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1篇

本学期我坚持听课44节,其中大多数是身边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的课,从中也深受启发,对于九年级的孩子,他们更懂事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与七,八年级的要有所不同,但是同时还要兼顾到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从他们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改进并应用到我实际教学中,与此同时还经常和大家探讨体如何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这样不仅教学能力有所提高,驾驭课堂的水平也是日益增强!

初三年级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尤其关键。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精心的备课我们可以把他的利用值达到最大,与此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策略的备课也很重要,这样可以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自本学期起,我一改以往的备课方式,采用“先备略案,再补详案”的形式。感觉我的教案写得非常有实用价值。而且在每次听完组内外语教师的课以后,有了新的灵感、或是创意都可以随时补充到我的课堂中来。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的。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英语教学策略。有的老师已初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他们的方法多,路子比较巧妙而有实效,给大家提供一种成功的教学典范和一些新的想法。

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授课之余,把自己也融入学生中去,让他们把我看作是他们的大朋友。与学生们一起学歌,设计板报,给他们提建议,与他们谈心,走进学生的心里。

在这一学期里,我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外语成绩较好。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学期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对本学期如下:

一、师德修养促教学态度转变

本学期,八年组全体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政策,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信念,敬业奉献。做到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他人,做师德的楷模。

二、教育教学方面以务实的态度开拓创新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八年级全体老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积极参加教改教研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们组织各学科领头人上好观摩课、示范课,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暑假教师培训班上通研教材,要求备课的同时备好学生,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本学期我们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大胆培养他们的特长,以鼓励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年级管理方面以团结互助的精神扎实开展

从我担任八年级年级组长之时起我就有了压力。我深知要做好一名年级组长必须心思细密,且具有出色的协调沟通能力,这对于一向心直口快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幸运的是xx位年级成员的支持与信任一路与我相伴,本学期全体八年级教师精诚合作,互相帮助,创造了和谐的团队氛围、保持着高涨的工作热情。

1、作为年级的带头人,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作为八年级年级组长,我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让家长满意,学校放心,本学期,我不敢到对工作不怠慢,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我首先做到,组织学生纪律,与学生交流,使班级管理正常有序。作为一名年级带头人,我的身先士卒,使我的工作有了说服力,赢得老师们的认可和支持,这样使得开展年级工作变得顺利。

2、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出成绩。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斗力。

本学期,我们八年级组以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为核心,认真研究,精心策化,周密部署每项工作,经常和教师谈心、交流,思想上保持一致,心灵上达到沟通,使年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认真工作,使年级组的计划安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这一学期,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课任教师都积极的与班主任协调,并齐心协力的共同完成全体教师精诚团结,一人有事,其他人都毫无怨言的顶上去,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

3、重感情,讲原则,善于上下协调。公正是信任的基础,做为一名年级组长,在工作中我一切都会按原则办事,小到签到,大到评选文明班级,我都公正无私地去落实、去安排,力求让每个人都服气、都舒心,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商量完成。力争让年级的各位教师在和谐中开展工作。

四、出勤方面以积极的心态要求自己

本学期八年级全体教师做到了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早上班、晚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把学校的工作安排看成是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同事对我们的肯定,也当作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良机。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五、其他方面

本学期八年级工作还在以下几方面做到突破: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抓好常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良好修养行为。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2篇

2013年,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做了一些调整。原来要求参赛教师提交一份类似于教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改为让教师设计一份帮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单。这种调整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由支持“教”向支持“学”的转变。从两个获奖团队所设计的“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来看,学习要求明确,学习任务清晰,方法指导到位,技术助学得当,使得学习任务单能成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

学习要求清晰。“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的学习内容。根据课程实施的要求,“一次函数的应用”一课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部分)是,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建立一次函数的数字模型,并以此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团队所设计的作品中,要求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实现的“达成目标”清晰,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毫无疑问,这将对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起着导向和评价作用。

学习任务明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起着教师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团队A的设计作品,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了“知识回顾,温故知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合作交流,巩固新知”、“激活思维,深化提高”、“提炼升华,回顾反思”和“课堂内外,分层提高”等六个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问题。在团队B的设计中,针对学习目标、设计四个明确的学习任务。显然,学生根据这样的学习任务单,是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的。

