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第1篇

那是今年秋天发生的事了,一个早上,我在吃早餐时发现有一颗乳牙松动了,吃起东西很不方便,我盼望它快点掉。一晃半个月过去了,那颗乳牙仍赖在我的牙床上。妈妈有些着急:“这样会影响牙齿生长的,干脆……去医院拔牙吧!”一听说要拔牙,我顿时毛骨悚然,连连抗议。妈妈又摆出了许多大道理,长篇大论地教育我,在妈妈的软磨硬泡下,我败下阵来,只得乖乖地去医院。

路上,幼稚的我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假如医生今天休息呢?或者医具坏掉了……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残酷,最终我还是踏进了医院的大门,面临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

走进医院,一股刺鼻的药水味就包围了我,使我的神经更加紧张。我紧张地坐下,两只小手不停地搓,搓出了许多汗。妈妈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别太紧张了,“实践出真知”这句名言你听说过吗?你不亲自尝试,怎么知道拔牙到底疼不疼呢?”我思考了一会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终于鼓起勇气走到了躺椅旁。桌上锋利的剪刀,闪亮的电钻,一切都是那么骇人!我的心像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医生先给我的乳牙抹上点麻药,再用钳子把我的乳牙一夹一拉,“好了,起来吧。”医生温柔的话语响起来。好了?可是……怎么一点儿也不疼呢?我看见妈妈微笑地看着我,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第2篇

一、设计新颖导语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必须在课程导入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令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课怎样才能开好头呢?作为教师不仅对教材有准确把握。设计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可通过讲述与本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这样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的听课。也可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化书本知识为生动形象,在课堂应用讨论、辩论、演讲、讲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同时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如学习“开拓进取品质的来源” 时就可以利用挂图等讲述爱因斯坦的故事待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达到入迷程度。这时教师顺势穿插爱因斯坦为科学的为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学的态度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所感动。

三 应用诱导质疑培养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不疑”,引导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学生的问题意识源于对事物的兴趣好奇和对事物的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有意识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启发质疑,鼓励质疑,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积极思考,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课堂上当学生困惑时要多给时间,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或设置障碍、留出疑问和露出破绽作为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机会。这样课堂九会迅速活跃起来。

四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第3篇

语文素养很多都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实践出真知。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便是语言文字信息在生活中的积累运用,进而变成了文字再现和文字表象的一种活动。读书就是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经历的与其相类似的生活,或者是一边读,一边思考别人的生活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作文的来源是生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注意多多积累属于自己的语言,而且更要指导他们积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生活的积累更为重要,毕竟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经验并不多,家长的庇护使得他们很大程度上像温室里的小花朵,没经历过风吹日晒的洗礼,除了家庭和学校,他们很难接触一些事物,甚至在家都不会自己动手洗衣、做饭,因此,生活知识对他们来说尤为缺乏。这样的现状让他们对于有丰富内涵的文字材料难以理解,那些经过历史浪花沉淀下来的传统经典让他们难以消化,这样便影响了他们继续阅读的心情,淡化了他们积累知识的欲望,减弱了他们进行阅读的兴趣,当然也就大大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提高。考虑到这些影响语文积累的因素,那么,教师要如何做呢?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多用心去观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事情,观察自己以及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丰富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对生活的认识水平,通过这些来帮助学生积累生活语言是很重要的。

二、古典诗文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授现代信息知识

现在的教学和旧时的私塾大有不同,这个区别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古老的中国曾经一度是诗的国度,如果不学习《诗经》,那么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和别人交流。《诗经》是语言的精华,形象地说,也就是不学习语言的精华,不学习优秀的经典,就不能和别人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出口成章、落笔成诗是古时候的人们在无意识中相传下来的,知识分子要交友,要表达感情,要谈论时事政治,都离不开诗,他们或是自己创造或是引用经典,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熟读了唐诗三百首后,就会作诗吟诗。但是,现在的文化语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和古时候是根本不一样的,现在的大众传媒占据了很大的生活空间,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加任何解释的话,效果肯定是远远达不到目标的,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在注重传统古典诗文教学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传授现代信息的知识,如果能够结合现代的生活,赋予古典诗文一些新的意思,那么,既联系了生活的实际又面向了未来,面向了世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传授这些现代的信息,可以反映出丰富和多彩的现代生活,能够让学生从中感悟阅读的意义,而且也使学生乐于表达,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大大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知识素材。

三、注重积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运用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第4篇

