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第1篇

        1.渗透识字,有意培养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知识面较窄,在说话训练时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语义不连贯性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就结合识字教学、拼音教学的同时穿插渗透一些说话训练,让学生用学过的音节、学过的词语说话。例如第三册第一课都是一些写秋天的词语:蓝天、大雁、棉花、柿子、丰收、桂花、飘香等。我让学生用“秋天真美!”说话,说话时把这些词语用上,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了,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的说“天蔚蓝蔚蓝的,大雁排成队在空中飞翔,天底下是一望无边的稻子,稻子金黄金黄的……秋天真美!”还有的说“秋天到了,碧蓝碧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田野里的庄稼熟了,有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桂花开了,开了,阵阵飘香……秋天真美!”大部分学生的语句不但通顺、而且很生动,每位学生都敢说,愿说。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字形,还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规范了语言。

        2.利用教材,专题训练

        在教材中每个单元训练中都有一个专门的“说话”训练。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快捷地掌握“说话”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应技能。这些专题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我们低年级的口语交际一般有自我介绍、借文具、问路、道歉、看病、转述等。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这一系列的专题训练,把握训练的目标和重点,把教材用好用活,使学生在不断训练与培养中较快的掌握语言交往时的态度,掌握把话说完整、流畅的技巧与方法。 

        3.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简单,比较形象化,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巧妙地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不但容易激趣,而且能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角色体验中去,感到亲切、逼真,使学生在语文课中想说、爱说、会说。如在教学“礼貌待客”这个说话训练中,农村的学生尤为欠缺,为此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阿姨和小主人的动作表情,并且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阿姨和小主人,进入角色。我又在教室里布置好椅子、茶几和茶杯等,让学生即兴表演,同学们一下子进入了角色,说话时,学生不仅愿意说,而且十分努力不断地修改、完善自己的语言,十分用心地把自己的话说清楚、说流利、说完整,无形中促进了农村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4.结合课文,加强练习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第2篇

1、秋风萧瑟: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2、北雁南飞:去北方的雁子向南飞去。

3、桂子飘香:代指秋季,象征着秋天了。

4、金桂飘香: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了。

5、林寒涧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6、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7、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8、凉露惊秋:凉露,凉透了的露水,在浓浓秋的氛围中郁积。

9、稻谷飘香:形容金秋时分庄稼成熟的丰收景象。

10、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11、琨玉秋霜: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12、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13、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14、叠翠流金:形容秋天美丽的景色,碧绿和金黄交相辉映。

15、秋风送爽:指秋天带来了凉意。

16、秋月寒江: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17、金风送爽:指秋天带来了凉意,出自鲁迅。

18、果实累累:果实累累,词语。此处读léi。累累:连续成串。

19、秋色满园:秋天的景色充满了庭院。

20、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21、秋阳杲杲:秋天的太阳,明亮灿烂。

22、香飘四野:到处都是香气,形容香气很浓的样子。

23、一丛金黄:描写秋天的景色一眼望去流动的金色。

24、秋风红叶:红叶随风飘荡,看上去好像是在与秋风共舞。

25、瓜果飘香: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香气。

26、一丛火红:代指一般指像火一样红的花。

27、桐叶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28、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29、秋兰飘香:秋季兰花香飘四野,渲染一种收获和谐的气氛。

30、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31、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32、硕果累累:指积累很多,比喻巨大的成绩或者荣誉。

33、落日的光:指夕阳残照。比喻风烛残年,余日无多。

34、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35、枫林尽染:整个枫林都被染成红色的了。

36、天高气清:形容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37、天朗气清: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38、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39、丛兰欲秀,秋风败之:比喻好人做好事而遭坏人陷害。

40、秋风萧萧:风雨急骤貌。

41、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42、秋风瑟瑟:秋风吹动的声音。

43、一日三秋: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

44、秋高气和: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45、秋菊傲骨:一般形容人气节比较高尚,与寒梅傲骨相同。

46、千秋万代: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47、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48、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第3篇

