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万丈盐桥

万丈盐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万丈盐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万丈盐桥范文第1篇

1、格尔木所属的省:青海省。

2、格尔木市,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境内辖区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盆地高原和唐古拉山北麓两部分,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总面积118954.18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2个镇、2个乡;2017年常住人口240494人,有27个少数民族。

3、“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已全线通车;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自然景观,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8年9月,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并被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

(来源:文章屋网 )

万丈盐桥范文第2篇

唐蕃古道咽喉日月山

出西宁100公里,是日月山。这座山不大,却很有名气,海拔最高点是4877米。山口南北各有一座山峰,峰顶酷似太阳和月亮,这就是山名的来历。

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分水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以及青海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一山之隔,东西两侧景色迥然,东面梯田层层,为农家田园风光,西面草原辽阔,一幅塞外景象。

日月山上有藏式建筑日亭和月亭,上绘太阳和月亮图案,金碧辉煌。日亭内有“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有精美的文成公主进藏壁画;月亭有珍贵的“唐蕃赤岭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传播中原文化的壁画。山上还有一座文成公主雕像,气韵娴雅高远。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成公主的历史故事,日月山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民间有传说,文成公主当年经此,在山顶环顾四周,不禁思乡情生,潸然泪下。她拿出父皇送她的如意宝镜照面,看到自己愁苦憔悴的泪脸,忽然醒悟不能以个人乡愁辜负和亲大业,便决计饮苦前行,遂把镜子扔向山下,摔成了两半。后来,这两片碎镜分别化为日山和月山,她的泪水变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了青海湖。

日月山这里有个倒淌河镇,镇内扑面而来异样的民俗风情,可供一游。

高原“蓝色宝镜”青海湖

翻过日月山,前面就是青海湖。有人说,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块超大的宝镜,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巨型“蓝宝石”,这一点也不夸张。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0多平方公里,周长360多公里。它像一面巨大无比的蓝色镜子,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4座大山夹拥的一个巨大盆地里。青海湖是世界七大著名湿地之一、我国重点鸟类自然保护区之首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源十分丰厚。

4千万年以前,是喜玛拉雅海底不断隆升而形成了青海湖,并衍生有尕海、耳海、海晏湖和沙岛湖等多个子湖。青海湖周边现有多达70多条河流在为它注水,这是它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

以冷艳来形容青海湖,不算过分,这是它蜚声国内外的原因。青海湖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湖光山色千变万化。春夏,绿原茵茵,草长莺飞,菜花飘香,牛羊遍地;冬天,长风猎猎,苍凉冷峻,湖水冰封,四周白雪皑皑。鸟岛和海心山,是青海湖最吸引人的两个景点。鸟岛有各种鸟禽100多种18万多只,是世界著名的“鸟王国”,每年五、六月是观鸟的最好季节。海心山在青海湖湖心,站在岛山上环视大湖全景,无限湖海风光令人心潮激荡。

柴达木盆地的宝库察尔汗

告别青海湖,进入满眼荒凉浩瀚无边的柴达木盆地,就到了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方,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的大盐湖,盐储量据测算足可供全世界的人吃两千年。有人折算,如果用这里的盐架一座厚6米、宽12米的桥,足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记的“青盐”就出自这里。

在察尔汗盐湖深处的达布逊湖一带,有时可以看到“海市蜃楼”幻景,那碧海帆影,绿树层楼,人影绰绰,实在是内地人大饱眼福的时候。大自然是公允的,它在给高原赋予严酷质性的同时,也赐予它异样的美丽。

“万丈盐桥”是察尔汗盐湖的又一个独特景观。这座“桥”长达32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桥”,而且是悬浮在盐湖上的。经过这里的青藏线的汽车和火车,都必走这座“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没有用任何一点常规的建筑材料,全是由混杂了沙土坚硬异常的七、八米厚的盐晶构成的,没有一个桥墩没有一根桥梁,与周围湖面的厚厚盐盖连为一体,形似平常的陆地,承载能力却超过任何大型的桥梁。近年,察尔汗盐湖上又出现了第二座大“盐桥”,是“万丈盐桥”的4倍,直通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涩北气田。这座新“盐桥”两边的碧绿湖面像明镜般闪闪发亮,各种盐花一丛丛、一簇簇,有如珊瑚、雪花、白玉或水晶,湖边结晶的光卤石反射着五彩的阳光,美妙绝伦。

迷离神异的“昆仑第一泉”

离开格尔木上路,驶过南山口,再顺着格尔木河上溯约一个小时后,就到了一个叫纳赤台的地方。这是个人文色彩很浓的地方,有一眼神泉。青藏铁路在这里设有一个站,火车停靠20分钟,可欣赏这里的美景和纳赤台神泉。

纳赤台神泉在昆仑河北岸的一个六角亭下。泉池自下向上永无休止地翻涌着美丽而清澈的水花。这个泉一年四季不枯不结冰,为“昆仑第一泉”。泉水中含有锶、钙、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被誉为“冰山甘露”。

关于这眼泉,有多个传说。民间神话传说:西王母在昆仑山瑶池宴请各路神仙。创造神凡摩在席间表示要将昆仑山之北造成花氆氇之地,让那里草肥水美牛羊壮,碧野千里奶飘香。西王母听了赏给他几樽瑶池琼浆。宴毕,凡摩返回途中,饮兴未尽,醉中不慎,将金樽碰翻,琼浆四处溢流,洒了的琼浆水变成了这个泉。

纳赤台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放过佛爷像的地方”,这又引出一个美丽传说:文成公主进藏经过这里,一行人干渴难耐,把随身带的佛像放下后,就纷纷晕倒。公主情急之下拔下金簪,往地下一插,一眼甘泉水喷涌而出,救了大家。后来,这泉就被称为纳赤台。

有意思的是,纳赤台的蒙语意为梳妆台,这又引出个来历:元将阔端在与吐蕃乱军作战时,妻子随军驻在这个泉边。看妻子每天以泉水为镜梳理云鬓,阔端就在泉边为她修建了一座梳妆台,纳赤台由此得名。

一个小小的泉,与很多人文传说联在一起,是走青藏线不能放过的一个重要看点。

西王母公主化身玉珠峰

离开纳赤台继续向前就到了西大滩。西大滩是青藏线上的补给站,有吃有住有兵站。

西大滩东面多座大雪山一字儿排开,其中最高的一座就是海拔6178米的东昆仑山主峰――玉珠峰。青藏铁路在这里设有玉珠峰站,是货站,但这不影响你与玉珠峰的际会,从车窗向南看出去就是玉珠峰,一片银白,静若处子,而且很近。如果是搭乘汽车走公路,可一览全景,晴天冰峰熠熠,阴天雾锁山头异常神秘。

玉珠峰,海拔6178米,又叫可可赛极门峰,蒙语意为“美丽而危险的少女”。这个名字,来自玉珠峰是西王母的女儿玉珠公主化身的传说。它是从青藏线进藏时能看见的第一座有常年冰川的真正雪山,周围海拔5400米以上的雪峰多达20余座。附近还有一座名峰玉虚峰,传是西王母的另一个女儿的化身。

玉珠峰是距离内地省份最近的一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因此吸引很多登山爱好者和野外冰雪探险家频频光顾这里。

