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身学习教育

自身学习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自身学习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第1篇

一、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本人在过去一年里,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通过自学、培训及自练等方式,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具体体现在:1.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观得到转变,更新了教育思想。2.进一步掌握了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了教学技能。3.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并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及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严谨治学,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观念,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

2、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获取现代教育的信息,使自己更加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得心应手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级开展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准备,积极参加并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认真作好记载和活动小结,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材的培训中,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4、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仅认真学习理论,还要更加重视的是深入好教师的课堂,认真听课,学习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及应用生成的能力,与老师探讨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5、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上得失,撰写师德论文及政治学习心得体会,在教学中,认真吸取教学得失,分析原因,撰写的经验论文,体现了新的教学意识。

三、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虽然努力的学习,但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和某些素质较高的教师相比,还差距很大,如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采用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的措施:

1、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牢固专业思想,并加强师德的修养学习。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性学习;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04-03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提升专业水平的过程。教师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学习活动。目前,因对“教师学习”本质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而出现了教师发展的诸多途径,诸如理论学习、教学问题反思、交流碰撞感悟等,但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的是相同的。虽然各种方式都是教师的学习,而教师为研究、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

一、教师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

教师学习是教师教育活动最重要的内涵。“教师学习”常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同义词,并与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混用。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应更强调教师学习的目的和结果,而教师学习则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力手段。

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指向未来,而教师的学习目的则在于解决自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其特征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的学习。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在《成人学习者:一个被忽略的物种》提出了教师学习的取向不是学科中心而是问题中心,强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其核心理念是探究问题解决,其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学习。

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中主动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知识而谋求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教师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师为选择研究主题、思考研究过程和结果、利用教育资源等而进行的一种学习,既包括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也包括学习的过程、学习之后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变化的结果,以及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尤其强调教师自身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源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驱动,直接指向实践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是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教师以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获某一主题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激发教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可见,教师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是教师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研究性学习:从外在驱动到内在自觉

“教师学习”可以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被动的教师学习指的是违背教师的意愿或需要且教师不得不参加的学习活动;主动的教师学习则指因教师出于解决问题或提升自身的目的而进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更新。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恰恰能使教师学习状态逐渐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逐渐从外在驱动转向内在自觉。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以进修和培训的方式实施。教师培训是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在职教师进修活动的习惯性称呼。这种培训多以集中学习为主,是外界强加给教师的学习,内容侧重于知识和技能,重形式而轻结果,其目的是短时间内培训更多的教师,或提升教师的学历,而并不十分关注教师学习的实际效果,很难突出和体现教师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利于发挥和利用教师的积极性,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都是从教师发展的外部来看待教师学习,是“培训者”、“专家”主导的、引导话语下的“被培训”模式,缺乏“平等性”、“互动性”与“成功体验”。这种倾向于相对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外在培训制度,多数是由上而下、由外到内的一种接受式学习,其往往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求。因而,教师往往倾向于“为他性”,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初级水平,造成教师学习的“形式化”与“应付性”,以致效率低下。而从教师学习的本质看,教师培训应寻求改变,要突破从外到内的“要我学”模式,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怎么学习的,这涉及教师学习的方式、过程和结果。过去,不论是职前还是在职教师教育。秉持的假设之一就是教师学习是接受性学习;而最近20年的研究表明,教师学习应是理解性学习。理解性学习只有在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认知而主动地思考或提出新想法时才会发生,只有具备了学习者的真实需要的前提才可能发生。可见,教师学习倾向于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开始从向教师“提供”教育和培训,到激励教师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

今天提倡教师学习的研究性,表明时代的变化、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以及教师研究的深入所引起的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是由外在控制性培训向内在生成性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转变。由于“外在驱动的教师学习只是教师学习的外因,这一外因能否对教师起作用以及能够起多大作用,最终的决定因素还在教师的内在自觉。”而“内在自觉的教师学习必然是教师的主动参与,必然是教师的体验与感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学习的内容与方式转化为自身的素养。同样,也只有教师体悟,外在驱动的教师学习才能走向内在的自觉。”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所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而这些小的研究问题往往是教师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激起教师研究的愿望和兴趣,从而使教师在研究中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从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转化,成为内在自觉的主动学习。