新课改,新思路;新教材,新图画;新提法,真有趣。而一年级语文教材中通过有趣的情境图和贴近儿童生活的趣文吸引着我们。

一、巧用情境图,为学生创设情景

1.情境图可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有趣的情境图,同时出现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与音节,还采用给汉字注音的形式安排词语或句子,儿歌等语言材料,启发儿童通过看图――说话――学拼音,将观察思维、口语表达与学、用汉语拼音有机结合起来。

2.情境图暗示课文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从图入手,重在学文;图文对照,相互印证;据图联想,发展思维。如《秋天的颜色》一文中的情境图,有秋季中的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等具体事物。可指导学生观察这些具体事物在秋季里是什么颜色,并让小朋友展开合理想象、猜猜它们心中的秋天可能是什么颜色,再读课文,你便会明白:它们原来都以自身的颜色来确定秋天是什么颜色。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小朋友明白秋天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同时,通过观察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加强学生识记课文的能力。

3.情境图可激发学生学画的兴趣。在语文课中渗透美育。当上完《风》一文,许多小朋友情不自禁拿到画笔画风――那无形、无色,而又让他们随时感觉到它的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情境图的启发下,一位小朋友不禁说道:咦,课本上的小男孩、小兔子的耳朵,小树怎么是歪的,对,一定是风吹的。风虽然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从有形的事物中感受到它的存在。于是他大胆在课堂上说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美丽的情境图就成了学生创作的源泉。

二、巧用识字方法,巧妙记字

1.巧用教材中的识字课识字。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识字的途径不是惟一的,我们还可以通过人体、看图、在家、看电视、在街上,读对联等方式识字,教会了小朋友学会选择,无意地加大自己的识字量。

2.巧用“词语花篮”识词。美丽的花篮中装载着当天所学的词和已掌握的词,因为词语花篮中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有填一些具体事物的名词;有填有关树的词;有填叠词;有填形容词;有填ABAB式等词。要让学生从中明白词由字组成,再让学生从文中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3.巧用语文百花园中的识字法识字。在七个语文百花园中,又提出了新的趣味识记法识字。如:汉字组合法(人字加横就是大);利用姓氏拓展识字(雨田雷);猜谜语(嘴八张――只);看地图识字;用笔顺识字;由字扩词扩句等方式。把汉字的识记简单化,让他们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4.巧用课后的田字格记字。写字和识字是互相促进的。写字能促进辨认字形的精确性,发展知觉字形的稳定性和主动性,并加强对字形的记忆。教师要利用田字格把好写字关,让学生从小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掌握好汉字的基本笔画,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巧用课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巧用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加强小朋友语感训练。从一年级开始,便要对小朋友加强朗读训练,每次朗读要有不同要求,要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每节课上小朋友读书不少于五遍:自读、互读、抽读、带问题读、齐读等。因为一节课更多地要听到小朋友朗读的声音,而不是教师的声音。在教师范读中,应渗透语感、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感情。让小朋友在富有情感的诵读,读出意,感出情,品出味,一边读,一边心领神会地揣摩语言文字的美,尝试成功的喜悦。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第4篇

这次习作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交流交流,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学情分析

真正的作文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三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积累也较少,对习作没有兴趣,这就给学生习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进行过说话和写话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写一句完整的话,这也为第二学段的习作打下或多或少的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都是涉及秋天的课文,课下已经让学生把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为这次习作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设计理念

三年级是起步作文的开始,为此本次习作教学设计体现以下理念:首先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和能力,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地说,在展示观察画面中说,按一定顺序说,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在“说”中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其次以说促写,“说”是前提,“写”才是真正的目的。为了能把习作写好,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口”,再加上老师的“授之以渔”,使学生知道如何去写。由于学生画的是身边的秋天,写的也是身边的秋天,学生便有内容可写。整个习作过程,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从中感受习作的轻松和快乐。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图画,按一定顺序说说画面的内容。

2、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把一句话说完整,说通顺。

3、写好后,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图画,介绍图画。

难点:修改习作,交流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图画。

学生准备:图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秋天。

(老师入情入境地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继续上好课打下基础。)

二、检查学情,由易到难

1、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秋天的好词好句。请大家拿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本单元学习的都是描写秋天的课文,课下已经让学生对课内和有关课外的好词好句进行了积累。此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强化记忆,做好知识的迁移,为下一步习作作准备。)

2、师:老师也积累了不少好词语,同学们愿意读读吗?