方法指导到位。学习任务单不同于学生作业单,它除了有学习任务外,还有方法指导的内容。正是因为有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便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路线图”,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团队A的设计,在明确提出学习方法建议的基础上,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学习。在团队B的设计作品,通过“温馨提示”、“想一想”和“反思”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有机地渗透在学习任务中。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

技术助学得当。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有效。两个团队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所用方法得当。例如,团队A的设计,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让学生使用FTP学习平台和班级博客,开展合作学习和反馈学习结果。团队B通过制作“微课程”,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混合学习。

学习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认知要求”和获得如何学习的“方法指导”。学习任务单中的“认知要求”是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体现出来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仅体现了“认知要求”的达成,而且也反映了“过程与方法”的合理性。

学习任务单与“教案”、“学案”是不一样的,其结构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来讲,主体部分一般是循序渐进的“问题串”,辅助内容是“方法指导”或“技术助学”。学习任务单中的“问题串”,相当于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个“路标”,如何到达这个位置,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作为辅助内容的“方法指导”不需要过分具体,能起到一个“提示”作用就行。团队A的设计作品,教案的痕迹过重,一些原本属于“教案”的元素也列入学习任务单,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团队B的设计作品,对于“方法指导”过于具体,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3篇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中的运用

现在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方式(如黑板、模型、纸质媒体等)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收集学习资料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在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教师和学生只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

1. 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材料、音乐、声音、视频等。例如在讲到,湾问题(九年级)时我通过网络收集了不少从蒋经国、李登辉时期一直到2005年连战、郁慕明等重要政界人物访问大陆开始两岸和平之旅等两岸关系的政治上变化,两岸民间各种交往活动的事例等资料,以及有关两岸统一的各种音乐、文章、视频等,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挑选更合适的资料,使得备课时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2. 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借助网络恰到好处地增加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知识,并利用计算机对教材内外的资源进行加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材。如在讲到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时,正值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便在备课时及时加入这一热点话题,并引申出“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及其全球破坏力,以及我国面对危机的政策、信心由来。这样一来,既可增加学生对教材原有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3. 互联网上存储着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和教学软件,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协同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名师教案或课件进行教学,从而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八年级)时,我先从网上下载这一内容的教案、课件,并针对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删补,上完课后跟据情况进行修改,再上传到网上,优化了网上教学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师通过计算机运用PowerPoint、Premiere、Photoshop等技术对声音、视频、图片以及丰富的网上资源进行再加工,制成教学课件,创设各种形象直观的学习情景,提供图文、声音、动画等多种刺激,让学生身临其境,丰富其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而实效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最大化整合信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图示、表解等方式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认识各知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讲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九年级),我便使用Flash制作了一个小画面:一艘船在大海中平稳地行进,船体忽然失去导航系统和动力系统时出现了不同情况。让学生思考三者的关系,然后告知学生“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像这三者的关系。接着根据船在平静的天气和暴风雨的天气中摇晃的程度,告诉学生大海就如同社会,社会稳定了才有利于改革和发展。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把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分散在课本章节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串成线,连成网,知识一目了然。例如讲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九年级)时,我便将所学内容中有关创新的知识以及所在的框题、页码、主要内容罗列出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密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 利用计算机等技术,将教材资源情景化、生活化,使教学中的知识点进入到情节化、互动式、多重感知的情景中,从而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消化知识。如讲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八年级)这一内容时,我便用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作为音乐背景,播放1999年贵州麻岭风景区缆车因违规设计施工和超载而坠毁的录像及其他消费问题的资料图片,加上声情并茂的图片介绍,许多学生在这一情景中流下了眼泪。我又适时启发学生把所遇到听到的消费者权益被侵害事件讲述出来,然后进入教学目标要求,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利,消费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申出国家、社会应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互相讨论、探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现代信息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角色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会因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自动实现,如果教师“满堂灌”的观念不变,也只是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只会沦为现在版的“黑板、粉笔”,发挥不少它应有的作用。