可见,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是以教育、教学问题为起点,学习的需要往往都是由教育、教学问题而引发的,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因此,教师的研究性学习不是获得系统知识的学习,而是从传统的强调外在驱动培训走向注重内在动力激发、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学习。

三、教师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的互通和连接

教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碰撞中实现的。“只有教育理论专修式的学习,教师发展仅仅表现为认识上的改变与提高;只有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发展仅仅表现为教育活动方式的缓慢改变。”而教师学习发生和专业发展的条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互动、理性认识与感性经验的融合。“完整意义上的教师学习既不会单纯发生在教育实践之中,也不会单纯发生在以教育理论输入为主调的教师教育课堂上,而是发生在两者的交汇点上。”然而,传统的教师培训单纯关注教育理论与知识的输入,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却被漠视和边缘化。

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Sterdlouse L.)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途径:一是系统的理论学习;二是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三是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也就是教师通过理论学习、经验学习和检验理论,来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教师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和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文献和教育理论,从教学实验、探索和研究中学到的东西比其他场合获得的知识更有用、更深刻,也更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对教师来说,“理解一种理论意味着把它理解为解决某个问题的尝试。”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师在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而进行的学习,发生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会处,教师穿行于知与行之间。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怀着探究的心态,为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教育理论,并对其进行充分地理解和吸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或进行合理的转化,或对理论进行反思、修正,或澄清对理论的误解。也就是说,他们会主动寻求或试图提出理论,以便解释目前还无法解释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有助于实践性知识的系统化和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理论的形成,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第3篇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第4篇

一、引领学生智慧成长的百科全书

教师是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事物,以及形成自身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引导者和知识传播者,这是教师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角色定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奠定了自身的知识传播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师角色,其才可以有效地开展教学和优化自身的教学角色定位,因此,针对这一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科学地定位好自身的知识传播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师角色,使自身能够成为引领学生智慧成长的百科全书。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有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涉及范围非常的广泛,实时视野也非常的开阔,从富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防护知识学习,到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民族精神文化和国家政策学习等。这些丰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对于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引导和思想素质提高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将这些知识点教学和传递给初中学生的正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其在初中学生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知识之间充当着一个智慧传输桥梁的重要的角色。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点,科学地定位好自身的引领学生智慧成长的“百科全书”角色,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推动初中弄个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发展。

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

在现代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当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光仅仅只是学生的知识教育者而已,他同时还充当着引导初中学生学习,与初中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并帮助初中学生研究更加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角色,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其才可以有效地实现促进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优化现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质量。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将自身对于思想品德教师的角色定位由简单的教学者深化到初中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和研究者。首先,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合作者的教师角色定位,根据科学的新课标改革理念,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认识到,以往传统的单一性理论知识教学已经无法充分地满足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需求,时代在变化,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需求也在变化,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根据现代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重新审视和定位自身的思想品德教师角色定位,树立互助互学的科学教育观念,将自身的教师角色定位在学生的共同合作学习当中,才可以有效地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提升的形态。然后,对于学生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研究者角色定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思想、精神的教育,教师不可以采用单一的“标准答案教育模式”来开展教学,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的固化,只有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思想的转变来科学地研究和设计现代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和活动,才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正确性和特色。

