们外面穿着大棉袍,里面看不着,其实都穿着免裆裤,太舒服了。这身戏服能让我们挨过山西那个最冷的冬天。还有郝蕾的那些头饰,都是真古董,拍戏的时候专门有人在旁边保护。”

剧组能借来各种古董道具,张铁林出力不小。作为明星收藏家,张铁林在藏家中间,颇有号召力。剧组在山西当地收集古玩道具时,有些收藏家不愿轻易出借自己的宝贝,但只要张铁林出面,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张铁林笑言:“我经常要出卖‘色相’,陪人照相、陪人吃饭、给人签名,剧组才能借到古玩。”

张铁林盯着别人手里的古董,别人也盯着他。张铁林的字在圈内颇有名气,在剧组时经常涂涂画画,可常常写完了就没了,去哪儿了也不知道。戏拍完他才醒悟,当时肯定就有不少人在旁边,处心积虑地谋他的字。

成绩榜上的“第一名”

张铁林是个杂家,好书画,喜收藏。自2005年至今,他担任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繁忙的行政工作之外,他还亲自给本科生上两门课,一门是影视编导,一门是明清手札赏析。前者是他在英国皇家电影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的专业,后者是他打小的兴趣爱好。1978年参加高考,张铁林同时报考了两个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来两所学校都给他发了录取通知书,张铁林最终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专业。

张铁林从小随父母去陕西西安,那时便展现出艺术天赋,小学参加宣传队,中学唱样板戏,异常活跃。1973去陕西农村插队,分在新风镇的新风公社,正是当年项羽为刘邦摆下鸿门宴的地方。张铁林回忆说,那时尽管每天干农活很辛苦,但反而是人生难得一段很舒心的日子,因为人与人之间互相没有攀比,大家都一样。

1976年张铁林招工回城,在单位做装卸工,来回于火车站和仓库间。能把这样的体力活儿干下来,还多亏在农村的锻炼。经过一段时间下放,张铁林壮实很多,偶尔从下放知青点回城,肩上扛着那种陕西特有大口袋,里面装着100多斤红薯,他能一口气走几十公里路到火车站。

1977年恢复高考,张铁林特别想进电影厂,于是报了北京电影学院。后来担心不保险,又报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谁知艺术院校推迟招生,电影学院1978年才开始招后第一届大学生。就这样,张铁林整整提前一年报名,于是他的准考证号成了陕西地区0001号。后来一、二、三试,西安地区每次出榜,张铁林的名字都高居榜首。很多人不知道名字不是按照分数排,而是按照准考证号码排的,便到处疯传:西安城南有一个装卸工,太厉害了,每一轮都考第一名!

考试并不顺利。第一轮张铁林差点就被淘汰,他冒着大雨跑去找老师求情,老师看他淋成了落汤鸡,不忍心,说你再试一次吧。这一次,他通过了。

走进电影学院,从没正规学过表演的张铁林感觉很自卑。当时班上有不少同学都演过电影,比如方舒,是演小萝卜头的著名童星;梅兆华,扮演《火红的年代》里烧炉工小高,等等。张铁林只有在专业上加倍努力,再加上他的聪明劲儿,他的专业成绩很快就上来了。

同班同学沈丹萍对张铁林的聪明劲儿印象深刻。当时表演系的学生住在小西天一幢废弃的办公楼里。冬冷夏热,别说空调,连风扇都没有。房顶没有遮阳板、没有瓦片,就是薄薄的一层铁皮。到了夏天,酷热难耐。睡下铺的还好点,睡上铺的就惨了,简直就像置身烤箱之中。有一天沈丹萍去男生宿舍,发现他们不知哪里找来一堆烂草席,平铺在楼顶上,然后浇上水。浇水的草席能很长时间保持湿润,稍有点干了,就再浇水。结果房顶铺了烂草席的房间就特别凉快。沈丹萍说这是谁的主意,大家说是张铁林的,她心想,这个男孩子还挺聪明的嘛。

演员的戏剧生活

读书期间,张铁林、方舒、沈丹萍主演了蔡晓晴导演的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这是中国第一部单本电视剧。虽然今天看来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当时一经播出,立即引起轰动。20出头的张铁林,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偶像明星。

张铁林回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演完那个戏就有点火。没有别的电视剧,就那么一部。说真的,那时候人很膨胀,已然是云里雾里的感觉。觉得自己可能就是明星了,但又不太敢相信,处在一个夹缝中间,很不成熟。因为生活变化、反差太大,头一年还在地里头种庄稼,后一年就那么多人一天几十封信写给你,说你是明星。我在电影学院的时候,门房对我意见特别大,平均每天得给我送三四十封信。”

这些信里面有相当部分是情书,表达含蓄,但意思在那儿明摆着。还有些女孩把自己得意的照片夹在信里寄来,是那种用水彩染的彩色照片,并在信里面热情表达了自己的憧憬和希望。这样的信收的多了,张铁林也就不往心里去了。看完了,随手放到一边。有一次他接到一封信,一个女孩在信里问他: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不管怎么样,起码回个信吧?

张铁林完全想不起来她上一封信说的什么,只好继续把信放在一边。过了一个礼拜,女孩的信又到了:你要是不回信,你至少把照片给我寄回来――张铁林身边的信堆得跟小山似的,他上哪儿找去?又过了一阵子,女孩发来最后通牒:你要再不把照片寄给我,我就准备跟你打官司。

大概从那时起,张铁林开始慢慢适应演员这种充满戏剧变化的生活。

大学毕业分配,表演系留京名额很少。张铁林和三个同班女同学被分到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团,其中就有后来演《任长霞》的刘佳。这在当时算是不错的分配,因为毕竟离北京非常近。到单位报到,四个人拿到一把钥匙,是一间临时建筑大房子。四个人把行李往屋子里一堆,就各忙各的、四处拍戏去了。他们常在全国各地跑,一间房子别说四个人凑齐,就连两个人同时在的情况都极少见。张铁林形容那就是个临时旅馆,谁来谁住,认真算起来,还数他在那里住的时间最长。一到冬天,他就去把电视台分的煤拉回来,然后堆在门口自己垒的煤池子里,一个冬天的取暖就有了保障。时间长了,同学们就揶揄张铁林:这小子跟三个同班女同学同居呢。

张铁林就是在这段时间拍摄了《》《垂帘听政》《大桥下面》等影片,其中《大桥下面》让他红透大江南北,成为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偶像男演员。

“皇帝”很没劲

就在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张铁林做出一个让很多人不解的选择,留学英国皇家电影学院,攻读编导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写剧本、拍纪录片、演徐克的武侠电影,还去当时的香港卫视中文台当电视主持人,在影视这一行里更加如鱼得水。只是他的兴趣慢慢转向幕后,直到一部《还珠格格》横空出世,让他在不惑之年再次大红大紫。