对挑战登山的人来说,玉珠峰的北坡路线较难,有3条悬挂冰川,陡而险,而且途中冰壁、冰裂缝、冰塔林、冰陡坡和刃形山脊甚多,凶险叵测。南坡则不同,坡度较缓,路线清楚,攀登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但大本营海拔5030米,又处于气流的汇集点,号称“魔鬼大本营”,据说比包括珠峰在内的其他登山大本营更难挨。对于初学登山者来说,玉珠峰的山形地貌是比较理想之地,在南坡获得高海拔登山经历,在北坡去学习冰雪登山技术。这里现在一年一度有办“五一”玉珠峰登山节。

美丽热闹的楚玛尔河

告别玉珠峰,穿越昆仓山口,就进入了可可西里地境。经过可可西里不冰泉和索南达杰两个保护站后,就到了楚玛尔河沿。青藏铁路在这里设有一个站,客车停30分钟。

楚玛尔河站这里,是相隔50多年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两支建设大军曾经的驻地。这里视野开阔,风光优美,站台上有一藏羚羊雕塑,如幸运还可看到真的藏羚羊群路过这里的热闹场面。

楚玛尔河意为“红水河”或“像树叶一样的红河”。因为它散乱的网状水流的确在红土河床上“画”出了许多“树叶”,河水也是红色的。楚玛尔河是长江三源中的北源。站在这里向西望,是著名的可可西里,蓝天白云,雪山层叠;向北看,莽莽昆仑山像一条白色的哈达在远处飘动。

楚玛尔河站一带,是藏羚羊在昆仑山东西迁徙通道的核心区。青藏铁路楚玛尔河大桥和抬高路基特建的清水河特大桥以及五北大桥,为藏羚羊的迁徙过往留了宽广的通道。现在藏羚羊已适应了铁路通道,每年从从容容地来回穿行,去卓乃湖、太阳湖一带产仔和经返栖息地。藏羚羊现只存在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看到是一种幸运和眼福。如果有幸,还可看到野驴、野牦牛和白唇鹿等一些稀有野生动物活动。

圣湖之首纳木错

再向前走,过五道梁,翻越唐古拉山口,就进入。再向南经过安多、那曲,就到了当雄。青藏铁路当雄有站,这里距纳木错40公里。

纳木错是三大圣湖之首,也叫“天湖”、“天池”,为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湖面海拔4718米。纳木错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相传是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

纳木错水天一色,湖面清澈湛蓝,非常美艳。湖南面是雄伟壮丽的念青唐古拉山,水源全靠它补给;北面是连绵的丘陵和美丽的草原。湖中有5个岛屿静卧在碧波中,说是五方佛的化身。另有5个半岛,最大的是扎西多岛,也叫吉祥爱情岛,是喀斯特地貌游览景区,有两尊奇特的巨型“天门石”,一为男神石一为女神石;还有天生桥、溶洞等美丽多姿景观。纳木错的圣与美令人倾倒!

万丈盐桥范文第3篇

当然,她老人家带来的,不只鹅肝,还有香水。香水英语叫perfume,法语叫parfume,语源是拉丁语,parfumum,“穿过烟雾”。香水最早制作比较粗糙,阿拉伯人做了些方法改良,但无非是从植物和动物身上萃取,然后以试剂固定其香味―――说难听点,就是一堆液体,里面漂浮些植物残骸。公元1000年后不久,波斯伟大的医学家、自然学家伊本・西那先生用蒸馏技术,打花朵里蒸出了玫瑰花味的香水。自此开始,贵人们再也不用把植物叶子连油抹得一头一脸,而是可以优雅从容,把提炼萃取的香水往身上洒了。人家把香水意亮苏饷炊嗄辏但是直到200年后欧洲人才晓得这玩意。到14世纪匈牙利人都制出了“匈牙利水”―――也就是通过蒸馏,用酒精固定了多香味混合的混香水―――法国人都还不晓得这是何物呢。到美帝奇奶奶嫁到法国,才把香水带了过来。

世人都知道巴黎咖啡馆有名,风流逸话不绝:伏尔泰一天耗掉12杯咖啡;狄德罗边喝咖啡边撰他的百科全书;巴尔扎克年过50就死,是因为咖啡中毒;萨特和科塔萨尔这欧洲和南美各自的宗师级人物,曾在一个咖啡馆里写东西,抬头看彼此却不认识―――可是咖啡馆也是跟意大利学来的。17世纪初,威尼斯有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到1672年,巴黎新桥的一老板才偷师意大利人,开出了法国第一家咖啡馆。

世人都晓得,凡尔赛宫有个镜厅,是路易十四拿来摆阔气的。你会问:镜子有什么好摆阔的,还特意镶金戴银地把玩?其实在16世纪到17世纪,欧洲只有威尼斯一个地方能制出镜子,威尼斯人守口如瓶,绝不外泄。法国财政大臣科尔贝尔使尽计谋,终于从威尼斯偷运出几位匠人,回到巴黎,开始制镜,路易十四大喜。那时他正不惜工本,大造凡尔赛宫,吹嘘自己如何光芒万丈,于是特意在凡尔赛造了一列镜厅―――如今你去,会觉得诧异:如此巴洛克风格五光十色的黄金卷纹,配着一片片镜子,不觉得过分?―――但反过来想,那时物以稀为贵嘛!

万丈盐桥范文第4篇

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朗诵这首诗,思绪也没来由的回到了青海那片神奇的土地。

雄居“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在青海,我看到过堪称“举世无双”的“万丈盐桥”,看到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杨林。我曾站在昆仑山脚下,朝着雪山顶礼膜拜。也曾去探访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诱惑和神秘;草长莺飞的夏季,我在金银滩草原上寻觅王洛宾的足迹,想象诗人和那位美丽的姑娘共骑一匹白马,在夜色迷离、空旷辽远的草原上纵马驰骋的浪漫场面。

高原的河流和湖泊,高山和草原,都是那么的美丽迷人。然而在那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青海高原人民的热情。记得在天峻县,不管何时走在街上,随时都会有藏族同胞热情伸出手来,用颇为生硬的普通话亲热地问候一句:你好——他们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这种无遮无拦的坦诚和信任,如同高原的蓝天一样,清澈蔚蓝,不含任何杂质。

青海人民的热情,还表现在他们的舞蹈上。

至今,我的脑海里都会闪现出在西宁看锅庄的情景。记得那年夏天,每天下午,我都会坐上公交车去新宁广场,去看那些围了几大圈的人跳锅庄的热闹场景。

当夕阳还在树梢闪耀,下班的人们三三两两向广场集聚而来。随着《打青稞》熟悉的曲调在耳边响起,一班男女面带微笑拉手成圈,开始忘情地舞蹈。随着夜幕降临,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圈子也就越围越大。

华灯初上,七彩的灯光如梦幻般映照在每个人身上。此刻,不管你是年方二八的妙龄少女,还是身体发福有了水桶腰的老阿妈;不管你是从草原上刚到高原古城的远客,还是途经此地的路人。只要你愿意进入这个圈子,就会有人亲热地拉起你的手,随着柔和轻盈或粗犷豪放的舞步一起欢腾。

若你不了解诸如跨步、退步、上前等等的舞步不要紧,会有漂亮的姑娘朝你飞来一个善意的眼神:呶,像我这样!那些在别人做来很容易的前俯、后仰、收腹、挺胸等动作,你跟着蹓上两圈,也就能学会个大概。