三、塑造初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导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普通的学科知识课程教育不同,它主要是学生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初中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当中,一点一点的慢慢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正确的人生观将价值观,塑造出属于自身的健全人格特性,从而有效地端正其对于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和对待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对学习方向和人生目标能够正确的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定位,从而促使初中学生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能够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自身教师的作用,并且科学地定位好自身的塑造初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导师角色,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和责任。比如说,在学习方面,初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阶段,在学习心理上比较的浮躁,静不下心来,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很迷茫,很容易受到错误的思想和价值观影响,因此,这时,作为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和人生导师的思想品德教师,其就应当充分地发挥好自身的思想教师角色,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加强师生交流,慢慢疏导初中学生解开心结和困惑,正确的树立起坚持向上、自行勇敢以及善良理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塑造好正确健全的人格特性。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人生导师,其应当科学地定位好自身引领学生智慧成长的百科全书、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以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导师等多重角色,从而有效地保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正确展开和教学质量优化。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第5篇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第6篇

【摘 要】在这个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变化、职业要求、自身发展需要都在不断推动着教师自我发展,推动着教师不断地进步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为保证中小学教师能顺利地进行自我教育,文章从外部保障和自我行动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给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外部保障;自我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1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业化视野下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H-149)的研究成果之一。

专业化视野下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应充分考虑内因和外因这两个因素。内因和外因是相互作用和相辅相成的,一定的外部环境是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中小学教师主观能动性下的积极行为是自我教育得以最终实施的根本保证。

一、外部保障方面

1.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目前,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不高,进而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据 2007 年国家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教师的平均工资一直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最后三位之间徘徊。 待遇是对人的劳动应给予的权利、社会政治地位和物质报酬的总称,其核心是工资报酬。虽然经济收入不是决定教师社会地位的唯一因素,但是它却折射出了社会对教师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的认可程度与评判高低。因此,要想改善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的状况,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和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收入待遇机制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包括优厚的工资和诸如带薪假期、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以及奖金、津贴等,从实质上改善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质量,扭转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为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

2.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或进修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增强教师培训的有效性,是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和层次性,面对不同的对象、知识背景、学历层次以及专业水平,“一刀切”模式是绝对不可取的,培训机构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必须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实际水平、教师的兴趣爱好、教师的专业方向,从而制定出不同层次、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只有制定了合理的培训内容,才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才能自觉地从内心接受培训,将其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3.增加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的顺利进行,除了自身的需要外,还要有一定的外部环境保障和经济支持,尤其是经济支持,是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各地方教育部门应为中小学教师做好经济支持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各地方的教育部门可以为中小教师自我教育建立专项基金,以满足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活动的经费需求,为中小学教师的自主专业化发展建立强有力的经济保障。第一,可以从教育事业的总支出中划拨一部分作为自我教育的经费来源,设置自我教育专项基金,在资金的使用上,一方面是可为中小学教师购买学习资源,开展自助学习使用。另一方面是可为中小学免费提供网络课程资源,对中小学教师免费发放学习材料,并对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成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经济补贴;第二,可以建立中小学教师专款专用制度,以保证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避免出现资金的滥用或挪用。首先可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依据具体情况分配和使用资金,关键是对资金的监督,以使资金得以最大化地发挥作用;第三,可为教师建立财务报销制度。中小学教师根据实际的花销进行申请,而后凭借消费凭证和相关手续办理报销,但要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切切实实为教师提供方便。

4.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奖励机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实效、人际关系等是影响教师进行自我教育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教育法制化的完善和教育科学体系的确立,奖评制度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荣誉肯定,奖励是对教师工作的物质鼓励。

评价的结果应是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教师评价结合一定程度的奖励,可最大化地发掘教师的潜力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个人能力只能发挥其应有水平的 20%,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相同员工的个人能力可以发挥出80%左右 ,可见,激励制度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二、自我行动方面

1.正确认识自我,树立问题意识。中小学教师为了完成自身的使命,为了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有立足之地,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是必由之路。为了挖掘自身发展的最大潜力,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只有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与补充,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样,这也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不仅要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要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时刻树立问题意识,才能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更新自我,完善自我。