“皇阿玛”的角色得来全不费功夫。《还珠格格》的制片人是琼瑶的儿媳妇,当年张铁林写的剧本在台湾获奖,两人便已熟识。那天张铁林在三里屯买手编竹筐,和制片人迎面撞上,那时她正为《还珠格格》在北京四处找演员。遇见张铁林,她很高兴:“我们俩找个地方喝杯咖啡,聊聊天。”聊了三分钟,她对张铁林说:“就是你了。你来演皇阿玛吧。”

《还珠格格》内容轻松活泼,但拍摄过程却很折磨人,一众年轻演员不用说了,就连张铁林都快吃不消了。原定18集的戏,足足在河北承德拍了5个月。张铁林说:“现在我和张国立、王刚拍戏,三天就能拍一集。”在旷日持久的拍摄和等待中,他不得不按下性子学着像当地人那样过日子。为了打发时间,他买了一对鸟,每天早上起床去承德公园遛鸟。那时,《雍正王朝》剧组也在附近拍戏,张铁林老能在“淑芳斋”旁边的院子里碰见《雍正王朝》的王爷们。最有趣的是遇见演雍正的唐国强,只见两位“皇上”迎面走过,张铁林:“嘿,老唐,遛弯呢?”唐国强:“是啊――鸟怎么样?”张铁林:“不怎么样,昨儿刚死一只。”

张铁林其实不会养鸟,把鸟养的脾气特别大,不肯在笼子里好好待着,偏要咣咣咣撞笼子,一来二去就呜呼哀哉了。张铁林解释,这是鸟儿在替剧组着急:“拍戏的时候,我就把鸟笼挂在树杈上,远远能看见拍摄现场。它看有的演员10条8条都过不去,它就撞鸟笼子。”

为了演好“皇阿玛”,张铁林着实琢磨了一番。他把自己演的这个皇帝,定位为“卡通皇帝”。“皇帝怎么演,谁都没思路。皇帝那个年代没有任何活动影像资料,我能参考的就是祖宗像。我想了想,皇帝应该是皇宫里权力最大的那个人。皇宫里有很多规矩,但都是皇帝定了给别人的。皇宫里只有一个人可以不按规矩行事,那个人就是皇上。所以那个穿龙袍的,一定是最不讲规矩、最随意的人!等我穿上龙袍往龙椅上一坐,我就开始乱说,怎么痛快怎么来,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大家就说,这演的好,这才是皇上!当所有的行为都不概念化的时候,就是一个生动的皇帝。而这种皇帝不是真正的皇帝,是卡通的皇帝。”

《还珠格格》之后有段时间,张铁林成了“皇帝专业户”。别看荧屏上“皇帝”风光无限,但那是镜头前,一旦关了摄影机,他就什么都不是了。有一次拍皇宫里的戏,时值中午,张铁林扮演的皇帝身着龙袍,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背后站着毕恭毕敬的太监、宫女,脚下匍匐着山呼万岁、磕头如捣蒜的文武百官,感觉正好着呢,只听导演一声断喝:“停!休息,放饭。”张铁林还没反应过来,太监、宫女、文武大臣,便已弃他直奔盒饭而去,没人管的大扇子倒下来,结结实实砸在脑袋上。与此同时,服装师、道具师向他直扑而来,好几双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把他扒得精光――扮皇帝的行头价值不菲,服装师、道具师负有管理之责。于是,刚才还威严无边的皇上转眼间就成了只穿花裤衩子的半裸男人。张铁林正尴尬着呢,只见自己的小助理老远跑过来,捧着一个饭盒,上气不接下气:“张老师,您看我排不上队,没菜了,就抢到这么一盒饭,您凑合吃点吧。”

教女儿学拼音

英国皇家电影学院毕业之后,张铁林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妻子是波兰人,他们在剧组相识,张铁林是导演,而她是制片。这段婚姻带给张铁林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女儿从出生到一岁,可以说是他抱在怀里长大的。今天回忆起这段经历,张铁林仍然觉得很温馨:“刚生下来的小孩到一岁多,这个难带啊。我女儿是那类晚上特别折腾的孩子,不睡觉,老得抱着。抱着抱着你觉得她睡着了,想放下来,刚一松手,她哇的一声又哭。你还得把她抱起来,能把这个做父母的累死。”

离婚以后,女儿随母亲在英国生活。去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女儿来中国住了一段日子,张铁林拿出所有时间陪她,连每天的早餐都亲自做。有一次女儿疑惑地问他,全英文的电脑键盘,是怎么打出汉字的?她生在英国长在英国,不会听也不会讲中文。张铁林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特意去买了块小黑板,每天抽时间教她中文拼音。

对于爸爸在国内的明星生活,女儿不甚了解。有时看见张铁林拒绝影迷的签名、照相要求,她还不太高兴。有一年女儿回国,张铁林带她去故宫。他们从偏门进,一路上很清静,偶尔一两个人路过,认出张铁林,请他签个名儿照个相,张铁林谢绝了。女儿见状很不理解:人家对你这么热情,也是客气,你何必拒绝呢?张铁林不知如何解释:“不拒绝?好吧。”

说话间他们已走到三大殿前的大院,周围一下子热闹起来,挤满来自各地的旅客。很快有人认出张铁林,这次他是有求必应,乖乖地站那儿签名、照相。结果不一会儿,便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人山人海的大包围圈。足足两个钟头,丝毫动弹不得。张铁林形容自己:“我就快成了门前的石狮子,就站那儿不动供人合影。闪光灯噼里啪啦对我闪了成千上万次,到最后我的眼睛全都花了,看什么都冒金星。”

打那以后,张铁林的女儿多少明白了些所谓明星生活,她也更理解爸爸了。

本文图片由张铁林和《白银帝国》剧组提供

张铁林主要影视剧作品

电影白银帝国范文第2篇

今年四五月份一批“青年导演”的影片集中上映应该是一种巧合。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必然,是各电影公司为了应对香港电影越来越式微的一种策略,即将目光由香港导演转向大陆青年导演。但是电影市场的好坏终究应该是由内容决定的,而不是由什么类型、什么年龄的导演决定的。

五部片子里我比较看好宁浩的《黄金大劫案》,虽然没有看过,但宁浩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知名度比《匹夫》的导演要高得多。“疯狂”系列带来的效应,还有黄渤、范伟、陶虹混搭的演员组合,它的关注度应该高于《匹夫》。《匹夫》中黄晓明的知名度高一些,但它讲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我担心当代青年不会感兴趣。前两年郭富城主演的《白银帝国》讲的大概也是这一时期山西富商的故事,拍得也不错,但市场反应不是很好。