2. 教师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要以教材为蓝本,从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认真备课。同时不可滥用课件,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

3. 要结合政治课教学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特点,收集信息时要注重时代性、代表性和有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的气息融入政治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掌握天下大事的平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央电视台“3・15晚会”、20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西南地区旱灾、上海世博会等时事资源都应及时地成为政治课堂上的重要资料。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形式的教育,能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借助网上丰富的资源与计算机技术,引导学生回答、讨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帅.有效上课――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王力.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44―01

误区一:上级检查此起彼伏,导致教师备课深受束缚

在教学工作中,有些学校对备课这一环节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教案中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一样不能少,甚至在数量上也有要求。加之上级检查十分频繁,教师备课很多时候是在追求形式,你怎样规定,我就怎样备写,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不出问题。教师的教案表面上看面面俱到、无所不有,其实好多内容只是为应付检查而为之,根本没有实际意义。教案中写了教学目标,但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按目标进行,写了教学重点,但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抓住重点,出现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情况。

其实,在备课过程中,有些内容无法用文本形式呈现出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灵活处理。在新课程下,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下功夫。

误区二: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导致教师备课华而不实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中,优美的情境画面、广泛的知识材料的确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活力。但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只追求课件的形式美,忽视了其教学实效。在多媒体课件上,教师把自己备课的内容编成了一个严密的程序,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流程。学生讨论了半天,教师鼠标一点,屏幕上显示的仍然是教师早已备好的标准答案,而不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过程是严谨了,但教学的灵性却荡然无存。在不知不觉中,师生都成了多媒体设备的奴隶。

这类课表面华丽,但骨子里与传统的“满堂灌”没有什么两样。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切合实际,把握尺度,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实效。

误区三:参考教案层出不穷,导致教师备课唯唯诺诺

如今,教学参考资料花样繁多,但仔细一看,它们都大同小异,内容是“换汤不换药”。但有些教师备课时抱泥于现成的教案,不敢有自己的主见、个性和独创。没有自己的思考,备课就没有新意和深意,没有自己的个性,课堂就没有生命力。

在备课时,我们要大胆创新,敢于跳出教材,超越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我在上八年级语文《浪之歌》《雨之歌》时,突然想起一种极为普通而又令人敬佩的植物――芨芨草(草本植物,生长在西部),我让学生写《芨芨草之歌》,由他们自主立意。学生们说得很好,有的说,芨芨草攒在一起是扫帚,拧在一起是草绳,芨芨草具有团结奉献精神;有的说,芨芨草能顶风冒雪、傲然挺立,像勤劳、质朴、坚强的西部人民。在备课时,就要注重运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我市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多年。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和周围教师的反映来看,教师对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新课程理念缺乏经验。信息技术教师课堂实践成功与否,必然要反思。下面笔者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和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反思。

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教学反思主要指教师以自身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并不单纯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要成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除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外,还要不断学习反思。

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方法

1.对照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进行反思,处理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间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考试的依据,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保障。教材是由专家、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授课的重要参考标准,是教学决策和教学设计的基础,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合理优化重组。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从而使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2.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要反思自己所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如:专题调查或网络主题探究就能使用WebQuest教学方法。教师根据主题,设计好WebQuest学案或下载WebQuest模板在相应部分填入自己设计的内容完成学案,学案放在服务器上利于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疑点、难点并做示范或解答,提醒学生及时反馈小组任务,及时调整人员、资源、步骤,对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表扬。在合作、探索、分析、思考和体验中锻炼学生的智能。对任务驱动法要反思如何设计任务,任务设计要尽量体现不同层次,让各类学生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