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在高原风的抚慰下,你不能不为锅庄着迷。那些手拉手的舞者,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他们一脸的憧憬,似乎正站在一碧万顷的大草原上翩跹起舞,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小伙儿疯狂的口哨声,恰好与高山流水相呼应,与碧草雪山融为一体。

人们专注的把情感全身心投入到举手投足之间,在夜幕星星点点的灯光下,小伙儿姑娘们个个都是那么的美丽和帅气,浑身散发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自信,当然,还有相互之间的爱,和青春燃烧的激情——

在青海都兰县,我还有幸逛过一回“花儿会”,使我对“花儿”这种民歌了解颇多。居住在青海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或赶路途中,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以抒情怀。

“花儿本是心里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自己);刀刀拿来头割下,不死时就这个唱法”说明了青海人民对“花儿”的喜爱之情。“花儿”的声调既高亢嘹亮,又委婉动听;内容既有繁复的叙事,又有即兴的抒情。我感觉,群众对这种民歌实在是连骨子里都透出无限的爱意。那次,在都兰县西边的小树林里,各族群众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如过节一样,欢天喜地到“花儿会”上唱歌野游,青年男女们更是以歌传情,互倾爱慕。歌声、掌声、笑声、喝彩声汇集成一片,惹得游人留连忘返。

有一首《上去高山望平川》的花儿是这样唱的:上去个高山者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是轻易折去是难,折不到手里是枉然……

我仔细学习过那些“花儿”的歌词,它们的内容质朴率真,唱词大胆热烈,很多“花儿”直接表达了对心上人的依恋和缠绵,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执著。当然,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同样诠释了青海各族人民的热情。

我在青海呆过多年,看见过高原七月美丽的风景:低处炊烟缕缕,山坡芳草如茵,牛奔羊跑,山顶却是白雪皑皑,冰峰峻峭。也同样经历过“昆仑六月飞雪”的胜景,感受过高原冬天彻骨的寒冷。但是,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里人民真挚、热烈、坦诚的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感恩,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种真性情与青海的无言大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距离越远,回忆愈发撩拨人的魂魄。

万丈盐桥范文第5篇

在这个满地达人,凡事高调的年代,2013年重阳节前夕,有一对岁数加起来171岁的老人(老爷子88岁,老太太83岁),坐着儿子开的普通家用车,不声不响,自武汉出发,历时23天,经过青海湖、格尔木,翻过昆仑山、唐古拉山,一路来到拉萨,登上布达拉宫最高处。之后又到达敦煌、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吐鲁番、嘉峪关、张掖、天水等地,行程11800多公里。老夫妻在他们钻石婚的这一年,在儿子的陪伴下完成了心中多年的美好愿望――西征跨七省(区),来到了布达拉宫。

他们就是:范思良,某大学退休教师,88岁,管前修,某医院退休医生,83岁。让我们听听担任驾驶员的儿子范先生讲述的老人一路西征的故事吧!

路遇驴友,临时改遒去拉萨

老夫妻两人热爱旅行,一年总有一次远行。此前,去过山西、内蒙、河南,都是由我开车自驾,也算是有远游的经历。此行的目的地本来是敦煌和乌鲁木齐,要去敦煌是因为父亲本来是美术老师,一直想去敦煌看壁画,想去乌鲁木齐,是因为母亲想去探望她妹妹。就这样,我查了攻略、资料,带上地图,和家中二老踏上西征路。

,神奇美丽,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说实话,当时并未敢多想。要知道,两个老人都八十多岁了,想到路途遥远,想到高海拔,想到无人区,想到变化无常的天气。最终没有把纳入计划之中。

在我们进入青海的第一站:西宁塔尔寺,我们遇到了一个小伙子。他一个双肩包,一瓶矿泉水,一路火车加汽车,拦顺风车加步行,只 身一人已经把脚印留在了,留在了拉萨。当他得知我们要向西去敦煌,便鼓动我们说:“都走到跟前了,那还不去啊?去!”经他这么一说,二老的心思活了。加之出门前,给父亲看病的心血管专家曾随口说过,老爷子这身体上都没问题。就这样,临时决定,,拉萨成为我们的新增目的地!

于是,当我们离开青海湖黑马河后,立即改道格尔木。一路向南,向迸发!

天路颠簸,母亲说:“权当坐过山车了。”

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也最长的柏油公路,被誉为天路当之无愧。青藏公路全长1937公里,从西宁到格尔木782公里。翻过的山有橡皮山(海拔3800米)、旺尕秀山(海拔3680米)、脱土山(海拔3500米)。翻越橡皮山的道路升高到雪线以上。刚进九月没几天,这里却在下着中雪,道路在白茫茫的山岭间蜿蜒。好在路面没有积雪,心里还有几分踏实。可是因为多处在修路,有的路段双向交替行驶。在风雪中等对面来车,却不知要等多长时间,还担心雪大了道路积雪了怎么办,那可就进退两难了。由于去是临时起意,所以我们并没有带上特别应对的东西。无非是父亲的拐棍,连红景天也是路上临时买的。惭愧,我连靠枕什么的都没有准备,格尔木到拉萨一段,修路的地方也不少,有多处要下路走便道,便道通常大坑套着小坑,还有厚厚松软的灰土路,还有浅水滩路,还有泥潭路,即便在正道上行驶,有的路段破损较严重,柏油路面被压得坑坑洼洼,还有的路段是波浪式的,车子速度快一点车上的人会被抛起来。我在前面开,二老在后面颠,还咯咯乐,乐观的母亲说:“就当坐过山车啦!”

还有一段路,也是半条在修半条行驶,但是,路口无人值守,行车的半条路很窄,无法错车,更无法掉头,车开进去就担心对面来车。山路弯弯,风雪中能见度还不好,只能打开车灯,不断按着喇叭慢慢前行,最后终于开上了宽阔大路!真是幸运,好几公里长的单行窄道居然没有遇到对头车!神山垭口,为藏民孩子祈福

青藏公路虽然有难有险,可是,不断有映入眼帘的壮阔美景――草原、戈壁、沼泽、荒漠、盐湖、高山、还有用盐筑就的万丈盐桥,一路上老夫妻两人始终谈笑风生,从未萌生退意。事后,他们说,这辈子都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的草原铺陈在眼前,这次才终于知道不毛之地到底是怎么回事。

由于路途遥远,在路上的很多事情无法掌控,比如行车时间。最多的时候,一天开了15个小时,平常则基本上是8个小时。开到荒僻的地方,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吃上饭。所以,在车上水和干粮就属必备品。

由于是带老人上路,尽量避免疲劳驾驶,半路如果觉得疲惫,就果断住宿。中午,我也会打个盹,保证下午行车时精神饱满。平时宾馆招待所客满的情况很少,但是有的地方住宿条件简陋,好在二老睡眠质量一流,脑袋沾了枕头就能睡着。

一路上,过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风火山(海拔5010米)、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妥巨拉山(海拔5170米)、申卡岗坡(海拔4880米),父亲是摄影爱好者,但是他平时并不热衷给自己留影,而此行每到一个山口,都要和母亲来一张合影。