个体的行为总是受意识的支配,所以当意识到有问题的时候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和要求。中小学教师若意识到了问题,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同时,为了解决问题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从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发展。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开展的最好动力就是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和观察能力,自主地组织自我教育活动,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另外,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发现和解决自身的问题,还要关注其他老师的问题并总结出问题的共性和特殊性,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认真实践,开展自助学习。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点是自助学习,所谓“自助学习”,就是独立自主学习,依靠个体自身的力量来组织和开展学习。总的来说,就是学习者围绕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从自身出发,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符合自己需求的学习内容,即“学什么”;按照自己习惯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即“怎么学”,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过程,最后付诸实施。因此,“只有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把教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成长需求时或者善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才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成为自觉实现自身发展的主体”。

“自助学习”是对“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贯彻,是一种自主自为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策略,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应以这样的学习方式为主导。“来自外部的人和教育形式从本质上来看都只是对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最终必须内化为教师个体的自觉行动和自律行为。为此,教师必须认真、主动学习,使得能够对自身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何地学达到何种学习结果产生明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3.开展合作共享学习。中小学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共享学习,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合作共享学习是教师之间为了获得共同的发展,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分享经验、积极互助的学习过程。在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虽要求教师要自助学习,但并不是让教师关起门来自己学习,而是要在自助学习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积极互助的合作学习。中小学教师在自助学习过程中,虽能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但看待问题的方式毕竟是单一的,合作分享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之间交换思想,分享经验,同时,还会再生出更多新的想法、思路与知识。所以,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教育应将自助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在进行自助学习的同时,及时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适时地寻求他人的帮助,以保障教师进行自我教育的全面与完善。

4.及时总结反思。威廉·杜拉姆在《思维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那么他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这句话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反思的时代。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能够变得越来越完善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只有教育之自身越完善,才有利于受教育者不断地完善。教师能否自觉地完善自我,反思是关键,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其进步和成长的前提条件,其贯穿于中小学教师自我教育的全过程。

首先,自我教育前的总结反思。在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教育之前,要对自身专业化发展现状有一个准确而深刻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弄清自身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以便自我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自我教育中的总结反思。中小学教师在进行自我教育之前,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状况,面对这些突发状况时,就需要中小学教师采取其“自我教育机智”,对自我教育过程进行总结反思,及时找出问题的根源,摸清其产生的原因和类型,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证自我教育顺利进行下去。

最后,自我教育后的总结反思。自我教育结束后,中小学教师也要适时地进行总结反思,对自我教育的全过程进行回顾。自我教育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的总结归纳,理性分析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以及获得了哪些成果,并思考如何将那些成果更进一步地融入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另外,还有一些尚未解决或仍然没有领悟透彻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更好地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能予以关注和把握,教师教育过后及时准确的反思,可以帮助中小学教师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并积累有效经验,逐渐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自我反思是作为优秀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激发其终身学习的冲动,不断地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书.试论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教师地位提高的关系[J].教育探索,2007,(11).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

[4]曾意,吴立宝.教师继续教育中应当树立的几种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5]王志林,沈琪芳.论教师自我教育意识[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6]王琴琴.论教师自我教育[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0,(23).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第7篇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危害性幼儿园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对儿童具有重大影响的教育环境和集体组织,是儿童日后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重,危害了儿童的健康发展,违背了儿童教育规律。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指的是在幼儿园教育时期,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儿童,主要体现在教育课程的小学化、教育形式的小学化等。

一、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内容方面单纯重视智力教育

学前教育时期儿童的认知水平位于前运算时期,主要思维对象是表象,可逆性和守恒性较差,生理基础比较薄弱,无法进行复杂思维。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性和广泛性,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目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比较片面、单一,忽略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小学课程,单纯重视儿童的文化知识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面忽略了儿童的学习自主性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教育模式课堂化,单纯采用课堂讲授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儿童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性,采用灌输模式的教育方法,教师讲课,儿童死记硬背的教育状态。学前幼儿教学环境缺乏游戏活动环节,图案色彩比较单一,相关的教学道具比较少。课后教师布置作业比较枯燥,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天性发展,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儿童的学习压力,导致儿童产生厌学情绪。