3.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上海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的第二章是信息的获取,教材是从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来源的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网络信息的检索与下载的信息价值的判断来组织的。从课程标准来看,这部分知识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的需求分析、途径、方法及信息的价值的判断等相关素养的形成。也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提,是提升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基础。对此我们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优化重组,把握好有效快速获取信息、信息评价这个重点,首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如“萍乡旅游”,通过小组互助和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家乡的相关信息,这时很多学生很快想到网络。但如何快速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呢?此时,教师自然抛出搜索引擎与主题目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到相关信息,随后信息资源的下载方法、信息资料的保存随之提出并解决。此时教师把信息的选择和评价穿插其中适当引导,那样目标就实现了,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要求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注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八年级教材了解沙尘暴,我有意让学生参照信息技术评价平台自己设计自我评价量表,虽然是一种尝试,但可以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体系、内容、指标,也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不少学生将自己的反思日记写成电子作品。学生自我的动态评价,改变了以往盲目学习的状况,成为他们成长中的永久记录,学生养成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及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信息技术的教学反思要反思微机室的硬件设施完好的情况。信息技术课程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多数在机房上课。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网络设备等设备调试好,确保正常上课,并要做好硬件应急处理预案。要在本学期初安装好必备的教学软件,确保教学正常运行。因此检查好机房硬件与软件,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

实际上,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反思还有很多。反思使我们不断捕捉、总结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旭日东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会迎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徐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课 信息化教学设计 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53-01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2015年3月,吉林省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术提升工程》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由吉林省教育学院组织实施了“2015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微课评选活动”。收到通知后,笔者便开始进入微课制作的准备阶段。笔者要制作的微课题目是人教版2012八年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长江与黄河的概况》,首先进行有关微课的理论学习。

1 “微课”的基本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1],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 “微课”的主要特点及制作要点

2.1特点

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

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如,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2.2制作要点

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3 “微课”制作实例

内容概要:本节微课选取于人教版八年地理上册第二第三节《河流》―――长江与黄河的概况,适合于初中八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学。

本课主要从长江与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等来逐一了解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并进行随堂练习和达标测试。

设计理念:现代化课堂教学离不开多媒体,动态显示效果最好的莫过于flash课件。为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了关于长江与黄河的swf课件,其宗旨是最大程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4 “微课”制作的反思

制作微课的原则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3]本次笔者的微课制作存在以下不足:

(1)存在知识点“多”、“散”的情况,长江与黄河只选一个进行设计,知识点会讲得更加透彻。

(2)侧重于新知识的讲授,轻视了导入、小结等环节。

(3)巩固练习的题型比较单一,如果以填空、选择、连线等题型多样化训练,效果会更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兴趣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57-01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一度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我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然而,在一次次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玩小游戏之后,在一次次发现学生对我的课堂教学充耳不闻之后,在一次次发现学生作业质量明显不达标之后,甚至越来越多的同学不愿意交作业之后,我的热情也随之从山顶跌到谷底。于是,坐在谷底的我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把他们对游戏的浓厚兴趣转移到我的课堂教学上?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一、合理选择教学素材

在选择教学素材时本着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充分发挥绍兴人文文化底蕴厚的优势,选择学生熟知的名人鲁迅先生以及三味书屋的照片作为教学素材。并且在课前对这些照片进行了特殊处理,故意倾斜照片,或者调整照片的亮度和清晰度。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图片处理软件浏览图片,旋转图片,转换图片格式。当把这些不完美的照片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内心积蓄了修改的欲望,在这种氛围下我引出了可以利用ACDSee、豪杰大眼睛、AllView等软件工具来满足大家的需要。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我适度调动,我在心里暗自得意。但是,在随后的学生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最后作业也是草草了之。也就是说,学生的高涨的兴趣并没有贯穿整堂课。

在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选择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我利用课间时间用数码照相机给学生们在光线比较暗淡的机房里合影,然后用这些照片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素材。我把照片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对自己的形象当然是颇为关注,不断的指出:光线太暗、人像倾斜、人的位置太偏等问题,甚至有些学生极力要求我重新拍摄照片。于是我趁机提出,有一种比重新拍摄更快捷高效的方法,就是利用ACDSee、豪杰大眼睛、AllView等软件工具来修改照片。同学个个跃跃欲试。这一次,课堂气氛与第一次尝试完全不同,高涨的情绪贯穿整堂课。学生作业质量较第一次有明显提高。