张杨是很不错的导演,他的《爱情麻辣烫》《洗澡》《向日葵》都很不错。但是现在的华语片都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儿》《爱》《我愿意》这样的类型,都是讲青年爱情故事的。而张杨这次的《飞跃老人院》讲的是老年题材。虽然这么多老明星荟萃让我们很敬佩导演和演员,但估计只有一些年纪大的观众或者懂电影的观众才会知道这些老明星,而这些人在观众中的比例不会很大。那些年轻、时尚的观众不会对一个老人院感兴趣。管虎的《杀生》可能比《匹夫》的受众面更广一点。因为它是黑色幽默类型,演员阵容也不错,黄渤、苏有朋、任达华、梁静。管虎之前拍的《斗牛》就是黄渤主演的,用喜剧样式包装一部抗战题材电影。管虎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还有王小帅的《我11》。他去年拍的《日照重庆》,说是已经很商业了,但一上市,还是如此。第一天首映的时候在上海一家影院,那家影院正好开张就把他们请来了。结果很多人都说“这是什么电影”,但又都不好意思走。这次不知道王小帅是不是还是在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我们很敬佩这些坚持艺术、有艺术特点的导演,但是了解观众熟悉市场也很重要。

电影是导演个性化的体现,但是你的动机又是非常大众化的,就是需要大家来看。所以寻找到个性与大众的平衡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的电影没有得到大众认可,一定是存在问题的。导演如果非常自我的话,可能会认为是观众水平太低,“等观众水平提高后我的电影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他这样认为,就会永远拍这样的电影。但如果导演希望能够有人来看自己的电影,即使仅仅为了投资能够得到回报,就不要单单想要去引导观众,而是要主动迎合。没有迎合谈何引导,只有迎合了才会有观众来看你的电影,才会慢慢喜欢上你的风格,理解导演的表达,才会继续排队来看你的电影。就像张艺谋,他拍过很多类型的电影,但总是有观众来看他的片子。这是因为国内的观众都看到了他的艺术轨迹,认可了他的品牌,形成了观众基础。这个时候他就可以尝试多种类型,大片、小片、纪录片、文艺片,总是有观众来看。

电影白银帝国范文第3篇

看完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里面白花花的银子,就是这句台词----当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对生活充满绝望的时候,她的一个同样经受生活困扰的朋友这样的劝慰她。如此时尚的语言出现在以19世纪的中国为背景的电影里,要是说这句话的那位是个穿长袍马褂留着大长辫子中国人,估计得雷到影院一半的观众,不过还好,她的朋友是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人。

无论这句台词在这部电影中是否贴切,但就这句话而言,它的经典程度一定超过电影本身。

生活,当然不仅仅由妥协构成,它包含了太多的元素,比如拼搏,退缩,努力,消沉等等,但毫无疑问,使生活得以延续,贯穿我们的人生历程自始至终的,一定是在生活中扮演粘合剂的那种元素----妥协。

略过我们的成长的时期,让我们把回忆切到刚刚参加工作,当你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感受着那些眼神里的冷淡,怀疑,甚至敌意,你是否该收起你所谓的个性,隐藏你心中的任性与不羁,再用最真诚的笑容和最火热的目光去融化同事眼中的冰冷?自以为天才的你是否也不得不对你眼里的庸才们给予违心的赞美?这,就是妥协,这不是我们人生给我们上的第一课,但我们真正的生活历程从这里开始。

凭借自己的才能在同事中崭露头角,领导对你认可并把你放到管理岗位,面对繁重的工作,面对你从未有过合作经验的同事,你如何能得到他们的拥护,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努力工作?这,就需要磨合,而这个磨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碰撞,试探,妥协,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思想意识的差异,工作方法的不同,合作经验的欠缺,一定会出现摩擦甚至冲突,但这些摩擦绝非是在跟你对立,这只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个过程你在观察试探他们,而他们也在观察试探你,观察你的为人,能力,驾驭工作的水平。

如何应对?绝不是单纯的以势压人,高高在上,让他们完全适应你的方式,那种弱智的管理方式会让你成为孤家寡人,也不是你放弃自我,遵循他们的思路,而是在彼此真诚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彼此了解,相处和谐。

这里面需要什么?-----彼此妥协。当然,这个妥协必须以你的原则和工作的合理性为底线。

当你安全度过磨合期,用你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将他们征服的时候,你会发现,不是威严,不是权力,而是合理的妥协,是它帮了你的大忙,是它让你得到了同事的认同,

当我们经历了爱情的甜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你可能会发现,那个婚前小鸟依人,撒娇耍嗲让你无比怜爱的女孩忽然变成了罗哩罗嗦,娇里娇气让你感到极其厌烦的妇女。那个婚前很帅很酷,极有个性让你极度崇拜的大男孩忽然变成了邋里邋遢,性情暴躁让你难以接受的臭男人,你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吗?

也许,我们大多人的婚姻是在碰运气,因为年轻的我们那时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就算知道我们也无法安排自己的缘分,所以当我们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一头扎进婚姻的时候,如前所说的改变或许会让你大失所望。

婚姻无非有三种形态:或你适应他,或他适应你,或相互适应。如果不能,必然伤痕累累或分道扬镳,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彼此之间还有爱,如果这个家庭还有存在的理由,那么,妥协就又该粉墨登场了,弱势妥协于强势,懒惰妥协于勤快,沉默妥协于啰嗦,------等这一切的妥协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婚姻就该渐入佳境了。

电影白银帝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融资方式;华谊集团;中影集团;金融贷款

一、电影融资渠道介绍

我国电影业主要使用的电影融资方式有八种:金融贷款、版权预售、政府出资、电影基金、间接赞助、个人融资、广告投入、风险投资、以及海内外企业投资等。随着电影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香港、美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地区的资金也逐步进入中国制片领域。而随着这些资金的逐步进入,单一的资金制作的影片比例已经越来越小,混合资金运作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电影融资的主要形式。

二、案例分析

(一)广告投入的代表——华谊集团。

华谊公司与冯小刚合作的多部电影,如《手机》、《大腕》、《天下无贼》等将广告投入这一融资渠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新片《非诚勿扰》为例,影片5000万投资里有一大半是来源于广告收入。(另有招行的独家贷款。)在过去的几年中,华谊兄弟保持100%增长率,占据了国内制片市场40%的份额、电影发行市场30%的份额。从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来自太合集团、TOM集团、雅虎中国、分众传媒等机构的资金总计4亿多元,这些资金保证了华谊兄弟能够持续不断地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2009年,华谊兄弟正式上市成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华谊”兄弟的上市将为国有公司的新一轮发展带来契机。

(二)海内外企业投资代表——中影集团。

由韩三平领导的中影集团把我国的国营制片厂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仅08年一年,中影集团发行的影片票房总收入高达2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产值67%。中影集团以独家、联合、、协助等不同形式发行了国产影片150部,共产出票房19.5亿元,比07年狂增10亿元,全年8部过亿影片中影集团参与。从08年的《赤壁》到09年的《建国大业》,有了中影集团在背后做力盾,影片吸引到许多国内外的影视公司融资。拿《赤壁》为例,总投资额8000万美元的影片投资方包括中国电影集团、美国狮门山制作公司、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橙天智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大春秋鸿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日本AVEX、韩国Show-box等11家单位。该片采取“主打中国文化、集合亚洲资源、全球营销”的制作模式,涵盖了国有、民营、社会、境外等多种渠道的资金,影片上映不到一周内地票房即突破1.5亿元,创造了新的记录,同时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地上映后均位居首周票房榜之首。