(出示小黑板)

落叶天空鲜果 大雁蟋蟀

飘香 飞舞碧蓝 弹琴南飞

3、师:请大家把这些词语进行连线,再读一读,

落叶飞舞 鲜果飘香大雁南飞 天空碧蓝蟋蟀弹琴

4、师:能否用以上每个词语说句话,并且说通顺,说完整。

5、师:如果能把刚才说的话,连成一段话,那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充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降低说话难度,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轻松的。同时对学生说话提出要求,养成把一句话说完整、说通顺的好习惯。)

6、同桌合作,交流说话。

7、师指名说话。

三、欣赏图画,介绍画面

1、师:秋天的景色就是美,为了表达对秋天的赞美,老师画了三幅图画,请同学们边欣赏,边选其中的一幅进行观察。(出示图画)

(个性化的选择,不固定学生的思维,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在学生欣赏图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师要求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提倡自由表达,不拘形式地表达”,让学生嘴巴“大”起来。)

3、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来介绍,比如: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等。

远处,树木_________________,一条小河____________;近处,河水________________,高大的____________,河左边是 ___________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他们眼中已经变得丰满,再加上老师把“说话”设计成填空的形式,难度一下子降低,学生由“怕说”变成“想说”,教师的“导”和“授之以渔”恰到好处。)

4、师:请大家再用上自己积累的词句,说说图画上的景色。

(“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让知识得到运用和深化”,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生动形象。)

四、展示图画,以说促写

1、师:刚才老师展示了自己的画的画,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画的画拿出来,相互展示展示,看看谁画的美。

2、师:能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样美的吗?

(学生的画是习作之前就布置下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实地观察,画出身边的秋天。课堂上通过展示和表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3、师:同学们画的都是自己身边的秋天,都是自己熟悉的景色,如果能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那就更美了。

4、师指名上台介绍自己的画,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句子说通顺,说完整。

5、师:刚才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有条理,有的同学还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刚才介绍的内容写下来,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词句。

(以说促写,学生有了“说”的前提,“写”便有了储蓄和准备。)

6、师:写好后,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试看修改,把句子写通顺。

7、师现场指导:读习作,评习作,改习作。

(学生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一是为了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把句子写通顺,二是为了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但初次修改习作,学生不知道如何修改,老师及时的评改,使学生有例子可循,有方法可鉴。)

8、学生再次修改习作,并整理习作。

9、师: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交流交流,也可以读给老师听,让老师也欣赏欣赏你的习作。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让他们也分享习作的快乐。”)

10、师:从大家的习作中老师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给自己的习作拟个题目,写在图画上。

(“拟个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学生对自己作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学生可能会有难度,但这是一个有弹性的教学环节,只对“感兴趣”的同学而已,同时老师不必要求过高,因为毕竟是三年级学生。)

五、完整习作,张贴展示

1、师:现在请你把内容附在图画下面交给老师。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第5篇

    首先,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仅限与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文化知识背景知识的传授。文化背景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外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宗教、礼仪、道德等;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等,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欣赏精彩的外国电影和外国歌曲等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以便在讲解时能得心应手。

    其次,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随时讲授

    由于当前的中学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背景知识课,所以我们只能按现有教材,遇到什么讲什么,重点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适当扩展其知识内容,顺便讲一些外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际常识。在教材中有很多与文化有关的词语,如讲到“floor”一词时,应告诉学生它除了作“地板”讲,还可以作“楼层”讲,而英美两国的表达方式又不一样,美国与中国的说法一样,英国却把二楼叫做“first floor”,一楼叫做“ground floor”;讲到秋天“autumn”时,告诉学生这是英国的表达方法,而美国人称秋天为“fall”;讲到数字时,告诉学生由于宗教原因,英美等国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等等。

    第三,要注意差异比较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还应当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表现的非常的谦虚,总是说 “没什么”“我做的不好”等等,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照中国的方式来回答,对方会感到你自卑或无能,而在中国文化看来则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再如,中国人见面后总要问“吃饭了吗?”。而英美人见面后则喜欢谈论天气。又如,“dear”一词,在美国,无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以使用,在中国它就不能随便使用。