在每个山口,遇到前来神山祈福的藏民,藏民们也惊诧于二老这么大的年纪,依然身体康健,纷纷把他们的小朋友推到两个老人面前,让他们给孩子摸摸头,取个祈福的意思,这让二老异常开心。登上布达拉明星般被合影来到了,来到了拉萨,来到了布达拉宫门前,非常神奇的是:父亲没有一点点高原反应,而母亲也只有一点轻微的喘气而已。

两位老人虽然精神饱满,但是,毕竟都是八十多岁了,白发苍苍,行动比年轻人缓慢一点。有游客见了问:“你们也要去布达拉宫?”两个老人都点点头。那个游客抬头看了看高高矗立在小山顶上的布达拉宫,接着说:“你们上不去的。”父亲淡定地回了句:“上得去。”母亲则笑而不语。

万丈盐桥范文第6篇

从墨脱回来一直有种想再看一遍《莲花》的冲动,几经周折,终于在图书大厦买了来。好像以前总是有点怕看安妮宝贝的书,怕她把我带入如她手心的空洞一样的无望。但却执拗地喜欢《莲花》,记得是十几岁过生日时,冰玉送我的生日礼物,扉页还写着许多的话,后来买过几次送给不同的人,只是觉得好,只是觉得我想要表达的,它可以帮我带到。去之前只听说过拉萨,另一个就是墨脱。就那样一无所知地出发了,火车上遇到仿佛认识很久的朋友一样的陌生人,忘记之前联系好的旅行社的朋友还有想要订的酒店,跟着他们去了青年旅社,每天跟着他们听他们计划,我只是一个人随便说说的口吻一直嚷嚷着想要去墨脱。小西说我是娇气小姐,什么生存能力都没有,再嚷嚷也不敢去的。并没有反驳,总觉得自己好像并没太大动力,嘴里说说罢了,但心里总有点痒痒和遗憾。

后来在八一晚上遇到了92年的欧阳,他问我和小屁孩说,你们去不去墨脱,我想找人一起去,但就算没人,我也会去的。后来竟真的改变行程,开始准备去墨脱的事情,小屁孩和我都是没有徒步过的人,连鞋都是普通的运动休闲鞋,我们买了合适的背包还有登山杖,还各自买了一双草绿军用鞋。准备好吃的,胶带还有盐,并且把行李寄到了波密,不再给自己退缩的理由,于是出发。

像安妮一样,九月出发,雨季还未完全过去,山上的泥石流塌方还是很严重的,派镇是出发地点,由于第一天下雨,在派镇就耽误了一天,我们心里有点焦虑,越下雨越不利出行的。但第二天又下雨了,我们不再坐等,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蹑手蹑脚避过警察站悄悄地上山了。任务是翻过多雄拉雪山,一路下着雨,脚下是雪水冲刷下的石头形成的路,手边是厚厚的冰川,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攀爬一会儿就会喘得厉害,但有徒步经验的欧阳说一定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身体就容易失温,然后就神志不清了。我还想要看到绝美的风景,于是我很听话,再累也绝不多停留歇息,只是一直咬牙坚持攀爬。慢慢翻过雪山,看那些壮美的冰川从眼前挪到身后,在一个平台休息,我们都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了,前方是宛如仙境的触手可及的洁白云海,回头是数条银色瀑布飞流而下的争奇斗妍,脚下是激流澎湃的清澈江水,我们争相拍照,也就那么几分钟,眼前洁白飘逸的云瞬间变得乌黑迷蒙,像烟雾一样快速从我们身边移动,甚至能感觉到云雾中所夹带的大量水气打在脸上。我们惊叹能看到如此转瞬即逝的美景的同时,也加快了前进的脚步,不知道前方又有怎样的天气变幻。然而上天像是开了个玩笑,没过一会儿,云都在眼前散去,时不时挂着几道瀑布的巍峨青山清晰起来,天也蓝得高远起来。

路上遇到从里面出来的当地人,双手抱在胸前,大方地接受我们顶礼膜拜的目光,从我们面前轻快地走过,就连他身边驮着重物的驴子都轻车熟路,当时我们刚淌过了一道瀑布,正在狼狈地甩出鞋子里冰凉的雪水。目光追随着他的身影,看他依然把手抱在胸前脚踩在悬崖边的石头上健步如飞的样子,不由得打心底里崇拜和惊叹。

下午到了拉格,是一个美丽得让人差点忘记赶路的山谷,一路并没有人家,只是徒步墨脱的这段每隔三十多公里就会有两三家开在一起的旅店,可以供路人休息一晚,第二天再出发,一般都是八十块钱,管晚饭和早饭。老板姓彭,简陋却让人觉得亲切的木板房是他亲手搭建的,房屋依溪而建,接上一根细管就能把溪水引流用来做饭和洗涤,溪的下游是厕所,人的排泄物都随溪流被净化和消融,生活在城市的人永远都不知道,如厕都可以看到美如仙境的高山云雾以及清澈欢快的溪流。整个山谷除了溪流的潺潺声,什么声音也没有,静到极致,又奏若天籁,如果可以,真想在这儿住上十天半月的,或者干脆在这儿隐居了算了。

(二)

第二天就进入原始森林,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一样,长满青绿色的苔藓和叶子的树干随性地舒展着,或歪斜或横躺,没有拘束没有破坏,处处可见几人合抱的大树,每每我总是要拍照和惊叹,小屁孩就特看不起我少见多怪和大惊小怪的样子,还把气撒到树身上,说怎么有这么多讨厌的树啊。脚下是潮湿的石头和植物腐败的烂泥,时常会看到一洼洼流动的水没过他们的鞋子,我怕了那水的冰凉了,所以只能踩在露出水面的石头尖上来回跳着走,耗费了巨大的体力,也苦了穿着薄底军用鞋的我的脚了,走到最后一段甚至有点扭伤,脚踝也用不上力,但还好之前脚并没受过伤,韧性还算好。小屁孩体力很好,时不时还玩会儿,他又举起登山杖说,看,这儿有一个蜘蛛。我却在带着泥巴的登山杖尖上看到了一只长长的蠕动的虫子,立刻有点惊恐起来,随即我们确认那就是蚂蝗,天哪,我们已经进入蚂蝗区了。马上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我的脚不再觉得疼,跟着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狂奔,每隔几分钟就停下来互相检查脖子里有没有,并打掉附在腿上快速往上爬的并不多的蚂蝗。还好快到有旅店的地方了,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再次看到了木板搭建的房子,赫然看到“四海旅社曾眼镜”几个大字,欧阳说就是这儿了。

也许每一个做过攻略的人都会知道曾眼镜,但我总是信步而行,并不知道曾眼镜是何许人也。进门他并不像其他老板那样热情,只是不回头地在灶台忙,告诉我们如果有蚂蝗就把衣服拿到火边烤,洗澡的话稍等一下有足够的热水。闲聊才得知他在这儿已经十一年了,以前在成都也是有头有脸,按我的理解就是道上混的人,现在他的几个哥们儿腾达的腾达了,进局子的进局子了,而他,卸去了一身的繁华,来到了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与外界沟通的汗密,独自一人经营着客栈,做饭炒菜蒸馒头这些活儿全他一个人干。我问他,你在这儿已经十一年了,那安,那有明星来过吗?其实我想直接问安妮宝贝的。他回答说,有啊,安妮宝贝,还有……后面那个名字我已经来不及听了就打断他说,是吗是吗,我就是因为她的《莲花》才一直向往墨脱的,这个梦在心里埋了好几年了。他温和地笑,说有好多女孩子都是因为这本书来的,有的还丧了命。我又开始想当年看《莲花》时的情形,用笔画了好多觉得撞到了心弦的句子,甚至还摘抄了一些,记得有一个理科很好的同学叫陈永森,他说实在看不懂这些句子在说什么,也不知道我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好的。也许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被那种隐暗决绝的感情,神秘艰难的道路,恐怖不可防的蚂蝗,还有那神圣威严的经幡所震撼吧,当时我并没有想过要走一遭她走的道路的,只是远远地艳羡和惊叹。,这个不小心到了就跟着心变得疯狂的地方。