此外,以《建国大业》、《长江七号》、《宝葫芦的秘密》、《投名状》、《面纱》、《玉战士》、《风云2》为代表的一批影片,就吸引了美国、芬兰、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制片公司。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打好全球营销的王牌,中影集团自然稳坐我国电影业的龙头宝座。

(三)银行金融贷款。

在金融贷款这一融资渠道方面,目前已有招行、交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介入文化产业融资市场。北京地区文化产业融资气氛活跃主要与大环境有关,目前北京市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银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贷款的企业,按照项目贷款利息总额的50%---100%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这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北京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一亿元的电视剧打包贷款,共14部456集电视剧,包括张纪中的《兵圣》、胡玫的《望族》、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控制风险,北京银行与华谊兄弟约定,银行贷款不能超过其投资总额50%。08年,北京银行还为《画皮》提供了1000万元版权质押贷款。在这个项目上,北京银行不仅在贷前对借款人提出严格的用款计划、还款措施,采取了个人无限连带责任等有效的担保措施,贷中、贷后还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截至2008年9月末,北京银行累计审批通过文化创意企业贷款46笔,8.53亿元。《长江七号》、《赤壁》、《深海寻人》、《白银帝国》、《爱情呼叫转移》等影片都获得了北京银行的融资支持。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消息,一些新的融资模式也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香港国际影视展及HA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影视展以及电影投资会,以外,亚洲电影节及韩国釜山PPP计划、东京影展及东京国际映画节、中国台北金马影展等也具有一定的融资功能。

三、发展中国电影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客观上说,我国电影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家已经明文提出一定要发展好中国电影。这也给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政治气候。

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电影业应继续在投融资的体系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我国的电影投融资模式的建立。在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对它们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此来完善我国投融资体系。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成本昂贵的胶片电影已经满足不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对电影的需求量,发展好数字化电影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电影业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此外,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如果能开发好农村电影市场,吸引7亿的农村观影群,这将大大加速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电影白银帝国范文第5篇

今年5月还对外界宣称要补办一场盛大婚礼的她,到了6月已经和李光洁――这个她曾经评价为不帅但是很有棱角的男子。形同路人。那时,上海电影节举办正酣,而她与郭富城主演的电影《白银帝国》也被疯传要获大奖。

而她,把一纸失婚的声明发在网上。

于是,我们不免按照惯例来打量这件事情――也许,郝营或者李光洁想惜此炒作一下吧?演一出夫妻联手的苦肉计,可谓夫唱妇随的楷模,

因为,娱乐圈的分手向来不自己主动消息,而是等着狗仔记者们疯狂追拍,而当事人则闭口不语,甚至依然掩饰离情渲染甜蜜。当人们对此已经疲倦到不屑追问时,分手或者离婚的消息再卷土而来,而实际上,那两个人也许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郝蕾却不似他们,她站出来说了,也腰斩了往前奔跑的谣言。敢爱敢恨,大抵如此吧。

早前,周慧敏与倪震分手的消息,老周文采斐然,却是用来忽悠大众;贾静雯制造了一场分手夺女的闹剧,由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报纸的娱乐头条之后,她又跑到美国去跟老公卿卿我我。

倒不是希望别人反目成仇。这些原本是私事,而你既然决定公诸于众。为何又撒个弥天大谎?近日,如郝蕾一般大声宣布分手的还有周迅。

那样的消息,总让我们感慨――曾经的莺莺燕燕,如今已是猎猎成风。可是,既然爱了恨了淡了,也没有必要继续僵持。

或者是因为那场分手,在过去不久的上海电影节上,除了章子怡等大牌之外,郝蕾和李光洁也是最受关注的明星。很奇怪,李光洁在记者盘问中,仪态顿失,不得不在多个场合悻悻然拒绝回答与郝蕾有关的话题。而郝蕾,反倒成了电影节闭幕式上最漂亮的女星――一袭白色大V领长裙,端庄、知性。她是聪明的,没有借分手的当口频繁走场子,接受无聊的戏弄。而是选择在最后一刻华丽盛放。

也许,有些婚姻,放弃则意味着重生。

你要为爱笨多久

小 吉

身为美丽笨女人,郝蕾的无脑,在她的爱情生平中可谓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当初和邓超的一段爱情,郝蕾笨就笨在太低调。当时还都是不太红的两个人。此时公开恋情正是为这段爱情买下保险,提高曝光率,一箭双雕的好事情。偏偏都蕾自恃清高,对两人的恋情只字不提,如此一来自然给7他人可乘之机。

眼看对方的新恋情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此时郝蕾断然学不会陈法蓉的聪明。淡定从容地将疑似第三者说成是自己的好姐妹,再拿出一副替姐妹澄清的高姿态,不动声色地便稳住了自己第一女友的地位。更不似秦海璐,爱情输得彻底,却起码用眼泪赢得了世人的怜爱和同情。

此时的郝蕾,唯一做的便是千里之外打丰赶赴邓超片场,之后不但没能使出一招漂亮的杀手锏力挽狂澜,反而效仿妈妈辈歇斯底里的撒泼手段,令人咋舌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生生把尚在情感天平摇摆的邓超,牢牢地推进了新人的怀抱。

其实女人笨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的笨浑然不觉,不懂得学习。从聪明的女人那里汲取成功的爱情经验。即便不能天赋异禀,效仿和临摹总归不难吧!

到了李光洁,在爱情中摔过了跟斗的郝蕾依旧没能变得聪明。连21岁的小女子梁洛施,都晓得自爆恋情,甚至干脆生个小小车超人才拴住小李超人。好容易借着一段不错的运气,总算和对方拉上了无窗的郝蕾,却仍旧不晓得给彼此的爱情买保险。换做剐的女星,一纸婚约都有了,还不赶快昭告天下,给身边那个男人贴上已婚勿近的标签。

电影白银帝国范文第6篇

代表作《北京遇上西雅图》《海洋天堂》

首先,我认为创意并不神秘,它必须和创作者本身有强烈的“共情关系”,是创作者自身能够寻找和自发生长的种子。这个点能否被放大是创作者的本事。比如,我很好奇《地心引力》的导演阿方索・卡隆是否有旷野恐惧症,李安和他的编剧王蕙玲心里是否住着一个“易先生”,那种强权和懦弱,包括用情的方式,可能都和作者心中某个奇妙的通道有共鸣。