二、精心组织主体活动

在近期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第八课《邮件好管家》教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Foxmail中邮件的收发功能以及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的交流上的能力。第二奥运会刚在我国举行完,学生们对奥运会的关注度非常高,刚好以此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素材。虽然以奥运会为主题比较受学生欢迎,但是本节课是要学会收发邮件,如果仅仅以收发邮件作为本节课的任务,那么整个活动过程就过于单调,缺乏层次感,学生感觉像是在机械操作任务,参与热度也会逐渐降低,最终必将导致课堂效率的降低。

经过反复修改,最终按难度递进的顺序及本着尽量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我把任务分割成三个。上课前我给每一位同学都发送了一封有关于奥运会项目和英雄介绍的一些资料和图片(每位学生收到的资料有所不同,以便学生收到资料后发送给其他同学共享),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指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强调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我国一些知名的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活动是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内化和迁移的载体,而把整个活动设计得自然流畅、有整体感、学生乐在其中直接影响着这堂课的教学有效性。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对学生主体活动设计要精益求精。

三、妥善评价学生作品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比文化课的评价更复杂,不能以一个简单的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然而评价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它能让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现有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一位教师意识教学的成败,让一节课堂提升教学的效率。

记得曾经上过一节课《桌面设置》,我布置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整齐排列图标。当我在学生中巡视时,发现有一位同学并没有在整齐的排列图标,而是在将桌面上的图标打乱。当时我非常生气,最初的想法是,这肯定是一位不听话的学生,得好好的批评他。但转念一想,或许他有自己的想法,我先观察观察。只见他非常娴熟的运用鼠标将桌面上的图标有方向性的移动。大概5分钟左右的时间后,一个用桌面上快捷图标拼成的对称的“?”形图展示在眼前。哇,真是太有创意了!我当时非常庆幸自己克制了最初的怒气,否则就看不到这一幕了。当时,我轻轻走近他的身边,俯下身子,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你真棒!这个设计太有创意了。”同时还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的作品。此后,这位同学对信息课更有兴趣了,上课也更认真了。

新课标提倡评价多元化,我认为评价多元化的目标可以通过评价者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来实现。在浙教版的教材中,每课最后是随堂练习,每一节都设计了一个“本节课操作自我检查”栏目,让学生实现了自我评价。从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采用作品展示评价法、作品交流评价法、作品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法等。如在用word软件编小报的过程中,我就采用了作品展示评价法。

总之,我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要合理选择教学素材、精心组织主体活动、妥善评价学生作品,善于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积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去学,喜欢去学,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曹天才、景秀兰.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2).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个案探究;反思;新教材

一、个案与基本情况

案例1:我校八年级学生郑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成绩平平只能算中等水平,今年春季学期刚开学时因车祸住院一个多月,到校后参加单元测试,成绩却很好;然而返校正常学习后,不知不觉又回到了中等水平。调查发现:住院期间,学生本人深感缺课太多,怕上学后跟不上,便把课本带到病房自学,利用同学、亲人来看望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得以解决;利用网络查找相关内容寻求解答。

案例2:我班八年级学生谭俊波,平时数学成绩一般,在我任命他为八年级春季学期前半学期多的数学课代表的两个月内,数学成绩稳步上升,渐渐成了名副其实的课代表。可惜的是任职期满后,数学成绩又逐渐回到从前的数学水平。透视现象:他任数学课代表后,收、发作业本,登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督促、辅导个别差生完成作业,非常细心、负责,有时趁到教师办公室拿作业本的机会向老师还请教几个问题,与老师交流频繁。

案例3:去年我校七年级(2)、(5)原由同一个数学老师任教,成绩一直处于年级的中下等水平。今年春季学期该老师因故休假,年级组决定由同年级的另外两位数学老师分担这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学习成绩却稳步上升。调查发现:由于两位老师在满工作量的前提下各增加一个班的教学任务,都感到太吃力,所以年级组考虑到实际情况,决定这两个班的教学质量不列入两位老师的考核范围,又加上班主任经常鼓励学生主动、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同时这两位老师在课堂内有意无意地对这两个班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自学、集体探讨的机会增多了,自主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作业小组互评、组长批改、集体批改的次数多,老师批改的次数少,而老师巡回检查、指导的时间多了。