但我却纠结地半夜一次次醒来,因为来了月经,一路全是奔涌的冰凉的溪流,浸过脚掌的时候几乎冰得疼痛抽筋,而我是最怕凉的。况且第二天还是最艰难的蚂蝗区还有无数的塌方区,要过掉下去就粉身碎骨的老虎嘴峭壁。似乎不能再忍受头顶连绵不断的雨,还有脚下冰冷坚硬的碎石,就算强撑,可能日后也会对身体有伤害。第二天看着他们忙碌地收拾行囊,我却徘徊不安,不知道怎样告诉这两个九零后的孩子还有一个路上遇到的近四十岁的大叔,后来我问坐在长廊休息的曾眼镜,我来例假了,外面还下着雨,我能不能继续走。他说,你自己决定。我只是更加的犹豫纠结,同伴一遍遍地催我快点收拾,我却说不想走站着不动,曾眼镜又淡淡地笑了,他说,你是因为安妮宝贝来的,和她还真像,她那几天也刚好来月经。我没再说一句话,冲上楼去收拾东西,我知道,安妮一定是一个坚定而无所畏惧的女子。

(三)

穿上前一天晚上用盐水泡过的袜子,没想到为了瘦腿带的静脉曲张袜居然派上了大用场,短袜套在裤腿外面,用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连上鞋子也缠一块儿。小屁孩出了个主意,把宽胶带卷一下上面沾上盐粒缠在大腿上,万一有蚂蝗爬上去了,还能拦上一拦,于是我们就都缠得跟个变形金刚似的,连大腿都一节一节的。刚走出去没多远,我就在欧阳的上眼皮发现一个蚂蝗,慌忙帮他揪下来,我和他都一阵惊恐,像是我在明敌在暗的那种防不胜防,后背都一阵凉。到了密林,蚂蝗更是肆虐猖狂,不一会儿鞋上腿上登山杖上就爬满了黑乎乎的十几条,弹打火烧拿盐撒,快速互相检查快速处理快速通过。小屁孩很仗义,说,我走你后面,不丢下你。结果我帮他检查脖子时,就吓得尖叫起来,他背对着我,血鲜红鲜红地从他的脑后流到脖子里,手忙脚乱地扒开他的头发去找蚂蝗,撒了盐也没见蚂蝗掉出来。头上的血擦掉了又很快流出来,看来蚂蝗最可怕的果然是释放的蚂蝗素破坏人的凝血因子,让血液无法凝固,源源不断地流出血来,如果被咬太多,就可能会因失血过多而死。我一直在担心那只在小屁孩头上的蚂蝗哪里去了,怕它是不是钻到了他的脑袋里,甚至回来很久后还梦见那只蚂蝗从它脑袋里出来了,后来看到有人说喝饱血的蚂蝗会自己脱落钻到泥里冬眠,终于放心。

再后来就是欧阳的胳膊也被咬了,它柔软滑腻的身体正变得饱满,用力地吸附在最鲜嫩的血液处吮吸,欧阳痛恨地一把把它揪掉,还是留下了一个圆圆的吸盘印迹,中间一个红红的圆点,像是飞镖正中红心。走着走着我一摸后脑勺的脖子,手指触到那熟悉的软体动物,急忙叫走在后面的小屁孩帮我检查,他掏出打火机尝试把它烧掉,但他又怕会烧到我的皮肤,我尖叫着让欧阳停下拿出准备的一袋盐,撒一些在脖子里,蚂蝗马上放开吸附的力量,扭曲翻滚几下掉落下来,落在地上时依然在快速扭曲着,没人想过把它弄死什么的,反正那么多,能做的只是惊魂未甫,快速离开。

通过老虎嘴时,是有一点凶险,左边是枝桠横生爬满蚂蝗的峭壁,右面是笔直深邃的悬崖,路只有不到半米宽,还是崎岖不平的被雨水冲刷得滑腻的石头形成的路,如果摔倒,只能拼命让自己向蚂蝗堆里倒,被咬是小事,但掉下悬崖就是性命攸关,就算活着,也有成千上万的蚂蝗等着吞噬不能再跑的你。那时庆幸没有带小韩来,否则她低头看万丈悬崖下奔腾的泛着青白雾气的江水,定是不敢走这需要侧身通过的连续几个小时悬崖的道路的。

一路欧阳走在前面,看他摔一个个跟头,听他提醒说这里路滑这块石头活动小心;小屁孩走在后面接受那些反应过来的蚂蝗的追踪吸附,承受身后不知名危险的威胁;只有我,被这两个比我小的孩子保护和照顾,虽然他们年纪小,却有大大的勇敢和力量,是名符其实的男子汉。

下午快到背崩时,蚂蝗终于渐渐少了,只是偶尔的几只爬在鞋上探头探脑的,过了好几座横在奔流江水上的吊桥,岔路口总会看到过去的驴友留下的记号,或是一个易拉罐盒,或是在树枝上绑上布条,最后到了解放大桥,雄伟又壮观的大桥,桥的另一头几个武警在来回踱步,等待我们通过。例行检查边防证,但我们是脑子一热出发的,没有提前办,欧阳说我们都是学生,并且拿出了学生证,我也像我们之前说好的那样,拿出了我在北大的成人教育学生证,但上面是没有标志的,和普通的北大学生证没有区别,那些武警们竟像看到稀奇物一样来回传阅着观摩,后来对我们特别友善热情地放了我们通过。连续几天,手机终于有了信号,终于到有人的地儿了。

(四)

背崩是盛开在山上的一朵小花,地方不大,却美丽而宁静。旅店的老板叫何老妖,去时并没见到他,却见到他勤劳的妻子和乖巧安静的孩子,孩子坐在背篓里,见人就闪着明亮的大眼睛笑,大人干活时把她背在后背,不哭不闹。

门口遇到一个山东大哥,跟我们走相反方向徒步墨脱,欧阳问他怎么知道的墨脱,他说因为安妮宝贝的一本书呗,顿觉遇到知音,欧阳和小屁孩表示回去一定要看看这本神秘的书。

第二天起得很晚,睡到自然醒,因为知道接下来的一路都会很平坦,果然,走到真真正正的路了,即使坑坑洼洼,还是很宽敞可以通越野车或者拖拉机的。但并不轻松,下很大的雨,冲锋衣都有点承受不住,在路上的一个小卖部一人吃了碗泡面,算是御寒,顺便避避雨。雨后的山还真是另一番风光,云在半山腰徘徊着,飘浮着,圣洁得有点不真实。云快速地飘飞着变幻着,时而像给发怒的江流盖上一条棉被,时而像给秀气的青山系上一道银色腰带,时而像给零星村落戴上一枚别致的发卡,时而像给行人搭建一座梦幻的迷宫……不奢求蓝天,这样的山,这样的云,这样的水,便刚刚好。