第二,创意也不新鲜。许多母题已经被反复讲述过。要找完全没被讲过的故事非常困难。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故事上做变形和演绎,而这才是有趣的部分。比如《地心引力》的原形就是“密室逃脱”这个经典主题,《狙击电话亭》跟它的叙事方式非常相似,也是来自于同一个核心主题。我还没看到张艺谋的《归来》,但我直觉感到,它与法国新浪潮时期一部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电影《长别离》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创意应该有整体或局部的改写。比如在故事层面、人物关系层面都可以创新。《炎热夏天》写的就是种族问题,但它在结构上做了大胆创新,使作品释放出光彩。《爱在罗马》的故事并不新鲜,写了几个被演绎过无数次的爱情故事。但伍迪・爱伦塑造了一个混迹在好莱坞的浅薄作家,跟各种人反复说他那一点点创意,人物塑造得非常鲜活。

我认为,执行比创意更重要。创意可以是一次感性的脑力激荡,而执行是要非常理性、技术,既尊重电影本体,又有坚决的态度去经历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一定要严格执行最初的创意,对电影品质要有锲而不舍的追求。但很多创意执行到中途就跑偏了,很可惜。

让・雅克・阿诺 法国著名导演

代表作《熊》《情人》

在拍一部电影前,没法知道这个电影能否成功。就算你放了很多卖座元素进去,十部电影还是有九部可能不赚钱。问题是,可能得拍十部才能保证这个成功率。大家都知道一个秘诀,邀请大明星,拍续集或者翻拍,成功率会很高。但要知道,了解自己的故事是最重要的。能不能提供一个新的创作角度?创意就是要提供出人意料的东西。

老板们当然都想要投资回报,但他们也甘愿冒一些风险,有些风险也值得一冒。我之前在非洲拍电影,周围的人就跟我说,为什么你要以非洲为主题拍一个电影?又没人关注非洲。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之前没有看到过非洲题材的电影。后来这部电影得了奥斯卡奖。《阿凡达》在创意阶段时,大家也觉得拍这种题材太疯狂了。《地心引力》之前也遭受了质疑,因为之前宇航题材的电影不被认可。还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开始只是个中等投资,后来追加了很多预算,内部也有人质疑,但最后这些投资都得到了回报。

所以,我鼓励编剧多花时间思考故事,不要害怕别人觉得故事没意思,别受他人干扰。

葆拉・瓦格纳 制片人

代表作品《碟中谍》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商业电影,关心分销平台。但电影的真正核心是创意,电影本身就是创意。我把我生命的大部分都放在电影产业上。我曾经做过人,也曾经当过电影厂、制片厂的监制主任等等。我时常从整个电影市场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得出的结论还是――电影的核心就是创意。作为制作人,无论是哪种形式、哪种内容、哪种技术的电影制作,都要基于创意的角度。

我们虽然是跨文化、跨区域的不同人群,但实际上,我们在电影里诉说的是同样的语言――电影视觉。这种语言可以带我们进入不同的国家,但是最终会回到原点――一个好想法、好创意、好人物。

我在不同的十个国家做电影,中国也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团队成员来自五六个国家,大家一起工作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时常碰撞出创意火花。

关于电影创意,我想举个例子,比如说《碟中谍》,它最早是电视系列,怎样把一个电视系列变得更加独特,创意很关键。此时,创意就是一种原创。我希望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赢得观众,有时非常现代、有时非常科幻,并且是国际化的。

焦雄屏 电影学者、制片人

代表作品《十七岁的单车》《白银帝国》《阮玲玉》

我们首先要了解电影的市场性和经济效益。电影是大成本、集体创作的生产过程,必须经过发行渠道,让大家集体消费。在讨论市场架构下的电影创意时,我自己先提一个三角形思考方式――由创作者、发行、观众共筑。创作者有了创意,经过发行的渠道,到达观众,再将反应回馈给创作者。“三角形”不断地演练,以及产生重复的结构,这是薛晓路导演谈到的“圆形”。很多类型电影的理论概念正来自于此。

创意变成“圆形”以后,会依照观众的变化和社会的趋势,让新的创意不断推动类型电影的变化。世界上有专门发行艺术电影的机构,他们销售所谓的艺术电影,他们的创意也必须在市场规模和回馈下不断地修正反省。

今天,在华语电影市场井喷的时候,生产和消费都是集体式的,作品创意者的定位来自第二个三角形,由监制、导演、编剧所构筑成的创意摇篮。举个例子,台湾的监制柴智屏,早在好几年前就签约“九把刀”,并且辅助他贯彻自己的创作理念变成编剧,再找两个执行导演帮助他摇身变成一位导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这样诞生了。这是监制加导演加编剧的创意。

创新不止如此,它可以是语言和科技上的发展,在科技和语言中展现人性和心理学中深层的复杂性问题。导演对于语言的掌握同样是创意的初始。

要鼓励年轻人多看书、多看文学作品、理论书籍,接触社会各层面甚至看很多微博微信的“垃圾题材”,这样才能训练出敏捷的知觉和定位能力,也不会白费创意,做别人以前做过的事。很多时候必须要拍短片、微电影,磨炼你对语言的掌握能力。

创意是不可捉摸的,但又是非常核心的要素,要累积非常多的东西才能有井喷的可能。薛晓路导演讲的东西言简意赅,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触动。触动也是非常模糊和抽象的。经过这样的触动,创意才能制造竞争力和经济价值。

皮埃尔・比斯姆斯 著名编剧

代表作品《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我的演讲是从编剧的角度来讲的。有时候,大家说“一个幽默、一个战略,就可能得出一个创意”。我个人并不相信这样的创意菜单,我相信的是一种结构和方法论,但是并不确保这样的知识或者技术一定会带来成功。甚至,有时感觉这样的创新过程,首先要破坏一个预先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

电影白银帝国范文第7篇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国,曾蕴育了玛雅、阿兹特克、托尔特克、奥尔梅加和特奥蒂华坎等古印度安文化。

玛利雅奇音乐和萨巴特奥舞蹈融合了西班牙和印第安音乐舞蹈的特色,成为墨西哥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

墨西哥已有21处古迹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来这里旅游的人每年已达300~400万人次之多。

而且从业人员达124万,所创产值占国民总产值的6%,居世界前五位。

斑斓之城・圣米格尔

从墨西哥城出发,原本要去瓜那华托,圣米格尔只是路过,然而却一不小心在这里住了下来,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座落在墨西哥城东北265公里的瓜纳华托州丘陵高地之内的小城,留下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浓重烙印。在它的历史中心内遍布保存完好的17- 18世纪的充满各种色彩的巴洛克宗教风格的建筑,比起墨西哥城,它没有那么沧桑厚重,但它却是多彩而又斑斓的,温润之中又带着那么点婉约内秀和原始的质朴。

进入老城时,本以为汽车是无法在这些被岁月踩得光溜溜的小圆石铺就的狭窄街道上行驶,因为那些小圆石上的磨痕一看就知道有几百年历史。此前曾经游历过不少欧洲的老城小镇,在那里都会把这些圆石头当作宝贝,只允许行人步行。然而,我们那火红酷炫的老爷甲壳虫车却肆无忌惮地在老城略显破旧却又色彩斑斓的小巷里转来钻去,一路颠颠簸簸却游刃有余,不禁佩服那个满脸胡子拉碴堆满笑容的墨西哥大叔的车技。仅仅十几分钟,她便开到了我们所入住的酒店――一座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