一、问题

“好奇心总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谋略找出答案。”《科学》教材导语:“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人类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规律,决定了《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

质疑问题本身就是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问题。如《寻访小动物》一课,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质疑,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寻访,对小动物的观察为什么叫访,为什么要访,到什么地方去访等一系例问题。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质疑,如对《大树的观察》中,学生会说为什么树皮会裂开来,树中有白色的是什么东西,怎样来形容树的形状呢等等许多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质疑。如在学习《我的观察》后,有学生会提:我们的骨头是怎样生长的?心脏为什么会跳动?问题多得让你会不知所措。……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探究科学的真谛增加了兴趣。

二、假设

大胆假设就是学生思维的开始。我们知道,无数的发明都是来源于科学家大胆的假设。在《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围绕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说出自己的估计。假设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在观测前对事物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要粗暴地干预学生的假设,应当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一种更加求实的精神,并渴望通过实验寻求答案。例如,在进行《热水变冷》的教学时,当老师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在温度下降的时候,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说出自己的假设。诸如“温度会均匀下降”、“温度开始的时候下降得很快,后来越来越慢”、“温度开始的时候下降得慢,后来越来越快”的答案,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提示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最终的答案。

三、探究

探究就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以此来检查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的过程。探究是学生获得真知,解决问题的关键。探究更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亲自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培养,养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1.仔细观察,发现现象

观察能力是人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考察客观事物的能力,是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途径。表现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能比较细致地观察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实验的每一次变化现象等等。

2.动手操作,探求真知

“实践出真知”,这句名言说明了亲自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就是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表现为:在实验的过程中,能按顺序进行实验;操作规范,每一个实验的动作准确无误;并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要获得最直接、最感性的资料。

3.学会比较,辨别异同

比较就是将两样或两样以上的物体,通过从诸多的方面进行比,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抽象、概括和归纳的基础。比较能力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掌握科学起着巨大的作用。

四、结论

科学课既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还重视在实验的过程中搜集和积累数据,强调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在质上认识,更要从量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由于定量分析会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精确化,更加科学化,只有用一定的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是达到了对事物内在性质的真正的了解。因此,上好科学课,必须教会学生在重视数据的搜集和积累,学会做好实验的结论。结论就是通过动手实验的验证后,得出的最终结果。它是印证学生假设的根本依据。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将实验的结果写在记录卡上,以此来培养学生勤写结论的习惯。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第5篇

一、悬念激趣,创设新异情境

悬念就是事物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关切心情,它能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望,表现出“一定要搞个究竟”之意。

讲授解任意三角形时,我设置悬念:“你能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让学生任意指定一元二次不等式,我都很快口答出结果来,学生感到很惊奇:老师有什么窍门?

巧妙地利用悬念,可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艺术境界。要防止两种倾向,不能“太悬”,“太悬”无从下手,令人望而生畏;不能“不悬”,“不悬”一眼看穿,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跳一跳,够得着”的悬念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史料,创设激励情境

数学教材中有不少地方直接联系到科学史和中国数学史,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材料。

圆被数学家称为最简单、最美丽的图形。勾股定理的发明人、我国古代数学家商高认为数的艺术是以研究圆形开始的,我国祖先对圆周率π的研究有着极其光辉的成就,南北朝的祖冲之把π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西方一千余年,前苏联科学院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定名为祖冲之山。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的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解三角形的应用一节时,我说:在西方,通常把泰勒斯捧为测量之祖,其实,我国东汉的数学家刘徽发现的测量方法要比西方早二千余年,其中测量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的方法,十六、十七世纪西方的测量术也望尘莫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曾在世界很多科学领域有过辉煌的成就。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惊叹道:“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这样借助史料,创设激励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实验揭示,创设真切情境

在物理和化学上我们常用试验的方法来寻找规律、法则或证实某种假说,数学也需要实验。正如大数学家欧拉所说:“数学这门课程,也需要观察,需要实验。”

例如,新讲授“三垂线定理”时,演示铡刀模型,用模型说明,铡刀在作为平面的斜线和射影时,都与旋转的草垂直,便抽象出三垂线定理。数学的抽象性只是形式上与现实世界相对立,在内容上,仍与现实世界有密切的联系。运用实验提示法创设情境,可使同学们体会到“实践出真知”。