二、个案调查与分析

从与郑宇的家长的谈话中得知,他住院时生怕课程落下太多,于是主动要求家长从学校把书本搬到医院,在病房内自学:打针时看书、背书,打针结束后做习题、上网搜寻内容,甚至在学习中还担心其他同学在学校能听到老师的详细讲解,还可能补习课本以外的习题,这种危机感使他加倍努力、刻苦攻坚,累了躺在床上脑子还在思考问题。然而重返校园后,这种危机感随之消失了,原来的自我又占了上风。进一步分析郑宇进步的内因,主动参与非常重要。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参与程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纵观郑宇的前后变化,病休期间受危机感的驱使,学习成了一种欲望,自己能主动的投入时间、精力,专心的学习,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谭俊波同学的进步,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种责任心,一种荣誉。虽说他担任的不是班长、付班长,也不是学习委员,而是数学课代表,也许是课代表这一职务对许多同学来说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于是他倍感珍惜努力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并力所能及的辅导完成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特别是能趁到教师办公室拿作业本的机会提出一二个问题。这都是源自于自发的内驱力提高了自己对学习的要求。在逐渐实现自我超越、逐步进步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工作热情,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而一旦失去这一职务以上的一切也都慢慢的随之消失。

个案三表面上看是数学教学中的反常现象,但这种反常却又有几分必然,不得不引起我们再次深思:教师由于精力有限,不得不调整教法,把原本不放心想通过自己讲解的内容放心的让学生去做、去尝试,出现问题再去分析,结果却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其次从学生方面看,自然增加了练习的时间,增加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个时间若是在课外也许会被惰性所占领,而在课内那就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各方面人士对这两个班数学成绩的关注:一个学期内,老师、家长提醒最多的学习话题就是数学,同学之间谈论最多的也是数学,同班的同学会提起,其他班的同学也会说到,这种广泛的关注,无形中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加大了时间、精力的投入,自觉性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由三个个案而引起的反思

此文中的个案是普遍的教学现象的一种反常现象,蕴含着一定的教学规律,常常让我们惊觉、沉思,深入了解和探究中,我们常常有很多的启示和收获:如何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才能保持学生良好的发展势头,不出现或尽可能不出现回头现象?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因有哪些?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明了学生的困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及时、细心的掌控、指导学生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开发学生的情商。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情绪智力,又称情商。美国行为科学家和脑科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认为情绪智力至少包括“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方面的能力,前面三个个案的共性就是这些学生都表现出了在有意无意中出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势头,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常常能创造奇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出现的好的现象、苗头,善于加以利用,因势诱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情商。

课堂上、谈话中教师要注重讲的策略。知识的传授,不可以不讲,但多将绝不是好教师,从多讲多练到少讲多练、简讲简练、精讲精练,无不体现一种讲的策略、练的效果。教师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也可以画龙点睛地讲;可以启发性地讲,也可以点拨性地讲、归纳性地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可多讲可少讲的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生活中与学生交流,要蹲下身子,以和为贵平等交谈,将关心、关爱之情尽情外露,力求畅所欲言、愉悦心灵!

渗透忧患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条件的富裕,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普遍家庭对子女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助长了一部分学生娇生惯养的坏习气,他(她)们无忧无虑、贪图享受,不考虑今后所面对的是比现在升学更激烈、更残酷的就业竞争,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曾设想今后怎样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及早渗透忧患意识教育,增强做人的责任意识。例如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让他(她)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在社情调查中有的学生便总结出了这样的话“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去学习”,让人甚是欣慰。

关注每一个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爱一位、几位学生容易,爱所有学生不容易;把爱洒向学生容易,让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不容易。平常不是有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吗?不是常听到“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样的话吗?因此老师传播爱也应讲究方法,表扬、鼓励是一种爱,批评教育也是一种爱,一个眼神、一个举动都可以传递爱的信息。我们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还有什么比这心灵的沟通更有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