半个小时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相机,傻傻地站在了老宅门前的鹅卵石街道上,望着小城中心那座著名的圣费利佩・内里教堂的尖顶,不觉有些迷茫,满眼是斑斓的色彩,不知该向哪里迈开步子。

实际上圣米格尔保留的这座古城并不大,快步行走30分钟就基本可以走完,但它的魅力,却会牢牢地牵住你的脚,让你无法加快步伐。亘古的遗迹让你看得移动不了目光。 圣费利佩・内里教堂的尖顶,它是巴洛克艺术与建筑的典范,包括一座大教堂与数间小圣堂,教堂内布满油画与壁画。

在小城逛累了,夜晚,躺在这个有100多年历史老建筑改建的酒店之中,你才会发现什么叫做精致。酒店经理是个有着爽朗笑声的精通西班牙语、法语和英语的姑娘,极其美丽和睿智,一个人打理着这个据说是从他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老宅,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了。

清晨,圣米格尔・德・阿连德小城内狭窄的鹅卵石街道,没有了昨晚的嘀嗒马蹄声,好像还有些不那么习惯。抬头仰望一片天空,犹如一幅清新的图画。四周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庭院,精致的建筑细节,可以说,这里是墨西哥最漂亮的小城之一。阳光穿透湛蓝如洗的天空,把热辣的光影泼洒在五颜六色的建筑上,续写着已经沉淀了几百年的历史,而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记忆,更是一个愉悦的生命历程。

“你应该体验一下圣米格尔・德・阿连德那独有的勇敢者冒险活动―― 斗牛”,我们的导游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起斗牛来,那眼神似乎就没把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斗牛放在眼里。虽说这是个深深植根于西班牙的传统活动,但在圣米格尔・德・阿连德,早已演绎成了当地最重要的节庆活动,历史悠久得像重现了戈雅的绘画一般。在小镇的石头斗牛场上,游客纷纷要骑在马背上与斗牛士合影。这也是当地文化标志的一个缩影,以至于街道上都建了斗牛的雕塑。

浓厚的文化氛围,如画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使得圣米格尔・德・阿连德成为了理想的生活和养老场所。据说目前,大约有100万退休的美国人居住生活在墨西哥,而圣米格尔・德・阿连德则成为他们的首选。

混血之城・瓜那华托

我们离开圣米格尔,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车窗外是龙舌兰巨大蜷曲的叶片,越过仙人柱高大多刺的躯干,火红落阳照耀整个山坳,五颜六色的殖民地建筑布满山坡,像天堂洒下最后一片金粉,瞬间万物灿烂,这里便是墨西哥中部的小城瓜那华托,又是一个令人来了不想走的小城。

1530年,西班牙人来到这里。在三个多世纪漫长的岁月里,瓜那华托不仅成为种族和新生混血民族的熔炉,建筑上也糅和了欧洲风格。瓜那华托的兴起,皆因发现它的群山峻岭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据说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银矿都是从瓜那华托开采出来的。山上还出产一种粉红色的石头,及至17世纪,瓜那华托已经富可敌国。

瓜那华托的血液中混合了印第安人、法国人以及西班牙人的基因,又一向是墨西哥的文化经济和工业重镇,跨越4个多世纪的丰厚底蕴,造就了当地人优雅享受生活的淡定态度。在这个仅有十多万人的小城里,却拥有将近30余所博物馆和教堂。瓜那华托人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属于人类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瓜那华托城沿山而起,抵达时已近傍晚,汽车行驶在长长的地下公路,你可以发现左面的车子忽然消失了,又见到右面从地下冒出几个行人,感觉似乎有些异样又有趣,原来这里原本是银矿的矿道与地下河的河道,因大坝的筑建而干涸,遂被聪明的当地人铺上鹅卵石,改建地下通道,这样城市的交通网络一下子丰富起来。

司机直接把我们拉到了山顶,从高处往下看,可以感觉到远处浓重的云彩,正从一个山头慢慢飘向另一个山头,整个小城尽收眼底,远处一道彩虹横空出世,只待一杯香槟的时间,瓜那华托那蓝丝绒般的夜幕就已经降下,万家灯火璀璨耀眼,星空仿佛坠入人间。

当第二天再次来到山脚下,我们果断决定放弃乘坐缆车改为徒步登上这座被各色涂鸦的房子包围的城中小山,拾级而上,途中每个拐弯都能遇到不一样的风景,如影随形的涂鸦和怒放的花朵,伴着你一路走到山顶,心情顿觉惬意无比。

瓜那华托的中心是拉巴斯广场,广场上耸立着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长方形大教堂,整个建筑呈黄色,教堂前是天使的塑像,顺着山坡又有齐整的花圃,回首而望,庄严中又透着几许妩媚。瓜那华托还与唐・吉诃德有着不解之缘,唐・吉诃德博物馆内四墙的壁画向人们讲诉着众所周知的他与桑丘和C马的故事。

当年的巨贾,在漫长的岁月中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这些漂亮的教堂与宅邸,见证了那个传奇的白银时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瓜那华托的辉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也丝毫没有妨碍拉丁人特有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尽情发挥。每逢周五、周六的晚上,街头艺人随处可见,傍晚时分,还会有“巷游”(CALLEJONEADAS)的节目在古老街巷里上演。演员则大多是瓜那华托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还有游客自己,从拉巴斯广场的大教堂门前出发,一路欢歌,一路热舞,可以一直持续到深夜,完全就是那种主客不分,尽情撒欢,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节奏。

穿过瓜那华托四通八达的街道,不远处的一处山坡上就可以见到著名的瓜纳华托大学。说起这所大学,当地人引以为豪。瓜纳华托大学是1732年作为基督会学校建校的,后于1955年变为州立大学,两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已经流逝的岁月,容颜却依旧光鲜。这是一所以艺术和表演闻名的地方大学。它的外表也相当艺术化,沿着建筑物的倾斜角度打造的优美台阶,使得学校在如此狭小的范围内显得错落有致,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非常著名的景点。

银城・塔斯科

就在快要结束行程回到墨西哥城之时,汽车驶过一段绿树遍野的山路,绕过几个弯,公路一下子变成了窄窄的巷子,地面也从一马平川变成了咯噔咯噔的鹅卵石路,一下子把我从瞌睡中唤醒,传说中墨西哥最著名的银器之都塔斯科(TAXCO)到了。这个小城又再一次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原来传说中的塔斯科是这样的:满眼是层层叠叠的小楼,似乎每一座都上了年纪,但却又面清目秀恰到好处;房顶是清一色的橘红,墙面几近洁白如玉;透过院墙,花丛点缀其间,既浪漫又美丽。街道上,圣米格尔那种五颜六色的甲壳虫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的清一色白色的老爷甲壳虫车,仿佛老电影里的场景再现,与白色的房子形成了完美的呼应……这哪里是墨西哥,分明是个童话国度!