四、借助名人名言创设欣悦情境

名人名言浓缩了人类的智慧。学生对名人是崇拜的,利用名人名言创设情境,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斯大林在《与语言学问题》中指出:“语言不能生产物质财富,假若语言能生产物质财富,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这实际上就是用反证法在说理。笛卡儿曾举例:“我和查理大帝是否有血缘关系呢?可以用两种方法回答这个问题。一种是从家谱里从后往前查,即从我查到查理大帝。二是从家谱里从前往后查,即从查理大帝查到我,假如我们二人的名字在同一家谱里出现,那么我们就有血缘关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分析法与综合法。这样创设情境,使抽象难懂的数学方法变得生动具体,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现身说法式创设宽松情境

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创设情境,教师自己用起来自然,学生听起来“亲切”,可迅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

“分段函数”是函数教学的难点。我以1988年骑车去大林为例。由通辽到钱家店30公里,我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5公里,共用2小时,由钱家店到大林30公里,我的平均速度与时间之间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段函数。这样创设情境,学生感到函数在生活中活生生地存在,既感到亲切又觉得好懂。

六、挖掘数学美创设美学情境

数学美是丰富多彩的。据说,有位俄罗斯画家,当一轮满月徐徐从树梢后升起的时候,他突然被那种壮丽的自然景色感动得哭了起来。满月――圆的简单美给画家带来了狂热与激情。

黄金比是迷人、美丽的,意大利著名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称在他的作品中常用黄金比,其名作《蒙娜丽莎》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更令人拍案称奇的是,有人发现第n年后的树枝与第n+1年后的树枝之比将趋向黄金比。

数学的方法美,更是美不胜收。天才的笛卡儿的代数模型――企图用统一的代数方法处理全部数学;希尔伯特纲领――企图把全部数学统一在一个无矛盾的公理体系之下。

数学美是很实在的、有用的。在数学中自觉地挖掘、应用这种美便可以“诗化”数学。

讲“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出示实例:,让学生任意指α的值,教师都马上回答出结果来。课堂沸腾了,学生迫切想知道老师有什么窍门。对“简单美”的追求,或隐或现地支配学生的意向,学生化简的内在动机被激活,一堂颇枯燥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课春风荡漾、诗意融融。

难点的突破,一直困惑着教师们。我认为,数学数学最迷人、最、最惊心动魄的无限风光正在难点。难点固然会给人带来“春风断桥人不渡”的困惑,但追求简单美,突破难点后带来的“柳荫撑出小舟来”的欣喜是金不换的。不经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怎能体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第6篇

写作文,可分可合,分是分解,合为合成。分解成零件,再组装起来,就是合。议论文一般分为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这三要素便可分解开来,有所针对地安排训练。先说论点,要会提出论点。比如以“幸福”为题,可提的论点有:幸福是要靠自己寻找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不忘记帮助别人,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从生活中发现幸福,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等。论点不妨多提几个,再有所比较,从中选择。再如“挫折”,可提的论点有:应该正确看待挫折,学会在挫折中成长,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挫折也是人生的财富,直面挫折才能取得成功,战胜挫折是成功的第一步等。能围绕论题或论述对象多提几个论点,有助于拓展思维。提了论点,接着就要阐明论点,即论点所指的是什么。比如“从生活中发现幸福”,有句名言说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的,幸福也要靠发现。有了发现的眼睛,那幸福就不是远在天边,也可近在眼前。从生活中发现幸福,其实就是品味生活。再如“应该正确看待挫折”,面对挫折,不能人为地放大痛苦,倘那样,生命中就有难以承受之重;也不能过于麻木,满不在乎,倘那样,就不能从中吸取教训。正确地看待挫折,可将之视为人生经验的一课,既然回避不了,不妨勇敢地面对。

论据,应依据论点提供的方向来转述,就是定向转述。比如,“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这样一则材料,就可根据不同论点的需要来转述。齐宣王让三百人一起吹竽,这是一种典型的大锅饭制度,南郭先生得以混身其中。齐湣王要听独奏,打破了此种制度,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也可侧重于环境方面,齐宣王要听三百人合奏,人数多,便于个别人混身其中。不好的环境,才得以滥竽充数,当环境改变,就不好混了。还可从才学的角度来看,南郭先生缺乏真才实学,才使得前后境遇发生逆转。倘若真有才学,不仅不会出乖露丑,还有可能得以好好表现。