遇到几个漂亮的瀑布,水冲在路上没过脚踝,拍照时瞬间衣服就被打湿,相机也蒙上一层水雾,我不愿趟水,站在边上徘徊,小屁孩说我背你过去啊,一顿饭。我立马点头表示成交。后来一路总共有三顿饭记在我的账上。山泉并不像前三天那么多,但我们一路依然可以不用带任何水轻松走路,每走一段就用手捧过从山上的泉水解渴,甘甜而清澈。

万丈盐桥范文第7篇

——用分类安置各取所需解决“搬得出”“稳得住”,用统筹推进技能培训解决“能发展”“可致富”

山,连着山。翻过一座山,还是山。

山的高度,平均海拔为1735米,巫山县原庙堂乡(2009年被撤销行政建制,其所辖区域整体划归平河乡管辖)就藏在这大山里。

庙堂有4540亩耕地,全镶在山坡上,四肢并用才能上去。春天,农户站在高坡“天女散花”式地播种,然后坐等老天爷赏脸。

吃水更难,一入旱季,农户就得走15公里险道到峡底背水。民谣唱道:“吃水贵如油,找水满山走;天旱半个月,家家户户愁。”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考察后说:“庙堂不适合人类居住。”

可这里,偏偏生活着2308人。

修路

1996年,湖南妹子彭小清跟未婚夫回庙堂成亲。

从巫山县城出发,坐了半天车,走了一天路,还望不到家。

“还说山清水秀,你这个骗子。”小彭委屈地抱怨说。

上了庙堂,小彭串门一望,从头凉到脚。

黄会宝一家,睡在一个大筐里,靠盖树叶御寒。

曹学弟一家,啃着一盆洋芋,几个月没进盐了。

…………

走进未婚夫家门时,小彭眼里已包满泪水。

未来的公公吧嗒着烟,安慰说:“我家好,有十几间房呢!”

房确有十几间——墙由黄泥混合石块夯成,用一排排篱笆隔成单元。

小彭泪水“哗”就下来了:“爸,你真幽默。”

看到自己的新房时,小彭惊得把泪噎了回去——有两面墙恍惚是山体。

伸手一拍,果然,小彭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庙堂出山无公路,不少村民一辈子未出过大山。

1992年,村民吴祖香被蛇咬了,无法出山医治,伤口化脓生蛆,肉直往下掉,不截肢就没命了。丈夫一咬牙,把她绑在凳上,用锯子“咯吱咯吱”锯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

1996年,巫山县政府投资190万元,用炸药在绝壁上抠出一条路来——平均宽度只有三米,一侧是千仞绝壁,一侧是万丈深渊。

通车第一年,就翻车十余起,开车的坐车的无一生还。

45公里路,开车却要走上一天。

“一吨山货运出庙堂光是运费就要400元,所以在山里卖得贱。”吴祖香叹气。

这路,也没能让庙堂人的生活变天。

2007年时,全乡人均年收入只有1614元,三分之一的人年收入不到500元。

抗争

“老兵向兴浩报到!”2006年秋,32岁的向兴浩调任庙堂乡党委书记。

听到声音,破旧办公楼里,“嗖”地蹿出11条汉子。

“沾了一个‘庙’字,所以是个‘和尚’乡政府。”乡长龚道辉迎上来。

坐下一聊,向兴浩发现:12条汉子中,8个是退伍兵,除一名武警外,其他皆来自甲级作战部队。

入夜,群山俱寂。

组织委员田友超房里,飘出袅袅葫芦丝声。

副乡长杨亨军房中,一遍遍响着田震的《执着》。

宣传委员刘家平,在和毛毛熊玩具谈心。2004年,他骑摩托下山时翻下悬崖,抓住一棵树才捡回性命。伤愈回家时,一向节约的他花18元买了这只玩具小熊。

…………

三天,向兴浩就明白了,呆在庙堂,和当年进行野外训练没太大区别——这也是乡政府33个行政编制始终空缺大半的原因。

许多干部一听庙堂,宁可弃官也不来。“在庙堂,等于守边防。”杨亨军说。

一周后,看着消沉的同事,向兴浩火了:“军人样都哪去了,拿点血性出来,我们搏一把!”

11条汉子,无人应声。

向兴浩扯开防寒服一扔,跑进院里,抡起斧头,闷声劈起柴来。

“啪!啪!”急促的劈柴声,撞击着汉子们的心房。

一小时后,11条汉子冲出门来:“我们搏一把!”

种香菇,种烤烟,种药材……所有能想到的项目,全被弄上了山。“我要把庙堂发展成湖北尧治村那样。”向兴浩挥着手。

可2007年夏天,山洪奔泻直下,吞噬了所有刚露头的产业。

向兴浩双腿一软,跪倒在泥地上。

决策

灾后,时任巫山县委书记管洪进山调研。

站在化为烂泥的土房前,他红着眼喊:“钦万,过来。”

县扶贫办主任朱钦万跑过来:“啷个?”

“这几年,庙堂扶贫花了多少钱?”

“600多万元。”

“你觉得效果怎样?”

“泡都没有冒一个。”老朱红了脸。

“你去做个调查……”管洪拍拍老朱的肩。

两个月后,县委常委会上。

“为何庙堂年年扶贫年年贫?”管洪抛出问题。

“海拔太高,旱灾、涝灾、风灾、雹灾,每年总要碰上几样。”

“砍树取暖、砍树烧荒,树越砍越少,生态越来越糟。”

常委们七嘴八舌说开了。

“既然传统扶贫方式无法解决问题,那能不能换一种思路?”管洪道。

一屋子眼光,全聚在管洪脸上。

“干脆把庙堂群众全部搬到山外去。”管洪道出想法。

“住房怎么解决?”

“耕地怎么落实?”

会议室立即热闹起来。

“这些年,不少富起来的农户搬进了城镇,房和地都闲了下来。我们可以补助一些钱,让庙堂群众购买他们的房子和土地经营权。”管洪说。

“有人不愿这么分散安置怎么办?”有人问。

“在山外乡镇集中修建安置房,给他们补助,让他们低价购买,再从集体用地里划出一定耕地,供他们使用。”

“这个思路好。”常委们一致赞同。

算经济账,解决庙堂基础设施问题,要近两亿元,而整乡搬迁,只要4000万元;算民生账,搬出大山,村民可找到更多致富路子;算生态账,村民搬迁后,可换来数万亩森林……经过详细论证,巫山县于2007年10月上报整乡搬迁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市领导要求,市发改委等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巫山调研。经过多次研究,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底批复了搬迁方案。

动员

2008年5月22日,晨曦初露。

杨亨军端碗面蹲在屋檐下,一阵鸟叫声传来。

顺着鸟声走过去,老杨大叫起来:“快看,喜鹊有崽了!”