跟瓜那华托一样,依山而建的塔斯科也是个以银城著称的小城,错落有致。这座小镇有今天,倒是要拜西班牙殖民者所赐。塔斯科出产白银、黄金和其它的贵金属,早在阿兹特克帝国时期,这里的原始部落给帝国的贡礼就是在此开采的金条。1521年,西班牙人长驱直入摧毁了阿兹特克帝国,塔斯科立刻成为西班牙人眼中的宝地。一车又一车的黄金白银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西班牙。这种涸泽而渔的采矿方式很快就把塔斯科搞得面目全非,塔斯科也因为失去了它的利用价值渐渐破败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直到1716年,一个法国裔的西班牙人波尔达在塔斯科四处转悠,他的鼻子似乎就像个电子探测器,一下子就嗅到了银子的味道,塔斯科地底下果然还有银子。塔斯科又重新变得繁华起来,至今波尔达仍被尊为塔斯科之父,他倚靠塔斯科的银子发了大财,也没忘了回报塔斯科,今天的许多道路、房屋和学校,还有那个精美绝伦的圣普里斯卡教堂,都是在波尔达时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这个规模如此庞、工艺如此繁复教堂,几乎差点让波尔达倾家荡产。

现如今,塔斯科的银矿早已枯竭,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许多外国观光客的关注,成为了旅游胜地。塔斯科的精华几乎都集中在方圆一公里范围之内,所以最好的观光方式是步行。Cuauhtemoc大街是古城的主干道,实际上也就是一条不宽的弯弯曲曲的用灰褐色鹅卵石铺就的道路,路中间有不少碎石拼图和用白色鹅卵石嵌成的白线作为路标,不同的路段还会有不同的图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葡萄牙的街道。但如今在葡萄牙却看不到这样的老爷车了。顺着这个路标,走走看看拍拍,大约三十分钟,就到了塔斯科的心脏地带索卡洛广场。围着广场的大多是银器店,一家挨着一家,这里的银器做工精美,融合了欧洲和印第安的特色,以高贵精美而闻名,价格自然也不菲,据说这里的银器店加工作坊有1500多家,大多为前店后工场的模式。

而在索卡洛广场最为抢眼的,还是圣普里斯卡教堂(Santa Prisca Cathedral)。在古城的入口处,就已经能远远地看见它高高的尖顶建筑了。走到跟前,才发现这两座40米高的巴洛克风格的尖塔,其雕琢之精致程度,堪称精美绝伦,能与欧洲任何一座教堂相媲美。而那淡淡的红褐色则是欧洲的教堂所没有的,也似乎特别适合墨西哥高原明媚的阳光。教堂里则是另一番的富丽堂皇,讲坛后面纷繁众多的雕像,个个栩栩如生,金光闪耀。很多人就这么长时间坐在教堂的长椅上,呆呆地仰着脖子,伴随着街角飘散的面包香和悠闲的异乡客,不说话,一看就是好久。

电影白银帝国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电影海报;视觉设计;图形;文字;色彩

电影海报以传递电影信息为目的,并成为电影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影片内容的电影海报不仅可以起到电影的宣传目的和感染观众的效果,还能反映摄制影片国家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跨民族、国界的文化交流。那么,电影海报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是怎样满足观众的视觉需要,又是怎样进行电影海报视觉设计的。本文就对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做初步探讨,以其能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构成要素

电影海报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所有视觉设计一样,基本构成要素有图形、文字和色彩三类。

(一)图形

图形是电影海报设计的重要视觉构成要素之一。电影海报设计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是具象图形与抽象图形。

1.具象图形

具象图形通过具体的形态的图形来展现电影内容,运用写实的手法在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描绘中突出电影的主题。如这种形式的海报重点是塑造电影人物形象、展现影片主题,以明星面貌这一具体图形作为电影海报最常见的宣传方式。如在《艺妓回忆录》的海报中就是用章子怡的脸部特写作为主题,没有华丽的戏服、首饰,没有任何背景陪衬,仅有一张如水般明澈的脸。“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展现出导演斯皮伯博格对古老东方艺妓的理解――阴柔至水的东方女性。

2.抽象图形

抽象图形通过抽象的图形来展现电影内容,让观众欣赏影片了解电影的内涵。[1]例如形象、简洁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使人们在观看后有较强的感染力。《美国丽人》的海报描写的是“引起人无限遐想的性感而美丽的腹部和一朵尽显青春甜美的蔷薇花”。这种明暗的对比不仅凸显人体的娇媚更暗示人的两面天性。海报美而不俗,这部电影也一点都不简单。这是一部家庭,深刻反映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生活乏味,夫妻出轨,亲情淡漠。American Beauty不仅是一朵蔷薇花,而且象征着男主角生命中的冲动、欲望与困惑。而这些不能望文生义,只能在对影片细细玩味之后才能体会到。

(二)文字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文字特指电影内容简介和影片片名。内容简介的文字字体不必多说,是用艺术化来编排介绍影片相关信息的字体。而片名的字体设计是通过对影片片名的设计打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从而将影片的主题升华。如影片《可可西里》的海报上,苍莽无边、天地混沌、景色昏黄的画面塑造着凝重、压抑的氛围,而一名长发女子忧伤地面对被白布包裹的男子凸显了反盗猎的悲壮。 片名文字采用“藏文”,笔画起头收尾处处流露出浑厚的藏族特色。而每个字又细又长的最后一笔就像一只只羚羊脚。总之,无论语种的选择还是字体色彩的选用都使画面愈发深沉。

(三)色彩

色彩是电影海报设计中最重要的视觉构成要素。色彩的重要性就在于色彩的情感性和象征性。运用人对色彩进行主观联想,在视觉感受、色彩暗示等心理理论把握下,我们通过正确的运用色彩来展现影片主题色调,从而达到吸引大众注意力,并引起大众广泛兴趣和心理共鸣的目的。如中国传统色彩的选用就在心理的选择上注重暗示、概括和含蓄。如《倩女幽魂》的海报用大婚的红色作为基调,对影片“妖而不艳、媚而不俗”的爱情鬼故事做了预先设定。

二、电影海报视觉设计构成的表现形式

电影海报的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其视觉效果的实现就是由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元素的灵活运用实现的。本文从图形显构成、文字讲故事和色彩表感情三个方面来对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进行表述。