(三)单纯重视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的标准单一,单纯将儿童学习的数量作为评价儿童学习情况的明确标准,重视儿童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儿童学习方式的培养,降低了儿童的学习乐趣,不能根据儿童自身的性格差异进行教育,制约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一)破坏了正常的儿童教育功能

学前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制体系的开始,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全面协调发展。而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打乱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规律,危害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儿童日后的学习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威胁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

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应该是教育和保育相结合,重点是保育。现状学前幼儿教育采用小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忽略了儿童的保育任务,要求儿童每天坐在教室里上课,造成儿童过度疲劳,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视力、骨骼等身体机能的成长发育,危害儿童的身体健康。

(三)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将学习课堂知识作为儿童的主要任务,在学前教育时期,就对儿童开展写字、拼音、算术等学习内容,当正式进入小学阶段时,需要重复学习这类知识,导致儿童进去小学后失去学习兴趣,制约了儿童日后的学习进步。

三、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善措施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幼儿园在确保自身效益和社会影响的前提下,应该树立健康的教育理念,摆正自身的教育立场,针对儿童学前教育的特点,有效进行儿童教育活动。学前教育时期儿童身心发育不够完善。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幼儿园应该与儿童家庭紧密联系。坚持平等、尊重、合作的基本原则,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儿童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二)按照儿童健康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活动

学前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具有启蒙性、科学性、丰富性和适当性,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避免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首先应该重视儿童学前教育的特殊性,遵循儿童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符合儿童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应该提高儿童的主观意识,通过开展各项游戏活动,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学前幼儿教育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因此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投入、管理。近年来,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投入和管理,导致学前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从实际教育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同时出台学前幼儿教育的相关文件,综合管理学前幼儿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等。针对各类违规现象应该采用一定的处罚手段,不断提高学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利于学前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前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丰富、健康、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我国目前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不符合儿童健康成长的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出现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积极发展儿童的家庭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严格按照儿童自身的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活动,为小学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大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但提高我国学前幼儿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自身学习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新课程改革己经明确提出,学生一直都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自身个体的差异,鼓励小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身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语言能力、心理以及生理发展都具有自身阶段性特征,不同的内容教育教学也具有各自规律。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必须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采取一个适合教育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探究。

一、新课程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积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都面临着全新的课程改革,为了对更高水平以及更高层次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进行追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到解放自身思想,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就能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所具有的乐趣,使得小学语文能够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想要将这一目标实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当今时展的形势进行顺应,伴随着当今社会不断改革以及进步,进而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实施严格的创新。

笔者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过程中,只注重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小学生一定会觉得十分辛苦和痛苦,从本质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果小学语文教师真正能够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适当变通,将小学知识很好融入到教学情节之中,使得小学生能够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故事中主人,这样小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十分感兴趣,与此同时,加深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解以及探索,进而实现快乐学习语文这一效果以及目标。

二、新课程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要多举例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提升举例子的频率,这样能够使得小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语文知识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所以,如何才能够使小学生能够将语文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就必须要举例子,在语文教师举例子过程中,必须要对当前文学热点的问题进行结合,引出其他学科的内容和知识,这样不仅仅能够对校学生思维进行激发,更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满足小学生自身所特有的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举例子的过程中,要注重将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以及地理知识进行相互结合,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开展语文课程的过程中,拓展其自身知识面,再通过自身的知识面来促进学习语文课程,这样不仅仅能够符合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所提出来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得小学生对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进行真正体会。

三、新课程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要完善备课

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都面临着全新基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水平以及更高层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品质,要求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到解放自身的思想,将自身教育教学的观念进行转变,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除了要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行提升以外,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完善备课,做好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开始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结束以后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实施有效备课的工作,备课必须要按照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这样两个基本的环节来进行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必须要从本质上来帮我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体系、教材知识以及教材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解。

小学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和语文教材各个知识点、各个单元、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写作意图的关系进行掌握,所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实施备课的过程中,多举例子,多选时事,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师备课的同时还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准备,小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必须要和社会实践以及生活实践进行相互结合,这样能够使小学生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