    第四,要做到寓教于乐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第6篇

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长期致力于语文教学研究,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600多篇,200多万字。30万字的教学专著《让母语融入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高效施教艺术》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运用是理解的归宿和检测。但很多知识倘若等到完全理解了再去运用,显然为时已晚。我们说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理解的目标,绝不意味着一切知识都要等待理解了才去运用。无数事实表明,知识运用是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不少知识从初步理解到自主运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漫长的过程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尝试着让运用成为理解的途径,为到达运用的最终目标一步步创造条件。可见,在阅读教学中,从语言形象到语言情感,从语言内容到语言方式,都离不开理解,但理解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理解,而是以运用为基本途径的理解。有些看似玄乎的知识,一旦让学生实际操练起来,运用起来,玄乎就会变得实在,深奥就会变得浅显。

一、冷僻的词语在运用中理解

对文中的新词,引导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并最终成为学生语言仓库的活的库存,成为言语活动中“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自由元素,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事实表明,不少词语,意思抽象,生活中运用的频率不高。对这些词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运用自然也并非易事。为此,对一些意思抽象、课外阅读中难以接触的词语,教师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盘活相关词语,指导现场运用,促使学生在运用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

1.借助形象拓展,促进理解与运用。为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精神提升和语言发展的一个个支点,必须通过言语实践激起精神活动,让在阅读中获取的词句成为学生参与精神活动的心灵元素。因此,对意思抽象而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可以通过激活文本还原情境、拓展文本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引进情境等方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境介入中理解意思,体会情感,进而表达心声。如:“后来,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艾滋病小斗士》)句中的“干预”学生难以理解,一教师这样引导:“恩科西是多么不幸啊!他能挺到上学的年龄,人们理应为他高兴。可当养母带他到学校报名时,一些老师、学生和家长竟要将他拒之门外。如果你是哪家媒体的记者,对这一现象会如何干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紧接着又问:“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不良现象我们可以去干预呢?”教者让学生充当角色,走进情境,用真情去思考,用真爱去表达,使“干预”成了学生参与精神生活的心灵元素。在想象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在自我参与的精神生活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干预”的意思,而且把握了它的用法。这样,融理解与运用于一体、文内与文外于一块,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便会进入一种境界。

2.凭借联系比较,促进理解与运用。事实表明,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语能力,想方设法增加词语库存是提升他们言语能力的基础工程。而词汇量的增加仅靠阅读教材中的词语还远远不够,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这种资源既包括学生的生活,也包括课外的阅读,这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总可能接触到一些新的词语。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词语的同时,可以通过疏通渠道,对课外获取的词语来个顺手牵羊,对相似、相关、相近的词语列举比较,以促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广玉兰》(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语文》下册)一文中的“质感”一词,学生第一次见到。它意思抽象,生活中运用不多,学生难以理解。教者拿不同的实物给学生“看”“摸”“捏”,通过比较,学生对“质感”的意义内涵就转化为具体的感受。教者又引导学生历数能通过触摸感受质感的事物,进而积累“美感”“语感”“乐感”“数感”“手感”“口感”等词语,让这些典型词语及早与他们谋面。

二、典型的句式在运用中感悟

不少课文具有一些典型的句式,这些句子是内容理解、情感领悟、语言品味的重点。对小学生而言,一些典型的句式,简单地叙说,抽象地理解,他们往往不知所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进行即时迁移,在运用中把握句子的基本特点,了解句子的基本功能,感受具体的特殊作用。