(一)图形显构成

图形有超越文字局限、简单易懂、 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常采取摄影、绘画、电脑特技等表现方式。电影海报以传递电影信息为目的,所以,电影海报的基本信息表达元素图形就显得比较重要。电影海报就是通过图片语言来传递信息、叙述影片思想主题的,也是“图形语言化”的过程。[2]电影海报通过图形在大小变化、形态选择、色彩选取、色调把握、肌理构成等方面构成视觉上的识别形态。在海报制作中更是会选取电影剧情中最具代表意义的镜头以达到给人留有悬念、吸引公众的目的。这些图形可以分为抽象形和具体形、单一形和组合形等。在电影《惊声尖叫 3 》海报中,中间是SCREAM,背景是传统的恐怖色――黑色,一张灰色变了形的鬼脸从海报左边隐隐约约向观众飘来,右边一个醒目的白色数字3夹裹着一只惊恐的眼睛。黑暗永远是滋生恐怖与邪恶的温床。黑暗中一只眼睛诡异地、恐惧地注视你,如此鲜明、如此突出地让人感觉到恐惧。这张电影海报中,通过“SCREAM”“3”“鬼脸”“惊恐的眼睛”“黑色的恐怖色调”等图形元素将电影基调表露无遗。电影《投名状》的海报,上部以色调灰暗混沌的三位主人像为背景,下方是悲壮混乱、触目惊心的战场,而中间是一块透着凶残、血腥的血渍四溅的图形。海报在片名的选字上,用白色汉隶字体书写,字面肌理缺损、斑驳。 这张海报在白与黑、 黄与青的色彩对比中、在画面、文字倒三角构图中实现平衡,从而附和电影原始粗犷、雄阔沧桑的基调和凝重、 悲凉的情怀,以达到引人入胜、 震撼人心的设计效果。可以说,电影海报的“图形语言化”正是通过图形的视觉影响力来实现的。图形对电影海报构成不仅表现在大小、形态、肌理、色调等方面的把握和性质界定,更是实事求是的具体运用。

(二)文字讲故事

文字作为文化载体,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不仅仅向观赏者传递“视觉形象”的价值,而且通过文字的形态的变化表达出音色、传达出特定语气,从而使电影海报的文字具有表情、 动作、语气从而实现电影制作者与观赏者的良好沟通。 “文字讲故事”就是文字的形象化设计,就是结合文字本身的含义,通过字体形象的变换来引领读者对字形的理解。如文字的形态、动态、质感、色调及排列无一不在讲述影片的故事、主题和内涵。文字的形象化、视觉化设计不仅可以使观赏者感受到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而且可以展现图形的独特魅力。文字形象的视觉化设计,不仅可以增强传递信息的趣味性、故事性,还可以突出语言效果、提升艺术品质,丰富电影海报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

博大厚重的汉字与深厚的书法更给电影海报文字设计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象形文字,汉字“形”与“灵”结合展现其内涵。[3]汉字不仅展示了文字的演变过程和文字具体内涵意义,还跟随世间万物变化回归华夏民族丰富多彩的万千世界。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既可以通过对汉字字体、字号、颜色的选择和合理的排版来确保标题的醒目,也可以通过字体选择来展现汉字的厚重和汉族性格。电影海报设计应该根据影片内涵与情感基调来确定版式设计,在内容和形式统一变化中达到“既不单调乏味又不显杂乱无章,充满灵性和诗意。电影《盲山》的海报以传统书法书写的红色“盲山”二字,字体苍劲有力,恰似连绵不绝的山峦,尽显山沟生活的落后、荒芜。一些海报汉字根据画面结构采取横、竖、斜的顺序摆放更显汉字的内在活力。影片 《投名状》 讲述了晚清纳投名状结兄弟情的草寇故事。《投名状》 的一张宣传海报上,三位男主角照片平分画面,“投名状” 三个字形状、大小相同,分别占据了照片的底端。通过这种各元素平均编排的形式凸显三兄弟义结金兰、同生共死的情谊。影片《七剑》的海报以书法字体“七剑”为主体,笔势飞动,神韵十足,干脆利落地表现了江湖侠士的豪气与担当。而苍劲有力的书法所表现出的气势则营造出江湖变幻、人生无常、时势造英雄的剧情氛围。 画面中虽配有影片的各种人物,但 “七剑” 二字始终占据海报的视觉中心,令人倍感震撼。电影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影片的类型和内容对电影及电影海报的文字设计做多种选择,不必拘泥定式。总之,海报文字的图形化、形象化设计就是要达到电影海报可“读”可“看”可“赏”的境界。

(三)色彩表感情

在电影海报视觉设计上,色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氛围、宣泄情绪、表达感情和增强美感。色彩阐述的阐释方式可以超越感性直达内心,色调渲染可以充分地调动观众的内心观感。[4]海报的主色调往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影片的基调,不论是欢愉幸福、单纯轻盈,还是神秘悬念、堕落黑暗,又或是孤独绝望、深情缠绵。海报对色彩的灵活运用再加上对画面细节的处理更使人在观赏时获得饱满的内心体验。而通过对色彩的丰富联想,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扩充画面信息容量,还能够增强观众的感受,引感共鸣。

在《恐怖蜡像馆》的海报中:黑暗中只有一张绿色的正在融化的女子的脸。她躺着,脸歪向一边,没有眼球,正对着观众的右半边完全融化,正滴下绿色的黏稠如蜡油的液体。这或许只是一件依照一个女子为蓝本而未完成的蜡像作品,但也或许是一个真正的人。她有灵魂,有生命。但此刻,她却正在融化,在你面前融化,正一点点变成绿色的蜡像,一切故事都隐藏在黑暗中。在海报下方,闪着鬼火般的电影名字和黑暗中脸的下方的prey、slay、display三个词揭示着电影的基调和故事梗概。电影《黄飞鸿》系列海报,波涛汹涌、浓郁沉重的乌云占据海报的大幅画面,唯有黄飞鸿矗立于天地之间,描绘出了黄飞鸿身处清末民初、灾难深重的时代背景和以黄飞鸿为代表的乡绅的民族觉醒意识。这种主色调衬托出黄飞鸿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性格、豪气干云的英雄气概和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决心,而其身后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勇气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非诚勿扰》的海报则用摄影的方式呈现出一幅清淡素雅的中国山水工笔画,简单温馨的色调使画面显得超凡脱俗。平静水面之中的小船,宁静中带着一丝的孤独与忧伤,与标题文字交相呼应。而“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和谐。爱情什么最可贵?――诚意。”的语言文字更增强了影片的喜剧色彩。《白银帝国》的海报利用电脑处理过的水墨营造出缥缈的意境,康家三爷侠骨柔情地盘腿坐在瀑布与流云意境的最前端的书画写意尽显晋商的诚信、儒雅。总之,在电影海报设计时,要对色彩的情感作丰富联想和充分的对比,从而通过色彩强化画面视觉冲击力,并进一步揭示电影个性和挖掘电影主题、增加观众感知力和审美愉悦感。

三、结 语

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美不仅仅是单纯的形式,也是有着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化再现。电影海报不仅要把精妙绝伦的电影呈现给大众,而且要向观众展现电影所植根的文化。随着人们对艺术的重视和文化改革的加快,电影海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在目前的电影海报市场存在粗制滥造作品的情况下,广大设计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周娴.中国电影海报一百年(1905―2005)[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08.

[2] 孙帆.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构成分析[J].电影文学,[JP2]2008(24).

[3] 张佳会.中国电影海报设计风格及其流变探析[J].包装工程,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