论据所需的素材,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要能组合起来。论据素材有事例有名言,可组合事例,也可组合名言,还可二者交错地组合起来。以“感恩”为题,韩信早年贫穷,经常挨饿。淮水边,有个给人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他见韩信挨饿,就把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他被封为淮阴候后,就派人四处寻找漂母,并以千金相赠。霍金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在一次学术报告会结束后,有个女记者发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使你永远地固定在了轮椅上,你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了很多东西吗?霍金微笑着,用手指敲击键盘,屏幕上便出现了这样的话:我有我始终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不仅不抱怨命运,还特地提到了感恩。不用说,心怀感恩,也有助于霍金的努力和成功。外国还有一个感恩节,主要是为感谢上天的恩赐,赐予每年的好收成。这是说,人不要忘了回报天。再如,《诗经》中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投给我桃子,回报以李子。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小羊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当老羊体弱行动不便,便跪下来用乳汁喂养老羊。乌鸦呢,当年老的乌鸦不能外出捕食,也便叼来食物喂养,是为反哺。李密在《陈情表》中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怀着鸦有反哺的私情,希望企求能够完成养老送终的心愿。“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我”活着时当牺牲生命来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一滴水的恩惠,便当涌出一汪清泉来相报。孟郊的《游子吟》中又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说小草般的心思,能报答得了养育万物的太阳的光辉呢?龚自珍则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作了春泥,更可以养护花朵。

论证,包括论证结构的安排和论证方法的使用。论证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总分式即有论点和分论点,论点为总,分论点是相对于论点之分,因而分论点要依据论点来合理切分。比如苏洵的《六国论》,围绕着“弊在赂秦”,设了两个分论点,即“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两个分论点是有机结合的,可谓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等,常可用来切分。一分为二,也可分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比如水滴石穿的典故是为人熟知的,很能体现持之以恒的道理;若以此为论点再切分,主要方面是坚持不懈,次要方面则是目标明确。并列式,即论证的主体层次是并列结构或平行展开。若是主体层次间有推进或深入,则就是层进式。对照式,有正面的论证,也有反面的论证。一般地说,可以有论点所指为正面的,说了正面再说反面的情形。正反结合的论证,在结构上就是对照式。就分解而言,可采用拟提纲的方式。不管哪一种论证结构,都可先要求写出论证的提纲。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师 中学教育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2-02

一、影响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因素

1.外在因素。

教育管理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例如对于较为年轻的教师可加大外部管理力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而对于成熟的教师骨干可采用授权式管理,尊重教师专业地位。其次,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构成了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内在因素。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于自身素养的提高,需要提供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专业发展的自主能力。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不断加强自我专业的提高。课堂专业活动对教师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具体的措施。例如进修、培训、知识填平补齐、提高学历层次、进行继续教育等。但是,从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的现状来看,师资培养经费是很有限度的,从事教学科研往往因经费问题也难以开展较大的项目。因此,从现实的条件来看,全面提升中学教师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主要有赖于教师的刻苦自学、勇于实践和深刻的反思。

(一)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是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自身的水平,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坚持自学,要解决如下两个难题:一是与懒惰作斗争,培养愿学、乐学、苦学的精神。愿学,就是保持对学习一种迫切的要求,要永远保持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海洋面前的浅薄和无知。一旦进入了这种境界就会具有追求知识,学习知识的永不衰竭的动力源泉。乐学,就是把学习当作乐生的一大要素,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苦学,就是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学习当然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但一旦有所收获,人们便可从中体验愉悦的心境,苦学也便变成了乐学。二是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漫无边际的学习是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的。如何学习关系着学习的效果。只有遵照科学的学习方法,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科学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含着三种不同水平的学习,即联结水平、认知水平和创新水平的学习,三者依次递进。

(二)勇于实践是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途径

“实践出真知”这一至理名言昭示着实践对于任何社会主体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人们可以有效地增长才干和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素质。对教师来说,勇于实践,最主要是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是综合性的活动,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而通过抓好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有助于全面综合提高教师的素质。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一是要转变传统观念,强化科研意识。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念,实现教学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充分认识中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二是中学教师搞科研,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密切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选择科研课题,使科研为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服务。另一方面,教育科研要着眼于自身提高的需要。科研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促进自身对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三是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要以教学研究为基础。教学研究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的研究,它与教育科研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三)进行深刻的反思是中学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所谓反思就是反躬自问,是人们自我认识的过程。客观地认识自我是个人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前提条件。反思,既可以是对自己以往的人生经历,实践过程,即所作所为的“行为层面”作正误的反省,也可以是对以往形成的观念、理论、道德、认识等属于“观念层面”的正误进行自我反省。前者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但切忌就事论事,应力求从理性的高度进行总结,尽可能归纳具有理论价值的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人生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后者要抓住“认识”这个重点,促进思想的开拓创新,力求形成新观念新认识,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应经常化、系统化,在固定的时间里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四)阅读是帮助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