喜鹊妈妈衔着虫子回来,喂进小喜鹊嘴里。喜鹊爸爸盘旋窝旁保护妻儿。

“我连喜鹊都不如。”老杨突然放下半碗面,走了。

“他又想起短信了。”龚道辉叹气。

头天,老杨进城开会。“我没时间回来了。”本说好进城时顺便回趟家,谁知会议提前,他只好电告妻子。

在车上,老杨收到妻子的短信:“你是世上第一大忙人,每次回家都是借道……”

来不及安抚,又一条短信杀到:“请你今后直来直去,不要匆忙绕一圈!”

老杨一下愣了,随即,第三条短信响起:“爱有多深,恨会更深。”

老杨忙拨电话,可传来提示:已关机。

妻子的怨气压抑了多久,老杨心里清楚。结婚八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三个月。

“给你两天时间,回家看看。”向兴浩说。

“大家不都几个月没回家了吗?”老杨摆摆手。

搬迁方案出台后,乡政府搞了一个调查,99%的人愿意搬迁。

但27名干部,嘴皮磨了两个月,却不见一户搬迁。

“外面人生地不熟,我们往哪里搬?”村民吴祖香道出隐情。

于是,27名干部把庙堂群众一个个带出山,逐个乡镇找房子,看耕地,谈价钱。

桑贤涛一家,相中骡坪镇一家住户,6间房,200多平方米,加土地才1.68万元。

曹汪香一家,看中骡坪镇一家住户,房加地才两万元,离场镇只要十分钟。

…………

“初战告捷,庆贺一下。”晚上,向兴浩抱出烧酒。

大家围着熊熊炉火,端起酒杯。

“吱呀”一声,桑贤涛推门而入:“向书记,给我签个字。”

老桑递上的材料写着:“我代表全家向庙堂乡政府自愿申请搬迁,享受国家搬迁政策……”

向兴浩签字的当口,老桑轻轻叹了一句:“这是在庙堂过的最后一个春天了。”

谈笑风生,在这声轻叹中戛然而止。

搬迁

2008年12月27日,朱莫军爬上山坳,祭祖告别。

朱家是庙堂最早的先民,但祖上何时定居于此,朱家人谁也说不清,都以为只有百来年。

祖坟已被藤蔓覆盖,31岁的朱莫军,还是幼时随爷爷来过此。

撩开藤蔓,一座气派的合葬墓露出全貌。

“我祖乾隆年间落叶斯土……”一行碑文引起朱莫军的注意。

这一发现,立即轰动四邻。

近300年前,为避战乱,朱家人领着穷人,翻山越岭来到庙堂,开荒垦地,打猎采药,开始了生息繁衍。

可贫穷,也从那时开始扎根。吃住一无所有,一切都向大自然索取,砍树取暖,砍树烧荒……“一代代刀耕火种,留下脆弱的土地。”朱莫军说。

曾经保护庙堂人免受动荡侵扰的崇山峻岭,如今成了庙堂人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障碍。

“先祖们,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选择离开。”朱莫军跪在墓前。

和一般搬迁不同,庙堂搬迁需要更多的智慧取舍。

赤脚医生刘广明是一家五口的当家人。可现在,他成了全家的罪人。

2005年,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房子问题,刘广明不顾家人反对,投下所有积蓄,建了两层砖房。

而现在,他要亲手拆掉辛苦半辈子才建起的“豪华建筑”。

“再不舍也要搬,乡亲们都说,外面比庙堂好十倍。”刘广明含着泪,抡起锤子。

庙堂人用一天拆房,却花一周在废墟中寻找,寻找某种寄托。

朱莫军将拆下的房梁,埋在土里闷烧,再把烧成的木炭运到新家。第一次使用这些木炭时,全家人泪水长流。

“烧的是我们的祖房啊!”朱莫军说。

无论多么不舍,生活总要继续。支撑95%庙堂人搬迁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重生

搬到大昌镇新家后,刘育贵生平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平的耕地。

“在庙堂,寻遍全乡也找不出这样一块地。”老刘捧起一 土。

跑到邻居地里察看一番后,老刘拿旱烟的手直发抖——这地,居年然什么都能种。

“在庙堂,坡地只能种洋芋、苞谷、红苕。”老刘说。

搬家当夜,不善饮酒的老刘,把自己灌得大醉。

“搬出来是对的,当个农民更像一点。”妻子至今记得他的醉话。

三天后,镇里派来了技术员。

“在庙堂,种地不要技术,站在坡上将种子一扬,就不管了,收成靠老天爷赏脸。”老刘说。

“在这里,种地很讲究。”技术员手把手教老刘。

2009年秋天,老刘捧着一个红苕串起门来。

“足足三斤重哩!”老刘露出八颗牙。

“这有啥子好兴奋的!”当地人不明白。

“在庙堂,我种的红苕,最大才半斤。”老刘把嘴咧得更大了。

打了半辈子光棍的罗来才,迁到平河乡起阳村后,很快赢得一位姑娘的芳心。

“在庙堂,谈一个跑一个,还以为这辈子找不到媳妇了。”罗来才红着脸,憨憨笑着。

吴祖香一家,搬到官阳镇鸦雀村后,在技术员指导下,种上了烤烟。

“我安了假肢,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吴祖香提起裤腿,笑脸如花。

吴应宝一家,迁到两坪乡集中安置点后,在技术员指导下,建起了小鸡孵化场。

“现在的生活,那才叫生活!”吴应宝感叹。

…………

2012年底,朱钦万作了统计,庙堂人搬出来后,人均年收入增加了3000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生态

2012年初,已调到县城任职的龚道辉,想回庙堂看看。

庙堂乡整乡搬迁完成后,2009年经市政府批准同意撤销行政建制,其所辖区域整体划归平河乡管辖,原庙堂乡被改为庙堂村,还住着150多位乡亲。

车快到原庙堂乡乡政府时,几头野猪闯进视线。

老龚一踩刹车,拍掌恐吓起来。

野猪毫不理睬,这里拱拱,那里嗅嗅。

“现在,野猪比人多,乌鸦结对来赶场,猕猴跟人学走路。”毛昌虎迎上来。

“没想到才两年,这里就成了野生动物世界。”龚道辉打趣。

“听说庙堂在申报自然保护区?”毛昌虎问。

“嗯,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片,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动植物,就有79种。”龚道辉说。

多年来,庙堂野生动物毁粮严重,实是人与自然争地的结果。现在,庙堂人以悲壮的人退林进方式,将这片土地还给野生动物。

“还生态一方宁静,给自己一次重生。”龚道辉说。

毛昌虎日杂店,是庙堂仅存的小卖部。架上,摆着两瓶醋、十几包方便面。

“卖完这些,就不进货了,我也要搬了。原来生意好,舍不得搬,可现在没法做了,上个月只有三个人来买东西。”毛昌虎叹气。

同住乡场的李申元,很羡慕毛昌虎的果断——搬还是不搬,李申元纠结两年了。

七年前,老李倾其所有,在场上盖起一栋洋楼。白砖镶嵌的墙面,在庙堂独领。要他抛弃这房子,就像心头剜肉。

“女儿在上海读大学,毕业后不可能回庙堂,最终我还得搬出去。”老李站在风里叹息。

78岁的袁大连,盼着儿子赶紧安顿好,接她和老伴出去。她抓着老龚的手:“快憋坏了。”

“没出息!”读过两册书的老伴王生寿,说了句很有文化的话,“这里的没落,代表着庙堂人新生活的开始!”