1.注重情境的联系和拓展。让学生灵活地将句式运用于言语实践,是阅读相关句子的最终目标。为保证目标的达成,必须重视训练过程,细化训练环节,防止简单粗糙。既要重视语言内容的深度感悟,又要建立起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联系,把握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学生的言语活动。为此,对典型句式,要在情境联系中感受语境,感悟句式,在情境拓展中开阔空间,随机迁移,以使读写自然融合,相得益彰。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秋天》)句子以拟人的手法,具体描述了秋天给果实带来的变化,描述了喜人的丰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这样叙述生动形象、活泼跳跃、富有情趣。为引导由课文拓展开去,教者要学生模仿上述句式,描述自己眼中秋天的景物。接着,又引导回忆春天、夏天和冬天的景色,运用上述句式,自己选择某个季节进行描述。这样的句式训练开阔了阅读背景,深化了阅读感悟,促进了读写迁移,强化了言语实践,使学生具体地领略大自然的五彩缤纷,真切地描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2.重视教材的转换和运用。无论是谁,一旦形成了说和写的能力,在说、写时往往不会去刻意关注表达的句式,这便是说和写追求的一种境界。其实,看起来不关注,实际言说者都在用独有的句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而对小学生而言,在他们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初始阶段,有时很需要对句式进行运用的提示和点拨。为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经典句式,引导把握规律,进行实际操练,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借助文本句式描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如:“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鼎湖山听泉》)这是个很具个性的排比句,分句先用比喻描述事物情态,再交代事物。为让学生掌握这种句式,一教师先引导朗读想象,描述从画面看到的形象和听到的声音,建立起“形”与“声”的联系。再这样引导:“如果寂静的夜晚徜徉山间,你边看边听,会如何描述刚才的情景?”接着要学生保持基本安静,各做各的事,进而运用上述句式描述情境。最后让学生运用上述句式自选内容写片段。对典型的句式简单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而且也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即时运用,学生则可能顺利接受。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语言内容与形式的融合,通过相关、相似、相近内容的句式模仿,学生就能真正掌握句式的言语功能和形式内涵,那理解和运用也许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3.重视内容的透视和迁移。对看起来通俗浅显、实际蕴含深刻的句子,教师往往有所忽视,或者置之脑后,或者一读而过,失去了它应有的训练价值。虽然我们反对阅读中的“微言大义”,但对情感表达的重点句子,需引导浅文深钻,细心品味,深入透视,还可借助句式显化内涵。如:“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者先引导想象句子描述蕴含的形象,进而抓住“只有”“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细读深究,并围绕“只有”设计句式,引导学生做填充练习:“只有”――年纪小小,深知关心父亲;个儿矮矮,______。教者重点在“字数相等、内容相关”上做引导,从而形成了“便知关心他人”“尚知孝敬长辈”等答案。接着,围绕其他词语设计句式引导填写。学生解读的是语言,透视的是情感;运用的是语言,表达的是真情;学习的是语言,享受的是乐趣。语言发展和精神提升成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这样的阅读教学,能使学生享受语言吸纳和情感表达的快乐,体验精神享用和心智拓展的愉悦。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第7篇

一、注重学生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例如,在让学生描写秋天的习作教学中,我采用了语文实践性学习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课前我安排学生走进田野,观察秋天,参加劳动,感受秋天,并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文,摘抄好的词句。这里我还关注了学生的喜好与特长,让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秋天的图画,会录像的同学录制一段秋天的专题片,用课上的时间交流活动成果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旨在以观察、体验为突破口,让学生多方位、多视角的感受秋天,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习作积累了生活素材,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时达到眼中秋天丰富多彩,笔下秋景特点鲜明,心中情感真切自然的境界。

二、加强教师指导

作文不是语言的堆积,更不是现实生活的“底片”,它是生活的提炼与浓缩,是情感的升华与创造。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合理的指导,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

还是以描写秋天的习作教学设计为例。在学生有了实践的基础之后,我对学生的实践经验进行指导、梳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初步把握秋天金风送爽、天高云淡、色彩缤纷、蕴含成熟的特点。通过再现秋天实景,倾听秋天自然界的声响,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表象,激活学生语言积累,并通过想象,进行重新匹配创造,由说到想到写,打开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精巧的布局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眼中的秋天,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在课上交流这样的内容,学生的作文会出现许多雷同的句子。其实,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学生的想象力超乎我们的预料。我们这样的指导会开启许多孩子想象的大门,他们会在别人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写出令同学和老师惊喜的精彩句子。课堂上的指导也不是面面俱到,教师只作一点提示,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去自主创作。

三、注重交流评价

与秋天有关的词语范文第8篇

“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56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9个,另外的17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1~4课为“秋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秋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生活篇”,意在反映儿童的生活乐趣;9~12课为“人生篇”,意在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13~16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8~21课为“环保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21~23课为“品德篇”,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句式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习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

二、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作文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