坡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对我们教师而言,阅读可谓是“其耕耘也苦,其收获也丰”。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这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当然,阅读也要讲究策略。

一是“点读”。“点读”即碰到具体问题时,立即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如教学中的辩证的否定这个概念难度很高,教师自己可能需要去查阅相关的哲学原著才可能把这个概念讲通讲清讲透讲好。这种阅读,一般时间不长,但对中学教师的积累和成长有很现实的意义,也比较容易操作。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养成“点读”的习惯。

二是“精读”。“精读”需要时间的保证,故从某个角度看,“精读”就是慢读。 “精读”的另一层意思是精致地读,要精研细读,把阅读过程中的疑问、思考、想法等等在书的空白处作眉批、旁注,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阅读的收获会更大,对自己的积累和成长也更有利。

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校活动 教学理念

英语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根据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仅仅依靠英语课堂教学还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手段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上。英语教材编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这些十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材料全凭课堂内45分钟是不能完全让学生运用自如的。只有在实践中大量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实践出真知。为了充分体现英语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形式上的实践性,倡导每一位英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形式感染学生,驱使学生开口讲英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真正地达到学习的目的。为此,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大胆创新,采用以下几种活动形式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技能、竞赛活动

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课时时,要围绕“实践”二字,注意密度、深度和广度;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为主,不再是主要通过教师讲授、教材学习、作业练习等途径获取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直接接触生活,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巩固运用知识,提高水平。为此,可采取书法、朗读、问答、唱歌、查字典、听说、猜谜、游戏、演讲、讲故事、翻译、对话、接龙、英语小作家、英语小记者、填幻方、听词表意、画简笔画等活动形式。其中竞赛活动侧重于英语歌咏比赛、英语单词接龙竞赛、英语童话故事表演、英语百科知识抢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猜谜竞赛、即景写作比赛等。这种类型的活动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昂,学生学得生动,记得牢固。但对教师的作用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开展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活动内容与形式,制定活动步骤,落实活动的组织人与主持人,完善活动评比规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尽量做到生动、有趣、新颖、灵活,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应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考虑周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措施,使竞赛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对于表演型的活动,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一定的表演素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伯乐识马”的精神,恰到好处地使用人才,让具备不同才能的学生在各自的优势范围内发挥作用。此外,还要会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手段,如教初中英语第一册中的“post card (明信片)”及“business card (名片)”时,让学生用电脑进行设计明信片和名片,并评出“最佳设计奖”,出乎预料是有些学生居然能用各种不同的软件设计(有的用PowerPoint,有的用Word ,有的用wps等)并且设计得非常漂亮。

二、板报园地活动

由班上推出3至5人组成采编小组,分工负责设计版面、绘制板报刊头、征集稿件等,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轮流定期出版。板报内容可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内容可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趣味问答、智力游戏、趣味阅读、疑难解答、方法指点、习题解答、作业展览等,也可以刊登英语日常用语、课堂用语等。内容形式灵活多样,栏目不拘一格,可配合教学的各个阶段,可反映学生的校园生活,可介绍各国风土人情等。另外,办好板报应注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图文并茂。如可用Students’ World (校园内外)、Famous Remarks (名人名言)、Sports (体育)、Chinese Food(中国菜)、Learning & Thinking (学习与思考)等作板报刊头。

三、综合服务台、英语沙龙活动

可设小卖部、图书室、医生诊所、车站等,学生轮流做服务员或相关角色,用英语进行交流;创设英语沙龙,吸引英语爱好者自愿参加。此类活动重在交际。因此,要努力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尽量模拟交际情景,充分利用交际的功能,力求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只有在较为真实、较为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表演,交际才会真实,气氛才会活跃,这样才会达到真正的交际目的。另一方面,应该要求学生表演要尽量进入角色,要鼓励学生在表演时神态符合语言的交际性。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外国人较多的旅游胜地旅游、参观,也可请外国朋友到学校来。以上仅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点滴经验,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活动”的具体内容,空泛地向学生进行说教,或者节外生枝,生拉硬扯地进行思想教育;要善于将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动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使活动课教学形象、具体、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