【心声】

“原来在庙堂,永远只能种老三样,觉得自己只能算半个农民,现在这地什么都能种,我尝到了真正的农民的快乐。”

——搬到福田镇福家村的曹方政说

“搬迁有三好,一是好在交通方便,二是好在娃儿读书方便,三是好在看病方便。”

——搬到骡坪镇义和村的曹汪香说

“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每天活得自在,这样过一辈子,舒服得很。”

——搬到大昌镇方家槽村的袁显清说

“咋不好呢,就医疗条件一项就比山里不晓得好多少倍。”

——搬到官阳镇鸦雀村的吴祖香说

“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原来庙堂相比,一个天,一个地。出门走的是平路,远了随时有车坐。不再烧柴,用上了煤炭,听说不久还要用天然气。不用再走十几里山路挑水,用水只要拧一下水龙头。”

——搬到双龙镇乌龙集中安置点的李明凤说

“这里全是新房子,环境好,交通也方便,电视、电话都有,我也成城里人啦。”

——搬到两坪乡仙桥集中安置点的陈贵田说

万丈盐桥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休闲经济;休闲旅游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或城市郊区休闲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迅速,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也开发出休闲产业和休闲产品。发展休闲产业能形成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并整合各种资源,技术和文化,带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城郊农村休闲经济开发的优势

影响一个地区休闲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社会或居民的富裕程度。通常当人均GDP达3000美元以上时,社会才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强烈需求,当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人们才进入富裕状态。我国大多农业社区和农村居民与城市社区或城市居民相比,还没有进入富裕状态。二是社会或居民的休闲文化程度。休闲文化融合了西方“自由、时尚、高贵”的理念,而我国绝大多数农业社区和农村居民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深远,比较满足于传统朴实的零消费休闲方式,这种传统休闲文化不利于高附加值休闲产品的规模化发展。由此,在我国绝大多数农业社区和农村居民中,普及性发展休闲经济为时过早。但这并不表明我们不可以在一些发达富裕的农村地区、在毗邻城市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休闲经济,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农业社区依托我国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强势开发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休闲产业、休闲产品。

就城郊农业社区和居民而言,开发休闲经济项目有其自己优势:一是文化优势。休闲经济是一种文化经济,与休闲文化紧密相关。城市郊区的农民有边缘人的身份,他们既有农民的朴实、厚道、传统保守、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热情好客等特点,也在与城里人的交往中学会了精明能干、见机行事、互惠互利、团结合作。这种特殊身份使他们既懂农民最会干什么,也懂城里人最需要什么,从而成为在休闲经济中可以大显身手的一群人。这就为休闲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优势。而在城市社区,人们经常感觉到人情关系的淡漠与疏远,于是越发希望有个机会与空间能让人们畅所欲言,融洽相处。同事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人之间甚至主顾之间都有可能选择一片好山好水好人家的地方联络感情,开展业务。他们已厌倦了都市的繁华、拥挤与喧嚣,却对郊区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这更为郊区发展休闲经济提供了无限商机。这两者的结合,城郊休闲经济的发展成为理论与现实的必然。近几年来,“农家乐”、“渔家乐”、“自助果园”、“农业观光园”等休闲经济项目持续升温就说明了这一点。二是环境优势。一方面,城市郊区拥有的广阔天地、秀美山水、鸟语花香,富有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城郊休闲既是对城郊产业的再开发,也是对城郊环境的再保护。发展城郊休闲经济,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基础,挖掘地方特色,形成地方风格;要杜绝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消除城市扩展过程中对城乡结合地区的不良影响。城郊地区不应是城市的垃圾堆和贫民窟,而应是一个城市的绿色屏障和环城公园。应在城郊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大力发展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农业以及休闲牧业等多种具有农村风味的休闲产业,将传统的农副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统一经营,联合开发。三是投资优势。一项经济项目的开发,需要资金、人力的投入。在城市郊区发展休闲经济项目,依托固有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加以改造、利用,依托低廉劳动力甚至自我劳动力的投入,使得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容易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而言,他们获得这样的经济效益回报,不仅对于下一步经济发展有帮助作用,而且对于社区文化发展更有示范作用。

二、远郊农村休闲经济开发的重点

就一些远离城市但经济比较发达的农业社区而言,也可以尝试进行休闲经济项目的开发。开发这样的项目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政策性引导、着重长远。从整体上讲,农村社区休闲经济主要还是作为城市休闲经济的补充,未能形成固定而持久的消费群体,还不具备整体推进农村休闲经济的基本条件。因此,在现阶段,发展农村休闲经济在加大基础设施(交通、生活设施与环境等)前提下,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基本目标,加大休闲经济的政策性引导,加强休闲经济开发的教育与引导,不求立刻实现、马上见效益,但求转变观念,抓住时机,适时发展起富有特色的休闲经济项目。第二,挖掘优势、突出特色、逐渐推进。发展休闲经济应有所选择,有所保留,忌不顾实际、盲目跟从。保持与发挥本色,才能让休闲经济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不要盲目模仿他乡风貌,也不要只顾迎合当时潮流,更不要为求一时之利造成水土资源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在人员素质方面,不必过分追求统一,要保持农民的本色。第三,以农业活动带动休闲活动。经过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建设,我国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农村地区在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水果之乡、蔬菜之乡、养殖之乡、种粮之乡、加工之乡、教育之乡、文化之乡等大量涌现,这就为开发休闲经济项目提供了平台。开发这样的休闲经济项目就要突出利用这样的平台,而这些平台的关键点就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

三、农村休闲经济开发的重要举措——休闲旅游

旅游是人们物质生活发展起来后的一种文化生活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旅游的功能已难以适应人们的需求。赋予旅游更多的内涵,使旅游与休闲相融合形成“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的重要方式。在农村休闲经济开发中,休闲旅游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一)休闲旅游能实现传统旅游的新超越

休闲旅游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而完整的发展;它为激励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靠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或者是欣赏大自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是对传统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作了新的延伸。

(二)休闲旅游是自然文化的回归

休闲旅游,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个体与群体间的文化氛围、文化经历、文化体验、文化传播、文化欣赏,不仅满足感官需要,更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成为比较普遍的行为方式,然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感受能力和鉴赏眼光,让出门旅游成为人们感受文明、融于自然、理解自然、理解文化、陶冶情操的一种综合的休闲方式,将休闲旅游变成社会文明的一份动力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三)农村休闲经济为休闲旅游提供广阔的舞台

将休闲、休闲产业与旅游、旅游业结合起来,从理论看,休闲旅游的教育迫在眉睫。一方面,在我国旅游学等学科和专业增加休闲方面的课程或内容,引入新概念、新思维、新企业模式和经营模式,培养懂休闲的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加强对国民的休闲旅游教育,培养起公民正确而合理休闲旅游消费观。从实践层面看,最主要的是转变观念。尽管休闲旅游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的重要项目和重要增长点,但我们必须看到,许多地方主管部门和旅游业的经营企业对此趋势反映迟缓,不能及时把握商机,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能满足人民大众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不能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农村具备发展休闲经济的资源条件,也为休闲旅游实践提供了充分的舞台。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处于原生态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发展休闲经济或休闲旅游的重要物质条件,这样的物质条件可以说其他非农村地区不具备的。农业观光已经成为我国休闲旅游的重要方式甚至是主要方式。农业观光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